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热门17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热门17篇)

作者:文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热门17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及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四年级教案,相信会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讨厌转为尊敬。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课时安排。

本课为略读课文,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学时,从老舍的《猫》入手,让学生回忆老舍笔下的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再引出课题《母鸡》。

(二)初读课文。

一读:想主要内容。

二读:圈画生字,难词。

小组合作学习字词,并全班交流。

三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读:指名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意。

在理解课文时,我从“导读”入手,梳理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问题。那就是1作者笔下的母鸡是什么样子的?画出问中的相关词句,并在书的边白处写上你的体会。2比较《猫》和《母鸡》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这样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会梳理问题,通过自主读书,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和理解能力。在交流时抓住两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一是母鸡的讨厌,表现在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三个方面,二是母鸡的可爱,表现在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几个方面,使学生的感情由喜欢升华到尊敬,和作者产生共鸣。最后全班同学交流《猫》《母鸡》两篇文章写法的特点,感受作者在表现小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四)在学习完课文的基础上,最后向学生推荐三篇文章,分别是屠格涅夫的《麻雀》,列那夫的《母鸡》。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旨在扩大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

识记: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理解:学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培养:经历对语言的品质、朗读,通过讨论交流,熟悉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三、所用媒体作用。

1、创设情境,学生感受“南非”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遥远,与南非人民与中国人民深厚的友谊形成对比,从而导入本课。

2、课件出示探究学习的核心问题: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3、课件出示游戏,巩固字词与课文内容。

四、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本课11个认读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本课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3、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回顾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世界地图,显示:非洲与中国的距离。

2、我们看到非洲与中国地理位置上有距离,但非洲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现在,大家和我就走进《卖木雕的少年》一课,去感受这种友谊。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去年的树》教案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属拟人体童话,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有四次对话,分别是鸟和树、树根、门先生以及小姑娘之间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对话通俗易懂,适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及本组教材特点和课后习题,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4、想象鸟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活动。

5、学完故事,对鸟、树、伐木人等说说心里话,并试着写下来。

二、说教法和学法。

1、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读”的训练,唯有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完成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宜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写结合,提高能力。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不光要有读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所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想想人物的心理活动,谈谈自己学文所悟,跟文中人物聊聊天,并试着写下来。于是,把读、想、说、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说教学程序。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授完课。

(一)激趣导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播放歌曲——《朋友》,紧随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情较深厚的朋友?这个问题相信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师再问:你们离别过吗?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朋友离别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对个别难写的字加以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读书所获。

[这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分角色读,加深理解。

本文对话语言较简单,但要读出恰当的语气和情感,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学习。于是,我先采用自读、同桌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摸索出恰当的语气和情感。如:树和鸟离别时,读出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鸟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唱歌给树听,读时语气坚决、肯定;当鸟一次又一次找不着树时,心情一次比一次急切,读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等。然后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发展想象,直奔重难点。

有的学生会说:我会热泪盈眶,再来个热烈的拥抱。

有的会说:树朋友哇,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有的会说:树哇,我找你找得好辛苦哇!

……。

师:唱完了歌,你要走了,会说些什么?

有的学生会说:树哇,我唱的歌你听到了吗?再见了,朋友!

有的学生会说:树哇,我会永远记住你的!你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会感谢你的。

……。

2、畅所欲言,揭示道理。

经过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体会的道理应该不成问题。有的学生从鸟的身上会悟出: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有的从树身上得到启示: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伐木人伐木悟出: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可以加以肯定。

3、拓展训练,完成课后“小练笔”。

学完课文,你肯定还有很多话要说,你想对哪些人物说?

有的学生可能想对鸟说,有的想对树、对伐木人说等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课题导入  ,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

一、整体感知。

1.导入  :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鸟很多,鸟的天堂——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爷爷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鸟)。

(榕树——大、茂盛;鸟——多、欢快)。

二、重点感悟。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大榕树:

1.大。

学生甲: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从哪儿听出来的?(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出示投影:

学生体会出: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学生乙: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3)重点体会“又”字。指树根很多。

出示图片:谁来指一指哪些是气根?(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学生丙: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4)体会“卧”字。(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学生答:一万多平方米。)。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合几个操场?几个教室?(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简直太大了。)。

2.茂盛。指名读句,谈体会。

学生甲: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1)重点体会“推”。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学生乙: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2)重点体会“颤动”。

(3)同学演示,体现微微地动态。

(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学生丙: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看录像: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5.请学生画板画,体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1.播放课件录相:“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导语 ,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所描绘的美。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4.学生汇报。

学生甲: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学生乙: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我们体会了“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学生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学生丁: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教师追问: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8.配上欢快的音乐,把美术课上画的小鸟,“放飞”到大榕树上。

9.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播放“鸟的天堂”的完整课件。

2.出示思考题: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介绍的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如写导游词、写诗,顺溜……。

3.学生分头准备。

4.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汇报交流。

五、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人教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一、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我与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广泛交流,了解到本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孩子们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据前任老师给我讲:本班孩子打上课铃以后迟迟不回教室,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教学注意问题。

一:识字、写字。

完成认字任务主要靠学生自查自学,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检查,少数字作指导。

要求写的字,要把写字任务妥善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课内有比较从容的时间,不要把写字作业留到课外。

二:阅读课。

1.要练习朗读和默读,注意检查效果,不流于形式。

2.根据课外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

3.还要注意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4.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5.要向课外扩展延伸。

三:口语交际。

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四:习作。

1.写实习作要强调如实表达,写想象习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综合性学习。

1.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

2.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中,要时时关心,了解开展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3.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1观潮。

2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4火烧云。

3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

4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5语文园地二9巨人的花园。

610幸福是什么。

711去年的树12小木偶的故事。

8语文园地三13白鹅。

914白公鹅15猫16母鸡。

10语文园地四17长城。

1118颐和园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

1220古诗两首21搭石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3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语文园地六。

14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

15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园地七。

1629呼风唤雨的世纪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

17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语文园地八。

18期末复习。

19期末复习。

20期末考试。

王正洪。

9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从一向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

难点:感受母鸡爱护小雏鸡的伟大母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读课文,并通过设计问题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个大致的了。再通过教师引读、抓住关键词等方法,深入地分析学习,从而落实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上一节课,我们在孟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课文《猫》。在老舍先生的笔下,猫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生答:性格古怪、可爱、淘气)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那么在老舍的眼里,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请一两位学生讲一下对母鸡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

要求:圈出新字生词。

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母鸡的自然段是?

2、反馈交流并板书。(包括学生不懂的或读错的药点拨)。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自然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板书)。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板书)。

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御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板书)。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点拨并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覅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上台模拟母鸡的想法和做法。)。

三、升华主题。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

难怪作者会这样地赞叹道:读第九自然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分析第九、十自然段。

四、反复回味,拓展练写。

同学们,看,老舍先生通过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我们还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那么,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1、交流:(1)结构上都有一个过渡句;(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中总分式;(3)都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动物的特点;(4)在语言运用上,用的是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5)在情感上,《母鸡》是先讨厌后喜欢,《猫》一向是喜欢。

2、师: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离不开敏锐细致的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能像老舍先生这样写出优美的文章。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本节课所学。

六、板书设计:

问题组:

1、作者笔下的母鸡是什么样子的?(画出相关语句)。

2、作者刚开始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后来呢?原因是什么?

比较《猫》和《母鸡》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两课时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第一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2、 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 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 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 引导分段。

(2) 交流。

(3) 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 分段读通课文。

1、 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 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2、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 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 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 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齐读后一句。

3、 齐读第一段。

4、 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 交流自学情况。

3、 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4、 钢笔描红。

六、 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 背诵第一段。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第二课时

1、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2、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略知说理文的篇章结构,摆事实,讲道理。

懂得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懂得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勤能补拙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学习了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围绕“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

3、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讨论:

(2)司马光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词语和句子。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

(3)司马光的事例告诉我们(板书):“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练读第二自然段

(5)指名读,师与生一起评点,是否读出了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指导朗读

6、让学生根据板书小节,引导学生明确: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7、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小作本上。

五、总结课文:(略)

六、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3、4两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感受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名、段,体会的可爱和生机勃勃。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背诵《海上日出》。

二、出示的挂图,观察说话。

三、出示挂图,指导学生按以下顺序观察图画,简单口述图意。

1、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2、观察近处在空中飞翔的。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

四、检查预习。

默读课文,说说小是什么样儿的,飞行特点是什么?

五、指名三人读课文。

评点,读准字音。

六、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了解的特点。

1、外形特点。

2、透过外形,了解性情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读出的活泼、机灵、可爱。

4、自由读。

5、看图,试着背诵第一自然段。

七、图文对照,理解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感受春天的气息。

2、结合“微风吹拂着……柳丝”一句,体会春天柳树的特点。

3、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4、凭借图画,发挥想象,感受“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关系。

5、理解“生机”。

6、朗读,在头脑中浮现“光彩夺目的春天”。

7、自由读,注意句与句的联系。

8、试背第二段。

八、联系图画中飞行的和落在电线上的,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观察飞行的,听读第三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3、概括大意。

4、听读第四段,看作者怎样描写停在电线上的的。

6、自由读第三四段,浮现画面。

九、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十、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配乐朗读全文。

进一步感受的可爱和春天的美;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自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分别讲的是什么?

三、思考、交流。

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描述的?

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特点?

(形象的活泼可爱;飞行时的动态美;停歇时的静态美;为春光增色,使春光充满勃勃生机。)

四、巩固练习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识记“俊俏”,背诵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背诵。

3、自读第三自然段,背诵。

4、自读第四自然段,背诵。

五、字词练习。

1、交流是如何识记生字的。

2、练写生字词。

3、自己尝试默写。

六、自由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

特点?

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研读要求:

(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

(2)用“根据....,推测....”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科学性)。

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文学性)。

(四)情感迁移。

1.《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五)课外延伸。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作。

琥珀。

科学小品文科学性文学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xx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家》《春》《秋》《雾》《雨》《电》《憩园》《第四病室》《随想录》等。

荣誉奖项

1982年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笔会大会。

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1990年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1998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20xx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指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板书设计。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

1、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2、借助图片理解文字,借助文字想象画面。

3、为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编写小故事。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先扶后放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甘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研读第二则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布衣”的含义,结合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行个性化的朗读。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从课题入手,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板书课题)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说说这布衣元帅指的是谁?(出示课件)质疑:你觉得元帅平时的衣食住行会是什么样?布衣指的又是什么?引语:徐向前为什么会被称为“布衣元帅”,我们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精读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认、会用。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出示课文题目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小朋友们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认真读课文,想个办法个让别的同学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1)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2)列提纲或小标题

(3)画图

(4)小组表演

(三)指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或图示法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读读写下的感受

3.讨论:你为船长的办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小组内相互解答。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课件

(一)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

1.回顾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跳水》,齐读课文题目。

2.用逆推法回忆课文内容。

谁跳水?为什么跳?从什么地方跳了?孩子为什么会到那个地方?猴子为何这样放肆?

3.读课文,完成跳水图。

(1)故事的发生、发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进行的。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箭头标出来,并用最简洁的动词连起来。

(2)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3)指名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

(4)师生交流。

4.看图讲讲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具体表现在文中拿起地方?找出有关句子

1.趣:猴子的、淘气、顽皮。

2.险: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三)换角色讲故事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1.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想?

2.你如果你是那条船上的一名水手,你会怎么讲?

4.如果你是船长,你会重点讲些什么?

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色分组联系生活讲故事,然后分别请四名学生担任一个角色到前面讲

想象表演,完成作业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跳水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在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基础上,学生能够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

2、学生能借助“小卡片”,了解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形成自己的感受。

3、借助温馨点击,学生能感受到神话故事精卫鸟的精神魅力,受到人格的浸染和熏陶。

4、借助活动广角,让学生读诗,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讲故事。

1、按照文言文的节奏正确朗读,并读出韵味。

2、了解精卫事迹的同时,感悟她不屈不挠的精神魅力。

老师需要广泛阅读精卫与《山海经》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好课件。

一、故事导入,走近《山海经》。

1、同学们,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大家知道的故事可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你都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生说。

(课件出示:《山海经》)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直接告诉他们。

2、简介《山海经》。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联系自己读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读过的神话故事,你觉得它与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生说,教师引导。(出示课件:让我告诉你。)。

小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山海经》,读一读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语言的韵味。

二、初读《精卫填海》,了解神话故事。

1、自由朗读,读准确。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20页,借助文中注音自由读一读这段话,把句子读通顺,感觉难读的地方就反复多读几遍。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解决生僻字的读音。(3分钟左右)。

师:同学们,读完了吗?你读了几遍?这些文字都是几千年前的语言,那时的语言显然不同于我们现在的话,谁来说说你在读这段文字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生谈,难读,生字多)。

师:我们都感到了它的生硬、艰涩,难读,这么难读的古文,谁来试一试?指名读,引导大家注意倾听并纠正读音。(2名学生即可)。

2、教读难读的句子。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能把几千年前的古文读下来,老师发现读这些句子时我们应该适当停顿,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一遍,大家感受一下。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3、借助停顿,读出节奏。同学们,现在,你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和节奏,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学生自由练习,评价激励:同学们,你们已经读得很有味道了。

4、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

师:如果能够对照文中的注释,粗知这段话的大意,再去读的时候,就会能读出古文的意思了。同学们借助注释,默读思考。读不懂得地方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也可以问老师。(3分钟)。

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老师考考大家,文中写的精卫鸟什么样子?配乐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朗读真是韵味十足啊!老师就奖励大家看段动画片吧!(播放《精卫填海》动画)。

三、温馨点击,了解精卫的精神。

过渡: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一个神话故事,那么古人是想用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1、自读“温馨点击”,了解精卫精神。

师:我们课本21页的“温馨点击”中的话一定会给你更多的启发。生自由朗读2分钟,然后交流。

2、小结过渡:同学们,你看,我们通过阅读温馨点击,对精卫又有了怎样的认识?你从精卫的身上学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四、活动广角。

2、老师这里还有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图片,试着说一说这些神话故事的名字。

五、作业;。

1、把今天的古文读给家长听一听。有兴趣的同学在家长的帮助下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古文版神话故事读一读。

2、课下读一读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在单元结束时我们召开故事会,看看谁知道的神话故事多,谁讲的最精彩!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1、会人5个生字,理解“鸦雀无声、截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

一、录象揭题

1、小朋友,每年国庆节,很多国家都要举行隆重的检阅仪式。到时候,部队首长、国家领导人、甚至外国贵宾都会观看部队队伍和群众队伍。

2、瞧,这是我们中国的检阅仪式。(看阅兵式录象)

3、看了刚才的录象,画面中的军人、部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今天,我们要去波兰首都华沙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读课文。讨论课文主要内容: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仪式上,让()的博莱克走在()。_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3、指名说。

三、学习课文第12段:博莱克的表现

1、你瞧,这就是博莱克,他在队伍中,表现怎么样?

2、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博莱克的。指导朗读12段,读出自信、投入、有精神的博莱克。(自由读、指名读讲评、男女读、全体站起来读。)

3、看到博莱克的表现,你想怎么夸他?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读一读)

4、那为什么有的观众说:这些小伙子真棒!(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2~9段

2、指名回答。(他们在讨论该不该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仪式?)

3、该不该让博莱克去,为什么要讨论呢?

4、大家觉得非常为难。课文中也可以具体看出同学们为难的样子。请你们读读课文第3~6段,找出表现同学们很为难的词句。

5、四人小组交流:你找了哪些句子?

6、全班汇报: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开口。(怕伤害了博莱克)

终于(终于有一个人开口了,但是也没有解决问题)

鸦雀无声(表面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其实心里呢?)

第6段中连续6个问号。指导读出为难、犹豫不决的心情。

7、这么为难、这么难办的事,称为()的事?(板书:棘手)

9、是呀,能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这么重大的活动的是他的同学们,能让博莱克这么有自信地站在_队伍中的是他的同学们。这群小伙子,懂得尊重身体有残疾的同学,这些小伙子真棒!(朗读句子)

五、小结

这次检阅,不但检阅了小朋友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

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

(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

崎岖 盘旋缭绕 变幻无穷 帆樯林立 光怪陆离

稀薄 景象万千 缤纷灿烂 晶莹剔透 金碧辉煌

绽露 瞬息万变 眼花缭乱 心神飞扬 云烟袅袅

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

1.默读课文。学习要求:

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

(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

(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4)重点指导积累叠词:

明晃晃、光闪闪、白茫茫、亮闪闪。

你们还能说出像这样的词语来吗?

(5)(出示黄山日出视频)指导朗读:在脑海中想像着黄山云海的神奇景象,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配乐)

4.学习“日出”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几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时的变化。

小组交流,指名说,教师点拨,出示日出视频。

(结合板书:……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2)哪些语句写出了黄山日出的壮美?找出来多读几遍,读给大家听。

(3)重点积累:

清风习习、云烟袅袅、松涛阵阵、人语轻轻。

同桌试着说说这样的词语。

(4)指导朗读:(配乐)喜欢黄山日出的同学一起读读描写日出的段落,要把你们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哦!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背诵、摘抄积累……)

1.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记下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设计

云海日出

(奇幻 壮美)

云海:……像……似……

日出:……红色光点……圆弧……玛瑙盘……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指导练习第5、6、7题。

1、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

2、能把表示反问的句子改写成表示肯定的句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找出本单元课文中有省略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它们的用法。

2、逐句读读,体会句子意思,说说省略号的'用法。

3、仿照例句,写几个有省略号的句子。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读例句,明确练习要求。

(1)指名读例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2)比较上下两个句子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指名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2、指名优等生改写第(1)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3、指名中等生改写第(2)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指导练习第7题。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短文。重点指导两个孩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