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幼儿园老师班级管理心得(优质20篇)

幼儿园老师班级管理心得(优质20篇)

作者:LZ文人

总结有助于我们从细微的观察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能力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观点。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纽带。班主任工作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按照有关高中招生政策,示范高中把优秀学生招去后,我校招的学生素质较低,概括为“一薄两差三问题”。一薄即学生文化课底子薄,两差即学生主动学习性差、自律性差,三问题即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比率较高,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较多;很多学生没有好习惯,小毛病不断,从小到大在批评中长大,抗批评能力很强,或虚心接受坚决不改或有各种借口和理由或专挑教师的毛病和教师比;缺乏感恩心,认为父母、教师、他人为其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应份的,没有感激之情,花钱如流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学习、研究、思考有一点体会和心得,与各位教师探讨。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因材施教,面对“一薄两差三问题”的学生,我们别无选择。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了解学生,这是贯穿于班主任工作全过程的一项内容。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年龄、住址、家庭情况、家长电话,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健康状况、个性差异。

在了解的过程中要听其言、观其行,尤其要把重点放在观其行上,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要发展地、全面地看待学生。任何学生都有优点,不同的是有的学生优点多一些即所谓的“好学生”,有的学生缺点多一些即所谓的“坏学生”。我们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所谓的“坏学生”转化为“好学生”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进而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2.加强安全管理。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安全是关系到学生一生幸福的大事,对“一薄两差三问题”的学生,这方面工作更应加强。

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说,身体安全方面,大多数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主动性差,心思不在学习上,自律性又差,必然无事生非,逃课到网吧包宿上网,打架,吸烟,男女生交往过密等等都是安全隐患。为此,我校从课上到课下实行无缝隙管理。上课实行任课教师签条制度,任课教师将缺课学生名单写好挂在门口,学生处收条后核对请假学生,有问题的及时通知班主任查找学生下落。课下时间值班人员巡视学生的吃饭和休息情况,同时保卫科人员在监控前观察学生活动情况。

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安全问题。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介绍心理健康知识,时常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随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观察学生的言行、神态,如有异常现象马上采取措施应对,防止心理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特异体质的学生、身患疾病的学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性格特殊的学生等情况要及时向各位任课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通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殊情况特殊处理,防止意外发生。大型活动班主任一定要和学生在一起进行管理和保护。

3.加强制度管理。我认为作为高中的班主任,应该轻“管”重“理”,教育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精心选配班干部,给全体学生和班干部更多的自由空间。班级无小事,事事有人做。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每一项工作内容都明确专人负责。从空间上讲: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从时间上讲: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养成常规,到哪个时间做哪个时间的事。高中的班主任,不能是保姆,也不应该是保姆,班干部能管好的事,自己不插手、不干预,有难度的事,做好参谋、顾问,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分值日组,实行自由结合,特别是分宿舍更是照顾学生的心理需求,实行自由组合,避免因性格、脾气差异过大而闹不团结、闹矛盾。如针对早自习学生起床跑操回来,不愿读书、背诵;晚自习讨论问题声音太大;女生小病大养,无病呻吟,泡病号,老往宿舍里跑的情况提出“三个来”的奋斗目标,即早自习读起来,晚自习静下来,缺勤人数降下来,每周进行总结和奖惩,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4.做好表率。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育,教育学生时,并不是简单地下命令,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有的女生到教室很晚,甚至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为了使学生能提前几分钟赶到教室,我坚持每天上课前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学生到全后才离开,一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不知道我在干什么,逐渐他们会感觉到我在等晚来的,并且来的晚的也总是那么几个人,通过无声的行动,让他们觉得应该早点来教室,这项工作三五天不见成效,见效后停下来就会反弹,前功尽弃,所以必须坚持经常,坚持帮他们养成习惯,现在不管哪一天上课前,再到教室转,学生已到全了。

以上是目前我对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的一点粗浅体会和看法,高中班级的管理是一个永远年轻的一个话题。它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也不可能有绝对的权威;它不会因为你是个新手,而拒绝你,也不会因为你有多年的经验而青睐于你。今后我还要在这方面不断地创新,为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

对于一个刚刚组建的班集体,班级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班级的整体面貌和孩子成长的状态,所以,对于一个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是重中之重。

一、巧用指令,规范幼儿的基本行为。

使用,一个指令不要连续使用多遍,要抓住恰当的时机,及时表扬,及时批评,起到规范的作用。

二、妙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人们常说,孩子在玩中一点点长大。其实,游戏是培养孩子能力和激发情感的有效渠道,尤其是对幼儿,他们是在玩中学习各种知识和本领的。而我们幼儿园又有这样优越的条件,体育馆,游戏大厅,室内拼接游戏,户外游戏等等,孩子们可以充分地玩。在组织游戏时我便把一些规矩潜移默化地训练在其中。如玩羊角球时要排队,要有先后顺序,不能随便插队,培养孩子做事有秩序;玩踏板车时要学会合作,两人一组一踏一扶,轮班儿玩,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增进小朋友间的友谊;玩丢手绢,培养孩子学会等待,学会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玩拼接游戏,鼓励孩子创新,比比谁拼出的玩具样式多,与众不同等等,总之,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三、惯用评价,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选择有代表性孩子喜欢的小动物作为标志发给孩子,孩子将每天获得的粘贴帖在评价表里,一个月一总结,每个月初发家里一张新的评价表,月末回收,根据获得粘贴的总数评出一至十星级宝贝,每项获得最多被评为“〃〃〃〃〃〃小明星”,孩子在这样梯级的评价中不断地对自己提高要求,习惯自然会慢慢好起来。另外,评价表发到家里,也增进了家校沟通,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我在第一个月下发评价表的同时给家长发信息告诉他们评价表的使用方法,已经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家长非常重视,每天和孩子一起贴粘贴成为家中每天必做的大事,有时孩子的粘贴落在学校,家长便会亲自打电话让老师帮忙找一下,保管好,第二天再如数地拿回家。现在,粘贴在孩子的心目中已经超过了金钱,超过了玩具,超过了小食品,因为它是他们荣誉的象征。

五岁的幼儿快乐,活跃,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对周围他人的要求及感觉更加敏感,也喜欢自娱自乐。怎样让其尽快融入一个新集体中生活,且有礼有序,最重要的是在班级管理中坚持“五勤”,即勤指导,勤督促,勤检查,勤纠偏,勤鼓励,坚持真爱幼儿,让爱润物有声。

一、晓之以理(勤指导)。

走廊安静:去厕所右侧通行,一个接一个悄悄走。因为好孩子知道,公共场所不喧哗,如果跑跳,容易摔倒或和下楼的高年级学生相撞,受伤的永远是自己。

吃饭安静:吃饭的时候静静地走到自己的座位,做好等待老师的手势。因为好孩子知道说笑一但食物误入气管,老师叫救护车都来不及。

站队安静:男生要做小绅士,女生要做小淑女。

室内要说悄悄话,见到大人主挥手问好。上课坐姿优美,发言声音洪亮等等。

二、动之以规(勤督促,勤检查,勤纠偏)。

在幼儿明确了为什么做后,就要开始漫长的督促、检查,纠偏。也就是“反复抓,抓反复”。

三、言之有果(勤鼓励)。

幼儿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纠偏的过程中要幼儿心中有目标,自己努力去做才行.教师还有灵活对待,给自律差的幼儿机会,因为等待的时间太久,这样的幼儿就会丧失信心,所以要及时把握,帮助他上一个台阶。每位教师只要坚持,时刻关注幼儿,耐心等待,幼儿一定会有进步。

了解幼儿,做到言必行,行必果。

学前班的孩子年龄比较小,自制能力比较弱,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注意力容易分散,有一些孩子没有上过幼儿园,在家里自由惯了,缺少一种规则意识,往往表现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是班级是一个集体,只有有秩序地做事,集体的效率才会更高,1、以情动人,和幼儿讲清道理。

2、画图演示,教给幼儿方法。

3、变换评比方式,鼓励孩子。

养成习惯善用评价方法。

班级有部分小朋友没怎么接受过幼儿园的教育,还有的一直在家,对于习惯和规矩,一些小朋友都很陌生,习惯决定一切,所以我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培养习惯上:

1、讲故事,把孩子比喻成小动物,把好的事情、好的习惯渗透给孩子。

2、看图片,让小朋友自己总结,有哪些是不好的习惯、哪些是好的惯。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经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处理好各种关系。

你对他多一点关心,他会学着慢慢看你的脸色行事,甚至有时他。

会主动和你说这说那拉个没完,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你在关心他,他就会有好地表现。

1、班内教师共同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注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给予提醒或制止。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要求,然后再出去。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

2、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我常常主动承担任务,善于安排好班上的工作,班内工作都由老师(包括保育员)共同完成。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3、积极参与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

通过各项学习,吸取同行的教学管理经验。大班的幼儿是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个幼儿自理能力都非常强,经常许多幼儿想帮老师干活,但却没活干,这怎么办,孩子们精力旺盛,没活干,我们来给他们找活干。窗台上总是比较乱,这个由一个小朋友负责,每天一来就开始整理,这一天里她都负责,整理好了就有奖励。如果今天她没来怎么办,没关系有替补的。班上的书柜,两个小朋友负责。电视柜、书包柜由两个小朋友负责。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由专人负责。这样班上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那么许多平时打闹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二、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或提醒,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要求其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之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2、教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班内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三、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

开展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家长工作。我任班主任期间,家长与幼儿园都能建立很好的互助协作的关系。主要采取了这些方式:平和亲切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放心。家长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心中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因此我和配班老师都是持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让家长感觉我们的真心,坚持每天的来园和离园都有老师在班,方便家长,安抚家长。还有,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我们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我每次遇到家长提出的问题时,我都会记在小本子上,然后再尽力去做好,让家长相信把孩子放在这个班是十分放心的。与家长有什么误会或班上没有做到的地方直接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而不是避开不理睬,让家长觉得你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从而让误会越来越深,直到真的班上出现有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会新账旧账全翻出来。其实,有时一些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感动了家长,让他足够的相信你。

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班级安全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老师稍有个疏忽就有可能负法律责任。种种相关的报道常见诸报端,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提高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例如,外出散步时,有法制意识的老师,就会检查孩子鞋子的鞋带有没系好,会叮嘱孩子不要乱跑。在游戏中眼睛不离孩子,及时制止孩子的一些冒险行为。

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班级。

篇三: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培训的学习心得(新)幼儿园教师班级管理培训的学习心得。

4月10日上午,由镇教办组织了教师在中心幼儿园培训,此次培训由南京康轩多元智能探索课程的教研员仇安平主讲,培训内容围绕《常规概念解析、一日常规细则、班级常规培养注意事项》。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上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引领和提升。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但懂得了常规的定义、知道了常规包括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和学习常规,还明白了常规建立的意义。仇老师还详细的对各个环节常规出现的不同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应对对策。这给我们以后如何抓好班级常规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根据该次培训内容,再根据自己日常工作积累的经验,我也有了一定的启发和看法。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1、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在传统观念中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孩子及家长只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目前,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管理时教师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规划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与学习。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5.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有良好的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热爱他的学生,而没有常规,没有教育、引导,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因为无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教师也不知道期望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我们知道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常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要改变班规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在新纲要的指导下我们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活动中都非常积极的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但是我们不仅要在实施教育的活动中转变以往的角色,在班级管理中同样要转变角色,也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服务者,合作者。

教师成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不知道该做什么,教师的希望是什么。这时候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服务者,不仅对孩子要有耐心的服务态度也要对家长有高度的服务精神。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大都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在家园交流中,通常情况下,家长都希望从教师那儿得到一些反馈意见,并且希望这些意见是积极的、良好的。但是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等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在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相。

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事情自接沟通当时解决,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总之,教师应为幼儿积极创造一个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篇五: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2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一学期又快结束了,对于这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我也通过很多渠道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抽空看了许多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从新学习小中大不同年龄段班级的管理,重新学习小班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智力及各项能力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小班幼儿日常生活技能方面:3—4岁的幼儿能在别人的帮助下穿衣服、穿鞋、自己能够用勺子、叉子吃饭,能辨别日常的声音,能说出自己的年龄。行为能力方面:能用单脚站、平衡和跳,喜欢玩粘土和面团,能画圆和方,能把一个物体和一张画有该物的画联系起来,能辨别颜色红、绿、蓝、黄等颜色并进行搭配,会拍球、抓球和滚球。

每学期我们都会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抽测,总会出现不理想的效果,我们常在怀疑老师的方法不好,但很少反思孩子的年龄特点,这也让我突然想起开学出幼儿生日的统计,数字就是最好的见证,四个园上半年生日的孩子少,下半年生日的多,所以一个班的孩子年龄的差距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我们的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只知道教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教,开学出的家长会,数学的内容在周园的指导下,老师们重读教材,不再把目光放在类型题上。我在反思如何进行教师专业指导,我们要多读专业书,引领教师不仅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为什么教,做好教育随笔的书写,对幼儿的观察要深入,学会记录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幼儿园老师管理心得范文

10月20日、21日我有幸参加了《邹平县幼儿园保育与后勤管理培训班》两天的紧张学习。这次培训使我更新了健康理念,拓展了思路,强化了健康意识,加强了对幼儿园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的有效管理,确保幼儿园稳步快速的发展:

作为一名后勤管理人员,应该从规范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制度、常见意外事故预防处置、消防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理、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开始;明确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职责及相关制度、膳食营养调查、卫生保健科研等方面知识。

一、每天从幼儿入园晨检、进班、进餐、入厕、户外、午睡、离园等几大关口,对幼儿加大护理,关照、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化,在生活中、学习上、心理上给予幼儿帮助、照顾、沟通疏导。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建立班上一日常规生活制度,让幼儿做到动静交替,应做到既有限定又有弹性,保证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在一天的工作当中我们会加强体弱儿的管理,做好预防疾病的各项工作,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如有发热、皮疹、眼睛红肿等,尤其是流行性传染病高发期(如手足口等)应该更加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坚持每一一小扫,每周一大扫,严格执行消毒制度,要不断检查质量和力度。

二、当我听了上海市儿童保健所高级讲师、心理咨询师史静敏老师关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这个专题报告后,使我进一步了解卫生保健与均衡营养在幼儿园的比重,更加明白幼儿园有保健医的重要性,而且保健医一定要真正的儿科医生,应具备精通业务,会管理,会根据幼儿的需要定出均衡营养的带量食谱。会如实定期检查落实卫生保健工作,并有记录,分析、做好文字资料,所谓文字资料包括:工作记录(各环节)、数据统计(指固定地点、时间、人员、工具)、效果评价(指工作指标、儿童健康指标、家长问卷反馈等)。现在我园没有保健医,我们保教人员就一定要严格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卫生保健制度,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营养规范管理上我园还要加强力度,进一步制定营养管理制度要求,规定营养供给标准及三餐的供热比,在没有保健医及营养师的情况下,我们要严格营养素搭配的原则:蛋白互补、干稀、荤素、粗细搭配,少吃油炸食品,控制盐和糖的摄入。总之归纳起来就是科学营养、均衡发展、保教并重、快乐成长。

三、在幼儿园食品安全与食堂管理管理方面,一是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二是食堂标准化建设;三是食堂管理制度;四是食堂管理措施;五是加强学习提高食堂人员素质;六是炊事人员实行准入制;七是要有高素质的食堂采购员,并坚持三级验收制度;八是食堂内外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九是膳食管理(包括膳食计划季节不同修改食谱等)。听了专家的讲座,再结合我园的这块工作实际,使我深深认识到我们的食堂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制度还要进一步的细化,措施要到位,要让食堂人员明白自己的职责,进一步的了解自己所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搞好膳食管理工作,明白膳食管理是幼儿园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真正理解讲卫生才有健康,保安全才有质量这一真理。

总之,通过这些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行政与后勤、健康和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与责任,做好幼儿园的行政、后勤、健康和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不仅是幼儿园管理水平和办园质量的体现,更关系到幼儿园的发展壮大。所以我们幼儿园在后勤管理,特别是卫生保健管理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层层落实检查监督还要进一步加强,多学习、多总结,增强我园教职员工的卫生保健意识,做到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人人有责,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平安的校园。

这次培训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我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我认为要把幼儿园安全管理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有效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力抓好幼儿园安全工作,确保全园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培训结束后,我想从以下几点把安全落实到位:一是要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我园安全事故发生。二是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校园安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制定校园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妥善处置与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三是要配合公安机关迅速落实幼儿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发现异常情况,要迅速处置,确保师生安全,努力为广大幼儿的成长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幼儿园安全重于泰山,我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狠抓校园安全工作:一是安全教育经常化。我们利用报告会、黑板报等形式,采取公共安全进课堂等措施,对师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二是安全演练制度化。定期对学生进行疏散演练、灭火演练。三是安全措施规范化。我们从制度制定、隐患排查、问题整改、责任追究、保安巡逻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努力打造和谐幼儿园,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在幼儿园工作中,幼儿的安全问题成为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幼教工作者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针对幼儿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对幼儿进行教育,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我班将安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生理和心理上确立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以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为蓝本,增加了有关自我保护的课程,使幼儿明确自我保护的意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培养幼儿的安全及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孩子不能区分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那么父母、教师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既不可能时时刻刻地跟在幼儿身边,也不能因为怕出事故而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他们的行为。因此我们把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上:首先让幼儿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础信息,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记住自己、父母、老师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所在幼儿园的名称;懂得保护身体各部分器官;利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熟悉身边的各种标志,熟练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候多一些求助手段。其次要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安全技巧。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安全的责任要逐步从大人手中转交到孩子自己手中,所以安全教育中的办法是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

二、创设良好生活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在幼儿园的所有电器插座旁,我们都贴上了幼儿自制的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哪个孩子习惯好”的图片是让幼儿寻找书写习惯最正确的孩子,找到后贴上五角星,这样时刻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视力、“哪种做法对”的图片则是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正确的行为,增加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每天的晨间谈话中,我们还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同时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隐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让幼儿亲自找一找身边(室内、室外)哪些地方易出危险,怎样想办法消除这些危险隐患。

四、利用生生活和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

幼儿总会遇到某些应急情况。缺乏社会生活锻炼的机会是幼儿不会正确应对危险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经常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或实景演习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躲避、处理危险的简单方法,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幼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可慌乱,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把危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五、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合作。

我们制定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放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请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在家的自我保护情况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家长常把盯牢孩子不出危险看作主要任务,却忽视了“孩子遇到危险怎么办”的预防性教育。虽然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却忽视了对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定期在家园联系栏上张贴有关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小常识,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我深有感触:把安全的责任交到孩子手里吧!让孩子自己撑起安全的保护伞,大家一起来营造一片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范文

班级管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小朋友从小班升入中班是一个跨度,老师也有变动,使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都产生了陌生感,相互之间不熟悉、不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各位老师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教师之间的和谐。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跟配班老师做到真诚和谐,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老师之间刚一配班时,有些不适应那是很正常的。

1、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前,不怕累,不怕脏,尽力把孩子教好、照顾好。

2、多沟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3、教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最后一方面就是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a要求,乙老师b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翻阅很多班级管理的论文和资料,很多老师把家园联系都放在了最后。但是我觉得家园合作应该放在工作之首,放在班主任工作重点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牢牢抓住家长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家长认同你、接受你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老人更多关心孩子们有没有吃好、睡好、是否听话、是否调皮捣蛋,这些方面确实很重要,既然老人关心,那我的沟通就从这里切入。我会象“唠家常”一样先和他们谈谈用什么办法来增加孩子们的食欲,改变他们的偏食习惯,用什么办法使孩子们睡的好,要从孩子们的优点谈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谈孩子们的不足,这样循序渐进,使老人接受我们的教育方法,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态度,争取老人配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而对待年轻的父母时,我会虚心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并针对他们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些指导,这样他们会觉得老师很有办法,就会信服你。有时,我还会随机地写一些小便条或发短信给家长,他们往往会觉得很贴心。本学期我园又开通了“校园网”,这样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联系方式。他们能及时了解班级最近的活动,并做好配合,又能了解到自己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有的家长非常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工作忙,与老师见面少,他们就在“家园论坛”上留言,并向我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老师我有责任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就认真翻阅有关资料,有时还向其他老师讨教,争取给家长最满意的回答。

三、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良好的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风。

其实衡量你的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做端正,老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老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从小班起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收拾玩具,在幼儿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认识每一种玩具,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即便于幼儿操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一举两得;又比如,物归原处,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从此每次活动后玩具就能整齐“回家”了。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班级老师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如果这个老师这个要求,那个老师那个要求,或者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孩子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疲沓沓了,在花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无济于事。例如,我让孩子在起床后折叠被子并放在枕头上面,然后和搭班老师、保育员通一下气,不论是谁带班都这样老要求孩子;对吃饭慢的孩子班内教师要意见统一,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中乱串找老师;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班有许许多多,长久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幼儿有了良好的常规,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这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让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班主任,要能敏锐地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增强学习管理理论的意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利用空余时间多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上获取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同行一起探讨幼儿教育,以此来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和新观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开阔思路,从而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班主任工作这个领域中,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进,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深感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幼儿、同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游戏、学习、共教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做班主任,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与人和睦共处且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例如,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我会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如对别人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话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总之,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的沟通。又如:班主任要学会关心他人,坦诚宽容、加上与班组成员的情感互通,使我们彼此间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比如:有个别孩子就想欺负我,企图试探我的脾气,他调皮时我一连喊他几声没一点反应,直到看到我变了脸色,才有些收敛;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是发火也没用,于是我就试着和他交流,例如闫枫昊、马海洋两位小朋,看起来很调皮,当你对他们多一点关心,他会学着慢慢看你的脸色行事,甚至有时他会主动和你说这说那啦个没完,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你在关心他,他就会有好地表现。

1、班内教师共同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着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予以提醒或制止。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要求,然后再出去。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

2、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我常常主动承担任务,善于安排好班上的工作,班内工作都有老师共同完成。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棒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3、积极参与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

在这学期的学习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观看魏书生老师的教学经验的学习。

我们班是全园幼儿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个幼儿自理能力都非常强,经常许多幼儿想帮老师干活,但却没活干,这怎么办,听了魏老师的一番话,我也学起了魏老师,孩子们精力旺盛,没活干,我来给他们找活干。窗台上总是比较乱,这个由王雅雯负责,每天一来就开始整理,这一天里她都负责。整理好了就由奖励。如果今天她没来怎么办,没关系有替补的。我班的书柜,宋明茜、马铭浩负责。电视柜宋开宁,衣柜是吴英特、妞妞。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由专人负责。现在我们班每个他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而且现在,许多平时打闹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二、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

座右铭。

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要求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2、教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班内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三、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

开展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家长工作。我任班主任期间,家长与幼儿园都能建立很好的互助协作的关系。主要采取了这些方式:平和亲切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放心。家长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心中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因此我和配班老师都是持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让家长感觉我们的真心,坚持每天的来园和离园老师都在班,方便家长,安抚家长。还有,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我们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我每次遇到家长提出的问题时,我都会记在小本子上,然后再尽力去做好,让家长相信把孩子放在这个班是十分放心的。与家长有什么误会或班上没有做到的地方直接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而不是避开不理睬,让家长觉得你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从而让误会越来越深,直到真的班上出现有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会旧账全翻出来。其实,有时一些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感动了家长,让他足够的相信你。

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班级安全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老师稍有个疏忽就有可能付法律责任。种种相关的报道常见诸报端,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提高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例如,外出散步时,有法制意识的老师,就会检查孩子鞋子的鞋带有没系好,会叮嘱孩子不要乱跑。在游戏中眼睛不离孩子,及时制止孩子的一些冒险行为。

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班级。

管理一个班级不是说看见别的班这样好,我也就跟着照样搬。这样很没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只有建设一个敢于创新的特色班级,才能真正的让同行、领导、家长看到你的独到之面,也才会对你所管理的班级有深刻的印象。这里说的特色,不一定是说你本身的特长,也可以是你管理方面比别人更突出的某一方面。比如:有的班级环境创设好,有的班级常规工作抓的到位,有的班级家长工作开展好等等。还有的班级在平时开展的教育活动形式新颖,让大家觉得印象深刻等等。只要我们用心在上面了,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内在潜能。而我们班的特色不仅是幼儿美术作品,还有背诵。

宋词。

每周都背两首并且为幼儿讲解简单意思。幼儿都能朗朗上口。

六、班主任要充当好双重角色。

首先,做好本班教师的领头人,带领大家一起作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大家一直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团结一致的方向.一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家长来了,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作好交流工作,增进家园之间互相了解;对发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地解决,而不是将责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让每一位老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谁的意见合理采用谁的;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建立了朋友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其二,作好幼儿的德育工作、习惯培养工作和所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尽到对幼儿的教育管理职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七、做好有效率的班级计划。

我在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最深的体会是“计划于工作之前”。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比如在学期初认真仔细的作计划是学期工作的重要条件,为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好,那么在开展工作时,便能从容不迫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再说,环境创设,要首先自己脑袋里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不断地收集资料,切忌不要临时“抱佛脚”。因为没有计划的事情有时就会显得太随意。再如,班级的常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开学的时候就让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一种习惯,不会产生压力,如果常规一开始没有固定好,就很难把他们不好的习惯纠正过来。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好的习惯。只有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然后不要随意的改变它。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模式,形成了固定的一日作息习惯。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精心而又烦琐,每天都需要我们工作、学习、思考、总结、反思。在班主任工作中求“全”“活”“异”“新”;班级工作既要务实,又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我相信在做的各位年轻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管理方法,我也希望在各位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大家的优点,争取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励志。

天下)。

教师要通过常规的培养,将道德教育同幼儿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处理好班级的各种关系团结协作共同搞好班级的工作,班主任要充当好双重角色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幼儿,同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加游戏,学习、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好班务工作。

做好本班教师的领头人,带领大家一起作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对出现问题时协调解决,使大家一直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团结一致。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作好交流工作,增进家园之间互相了解;对发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地解决,而不是将责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要充分信任每一位老师,让大家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让每一位老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谁的意见合理采取谁的;鼓励每位老师积极主动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建立朋友关系、合作的关系;其二,作好幼儿的教育管理职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班内教师共同配合,班级中的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善于与家长沟通,要有的善于常规管理工作,有的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很好的经验等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欣赏每个老师的才干,给老师发挥才干的舞台。例如: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当幼儿进行洗手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洗手,这时保育老师将桌子进行消毒,一位老师在组织幼儿室外游戏,一位老师在水房组织幼儿洗手,这样使我们活动进行地有条不乱。

教师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园内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我们班是全园幼儿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位幼儿的自理能力都特别强,经常想帮老师干活,幼儿的积极性都特别高涨,精力旺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为幼儿设置了各个岗位的小组长,每位小组长都有一个胸牌,如:浇花组长:每天早上来园首先把我们班的植物浇一次水,卫生组长:每天观察那位小朋友随地仍垃圾,淑口组长:每天吃完饭后检查那位小朋友没有淑口,那位小朋友做的很好,我们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有专人负责。每周我们还要选出文明小标兵。现在我们班每位小朋友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而且现在,许多平时打闹难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开展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家长工作,工作仅靠幼儿园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为此,幼儿园每个学期初每个班进行家长会,对上学期的总结和对本学期的安排给家长详细的传达;还通过办“家园联系窗”来展示我们每周每月的计划,以求取得共识,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配合,并通过这些办法进一步了解到幼儿的实际情况,使幼儿园采取的教育实施更有针对性。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心得

我认真阅读了《幼儿园班级管理》一书。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看了此书后收获如下心得:

“情”在班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情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慈爱。给幼儿多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只有相互彼此的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多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倾吐心声,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幼儿时刻感觉到教师的关怀和爱。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幼儿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每个幼儿心头,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到老师也有一颗慈母心,时刻在关心、帮助着他们,让爱充满整个班级,充满幼儿的心房,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近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书中提到多种方法比如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利用榜样促进常规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教师要勤字当头,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

我踏进了中山西路幼儿园,开始了我的幼教生涯。经过一学期的锻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尤其是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这块,有了全新、较深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班级常规所涉范围较广,并贯穿于一日的活动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这个问题我说一下自己的几点切身体会: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行为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班级常规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比如在教学活动中要有一定的教学常规以维持课堂的继续;在就餐时,为了幼儿能够安全、正确的就餐,就必须有一些科学的就餐规则让幼儿们去遵守;在游戏中,为了能够让游戏安全、正常、有序、甚至可以深入的开展,就必须依照相应的游戏规则来游戏。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好基础。孩子就像美丽的风筝,而常规就像风筝线,只有风筝线牵引着,风筝才可以飞的更远。班级常规在一日活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的、必要的基础。

二、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我觉得制定班级常规要依据幼儿为标准,因为每位幼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班级常规的也要量身定做,从而具有相对应的特点。

班级常规是一种约束幼儿日常行为的一种准则,所以要幼儿遵守常规,幼儿能遵守常规,那班级常规必须是根据幼儿现有的平均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自律性不高,所以所选规则不能低于幼儿的水平,但幼儿跳一跳又能够摸得到。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老师可以试着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比如在玩滑滑梯之前,老师可以问小朋友“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才不会受伤?”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更多幼儿的积极性、注意力,让他们知道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制定班级常规要精练不能过多,一旦制定后,最好能够提供给幼儿一个具体实践的机会,比如制定好玩滑滑梯的规定了,然后让幼儿去玩,会发现很多孩子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当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的总结,多表扬、少批评,让幼儿们熟悉规则的具体要求,从而慢慢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良好习惯。

三、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常规常规,日常的行为规则。抓常规,要就要抓日常,常常抓。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班级常规是个广泛的领域,它包括了幼儿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又包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子领域,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幼儿园老师,可能是世界上最穷嘴的老师了,这也取决于幼儿的需要。孩子们对规则遵守的持续性并不是很长,因此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去重复,去提醒,从而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我认为抓常规,其最终目的不是批评某位幼儿,而是要帮助幼儿改掉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班幼儿的的自控能力发展不平衡,相对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幼儿现阶段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都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工作,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化。

往往命令式的制定班级常规的方法是最生硬的,孩子们接收时可能带有不乐意的心态,违心的去实施,到最后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班级常规制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艺术化点。

比如利用游戏建立行为常规。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刚刚来到幼儿园,突然“哗啦”一声,我发现几个玩玩具的孩子把玩具摔在地上,于是我在旁大声说:“小朋友,快把玩具捡起来,不要都翻出来。”可是不知是因为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小朋友们谁也没有去捡。在以往,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提高嗓门下命令,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我想起昨天我看到的一个类似的案例,又看到玩具柜上有几个彩色的塑料盒,灵机一动,拿了一个小盒子说:“地上有这么多的宝贝哪,我去拣宝贝喽!”并捡起了—个玩具放在盒子里。这个办法还挺有效,一开始引来了圆圆小朋友的眼光,她连忙趴下桌来去捡玩具,高声喊道:“老师我也捡到了一个宝贝!”,她的声音引来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于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玩具,弯下身子来捡掉在地上的玩具,你一个,我一个,—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

在中午就餐的时候,老师左右分工,那如何使洗好手的幼儿保持安静呢?轻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很好的安抚幼儿浮躁的情绪。每次就餐的时候我们都会放上一段经典的轻音乐,既是艺术享受,又能帮助幼儿遵守常规,而且教师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一举多得。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经常更换所使用的音乐,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班级故事教育法、榜样的力量激发法、五角星奖励法、小小班长管理法等等都是很实用、很贴近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实际的常规管理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而且还能够达到很好的积极的管理效果。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自身要以公平、平等的准则去对待每位幼儿,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艺术,它既非常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灵活性,每天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工作、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去反思。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老师既要用心,又要用脑,并能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会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范文

班主任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经过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里,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处理好各种关系。

我深感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处理好与幼儿、同班教师、家长这三者的关系,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游戏、学习、共教的积极性,形成教育的合力,这样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做班主任,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与人和睦共处且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例如,在与老师和家长沟通时,我会用最忠诚的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但要注意沟通方式技巧,如对别人的不足,用先扬后抑的方式提出,可能的话可以用开玩笑的语气提醒,总之,要尊重别人的感受,才能做到更有效的沟通。又如:班主任要学会关心他人,坦诚宽容、加上与班组成员的情感互通,使我们彼此间产生敬佩感、信赖感、亲切感,相互以情感人,把班集体建设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小家庭。比如:有个别孩子就想欺负我,企图试探我的脾气,他调皮时我一连喊他几声没一点反应,直到看到我变了脸色,才有些收敛;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是发火也没用,于是我就试着和他交流,例如钟昊然小朋友,看起来很调皮,当你对他多一点关心,他会学着慢慢看你的脸色行事,甚至有时他会主动和你说这说那拉个没完,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你在关心他,他就会有好地表现。

1、班内教师共同配合。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三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课老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配班老师密切地配合,帮助带班教师维持课堂秩序,协助做好相关的配班、准备工作。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调皮、吵闹、不专注等情况时,配班教师及时地给予提醒或制止。户外活动时,我们老师之间总是在活动前统一要求,向幼儿说明要求,然后再出去。这样,在活动中,才能对幼儿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约束。在生活活动常规管理中,当幼儿进行盥洗时,我们老师之间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进行盥洗和室内游戏,使各个活动开展地有条不紊。

2、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我常常主动承担任务,善于安排好班上的工作,班内工作都由老师(包括保育员)共同完成。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做好班主任,除了要“以身作则”,勇于承担责任之外,还要学会分解任务,有效引导他人去做事,促使整个团体能通力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务工作。但应切忌居高临下的“指挥作风”,要学会合理安排分工、有效合作。

3、积极参与园内组织的各种学习通过各项学习,吸取同行的教学管理经验。大班的幼儿是年龄最大的一个班,每个幼儿自理能力都非常强,经常许多幼儿想帮老师干活,但却没活干,这怎么办,孩子们精力旺盛,没活干,我们来给他们找活干。窗台上总是比较乱,这个由一个小朋友负责,每天一来就开始整理,这一天里她都负责,整理好了就有奖励。如果今天她没来怎么办,没关系有替补的。班上的书柜,两个小朋友负责。电视柜、书包柜由两个小朋友负责。就连冲厕所,摆椅子,都由专人负责。这样班上每个人都有事情做,人人有活干。那么许多平时打闹的幼儿,都因为有事在身,没有时间打闹了。

二、建立开放民主的班风,良好的班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座右铭,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使每一位老师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或提醒,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再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活动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分发好操作材料、要求其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之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2、教师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

班内教师之间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三、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开展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家长工作。我任班主任期间,家长与幼儿园都能建立很好的互助协作的关系。主要采取了这些方式:平和亲切的态度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放心。家长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心中有很强的不安全感,因此我和配班老师都是持着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心让家长感觉我们的真心,坚持每天的来园和离园都有老师在班,方便家长,安抚家长。还有,要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对我们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我每次遇到家长提出的问题时,我都会记在小本子上,然后再尽力去做好,让家长相信把孩子放在这个班是十分放心的。与家长有什么误会或班上没有做到的地方直接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谅解。而不是避开不理睬,让家长觉得你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从而让误会越来越深,直到真的班上出现有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会新账旧账全翻出来。其实,有时一些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感动了家长,让他足够的相信你。

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班级安全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老师稍有个疏忽就有可能负法律责任。种种相关的报道常见诸报端,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提高法制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例如,外出散步时,有法制意识的老师,就会检查孩子鞋子的鞋带有没系好,会叮嘱孩子不要乱跑。在游戏中眼睛不离孩子,及时制止孩子的一些冒险行为。

五、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一个班级不是说看见别的班这样好,我也就跟着照样搬。这样很没有自己的管理风格。只有建设一个敢于创新的特色班级,才能真正的让同行、领导、家长看到你的独到之面,也才会对你所管理的班级有深刻的印象。这里说的特色,不一定是说你本身的特长,也可以是你管理方面比别人更突出的某一方面。比如:有的班级环境创设好,有的班级常规工作抓的到位,有的班级家长工作开展好等等。还有的班级在平时开展的教育活动形式新颖,让大家觉得印象深刻等等。只要我们用心在上面了,相信每个老师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内在潜能。而有些班的特色不仅是幼儿美术作品,还有背诵宋词,每周都背两首,并且为幼儿讲解简单意思。幼儿都能朗朗上口。

六、班主任要充当好双重角色。

首先,做好本班教师的领头人,带领大家一起作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大家一直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团结一致的方向。一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家长来了,班主任首先要与家长作好交流工作,增进家园之间互相了解;对发现的问题,班主任要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地解决,而不是将责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充分信任每一位教师,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让每一位老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谁的意见合理采用谁的;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建立了朋友的关系、合作的关系。其二,作好幼儿的德育工作、习惯培养工作和所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尽到对幼儿的教育管理职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七、做好有效率的班级计划。

我在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最深的体会是“计划于工作之前”。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比如在学期初认真仔细的作计划是学期工作的重要条件,为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将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好,那么在开展工作时,便能从容不迫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再说,环境创设,要首先自己脑袋里有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不断地收集资料,切忌不要临时“抱佛脚”。因为没有计划的事情有时就会显得太随意。再如,班级的常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开学的时候就让孩子按照要求去做,孩子就会觉得这是一种习惯,不会产生压力,如果常规一开始没有固定好,就很难把他们不好的习惯纠正过来。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好的习惯。只有一开始就固定下来,然后不要随意的改变它。孩子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模式,形成了固定的一日作息习惯。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精心而又烦琐,每天都需要我们工作、学习、思考、总结、反思。在班主任工作中求“全”“活”“异”“新”;班级工作既要务实,又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既要作好教师的组织者、协调者,又要作好幼儿的教育者、管理者。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年轻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管理方法,我也希望在各位的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大家的优点,争取把班级工作做得更好!

幼儿园老师班级管理总结

本人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执行教育规程,全心全意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为人师表,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位孩子。

二、教育。

教学。

方面。

理念,以挖掘幼儿潜能为教育模式,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为出发点,在课程统整化、教材生活化、教学活动化的理念指导下,用主题统整的形式,将个领域的学习关联起来,园内园外活动并重,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与环境中人、事、物产生交互作用中获取各种经验而成长

本学年主要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我担任的是本班的语言、音乐、舞蹈等课程,开学初我首先了解孩子大班学习情况,根据已经所掌握的东西制订了一年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拼音、汉字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安排,其次再在周计划中制订了关于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计划。在教学中,我没有沿袭孩子们以前接受的那种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枯燥乏味中不断重复机械的抄写,不断重复无味的朗读。我注重实物教学,游戏教学,采取各种提高幼儿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新的教学方式慢慢被家长接受,最后深得家长的好评。

一年下来,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学前教育应该掌握的东西,还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从家长们的神情中,目光中,语言中,读出了这一切。

有付出就有收获,我收获的不是金钱,也不是丰厚的物质,只是获得了一些认可,但我觉得这就够了。另外我还学习了新操,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教授,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新的早操形式,不再只是单纯的做一些模仿小动物的操,结合幼儿喜爱的音乐、自编一些幼儿容易接受和学习的动作,幼儿在这种形式下积极参与学习。和幼儿们一起在游戏中快乐的成长。大大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生活。经过这学期的学习、生活,大部分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一日常规,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谦让、互相合作。能够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都学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进餐习惯、卫生习惯、身体素质也逐步上升。这点也得到家长的肯定。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与他们结下了了深深地感情,孩子们常常拿些吃的或者是玩的东西来讨好我,还会在我累了的时候问候我,甚至给我捶捶背什么的,每当那时我就特别温暖,他们是那么的天真可爱,纯洁温情。我甚至觉得他们就是上帝派到我身边的天使!

三、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是每位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中,保障每位幼儿的人身安全,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和职责,让家长放心,幼儿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我在平时课后或空闲时间教幼儿一些安全知识,强化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我还加强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做到人到心到因此本班无以外事故发生但我也必须做到警钟长鸣

四、关注家园互动,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支持度高,能积极参与其中,乐意为班级孩子多做贡献。使我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幼儿的教育工作,而且还能够促使我跟着家长的互相理解,建立合作伙伴。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观看了陈老师的专题讲座后,我受益匪浅,她讲到了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互动,让我理解了作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正确身份以及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的重要性。

班级管理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并建立良好关系的过程,师幼关系的质量决定了班级管理的质量。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要想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在和孩子成为朋友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不是老师一味的干扰,不要因为孩子不规矩而去强迫他。没有秩序的班级,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和各种游戏时,教师应与幼儿共同探讨。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这正说明了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1.给幼儿多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只有相互彼此的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多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倾吐心声,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幼儿时刻感觉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2.做幼儿的好朋友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她)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她)们,爱护他(她)们,这样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地形成了。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待人,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

三、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近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和班级常规一脉相承,直接影响幼儿发展,如果方法欠缺,孩子将在不知不觉中失去养成好习惯、发展各项能力的机会。身为年轻老师,我小心翼翼,生怕不当的方式会对孩子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近段时间在班级管理方面遇到很多疑惑。喝水时总有小朋友见缝插队,饭前孩子们爱叽叽喳喳,如厕用纸无节制等。这些规则几乎每天都强调,但孩子像海里的鱼,只有短暂的记忆,扭头就忘了。我在想是引导的方法不对,还是他们没有达到对规则理解的水平。说来凑巧,xxx平台这一期播出陈老师的课程《做个妙管家—谈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互动》,对于迷茫期的我来说弥足珍贵。

首先陈老师的课程带给我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一直以为管理重在老师引导。而陈老师讲到管理中的互动,我恍然大悟,意识到管理的双向性,规则的动态性。平日里苦口婆心,试图用语言让孩子理解规则是苍白的。科学有效的班级的.管理一定不是老师单项的引导,逐步让孩子在自我的动态管理中,在亲身体验中建立自己对规则的理解,最终达到内心认同才是有效管理的追求。

陈老师谈到值日生工作。值日生总是欢迎的职位,他们或能在这项工作中找到优越感,或觉得有趣。但我们忽略了值日生的职责:服务。所以,身为老师首先不要在无形中给予值日生一种拥有特权的错觉,相反要渐渐渗透值日生的服务意识。在平凡的服务中建构责任感。

其次,陈老师讲解了很多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幼儿园常规可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越熟悉越容易养成思维定势,忽略其灵活性和发展性。陈老师提醒我们要打破思维常规,用动态思维来制定和执行常规,和孩子联动起来,共同商量。自主的气氛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规则的意义。

最后,陈老师讲了班级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创建班级特色。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总陷入异想天开的歧路。但无根之花不会长久,陈老师从特色的来源和形成让我对其有了全面细致的认知。特色从来不是来自老师一个人的奇思妙想,而是从本班孩子的现状出发,结合家长以及班组成员的特点,在幼儿园一个大的文化环境里建构。陈老师还用几种颜色来帮我们深入了解班级特色的性质,彩色意味着要帮助孩子全面的发展;本色说明要从孩子本身状况和园本特色出发;并通过物色和着色逐渐形成稳定持久的班级特色。

听完课程,我获益匪浅,也在思考自身存在不足的原因。从教时间短,经验缺乏确实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对每一项具体细致的教育工作缺乏理念的支撑。大学里着重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些宏观知识框架是身为一名老师的底色,然而想要做好每一项具体的工作,宏观的框架里更需要不断的物色,着色,填充具体的内容,让自己的理论构建丰满细致,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工作。总之,一名老师永远是发展中的人,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成长,让自己更具备教育素质,才能更好的影响孩子,助力孩子成长。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心得

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下面是带来的幼儿园班级管理培训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秩序又称有序,与混乱、无序相对应。从静态上来看,秩序是指人或物处于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动态而言,秩序是指事物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连续性、反复性和可预测性。秩序总是与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等特征相联系,表现为有序的状态『注1』。蒙特梭利研究发现,1-3岁是人一生中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抓住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注2』。管理要素是班级里的人、物、时间、空间等。我们从理顺班级管理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它们之间建立起秩序,支持和促进幼儿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为此我们建立以下秩序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保教人员工作秩序——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配备二教一保,即二名教师一名保育员,三个人负责班级里的一切事务,他们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份责任,既要分工明确,又要配合默契,形成一定的秩序,避免不必要的紊乱而导致工作的无序。这个秩序关系着幼儿在园的安全、关系着幼儿受教育的质量。如在晨锻时间,保教人员如果各自为阵,或者忙着交谈,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放任自流的现象。所以,幼儿在班的每一个时间段,班级里的三位保教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定的秩序,才能默契地配合,每位保教人员在每个时间段自己该做些什么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也确保了每个方位、每个时间段都有保教人员在引领着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二、幼儿活动秩序——自由自主活泼有序。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它包括老师、保育员和幼儿。班级管理时,要将幼儿放在“主人”的位置上,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而不是被管理者的角色。当幼儿开始走进并熟悉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他们感受到秩序的存在,通过让幼儿理解基本规则来主动形成班级良好的秩序。

1.借助图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

幼儿一进入班级,我们就有意识地手把手教给幼儿一些规则,如开学第一天,我们在毛巾、杯子、床上都事先贴好各种小动物图标,让家长引领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标,然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贴有这个图标的个人物品:床、杯、毛巾等物,包括站立、坐的位置上也有这个图标,一天下来,幼儿很快就在新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物品和位置,为正常开展各项活动奠定了基础。

有些秩序我们以上课的形式来练习,有的则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如进出活动室时,幼儿常会被主题墙上的图画吸引,并伸出小手去摸一摸,而这些美丽的画面也常常在小手温柔的抚摸下逐渐变得残缺不全,如何让幼儿养成只看不动的习惯呢?我们在口头上要求幼儿“只看不动”的同时在走廊地面中间贴了一条线,教育幼儿走路要走在线上,这样手离墙就有一段距离了,客观上控制了幼儿去摸的冲动。我们还通过故事、谈话等方式让幼儿理解“为什么不能摸”,注重孩子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遵守常规。

2.明确规则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秩序。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会有一些如随便离座、随便讲话等不良习惯,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幼儿学习秩序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就用讨论等方法帮助幼儿明确学习规则,并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学习秩序的重要性,幼儿在整齐有序的活动中感受到了秩序带来的好处后,并在老师的强调中自然而然地就建立了学习秩序。如我们的幼儿会在发言时举手、离座时不发出声音、有废纸等物品时会把它们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学习秩序帮助我们顺利地开展着各种活动。

3.自主制定常规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如何帮助幼儿建立游戏秩序却是一个难题,如整理材料、合作等都有一定的秩序,我们就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常规,并由老师和同伴一起来做常规的监督人,幼儿才能自觉地遵守常规。只有被幼儿认定为合理的规则,并感受到规则带给自己学习与生活的便利,才能帮助幼儿建立起秩序,幼儿才能主动遵守并维护秩序,如:不干扰别人;一个接着一个走;玩具大家玩、轮流玩等等,当幼儿对外部环境建立了秩序感的时候,心灵内部的秩序感也会相应地建立起来,幼儿就从“他律”走向了“自律”,才能在班级里享受到自由自主,才能活泼地生活、学习。

三、时间秩序——环节明确持续有效。

时间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秩序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往往是由园长室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和幼儿园所处地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管理时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此安排。

1.明确活动顺序,帮助幼儿建立时间秩序。

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落实到班级管理中,要让幼儿明确早上来开展什么活动,接下来是什么活动等,只有让他们知道了,他们才会主动去感知它的存在,才能熟悉此活动安排顺序,并进而内化为时间秩序。我们常安排幼儿来园时做桌面游戏,然后是晨锻、牛奶点心、蒙氏工作、集体活动等,往往用“下面我们要做__”来告诉幼儿下一环节的活动,并和幼儿一起期待着下一活动的开展。时间一长,幼儿会主动从物质、精神方面做好下一活动的准备。如喝完牛奶后,幼儿自觉把椅子分散到蒙氏工作的各个小桌子边,然后一边走线一边等待其余小朋友喝牛奶,等大家都来到线上后就安心等待老师。

2.持之以恒地要求,帮助幼儿巩固时间秩序。

秩序的建立对幼儿来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需要我们老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执行,长时间的坚持,让幼儿始终感觉到这个秩序的存在,才能内化为幼儿的内在秩序,一旦建立了这个时间秩序后他们就会自主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过渡环节中无须教师多做作解释、多提醒,他们就会自觉知道、自觉去做。如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以常规练习为主,因此,园部没播放晨锻音乐,但在8:20时,蒙就来提醒我了,“王老师,晨锻时间到了,我们去楼上玩吧!”于是,幼儿都来围着我了,很快我们就开着“小火车”到了楼顶上。这一切是那么自然,时间秩序一经形成就成了幼儿的内在秩序,轻易不能改变,活动安排如果朝令夕改,会让幼儿无所适从的。

四、空间秩序——因地制宜利于活动。

所谓空间,在班级里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活动室里物品摆放所形成的空间,相对时间而言,空间秩序就属于静态的范畴了,它要求我们把物品放在一定的位置,有条理、有规则、不紊乱,从而表现出活动室空间结构的恒定性和一致性。班级物品摆放得当,能给幼儿一个整齐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和活动,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也方便教师的使用。

1.物品摆放高度与幼儿身高匹配。

我们在摆放物品时注意位置和高度恰当好处,需要幼儿自己取放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与幼儿的身高相匹配,并且放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安全的地方。我们班所有幼儿需要用到的材料都有专门的材料柜,材料柜的高度是经过设计人员根据幼儿的身高特意订做的,确保幼儿取放方便。

2.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摆放材料柜。

我们在充分考虑各区域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来摆放各个材料,利于幼儿的自主活动,以减少混乱。例如生活区选在靠近水源的入门处,以方便幼儿取水;科学区放在通走廊的另一个门口,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角资源,又延伸出足够的空间;感官区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角,需要的空间最大,我们就把它设置在活动室的中间,幼儿可以围绕着材料柜活动,有足够大的场地;数学区按照蒙氏教育精神选择在离感官区最近的地方,这样许多工作由感官区延伸到了数学区;靠窗的角落我们设置的是语文区,这里有阳光,有角落,又比较安静,并用一些遮挡物为幼儿留出个人空间,温馨、舒适,适合幼儿来阅读与交流。

3.活动材料的放置注重整齐有序。

我们的材料非常干净,晶莹剔透,精致美观,幼儿于无形中萌发了爱护玩具的情感。我们在每份材料放置的地方贴上材料的照片,这样利于幼儿按照片找到材料放置的地方,并用柜上的“小红旗”和材料盆上的“小红旗”对齐来帮助幼儿轻而易举地把材料放整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我们通过一系列秩序的建立,让幼儿学习做班级的主人、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在班级中自由自主、快乐活泼地学习、生活。

我踏进了中山西路幼儿园,开始了我的幼教生涯。经过一学期的锻炼,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感触颇多、收获颇多,尤其是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这块,有了全新、较深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园班级常规所涉范围较广,并贯穿于一日的活动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班级常规管理工作这个问题我说一下自己的几点切身体会: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行为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班级常规在幼儿日常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看似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比如在教学活动中要有一定的教学常规以维持课堂的继续;在就餐时,为了幼儿能够安全、正确的就餐,就必须有一些科学的就餐规则让幼儿们去遵守;在游戏中,为了能够让游戏安全、正常、有序、甚至可以深入的开展,就必须依照相应的游戏规则来游戏。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打好基础。孩子就像美丽的风筝,而常规就像风筝线,只有风筝线牵引着,风筝才可以飞的更远。班级常规在一日活动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的、必要的基础。

二、针对班级现象制定个性化的班级常规。

我觉得制定班级常规要依据幼儿为标准,因为每位幼儿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班级常规的也要量身定做,从而具有相对应的特点。

班级常规是一种约束幼儿日常行为的一种准则,所以要幼儿遵守常规,幼儿能遵守常规,那班级常规必须是根据幼儿现有的平均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确定的,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自律性不高,所以所选规则不能低于幼儿的水平,但幼儿跳一跳又能够摸得到。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些规则老师可以试着让他们共同参与制定,比如在玩滑滑梯之前,老师可以问小朋友“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才不会受伤?”这样不仅可以调动更多幼儿的积极性、注意力,让他们知道规则的具体内容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制定班级常规要精练不能过多,一旦制定后,最好能够提供给幼儿一个具体实践的机会,比如制定好玩滑滑梯的规定了,然后让幼儿去玩,会发现很多孩子能很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当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的总结,多表扬、少批评,让幼儿们熟悉规则的具体要求,从而慢慢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团体规定的良好习惯。

三、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常规常规,日常的行为规则。抓常规,要就要抓日常,常常抓。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班级常规是个广泛的领域,它包括了幼儿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又包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子领域,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幼儿园老师,可能是世界上最穷嘴的老师了,这也取决于幼儿的需要。孩子们对规则遵守的持续性并不是很长,因此就需要老师不断地去重复,去提醒,从而慢慢形成良好的习惯。

另外,我认为抓常规,其最终目的不是批评某位幼儿,而是要帮助幼儿改掉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班幼儿的的自控能力发展不平衡,相对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幼儿现阶段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都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工作,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常规制定形式可以多样化、艺术化。

往往命令式的制定班级常规的方法是最生硬的,孩子们接收时可能带有不乐意的心态,违心的去实施,到最后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班级常规制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甚至艺术化点。

比如利用游戏建立行为常规。有一天早上,孩子们刚刚来到幼儿园,突然“哗啦”一声,我发现几个玩玩具的孩子把玩具摔在地上,于是我在旁大声说:“小朋友,快把玩具捡起来,不要都翻出来。”可是不知是因为孩子们玩得太高兴了没听见,还是听见了也不想捡,小朋友们谁也没有去捡。在以往,碰到类似情况,我总是提高嗓门下命令,让小朋友把积木捡起来再玩。可是我想起昨天我看到的一个类似的案例,又看到玩具柜上有几个彩色的塑料盒,灵机一动,拿了一个小盒子说:“地上有这么多的宝贝哪,我去拣宝贝喽!”并捡起了—个玩具放在盒子里。这个办法还挺有效,一开始引来了圆圆小朋友的眼光,她连忙趴下桌来去捡玩具,高声喊道:“老师我也捡到了一个宝贝!”,她的声音引来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于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放下手里的玩具,弯下身子来捡掉在地上的玩具,你一个,我一个,—会儿,就把地上捡的干干净净。

在中午就餐的时候,老师左右分工,那如何使洗好手的幼儿保持安静呢?轻音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很好的安抚幼儿浮躁的情绪。每次就餐的时候我们都会放上一段经典的轻音乐,既是艺术享受,又能帮助幼儿遵守常规,而且教师也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一举多得。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要经常更换所使用的音乐,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班级故事教育法、榜样的力量激发法、五角星奖励法、小小班长管理法等等都是很实用、很贴近幼儿的教育方法,在实际的常规管理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而且还能够达到很好的积极的管理效果。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教师自身要以公平、平等的准则去对待每位幼儿,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艺术,它既非常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灵活性,每天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工作、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去反思。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老师既要用心,又要用脑,并能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我是一名年轻的教师,自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我会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利用寒假,我阅读了《幼儿园班级管理》这本书。感觉到此书真得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该书从九大章详细的介绍了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些策略及方法。第一章是:幼儿园班级概述。第二章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环节。第三章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体系。第四章是:幼儿园小班的管理。第五章是:幼儿园中班的管理。第六章是:幼儿园大班的管理。第七章是:混合班的班级管理,第八章是:学前班的班级管理。第九章是:残障儿童回归主流的班级管理。这书细细的介绍了一些好的方法,让我看了以后感到受益非浅!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我们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看了这本书后就自己的观点谈几点思考:。

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三、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职责和地位。

虽然我是一名新教师,也没有当过班主任,但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只要和幼儿打交道,最能打开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级的管理中,情更应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慈爱。

1、给幼儿多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只有相互彼此的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多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倾吐心声,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幼儿时刻感觉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2、做幼儿的好朋友。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在幼儿和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是他们的朋友之一,最重要的是老师作为幼儿的朋友,要尊重他们,爱护他们,这样良好的班级氛围就会慢慢地形成了。

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待人,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

3、给幼儿慈母般的爱。

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幼儿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每个幼儿心头,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到老师也有一颗慈母心,时刻在关心、帮助着他们,让爱充满整个班级,充满幼儿的心房,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四、教师自身素质在管理中的作用。

1、品德素质。

在品德素质上,教师应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做到热爱祖国,献身教育,遵循规律,教书育人,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热爱幼儿,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智能素质。

教师要形成知识、智力、能力的有机结合体,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系统而完整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科学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并通过学习知识和工作实践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五、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近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六、班级常规建立的方法。

1、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

大家都知道在区角活动或者是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音乐的方法,并且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我们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而且幼儿听到音乐后,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喊”了,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会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2、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地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也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讲一讲有关珍惜粮食的故事。当然还少不了必要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促进幼儿的进餐质量。

3、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4、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小班(我班是从小小班升上来的)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总之,管理班级常规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能始终贯穿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能善于观察,教师与教师能密切地配合,一定能促进班级幼儿的常规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对不同个性、的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多种能力:要有凝聚力,要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班级工作不断完善改进;要有处理各种关系及矛盾的能力,如与其他班级之间的关系、班级人员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等,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和谐、民主、团结的育人环境;要有顾全大局、公正无私的精神,避免各种不良风气的形成;还要有工作扎实、无私奉献的品质,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带动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等。

通过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每位老师有每位老师的特点,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班级的发展状况,不断开拓创新,推动班级工作不断进步。教师要克己奉公、无私奉献;要服务于幼儿和家长,要让幼儿进步、家长满意。只有树立了这种意识,才能真正发扬民主,让每一位幼儿都当家作主,管理班级;才能建立平等的、融洽的、亲切的、互相尊重的家园关系、师师关系、师生关系;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首先,教师要带领大家一起作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使大家一直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团结一致的方向。一方面,“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家长来了,教师首先要与家长作好交流工作,增进家园之间互相了解;对发现的问题,要首当其冲、身体力行地解决,而非将责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该放手时就放手”,要充分信任班里的教师,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让班里老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谁的意见合理采用谁的;鼓励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建立了朋友的关系、合作的关系。

其二,作好幼儿

的德育工作、习惯培养工作和所承担的学科教学工作,尽到对幼儿的教育管理职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其三、还有在班里既要互相合作,又要明确职责。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这样,工作才不会因职责不明而遗漏,也不会因界限太清而延误。

不论采取什么形式,什么方法,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不论什么工作都深入实际、讲求实效,不停留于形式和表面,真正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二)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

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只要和幼儿打交道,最能打开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级的管理中,情更应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慈爱。

(一)给幼儿多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二)做幼儿的好朋友。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其次,教师要和幼儿平等待人,与幼儿谈心聊天,成为幼儿最忠实的听众。

(三)给幼儿慈母般的爱。

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把幼儿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温暖送到每个幼儿心头,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让幼儿感到老师也有一颗慈母心,时刻在关心、帮助着他们,让爱充满整个班级,充满幼儿的心房,使幼儿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

抓日常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近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一)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

大家都知道在区角活动或者是自由操作的活动中让教师最烦恼的是整理物品,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就开始使用音乐的方法,并且还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我们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都会播放幼儿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而且幼儿听到音乐后,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教师“喊”了,同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会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二)利用餐前小故事促进幼儿进餐常规。

如何让幼儿能安静、快速、干净地用餐也是教师常会碰到的问题,我们班的孩子在以前进餐前这几个方面都做地不是很好。现在通过餐前小故事的方法幼儿的进步也很大,每次餐前我们都会根据幼儿昨天的进餐情况或者是当日的食谱,自编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当然还少不了必要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促进幼儿的进餐质量。

(三)利用榜样促进常规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

(四)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小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家长在一些问题上的沟通,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关键,只有在家园双方的沟通中才能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本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现在,家庭都是一个独苗苗,有些父母老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会吃亏,对老师总是不信任。这时,教师就应该“以心换心”真心与家长交朋友。在平时的工作中,孩子的衣服穿反了、鞋子穿反了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起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信任和不放心。于是,我们班级的三位保教人员齐心合力,把家长的小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彼此的关系也亲近了。

(二)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对话。

与家长的沟通中,讲话的技巧也非常的重要。

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教师的家长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因为家长是幼儿园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是窗口,是宣传栏。教师对家长的接待工作,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对家长的要做到热情周到。要真诚接待每位家长,笑迎家长,笑送家长,做到手勤、口勤。早晨,孩子入园时,要走上前去主动为孩子脱下大衣,并热情拥抱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情绪,下午孩子离园时,要主动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有错也要敢于提出,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平时及时沟通共同切磋育儿经验。只要每位老师都能热诚地接待家长,每位家长都会满意而来,满意而归。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有很多形式,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幼儿成长手册、家长园地等。

总之,班级的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要有一颗敏锐而细致的心,洞察一切事,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切实为教师、为幼儿,为家长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安全、卫生、舒适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幼儿园管理班级心得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提问,常有一些幼儿积极举手发言,而另一些孩子总是坐在一边,冷眼充当旁观者。为了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我也叫不举手的幼儿回答,但效果总不甚理想。后来在教学中渐渐发现了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并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效果甚好。比方说对待能回答但胆子小而不敢在集体面前说的xx,我平时注意为她创设说话的环境,鼓励她大胆勇敢地说,先让她大胆与老师、同伴说,再在小组或几个人活动中说,最后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她举手发言,并及时表扬。而对待怕说错、不想说、自尊心强、好面子的xx,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个别指导中有意识的请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及时肯定正确的回答,引导他回答完整。由于已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因此孩子自信心大增,举手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多。最后对待那确实不知道、能力弱的xx,我不会让她首先回答问题,而是让她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或重复别人回答过的问题,多提供给她在集体前讲话的机会。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常会遇到许多类似上面所诉的问题幼儿。上面案例“以长制短”中所诉的事件给我的启发是: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如以前对xx淘气捣蛋采用否定、批评的方法去处理他,所以他不理解也不接受导致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我没把xx看成是发展中的人,不知道他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也能改错误。而像“你老喜欢打人”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但当我站在xx的角度,走到孩子身边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努力发现了他的闪光点。并及时以长制短法调整后,效果就马上很显著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幼儿会因年龄、成长中的生活经验、个人的情绪、健康水平等状况而导致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幼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不用划一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区别对待。如在案例“区别对待”中针对孩子不举手的几个原因,我就站在幼儿的角度,多想了想,多问了问为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启发、引导幼儿,在教学中顾及个别差异并区别对待,就收到了好的效果。

幼儿和成年人一样,同样希望受到尊重,所以无论幼儿所做的事是对是错,都要对事不对人,尊重幼儿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但决不放纵。如案例“以长制短”中我抓住机会,让xx小老师等职务,并加以赞赏,使xx在小朋友面前建立起一个好形象,所以帮助他改变了不好的行为。所以老师不可只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幼儿,并用简单的说教方式去解决问题。因为幼儿的心是很敏感的,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多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犯了错误也少对他们斥责,应该循循善诱,我认为这样会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老师要常设想如果自己是个孩子,会如何看待周围的一切,会怎样理解老师的话。另外,不是所有的道理都能立刻被幼儿接受,我们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体验、理解,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心得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有效管理班级常规的六个字——热爱、严格、周到。

一、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做到“热爱”二字。一是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与此同时,我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很快会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如摸摸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与爱,当大家说到新衣服时,孩子们会说“老师,我给你买一件漂亮的衣服”;当爬上窗户擦玻璃时,总会听到“老师,小心点”;当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你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话,但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二是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如教学活动时,从教态到语气都应真挚、亲切,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教学活动后,主动亲近、爱抚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二、严格:一是教师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幼教法规和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二是对幼儿严格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两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不再哭闹,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三、周到: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我们做到了热情周到、真诚接待每一位家长,选择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每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总之,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想有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教师与教师要密切地配合。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班两位老师总是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两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奶、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我们两位老师总是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开展活动,这样,不仅幼儿能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做好,等教师提清楚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以前向幼儿说好走路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提清楚。

二.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能力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进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能力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可以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应的规则为止。

三、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短信平台、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一种教育,规则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班级管理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小朋友从小班升入中班是一个跨度,老师也有变动,使老师与孩子、老师与家长之间都产生了陌生感,相互之间不熟悉、不了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和各位老师一起来交流一下。

一、教师之间的和谐。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作为班主任,就要跟配班老师做到真诚和谐,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老师之间刚一配班时,有些不适应那是很正常的。

1、班主任要处处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事事走在前,做在前,不怕累,不怕脏,尽力把孩子教好、照顾好。

2、多沟通、交流。对于班级孩子的表现,如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孩子最近有什么反常表现?对某某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激烈他、鼓励他?某某的性格如何?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应及时与班内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这样既加强了老师之间融洽的关系,又有利于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要组织什么活动或临时布置的工作,班主任提出一个具体措施,然后再和配班老师商量,针得一致意见后分工又合作尽力完成好。

3、教师之间要以诚相待,工作中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最后一方面就是在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要保持一致性,当然教育方法每个老师都自有一套,但在要求上必须是一致的,特别是幼儿的常规,不能甲老师a要求,乙老师b要求,也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翻阅很多班级管理的论文和资料,很多老师把家园联系都放在了最后。但是我觉得家园合作应该放在工作之首,放在班主任工作重点来抓。幼儿大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家长园地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牢牢抓住家长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家长认同你、接受你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找准沟通的切入口。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老人更多关心孩子们有没有吃好、睡好、是否听话、是否调皮捣蛋,这些方面确实很重要,既然老人关心,那我的沟通就从这里切入。我会象“唠家常”一样先和他们谈谈用什么办法来增加孩子们的食欲,改变他们的偏食习惯,用什么办法使孩子们睡的好,要从孩子们的优点谈起,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谈孩子们的不足,这样循序渐进,使老人接受我们的教育方法,非常满意我们的工作态度,争取老人配合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而对待年轻的父母时,我会虚心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并针对他们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些指导,这样他们会觉得老师很有办法,就会信服你。有时,我还会随机地写一些小便条或发短信给家长,他们往往会觉得很贴心。本学期我园又开通了“校园网”,这样对于工作比较繁忙的家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联系方式。他们能及时了解班级最近的活动,并做好配合,又能了解到自己孩子最近的表现情况;有的家长非常留心孩子的一言一行,但由于工作忙,与老师见面少,他们就在“家园论坛”上留言,并向我提出一些问题?作为老师我有责任给他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就认真翻阅有关资料,有时还向其他老师讨教,争取给家长最满意的回答。

三、重视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建立良好的常规,形成良好的班风。

其实衡量你的班主任工作成功与否,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第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以身作则非常重要。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做端正,老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老师在上课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第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从小班起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收拾玩具,在幼儿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认识每一种玩具,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即便于幼儿操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一举两得;又比如,物归原处,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从此每次活动后玩具就能整齐“回家”了。第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是班级老师对孩子要求的一致性、持久性。如果这个老师这个要求,那个老师那个要求,或者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孩子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疲沓沓了,在花九牛二虎之力,也会无济于事。例如,我让孩子在起床后折叠被子并放在枕头上面,然后和搭班老师、保育员通一下气,不论是谁带班都这样老要求孩子;对吃饭慢的孩子班内教师要意见统一,避免孩子在幼儿园中乱串找老师;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班有许许多多,长久下来,孩子良好的习惯就养成了!幼儿有了良好的常规,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风,这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共同的目标,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它可以让老师们都积极主动、充满干劲且工作起来如鱼得水,轻松自如。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班主任,要能敏锐地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增强学习管理理论的意识,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利用空余时间多看专业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上获取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争取更多的机会和同行一起探讨幼儿教育,以此来了解当前幼儿教育的新动向、新理念和新观点。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拓宽视野,丰富内涵,开阔思路,从而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班主任工作这个领域中,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学习,需要改进,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将在班级里获取最直接的社会交往经验。班级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各种活动的保证,只有良好的班级管理才能产生良好的班级环境,才能保证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班级管理也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幼儿需求为出发点,以幼儿发展为落脚点,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基点展开。

首先,班级管理并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情,也应将家长纳入班级管理的环节,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在保持家园共育原则一致的基础上共同进步。班级管理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幼儿,想要让幼儿对班级有归属感,就要让他们对班级管理的规则有认同感。和幼儿一起制定班级公约,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乐意接受班级的'规则,建立内在的秩序感,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班级管理应具有全面性、一致性。班级管理体现在一日活动的各个方面。一个班级可以有生活常规、学习常规以及集体教学活动时的常规。这些常规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但应统一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共同目标。同时,对于建立的班级常规,应说到做到,言语和行动保持一致。

最后,陈老师讲到要“享受规则描述的正面性”。平时在班里跟小朋友讲规则的时候,用到的大多是“不能”“不要”“不可以”这样的字眼,加深的是幼儿对负面描述的印象,并不利于幼儿正面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爱为前提,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使教育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使幼儿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是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保教人员围绕幼儿在园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工作。

班级保教人员对教育过程精心设计组织,对教育结果进行细致评估,在班主任教师带领下对班级幼儿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幼儿班级教育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除了着重进行生活和教育管理外,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其他管理。它们也是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