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水库移民论文(实用15篇)

水库移民论文(实用15篇)

作者:紫衣梦 水库移民论文(实用15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把握写作的重点,从而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请大家共同来欣赏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论。

水库移民社会良性运行与发展条件探讨论文

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社会体育是我国群众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是以增强人民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延长人的寿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美、消遣、娱乐、休闲、保健、医疗等方面的需要为目的,为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育的基本环节之一。在我国,群众体育是指以社会全体成员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余暇生活、调节社会情感为目的,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社会体育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国家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不具有强制性,完全是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和参与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2、社会体育的特点。

2.1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

从活动的性质来看,它既可以是非竞技的、轻松愉快的活动,也可以是争夺激烈的运动竞赛。

2.2参与对象的全民性。

社会体育参与者们是不分年龄、性别、民族、职业的全体人民,他们生活环境不同,职业分布情况复杂,生活方式各异,价值观各不相同,但是都是为了相同的目的相聚在一起,融入到了全民健身的大潮之中。

2.3参与动机的多样性。

社会体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满足参与者自身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各种需求。但由于参与者的.全民性,他们之间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每个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动机和目的也有所不同,例如健美、娱乐、保健、医疗等等,都有着各自的体育的需求。所以,社会参与者的动机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2.4参与时间的随意性。

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人们都是在工作、学习、家庭劳动等完成之后空余时间内进行的,时间上呈现随意性特征。清晨、午后、傍晚、晚饭后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参与各种体育运动的人们。

2.5组织实施者的多样性。

社会体育活动可以是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组织,例如国家体育总局,各个省市县的体育局等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以及赛事;也可以由体育社团或体育协会进行组织的活动,例如钓鱼比赛、棋类竞赛等;还可以由社区或者群众自发组织的体育锻炼,例如广场舞、太极拳、扭秧歌等。因此社会体育活动组织实施者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

3、我国社会体育存在的问题。

3.1社会体育参与者比例较少、年龄不均衡。

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人口占总人口数量比重较少,且年龄分布不均衡(中老年人居大多数),全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对体育的健身、娱乐、经济功能认识不足,尚未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3.2社会体育产业市场化不成熟。

社会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水平不高,体育产业的规模小、发展极不平衡,还未形成统一开放、统一管理、有序竞争的体育市场体系。因此,我国体育产业所实现的经济效益明显偏低。

3.3缺乏足够的锻炼场所、设施。

由于单位、学校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相对封闭,绝大多数健身场馆并不对外开放,社会体育活动就缺乏足够的场所和设施,部分开放的场馆收费标准又偏高,因此我国社会体育活动的场所大部分集中在免费开放的公园、健身路径、休闲广场、部分小区绿地等非正式体育场所。受其影响近年来社会体育活动中场地与人员数量、时间安排等矛盾日趋明显,因社会体育锻炼影响他人安全及休息的冲突也频繁发生。

3.4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员。

1993年我国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以来,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不断壮大,某些高校还开设了体育指导员培训课程,但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与日益增长的社会体育人口尚有较大的差距。其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较为混乱、管理体制较为落后,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需要。

3.5体育社团、组织的规范化有待加强。

虽然社会体育社团、组织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但群众体育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体育社团规范性、安全性较为落后,大部分自发式的团体与组织较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与约束,也缺乏较为合理的宣传、组织与收费,因此,应加强对其的引导、监管、组织职能。

3.6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发达地区、城市中的社会体育参与者体育意识较强,场地设施与指导员的配备较为齐全,民众参与程度较高。

4、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对策。

4.1增强全民终身体育意识。

奥运会后我国全民健身热潮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因此应加大对体育功能的宣传力度,使全民(不仅仅中老年群体)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各个年龄阶段培养全民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广大民众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消费观,让他们能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

4.2促进社会体育市场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体育消费必将有更大更好的前景,因此应适时地开放社会体育市场,增加或引进资金投入,加快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建设,提高现有场馆和场地设施的使用率,利用政策支持、合理化竞争机制等有效手段,吸引资金进入社会体育市场中,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

4.3建立完善社会体育法制。

体育市场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与约束,利用法制化体系来引导与规范社会体育市场是不可或缺的。

4.4加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体育市场日益完善,参与人员越来越多,年龄差距越来越大,诸如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管理人员等人才的缺口呈现紧缺的状态,大部分社会体育活动属于自发性质,缺乏专业性的指导与科学化的管理,因此我国应结合体育类高校,积极开展和加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机制。

5、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法治社会逐渐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社会体育与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虽然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与困难,但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开展与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前景不可估量。

水库移民社会良性运行与发展条件探讨论文

摘要:我国水库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主要的安置模式有:坚持以土为本,以农为主,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通称为大农业模式;以小城镇安置为主,加速乡村城镇化;成建制地外迁到具备生存与发展条件的地区;混合型安置。

关键词:水库移民政策安置模式搬迁。

一、我国水库移民的概况。

我国在过去50年的发展中,由于修筑大坝而淹没耕地150多万hm2,搬迁安置水库移民1200多万人(目前已自然繁衍到1700多万人)。我国的水库移民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年以前,共计搬迁安置水库移民约1000万人。这一时期水库移民工作的成绩是主要的,保证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但由于缺乏经验,对移民安置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一些建设项目中存在着重工程建设、轻移民安置的现象,表现在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单一,使部分水库移民在搬迁安置后,存在着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的一些遗留问题。我国政府对出现的问题迅速采取后期扶持政策,通过每年安排资金来逐步解决这些遗留问题。目前已经较好地改善了这部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第二阶段是在1979年后。在这个阶段,我国建成了葛洲坝、龙羊峡、乌江渡、隔河岩、水口、五强溪、二滩、东风、桃林口、飞来峡等70多个大中型水库大坝,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工程等大型项目也先后开工,已搬迁安置和即将搬迁的水库移民约250万人。其中三峡工程移民将达110多万人,小浪底工程移民18.16万人。在此期间,不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而且水库移民也均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根据我国的国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置了水库移民工作管理机构,对水库移民的安置工作从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到组织实施以及移民安置后对其进行扶持,发展生产,实行了全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政府认真总结过去几十年水库移民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水库移民安置的政策,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并制定了水库移民安置条例,从法律上对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移民补偿标准、移民安置方式以及后期扶持等方面作了合理的规定,并认真地组织搞好实施,既保证了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建设,又保护了库区移民的切身利益。

二、我国水库移民的安置方式。

模式一:坚持以土为本,以农为主,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通称为大农业模式。这种安置模式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不大、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及中国北方地区。这种大农业安置模式,主要是通过调剂土地、开发荒地、滩涂等手段,为移民提供一份能够满足生存与发展的耕地。如黄河小浪底工程,移民安置采取以土为本、以农为主、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措施,把移民外迁到工程受益区或经济相对发达且具有安置容量的地区进行安置,并通过开发黄河温孟滩及续建后河水库,创造灌溉条件、改善土地质量,为移民提供集中连片的土地,保证每个移民拥有一份基本口粮田。具体标准为:无发展水浇地条件的,人均不少于0.113hm2;有条件发展水浇地的,人均不少于0.08hm2;全部是水浇地的,人均不少于0.053hm2。

河北省桃林口水库也是采取大农业安置的方式,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向受益的河北省唐山市和秦皇岛市分摊移民安置任务,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村集体经济较好、安置容量宽裕的行政村做为安置地,并通过抽签定向的公平方法把移民分散插迁到各受益村。

模式二:以小城镇安置为主,加速乡村城镇化。这种方式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经济较发达、区域人均耕地较少的东南沿海地区。通过开发、建设小城镇,实行集中安置移民,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辅以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生产方式解决城镇移民的就业问题。如广东省飞来峡水库,采用移民集中城镇安置的方式,利用邻近香港、澳门的优势,通过来料加工,兴办玩具厂、刨花厂、皮革制品厂、灯饰加工厂、集市贸易等二、三产业项目,以及发展高效农业等方法来解决移民的就业问题。

模式三:成建制地外迁到具备生存与发展条件的地区。这种模式适合于生存环境恶劣、生产发展条件极差的地区。如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工程,采取在现有中小城市附近,按原建制集中安置移民的办法,以城市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高效农业以及兴办食品加工厂、建材厂、保温材料厂等安置移民。

模式四:混合型安置。这种安置方式主要考虑水库移民自身条件和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农业、非农业、自谋出路和其他安置方式。如四川省二滩水电站根据经济欠发达、人多地少的具体省情,采取大部分外迁,少部分后靠进行大农业安置及小部分城镇安置的混合方式安置移民。

二、三产业的居民实行“农转非”,以换取他们的土地承包权来安置农村移民,使移民同当地居民一样,既可以拥有一份土地从事农业,又可以在发达的安置区从事二、三产业。

三、我国的水库移民政策。

我国水库移民政策,总的目标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在修建大坝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移民。在不可避免要搬迁移民时,本着对移民负责到底的精神,做到一切从移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科学的态度按经济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大坝建设与移民安置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移民三者的利益关系,依法进行搬迁、安置移民;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扶持移民发展生产,使移民生产和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我国的水库移民政策主要分为搬迁安置政策和后期扶持政策两大部分。

1.搬迁安置政策。

政府负责。将水库移民工作作为政府行为,移民搬迁安置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如长江三峡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黄河小浪底工程移民由水利部宏观协调、两省(河南、山西)负责、县为基础。各级政府责任明确,安置移民各负其责。

社会动员和参与协商。国家建设大坝,主要目的是为了抗御洪水、减少灾害损失,也开发利用了水能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但水库移民因建大坝而搬迁,确实也遇到很多困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向水库移民讲清楚建设大坝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也要使移民知道,国家通过制订有关政策对他们实施搬迁安置,将会改善他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使移民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从而使移民搬迁工作得到广大移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注重移民群众的.参与协商,通过有关方式公告征地补偿标准和移民安置方案,并反复征求和听取移民意见。

经济补偿。以移民原有财产和经济活动情况为基础,以恢复移民原有生活水平为目标,按照移民安置规划对移民进行合理的补偿,保证移民搬得出、安得下、能发展。

协调发展。移民安置充分考虑社区重建所必须的社会、资源、环境等要求,以环境容量为依据,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优惠待遇。为妥善安置水库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在有关方面给移民以优惠待遇,如减免房屋建设、宅基地使用、农业生产恢复期的税负,以及在土地划拨、粮食供应、电价优惠、优先就业等方面给移民以优惠。例如福建省水口水电站,对水库移民实施17条优惠政策,累计减收移民各种税费超过2.7亿元。

多方支援。这是指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帮助移民安置,如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等帮助移民搬迁运输,有关社会组织帮助妇女儿童及残疾人,各行各业向移民安置区投资办企业、支援移民发展经济等活动。例如在三峡工程的移民安置中,中央政府还制定并组织实施了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各县(市)的政策。

2.后期扶持政策。

后期扶持的政策既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移民负责到底的精神,也体现了移民分享工程效益的原则。国家在大坝建设过程中对水库移民实施安置后,再实行后期扶持政策,所需资金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主要是用于改善移民安置区的交通、电力、水利、教育、通信、医疗等公共设施建设和发展生产的投资。

库区维护基金。1981年由国家财政部等部委颁布设立,从有关的水力发电站的发电效益中每千瓦时提取1厘钱,主要用于库区维护和解决移民安置遗留的问题。

库区建设基金。1986年由国务院决定从该年以前建成的水力发电站效益中每千瓦时提取4厘钱,设立库区建设基金,主要用于解决1986年以前建成的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和扶持移民发展生产。

后期扶持基金。1996年由国家财政部等部委决定设立,资金来源从水力发电站的效益中提取,提取标准为每千瓦时最多不超过5厘钱,主要用于扶持1986年以后建成的水库移民发展生产和解决遗留问题,每人每年扶持250至400元人民币。

目前,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正在组织调查研究,制定增加后期扶持投资的新政策。

水库移民社会良性运行与发展条件探讨论文

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改革以前的过分追求竞技体育的金牌效应,而回归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需求、提高全民族体质与健康的轨道上。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也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纵深发展而蓬勃兴起,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就有众多民办高校相继开办社会体育专业。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在快速发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暴露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民办高校社体专业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分析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2、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2.1、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社会认可程度不高。

民办高校设置的社会体育专业基本都是按照或鉴借公办院校的体育院系造就而成,所以其生存状态处于体育学科(专业)生态群落的最边缘,受到众多圈层的挤压,明显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各种优质资源全部流向重点体育院校和重点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的体育院系。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民办高校的体育系(部)直接从社会上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造成生源质量差、招生人数少、规模效益差,很难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专业(或方向),因此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需要一段时间。这种边缘化的弱势地位使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难以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2.2、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体系不成熟。

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办学整体思路的集中体现,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的,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同公办院校一样正走向专业设置趋同与自身特色缺失之间的尴尬境地,基本围绕《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进行设置,突出表现在专业特色不够、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亮点缺乏,造就出来的人才是“千人一面”同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根本上偏离了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方向。在缺乏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特殊性的分析,也缺乏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监控。由于培养目标不清晰,给民办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带来了困难,各院校基本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合符民办高校特点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如果以本专业的体育休闲娱乐指导方向为例,就需要开设诸如户外拓展、攀岩、高尔夫等课程,这种场地设施要求高,经费投入大的课程,民办高校很难搞好课程的配套建设,到最后还是采用和体育教育专业以及运动训练专业相似的课程设置体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专业的培养规格,最终也没有市场竞争力。又如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方向,大量开设社会体育方面理论课程而无相应的实践课程,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虽然定位在体育产业领域,却很少有机会去公司实习。同时,由于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门课程,即使有了明确的专业定位,却因为课程体系不完善而导致专业特色不突出。但转向学校体育教学时又没有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好,因此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2.3、专业教师队伍薄弱,办学经费投入不足。

虽然民办高校开办社会体育专业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程,但是由于专业定位不清晰和课程设置不完善,直到今天师资队伍建设依旧是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中最大的薄弱环节。首先,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对经济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多,不注重内部培养教学团队与科研骨干队伍;其次,是大部分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出身,很难打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去开拓新专业需要新知识体系,一方面是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狭窄;再次,和其他专业联合培养的效果也不佳,因为其他专业的教师对自身专业精通而对体育领域知识理解不够深透,很难做到跨专业的融合和指导实践。再次,民办高校引进的师资多以教学型为主,缺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经验。师资的质与量之间的矛盾不仅影响了民办高校社体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专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潜伏性的隐患。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性质,民办院校的体育系(部)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民办高校学生所交的学费部分,政府对民办高校只限于在办学中的政策支持,而无实际财政投入。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抓手的民办高校并不会投入足够人、财、物来支持本专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体育专业系部自身也很难从社会中筹措所需的办学经费。现阶段开办的社会体育专业的众多的民办高校能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文件中所规定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的是少数。少投入、多收益是各民办高校秉持的传统,所以,民办高校体育系(部)的场地设施、实验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都不能满足或基本能够满足专业发展需要。

2.4、学生就业压力大。

社会体育专业目前的就业的严峻形势是不争的事实,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率低的新闻报道是屡见不鲜。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国家并没有设置固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编制岗位,无法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那样,在各级各类学校有固定的体育教师编制岗位,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需要到社会上自谋职业,寻求聘用。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仅有少部分毕业生从事与社会体育工作,更多的是改行从事其他工作。现阶段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环境还没真正形成。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就越显堪忧。

3、对策分析。

3.1、准确把脉市场需求,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改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由于缺少体力活动而引起的“文明病”的日益增多。于是各种缓解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的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各种康体会所健身、户外拓展、登山野营、极限运动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这些活动的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入行门槛较高,尤其是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尤为突出。因此,民办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紧扣住体育休闲产业人才的缺口,开设具有显著专业特色的专业、专项课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如:如外聘有实际经验的校外专家进行现场授课、把课堂搬到校外的实践场所、增加课堂案例教学,增加学生顶岗实习机会等,使学生不但掌握一套运动技术和指导方法,而且要具备运动休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自身对职业的规划设计,社会体育专业的方向可以细分为会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运动康复与医疗等小班,针对不同的行业需求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并根据市场转型和社会改革的实际及时做出调整。

3.2、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完善场(馆)、实习基地的建设。

师资素质建设是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重点,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组建一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该鼓励中青年教师深入体育产业部门和社区、企业及重点体育院系进行、考察、学习、交流或短期培训,以尽快提高专业知识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聘请行业及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教练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稳定、高效、专业的队伍,使民办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针对民办高校体育硬件设施匾乏,用于教学和实践的现代社会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实习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必须扩建一批适合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运动场馆、是实验设备。充分发挥校内场馆(器材)、实验设备的功能来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同时把校内实习基地建成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型实训基地;其次,把各大知名体育俱乐部(高级体育健身会所)作为开拓实践基地的龙头,健身场馆和娱乐场地作为补充,搞好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3.3、坚持订单培养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

针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过剩的现状,发挥民办高校就业主动、灵活的特点,可以采用主动寻找就业市场信息,提前获得相关体育产业经营公司的用人需求数量和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关信息,并和相关用人单位达成一定协议,由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和人才的培养规格,校方采用订单模式培养,针对性的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对选择自主择业的学生,安排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对该部分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做学生自主创业的领航人,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水库移民社会良性运行与发展条件探讨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体育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中坚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效果。指出了现今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有关的培训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专业培训、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多种类培养、加强高校有关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对改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问题;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国民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于强身健体的锻炼活动的需求不断上升,其中以娱乐性活动为主,不以竞技为目标的社会体育是我国国民强身健体的重要途径。与其他活动相同,社会体育同样需要人员进行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地位,指导员是帮助群众了解正确的运动方法,组织并管理活动的领导人员。但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的应对策略。

1.现今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低下。

1.1.1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水平落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近几年急速庞大,人数逐步攀升,但与此同时部分指导员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在偏远地区无法得到保证,虽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需具备初中及以上的文化水平,但仍有部分指导员文化水平较低,专业素养低下。而这种情况在部分农村及偏远地区更为普遍,由于这部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守旧思想较为严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这些地区的分布较为失衡,已经具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养仍存在不足。

1.1.2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失衡由。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当前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并不符合职业的发展需求,大多数社会体育指导员属于中老年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对于社会体育指导的指导能力同时逐渐下降。同时位于偏远地区的民众,年轻人多外出务工,老人留在家中务农,对于运动的需求不足,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无法开展有效的工作。

1.2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机制不完备。我国虽建立了有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及评定机制,但仍不十分完善,首先培训时间较短,通常为9天,学员需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学习有关考试的10门科目,虽然社会体育指导员报名考生为地方推荐的二、三级指导员,但这种培训方式仍会导致考生只能接受考试的相关内容,而无法理解其中的精髓,因此即使取得资格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水平仍处于较低的阶段;其次,国家安排培训次数有限,参与培训的人员数量有限,直接导致高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紧缺,尤其是在偏远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严重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最后,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开设的课程更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非实践技能及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培训期间提供给学员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的时间不足,同时未能提供足够供学员进行讨论交流的空间,从而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取得相关证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相结合,在应对有关突发情况时无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偏离预设的培训目标,难以达到我国当前的社会体育现实需要。

1.3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紧缺。我国以前在发展体育方面缺乏重视,近些年开始营造全民健身的运动氛围,争取将中国打造成体育强国。但是,中国重视文化教育多于体育教育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大部分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程不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甚至于学生家长的重视,虽有部分学生展现出对体育的兴趣及爱好,但在应试教育体系下,这部分学生多数会被家长及教师冠以“爱玩”的称号,并对其兴趣进行打压,认为学习文化知识最为重要,同样也导致体育方面的人才短缺。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申报时应提供相应等级的业务培训证书,但相应的培训有限,错过培训时间只能等待下一年,从另一种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才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虽可以进行有偿的体育方面服务,但由于青少年及儿童等运动需求旺盛的年龄段可以用于体育运动的时间较少,而中老年的运动需求普遍偏低,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竞争压力巨大,而得到的回报与付出的精力不成正比,大多年轻人并不愿意从事相关职业,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断层及人才紧缺。

1.4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需求混乱。我国仍欠缺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系统,将社会体育指导员按等级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并且仅粗略地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两种类别:组织管理型和锻炼指导型,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国民对于运动锻炼的不同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能力因级别的不同存在的差异明显,这为实际指导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处,由于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偏远地区的运动需求与发达地区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方向及内容可能完全不同,例如在对老年人进行指导时,考虑到老年人的自身情况,指导方向及内容完全不用于年轻人,而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将指导方向及内容进行细致地分化。

2.改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的建议。

2.1完善有关的培训管理制度。我国的培训制度对于人员的限制较多,严重影响到培训的质量,应当对有关的培训制度进行完善。首先,应当建设相关的专业培训机构,提升培训质量,并且增加培训次数,有效提升参加培训的人员数量。在培训时,应当将培训的侧重点由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运用,开设有关于提升实践技能的课程,帮助学员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我国社会体育发展迅猛,应当定期对培训人员进行培训或组织其进行进修,了解该行业的最新发展内容,使得学员与时代接轨,接受最新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不可忽视偏远地区的发展,定期对偏远地区进行人才补充,以期完成全民运动的最终目标。同时应完善考核机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考核人员的监督机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氛围,使得有想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得到充分的尊重,并且为和谐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2定期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专业培训。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指导严重脱轨,无法跟随行业发展的步伐,建立再培训制度首当其冲,应定期组织二次培训,在一定年限内对已经取得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再次培训并进行评定,学习社会体育方面最新的指导理念及实践技能。同时可以组织不同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沟通交流,发达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工作经验更为丰富,在处理相关紧急情况的方式更为合理,可以指导偏远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偏远地区社会体育发展较为滞后,因此要格外重视这部分地区人才的分配及培训,可以采取轮换制度,指定一批经验丰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这部分地区进行指导工作,在一定年限后将这一批指导员召回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再培训,同时指派另一批经验丰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前往工作指导。并且对于前往偏远地区进行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适当奖励及表彰,鼓励更多的专业人员自发前往偏远地区发展社会体育工作,推进实现全民运动的发展进程。

2.3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多种类培养。现阶段我国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划分明显不符合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个人兴趣爱好的差别,运动能力的差异,对于社会体育需求的不同和体育项目的多样性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多种类培养。细化社会体育的类别结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专项培养,保证每位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在体育方面全面发展十分必要。可现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分为儿童类、青少年类、中老年类,再根据运动能力的区别分为普通运动、极限运动和康复运动,然后根据服务人群不同的兴趣爱好,细分为健美运动、休闲运动、健身运动、竞技运动和医疗运动等,这样既能减轻教学培训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能达到降低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难度的目的。

2.4加强高校有关人才培养。国家应首先加强社会体育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体育在我国民众中的认知度,了解社会体育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地位,改善民众忽视体育运动的严峻现实。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才培育计划与各高校专业的教学相联系同样十分必要,高校内的专业人士资源丰富,在培养人才方面经验老道,高校内的学生多为高素质人才,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人才更为便利,因此,可以在高校内开设相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专业,进行专项的人才培育,对于高校资源短缺的偏远地区进行人才引流,同时可以在各高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课程,对于参加培训课程并取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在校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参加,这样也可以解决部分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对偏远地区的人才进行培养时,可适当降低选拔标准,提升偏远地区的有关人才数量。

3.结语。

社会体育是我国国民强身健体的重要运动方式,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体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推动全民健身的目标铺盖全国。现有的手段首先是完善培训管理机制,解决培训人员业务水平低下的问题,其次是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偏远地区,主要通过定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二次培训,最根本的解决方式为开辟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通过与高校合作改善专业人才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参考文献:

水库移民社会良性运行与发展条件探讨论文

以高校为中心,构建一种新的社会体育模式,不仅使高校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自身高效发展,还可以使社会体育资源得到合理的补充,使高校体育管理的封闭性以及社会体育管理的单一性有质的飞越,使社会的体育活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1]。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和谐互动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学校体育社会化、社会体育教育化、多元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体育的重要条件,创造两者互动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与氛围和内部条件与措施,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使两者的互动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体育的最佳有效途径[2]。

2.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的认识。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终端,社会体育又是学校体育的延续,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使学生步入社会仍能坚持体育锻炼,这不仅因为体育是满足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各自作为全民健身计划一部分现实发展的重要需要。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可以形成资源互补,高校可以解决社会体育在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上严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体育指导方面,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但是,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盲目锻炼。社会体育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基地,为高校教师科研提供广阔的研究天地。同时社会体育可以把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项目引入高校,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拓展活动领域。

3.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的可行性。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校的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充分利用,还可以把社会上一些新兴起的项目引进校园,使高校校园体育由封闭状态走向开放模式,使高校体育更具有社会化,多元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同时提高了社会体育活力,社会体育多是以中、老年人群为主,通过与高校联动,把师生这样年轻的血液注入其中,使社会体育活动群体更加活力四射,经过高校师生的'指导,体育参与者对体育有了正确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选择适宜的锻炼内容,科学的锻炼方法。高校的场地器材填补了社会体育设施短缺的不足。高校体育积极参与到社会体育发展建设中,以其强大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场地资源服务于社会体育,使体育成为共创和谐社会的纽带[3]。

4.构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的保障机制。

4.1构建高校社会一体化模式。

构建以高校为主,以社会为辅的体育一体化模式,高校派专人专门负责组织、管理。高校为体育参与者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场馆和场次,统一组织,调动;建立体育指导者协会,以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专业学生为主,以社会体育爱好者为辅,统一培训后,上岗为体育参与者进行指导,使参与者正确合理有效地进行锻炼;高校的图书馆免费向大众开放,办理图书借阅卡,为大众提供吸纳知识的场所;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有竞赛,活动等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使大众在第一时间了解新动态,并积极参与其中,开设健康讲座,建立体育文化宣传周等活动,通过网络发布。

4.2安全防范保障机制。

体育行政部门使得高校体育设施服务于社会体育发展走向法制化,必须制定和完善体育政策,使开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高校应该成立开放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场馆的时间、场次的安排以及安全管理等工作。制定出入校管理条例,要求进入高校的体育参与者必须办理出入证,登记详细信息,便于管理;在体育场馆和设施上标注使用说明和安全须知,以及警示语,提醒锻炼者注意安全,特别是有心脏类疾病的,在使用器材时更要特别提醒;高校安排专人定时巡逻,保证安全同时,解惑答疑;编写安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应急通道,设定应急联络小组,阻止不实新闻危机报导,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制定设施保护条例,对设施有正确的使用与保护;增设场馆内实时监控。即要保证校园的安全,又要保证锻炼者的安全。

4.3政府、高校、社会三者协同配合,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这是一个非常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政府的相关部门出面组织合法的机构,协调和管理社会体育与高校体育联动发展的各项事宜,在联动发展中起到加速器和调节器的作用,推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快速有效的发展。

近年来,社会体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及知识资源等方面的不足,阻碍了社会体育的发展。而高校体育的迅猛发展为社会体育提供了场地设施,人才,图书资料等方面的优势资源。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补,共同和谐发展成为发展趋势。构建高校社会一体化模式,使联动发展更具规模,政府从中协同高校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安全防范机制,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的提供了保障,推动了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的有效进行,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更迅速健康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2]苏丽丽.济南市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出版社,.5:25.

水库移民工作总结

20xx年,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xx]17号),认真落实省、市有关的政策和工作任务,积极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

我区按政策共兑现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资金143.91万元。其中:兑现发放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原迁人员直补资金56.46万元,(上半年直补资金28.23万元,下半年原迁移民直补资金28.23万元);实施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增长人员项目扶持资金86.7万元,(上半年项目扶持资金43.275万元,下半年项目扶持资金43.425万元);实施转入我区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增长人员20xx年上半年—20xx年上半年项目扶持资金7500元,政策兑现率达100%。区移民局、区财政局对20xx年度中型水库水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了验收,走马岭办事处苗湖大队农田水利项目实施完毕,验收合格,拨付经济发展项目资金36.5万元。

项目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163万元。

根据《武汉市移民局关于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武移[20xx]16号)精神,各街道(农场、园区)办事处于20xx年底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象自然减员人员进行了检查核实、公示,经区移民局审核,报市移民局批准,全区自然减员人员共计15人,其中原迁移民9人、新增移民6人。

根据湖北省移民局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检查工作的通知(鄂移[20xx]180号)精神,区移民局精心组织,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检查工作的通知(东移[20xx]17号),各街道(农场、园区)办事处进行了认真自查,并形成了自查报告。

区移民局、区财政局成立了联合检查小组,对15个办事处(农场、园区)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原迁移民资金兑现和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后期扶持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查看了账目和兑现资料,各办事处全部设立了专项资金账户,专款专用,移民资金兑现手续齐全、合理、及时。

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耐心地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群体上访事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一、抓好原迁移民直补到人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将后扶资金打入移民个人帐户。

二、抓好增长人员项目扶持工作,项目扶持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并及时填报《大中型水库移民新增人口项目扶持实施情况表》。

四、抓好水库移民维稳工作,密切关注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动态,加大对移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力度,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移民反映的问题,确保移民群体稳定。

20xx年10月15日。

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总结

20xx年,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xx]x7号),认真落实省、市有关的政策和工作任务,积极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

我区按政策共兑现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资金x43.9x万元。其中:兑现发放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原迁人员直补资金56.46万元,(上半年直补资金28.23万元,下半年原迁移民直补资金28.23万元);实施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增长人员项目扶持资金86.7万元,(上半年项目扶持资金43.275万元,下半年项目扶持资金43.425万元);实施转入我区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增长人员20xx年上半年20xx年上半年项目扶持资金7500元,政策兑现率达x00%。区移民局、区财政局对20xx年度中型水库水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了验收,走马岭办事处苗湖大队农田水利项目实施完毕,验收合格,拨付经济发展项目资金36.5万元。

项目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x63万元。

根据《武汉市移民局关于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武移[20xx]x6号)精神,各街道(农场、园区)办事处于20xx年底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象自然减员人员进行了检查核实、公示,经区移民局审核,报市移民局批准,全区自然减员人员共计x5人,其中原迁移民9人、新增移民6人。

根据湖北省移民局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检查工作的通知(鄂移[20xx]x80号)精神,区移民局精心组织,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检查工作的通知(东移[20xx]x7号),各街道(农场、园区)办事处进行了认真自查,并形成了自查报告。

区移民局、区财政局成立了联合检查小组,对x5个办事处(农场、园区)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原迁移民资金兑现和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后期扶持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查看了账目和兑现资料,各办事处全部设立了专项资金账户,专款专用,移民资金兑现手续齐全、合理、及时。

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耐心地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群体上访事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一、抓好原迁移民直补到人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将后扶资金打入移民个人帐户。

二、抓好增长人员项目扶持工作,项目扶持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并及时填报《大中型水库移民新增人口项目扶持实施情况表》。

四、抓好水库移民维稳工作,密切关注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动态,加大对移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力度,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移民反映的问题,确保移民群体稳定。

水库保护区移民安置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有序实施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以下简称避险搬迁安置)项目,确保库区移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避险搬迁安置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稳定和谐的原则;

(二)充分尊重移民意愿,跨乡镇外迁和就近易地搬迁相结合的原则;

(三)整体规划、分类推进的原则;

(四)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五)属地管理的原则;

(六)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避险搬迁安置对象为居住在东江水库库区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或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勘测认定的地质灾害点范围内因地质灾害威胁而需要避险搬迁安置的移民。

第四条避险搬迁安置应当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按照协议进行安置。

避险搬迁安置协议中应明确以下主要内容:

(一)当事人名称或姓名;

(二)避险搬迁安置方式、安置地点;

(三)避险搬迁安置补助标准、补助人口数量、补助费总金额;

(四)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的发放方式;

(五)完成避险搬迁安置的进度要求;

(六)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原有房产及宅基地的处置方式。

在本村(居)民委员会区域范围内避险搬迁安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与移民户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在本乡镇区域范围内跨村(居)民委员会避险搬迁安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迁出地村(居)民委员会、安置地村(居)民委员会与移民户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跨乡镇避险搬迁安置的,由迁出地乡镇人民政府、迁出地村(居)民委员会、安置地乡镇人民政府、安置地村(居)民委员会与移民户签订避险搬迁安置协议。

第五条需避险搬迁安置的移民可以选择以下一种安置方式进行避险搬迁安置:

(一)跨乡镇集中搬迁安置;

(二)跨乡镇自主择址搬迁安置;

(三)就近易地搬迁安置;

(四)进城(镇)购房搬迁安置;

(五)投亲靠友搬迁安置。

第六条移民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包括建房搬迁补助费、土地调剂补助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建房搬迁补助费支付给搬迁移民户,土地调剂补助费支付给调剂出土地的村、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用于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进城(镇)购房搬迁安置的,建房搬迁补助费为每人11000元;

(七)淹地不淹房涉及人口,按享受后扶政策人口折算比例计算补助费用,低于50%的按50%计算,高于50%的按实际比例计算。避险搬迁安置后原有身份不变。

第七条避险搬迁安置补助费采取以下方式发放:

(一)建新房的,新房基础完工后发放建房搬迁补助费的30%,住房封顶后再发放40%,在拆除旧房并向旧房所在地村民小组移交旧房宅基地后发放剩余的30%。购置新房的,凭房屋买卖合同、购房发票发放建房搬迁补助费的40%,待取得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后再发放30%,在拆除旧房并向旧房所在地村民小组移交旧房宅基地后发放剩余的30%。购置二手房的,凭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证、契证,经县市人民政府认定后发放建房搬迁补助费的70%,在拆除旧房并向旧房所在地村民小组移交旧房宅基地后发放剩余的30%。

(二)2006年“7·15”洪灾以后已经搬迁安置的,依据本办法同类补助标准,扣除已经发放的政府建房补贴后给予补助。“7·15”洪灾以前搬迁的,不予补助。

(三)跨乡镇自主择址搬迁安置和跨乡镇投亲靠友搬迁安置的,土地调剂补助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费,根据其避险搬迁安置协议,在办理完有关手续后,由县市人民政府一次性直接拨付给安置地村、组,用于土地调剂和移民避险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分配比例由当事人在安置协议中约定。

第八条10户以下分散避险搬迁安置的建房用地,应当按有关规定签订宅基地使用协议,并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10户(含10户)以上集中避险搬迁安置的建房用地,由县市人民政府统一安排。

第九条在本村民小组区域范围内避险搬迁安置的,宅基地由所在地村组进行调剂;在本乡镇行政区域范围内跨村民小组避险搬迁安置的,宅基地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调剂;跨乡镇避险搬迁安置的,宅基地由县市人民政府组织调剂。

第十条避险搬迁安置建房用地的有关事项,应当符合《湖南省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湘政办发〔2008〕32号)的有关规定,并与所在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第十一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房的,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十二条跨乡镇集中搬迁安置的移民按生产用地人均1亩,宅基地、道路、水利、绿化等公共用地人均0.5亩的标准配置生产生活资源。调剂用于避险搬迁安置的土地,由移民所在地村组集体所有,分配给移民户承包经营。对独生子女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户建房,按增加1人的标准划分宅基地。

第十三条跨乡镇自主择址搬迁安置和投亲靠友搬迁安置的移民,应当办理户口迁移手续。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在土地承包经营、宅基地分配、就医、就学、就业、生产开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方面依法享有与安置地村(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损害移民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原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林业股权等生产资源可以依法自行流转,也可以由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依法组织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林业股权等生产资源流转应当由承包方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或协议。第十五条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户应当根据其签订的避险搬迁安置协议的约定,在领取建房搬迁补助费的70%后3个月内自行拆除原有房屋,宅基地由房屋所在地的村民小组依法予以收回。逾期不予拆除的,由房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第十六条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点,工程项目由县市人民政府依据设计规划和有关规程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规费。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所涉及的房屋初始登记费、房屋转移登记费、广播电视安装开通费、广播电视端口迁移费、自来水入户表安装费等费用,相关单位应当减半收取。避险搬迁安置移民办理建房土地使用证、户口迁移登记等手续,相关单位只收取工本费。

第十八条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免收耕地占用税。避险搬迁安置移民户自建自用房屋免征各税。避险搬迁安置移民进城(镇)购房,免征契税、印花税。集中避险搬迁安置项目免征防洪保安基金。集中避险搬迁安置点公路建设应纳入县乡公路建设项目范围,并享受通村公路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九条林业部门应为避险搬迁安置新建住房的移民户优先安排民用材采伐指标,并按规定减免相关费用。跨乡镇避险搬迁安置的,凭避险搬迁安置审批手续,允许其采伐的民用材由迁出地向迁入地运输流通。

第二十条水利部门在安排人畜饮水等水利建设项目时,应当重点向集中避险搬迁安置点倾斜;电力部门应当将集中避险搬迁安置点纳入农村电网改造范围。

第二十一条县市人民政府对避险搬迁安置所需生产生活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采取调剂用地的方式予以安排。有关避险搬迁安置用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有关“抢险救灾用地”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避险搬迁安置点用地按有关规定组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林业部门应当依法采取简易程序处理避险搬迁安置用地涉林事项。规划、建设部门应当优先为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进行规划及建筑设计。

第二十二条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省发改委批准的可研报告、总体规划方案和本办法编制项目实施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移民开发局、市规划局依法进行审核、审批。

第二十三条项目单项工程实施完毕,根据工程的审批权限,由批准单位组织项目竣工验收。避险搬迁安置项目整体实施完毕,由县市人民政府初步验收后,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由市人民政府组织验收,验收报告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四条县市人民政府和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做好各项目实施的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项目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第二十五条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依照市政府办公室《郴州市东江水库移民避险搬迁安置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郴政办发〔2009〕4号)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由郴州市移民开发局负责解释。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水库移民工作会议简报

日前,蓝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赵忠辉在毛俊水库移民搬迁项目指挥部主持召开毛俊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意愿调查工作座谈会,指挥部相关县级领导、安置意愿调查工作组正副组长、毛俊镇党政班子成员、尚屏籍在外工作人员、相关村支两委干部和县乡“两代表一委员”等参加座谈。

会上,移民搬迁指挥部通报了自正月初三以来安置意愿调查工作情况,围绕安置容量、地质条件、周边环境、配套设施及原住居民接受情况等对四个移民安置点的定点及建设规划进行了情况说明。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对安置点的设置纷纷表示比较满意,并就如何推动安置意愿调查工作提出了意见及建议。

会上,赵忠辉强调,一要统一思想。毛俊水库是国家投资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搬迁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安置点实地察看,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科学论证,当前所设置的安置点在广泛征求移民意愿后一经报批确定将不再更改。二要相互配合。村支两委、毛俊镇党委、移民搬迁指挥部要加强沟通,及时把移民的'意愿、诉求向上反映,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合力把建设毛俊水库这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做实,把移民搬迁安置这一关乎民生的实事做好。三要模范带头。充分发挥干部、党员、代表、委员的模范作用,带头签订安置意愿调查表,确保该项工作如期完成,为加快安置点的规划、建设赢得宝贵时间。四要严厉打击。对违法违纪煽动、破坏移民安置工作的行为,从严从快、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中型水库移民工作总结

20xx年,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xx]17号),认真落实省、市有关的政策和工作任务,积极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

我区按政策共兑现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资金143.91万元。其中:兑现发放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原迁人员直补资金56.46万元,(上半年直补资金28.23万元,下半年原迁移民直补资金28.23万元);实施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水库移民增长人员项目扶持资金86.7万元,(上半年项目扶持资金43.275万元,下半年项目扶持资金43.425万元);实施转入我区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增长人员20xx年上半年20xx年上半年项目扶持资金7500元,政策兑现率达100%。区移民局、区财政局对20xx年度中型水库水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了验收,走马岭办事处苗湖大队农田水利项目实施完毕,验收合格,拨付经济发展项目资金36.5万元。

二、抓好20xx年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计划编制。

编制了全区20xx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年度计划,涉及大中型水库移民项目扶持资金86.55万元和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直补资金59.1万元。申报了辛安渡办事处红星大队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新沟镇街办事处三大队红花村移民生活区排水沟改造项目、柏泉办事处西二大队移民生产区600亩水生菜项目、东山办事处蒿口大队生态养殖观光园项目等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经济发展项目4个,项目总投资163万元。

根据《武汉市移民局关于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武移[20xx]16号)精神,各街道(农场、园区)办事处于20xx年底对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对象自然减员人员进行了检查核实、公示,经区移民局审核,报市移民局批准,全区自然减员人员共计15人,其中原迁移民9人、新增移民6人。

根据湖北省移民局关于开展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检查工作的通知(鄂移[20xx]180号)精神,区移民局精心组织,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检查工作的通知(东移[20xx]17号),各街道(农场、园区)办事处进行了认真自查,并形成了自查报告。

区移民局、区财政局成立了联合检查小组,对15个办事处(农场、园区)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原迁移民资金兑现和后期扶持项目实施情况、后期扶持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查看了账目和兑现资料,各办事处全部设立了专项资金账户,专款专用,移民资金兑现手续齐全、合理、及时。

区移民局认真组织,加大水库移民稳定工作的力度,各街(办事处、园区)对移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力度,做了大量艰苦、细致、耐心地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出现群体上访事件,确保了社会稳定。

一、抓好原迁移民直补到人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将后扶资金打入移民个人帐户。

二、抓好增长人员项目扶持工作,项目扶持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并及时填报《大中型水库移民新增人口项目扶持实施情况表》。

三、抓好后期扶持对象减员人口管理,随时掌握移民减员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自然减员情况进行公示,每年年底核实上报。

四、抓好水库移民维稳工作,密切关注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动态,加大对移民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力度,化解矛盾,妥善处理移民反映的问题,确保移民群体稳定。

水库移民工作会议简报

4月5日,凤凰县在县移民局七楼会议室召开20全县水库移民工作会议。会议由县移民局副局长向玉兵主持,副县长周健智出席会议,阿拉营镇、廖家镇、两林乡等9个重点移民乡镇分管移民工作领导、移民兼干及县移民局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县移民局局长吴杰梅作移民工作报告,传达了省、州移民工作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十二五”时期全县移民工作,安排部署年全县移民工作任务,并分析了移民工作新形势,要求移民干部要主动顺应移民工作新常态,为打赢移民脱贫攻坚战精准发力。

周健智副充分肯定了移民部门取得的工作成绩,并对凤凰县移民局连续两年在全省移民工作绩效考核中被评为先进单位表示祝贺,感谢移民乡镇党委、政府等相关部门对移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移民干部的真情付出,就如何做好2016年工作指出三点意见:一是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移民工作,重视移民这个特殊群体,使其在小康建设中不掉队;二是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细化分工,发挥群策群力,既要抓好当前重要工作,又要放眼长远,统筹协调好各乡镇各部门抓好项目落实;三是强化措施,突出精准扶贫,抓好产业发展,化解纠纷,确保移民库区和安置区社会大局稳定。

会中,县移民局表彰了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和个人,签订了信访维稳工作和库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责任状。

水库移民工作会议简报

31日,全省移民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深入分析我省移民工作面临形势,并要求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确保重大水利水电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更好地帮助移民群众发展致富,为云南按期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有力的移民工作保障。

会议指出,,全省各地各部门把移民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落实责任,密切协作,攻坚克难,移民工作目标超额完成,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加速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持续加力,为库区、安置区持续发展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打牢了基础,助推移民群众脱贫发展,云南“十三五”移民工作实现精彩开局。

副省长张祖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要牢固树立“看齐意识”,支持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的意识和统筹推进库区和安置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识,切实增强做好移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贯彻落实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突出抓好移民精准搬迁安置、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移民信访维稳和移民资金管理等工作。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移民安置改革创新,发展特色旅游创新,盘活移民资金、土地、资源等方面改革创新,全力以赴推进全省移民工作创新发展,不断开创移民工作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会上通报了全省移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结果,省政府与各州市签订了全省移民工作目标责任书,昆明、昭通、大理、红河、楚雄5州市作交流发言。

水库保护区移民安置办法

[摘要]水库移民这一工程,融汇进了多样要素,带有凸显的复杂特性。移民安置,关涉到很广层面,持续时段很长,且潜藏了偏多的不定因素。为提升这一工作带有的规制成效,就应接纳现代框架下的信息体系,以便供应可用的决策依托。在建构这种体系时,要明晰移民安置现有的状态,建构起管控框架。信息化情形下的水库移民规制,需要搭配着最佳的建构方式。

最近几年,水库移民带有的安置政策,经由调整,被不断更替完善。这一流程内的信息体系,涵盖了新颖的管控软件。从现状看,规划类的多样机构,都着力去摸索如上的管控软件,然而,还没能建构出带有权威特性的这种产品。完备的这种系统,应当整合起移民验收、监管类的工作、现实层级内的规制。要注重规划带有的项目管理,提升信息建构的质量。

1体系带有的风险解析。

移民安置这一类别的规制体系,带有综合特性。为限缩损失,就应解析这种体系固有的风险,以便维护好惯常态势下的系统运转。具体而言,管控信息体系,固有的风险,涵盖了如下层级:(1)应明晰移民安置带有的业主期望,以及管控部门的固有要求。在这样的状态下,确认出建构软件的性能,接纳最佳情形下的开发技术,并搭配着软硬件的可用条件,以便供应支持。(2)要依循安置阶段,估测出体系带有的修护成本。这样的估测,应凸显出精准特性,经由细化评析,着力去限缩耗费。规划好体系带有的研发进度、安置速率、资源协同的状态,并予以管控。此外,还要顾及到建构程序内的法律政策、体系带有的安全特性,以及集成特性。(3)要促动现有的队伍建构。从现状看,安置管控搭配着的信息体系,还没能接纳成熟的建构经验,缺失可以依循的管控规则。管控信息建构的主体,应熟识这一类别的业务,又能明晰软件设计搭配着的流程。要接纳综合框架下的这种人才。

2概要的建构思路。

(1)可用的指引思想。结合现有的安置状态,接纳了特有的需求导向,依循统一规划,建构出共享态势下的新平台。接纳了分布建构的总思维,供应带有动态特性的、质量层级很高的、功能综合态势下的服务依托。注重现有的内部管控,供应带有及时特性的安置数据。统计得来的结果,经由解析,被更替成管控的依托。(2)建设流程带有的总原则。信息管控这种体系,接纳了特有的需求导向,衔接起长远目标,以及最近时段内的建构目标。接纳全面框架下的规划,分出实施期限。对带有急迫性的那些系统,要优先去建构。经由调研,明晰水库淹没的那些实物状态、移民安置搭配着的规划、实施层级内的管控。立足现有的安置状态,提升体系带有的兼容特性。在更替这一体系时,要预留出足量余地,以便后续时段内的性能升级。这样做,能建构起带有完整特性的信息管控。要开发出最佳的管控体系,就应顾及到流域带有的管理特性、水库带有的梯级调度。把体系内的水文数据,以及调研得来的空间数据,划归进新颖的数据库以内。依循移民安置带有的特征,可以描画出总的体系架构。

3体系涵盖着的架构。

3.1总的架构设定。

管控信息这一系统架构,应指代微机体系固有的部分关联。从现状看,架构设定的特有方式,可以分出三个类别。移民安置带有的多样信息,涵盖了凸显的适时特性,涵盖了偏多的数据;这一工作产出的决策,也带有侧重价值。管控信息这一类别的体系,要升至期待中的运行成效、解析精度,就应着力去提升原有的可靠特性,以及安全特性。可以接纳三层态势下的客户机、多层态势下的浏览器,建构出bpcps这一新颖框架。

3.2细分出来的体系成分。

体系涵盖了两个特有的数据库,以及七个特有的应用体系。具体而言,体系内的数据库,可以分出根基层级内的数据库、综合管控的数据库。体系内的应用成分,可以分出基础层级内的子系统、农村地区内的子系统、城镇搭配着的迁建类子系统、工矿企业衔接着的迁建类子系统、项目复建搭配着的子系统、投资管控的子系统、公共信息查验的搭配系统。如上的七个体系,带有前台应用的总特性。

3.3可用的技术路径。

在技术层级内,可以把如上的管控体系,分出5个类别的层级。

基础情形下的层级,支撑了微机固有的软硬件、体系内的终端。业务类的支持,能整合现有的业务数据。决策类的支持层,涵盖了特有的运行指标,整合了运行路径内的多样信息,搭建起特有的状态管控;经由深层级的数值解析,把如上的数据,更替成可用的知识,以便供应决策依托。这一层级,能折射现有的安置进度、安置带有的质量、安置带有的成效。技术路径下的信息解析,添加了体系的快捷特性。

4建构特有的子系统。

4.1基础层级内的系统建构。

基础层级内的数据库,涵盖了特有的公用代码、体系内的公用参数、体系固有的属性,以便维护这一建构流程。这一层级内的体系对象,是系统带有的管控主体。

4.2带有专项特性的子系统。

移民安置衔接着的专项系统,涵盖了如上5个类别的系统。这一层级内的体系对象,是体系现有的内部应用者。经由调查,获取到了特有的淹没实物、规划状态、后续时段内的移民扶助、资金带有的调拨状态、资金带有的运用状态。为切实去管控移民安置,就应顾及到如上数据,建构出体系固有的关联。

4.3信息查验搭配着的子系统。

web情形下的查询体系,面对特有的移民、社会层级内的多样用户、体系内的用户。这些类别的用户,可以经由查验,访问到现有的服务器。服务器会凸显出精准的数值、关联着的现有政策、移民关涉到的法规。规划咨询这一部门,经由解析,供应可用的补偿路径。监理类的单位,要协同体系内的设计单位,接纳联合工作这一路径,凸显出体系内的查询重点。

5结束语。

水库建构中,要用到特有的设计监理,通过接纳精准的信息体系,来调和安置中的现有矛盾,维护好安置工作带有的稳妥性。管控信息体系,能为后续时段内的规划,供应可用的解析数值,选取出最佳情形下的补偿投资。只有这样,才能顾及到移民利益,并限缩原有的安置成本。管控信息体系,还存留着多样弊病。要明晰这些漏洞,在实践层级内,着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永贵,胡志国,梁逢斌.水库移民安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讨[j].人民长江,2007(12).[2]谢伟光.水库移民安置实施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5(11).[3]代磊.基于gis的水库移民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6(05).

水库移民工作计划

24082602062。

了大量问题。。

1.水库移民的贫困面大,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状态。

降,造成与当地群众的差距越来越大。。

2.生产资料匮乏,安置区容量不足,移民的生计问题难以为继。

常与当地群众产生纠纷。。

3.基础设施落后,生存环境不能满足移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移民安置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特别是大多数库区没有修建沿库公路、跨库桥梁或码头,移。

时超水位蓄水,库周移民由此造成的损失又得不到补偿,加剧了库区移民的贫困。。

4.水库移民的长期依赖和抱怨情绪,影响着自身的发展。

移民搬迁后,无论是就地后靠还是外迁安置,移民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失。

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原有的社区网络资源,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切都需要。

所能及的帮扶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

1.我国的基本国情,客观上决定了移民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移民问题的长期性。

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后期扶持力度,这就决定了我国水库移民安置上的长期性。。

2.对移民安置工作认识的偏差,主观上留下了水库移民问题的隐患。

移民权益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3.前期补偿标准低,后期扶持措施落实不到位。

严重不足、后期扶持管理跟不上。

位,协调能力弱,职能职责不健全,工作经费不落实,很不适应移民工作的需要。。

三、坚持前期补偿与后期扶持相结合,妥善解决好水库移民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库移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首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水库移民管理机构体系。体制进行改革的一个关键是要建立起移。

2.在新建工程移民的补偿上要科学合理,确保移民重建家园的基本需要。

首先,对移民的淹没损失要进行合理补偿。其次,要建立水库移民淹没损失的评估体系建设。

充分考虑移民无形资产的损失。。

3.统筹各方力量,加大后期扶持力度。

由于中国的国情,我们还无法像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实行一次性足额补偿。必须在前期。

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要加快水库淹没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坚持依法移民,并消除不同工程。

5.采取现金直补与项目扶持相结合的方式,让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国务院17号文件就移民扶持方式作了明确,即尽量将后期扶持资金直接发给移民,并在扶。

安置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水库移民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水库保护区移民安置办法

国务院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应当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遵循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置相结合的原则。

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的农村居民点应当按照经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确定的规模和标准迁建。

移民自愿投亲靠友的,应当由本人向移民区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交接收地县级人民政府出具的接收证明;移民区县级人民政府确认其具有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后,应当与接收地县级人民政府和移民共同签订协议,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交给接收地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将个人财产补偿费和搬迁费发给移民个人。

城(集)镇迁建、工矿企业迁建、专项设施迁建或者复建补偿费,由移民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给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单位。因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增加的费用,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单位自行解决。

2.基于杨木水库保护区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现行水库区居民安置方法罗列以下安置方法,其中,对农村移民安置进行规划,应当坚持以农业生产安置为主。具体结合这几种:本地安置,异地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政府安置,移民自找门路安置。

具体的安置方法及优缺点,适用条件等,如下:

特点:外迁集中安置是将整个村或组的移民搬迁到新的安置区集中在一定范围内统一安置。

3二、三产业安置,特点:

特点:外迁分散安置指淹没区移民由政府出面组织分散插组或移民自主投靠亲友迁到外地的安置方式。

特点:坚持以土为本,以农为主,实行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通称为大农业方式。

适用条件:这种安置方式要求移民安置区人口密度较小、土地资源相对充裕且能成片耕种。它适合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欠发达、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中西部及北方地区。3.按安置类别分:

住房安置,包括货币化住房安置,统一优惠购房安置等。人员安置,包括货币安置,就业安置,社保安置,留地安置,分红安置,租金安置等。

4.畜禽养殖场类安置办法4.1统一建立养殖区。

在保护区外建立养殖场地,建立适合农村地区养殖规模的乡镇养殖场,由政府部门统一分配土地,(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土地、技术上的相关支持)。

适用条件:搬迁安置地区有能力提供大面积土地,养殖场应达到规模化。以及污染处理、交通、畜禽销售等有保障。4.2散养户分散村落。

由原养殖户自愿放弃养殖业,搬迁后由政府出台的补偿办法进行补偿以及按规定分得土地进行耕种。

适用条件:对养殖业没有兴趣,愿意从事农业。4.4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

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为搬迁户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鼓励其从事其他产业工作,同时在乡镇或市区提供房屋补偿,实现从农业生活向非农业生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