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调研报告(优质5篇)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调研报告(优质5篇)

作者:笔尘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调研报告(优质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调研报告篇一

一、xxx美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现状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建设成两处美好乡村,分别为2017年省级美好乡村和xxx村和2017年省级美好乡村xxx中心村。

为改善美好乡村生活生产条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xxx村建设中,我镇投资70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能力2200吨/日污水处理站一座,选用a2/o法处理工艺,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2740平方米,位于我镇xxx村境内。在xxx中心村投资7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能力200吨/日污水处理站一座,该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二、xxx美好乡村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1、污水设施改造标准过低,明污转为暗污。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了漂亮的公厕,部分农户家中也有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目前大部分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建后的设施真正达到无害化标准者甚少。所谓的“三格式”,实际为直排式。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任意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从明污转为暗污,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

危害。“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发黑致癌,新千年代熏臭无奈!”这是老百姓对河道水塘水质变化的感官评价,也是河道水塘水质逐年恶化的见证。水体的污染,使流域水环境的保护雪上加霜,并直接或间接地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3、布局不够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在农村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节约用水的意识相对不强。而且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注重形式、应付检查者居多,治标不治本。各行政村缺乏系统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不到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冲洗厕所座便器的水都是自来水,然排出去的水却是污水。特别在一些地区,由于属于砂石土壤,极易污染地下水或下游的河道水。生活污水原本就是最稳定的水资源和最好的有机肥源,当用水和需水量增加时,污水的产生量和可再利用量的潜力也更大。中国有句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今,却把这些供应最稳定的宝贵的“肥水”当作“废水”排向了河海,成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三、xxx美好乡村污水处理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

城市排水体系统一处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庄污水,达到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效果。对于其他大多数行政村,应从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合理的处理方法,尽量减少基础投入和处理成本,有效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如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以达到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效果。而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镇村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可采取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

2、就地处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农村污水处理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调研报告篇二

(一)建设现状

88个项目中,66个已基本建成,17个在建(其中3个建设缓慢),浏阳有5个未开工。20xx年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任务10个,已完成2个,其他8个均在建,年底均能完成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市领导批示以及区县城镇化建设发展需求,20xx年还有10余家正申报计划,其中宁乡县有7家建设积极性较高,创建国家级生态县。

(二)运营现状

已通过环保验收的有26个,但浏阳永安产业制造园的运营管理欠缺、三口农业园停运。当前,运行情况良好的有31个,另有7个具备条件已向我局提交验收申请(12月底完成验收),占所有项目的35%,占已建成的47%。已建成的有35个半停运或停运,其中浏阳18个。长沙县、宁乡县、岳麓区已委托第三方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管理,望城区明确通过环保验收后交由区市政局统一管理,再委托第三方运营。浏阳市、开福区暂未明确运行管理责任主体。

(一)不断创新与完善,率先全省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

自20xx年起,长沙市全面开展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其他地州市仅局限于城市、县城和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通过五年多的努力,我市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在建设、技术、运营、管理、投资等方面已探索出较为成功的长效机制。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望城区、宁乡县通过县委或政府常务会议明确各部门相关权责及资金投入。到20xx年,长沙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覆盖率将达到全市建制乡镇的70%(这一指标与山东省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二)因地制宜处理集镇污水,有效改善农村环境

根据农村地区地形、地势、用地、投资、产业发展等不同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运行成本较低的人工湿地,有适合人口聚居密度大的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工艺,有适合占地规模小、可随时扩建的生物转盘+滤布滤池工艺,有镇园合一的工业型二级生化处理工艺。目前有效运行的31家乡镇污水处理厂集镇周边地表水及农田土壤环境均得到有效改善,彻底改变原先“污水横流,自然蒸发,直排河道”的落后局面。

(三)发挥市级财政引导作用,推动社会资本的投入。

长沙市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一直以“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的财政扶持模式,以地方县、乡政府为主体,市级财政给予补助,出台了建设及运营补助管理政策(建设345万元/座,运行8万元/座),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预算和年度建设计划,已下拨资金亿元。长沙县成功探索并开展了bot打捆建设和运营模式,吸纳和运用社会资金,构建了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长效管理机制。除浏阳外,其他区县也积极整合资源、统筹资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方面资金总投入达8亿多元。

(一)部分区县(市)及乡镇重视不够

部分县乡政府重视不够,个别县乡政府未将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管理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设过程没有建设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把关,导致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停运时间长达一年甚至更久,如:浏阳大部分乡镇、宁乡部分乡镇及望城廖家坪(移交至高新区)等。部分镇园合一的污水处理厂(如望城铜官、浏阳永安)暂未接通集镇生活污水管网,因园区和所在地政府之间的问题,最后一公里的接通连续几年未予解决。部分乡镇的市财政专项资金已拨付到位,但因选址不当等原因暂未开工建设,如浏阳市沙市镇、龙伏镇、枨冲镇、淳口镇、文家市镇。

(二)建设及运营资金缺口较大

一是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费用高,平均造价近1000万元,市、县财政投入有限,大多数乡镇财力更加有限。由于乡镇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集镇居民不愿配合,入户管网接入率偏低,部分集镇上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农贸市场等排水大户暂未全部纳入排污管网。二是部分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较少或资金配套政策未落实。宁乡县仅配套60万元/座,浏阳市近4年内未安排乡镇污水处理工程配套建设资金。三是运行管理费用市级财政补贴额度十分有限,仅8万元/年·座,并要求县级财政不低于1∶1进行配套,但建成后每年30-50万元的运行管理费用更使乡镇财政难以为继,停运现象较普遍。目前除长沙县及宁乡外,其他区县均未出台运行管理费用的资金筹措方案。

(三)项目全过程管理问题突出

1.部分项目存在监管缺失导致严重质量问题。一是浏阳市绝大部分及其他地区个别项目存在乡镇政府、住建、水务、环保等部门施工期监管缺失现象,导致主体工程、管网工程建筑质量存在问题,如浏阳古港、达浒、北盛等主体工程构筑物存在漏水、渗水现象;主管网沿河道、水塘铺设或横穿河底,密封和防渗质量差,存在清水倒灌现象。二是部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在施工阶段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防洪设计有缺陷,出现洪水冲击厂区等问题,如浏阳澄潭江今年5月份已遭洪水冲毁。三是工程施工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工程施工并非专业的公司负责建设,导致主体工程及管网工程施工队伍水平较低,工程质量难以达标。

2.项目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职责划分不明确,只建设不运营。多数区县(市)暂未明确县政府、县水务、县环保、县物价、县财政、县住建及乡镇政府责任,建设主体责任不够明晰。二是管理机制不畅通,环保部门及乡镇政府没有抓手,没有专门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导致管理模式不明确、管理主体缺失、运行台账不完善、保障不到位、设施闲置等问题,建成后停运现象比较严重,宁乡、望城、浏阳均存在该问题。三是环保部门或乡镇排查出问题后,乡镇政府没有整改的资金保障,导致整改措施无法落实。

(一)严格落实竣工环保“三同时”验收制度

由市环保局函告区县政府加大督查力度,明确乡镇政府责任上肩,严查工程质量、工艺规模及排水管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下达限期整改要求通知单;对整改工作不力的,对该乡镇的所有建设项目实施环评区域限批。

(二)尽快明确运营管理主体

以区县(市)政府牵头,结合当地实际,明确运营管理责任主体,落实资金保障机制,采用委托第三方运营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实行专业化公司打捆运营。

(三)多渠道筹措运营管理资金

一是探索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建议区县政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通过收取污水处理费筹集资金,在集中供水区域,探索并实施在居民自来水费中增收污水处理费;镇园合一的污水处理厂对排污企业收取污水处理费,对园区外的企业可探索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二是建立统一有效的监管机制。用财政、审计、监管、督查等行政手段加强监管力度,将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指标、环保监管意见与市、县两级环保资金补助与核发、农村环境卫生评比、政府绩效考核挂钩。三是开展市场化投融资的专业公司经营模式。学习长沙县农村环境投(融)资建设有限公司的管理与运作模式,大规模吸纳和运用社会资金,为乡镇污水处理厂长效运营提供更广泛的资金来源。

(四)综合施策,重点推进浏阳乡镇污水厂建设和运行

一是高位协调。请市领导约谈浏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及管理的责任主体,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和督查力度。二是分类管理。对于已经通过环保验收的,加大环保日常监管力度,确保长效运行;对于基本达到验收条件,尤其是列入历年年度考核任务的,加快调试和问题整改,强力推进环保验收和长效运行管理;对于暂时没有动工的,特别是浏阳市5乡镇和被洪水冲毁的澄潭江,函告浏阳市政府责成相关单位进一步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甚至可追回财政补助资金或暂缓建设。三是加快市级专项资金的拨付。对于已经通过环保验收并运行效果良好的污水厂项目,严格按照财政拨付要求,下拨剩余建设资金和首批运行管理费用。四是启动减排考核。计划明年全面启动对已下拨首批运行管理费用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开展减排效能日常考核工作,实施长效运行监管。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调研报告篇三

党的会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对农村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抓住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农村生活污水不仅要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更要资源化利用;不仅要节约处理成本,更要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此对新时期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调研报告篇四

近年来,我镇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建设成两处美好乡村,分别为20xx年省级美好乡村和xxx村和20xx年省级美好乡村xxx中心村。

为改善美好乡村生活生产条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xxx村建设中,我镇投资70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能力2200吨/日污水处理站一座,选用a2/o法处理工艺,并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2740平方米,位于我镇xxx村境内。在xxx中心村投资7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能力200吨/日污水处理站一座,该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1、污水设施改造标准过低,明污转为暗污。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了漂亮的公厕,部分农户家中也有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目前大部分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建后的设施真正达到无害化标准者甚少。所谓的“三格式”,实际为直排式。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任意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从明污转为暗污,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

危害。“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代发黑致癌,新千年代熏臭无奈!”这是老百姓对河道水塘水质变化的感官评价,也是河道水塘水质逐年恶化的见证。水体的污染,使流域水环境的保护雪上加霜,并直接或间接地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3、布局不够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在农村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节约用水的意识相对不强。而且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注重形式、应付检查者居多,治标不治本。各行政村缺乏系统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不到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冲洗厕所座便器的水都是自来水,然排出去的水却是污水。特别在一些地区,由于属于砂石土壤,极易污染地下水或下游的河道水。生活污水原本就是最稳定的水资源和最好的有机肥源,当用水和需水量增加时,污水的产生量和可再利用量的潜力也更大。中国有句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今,却把这些供应最稳定的宝贵的“肥水”当作“废水”排向了河海,成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

城市排水体系统一处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村庄污水,达到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效果。对于其他大多数行政村,应从资源化利用角度出发,采用分散治理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合理的处理方法,尽量减少基础投入和处理成本,有效提高污水资源利用率。如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即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稍大的村庄或邻近村庄的联合为宜,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等形式处理村庄污水,以达到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效果。而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镇村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可采取集中处理模式,即对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

2、就地处理,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秉着“投资节省、技术成熟、工艺简便、运行成本低、运行过程简便、便于维护保养、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原则,农村生活污水要以就地处理为重点,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降低处理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根据我镇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形特点,参考省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经验,生态净化沼气处理、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厌氧与人工湿地联合处理、利用管道密封厌氧处理等技术。其具有就地处理及排放,排污管网费用省,运行费用低(基本为零),不需专人管理,不耗能,不占地,投资分散,资金易于筹集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处理后出水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以回用。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大大地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3、引污入地,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沼液)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首选有机肥料。其一部分可就地直接回用,作为肥料用于园内绿地,既解决了绿化灌溉必需的水、肥问题,还可杀灭一些危害植物的害虫。其余的可作为生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优质液态复合肥的主要原料。在农作物需肥水季节,可将生活污水生物消化转化的废液,用地埋管送到农田、果园、蔬菜大棚等处,通过地下渗灌等方式,为农作物提供氮、磷、钾和有机营养物质。在农作物不需肥水季节,将污水厌氧消化废液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生物处理和深度净化,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进入农田各种支渠,渗入地下,涵养农田水分,或进入生态湿地、人工湖等贮存,供干旱时使用。这样,水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充分利用,有效保护农村美丽的家园不受污染。同时也科学合理提高污水有机肥料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养分资源的浪费,既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还可以降低化肥的使用,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财政扶持,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

要村一级筹措资金进行生活污水治理难度极大,因此,希望上级政府能够及时制订和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和发展污水资源化处理产业,并在多方筹集资金的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调研报告篇五

目前,在农村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节约用水的意识相对不强。而且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注重形式、应付检查者居多,治标不治本。各集镇行政村缺乏系统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不到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冲洗厕所座便器的水都是自来水,然排出去的水却是污水。特别在一些地区,由于属于砂石土壤,极易污染地下水或下游的河道水。“世界上没有垃圾,它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世界上也没有污水,它是排错方向的财富”。生活污水原本就是最稳定的水资源和最好的有机肥源,当用水和需水量增加时,污水的产生量和可再利用量的潜力也更大。中国有句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今,却把这些供应最稳定的宝贵的“肥水”当作“废水”排向了河海,成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