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实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大全(15篇)

实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大全(15篇)

作者:笔舞 实用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大全(15篇)

辞职报告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对组织和同事的一种尊重和负责任的态度。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实践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面对这场战疫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以青春的名义宣示了“不惧”“不退”的担当。

90后、95后对青春的响亮回答,写在摘下口罩的勒痕上,写在穿着防护服的陌生背影上,也写在战“疫”烈士的墓志铭上。总有一种奋不顾身的力量,点燃青春热血,给青春留下最值得珍藏的记忆。20年前的孩子已经长大,他们是逆行而上的天使,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90后、95后毅然出列,交出一张让祖国放心、让人民满意、让亲人自豪的优秀答卷。

融入时代的青春之歌叩击灵魂,走近抗击疫情的青春画卷力透纸背,伴随着座谈交流的渐入尾声,隔着屏幕却连着心绪的对话与分享已然肇始延续,我们定会奋发有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新青年!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到了我们的肩上。时代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含义,在秉承五四精神的同时,我们用我们的青春与热血谱写出永恒的时代旋律。“五四"的那种忧国忧民的五四精神,那种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那种为了民主与科学而不断探索的执着与毅力,已经深深的感染到当代的中国青年。五四精神,像一缕朝阳,带来了光明与希望,照耀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仿佛看到还是青年时的日本堀越二郎,穿越时空,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对话,从这位大师那里汲取勇气和创造的灵感,并远赴重洋前往德国学习,即使飞机设计失败也不轻言放弃,最终因开发零式舰上战斗机等多架二战期间著名的机种而为人所知,并保护了自己的祖国不被欺负;仿佛又看到美国的史蒂夫乔布斯,放弃自己的学业后纵身跃入了信息网络的海洋之中,尽管在探索的道路上艰难险阻,最终扼住命运的咽喉,让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改变了整个世界,为自己的祖国带来了手机软件难以撼动的地位;仿佛还看到阿根廷的切格瓦拉,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只身来到古巴丛林,成为了一名彻彻底底反抗暴政的革命者,最后为了革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为古巴的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祖国明天的光明拨开了云雾。

这些是对“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最好、最完美的诠释。

在今天,中国也有一批这样的青年缓缓地站起来,用行动肩负使命,用青春彰显力量。

曾经是长辈眼中的孩子,如今拿起了接力棒,像曾经奋斗过的前辈一样,不惧风雨,让青春在人们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鲁迅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

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90后、00后不再是父母怀中撒娇的孩子、不再是温室里那中看不中用的花朵。我们披上“战袍”,拿起手中的“武器”,坚定信念,自发自愿走上战“疫”前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在何地,我们都在听从党的号召,努力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已经逐渐变成了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对“少年强则国强”有着更深刻的认知。

收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个人心得感悟

我,是一名刚刚走上“三支一扶”工作岗位的高校毕业生,此时的我踌躇满志,却又急需一些基层先驱们的经验为我的前行指引方向。

11月17日,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李莹厅召开了“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这场报告会犹如为我亮起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的前行之路。我和我的同事们早上十点一起在会议室观看了此次直播,感触颇多,听到动情之处不禁潸然泪下。从这些基层模范代表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从李晶身上我学会了奉献。来自东北的李晶,选择到离家两千公里的湖北乡村支教,还动员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妹妹一起来到这里,把青春奉献给三尺讲台,用汗水谱写青春的乐章。从王辉身上我学会了坚守。小钦岛卫生院的王辉放弃城市安逸的生活,毅然决然来到孤岛上。理想信念的力量支撑起她坚守的勇气,这一干就是。从齐晓景身上我学会了创新。齐晓景在全家的反对声中毅然决然地走进农村,她白天帮助村民搭建平菇养殖大棚,晚上拿起书本不断充实和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探索的同时,齐晓景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将平菇大棚改为草莓园,发展观光农业,让当地村民的收入翻了一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报告会最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做了立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总结。当听到目前现在全国已有200多万名基层服务人员时,我不由地心头一震,惊讶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动,很庆幸自己成为这200万基层服务者中的一员。正如汤副部长讲的,无奋斗不青春、无锐气不青春、无勇气不青春。青春,就应该在基层奉献;青春,就应该为梦想发光。我特别喜欢齐晓景说过的一句话,人民群众的麻烦,对我来说就是幸福的叨扰。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直播结束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个人坐在会议室思考了许久。其实,每一位基层工作者,都有过坎坷和挫折,扛过去了就能成为想要成为的人。刚步入基层工作岗位,琐碎的工作任务、群众的不理解、实践经验的不足,都让我对未来有一丝的恐惧和彷徨。但在看了这些先进典型模范的事迹之后,我明白了我所经历的正是他们曾走过的路,在这条路上必然要承受这些磨练。只有经历过这些磨砺,才能够提升自我,才能够让人民群众烦心的事情得到解决、让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让祖国的建设更加美好,而这些正是我当初走上“三支一扶”工作岗位的初心。此刻,我终于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一直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榜样真的能让处在人生岔路口的你做出正确的抉择,让自信挫伤的你重拾信心。

看着报告会上基层工作者们激动的泪水和幸福的笑脸,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当中,我会舍小我,为大我,懂奉献、能坚守、敢创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无论走多远,都不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最后,祝福自己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畏磨难、砥砺前行。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决策部署,宣传优秀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更好激发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青春报国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根据安徽省人社厅《关于组织收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的通知》文件通知要求,我院积极组织毕业生收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闪亮的名字——最美基层大学毕业生》。

发布仪式以“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主题,现场播放了王辉等1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视频短片。他们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基层、奋斗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他们中,有的坚守三尺讲台,耕耘乡村教育沃土;有的驻守边疆海岛,呵护人民群众健康;有的守护绿水青山,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有的带头脱贫攻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有的夯实基层党建,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他们是新时代基层高校毕业生的优秀代表,是青春报国、担当奉献的精神楷模,是广大青年人才的杰出榜样。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是对扎根基层的这些优秀人才的点赞,更是大力弘扬他们爱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精神。同学们在观看发布仪式活动后反向热烈,他们纷纷表示,只有在基层实践中深刻了解国情民情,增长解决问题的本领和才干,等毕业后要积极投身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因为生命的光环,一个个被践踏的躯体赋予了新的灵魂;因为青春的绚丽,一个个飞舞的思绪会聚成一首悲壮的挽歌。

时光的老人又一次送来了五月,迎来了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在享受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之时,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的民主、科学、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们,是他们,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时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澜之势救黎民于苦难。在斗争中,青年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以燃烧的激情和鲜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点燃了未来。这种青春是多么的绚丽夺目呀,这种使命感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啊!

放眼看吧,在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新时代青年的楷模:维护正义的邱娥国,党的好战士高建成,战地英雄许杏虎、朱颖,海空卫士王伟以及无数的奔赴新闻热点的记者和与病魔作斗争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紧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我们要坚持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知识更新大大加快。形势逼人自强、催人奋进。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就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在学习中,还要善于创新,善于实践,善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活动中去,不断成才。我们要注重锤炼品德。优良的品德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则是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坚信:流星虽然短暂,但在它划过夜空的那一刹那,已经点燃了最美的青春。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让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迸发出激情!让我们都做夜空下那颗闪亮的星星!

看完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

一、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这次研修,我们完成了120学时的课程计划,22门课程基本涵盖了公共管理专业应涉猎的主要领域,从宏观经济学、危机管理、公共管理、公共财政、公共政策、教育管理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人力资源管理、媒体新环境及应对策略、领导语言艺术、信息技术等等,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聆听了教育部有关官员及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人保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一是学习了很多科学的管理方法。如中国人民大学侯景新教授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周石教授的“高绩效团队建设”、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李克实教授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关系学院郭惠民教授的“突发事件处置与危机管理”等专题讲座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可以说,通过这次研修,切实地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管理的一半是科学”指的是管理的制度要合理、科学,即既要符合当前的教育方针政策,又要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管理的一半是艺术”指的是学校的管理要讲究技巧。即要“善管巧理”。它告诉我们,只有把合理的制度和管理的技巧两者合二为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可以预见,在培训期间所学到的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必将给我今后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是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思维方法。如“中国基础教育办学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宏观背景与战略选择”、“公共财政学”等讲座,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展现了许多新颖的思维方法,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规和教育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

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法。但凡成功的管理者,无一不是善于沟通的好手。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加强团队内部管理,需要与成员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够使团队成员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图,能够激大家的参与感和热情,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创设团队发展的良好环境,要与外界沟通。无论是要争取领导的政策支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是要赢得外界的大力帮助,这都需要重视沟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满诚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双方的关注点、兴奋点和共同点,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是提升了个人修养。如清华大学刘书林教授的“科学发展观与干部素质提升”、清华大学李燕教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漫谈”、清华大学朱汉城教授的“走进音乐世界--音乐赏析”等课程,对提高个人的素养有莫大的帮助。

三、提高了认识,完善了自身。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这次研修的重要心得体会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

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二是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总结,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研修,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一名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使学校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需要在不断学习中去丰富和提高,培训和学习能够让我们分享更多成功经验和提高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确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方向,也认识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我会朝着新的目标进一步扮好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

今天的中国正青春,这是一代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在接续奋斗中赋予她的活力与色彩。

90后的我们正青春,何以从前辈手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这场彪炳史册的防疫阻击战中,“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这是肯定,更是嘱托。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和行动指南。

我是“95后”,我要热爱我的中国。奶奶是40后,父母是60后,他们是真正过过苦日子的一代人,他们时常讲起当年经历的生活往事,我无法体会,只能当成故事来听,因为我是幸运的,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年代,自打记事起,我就一直在感受着幸福和希望,我经历了取消农业税全村人的喜悦相庆、九年义务教育让姐弟4人不在为学费发愁、电商的普及让家里的农产品不再找不到销路……,我没有经历过战乱,没有忍受过饥饿,倒是处处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丰硕果实,所以我没有理由不去热爱我们的中国。

面对90后这样的一代能扛住什么风雨的质疑与忧虑,作为在祖国繁荣强盛时期长大的一代人,爱国之情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里。疫情阻击战,我们把爱国情化作报国志,用实际行动唱响90后的最强音。

我是党员,我要不辜负光荣的称号。正青春的我们赶上了新时代,我们要奋斗,我作为青年党员,要勇做这群奋斗者的排头兵。我经常会讲“我是共产党员”,特别是在大学里刚刚入党那段时间,把党员当做一项荣誉,感觉很光荣,在参加工作后,面对春运保畅等重要工作,虽无法向革命前辈那样去保家卫国,但深知唯有兢兢业业、不懈努力,才能不辜负自己引以为傲的光荣称号,当对身边的人时刻亮明自己党员的身份时,面对的则更多是责任和担当。

新冠疫情发生之后,我原本计划在家休假好好陪父母,但是在看到党组织发出的倡议后,决定提前回到工作岗位,我妈出于关爱不想让我返岗,我第一次蛮严肃的跟我妈“打官腔”:我经常在同事面前说我是共产党员,我这个时候不能缩在家里。可能是母亲惊于儿子长大了的缘故,我妈没再说什么,只是帮我收拾行李,我如愿来到了单位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其实这在那些去武汉“拼命”的90后跟前,不值得一提,他们的父母才是最伟大的。

正青春的中国让正青春的我们倍感幸福,经过抗“疫”战火淬炼的中国青年将与中国梦如约前行。作为高速公路的工作者,我也将把青春在服务司乘美好出行的大路上绽放绚丽之花。

通过在_镇半年的挂职锻炼,使我学到了宝贵的基层经验,提高了驾驭难题的能力,更加理解了“同心”思想的内涵,坚定了“同心”的信念。可以说,半年的挂职锻炼使我获益良多,受益非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乡镇工作有了新认识。我虽然从农村走出来,但自从进入学校、参加工作后就再也没有在农村待过,对农村和乡镇工作经验可谓一穷二白,经历了这几个月的挂职,我发现乡镇工作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艰苦的多。主要表现为财政紧张、职能弱化、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但相应的对“三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乡镇来说,财政更显捉襟见肘,造成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各项公益事业开展困难。同时诸如计生问题、土地问题、干群关系问题等等,处理起来都比较棘手,乡镇一级已成为维稳主体。

二是在乡镇学到了工作新方法。_镇原党委政府班子工作扎实、责任心强,大家能够以诚相待,团结协作,齐心协力为_的发展努力,在这样的一个集体里工作开心愉快,能学到很多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半年的挂职实践,使我增长了阅历,积累了基层工作的经验,处理问题能力明显提高,可以说,半年的学习锻炼将使我终身受益。

三是对实践锻炼基地有了新认识。去_挂职以前,就听说过党外实践锻炼基地,但总是认为就为培养党外干部而设,和普通干部挂职点没什么两样,但到了才明白,这里和想象中的挂职锻炼完全不一样,自始至终体现着党外特色,_特色、_特色。首先,培训的形式新。挂职培训实行领导带教制度,书记镇长各带教一名挂职干部,我由福清书记亲自带教,在带教过程中,曹书记利用一切机会传授乡镇工作经验,处事方法,为我快速适应乡镇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市委统战部领导重视挂职干部的锻炼工作,不定期到_看望挂职干部,了解工作学习锻炼情况,对每一位挂职干部的成长倾心尽力。其次,基地建设形式新。_镇党外干部实践锻炼基地不仅是市委统战部、组织部和_镇共建,同时全市各民主党派也参与其中,不仅是党外挂职干部的锻炼基地,也是各民主党派和其他民主人士的活动基地。基地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使_镇成为宣传“同心”思想、传播“同心”理念、部署“同心”行动的“同心”品牌推广地。

半年的挂职锻炼使我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更加全面;通过到基础挂职体会到基层工作的艰难,更加理解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工作中做到了更加为企业、为基础着想。

收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个人心得感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是在今天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桥架路,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想起毕业之际,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选择了成为一名“苏北计划”志愿者,用一年不长的时间,了解基层。虽比不上扎根南疆的那位村官,在离开基层之后,又选择回到基层群众的身边,用绣花功夫做好关于基层群众利益的每一件事;也比不上那位从城市去往农村,将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北极村的那位年轻的乡镇人大主席,但即使微薄如我,却也在决胜脱贫攻坚的亲身接触过扶贫工作,见过基层工作者处理棘手的信访事件的困难……一方土地的平安和美满,需要无数基层工作者的努力。哪怕我能够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的时间只有一年,我也定当不负韶华!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青年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希冀。这些“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基层、奋斗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高校毕业生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我们苏北计划志愿者也同样如此,我们之后也一定会在工作岗位燃烧自己,尽自己所能为为基层一线群众服务,用青春、奋斗、无私来充实自己的志愿生活,让青春在基层绽出绚丽的花。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春由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一代已经展示出了我们这一代顽强的斗志和高昂的热情,不管是在疫情阻击战还是决胜全面小康还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新一代的青年已经承担了许许多多的责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担当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作为“苏北计划”志愿者的一员,我要以这些“最美”为榜样,向他们学习,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任务安排。在为人民服务中不断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历史永远没法湮没他们生命的光辉,年轮永远带不走他们那个时代所奉献的一切,尘封的历史画卷中永远有他们的一页。他们用自己的青春证明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苏北计划志愿者,我们应当继承并发扬这种敢拼敢闯的奋斗精神。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成长,这是我这次研修的重要之一。通过学习,不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过学习,还促进了反思。

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论修养。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地感觉到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离工作实践对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这不仅体现在自己学习的习惯上,没有养成有计划、有规律地学习理论知识的习惯,而且体现在自己的学习成效上,既没有对各种理论做到大量涉猎,扩充知识面,又没有精读某种理论,融会贯通,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因此,以后要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

二是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提炼而成。专家们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成果,都是因为他们不仅勇于实践、不断探索,而且是因为他们善于,注重积累。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使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并逐步成为自身工作特色,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业务水平。通过这次研修,我深刻地认识到,要做好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一名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使学校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思想认识需要在不断学习中去丰富和提高,培训和学习能够让我们分享更多成功经验和提高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明确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方向,也认识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我会朝着新的目标进一步扮好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一座座村庄,犹如社会的神经末梢,感知、汇集着基层老百姓的喜忧冷暖;一个个村官,官职虽小,但是承托老百姓期盼的“父母官”,也是不少国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最后“接棒人”。

而今,不少大学生干净利落地接下了这一棒。

他们奔走在田间地头,为乡里百姓谋出路,为乡村振兴添助力,有的带头脱贫攻坚,有的夯实基层党建,还有的扎根服务一线,聚焦民生难题。他们挥洒的青春,正在这片乡村土地上盛放。

“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

“我是农民的孩子,让乡亲们富起来,是我的梦想。”追着这一梦想,杨媚不顾父母反对报考了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毕业后,她又到了重庆市荣昌区最边远的乡镇之一——吴家镇双流村做起了村官,一头扎进“土堆堆”里,想着“要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

她走村串户,对全村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萌发了建蔬菜大棚、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的想法。但村民对这一想法多是观望和迟疑。于是,杨媚把自己的嫁妆和计划装修新房的13万元拿了出来,流转土地6亩,建设了8个标准化蔬菜大棚。没钱请工人,她就自己耕地、育苗、栽种、施肥、采摘,还在大棚旁搭了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窝棚。因窝棚不通电、不通水,冬天棉被湿冷,夏天又像在蒸桑拿。

那段时间,杨媚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夜里两点还打着手电筒在大棚里摘黄瓜是常有的事。“日子特别苦,但想到能带动群众富起来,自己感觉很充实,一咬牙也就这样挺过来了。”一年后,村民的黄瓜才刚刚种下去,杨媚种的黄瓜已经开始采收,批发价卖到3元多一斤。

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观后感

青春期起的我们,内心仍有童年时无忌的肆掸。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也许对外界仍会有无言的眷恋。然而这总是一瞥的,没有时间的永恒。

仰望夜空,会有一秒时的静寂。死一般静寂。让人毛骨悚然。流星划破夜的静寂,让人感到一丝暖意。丝暖意。

青春期的我们是一个懵懂的青年。我们在欢声笑语中畅饮未来,在花开花落中谱下宏图,在悲欢离合中度过难忘的今宵。我们需要一盏明灯,我们需要一对翅膀,我们更需要青春的誓言。

青春者,人生之春,人生之王,人生之华也。每个人都曾拥有自己的青春,都曾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描绘它。然而,二者并不完全等效。庸者总会傲慢的认为青春是一个无底洞,智者则会谦卑的认为青春是上帝借我们的一架云梯,时间到了总要归还。

总会有人向上帝祈祷多给予自己一些生的希望。然而得到后又总会认为微不足道。到头来总是前功尽弃。

青春的我们,总会充满奔放的热情,如夏日牡丹怒放,总会充满爱的怜悯,如秋日菊花的高雅,总会充满一切生的希望,如冬日梅花的孤傲,总会充满好奇心,如春日百花争妍。

昏黄的路灯照亮你夜行的路如同青春伴随我们共同向未来飞奔。

含泪的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内心的痛苦,因为你无法体验。”水含情脉脉的对鱼说:“我感受到你的痛苦,因为我在你的心灵深处。”

含泪的我对青春说,“你体会不到我的无奈,因为你的世界太大了。”青春微弱的对我说:“我感受到你的无奈,因为我一直在你身边守护。”

我要飞的更高,更远~~~~因为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青春,青春是无私无畏的。正所谓青春做伴好飞翔呀!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这是现在的卫生院。”沈富琼的手机相册里,3层高的麻邛乡卫生院矗立在蓝天白云下,十分漂亮。

但13年前可不是这样。20__年9月,沈富琼怀揣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梦想,兴冲冲地前往麻邛乡卫生院报到。当她坐了整整两天的汽车,终于到达目的地时,看见的是又矮又旧的木瓦房,而全院工作人员只有院长和一名助理。

人生地不熟,环境艰苦、语言不通……看到的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刚刚离开校园的沈富琼偷偷哭了。就在她打算放弃时,有一次跟着院长到乡下巡诊,受到牧民群众的欢迎。看到一名肺结核患者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期盼,沈富琼说:“我感到了自己被需要。”

沈富琼出身于丹巴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深知医生对涉藏地区群众的重要性。牧民群众的眼神,让她的心平静下来。她开始主动学习当地语言,向男同事学习骑摩托车,向老医生学习经验。“三支一扶”两年服务期满时,沈富琼已与当地群众产生了深厚的情谊,她主动选择继续留下来。

这一留,就是13年。13年里,沈富琼走遍麻邛乡的家家户户。麻邛乡是高原牧区,群众基本过着散居游牧的生活,导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困难重重,但这没有难倒沈富琼:“我们有定期巡诊,日子久了,哪个季节哪家人在哪里放牧居住,心里都有数。”

“好多地方汽车、摩托车都去不了,只有走路。”沈富琼记得,有一次骑摩托车出诊时遇到暴雨,路上没有躲雨的地方,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赶。后来摩托车也没法骑了,她就走路,走了3个多小时,摔了十几次,终于到达病人家中。

真心付出换来群众的认可,牧民群众说:“沈门巴(‘门巴’,藏语意为医生),你成了麻邛乡的人了!”“沈门巴,你真是牧区人的好医生!”

扎根。

“送医药下村”解决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你看,这些是我们给儿童建的档案资料,以前是没有的。”沈富琼存在手机里的照片中,有好几张是麻邛乡卫生院儿童预防接种的资料。这些资料按不同的村名和不同的年龄段分类,整整齐齐挂在墙上,每份资料的右上角,还贴着孩子的照片。

原来,由于习俗等原因,当地有很多孩子的名字是一样的。虽然每名家长都有一本孩子的预防接种手册,但是医务人员叫到名字时,还是容易出现因名字相同分不清楚人的情况。20__年,沈富琼成为麻邛乡卫生院院长后,探索对儿童预防接种资料进行精细化管理。

乡卫生院给全乡每名儿童建立接种档案,并贴上孩子的照片。这份档案和家长手中的预防接种手册配合一起使用,即使名字相同的孩子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来接种,也不会弄错对象。

沈富琼还和同事们一起,对全乡群众健康情况进行摸底,为所有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情况表。每名慢性病患者家中都有一张贴着患者照片的“明白卡”,上面注明姓名、病名、用药名称、用药量等信息,方便医生巡诊时了解情况。

13年来,沈富琼和同事们一起,定期开展“送医药下村”活动,把糖尿病、高血压等的常用药品送到群众家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如今,麻邛乡卫生院盖起了楼房,当地通了电、路,也有了网络,条件大大改善,吸引了更多大学毕业生来到这里工作。自20__年担任院长以来,沈富琼先后引领8名高校毕业生在乡卫生院扎根。20岁的泽仁拉姆就是其中一员。看到沈富琼时刻以病人为优先,深受当地群众喜欢,泽仁拉姆备受感动:“沈院长是我的榜样,我也要像她一样留在基层,实现自我价值。”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分发文件、写汇报材料、整理会议纪要……5月10日早上8点,雍朝斌到办公室便忙碌起来。尽管调到新岗位不足一个月,但工作已是得心应手。

雍朝斌是织金县中医医院办公室主任,之前担任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她是一个“很拼”的人。工作起来不嫌脏怕累、不挑肥拣瘦,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

“护理工作不仅仅需要护理技能和医学知识,更需要的是耐心、虚心、爱心。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竭尽所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这是我的从医初心。”雍朝斌说。

她毕业于贵阳医学院护理学专业,2013年进入织金县中医医院工作。本来有机会留在贵阳,但她却选择回乡,扎根基层,奉献青春。“家乡需要我,这里的患者更需要我。”

2017年,脱贫攻坚鏖战正酣。当听到单位要派党员到中寨镇石丫口村驻村消息后,雍朝斌自告奋勇申请驻村。

20多岁的女娃娃,对工作不熟悉,她迎难而上,找资源、跑项目,一门心思扑在石丫口村的增收脱贫上。

雍朝斌花了一个多星期入户摸排走访,积极和村支两委加强沟通,学习借鉴“塘约经验”,在村里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整合资金150万元,采取由农户提供土地、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方式,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全部贫困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宣传相关政策,实现健康扶贫相关政策全覆盖。

在她的带领下,石丫口村的产业、民生问题得到了发展和改善。凭借在驻村工作中的优异表现,2020年,雍朝斌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她还是援鄂抗疫的最美逆行者。2020年2月4日,作为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雍朝斌接到通知即简单收拾行李便直接奔赴机场。援鄂期间,她昼夜奋战,共参与收治患者522人,治愈出院279人,转院126人,同时还兼任毕节市援鄂武汉工作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

“我只是做了一名党员和医务人员应该做的事,不值一提。只有不断学习、再接再厉,才能发挥自己所长帮助更多的人。”回忆往昔,雍朝斌说,心里有欢笑、有感动,但更多的是会继续加倍地奉献与付出。

基层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近日,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出20名“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雍朝斌就是其中之一。

她说:“这个荣誉对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坚定地朝着心中的方向前进,完成一名医护人员的使命,书写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感知时代的律动,让青春的心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的重大论断。

早读被停课的讯息,我的家人各有各的看法,其实我最认同的就是爸爸的看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时代已经进化到竞争无需用苦力的时候了,今天的孩子需要面对的绝不只是自然界风雪的考验。“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个时代充满着挑战、多元化,从磨砺中享受成功。我们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也必将全程参与祖国的未来,而做建设的骨干和中坚,我们责无旁贷。

这个时代充满着变革、刺激,从成功中体验磨砺。那些年,我从来不能理解如何与家的另一边聊天、通视频,更别提网上购物、缴费、查资料了。而现在,有了互联网、大数据的支持,我脑海的芯片终将万物互联。那些年,我从来不敢想象中国如此庞大的贫困人口,如何在这几十年就一步步实现自足、富裕。

正是这个时代在发展,我们青年人所面临的磨砺不止眼前的风雪。“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智慧的积淀将会是一番新青年的较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息,愿我们早日用辛勤的汗水浇开自己的成功之花。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领悟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我们看到了青年人的担当,他(她)们正在用自己的思考,为我们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00后”和“90”后是我们新一代的中坚力量,是富有激情的一代,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冲上最前线。面对疫情,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齐心协力,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全力投入到战“疫”一线。在这之中,一个以青年为代表的群体用自己的行动加入“战疫攻坚战”。在他们的脸上,看不到稚嫩的面孔,只有成熟和坚毅,奉献和担当。疫情当前,投身战“疫”一线,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着爱心和力量。

在直播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年轻的援鄂医疗队员们的责任与担当,听到了他们在援鄂时所经历的事迹,我们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对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感到敬佩,他们都是好样的!这些年轻的面孔,用不懈的努力、汗水,证明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证明了自己能够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时代在变,精神永续。爱国是青春的底色,奋斗是青春的动力。我们会勇挑重担、爱国力行,争做堪当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牢记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于祖国的广袤大地!传承着“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年精神,在“不畏”中尽显青年担当,在“不退”中永葆青春本色!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90后青年人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坚持不懈打赢疫情攻坚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牢记使命,努力为国家做奉献,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青年。

同时,我们更加为我们优秀的社会主义制度骄傲,为我们的祖国自豪,为自己是中华儿女中的一员而骄傲!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行动书写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

沈富琼出生在丹巴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总是听村子里的大人说甘孜州很多地方缺医生。在父母的鼓励下,她考上了泸州医学院,学习护理专业。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沈富琼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考到了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工作。

13年前进麻邛乡的路,沈富琼还记得清清楚楚。从丹巴县到白玉县有600多公里,那时候还没有柏油马路,坐大巴车走过坑坑洼洼的“搓板路”,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到了麻邛乡卫生院门口,眼前是一排矮小破旧的木瓦房,这就是她今后工作的地方。

2009年,麻邛乡卫生院只有一名30岁出头的院长和一名助理医生。“那时候没有电,更谈不上网络,喝水需要去一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做饭要用铁炉烧柴。”沈富琼回忆起,刚到麻邛乡的第一年,“条件确实艰苦,能留下来全靠那份信念。”

前来报到的还有另一位同事,和沈富琼年龄相仿,20岁出头,院长安排两个小姑娘住一个屋。“还没住几天,那位同事就去县上学习了,留下我一个人住。”沈富琼说,自己从小胆子就小,晚上住在木屋里,一听到点声音就害怕,只能点着蜡烛睡觉。

也正是这样胆小的沈富琼,在麻邛乡收获了自己最珍贵的友谊——她在当地的好朋友,名叫麦朵拉姆,是麻邛乡当地的兽医。牧区的百姓都熟悉这个人,皮肤黑黑的,说话声音很大,总是穿着藏族服装,骑着马到牧场里给牲口治病。

工作的头一年,沈富琼几乎每次巡诊都是麦朵拉姆当她的翻译。在高原纯牧区,村民以游牧为主,没有固定的居住点,辖区面积大、很多地方不通路,沈富琼学会了骑摩托车。有一次出诊,麦朵拉姆告诉沈富琼,要在这个地方扎根,不仅要学摩托车,还必须要学会藏语。她心一横,买来教材,跟着麦朵拉姆学起藏语。

在麻邛乡工作的第三年,沈富琼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可以骑着摩托车穿梭在颠簸的山路之间,而比她年长10岁的麦朵拉姆,也成了她在异乡的亲人。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感

年,和倩如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成为了一名奋斗在深度贫困地区第一线的“扶贫战士”。6年来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她把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一件件放在心头,把每一桩桩事情都抓紧落实,以“村民贴心人”之名传递温暖和力量。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和倩如熟悉工作是从走村入户开始的,跟着村干部,一家家走,一户户访,因为语言不通,她还要想办法反复跟村民确认信息,在这样不断投入和奔波中,成为了村民都信任和亲近的“小和”。

和倩如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她前后采集了贫困户信息419余户,动员外出务工、易地扶贫搬迁讲解扶贫政策1000余次、完成申请材料820余件;走访特困户、残疾户、辍学户、孤寡老人户等困难群体达500余次。

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地处山区,缺乏成规模的产业带动,村民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年人均纯收入为两千元左右。为了摸索致富路子,,结合浪坝寨村的自然特点和特色优势,和倩如帮助几户村民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在地里试种了6亩羊肚菌和竹荪菌,村民看到可观的收入后主动加入合作社。

为了救援村民种植技术,和倩如将所学到的技术整理成文字,转成通俗的语言讲给村民。耕地、搭棚、开沟、铺培养料、撒菌种……每个环节她都仔细教学。她经常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到羊肚菌示范栽培基地学习技术,完成示范带头种植羊肚菌33亩,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培养了8名技术人员。

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和倩如另辟蹊径,尝试着用互联网帮村民销售大山里的土特产。她拿出薪水买设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任何直播经验,没有一点“网红”气质的她凭着一股闯劲,成为了浪坝寨村的第一位主播。

第一次在横跨怒江的溜索上做直播时,和倩如说:“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水,怕自己掉下去,但如果真掉下去那就掉下去吧,怕也要硬着头皮向前冲!”就是凭借着这一股拼劲,和倩如穿着民族服装,以大山作背景,通过网络平台开始向全国的网民们推荐怒江大山里的山货、民俗文化、人文风光。在她的带动下,“村民网红”的队伍慢慢壮大。

和倩如成了贫困户与消费者的“红娘”,搭建了贫困户与市场之间的“致富桥”。先后带动浪坝寨村游客樱桃采摘3000多人次,樱桃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带动乡村旅游消费达50万余元;在疫情防控期间协助指导老窝镇银坡村组织销售滞销蔬菜;通过直播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上刀山下火海文化节”“怒江澡堂会”等促进文化传播;参与公益直播在各平台累计点击量超过1500多万,为农产品线上推广贡献了力量。

学生时代的和倩如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到“志愿者标兵”,在大学5年间她牵头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对孤寡老人、聋哑儿童、留守儿童、失地农民等群体进行实地走访和“一对一”志愿帮扶服务近8000余人次。

到了一线工作后和倩如依然坚定公益初心,协同队友通过互联网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完成爱心众筹校园广播设备安装、对接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爱心物资、爱心募集因病致贫学生医疗费、爱心募集资金救助一线扶贫干部……6年间共募集捐赠款物150万元,她个人累计捐款达3万余元。

去年4月和倩如主动请缨,沉下身心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因为有在农村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到了安置点后她很快就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充当搬迁群众的政策宣讲员、融入城市生活的引导员,还是心理压力疏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更是内生动力督导员、就业创业联络员……她和战友们像一团火一样把党的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的心里。

和倩如牵头参与安置点的组建工作,积极为安置点儿童募集爱心资金投入社区“暖心公益课堂”的建设、募集爱心物资、建立社区“志愿者智库”、开展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服务、对接社会资源引进怒江州泸水市健康扶贫“1310”项目。

和倩如用“贴心人”演绎着助人为乐与奉献的真谛,她的善行善举,如一缕阳光,带给他人温暖,传递着希望。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观后领悟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

魏静大学毕业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在星溪乡工作。那时念山的梯田、古道、水库、古树、茶山都深深吸引了她当时她的梦想就是把美丽的念山和梯田推介出去造福一方百姓。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5月,组织上选派她到念山任第一书记。通过干群的共同努力,念山村先后获得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生态文化村、美丽休闲乡村、湿地公园、中国传统村落等5个国字号招牌。

对标榜样,当好支部头雁。

作为廖俊波精神发源地的基层党员干部,她时常用廖俊波精神激励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

她下派念山时,她告诉自己,要学习榜样,跟上节奏,努力干事。有一次,为了一条旅游步道的路线设计,跟着乡干部穿梭在荆棘丛生和泥泞的峡谷边,三上三下,险些迷路。廖俊波书记说:“认准的事,背着石头山上也要干”,这时候她的念山梦就是要发展旅游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魏静在念山党群服务中心讲解俊波故事建强了党支部,使得念山村的发展有了主心骨,念山村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时,余屯自然村的党员方机泽说:“村里帮我们要到了项目,征地的事,我们党小组能自己搞定!”

为推进景区开发,让发展成果早日惠及村民,她一方面带着村干部走出去学,到浙江云和梯田、三明尤溪联合梯田学习她们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牵头成立了旅游公司,邀请村民以土地入股,一亩一股,每股每年3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

创新引领,推进“三变”改革。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她时常沉到田间地头,与党员群众因地制宜探索出念山“三变”改革的发展之路。

发挥优势,流转梯田810亩,162户村民成为股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念山村通过流转农田、茶山、古厝等资源,借助“生态银行”的作用,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从而实现了念山第一变:村民变股东。

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200万元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保护完好的1600多亩的袖珍梯田景观和种植500亩油菜花,吸引近万名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摄影和近十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引进了青岛(泽川)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念山云谷鹊桥成为念山旅游新亮点,实现了念山第二变:梯田变景区。

为极具人气,她以念山为大舞台,谋划了国际自行车爬坡赛、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念山开镰节、旅发大会、闽浙赣三省冬泳赛等活动,引导青年返乡创业,目前已有3位返乡大学生在自家门口新建起民宿、开办农家乐,振兴乡村有了主力军,游客多了,村民在自家门口销售农产品也变为现实,每年村民的地瓜干、酸枣糕等在国庆节假日就能销售一空。实现念山第三变:乡村变舞台。

夯实基础,增强振兴动力。

她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项目提升中念山村公路晋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念山至大岭旅游公路全面通车7个自然村巷道全面实现提升改造自行车赛道一期建成消除了制约念山发展的交通瓶颈。

在抓旅游的同时,始终不忘民生工作。完成全村人饮水提升改造、传统村落重点改善提升、村庄夜景工程,120幢传统建筑得到保护,让念山的白天和晚上都更美了,村民的幸福感得到极大满足。

通过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念山村17户贫困户68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2月,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