首页>工作总结>品质异常改善计划报告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总结(实用5篇)

品质异常改善计划报告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总结(实用5篇)

作者:曼珠 品质异常改善计划报告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总结(实用5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质异常改善计划报告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总结篇一

为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改善xx村人居环境,按照省、市、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支两委对照整治要求、细化整治内容、明确整治范围、严格整治标准、走实步骤节点,干部群众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了领导带头、人人参与、户户争先的良好氛围;全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人居新环境。

(一)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思想重视,精心安排部署。在全镇动员会召开后,立即召开村“两委”会议,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具体工作举措,认真排查摸底,分解工作任务,制定整治标准,明确整治重点,严格把握时间节点,从严狠抓落实。要求村“两委”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务必高度重视,行动上务必见真碰硬,全力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二是传导压力,靠实工作责任。先后多次召开“两委”干部整治工作推进会和进展情况汇报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整治措施。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捆绑式”制度,定区域、定路段、定标准、定时限,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全部深入一线,带头参与整治,不等不靠不推诿,使狠劲、动真格、下苦功,形成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力确保了全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顺利推进。

(二)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一是印发农村人居环境卫生倡议书、宣传单300多份发到各农户,让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并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和qq等信息发布平台,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态。二是召开村民小组会议进行集中宣传和动员,营造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大对“脏乱差”现象和违法占地、乱堆乱排乱放等不良行为的曝光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文明环保意识,营造了镇村互动、上下联动、干群共建共管共治共护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氛围。

(三)建章立制,落实长效机制

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和“六无一全”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了《菁芜洲镇xx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方案》、《xx村卫生评比制度》、《xx村卫生保洁管理制度》等。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助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完善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理事会》、《建房理事会》;全面推行红黑榜评比公示制度,提高村民文明创建意识。

(四)突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

村支“两委”按照先易后难、先两边后中间,分步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以“河水清、道路洁、村庄秀、环境美、人民赞”为目标,有序开展整治工作。

一是坚持以治“脏”为先导。采取“填埋一部分、焚烧一部分、清运一部分”的办法,全面清除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通过给农户分发不同颜色垃圾袋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分类收集、定点倾倒、定时清运、集中处理。截至目前,发放分类垃圾袋500余把,填埋、焚烧、转运陈年垃圾30方,清理集中焚烧炉3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二是坚持以治“乱”为抓手。以“六无一全”为整治要点,组织联村县领导、联村镇领导、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后盾单位结对帮扶干部、村两委成员、村公益特岗人员和党员群众,重拳整治村寨内所有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动员干部群众200余人次,其中党员干部80人次,拆除鸡鸭圈和烂棚烂架18处、旱厕10个、临时瓜棚架5个,整改修复柴棚9个,处理变卖堆放旧屋架3栋,砂石和其他建筑材料50立方。新建停车棚3处共260平方米,有效解决了村民耕田机、打谷机、摩托车等农器具的存放问题。摆放趋于合理有序,乱象得到有效整治。

三是坚持以治“破”为突破。xx村是一个后发先至的xx村落,村民建新不拆旧,村内残墙断壁、废弃院落、闲置危房、鼓楼亭台、泥泞路面较多。这些“点”不根治,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必须突破。同时,整治工作既要进行全面整理,又要注意加强对古村落,历史建筑的修复保护。共拆除闲置危房2栋,修整1栋,硬化路面200米,修缮亭台6座,加固维修红军井2口。全村良好的人居环境整治氛围初步形成。

四是坚持以治“污”为关键。重点整治农村污水横流问题。在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尚未开始实施的情况下,通过污水排放源头治理,排放渠道疏通的方式,改善村内公厕排污管网1处、加大化粪池清淤3处,疏通排水排污沟渠20xx米。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现象得到基本改善。

五是坚持以治“差”为动力。村寨内有多处废弃旧房屋场地,长期闲置,无人管护,杂草丛生,团寨周围菜地护栏、篱笆残缺不全,破败不堪,杂乱无章,生产生活环境强差人意。通过集体备料、村里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清理空屋场地1000平米,砍伐楠竹10余吨,坡篾设栏,设置竹篱笆2200米。村庄周围的空闲荒坪、菜园防护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六是坚持以植“绿”为支撑。超前规划了村庄绿化工作,在通村路、沿沟、沿河及村头巷边、房前屋后、田间道路植树造林,见缝插绿,新增绿化面积xx平方米,完成村寨绿化的提档升级。

(五)量化评比,形成文明新风

由联村领导牵头,联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人居环境评比考核小组,通过考核入户道路是否干净明亮、柴草杂物是否摆放有序、房前屋后是否清爽整洁、垃圾是否分类处理等方面,按照考核标准,采取现场查看、当场打分的形式,对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比。对考核评比为“清洁卫生户”的农户,发放优质食用油1桶,并红榜公布;对被评为“不清洁户”的,责令整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的,公示。通过检查评比,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创先争优的文明新风。

三是各村垃圾倾倒点规划不合理;四是柴草杂物等堆放不够规范等现象。

20xx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重点,攻难点,按照改革抢先机,发展站前列,各项工作创一流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战略目标,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努力提升农民素质。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生活品味,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确保农民既用心参与活动,又享受劳动成果,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完善长效机制,促进养成文明新风。要坚持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完善各项整治规划,完善村规民约。要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奖惩措施,执行落实好已经建立的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全天保洁、门前三包等机制,绝不能“一阵风”让制度成为摆设。

三是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多措并举势态。继续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分步实施;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联合帮扶单位进行结对帮扶,提升农户的家庭环境;同农村卫生家庭创建相结合,以庭院内外“三包六净”为抓手,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使卫生家庭创建全覆盖,不断推进全村的面貌更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继续考核评比,巩固环境治理成果。村两委要进一步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增加检查次数,扩大检查覆盖面。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进行典型宣传,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公开曝光,让先进有光有彩,让后进无地自容。同时要将督查结果、工作成效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惠农政策落实紧密挂钩,年底对此项工作进行评比。真正通过强有力的考核评比,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达到预期目的。

品质异常改善计划报告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总结篇二

(一)开展老年人健康体检

辖区内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服务活动,体检包括视力、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项目。体检中,医务人员对老年人进行疫情防控、健康知识普及和饮食方面的指导,引导和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安排社区老年人疫苗接种专场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为推动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筑牢疫情防控坚实屏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满足社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需求,我社区于__月__日上午在辖区福利院及社区举办新冠疫苗老年人接种专场。

接种现场医务人员向老年人宣传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老年健康相关政策,增强老年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意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现场指导老年人及其家人科学认识和预防疾病,增强防控意识,提高防控能力。

接种过程,医护人员各司其职,社区志愿者全力以赴,有条不紊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每一个接种流程都有工作人员做指引,帮助接种人员顺利完成疫苗接种,大大提高了接种效率。此次开展新冠疫苗老年人接种专场活动,把疫苗送上门,把服务送到家,有力地促进了疫苗“应接尽接”,得到了社区居民们的认可与支持。

品质异常改善计划报告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总结篇三

自开展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积极落实《_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及相关省、市、县会议和文件精神,大力宣传,勤恳工作,精心组织,真正把学校的营养餐做成了“爱心餐”、“教育餐”。

每学期开始,学校组织教师学习《_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及相关省、市教育局关于营养餐专题会议精神,就学生营养餐工作做了认真部署,对学生发放《致家长一封信》、班会和板报等形式,切实让学生和家长知道这一惠民工程的重要意义。

学校成立了学生营养餐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水兆宝任组长,副校长车起达任副组长(负责食堂采购与管理),成员尹发余、孙贵明、车育和、刘耀银及各班班主任(负责监督),切实地做好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确保学生按时、足额吃到安全放心的营养餐。为确保学生营养餐工作开展顺利,学校每天安排一位领导陪餐,两名教师管理学生参与维持就餐秩序。

为使学校的营养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制定了《学生营养餐管理制度》、《学生营养餐实施方案》、《学生营养餐应急预案》、《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贮存制度》、《食品加工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制度》,同时还制定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度的完善使得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得以安全、健康、顺利地开展。

在全体教师工作会上,水兆宝校长要求营养餐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实行层层负责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食品原料进货索证、索票登记制度,实行定点采购,签订购销合同。坚决地杜绝“三无”食品、腐烂、变质、过期食品进入食堂,严把物资质量关、食品加工关、餐具消毒关、食品留样关,并做好各类表册的登记,严格财务制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不允许一例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确保营养餐安全万无一失,领导小组副校长车起达不定时督导、检查。如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把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由于学校学生年龄层次不齐,服务态度等可能与学生的要求和期望有一些差距。但今后力求继续让学生能吃到保质、保量、安全放心的营养餐。同时学校将对学校的营养餐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好做法,发扬长处,改进不足。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好。

品质异常改善计划报告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总结篇四

为确保学生“舌尖上的安全”,针对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印发开展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春雨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同时,省学生营养办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管理的通知》(闽学生营养办〔2015〕7号)及《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查的通知》(闽学生营养办〔2016〕4号),对各地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招标采购和资金使用管理,以及健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监管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并落实各市、县(区)加强新《食品安全法》培训情况。进一步部署了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检查及实名制管理系统应用等工作。

(二)资金投入与使用管理

2016年我省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目前已对1908所(不含厦门)农村寄宿制学校235440名义务教育学生实行营养餐补助,全省共投入营养改善资金万元,其中省级万元、市县万元。同时,按照每位寄宿生每年300元标准增加安排寄宿生公用经费,用于学生宿舍和食堂等水电费及学生生活设施设备维护支出,有效缓解寄宿制学校食堂日常运营经费不足问题。

1.继续扩大补助范围。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营养改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寄宿生年补助标准小学提高到2000元、初中提高到2250元,营养餐补助范围扩大到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中非寄宿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

2.积极推进实施营养午餐。2012年全省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营养改善工程以来,我省以实施免费营养早餐为主,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的实施。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我省提高寄宿生营养餐补助标准并扩大补助范围后,省学生营养办下发了《关于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保障机制,组织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和非寄宿低保家庭学生的免费营养午餐提供工作,并让低保家庭寄宿生在校期间免费就餐。在2016年6月1日印发的《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贯彻省政府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中非寄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及城市义务教育公办寄宿制学校中非寄宿低保学生纳入到营养午餐实施对象中。

(三)加强管理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1.开展食品安全检查。2016年我省结合教育督导、开学检查和秋季开学初督查,对各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设施设备配置情况、学校食品安全隐患等进行督查指导,扎实推进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开展。各市、县(区)学生营养办及食品药品监管、卫计、物价等成员单位,均组织开展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检查学校食堂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食品采购、加工、留样等环节的食品卫生,确保学生在校的食品安全工作。

2.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各地将营养改善工程信息公开纳入当地政府信息公开范畴,统一管理,主动在当地媒体上公开营养改善工程有关政策及实施情况、组织机构和职责、举报电话和信箱(电子邮箱)、大宗食品采购情况、热点难点问题处理情况及检查监督情况等信息;要求学校重点公开食堂内部管理制度、食堂采购、带量食谱、饭菜价格、受助学生信息、营养餐补助标准、资金收支情况和食堂财务管理情况等信息,主动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

3.推进营养改善工程规范化管理。督促各设区市制定所属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规范化管理县创建时间表,加强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指导和监管,力争到2017年底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均达到规范化管理要求,确保资金安全和食品安全。

4.加强食堂工作人员配备和管理。按照国办发〔2011〕54号和省相关文件精神,大部分县(市、区)农村学校食堂均聘用合格的食堂工作人员,并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多数县已将食堂聘用人员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例如,莆田市以市长专题会议纪要精神,预算安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服务人员工资;福州市、三明市、泉州市、宁德市的多个县(市),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由当地财政按寄宿生人数比例配备食堂工作人员,将食堂工作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连江县除了将食堂聘用人员工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外,还对小学一至三年级寄宿生,按每15名寄宿生配1名保育员标准安排保育员经费,确保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

(四)食堂建设情况

2012年以来,我省投入食堂建设资金总计亿元,其中省级及以上资金亿元、地方财政安排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全省673所项目学校食堂等项目建设,规划新建学生食堂等生活设施万平方米。截止2016年10月底,已全部完工。

在食堂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省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一是抓工程质量。要求各地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福建省校安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监督检查办法》《校安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注意事项》等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加强食堂建设项目实施管理,严把质量关。二是抓资金管理。要求各地严格按照《福建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资金到县(市、区)财政部门后,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将专项资金拨入校安工程资金专户,统一管理,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三是抓进度月报。按照全国学生营养办文件要求,建立了食堂专项建设项目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全面跟踪项目建设进度。

(五)营养改善计划实名信息系统管理和应用

我省积极探索运用学籍管理系统,强化营养改善工程专项补助资金的监管,防止营养改善资金被套取和冒领。2014年起,采取以学籍管理系统中学生数为基础,经核实后,作为安排省级营养餐补助资金依据的方式进行资金核拨,同时,组织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管理系统的研发工作,提高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化管理水平。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我省将逐步运用实名系统进行全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核拨及监管。

品质异常改善计划报告 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总结篇五

1、用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项目资金,学校单独开立银行账户,单独设臵食堂会计账簿。不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绝不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2、对营养加餐严格进行成本核算。专项资金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成本核算内容只包括牛奶、蛋类、大米、面粉、食用油、肉类、蔬菜、豆制品、干货和调料等主辅料。营养加餐所需水、电、燃料等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学校实行以学生签字的就餐花名册为就餐凭证。

3、专项资金学校凭购买货物发票、核算清单、学生就餐花名册作支出。所需支付资金可以由银行转账支出(转账凭证作附件)。建好营养加餐日记账、银行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备案凭证、凭据,接受监督和检查。

4、学生食堂安排唐生长每天如实填写食品出、入库及加工核算清单,完善验收审核签字手续,做到一天一登记,一月一核算,一月一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原材料采购价格、月收支情况。

5、上月盈余资金转入下月,专项用于改善学生伙食。学校定期公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总量、受益学生名单、配餐标准、营养食谱、食品数量和价格等信息,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5、学校建立营养餐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