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总结大全(18篇)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总结大全(18篇)

作者:MJ笔神

英语是一门有趣的语言,学好英语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如果你对写英语总结不够自信,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总结

本学期来,我们初二备课组严格按照学校各项要求,扎实备课,抓好课堂落实,一直坚持进行当堂检测。每堂的当堂检测都是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从各种学习资料上精挑细选或者自己设计的经典题目。

对于当堂检测我们坚持以下做法:

每次的当堂检测都是围绕本课的知识目标选题。一般是集体备课时先明确这堂课的知识目标,要求掌握的单词,短语和语法点。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挑选合适的题型出成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的题型都紧紧围绕中考题型或本年级期中期末测试题型来出。检测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技巧,让检测更有效。因为当堂检测主要针对当堂知识点,所以我们较多采用首字母填空,完成句子,选词填空,单项选择的形式。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检测本节课新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题目一般设置难易适中,难题则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检测中得到关于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检测结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培养自信。符合学校“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英语学习理念。题量控制在5分钟左右可以完成。再者,当堂检测要体现分层。《张店区第六中学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实施分层教学是现阶段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分层,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使课堂教学尽量适合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帮助,实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当堂检测的设置也可以做到分层。一开始,我们会把所有题目印制在检测学案中,检测时明确要求ab层同学各自做哪部分题目。但这样会导致改错讲解浪费时间,b层空着的题目浪费纸张等问题。因此我们又采取另一种办法,统一检测时做一样的题目,但是提前完成检测的同学可以再向教师领取能力拓展类型的题目。这部分学生在完成这部分题目后可自行订正答案,看不懂的再单独询问老师。这样就避免了之前出现的问题,提高了a层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当堂检测我采取过以下方式反馈。一是全部收起批阅,全批全改。再是检测后还。

有部分剩余时间,课上直接订正答案,讲解,学生红笔改错,教师再检查一遍学生的改错,一般讲解改错后仍会有20人左右出错,教师批阅后再次发回改错。以周或单元为单位汇总易错题,课上再次重复。当堂检测最好当天反馈,改错完毕,做到天天清。如果“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以往初中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受到普遍的批评,为了扭转这一趋向,新颁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恰当地利用情景会话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可行办法之一。情景会话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教材编排者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想借助这些情景会话来提供给学生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尽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在这鲜活的生活场景中来体验英语的实际交际功能,通过这种设身参与来习得英语应用技能。但是良好的设计初衷,未必就能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如何解读教材编排目的和如何贯彻教学方法,是初中英语情景会话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依据笔者的数年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试图对此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本学期来,我们初二备课组严格按照学校各项要求,扎实备课,抓好课堂落实,一直坚持进行当堂检测。每堂的当堂检测都是我们在集体备课的时候从各种学习资料上精挑细选或者自己设计的经典题目。

对于当堂检测我们坚持以下做法:

每次的当堂检测都是围绕本课的知识目标选题。一般是集体备课时先明确这堂课的知识目标,要求掌握的单词,短语和语法点。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挑选合适的题型出成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的题型都紧紧围绕中考题型或本年级期中期末测试题型来出。检测知识点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技巧,让检测更有效。因为当堂检测主要针对当堂知识点,所以我们较多采用首字母填空,完成句子,选词填空,单项选择的形式。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检测本节课新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所以题目一般设置难易适中,难题则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检测中得到关于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检测结果中获得成就感和培养自信。符合学校“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的英语学习理念。题量控制在5分钟左右可以完成。再者,当堂检测要体现分层。《张店区第六中学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实施分层教学是现阶段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通过分层,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使课堂教学尽量适合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帮助,实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当堂检测的设置也可以做到分层。一开始,我们会把所有题目印制在检测学案中,检测时明确要求ab层同学各自做哪部分题目。但这样会导致改错讲解浪费时间,b层空着的题目浪费纸张等问题。因此我们又采取另一种办法,统一检测时做一样的题目,但是提前完成检测的同学可以再向教师领取能力拓展类型的题目。这部分学生在完成这部分题目后可自行订正答案,看不懂的再单独询问老师。这样就避免了之前出现的问题,提高了a层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当堂检测我采取过以下方式反馈。一是全部收起批阅,全批全改。再是检测后还。

有部分剩余时间,课上直接订正答案,讲解,学生红笔改错,教师再检查一遍学生的改错,一般讲解改错后仍会有20人左右出错,教师批阅后再次发回改错。以周或单元为单位汇总易错题,课上再次重复。当堂检测最好当天反馈,改错完毕,做到天天清。如果学生不能在课间改完的话,一般只能在放学后加班辅导。

对于平时遇到的问题,我采取以下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批阅检测后,我尽力做到让学生当面改错,说出答题依据。但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并不充分,加之办公室距离教室较远,往往只利用课间并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利用自习坐班时间,上课时间和中午放学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但是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及时改错的重要性,反而在老师辅导其它学生的时候溜走,时间一长,难点增多,成绩势必受到影响。对此,小组考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挑选学习态度较好,及格线以下的学困生天天辅导。对当堂检测要求做到满分卷。对新授知识坚持堂堂清,天天清。这学期采取了这个帮扶措施后,本人挑选的5名学困生在平时检测中全部合格,在期中考试中3人合格。

课题研究征集公告优秀范文。

英语学科课题研究范文初中

(一)中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对材料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储备量小,必备的语音知识缺乏,辨音能力差,词汇量小。

(二)英语听力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以听录音核对答案为主,学生对听力易产生厌倦与畏难情绪。

(三)听力训练时间不足。

三、本课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

(二)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听力水平在人们日常生活交际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读和写的基础。

二、根据陕西省高考新动态,高考英语将于201*年恢复考查英语听力。

三、由于近几年陕西省高考不考英语听力,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阅读、语法、词汇和写作方面,因此学生的听力能力相对较弱,亟待提高。

四、由于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如何通过有效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成为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新课标的提出,英语听力成为陕西省高考英语的“焦点”,英语听力课也逐渐成为许多教师所着力探讨的课题。“听”的过程是对接收到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快速做出反应的积极而又复杂的心理过程。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注重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以致学生在听音的过程中常常有先翻译后理解的心译倾向,严重影响信息的输入,导致学生可能听到的是支离破碎的词或句子,从而影响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如何帮助学生排除听力障碍,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水平是我们中学教师着力探讨的问题之一。

听力作为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测试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和重视。关于“教学策略”,很多研究者所给出的阐释不一。华东师大心理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邵瑞珍认为,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5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施良方,1996)。但无论何种解释,教学策略都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技术和手段。在现行条件下,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在非英语环境下进行,而听力教学策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谋略和技术的综合,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是指在实施听力教学的过程中,截取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典型的听力教学现象及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发现并总结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此课题确定我校高中学生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定特定的研究对象,展开听力教学,分析其中所采用的听力教学策略的目标达成度,通过跟踪调查不同教学策略在同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效果,总结出效果更佳的、更具操作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的案例进行研究,探讨和发现可行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教师在听力教学中有的放矢,正确引导,并帮助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成绩,避免聋哑英语的出现,激发学生的英语兴趣,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二、研究内容。

(一)通过仔细调查和研究中学生在听力课上的表现和课堂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

(二)通过随堂听课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了解目前中学听力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策略及这些策略的长处和不足。

(三)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语音、语义以及语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再开展听力教学,并且选出特定的研究对象,以我校高中学生为实例来与以往的听力教学策略相比较,观察在同一个学生身上两个教学效果的差异,找出更佳的解决策略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

(四)总结和提升研究中的收获和感悟,并呈现出相应的研究成果。

初中英语课题研究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1.写出图片对应的单词。

[1][3]。

[2][4]。

[5]2.看图,写出他们的职业。

[6]。

[1][3]。

[2][4]。

1/8。

[5]3.根据图片补全单词。

[6]。

[1]。

w__rk__r。

[2]。

do____or。

[3]。

n____se。

[4]。

ho__s__。

[5]。

ho__s__。

4.根据图片和汉语意思写单词。

[6]。

c__w。

[1][2]。

(滑冰)(大山)。

2/8。

[3]。

(受伤)。

[4]。

(糖果)。

[5]5.看图片,写单词。

(植物)。

1.

thepillowis________.2.

thebearis________.

3.

thetreeis________.

4.

5.

thedeskis________.

6.看图片,写单词。

thebookis________.

[1]。

[2]3/8。

[3]。

[4]。

[5]7.看图,补全对话。

[6]。

[1]—____________________isit?—it''s__________o''clock.it''stimefor__________class.

[2]—__________theweather__________today?—it''s__________.

[3]—__________these__________?—yes,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this__________chea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skirt__________it?—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图片写单词。

[1]。

[2]4/8。

[3]。

[4]。

[5]9.根据图片写出对应食物。

[1]。

[2]。

[3]。

and。

[4]10.看图,补全单词或短语。

[1][2]。

br____kf____tl____ch。

5/8。

[3]。

d____ner。

[4]。

____gli____class。

[5]。

m__s__cclass。

[6]。

p__class。

11.根据图片提示,回答问题。

[1]whereishilly?whatisshedoing?

[2]whereisbossy?whatisthedoing?

[3]whereissusan?whatisshedoing?6/8。

12.看图片,写单词。

(1)(3)13.看图写单词。

(2)。

[1]。

[2]。

[3]。

[4]。

[5]14.看图补全单词。

[1]。

sh____p。

[2]。

[3]。

tw____ve[4]。

[5]。

s____dy。

15.写出与图片相符的单词。

7/8。

th______daym__s____。

[1]oo-e_____[3]aa-e_____。

[2]ii-e_____[4]ii-2_____。

[5]aa-e_____。

16.下面是chenjie的卧室,仔细观察并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abedisinthelivingroom.atvisonthebed.(____)[2]atableisnearthebed.aclock(闹钟)isonthetable.(____)[3]chenjie’sschoolbagisonthefloor.(____)[4]chenjiehasafootball.thefootballisonthechair.(____)[5]chenjie’sdeskisnearthewindow.(_____)。

8/8。

篇二:

一、本课题研究背景和评述及研究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外现状述评众所周知,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是属于在第一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学习,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活动的重要性比起其它学科更甚。英语课堂是学生习得与学习英语的主阵地,对于部分学生,有可能是唯一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言知识、在活动运用语言、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语言。教师通过活动呈现知识、通过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活动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所以英语课堂活动的质量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重要。

在国内中学的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设计的相关研究较多、较成熟,而小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刚刚起步,目前存在着一些初步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的模式或策略,但是还不够成熟和深入,还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存在着种种的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于活动有一种错误的倾向,即把活动定以为让学生唱唱跳跳活跃起来的各种形式。把活动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输入输出,分离于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的教和学,甚至把活动和学习对立起来,认为活动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时间就少了。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寓教于乐,小学英语教师应特别注重兴趣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促进作用。但一些教师过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这些都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和必要性所致。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课堂活动的表面现象,而是从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课堂活动的本质。

(二)选题的意义。

活化为实际生活;把课本中的话语活话为学生自身想说的话,把教学活话为交际。“动”就是身体各个部位动,认知结构动,人的主体意识动。而这一“活”一“动”则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应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引导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就应该先行一步。本学期新基础实验在我校的全面实施,让全体老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新的眼光审视、反思,因此我们将开展“新基础教育”实验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一)、研究的目标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通过探索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实验研究,拟达到以下目标:1、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英语活动设计的相关模式。

重趣味性与多变性,设计多种类型活动,如猜测活动、动作活动、调查活动、竞赛活动、交际活动、表演活动。

2、形成我校英语活动设计的方法、评价的体系。

各项活动设计和安排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参与,教师对活动要进行必要的调控,评价要积极、有效。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

促进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增强设计教学、驾驭课堂、应变协调能力,能独立地对各年级的英语课进行设计。通过课题研究,实现自我反思、自我重构,来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二)、研究内容1、活动的趣味性:(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着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出发,对英语课堂的活动进行设计、研究。

(2)、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小学英语学习阶段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心理成长很快。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心智要求。

(3)、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学生的学习风格总体而言有三种风格:听觉型、视觉型和运动型。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有些活动侧重于听能训练,有些侧重于视觉观察,有些侧重于动手做。教师设计的活动不能局限在一类活动中,而是各类活动都有些。个体的差异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原有语言基础不同上。个体的差异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层度不同。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2、活动的有效性:(1)课堂活动设计应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克拉申的假设理论提出:当语言学习者处在一定量的第二语言输入中,并且语言难度比他们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能力高一层次时,才能有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

所以没有??语言输入是不可能取得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输入不能只是本堂课要学习的语言内容、课本中的语言内容。在设计时应全盘考虑学生已经具有的语言知识,并能运用于新的课堂中。

(2)课堂活动应有学生的思维参与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思维的载体,英语也不例外。记忆是英语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智力活动,但它不是英语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在英语学习过程本身包括了各种思维活动,如:分类、猜测、判断、想象等。活动设计还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课堂活动应体现语言的推进过程英语教学过程既是思维活动的推进过程,同时也是语言操练的推进过程。克拉申形象地将此描述为“i+1”。其中“i”表示学习者原有水平。当语言输入为“i”时,学习者停留在原有水平。当语言输入为“i+1”时,学习者既能理解大部分语言材料,又能掌握新的知识与能力。如果我们遵循这样的要求来设计课堂活动,贯穿一堂课的课堂活动就能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一步步地有效地推进。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活动。英语是一门语言,它还具有其本身独有的交际性,要真正地使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得有实效,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

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而教学改革的听说读写必须贯穿于其中。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必要性:分析教学内容,把握真实教学目的。

(2)科学性: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梯度性,呈递进式深入。

(3)真实性:活动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真实的情景。

(4)趣味性: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特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5)灵活性: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断调整设计,实现教学活动效能的最大化。

(6)参与性: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一)研究的思路本课题的研究将首先进行文献研究,了解和掌握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扎实自己的研究底蕴;其次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以每个学期为一个研究阶段,期初制定研究目标,期末进行总结分析,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同时,组织课题组老师定期学习有关的理论文章,对研究课认真组织评议、反思、重建,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各种类型活动的兴趣、参与程度、掌握知识的情况等。

2、实验法: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分年级进行不同的的活动模式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活动设计模式。

3、案例分析法:对比较典型的活动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

(三)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07.5—2007.10)制定好课题的设计方案,进行课题论证,报送上级领导审批;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并进行第一阶段尝试性研究。

第二阶段(2007.11—2008.6)进行第一阶段研究,依据实施方案开展研究,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分析存在问题,撰写阶段报告。初步形成《“新基础教育”实验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的理论与操作方式。

第三阶段(2008.6-2009.6)进行第二阶段研究,根据第一阶段的研究情况继续深入研究,逐步完善《“新基础教育”实验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研究》的理论和操作方式,撰写论文及阶段报告。

第四阶段(2009.6-2010.9)认真分析研究过程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汇总研究论文,向上级申请结题、鉴定。

四、研究过程(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1、向书本学习为了扎实有效的实施该课题,要加强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组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基础教育论》和有关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有关理念和文献。组织教师学习本课题的方案,共同讨论、研究、修改,完善。除此,要求课题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理论,充实自我。

课题组成员除了学习《“新基础教育”论》以外,还特别学习了《“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这本书。我们发现,这本书集教学理论与一线教学实验老师的经验于一体,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向网络学习课题组老师都在博客区进行“每周导读”的学习交流。课题组长每周上传一篇文章,大家认真研读后进行跟帖,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们或三言两语,或长篇大论,都能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二)加强日常化研究,提升研究的实效性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继续与教研组工作有机结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集体备课中研究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我们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在期初,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应当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进行单元教材分析,并在备课笔记相关内容中做好记录。

2、在实践中研究课堂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只有真正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研讨课活动,其中,中、高年级分别围绕“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进行研究。我们先在备课组层面进行教材解读、教学设计,然后由上课教师上传教案,由课题组其他老师提出修改建议,上完课后老师们进行研讨——上课、说课、评课,提出重建建议,由另一位教师上重建课,再把研究成果辐射到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去。

组织教师根据课题方案,结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制订个人研究计划,在课题组认证后,按照计划进行课堂课例的研究,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希望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要求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改变自己头脑中的各种相关观念。另一方面,则要求在实践中坚持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1)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使教师设计中有“结构意识”和“***性化”方案。体现活动设计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

(2)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及时回应并组织多向交互作用,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把握学生的兴趣度与发展情况。

面对动态生成的课堂,不断调整设计,实现教学活动效能的最大化。

(3)加强课后的反思和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探讨活动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4)根据反思结对课堂活动进行重建,调整教学活动设计中合理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进一步优化目标,调节后续教学,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

这些实践研究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智慧生成,上课教师能有意识地从课型和年段的角度上分析教学目标的落实、亮点和不足,并说出成功和失败的理由;听、评课的教师能够根据新基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分析课堂,能依托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想法,并真诚地给出教学建议和重建思路。

反思重建:根据评议的结果对课堂活动进行“二次设计”,利用英语教师教学2-3个平行班的特点,进行“再上”和“再反思”。

总之,课题研究要选好“切入点”,操作简易;要教研结合,课堂验证;要明确教与研的关系、学与研的关系、研与用的关系。通过积极探究,努力形成“植根课堂沃土,勤于实践反思,善于总结推广”的科研特色。

面,结合相关理论对单元教材进行了有机解读。这样的活动对教师们如何多角度地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大家都认识到:对文本的理解要树立“大单元”意识,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从整体到局部,最后再回归到整体。

(四)、外出学习。唐洁霞老师和蔡亚波老师到南京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欣赏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所执教的精彩课堂。这次活动,群英荟萃,有英语教学方面的资深专家,也有近几年崭露头角的教学新秀,他们或睿智,或活泼,或幽默,或严谨,呈现给大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课堂与精彩。我们感受到了专家们深刻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育技巧。

每个月新基础联谊学校都会开展一次活动,所以老师们也有了多次向同行学习的机会。在每次研讨中,我们对各种课型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五)、扎实研究过程管理。

1、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

2、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认真实施研究课。

(六)、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对于日常研究,我们力求做到研究专题化、活动制度化,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正常听课、评课,提高研究含量,为今后的课题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成果(一)研究课堂活动的开放性在《“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一书中的有关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的第一点:开放教学结构,激活思维,生成新资源,发现语言规则。

我们提倡开放式的课堂结构,不断激活学生已知相关知识和思维,形成各种新资源。

„„。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开放性的教学要以知识为载体,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种塑造都得到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活动的开放性包括以下几点:。

1、开放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学中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教学空间、教学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教学中的语言环境等因素构成的。对英语教学来说,课堂内固定的教学空间、固定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以及课堂内机械的知识学习。割裂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限制了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因此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把它作为师生对话的平台和学生生活的延伸。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和课外实践的语言环境。

(1)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主要体现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教师应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民主,达到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所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语与学生展开探讨。

如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说:“please.haveatry.comeon.good.notbad.wonderful.super.”等激励性的话语并加以适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的观念。鼓励学生开口发言,大胆尝试,建立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协力合作的开放的教学氛围,可以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语言学习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2)开放的语言环境。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语言环境,包括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和课外实践的语言环境。

a、活化教材,精心创设课堂教学的语言情境。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11岁左右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但具体性仍是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的帮助下可顺利解决,但在纯粹言语叙述下推理,则感到困难。

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应注意活化教材,创设合适的语言情境,利用实物、图片、表演示范、多媒体等各种手段,将课堂变成具体的社会场所,让学生根据具体情景来扮演相应角色,使用恰当的语言。这种具体的、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兴趣,并能激发他们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unit10《thankyou》时,由于单元内容与食品有关,教师就系上围裙,戴上帽子,打扮成餐厅服务员,准备好汉堡包,蛋糕、果汁等课本上出现的食品,说“welcometomysnackbar。”学生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整个教学过程过渡自然,水到渠成。学生自始至终身临其境,兴趣盎然。活化教材,创设语言情境对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网上播放英文节目,组织英语角,开展课外英语活动,表演英语小剧、自办英文小报、制作英文节日贺卡等,并进行评比、交流,促使学生自发去查阅有关的课外读物,甚至上网收集资料。同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结合课文culture部分,介绍国外的风俗习惯,文化知识背景。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类似的节日活动,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营造英语文化氛围,从而更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经验与社会生活,教学内容要超越英语学科的自身体系。开放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和设计开放性的主题作业。

(1)安排开放的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编排按部就班地设计每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打破教材的限制,从其它少儿英语教学用书或配套的影碟、磁带中选材,结合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灵活主动地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如五年级的英语老师在上到5aunit4《halloween》一单元时,就从网上找到许多关于万圣节的图片和资料,还有一首节奏鲜明的万圣节歌曲。学生边看边唱、边说边学,兴趣盎然,比原课本上枯燥的操练与跟读的效果要好得多。

(2)拓展教学内容教师对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以某一点为突破口,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学生也可以进行拓展。

如蔡亚波在教学4aunit2《inatoyshop》时,这一单元都是动物类单词,学生们除了三年级学习的一些单词和本单元的单词外,还对很多动物的英语表达感兴趣。于是我就让学生们说一说,还想了解哪些动物。“snake、hen、horse、chicken、duck、swan”等单词让孩子们增添了许多新知识。

无独有偶,韩翠老师在执教5aunit8《acampingtrip》一单元时,让学生们自己找一些与野营有关的单词。学生们找到了“sleepingbag、soupspoon、campingfire、pan、sheet”等单词,在表达时大大丰富了词汇量。

3、开放的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语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开发,因此,教师要制定每节课开放的***性教学目标:(1)基本型教学目标以大纲要求基础知识的认读、识记为主,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型教学目标在完成大纲要求,落实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灵活性,主要面向中等水平的学生。

(3)发展型教育目标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重组,并加以创新与开拓,主要面向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

以牛津小学英语4aunit8《inclass》partb、c这课为例:(1)基本型教学目标: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eat、drink、write、read、close、open。四会掌握祈使句:openthewindow,please.don’topenthedoor.(2)提高型教学目标:在完成基础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单词draw。(3会),并能运用四会单词表达祈使句。

(3)发展型教学目标:在完成提高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要求熟练掌握单词、句型的基础上,并能在适当的场合正确运用祈使句。

这样,教师让学生明确每个单元和每节课教学的***性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多些尝试、选择、发展的机会,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励的状态,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学得主动。

(二)、继续进行课型研究,初步把握其结构本学期,中、高年级分别就词汇句型课和阅读句型课展开研究。

词汇课:通过这学期的研究,我们关注到以下几点:1、单个词汇教学呈现逻辑性与递进性科学证明:一个单词的教学必须经过i+1的理解、记忆、运用的数个循环过程,才能正确掌握和理解。以单词“storybook”的教学为例:先从读音开始,从学生已有的单词发音规律积累入手,让学生自己根据单词读音进行单词的拼写,分解了单词拼写上的难点;接着,鼓励学生用单词进行组词;最后,将词汇融入句群中,通过让学生表述自己最喜欢的“storybook”,形成对“storybook”

一词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的过程由简入难,从单个词汇到整个语段的练习,思维的要求逐渐提高,语言的输出逐渐丰富。

2、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构建在词汇的教学指导上,以教结构的方式入手,帮助学生自己构建学习新词的方法。如:学生从单词“purse”一次的学习中,知道了对一件物品的描述可以从颜色、外形、大小等方面建构认知体系,将此方法移植到其他单词的学习中去,学生的学习就显得更加主动。此外,在单词“waterbottle”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让学生感知了英语中合成词的构成,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了词汇的意义,在词义理解上帮助学生积累了猜词方法。学生在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获得的方法,是为其后期进行更广泛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体系,建构了更为高级的认知结构。

根据学生的实际及课题研究序列,如果说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词汇时一般采用挖掉其中的某一字母,然后再填入字母的方式,那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就过于简单了,于是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音节来拼写词汇,帮助学生根据音节的发音规律有效记忆单词,同时在教单词时注重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单词时,教第一个单词时,运用老师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词及该物品的特征,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教师导学的方式。在教第二个单词时,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式,这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思索问题,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在他们的引导下积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是学生助学的形式。

在教第三个词汇时让学生独立思考描述,采用的是学生自学的形式。试图在三个词汇的教学中体现教师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能体验到词汇学习的方法,使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同时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都有理解、记忆、运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记忆、运用的数次循环中扎实掌握词汇。

3、关注语言的文化渗透。

语言就是文化,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脱离文化的原学习是不鲜活的。单词教学也要基于对教材内容的文化挖掘和有意识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会单词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文化理解。渗透了文化的英语课堂,才能显现它的魅力。

4、创设语境,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所谓语境(context)指的是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章篇及其前后关系。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众所周知,孤立的东西不容易记忆。要有效地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从使用词汇的角度看,词语连成句子或连成话语,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流功能。因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掌握词的用法。在词汇与句子结合的基础上,我们还将词汇、句子与语篇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每学完一个对话、一篇文章后,我们让学生听写,根据对话、课文改写材料,让学生复述或自编对话,复述背诵课文或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好英语的终极目的。我们发现词汇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2、词汇教学应该落实于单词组合而成的句子、段落和篇章,认识一个目标单词必须与其所在的具体的篇章联系起来,学习目标单词应该始于并终于其所在的篇章的特定意义和用法。

3、英语词汇的学习切忌死记硬背,通过语境和句子学习词汇才是科学、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语境决定了词语的确切含义,而句子提供了语言的规则要求。

比较,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和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加深理解,并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把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与话题联系起来,话题引发了内容,话题推动了教学过程。

(2)让旧知与新知碰撞复习旧知是每一堂课中许多老师的开场环节。其实复习什么旧知,怎么复习旧知,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与话题绕得太远的复习,教学目标呈现不明显,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东一棒子西一锤,不知所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课,要教学dress一词,从唱一首肢体大幅度动作的歌曲入手,再转入一个卡通故事,配以精美的画面,最后绕到dress一词,进行教学。在这样的导入中,学生已有的旧知根本没有被触及和挖掘,新旧知识间没有发生碰撞,如何产生学习的欲望,听课现场虽气氛活跃,但是学生真正注意的却是太过花哨的媒体和活动,主动发现知识的学习欲望不见展现。同样是这一单词的教学,有教师用一个开放问题直切要害:在描述完may的房间后,定格在衣橱上:what’sinmay’swardrobe?学生在猜测、回答这个问题时,立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找到“服饰”为切入口,开始搜索已有的表示服饰类的单词,复习的指向性明确;在完成已有知识的复习后,导出dress一词的教学究水到渠成了。

为学生提供与新知识关联的话题,让学生有方向地有目的地复习旧知识,再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敏感性——这是课的导入中有效的措施。

2、使middles依层次逻辑递进(1)注重个体词汇教学中的理解-记忆-运用的数次循环学生对一个单词的掌握,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点:读音、拼写、词义及运用。如何处理好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序有效地掌握词汇,我们在单个词汇的教学中就要注重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例如在教学toy一词时,就设计了以下的三个步骤:step1:encouragethestudentstolisten,readandspellthewordtoy.

step2:findoutmorephrases:toybear,toycar„step3:oraltopic:whattoyhaveyougot?howisit?从这三个教学步骤中可以清晰地看出toy一词在教学处理上的逻辑性与递进性:在第一个步骤中,借助机械的模仿,知识间的正迁移帮助学生解决词汇教学中最基本的音与形。

这二个步骤是意义性的操练,学生在基本掌握新词的音与形后,教师通过任务的创设,帮助学生拓展相关联的词组,进一步巩固词汇的音与形,同时深化词汇的义及学会词汇的初步运用。

句子(语段):这一步骤是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的过程,借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的话题,由词组过渡到句子(语段),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这三个过程的教学,从机械的模仿——有意义的操练——语言的灵活运用,在逐层递进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词汇的音、形、义,还关注了词汇的拓展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学生学得扎实而有效。

能力。bear采用的是自我描述的方式,由于有了第一、二个词汇教学中的铺垫,学生对如何描述一种动物有了基本的能力,所以自我描述也就显得水到渠成。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利用词际间的层次递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迁移能力,掌握学习的能力与技巧,对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3)注重词汇课型环节之间的逻辑递进本校的英语课堂教学和研究中,我们一直很强化教学流程的“逻辑递进”,在校本的研训中一直强调教学设计中的环节递进:这个递进,不仅是活动难度的递进,更要着眼于语言难度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递进,这是教学设计之“根”。缺乏这条主线,那么再多的活动只能体现出散沙的状态而不成形。

阅读课:一、阅读课的板块清晰(一)读前活动(pre-reading):激发动机,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

如胡燕媛和蒋志娟两位老师都对本单元的重点句型进行了复习,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而韩翠老师的阅读前准备则是和学生讨论相关的话题,出示有关的实物等。通过这些活动唤回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阅读前的紧张心理。

的想象和联想;教师还可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吸引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阅读材料的美感。

(二)阅读前——朗读拓展促阅读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因此,应在学生阅读前,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朗读语篇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即将要阅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为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作铺垫。

如韩翠老师的一节语篇阅读课,教学内容为牛津英语5b《theenglishclub》,在引导学生阅读前,老师让学生先朗读一首小诗《comehereandmeetus,please》。

lifangjingischinese.yumiisjapanese.johnisamerican.kenisaustralian.franceiswhereclareisfrom.englandisthehomeoftom.这样让学生在又韵律的朗读中,感受小诗的内容,为语篇的阅读做好坚实的铺垫。

(二)阅读中——阅读过程技巧与方法的调控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

程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保证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很多情况下是暗示)。试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如老师们在教学时,都并不是随机抽取一个学生立刻就问他问题,而是将问题抛给全班学生,让他们经过思考后再回答,因为他们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他们都希望回答一些经过他们思考的问题。

2.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可以对答如流,但是学生用英语提问的能力却与之相距甚远。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意群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阅读的速度及效率。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机会进行提问,其目的就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athome?这些问题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学生们能提出这些问题,也表明他们对文本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3.逐步渗透难点词、短语在阅读教学中,将影响学生阅读的难点词、短语逐个地渗透到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更加简短的语篇的阅读过程中、在图片看和说的过程中、在其运用过程中将这些词和短语理解并掌握,而不是像对话课教学一样,刻意地将它们逐个进行教学。

如洪亚芬老师就是让学生看图理解“brushmyteeth”的意思。在学习“onduty”这个短语的意思时,老师问学生“howdoyouknow?”,学生回答“heneedstocleanthelibrary.”4.感知——理解——运用英语阅读是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对其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感知是读者对书面材料的识别和辨认,其意义在于获得基本信息,为对语言材料的编码重组进行硬件上的准备,这是阅读中的信息交换过程。理解则需要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编码,然后重组,解析破译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信息,这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读者得以顺利有效地进行阅读的关键环节。

如胡燕媛老师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6bunit7《aletterfrompenfriend》时,就引导学生通过层层感知,了解到peter的信息包name、age、city、family、hobby,全面准确地理解了文本。

5.整体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难句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碰到生词、难句就追根刨底,孤立地思考,甚至还想把它译成汉语才能罢休,其结果不但影响了阅读速度,也不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应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领会文章的主体思想,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然后从整体上对词句进行推敲,攻克难关,最后又回到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的良好阅读习惯上。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三)阅读后——语篇的有效延伸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

1.选择课堂教学的拓展语篇选择一些与课堂上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语篇,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的学习,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如蒋志娟老师在教学完后,为学生提供以下语篇《theseasonsinaustralia》:theseasonsinaustraliaarenotlikeinchina.whenitiswinterinchina,itissummerhere.itisinthesouthoftheworld.june,julyandaugustarethewintermonths;september,octoberandnovemberarespring;summerisindecember,januaryandfebruary;这样,语篇中的句型内容与课堂上所教授的句型内容紧紧相扣,既能达到巩固旧知,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

2.选择生活化的拓展语篇许多调查表明,语篇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更易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阅读,并习得一些生活、学习的经验。

3.带着任务阅读许多实践证明,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的有效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给学生课外拓展语篇的同时应给予一定的任务,如:(1)给语篇取个小标题。(2)回答与语篇相关的几个问题。(3)联系上下文猜几个生词的词义。(4)判断与语篇相关的句子。

4.阅读结果的反馈及时有效的反馈语篇阅读的结果能促进学生更好的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可将班级分成若干个阅读小组,并委任一些阅读组长,让课外阅读的结果在小组里进行反馈,让每位学生在小组里分享彼此的信息与感受。这样,既能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坚持,又能在课外阅读中有所得,分享乐趣。

读后活动(post-reading):交流讨论,培养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两位老师都安排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拓展。

小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经验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发展。不仅能积累新语言知识,也能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的经验,因此要很值得重视并有效做到有效指导。

总之,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技能,高效的阅读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教师只有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阅读策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平时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们遇到的困惑和矛盾是:如何将词汇处理和提高阅读技能沟通起来,有时会将新词翻译好再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这学期的研究课中,老师们尝试的是将词汇处理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结合。

如洪亚芬老师是在阅读前帮助学生扫除新词的障碍:t:i’mfromchangzhou.whereareyoufrom?s:i’mfromyancheng.t:you’refromyancheng,butyouliveinchangzhounow.通过这段对话,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livein的含义。

又如蒋志娟老师在教学exciting和excited时,出示课文插图:t:whataresuhaiandsuyangdoingonsportsday?s:they’rewatchingarunningrace.t:yes.therunningraceisexciting.紧接着出示刘翔夺得奥运金牌的图片:t:look,he’sveryexcited.王丽老师则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新词。

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满足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四、阅读教学与节日文化交融对于学习英语的人而言,了解西方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无疑是语言交流的必要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有趣新颖的语篇阅读学习,了解国外的节日习俗,西方主要节日的来历、庆祝方式、独特之处、节日含义等内容。这不失为拓宽语言积累、增强语言交际性、培养学生主题归纳式学习、提升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还是以王丽老师的课为例,这是根据学生实际做出一定的探索的课外阅读拓展课。首先,老师布置给学生一个话题,由话题引出中国的节日,让学生在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时,复习动词的过去式,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接着,由学生谈论的话题自然地过渡到西方的节日,引出圣诞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课上教授学生相关的圣诞节词汇。学生在互相的谈论当中,了解了很多圣诞的习俗。

学生带着这些知识阅读短文,可以扫清由于文化差异带给他们的阅读障碍。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过圣诞的,由此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研究英语课堂的“育人”的人文价值首先,重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现知识规律的过程。为此,凡是学生能够做到的,教师都不要替代,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内在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运用。

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手里拿着书从讲台来到学生的中间,和学生进行对话,然后让学生进行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如可以向学生问:whatdoyouthinkaboutthisbook?这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他们会去想去猜这本书里写的是什么或是这本书是谁的或这本是本畅销书等。

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插图是语言的形象再现,语言是插图的理性表述。例如,在练习句型whatisitlike?时,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两个小朋友在对话其中一个手里拿着一本书.请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

看图说话,在教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画图画,在课堂上教师把图画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画来编故事并讲给同学听.看图说话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还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发展思维。

第三,学生文化视野的丰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交际服务,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的交流中能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等进行得体、恰当的语言表达。这种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异域文化的理解程度。所以,语言和语言的运用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就成功的跨文化交际而言,仅仅理解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了解文化的各个不同的层面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和日常交际密切联系,学生才不会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才会真正认识到文化因素对于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培养。经过左老师及卜老师一次次的点拨分析,现在老师能清晰地意识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是非常全面的,不仅是对学生的品德的熏陶,还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语言文化的了解、学习意志的培养等。

(2)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关注更深层。以往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通常会费尽心思想很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竞赛等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的有趣,现在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导入时考虑的是设计的活动是否能唤醒学生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新授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是否开放等。

2、教学设计中的变化(1)教学设计由点状转为结构化。以往词汇课的教学设计比较琐碎,在教学一个单词时教师会想出多个操练的活动,而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关联,造成话题与内容的不统一,致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开花的状态,课堂显得杂乱重点不突出。现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能从块状结构入手,从课堂教学的导入—词汇的整体呈现—词汇多层面的操练(机械、意义、运用),整个课堂设计的思路清晰,课堂结构明显。

(2)活动设计由平面转为层次性。以往的词汇课堂教学在活动设计时教师能考虑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对词汇音、形、义的掌握及一些简单的运用,但由于设计的活动都是在同一层面上的,使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比较单薄。在不断的学习研讨中教师开始注重活动设计的层次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活动推进,使学生能形成从词到句到语段的输出,对单词的掌握不仅仅是单词的音、形、义,更注重对学生已有语言的挖掘,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的语言输出不断丰富。

学生对这部分国家的国旗有个初步的了解,又如在教circle一词时,教师出示了奥运五环标志,并向学生介绍不同颜色的circle代表着不同的州,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文化渗透中丰富着自己的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在每一堂课中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语言文化的渗透对学生今后的跨文化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

3、教学行为中的变化(1)课堂关注由“教案”转向“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对教案的关注转化到学生身上,能倾听学生的回答,并试着从中捕捉有效资源为教学服务,同时也能通过对学生回答的关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回答不再是一些机械的重复,而是能做出自然的回应,让课堂显得更生活化,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2)活动形式由“单一型”转向“多样型”。能更多地运用pairwork,groupwork等形式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从中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

(3)教师角色由“主导者”转向“引导者”。改变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方式,能留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上的一些变化可能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做的不是很完美,但是至少大部分老师们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并开始在教学中尝试。

新境界》洪亚芬《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省学会三等奖2007年10月《英语教学中freetalk》的合理运发表于《常州教2008年6月用师教育》《在真实交际中发展语言能力》区二等奖2009年9月蒋志娟《运用信息技术激活英语课堂》发表于《时代英2007年8月语报》5、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活动获奖情况蔡亚波微型课展评区三等奖2009年4月苏亚琴教育技术能力竞赛市三等奖2007年11月简笔画、板书技能展评区二等奖2009年4月韩翠英语演讲展评区二等奖2009年4月唐洁霞“骏马杯”区三等奖2007年5月(四)学生英语素养的提升1、学生语言知识技能方面的变化变化一:词汇拼写的方法性加强。这种变化特别表现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拼写方法的渗透,如借助拼音与音标的相似性,或根据词汇拼写的迁移能力(boy-toy,bear-pear„),学生在词汇拼背时不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有方法可循。

变化二:语言积累的丰厚。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词汇在阅读中的延伸与拓展,注重语言文化的渗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获得更丰富的语言信息,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积累比以往变得更丰厚。

变化三:语段输出的完整。学生语言输出量与语言输入量是成正比的,由于语言输入量的丰厚,再加上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能力、培养学生语段输出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因此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起以往要更完整与丰富。

2、学习能力方面的变化变化一:思维方式的变化。教师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中的层次性能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带来一定的挑战,因此学生的思维相比以往更开拓活跃,同时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还善于加上自己个性化的或创新性的思想。

变化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利用学习工具,或利用周围同学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变化三:小组合作能力的加强。在pairwork,groupwork的活动中学生相互之间能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互相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小组的合作能力加强。

初中英语小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图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解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组织分工、研究进展、经费保障、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3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题目解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听说操练的过程。但我们常常听到有一些老老师抱怨句型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也学的索然无味。英语学习作为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鼓励教育者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但是过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其实并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根据教师现状,老师很难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情况制作出精美的,合适的课件,在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具。作为传统教具的图片以形象深动,直观性强易于携带,和使用等特点,能将教师从繁难的课件制作中解放出来,教师若能把图片很好地运用于课堂之中,那么小小的图片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图片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语言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选择图片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作为论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势,进一步研究图片的应用,并阐述图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学意义,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语言习惯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重复才能获得,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学会用英语去表达,用英语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很好地描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英语,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二、研究内容:

当今中学英语教学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大部分中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单调,乏味,记不住知识点。因此,需要引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图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有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图片教学具有省时并且表达生动的特点,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清楚地呈现事物的内部关系。

然而近些年来,对此领域的研究还涉及甚少,有些人认为图片教学没有可研究之处,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过去图片一直被用来描述事物或现成的对话加以说明。但现在的英语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的交际运用。因此图片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直观的语言表达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循序渐进地讲一些句子。本课题主要通过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式,进而研究图片的应用,功能极其教学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图片的运用,图片的功能,教学意义。它们分别从图片的特点,图片的功效,激起学生的兴趣,陶冶情操促进合作等以及图片在英语语法,课文,词汇,英语听说能力中的运用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相长,心里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一种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教育局面。

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在汲取他人优秀成果的同时,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学情与上课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这种简单而又便利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对于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的有关文献的进行仔细研,并从中提取精华部分加上自己的想法与认识,总结研究和应用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得出新的观点。

2观察法。

积极参与初中英语课堂,观察学生们的上课情况,表现以及教师的上课方式方法与行为艺术,教学策略等,从中学英语课堂所获得的经验来进行总结。

3调查与了解。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本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和部分学生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并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堂类型及对图片教学模式的看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4研究与深化。

将初中英语7--9年级的教材进行研究,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并通过多种渠道探寻相关的资料,利用图片教学更好深化教学目标。

5继承与发扬。

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和在利用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结合先进的英语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与能及,更好的走向世界。

6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结束时,通过总结经验,然后撰写出相应的.案例,论文等。以便在课题研究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得以推广和使用。

四、研究思路:

任务型教学提倡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学是为了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钻研课本,精心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而现今教师面临着工作量大而课件制作又非专业的情况下,如何省时有效地创设情境呢?教师可以从图片着手,运用图片营造绘画氛围,加上及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其他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欲望,同时也树立自信心。从选择图片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作为论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势,进一步研究图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图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学意义。除此之外,通过图片这种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挖掘图片教学的有效应运用空间与实际意义,以及各种图片在不同的教学案例中的很好使用,将其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质量,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五、组织分工:

陈金彬理论指导,案例分析。

初中英语培训总结

自参加英语远程培训以来,我坚持每天看视频,做作业,在线研讨8小时以上,自我反思,对这次初中英语远程培训有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下面就取得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不足,做简单分析。

(一)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明显。

通过参加专题讲座的培训、教学研讨活动、使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得以渗透,进而在教学实践中能较好地体现英语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培养少数尖子。注重素质教育的含义是:“英语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教育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采用教学方法时,能尽量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

2、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坚持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行为、设计教学活动,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和参与活动来建构知识、提高技能。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我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验,使用所学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教学有关食物的内容时,让学生就喜欢(like)和不喜欢(dislike)完成下列任务:

1)说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食物;

2)采访你的同学;

3)调查、汇报;

4)给同学提建议;

5)给某人写信;

6)做计划等等。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的评价方式,强调注重过程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我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5、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是对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的要求。我平时注意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教材、教师、学生、文字音像、环境设施、信息技术、网络等等,使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

(二)教学方式得以改变。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及实施,我的教学设计思路逐步打开,教学方式得到了一定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

1、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或现有条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如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这样既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力图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实践体验、合作学习来掌握所学知识。如:完成任务、对话表演、问题辩论、生活情景模拟、单词造句竞赛、编(或续写)故事等。

3、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再引导、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培养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并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大胆展示才能、张扬个性的机会。

(三)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生活实际。

新课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开始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所设计的活动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回归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使学生感到真实、自然,容易接受。设计得当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引入自己的生活实例,这就为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因此也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如:

1)学习了“ifyou,you’ll”后,让学生结合在学校和课堂上应遵守的规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习了“whatwereyoudoing?”后,让学生“describesomethingyousawonyourwayhome(ortoschool)yesterdayafternoon(morning).”

3)学习了“travel”后,让学生“saysomethingaboutyourtravelexperience.”or“makeatravelingplan.”

综上所述,参加英语新课程培训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归纳如下:

1、大班额教学的诸多弊端:学生个体参与实践的机会少、频率低,严重地影响了语言学习的效果;初中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课堂管理有一定难度,往往顾此失彼,难以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2、一部分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往往遇难即退,不愿意下功夫学习,甚至不愿记忆单词,久而久之给学习造成了很大障碍。

3、现代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导致许多活动情景难以创设和呈现,教学容量相对少而简单。

4、教师学习交流机会比较少,省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虽然组织了优质课、调教课的评比,但由于名额的限制或大多数教师都有课要上,在时间上有冲突而错过学习的机会。

5、小学英语教学滞后,造成一部分学生成为“英语学科学困生”,过早地(初一第二学期)造成了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都对初中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不是很高。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应以校本研究为突破口,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通过学习、研究、反思,促进专业发展,逐步改变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

1、选好切入口,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研活动,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并使其从中受到启发、产生顿悟,从而提高改进教学的积极性。今后在进行教研活动时,应把“有效性”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每次活动前都先由专人制定出活动计划: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目的、设计活动形式及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活动要有详细记录,活动后应有成果(如小结、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设计、课件、活动心得、意见或建议等)存档,资源共享。

2、有的放矢,抓好备课环节。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节课能否取得成效,备课这一环至关重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已不再只是知识点的罗列、重点难点的分析。因此,必须明确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求: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尊重差异性的理念、生活化的理念、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备课前认真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最后再进行教学设计(贯穿新课程理念)。

3、以公开课为契机,改进教学,发挥学校公开课的促进作用,通过切实有效的评价方式(不流于形式),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4、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后记等。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对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要发扬光大。

5、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改变单一的教学呈现方式,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抓好起始年级的课堂教学,避免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7、尽可能采用标准班额教学,以改善大班额教学的诸多弊端。

初中英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实施新课程以来,学生的听读技能得到了提高,而写作能力的提高滞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尤其突出。许多学者认为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值得亟待研究的课题。近二十年来,西方语言学界、教学界多层次、多方位对英语写作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些新的写作教学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学生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活动、交互活动,能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合理借鉴过程教学法有关理论和教学原则,以改进现行的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学习语言离不开写作。写作不仅能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写作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写作教学在英语整体教学中严重滞后。写作能力是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使语言输入最有效地转换成输出,就要在输入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进行输出。这样,语言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人生观开始形成,逐渐对各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已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他们有用英语进行书面交流的需求。如果写作教学没跟上,便不能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写作能力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教师应当从控制性写作训练开始,努力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搭建支架,逐步训练学生用英语组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的能力。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作者的个人行为。由于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增加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过程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强调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自始至终进行监控与指导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严格地说,该教学不是一个模式,而是一个过程。

过程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教学把写作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果。过程写作教学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交际理论为基础,把写作视为一种复杂的、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注重写作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把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强调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写作始终是一个“发现意义、创造意义的过程”。与传统的成果写作法相反,过程写作教学以写作过程为出发点,将写作过程列为教学的重点,设计一系列课堂内外写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写作的各个具体过程当中,通过写作而学习写作,最终获写出好作文。这种教学法旨在把教学的注意力从评价、评估学生的作品转向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写作过程,并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酝酿、讨论、起草和修改等,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过程写作教学揭示了写作的本质和特点。

三、研究目标。

课题组试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过程教学法来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初中毕业时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目标中“写”的要求。

(1)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形成的良好写作习惯。

(2)探索初中英语写作过程教学的“三个阶段”和“六个步骤”的教学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

(3)研究过程教学法对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的影响,形成一套有效的写作教学评价机制,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

四、研究内容。

(1)过程写作教学的“三个阶段”

1.写前阶段。

写前阶段作为写作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写前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语言输入,占有材料,掌握事实,交流观点,拓宽思路,集思广益,拟写提纲等。

2.写作阶段。

写作阶段是初步构思成熟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该过程不仅是指导学生提炼语言,安排文章结构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其中教师在母语――目的语的思维训练与篇章结构安排的指导尤为重要。

(1)母语――目的语的思维训练。

母语思维习惯影响写作很大。一般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呈循环式,因此汉语写作阐述主题时,不是直接切入,而是绕着主题外围转。西方人的思维是直线式,因此阐述观点时喜欢开门见山,把自己谈论的观点喜欢在主题句提出来,然后一步步论证。学生受汉语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英语写作时,篇章结构松散,容易离题,句子结构汉语思维痕迹明显。所以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总体把握,紧扣提纲,每段落主题突出。

(2)篇章结构。

清晰的写作逻辑结构能更好地用英语表达作者的思想,让读者理解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写作不仅要求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句子,还要求揣摩如何使这些句子相互衔接、过渡,从而有效成文。英语中的语篇连接相当丰富,有句间、句际、段际的关系。实际写作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可对其模范提纲稍作逻辑分析,提示关键的连接。这些词语使句子衔接紧凑,文章流畅自然。

3.后写作阶段。

后写作阶段主要是修改与反馈。修改是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作品进行再思考、再升华,是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过程教学法认为,学生的作文不应该只由教师来批改,因为这样会缺少真正的读者,会造成学生为写作而写作,无真正的写作兴趣,而且也无机会锻炼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首这段不平凡的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是时候认真地做好工作总结了。那么一般工作总结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经过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科研课题——“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的探究”,已能顺利过渡到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中去,为我们的研究圆满结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我们有更大的信心做好下期的工作。 现将本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的工作做一总结:

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我们更加丰富了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理论。同时,突破了本次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英语构词法的深层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有了可观的收获,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材料,观点和见解已见成熟,基本上完成了有关深层研究——“缩合词”理论的理论框架。有望形成颇有学术价值的理论论著,指导他人做进一步的研究。

1.在前一个阶段的.单词系统归类的基础上,我们就初中六册书的词汇做了梳理,进行系统的归纳。在今年暑假期间,全部分板块进行了微机输入,以便后期编辑排版,形成较为规范的工具书。课题组的每位教师还分工,把初中英语课本一至六册的单词,按照课本词汇表的格式,全部输录了一遍。工作量之大之强令人感叹!

2.相关实验教师根据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实验情况,在暑假中抽出一定时间,筛选上一个阶段中比较优秀的课例进行再加工整理,力争更好地体现实验课题的宗旨。已备后期刻录光盘,既便于本校英语教师的资源共享,也可为自己常年工作的学校留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3. 在本阶段的工作中,由于许多工作都贯穿整个初中教材,为了避免终期材料的片面性,我们调整了前两期“分工合作,三线并举” 的工作方针,改为“年级交叉,互为补充”。课题组教师的教师分工合作时,按照任教年级不同进行搭配,必要的时候进行全体协商。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苦涩的汗水浇出了累累硕果:

1. 理论成果源源不断。随着科研的深入进行,课题组的教师日渐成熟。多数教师利用暑假的机会,把以往的观点和见解进行了会聚和整理,从理论的高度加以论述,形成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文。本阶段最有价值的论文当首推王香璞老师的《英语隐性合成词大揭秘》,该论文从严谨的学术观点出发,透彻地论述了缩合词的构词原则和构词方式,并提出了缩合词的学习方法。该理论初步揭了开英语“缩合词“的面纱,将对我国的英语词汇研究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单词游戏活动系列幻灯片基本完成。王香璞老师在原有幻灯片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得使得词汇活动幻灯片更加科学、实用。她利用暑期的机会把日常的幻灯片做了进一步整理和归纳,基本达到了系列要求,有望规范的光盘刻录。

3. 九年级实验班的学生用“爱迪英语”立体学习法指导自己的单词学习,很大降低了学习强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对英语其他知识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今年的中考中,我校实验班的英语成绩位居我市前列。英语学科的高效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学生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薄弱的学科中去,使得学生的整体成绩明显提高,我校中考再创佳绩。八和九年级的学生中,实验班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也大大超过了非实验班,在本学段的期末考试中,实验班学生的的英语成绩特别突出。

课题研究马上就进入尾声了,我们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浩瀚的学术海洋里,我们只是沧海一粟。我们要戒骄戒躁,在后期的工作中依旧坚持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让课题研究取得圆满的成功。

课题研究内容总结范文初中

教学研究专家舒尔曼教授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包含教师对学习者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法知识等,是“用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学科知识的综合去理解特定单元教学如何组织、呈现以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格罗斯曼教授则认为学科教学知识(pck)由四部分组成:“关于学科教学目的知识、学生对某一主题理解和误解的知识、课程和教材知识、特定主题教学策略和呈现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学科知识(pck)是教师专业知识中最核心的知识,是最能区分学科专家与教育专家、高程度教师与低程度教师的知识。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课程和教材知识”是教师学科知识(pck)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努力发展关于教材研读和使用的学科教学知识(pck)。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的研读和理解。解读“教材编写了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写”“教材这样编写对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从而明确要“教什么”;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学素材作出选择,才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读懂教材是理清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在研读一节课教材时,可以先通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通读教材。

1、读懂问题情境。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材注重通过主题情境来引出数学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只有充分领会情境的设计意图,才能挖掘它所蕴涵的教学资源,使问题情境增值。

(1)读懂问题情境中呈现的信息及关系。新教材中很多问题情境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教师要善于分析主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信息,如数学信息与非数学信息,显性信息与隐蔽信息等,并研究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挖掘教材主题情境中蕴藏的丰富学习资源。

(2)读懂问题情境中体现的知识点。数学的知识点是指概念、公式、性质、法则、定律等,读懂教材时,要从主题情境中读出基本的知识点,并从知识点的数学本质、表达形式、形成过程等,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思考。

(3)读懂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读教材问题情境的展开过程,如现在很多内容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教材呈现过程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教材呈现方式思考对教学方式的启示,思考教材内容的呈现结构与知识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学习过程,从而有效地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建模过程。

(4)读懂问题情境中的提示语、留白。教材中常有值得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知识的旁注,如“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比一比面的大小……”这些提示语或旁注,有点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对学习难点进行点拨,有的是引导学生对结论、方法、规律等进行归纳与总结。教材中还经常会有一些“留白”,为学生的学习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间。这些提示语或“留白”,既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对教师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提示,需要教师仔细揣摩。

2、读懂习题。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懂教材中的练习,关键要读懂教材的内容与层次。首先教师要将习题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习题的功能和教学要求,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理清练习的层次与内在联系。教材中的习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本题,与学生所学知识完全匹配,主要起巩固新知的作用;二是变式题,在信息呈现、问题逆思考等方面变化,起到促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的作用;三是发展题,如探索实践题、发展提高题、思维开拓题等,起到促进学生综合和灵活应用知识等作用。教师研读教材时要理清三类习题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习题之间的关系,如理解变式题“变”在哪里,拓展题“拓展点”是什么等,还有思考使用方式和课时分配,从而有目的、有序地组织学生练习,巩固、理解和内化知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最后,还要琢磨习题中蕴涵的解决问题策略和数学思想方法,透过习题的练习功能看到习题的学习功能,从而将习题用足、用好,充分发挥其价值。

在通读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及编写意图后,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进行“追问式”“联系性”“多视角”“延伸性”阅读,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理清知识的纵横联系,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1、开展“追问式”研读,深究核心知识的数学本质,把握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步通读教材后,教师要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追问式”阅读,即围绕教材核心知识追问自己几个问题,促进对知识的数学本质的理解。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法则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教材内隐的学习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开展“联系性”研读,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研读教材,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课题研究内容总结范文初中

本课题是在对进一步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基础上,结合我校为一所农村中学,正规的体育场所和设施缺乏,群众体育活动较落后。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学生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以往的课间操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已经对学生没有任何的兴趣,学生对课间操产生了敷衍的做法和厌烦的情绪,更有甚者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不能说明课间操已经一无是处了,到了该取消的时候,而是提醒我们要转变对课间操的认识,转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加强对课间操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把学生对课间操的兴趣重新找回来。xx年3月我校把传统的课间操进行改革,并申报了州级课题。

二、整体规划、逐步实施,推进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初中课间操组织形式及内容改革研究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的步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科学地拟订了实验步骤。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以一个实验阶段为一周期,遵循整体规划,分段实验,全面推进的原则,每阶段侧重一个方面。

(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2月~xx年3月中旬)。

1、对学生进行课间操态度调查和分析,撰写并通过课题可行性报告。

2、加强课题宣传和课题实施过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等。

3、组建课题组,及时召开课题开题会,做好实验人员分工,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使教师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

(二)实验研究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年9月)。

本阶段又分为三个小阶段:

(1)适应性阶段(xx年3月中旬~xx年xx月)。

(2)整改巩固提高阶段(xx年年3月~20xx年5月)。

(3)研究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5月~20xx年xx月)。

1、按照教育科研的基本步骤,落实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定期召开实验课题组成员工作会议,实验有计划、阶段有总结、问题建议改进方案等,把实验任务落实到位。

2、加强实验进程的督导和质量的监控,确保实验预期达到目标。

3、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检验课题研究效果。

5、聘请有关专家、教师进行课间操观摩活动。

(三)验收总结阶段(20xx年9月~xx年年11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2、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汇总工作。

3、实验教师撰写论文。

4、申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

本校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分析。把改革后评价的结果与改革前学生参与课间操的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完成课题报告和课题总结,形成较完善的材料。每一个阶段研究工作都根据计划要求有重点、有针对性、易从某个方面突破、早出成效等方面来实施;强调各个方面交叉进行,贯串始终,相互联系,有利于在实验中不断研究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探索和构建在新课程标准下,更科学,更实效地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立足实践,完善调整,逐步推进研究的成效。

各种管理方案的建构和操作模式的完善,成效如何,都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证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和分析,用客观事实和数据对研究过程进行检验和调整。xx年起,我们通过了问卷调查、大课间脉搏抽测、组织各层次的比赛,以及学校、县、州、省各种教学和论文的评比,初中三年级初考高体育测试成绩的实践验证,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师生实验反思意见等形式反馈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此外还想通过县体育教研活动把实验成果逐步推出,征求各校同行对这些成果应用的效果意见,在以上做法的基础上再根据工作实际对原方案的某些细节作必要的修改和调整。不断充实研究人员和研究的项目和内容。

体育组把自身建设融入课题研究之中,全员配合,积极投入。两年来取得了显效的成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有7篇论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杂志上发表,2篇论文在《安图教育》杂志上发表。课题组内的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升。xx年年在吉林省举办的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和延边州教育学院举办的基本功竞赛中有3人次获一等奖。因而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认同,计划在下一步推广使用。

课题研究不但促进了体育组建设、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大大推进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学校总体发展。根据学校实际条件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校重新建构了竞技、人文、娱乐为一体的体育运动会,并通过大课间活动展示我校的体育特色。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校有特色、教有特点、生有特长的目的。

课题研究内容总结范文初中

“少教多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以来,我校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讨交流,整体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教学思路更加清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主学习愿望空前高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现就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学期初,课题组将课题研究列入计划中,把课题研究作为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使教师进一步树立新理念,感悟新课程,将新的教学观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积极稳步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在课题研究氛围感染下,各学段的教师以课题组的研讨重点为基本方向,积极开展教学探索课。通过听课、评课、学习、讲座等活动,不断拓展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使广大教师在研讨与交流中,及时总结经验,把好的经验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促使了课程标准、教材运用、课题研究有效融为一体,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取得成效最大化,也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

1、营造生活氛围,引领学生快乐交流。

随着课题研讨的不断深入,各学段教师逐渐自觉地把课题与本人特长、班级实际、和新课程标准联系起来,使课题成为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载体,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极大地丰富了课题研讨的内涵。

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研究,极力从营造富有情趣的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入手,在朴实自然的“生活氛围”中,引领学生放松情绪,快乐交流,使写作指导课充满情趣,从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孩子们爱学习,写出好作品。

2、抛砖引玉,打开学生思路。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而这些气氛必须靠老师来营造,情绪必须靠老师来唤起。怎样唤起呢?离不开作为基础的生活。老师必须用生活素材,通过对它们的描摹与渲染,抛砖引玉,打开孩子们的思路,唤醒他们对自己相关生活的回忆,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这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会促使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理解,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奋,使他们把生活与表达方式联系在一起,产生很强的创造力,从而更好地表达真情。

《“少教多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在我校开展以来,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师的作文指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师们敢于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以发展学生自主作文为重点的作文指导课。特别是在探索以生为本的新教法上,课题组的教师共同探讨,认真实践,并以街道性公开课的形式,由潘若霞老师上了一节发展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写作指导课,赢得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学生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写作的快乐,相互激励,形成浓郁的表达、写作热潮。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与同行们交流课题的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经验,推动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丰实课题研究成果,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把工作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写成了论文与案例,并积极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其中,王少兰校长根据潘若霞习作指导课撰写的案例《打开乐说话匣激发写作潜能》,从激发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写作潜力,激发富有个性,充满真情实感表达方式的作文指导理念入手,对回归生活的自主写作指导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成为了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

初中数学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年我校数学组成员承担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数学学习能力的开发(2)数学学习动机的培养(3)对数学学习过程的各种环节及其方法的指导(4)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在前一阶段,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做了一些实际工作,现在我把我们实施的情况向李主任和各位老师做以汇报:

“教育要发展,科研须先行”,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也是我校领导的管理理念。为确保课题的顺利研究,我们学校建立了教科室,以便系统的进行教研教改。同时,学校对我们教师的实验课进行课堂录像,制作光盘以便于教师个人和集体的交流研讨。我们数学组是一支比较年轻有活力的科研队伍,在刘校长的带领下,我们8名数学教师,全力以赴地致力于课题的研究。开题后,我们数学组召开了两次会议,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搞好科研,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我们数学组十分重视理论学习,每一位成员都订阅了相应的科研类书籍、报刊。如:《初中数学教与学》、《中学数学》、《当代教育科学》。并且定期组织承担课题的教师学习科研理论、新课改理念。

我们数学组每周开展一次听评课活动,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数学学习方法的多样化,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合作性。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目标。

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我们规定课题组的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安排好有关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与论文,形成有关研究成果。今年我所撰写的论文《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获省级二等奖。同时,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

为了防止课题研究的泡沫化现象,我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科研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活力。

(1)积极深化课题的理论研究。一周一次教研活动。

(2)重视研究过程的记录。认真做好课题组的活动记录,记好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讨论的专题、成员的意见等。

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如下:

1)对课题研究方案逐项的进行实施并作合理补充。

2)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所任教的年级开展实验研究,确定适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3)开展实验调查研究,定期举行教师、学生双向交流座谈会。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到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改进与思考。市教科所李主任亲临我校指导课题的实施工作,能够更好地指明我们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定会有更多收益。在今后的课题实施中,我们会充分发挥每位数学教师的潜力,真正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最终形成一套有特色的值得推广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经验!

谢谢大家!

初中数学组小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现在的学生自学能力差,老师讲什么,他学什么。从来没有自己去看书学习的习惯。然而,到了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我们这些过来人都知道想要学到真正的知识,光靠老师教是远远不够的,自己积累的知识更多的是靠自学得到的。因此我们从二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从“课前小研究、课中练习、课后作业”三方面进行研究“运用研学材料对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初探”,重点研究课前小研究。经过一学年的研究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学生的进步,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课题研究能力的进步。每一次的活动都给我带来一份新的收获。以下是我科组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收获。

1、课前小研究使学生养成了课前自学的习惯。

全班学生具有自学能力的人数由原来的37%增加到97%,由此可得出结论,一年来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学生也掌握了一整套的课前研究方法。由于我们确定的自学能力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系列方法上的,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且在实验过程中也是按照这一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对学生加以训练的,这就使学生的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成正比例增长。最终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课前研究习惯,而且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从而使我们的实验达到了目的。

2、课前小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完成课前小研究必须先自学书本知识,那么自学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前研究就是课前的自学。课前自学的过程是学生自己根据教师布置的课前小研究,通过自己努力去回顾旧知识,自学书本新知识去完成课前小研究的题目,从而自主的去对新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布置的课前小研究中的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在经过多次有目的的自学研究以后,就逐渐掌握了对新知识的一些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有章可循”了。课前预习是学生独立地接触新知识,它要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思考,只要长期坚持预习就会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学能力就会有显著提高。

3、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经过课前自学完成课前小研究再去上课,本身他自己已经自学了一遍,上课时再学了一遍,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会更明确,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学生经过课前自学,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那么对新课学习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就更有益于新知识的掌握。大多数人都渴望被别人所认可,学生的这种心理更强烈。经过完成课前小研究,学生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听得就会格外认真,回答问题也会非常积极。经过认证以后,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答案的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牢固;不太准确的会自觉去修正反思,对新知识的印象就会加深。无论那种情况都会促进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新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快更深。有了教师课前的认真准备为前提,加上学生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将大大提高。

纵观我们一年来课堂教学情况的变化,我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规律:随着学生自学习惯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逐步提高。教师优美动听的导入被学生的胸有成竹所代替,教师耐心的启发诱导被学生的主动出击所取代,教师生动地讲述被学生热烈的争辩所覆盖,学生学得主动,学习效果显著。

1、培训选题,确定立项小课题。

九月上旬,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市教研中心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意见,针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的选择、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辅导,使老师们懂得了“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是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九月中旬,我们组织各学科组教师认真选题,经过了“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首先,我们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组织教师交流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疑点;然后,让老师们进行思维加工,并提出问题,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最后,指导教师分析背景,查找资料,形成课题,编制计划,填报《小课题研究申报方案表》。其间,我们对各学科组所选的课题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最后审定为五个小课题。

2、抓行动、抓反思。

九月中旬,我们对五个小课题下发了立项通知,在学校内进行了立项公示。从10月开始实施方案,各课题组尝试进行行动研究。学校在“校园网”开辟了“小课题园地”,供各课题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总结经验、发表见解、交流心得,同时老师们也跨课题、跨学科跟帖。

从十月以来,我们围绕小课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了每月一次的协作研讨活动,为大学课组的研讨活动作准备。十二月上旬、四月中旬大学科组展开课题研讨,以学科组成员互动的形式展开,一般程序为:中心发言人发言课题小成员补充发言参会者提问与互动组织者(或聘请的专家)总评。这一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学习形式,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科组采取了研讨课的形式,针对进课堂教学进行了研讨。

课题组通过大型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小结反思,分享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计划、改进研究方法。对典型的课例,还采取现场诊断的形式进行指导,现场会诊一般包括课前研究、现场观察、课后讨论分析、形成新方案、再次试教等五个步骤。

3、抓检查、抓评估。

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我们学校成立了跟踪检查小组,抽查听课和查阅记录、跟踪研讨活动等方式检查工作,便于了解各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进行阶段评价。有的课题组还邀请了市教研中心的领导给与适时地指导与点评。目前,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初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老师们对本人承担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

二是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掌握了课题的研究更多灵活实用的方法;

五月下旬,针对跟踪检查情况对五个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排队,上报教研中心,六月参加全市课题成果评选,学期末进行结题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与指导及各位老师的积极参入下本学年的小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精心计划用心总结,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

每个课题组都做好详尽可行的计划,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提前通知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每个课题组成员在研讨日研讨时,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及时把教研的成果纳入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各课题组根据不同研究阶段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研讨方式。例如,语文组、数学组在初期阶段采用了研讨课的形式,历史学科组采用通过多媒体展示个人研究成果形式,物理组还进行了学生的识图、作图能力竞赛。每个课题的研究都围绕学生的习惯培养及能力提高,扎实有效。

3、研讨活动效果显著,资源共享。

每一课题发挥本教研的优势,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科研的先导作用促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达到教研兴校的目的。生物组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学案导学模式;语文组的《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起到促进作用;物理组的《自主识图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竞赛成绩和学生的反馈,说明课题的研究的重要意义。历史学科组的《即时性研讨问题的收集利用与共享》拟在学校网站开通《历史的天空》以达到资源共享;数学组的《回顾与反思习惯的培养》分别从学生上课解题时对知识点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针对作业的回顾反思习惯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实际有效的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内容总结范文初中

本课题与20xx年9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市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课题组成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培养小学生作业,(主要是语数作业)兴趣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校地处较偏远山区,学生父母绝大多数外出打工,他们都由爷爷奶奶或寄养人监管,而绝大多数监管人没有文化或者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能力辅导学生的家庭作业,即使有极少数家长就近打工或在家务农,但由于他们没有文化或少有文化或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作业。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只做简单的,或干脆不做作业。加之小学生的天性爱贪玩,学习主动性差,久而久之,他们由只做简单的作业到不愿意写作业,进而发展到不写家庭作业。随着写作业的兴趣和学习的兴趣渐渐地淡化,最后导致他们在学校也不愿意做作业。这种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而且呈日益严重的趋势,所以,开展此课题的研究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乃至生存大计。面对这一严重问题,我们将大胆开展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山区的孩子献上一片爱心。同时,我们认为,如果此项研究有所成功,那将会为有类似情况的学校解决此类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为,据我了解这种现象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开展此课题是势在必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而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窗口,也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反馈手段。由于小学生的贪玩天性,对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往往拖欠作业,所以完成作业需要靠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监督与辅导。“兴趣是的老师。”但兴趣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要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知道为什么要做作业,为谁做作业?其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具有梯度的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一个样,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啃得动、吃得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在客观评价学生作业的前提下,尽可能出现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学生在作业中若出现了较以往有进步的地方时,教师应及时表扬,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鼓励后,自然就能树立起写好作业的信心,让学生养成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如果作业出错,切不可语言过激,挖苦讽刺,而是帮助他们分析眼影,指导纠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做作业、爱做作业、自主作业的良好习惯。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程下的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过于强调介绍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变目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自然居住区域、年级高低、学习程度把他们编成不同的语数互帮互学兴趣小组,建立组长负责制,作业督查制。课题组定期组织各年级、各学习兴趣小组的语数作业展评,执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作业、认真作业、努力探究知识的学习兴趣。又依据《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业出错的学生。

《小学教育学》指出: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是主体意识增强,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多元文化的冲击比较大,受同等的影响较大。所以,课题全体成员谨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时刻注意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与学生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进行手拉手帮扶,心与心教流。课题组成员还经常依据《小学生心理学》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中指出的认知改变法、心理训练法、心理修养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咨询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改变学生的作业态度和学习态度。课题组老师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克服遗忘,从而帮助学生降低了作业难度,增强和提高学生自主作业的兴趣。经过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校学生的学风明显好转全校教师的明显改观。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新风尚在我校蔚然成风。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内容是:如何培养和提高本校学生的语数作业兴趣。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本校学生语数作业和学习兴趣不高,作业态度淡化的主要成因,进而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语文和数学。乐于做语文、数学作业,全面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教风,全面提高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其他具有和我校类似的学校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问卷法:测试学生收集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与20xx年9月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语数作业调查问卷。共收回调查问卷92张,结果是78人回家不做语数作业,44人不喜欢语数作业。

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书,找出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进行整理分析。

行动研究法和观察法:关注研究对象的变化与发展。

经验总结法:对活动中取得经验体会进行总结。

此课题大致按3个阶段来划分完成: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5月份起,到8月份止。这阶段小组召开座谈会,确立研究课题。然后,小组成员分头与全校教师进行大交流,大走访,了解他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法和批改方式,收集各位老师反映的学生对作业的完成状况,并走访学生及其家长对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对全校各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他们完成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完成情况。通过召开家长会,了解家长对语数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方式的反馈意见,以及了解家长对学生的作用辅导状况。通过上述活动,为实施研究提供依据和措施。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9月份起大致到20xx年5月份止。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研究小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方式优化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找出适合本校教情、学情的培养小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和措施,对全校教师起到指导示范作用,使全校学生转变对语数作业的态度和学习态度,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为总结经验结题阶段。此阶段从20xx年4月份起,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总结,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撰写论文,为验收结题做准备。

《低年段小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

学语言先从听听、说说开始,文字符号是讲话的记录。所以小学生学习英语阶段宜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手段对小学生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听说训练。除对教材的听说内容训练外,在选材时尽量选与英、美的文化生活习惯有关的内容,这样既能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民生活情况及风俗习惯,又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为将来用英语正常交际打好基础。结合教材安排,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听说训练内容,从视听入门,通过听听、说说、唱唱、做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进入字母教学。新教材把第一册前两个单元作为视听说入门部分。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实物、图片、挂图、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进行视听模仿。小学生视、听觉敏锐,标准的语音、语调,特别是一段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录音会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通过视听,学生会积极模仿。通过模仿、听说,再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大量口头练习,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用英语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学生练习听力的良好机会,也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途径之一。

坚持用英语讲课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开始应配以动作、表情或适当的解释说明,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述。逐步使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气氛之中,通过英语交流,提高听说能力。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好的学习习惯还尚未形成;情绪不稳定,常以自我为中心,全神贯注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容易分散注意力,也容易热情,失去控制。

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活动为主,有时活动也引不起个别学生的兴趣,我起初采取小组竞赛活动,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在活动中放不开,不敢大声朗读,我就把小组的.范围扩大,改成男女生两大组;比赛的规则也增加了一项,就是看看是否小组成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尤其参与的人多,大家都敢于说,都能大声去说;而且,同学之间也互相监督,都不希望输给对方,他们取胜的心里,让他们在活动中表现积极,既能充分得到口语练习,教学活动也能有序有组织的进行,做到收放自如,学生不会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完全失去控制;有意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集体荣誉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有利于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会更好。

“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学生的成就感不仅限于他会了多少单词的读音,会写某个句子,考试的成绩。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其努力程度的认可,给予他们准确、积极的评价,都是他们保持学习兴趣的理由和原因。他们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被埋没,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教师的鼓励和对学生努力的积极评价,有时会成为学生成长或发展的既定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时刻注意观察学生,以他们的优点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设计好的发展方向,使他们朝着积极、健康、成功的方向努力、发展。

总之,要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小学生在听说方面有长足的进展,有滴水穿石之效,我们首先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题研究内容总结范文初中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的学科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位英语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明确其兴趣所在,从而巧妙设计难度适宜的阅读辅助题目,结合艺术的讲解,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内容、形式产生兴趣并长期保持。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牢阅读基础。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课文篇幅很多,阅读量大,话题内容丰富。基于教材的这些特点,我们认为教材其实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途径。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为了做到以点带面,唯一的途径就是精讲。讲的时间少了,练的时间也就多了。精讲首先要分清主次,而不是碰到什么就讲什么。那种面面俱到,随意发挥,甚至希望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的作法,结果通常是连基本的问题都没能解决好。

(三)有效利用课内外阅读,掌握阅读技巧。

学生阅读技巧的掌握主要是在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利用各种阅读材料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坚持每天进行15分钟左右的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长度保持在280—300个单词左右。课外阅读材料应该以消遣性的阅读为主,比如一些故事、童话、幽默笑话等等,鼓励每个学生坚持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中考不丢分。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同学课题研究总结

新《英语课程规范》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同学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同学参与、体验、亲身实践、独立考虑、合作探究。把英语课程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作为小同学学习 英语 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同学,掌握好课堂教学,激发同学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同学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具有重大意义。

现将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措施、收获与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如下:

对于在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方式和实用的管理方法互相借鉴,一起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学校特别注重英语教师内涵的不时提升,为此,学校积极发明条件,为教师搭建了广阔的学习的平台、交流平台和实践平台,分期分批选派教师参与省、市级英语教育培训,借鉴名校开展英语教学的先进经验,积极参与外籍教师讲授的英语语言知识培训。多次聘请专业外籍教师来校讲课,拓宽教师的视野,培养教师课堂自我调控的能力,教师将学到的东西和时用于实践,丰富了英语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和同学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反复钻研,辩证中学习,学习中优化,优化中提升。提升了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同学的深度和力度。

现代课程价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个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同学,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上不只仅是关注小同学知识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小同学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要让小同学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战略。换句话说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关注同学健康人格的发展,既要从事教学活动,又要从事教育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时的给以道德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确立以同学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同学为中心就是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法设计时,密切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考虑小同学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考虑不同年龄段同学的学习要求与个体差别。这实际上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使不同的同学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自信,具有不同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学习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同学的学。小学英语课一定要让同学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通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同学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将同学所学知识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适合每个同学的个人特点,有的被评为歌唱小百灵,有的被评为单词大王,有的被评为听力小标兵等。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英语课程目标依照能力水平分成 3 个级别。同时,英语课程规范又将课程目标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战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也就是每个级别都要以同学在上述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示作为发展目标。我们根据自身同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确定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每个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如优秀,良好,合格。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比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同学的朋友、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同学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维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在英语课堂中,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有参与表达自身的机会,我们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练习方式,例如,分组讨论,同桌对话,一人对多人问答,抢答,我说你猜等。让同学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展示应用英语只是。让学习发生在课堂上。 国外的实践已证明,合作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上几十个大中小学课堂,对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同学的学业成果,促进同学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世人瞩目。我们通过实验也看到了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大大提高了小朋友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每个小朋友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同学为主体的思想。面向全体同学,把课堂还给同学,让同学把课堂变成真正学习知识的课堂自我展现的平台。不要让小同学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针对各个层次的同学制定合理的活动。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干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各个层次的同学才会获得学习的成绩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让同学主动学习,满足各个层次小同学英语学习的需要。

课题研究内容总结范文初中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我作为课题组的成员,现将本人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本人认真准备课题研究课,及时听取课题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不断地使自己上的课体现自己的研究意图。同时积极学习其他成员的课题研究课,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课题研究课,是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最好途径。为了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理论水平,促进自己专业化成长,一学期来,我能积极参与课题组的上课、听课和评课活动。本学期,我上课题研讨课一次,并能提前把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上传到我的博客上,根据课题组教师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后,我能虚心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模式三教学方法研究的点点滴滴。对于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研讨课,我也总能认真听、认真记,诚恳的评价,撰写听课感受。通过评课、上课,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

1、研究水平还亟待提高,还要认真学习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还不够深入,虽然有了些眉目,但还是有些棘手,有时候还会糊涂茫然,思路不够清晰。

3、由于是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意识不够,对材料的收集积累意识不够,及时总结意识不够,致使不少工作虽然做了,但没有留下相应的第一手材料,尤其是学生方面的材料,为后面的总结、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困难,这是我们以后要努力做好的。

短短的一学期很快过去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结束,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力求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