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热门16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设计(热门16篇)

作者:雨中梧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译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联系修改自己的作文。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任务的才思敏捷。

二、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 名言导入  :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没译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依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译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 自由交谈:自己读过哪些好书。

三、 介绍一本好书:

1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a请一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b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的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四、 再读名言,能说说通过以前读书的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五、 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课后反思:

第二、三课时:

一、 导入  激情,拓展思路:

1导语 :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依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事实,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伤害,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 自主习作。

三、 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在读一读。

四、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己读文章。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 复习导入  。

1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互相纠错。

二、 读对话,了解内容。

1自读“我的发现”,想想从小林和小东的谈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2同桌分角色读,进一步读好对话。

三、 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1谈一谈小东有什么发现?

2谁还有相同的发现?

3抓主要内容,你还发现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注意发现总结方法。

四、 读课本中的歇后语。

1读六个歇后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2熟读歇后语。

3讲解三个典故“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如果学生知道,可请学生讲一讲。

1“水滴穿石——非一日之功”,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张小亚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的。

2他对人了解得很深刻,讲起某人的特点来,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你才有了一次好成绩,看,一大意又落后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六、 趣味语文。

1自读二个小故事,读熟练。

2你觉得趣在哪?说一说。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4拓展作业 :

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趣联妙对故事,在语文活动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听。

七、 阅读延伸。

课外作业 :读选读课文。

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乌塔》教学设计

词句积累:

疲倦惬意筋疲力尽睡眼蒙眬。

小姑娘正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相厚厚的书。

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亲自来。

到这里,它的美丽才深深感动了我。

难句解析:

1、我一时语塞,想了一会儿才说:“在中国,像你这样年纪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爱他们,会带他们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

“语塞”指一时说不出话来。这是作者和小姑娘攀谈后的反映,一个14岁的小姑娘的独立生活能力让作者感到惊讶。于是便想到中国的孩子,接受的教育是封闭式的,从小由父母牵着走,养成了依赖的心。中国的家长疼爱孩子是担心一个人出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危险,因此像他这样大的孩子,在中国不会一个人游欧洲的。这是中国和国外父母疼爱孩子的方式不同,也是教育方法的不同。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只有在这里,它的美丽才感动了我。

我们虽然从电视和书本中了解了世界的一些知识,看到了世界的样子,但仅仅从电视和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是不完美的,必须要有亲身的经历,亲自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丽,才能真正地去了解世界,感受世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乌塔》教学设计

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先写“我”在罗马的一个旅馆里结识了德国小姑娘乌塔,写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后收拾好行装、外出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谈的是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细、准备之久,以及她要在亲身经历中认识世界的想法;最后写乌塔与“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很有特点。这个14岁的女孩虽然独自在异国他乡,但是能在旅馆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动,自己收拾东西,按时外出游览,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乌塔做事很有经验、从容不迫。(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反驳”是指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逻辑”是指事物客观的规律性。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乌塔先是举出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在长辈爱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单独出门,然后说她不同意中国家庭管理孩子的做法,认为作者的解释是不合逻辑的。乌塔的话不多,但是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特别是她只有14岁就能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能切中要害,这充分体现出,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

(2)对词语的理解。

惬意:这里是很满意、很舒服的意思。

语塞:指不知怎样回答对方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增强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师生可以一起观察欧洲地图,了解欧洲的主要国家、著名城市,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本课的教学,教师应侧重指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就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反映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应的句段,并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乌塔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可以通过读好乌塔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在学生读懂课文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就学习课文时产生的问题和想法谈谈自己的见解。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从中确定一两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为基本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确定的基本问题要抓住自立精神这一中心,如:乌塔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我们能向乌塔学习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在讨论中,教师应提醒学生,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3课后,可以联系本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一写“从《乌塔》想到的”;还可以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课上讨论的情况讲给父母听,听听父母的意见。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在适当的时候排练演出来.

《乌塔》说课稿(学校赛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乌塔》,这篇课文是已教课文,所以在说课过程中,我会说一说教学效果。好,下面我就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一、说教材: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

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读全文,通过答记者和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要求是:(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马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答记者招待会”。

(二)、细读课文,答记者招待会。

老师说:“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居然敢独自游览欧洲,这引起了许多记者的好奇,于是,在中国,在我们砂子塘天华学校五(3)班,乌塔召开了记者招待会。下面请我们的小记者准备好自己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价值?我们的乌塔也要做好充分准备,可别小看中国的小记者呀。”

这时,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角色(记者或乌塔),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准备。在这准备时间里,学生更加认真,更加细心的默读课文,为自己所充当的角色积极准备着。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在答记者招待会上,我特别注意引导孩子表达语言时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角色。尽量使自己的语言更专业,这时,咱们班参加小记者班的孩子可就充分发挥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好好露了一手。充当小记者的学生,提出了很多很实际的问题。比如:“乌塔,你一个人出去旅游,如果碰到坏人该怎么办?”“你要是生病了,那可怎么好?”“你如果迷路了,你会怎么解决?”“你的钱如果被偷了,或者用完了,你该怎么处理?”等等。这些问题就象孩子们脑海中活跃的火花,也让我感觉到他们长大了,懂得在生活中去思考了。而充当乌塔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据理力争,面对对方一些刁难性的问题,还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做出精彩的回答。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课文内容得到了深入了解,也同时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在气氛越来越浓烈的一问一答中,不知不觉孩子们的焦点聚集到“小孩子是否能独自出行”这一问题的争论上,开始有了辩论会的雏形。而且通过刚才的答记者招待会,学生已经有了辩论充分的准备。这时,组织一场辩论会便也水到渠成了。

(三)组织辩论,引导深入探究。

这时,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持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找出依据反驳对方。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这激烈的辩论,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而且,这种见解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而且是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探究很有实效又深受学生喜欢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四)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段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每一个孩子都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国情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象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自己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想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让孩子们开展“学乌塔,郊外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郊外”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老师、家长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座谈会,总结活动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写作。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整个过程中,我仅仅只是一个组织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一次一次地被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所感动,不由的鼓掌叫好。而且,最让我欣慰的是,在语文课堂上,孩子们比以前更积极的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时,孩子们居然提出了七种不同的分段方法,而且都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我想他们已经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这也是我上这篇课文最大的收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这篇了读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试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段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做试验的原因、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谈谈从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启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各自发表各自的想法。)。

2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出的问题,把有关的阅读语句画出来。

2自由组合或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试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位听,读时教师适机调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四、归纳小结。

1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谈谈你谈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试验来证实。验证过程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板书设计。

两里多路。

蜜蜂逆风而飞会辨认方向。

陌生事物。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两分零七秒,是天an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

天an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同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呢?国旗班从天文台得到了一年365天太阳升、落时间表。他们根据这个时间表,确定每月上、中、下旬的升旗时间。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朦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4点33分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儿,国旗得同时升上旗杆顶。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也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升起。你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天清晨,随着升旗电钮的按动,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分零七秒”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升国旗的要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升旗的时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划出国旗班的战士为使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所付出的劳动。

6、用波浪线划出国旗班的战士升国旗时的动作。

7、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句式。

8、说说你从短文中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们的奇思妙想”。学生可以根据已经了解到的有关科技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各种奇思妙想。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未来的方方面面: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居住的房屋、照明的设施,公路、铁路、航天航海及各种交通工具,或未来的学校、教室、书桌、黑板,动物、植物的变化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只要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交流。

开展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既能言之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适时、友好地进行补充、提问,参与讨论。

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不但应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是什么,还可以谈谈产生这种奇思妙想的根据是什么。其他同学可以针对某位同学讲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补充说明,或发表不同意见,或展开深入讨论。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交际内容、礼貌用语、体态语言等进行积极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又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此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习作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奇思妙想,可以是受他人启发而联想到的内容,也可以写一篇科幻故事。教材中提出了习作的要求: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为自己的习作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好后要认真读一读,找出不足,自行修改。

教学时可以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引导学生回顾口语交际的热烈场面,回想自己和同学交流的奇思妙想,并仔细回忆给自己以启发的发言内容,以激发习作的热情。

2、根据自己想象的内容确定习作的角度或题目,再和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启发。

3、学生分头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4、学生写好后自评自改、互评互改。

5、用适当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习作。

这次“我的发现”提供了4条被商家随意篡改的成语广告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乱改成语、滥用成语的不良现象,并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语或短句,一般来说,成语中的字或词不能随便颠倒、增减或更换。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乱改成语、同音词借用、谐音词滥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有越来越泛滥的趋势,使人们对成语的认识变得模糊、混乱,尤其是对尚未了解这些成语的小学生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安排这项学习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从认识成语特点、尊重祖国文化的高度体会乱改成语的危害,树立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纯洁性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做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纯洁的小卫士。

教学时,可以从这4条被当作广告词的成语切入,让学生把正确的成语与滥改后的成语的意思进行比较,进而认识成语的定型性、整体性的特点及作用,体会随意滥改成语的危害。课后可以让学生留心观察,搜集生活中滥用成语的广告词,开展一场成语错别字歼灭战。

滥用成语举例:

咳(刻)不容缓(药品广告)出神入画(化)(房地产广告)。

口蜜腹健(剑)(饮料广告)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

此次“日积月累”的内容是几句关于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这几句名言告诫并激励学生,大胆地发现,不断地探索,勇敢地创新,才能创造奇迹,成为科学道路上的成功者。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这些名人名言,然后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交流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组的一些课文内容深入体会这些名言的含义,如,“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科学家们注意到了恐龙和鸟类的相似之处,做出了大胆的猜测,并不断加以验证,才得出了鸟类是由恐龙的一支进化而来的结论。

此外,还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再积累一些名人名言,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认识生活的能力。

安排这次“宽带网”的目的,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并不断体会科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在这一段文字中,先列举了我国科技人员近年来创造的科学奇迹:载人航天飞船成功上天,超高产杂交水稻诞生;接着列举了科学技术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然后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扩展学习的要求。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先读一读这段文字,说说从中了解到了什么,然后鼓励学生继续搜集关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资料,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科技的发展,感受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如果有条件,可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乌塔》教学设计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应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初逢乌塔,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只要写了乌塔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和谁,去过那儿?

学生自由回答。

2、有一个和你们年龄差不多的德国小姑娘,她自己一人游历欧洲,她叫——乌塔。(板书课题)。

3、看课题,这是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显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么,写人的文章怎么读才能读懂? (抓住人物的特点读)。

4、人物的特点指什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二、初读感知:

2、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文。

三、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2、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收获在小组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

3、指名汇报。

用“我认为乌塔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的句式汇报。

预设:

(1)我认为乌塔是个活泼、热情的孩子。如:她一见我,立刻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2)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孩子。如: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

(3)我认为乌塔是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4)我认为乌塔是个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孩子。如:这次旅行她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

4、我们向乌塔学习什么?是否也向乌塔一样背上旅行包去游历欧洲?

讨论后归纳:向乌塔学习并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5、回顾课文内容,本课作者重点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写的?

(主要是个性化语言)。

四、拓展写作:

1、学习完课文,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对你的父母或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请你以“由乌塔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把自己此时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

3、读给大家听。

五、课堂小结:自由畅谈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               乌塔。

乌塔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独立生活       自立精神。

我的反思。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1、谈话导入后引出课题,再从课题入手,引出写人文章抓住什么特点读才能读懂,为读文后的写作铺垫。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熟、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理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内容。

三、渗透读写结合点:

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特点读才能读懂,本文主要是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比如人物的对话,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突出了乌塔的性格特点。学习这一写作方法,把自己的读感受写下来。

存在的不足:

理解课文时有点细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牵引的痕迹有点重,以至于用过长的时间来理解课文内容,影响了后面的练笔。

课例研修心得。

2010年11月1日至今,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不但加强了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和本校的教师一起进行了课例研究。可以说此次培训收益颇丰、获取匪浅。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努力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使之有效地指导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把自身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校内的老师交流,并在课例跟进后,用新的练习设计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发现,如此用心的循环往复,是因为培训班的课例研究让我从有力,变得更加有心。

同时,我学会了变换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反思、调整我的教育观,正是这种换位思考,让我学会了信任学生,并不断地感受到信任带来的惊喜和力量。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有句话说的好:“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源头水。”所以我们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断的源头水,因此必须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我还将以此次培训的收获作为一种鼓励,鼓励着我继续前行!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设计理念:

教学时,我力图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三、四自然段,潮来时的声音和人们所看到的景象,从正面直接体会钱塘江潮的汹涌澎湃和雷霆万钧,感受钱塘大潮之“奇”;二是,引导学生从观潮人的神态和动作,体会观潮人对钱塘大潮的期盼与看到大潮后的兴奋与激动,从侧面来感受钱塘大潮之“奇”。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钱塘大潮的雄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文,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本课的生字。把不好读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强调“薄雾”的读音。

2、文中的那句话能概括了钱塘秋潮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请学生比较题目“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学习资料袋。

通过读资料袋、看图,让学生明白钱塘江秋潮比别处秋潮壮观的原因。并且提示学生找找潮水的涨落还和月球有着怎样密切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江面上的情况潮声观潮人群的反应潮来前潮来时远处:近处:潮头过后学生小组合作,按表格所提示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反复读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精读品悟,体会感情:(一)学习潮来前:

1、读潮来前江面景物的语句,体会大潮来前江面上平静的美。“横卧”,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

2、找出描写观潮人群的词语,及一早到盐官镇看潮,体会观潮人群对大潮急切的期盼。

3、再读第二段,看图想象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二)学习潮来时:1、知潮声:

读写潮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从“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的心情怎样?(由“人声鼎沸”的喜欢,到“有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山崩地裂的惊叹。)。

2、知潮情:

读写大潮样子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播放钱塘秋潮教学课件。读出大潮壮观及喜爱之情。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潮声、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一边说一边谈感受。

要求学根据按板书内容,用上空间转换词语互相说说,一边说潮来时的景象一边谈感受。

(三)学习潮头过后: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

2、引导学生通过“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的涌来”理解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1、回应开头,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结合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学习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3、让学生通过课件学习并欣赏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课件中感悟九寨沟的美景,进行拓展性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播放九寨沟的影音片段,让同学们猜测电影是什么地方拍的?

2、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到处鸟语花香九寨沟自然风光,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干什么?(学生交流)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一个神奇的地方--九寨沟。

3、点击九寨由来,通过观察九寨沟的地图,来了解九寨沟的位置。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是不是有点迫不及待了。我们先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游览九寨沟的美景,下面请同学们听听录音。脑中想象那是怎样的一幅幅的画面。

二、民主导学。

(一)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读书收获。

(学生交流)。

3、用哪一个词语来概括九寨沟的美丽呢?

(学生交流)。

下面我们来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文中哪处美景吸引了你?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好吗?)。

4、学生读课文。

5、交流九寨沟的湖泊、瀑布的美景。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并进行评价。

6学生欣赏自然风光,谈欣赏完优美的风景后的收获。

(二)学习第四段。

1、过渡:九寨沟不但风景优美,而且生活着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动物?老师想同学采用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来学习第四段。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学生质疑。

3、小组交流。

4、这么优美的风景里,生活着这么多珍贵的动物,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到: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5、这里有个省略号,知道是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交流)。

(三)拓展引申。

1、过渡:九寨沟的风景远远不止我们看到这些。九寨沟有五绝:彩林、叠瀑、翠海、雪峰、藏情。文中作者选取了九寨沟最富有代表性的四绝来写。还有一绝,就是藏情。深厚的藏羌文化形成为九寨沟的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想不想了解神秘的藏族风情。如果你还想欣赏九寨沟的美景,老师为你准备了四季九寨。这里有万紫千红的春天、浓荫滴翠的夏日、五彩斑斓的金秋、冰清玉洁的隆冬。

2、学生在课件上欣赏九寨风情以及四季九寨。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得真好,九寨沟太美了。不仅巴金赞美,还有许多游客在游览了九寨沟后也留下了优美的文章,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九寨美文九寨沟自然风光,你可以尽情欣赏。九寨沟不但作家描写,诗人称颂,还有歌唱家的高歌。在这里你还可以欣赏歌曲——《神奇的九寨》。(播放课件)。

三、检测导结。

当小导游介绍九寨沟的风景。

总结: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家园,也是我们旅游的佳选之一。喜欢旅游的同学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登庐山,看瀑布飞腾;游黄山,看云海扬波;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双版纳、桂林山水……迷人的景色,数不完,道不尽。我们可以到祖国各地去旅游,欣赏祖国壮丽的山河;也可以读读其他作家游览名山大川后的游记九寨沟自然风光,在文字中感受山河之美。

同学们,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这节课。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教学设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建湖县明德小学李春香。

[课题]特殊的葬礼。

[教材简介]这是一篇有关环保的记叙文。作者描写了巴西著名景观塞特凯达斯瀑布由雄伟壮观到日渐枯竭的过程以及人们失望、震惊痛心,反思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地球。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由。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在读中悟情的阅读方法。情感目标:

凭借文本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愫。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展开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地球”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领悟、体验、明理。

[设计思路]。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阅读感悟,理解内容;探究原因,体会意义;自由演讲,感悟提升;拓展延伸,内化情感。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葬礼特殊在哪里。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直接切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请你仔细看一看,说说你看明白了什么?可以联系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来说说。

2、大家都知道葬礼是为人举行的,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却亲自为一条瀑布——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葬礼,看来,这真是一次特殊的葬礼(板书:特殊的葬礼)。

3、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课件出示这句话)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从前,去看看昔日(板反: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吧。

二、阅读课文,感受瀑布的巨大变化(一)昔日的瀑布。

1、(出示第三自然段)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这是条怎样的瀑布。(交流)。

c、哪个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你的体会。(细敲: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这几个词语)。

d、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读后让学生点评再读)。

3、师(饱含激情):面对如此美的瀑布,同学们,如果你是游客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课文中词语来表达你对瀑布的赞美,也可以联系以前咱门学过的诗句或文章来说说。(3个学生左右)站在这么壮观的瀑布前面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了,课文中有个词语是……(流连往返)。

4、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啊!让我们放开声音来读这段课文,把你想要表达的感情尽情地读出来吧!(生齐读)。

(二)现在的瀑布。

2、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就告诉了我们,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想想你能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现在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吗?(生读后交流,板书:奄奄一息)。

3、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画面。

7、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大家都很想留住这瀑布,能用你的朗读。

把你的感受传递给大家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8、塞特凯达斯瀑布犹如一位慈祥的老人,刚刚还在亲切地与你讲着故事,与你在夜幕下数着星星,可突然,他闭上了眼睛,渐渐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两段文字,回忆一下他的音容笑貌吧!请男同学读昔日的瀑布,女同学读现在的瀑布(出示3、5自然段,分别配乐朗读)。

三、探究原因,体会意义。

1、过渡:原本雄伟壮观的瀑布在短短几年之间就变得奄奄一息,那雄伟壮观的景象也不辞而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出示昔日和现在的瀑布对比图,下面写上大大的红字:为什么?)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

2、找到原因了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吗?(相机显示红色:用水毫无节制;乱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

3、你能用上“因为……还因为……所以……”来说说吗?(多媒体出示:因为……还因为……所以……)先同桌之间互相练习一下。

4、读到这你是什么心情?(伤心、沉痛、愤怒、难过)请读出你的……5、小结:由于人们滥用水源,乱砍乱伐,使塞特凯达斯瀑布由原来的滔滔不绝,变成了现在的逐渐枯竭。我们感到很愤怒,很难过。让我们把第4自然段大声的朗读一下,把我们的感情表达出来吧!

7、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四、自由演讲,感悟提升。

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出示)同桌讨论思考:菲格雷特总统的演讲辞会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出示问题)。

预设:

回忆:回忆什么?你能来回忆一下吗?(出示: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

号召:会号召什么呢?(出示: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2、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话想说,假如你是巴西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对巴西人民发表演说,你会怎么说?拿出纸来,把想说的都倾诉进自己的演讲辞里。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拿出一份演讲稿,并推荐一位同学当总统发表演说,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记录。这里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一种完整的演讲辞的格式,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格式来写演讲稿。开始吧!

出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隆重的葬礼。昔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如今的他。

应该清醒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谢谢大家!

3、学生开始练习写演讲辞,教师巡视指导。师:写好的同学练一练,把你当成菲格雷特总统来演讲。

4、(配乐)请学生演讲(2到3人)。

五、拓展延伸,内化情感。

1、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演讲的最后说,愿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塞特凯达斯瀑布的悲剧正在我们国家上演!

2、(多媒体出示图片)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再也没有往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气势了。黄果树瀑布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可是它现在正面临着断流的危险。人们也只能看到一股细流,几行清泪,再也没有“五里之外,即闻瀑声”的豪迈气概了。

4、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挑其中的一幅图片来说,也可以整体来说说。

5、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山水水正遭受着无情的破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保护地球,从我做起(多媒体出示)。

六、作业设计。

1、写一句有关环境保护的广告词。2、完成演讲辞并练习演讲。

通联:邮编:224762电话:0515-86558495。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六、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

1——2《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语文园地一》。

3——4《中彩那天》《万年牢》《尊严》《将心比心》、《语文园地二》。

5——6《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

《大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7——8《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和我们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9——10《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

《花的勇气》《语文园地五》。

11——12《乡下人家》《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

《麦哨》《语文园地六》。

13——1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鱼游到了纸上》《语文园地七》。

15——16《寓言两则》《文成公主进西藏》《渔夫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语文园地八》。

17——18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一、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4.3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重、难点。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

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

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隋洪欣等。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

六、时间安排。

第一单元:12---14课时。

第二单元:10---13课时。

第三单元:12---14课时。

第四单元:12---15课时。

第五单元:10---13课时。

第六单元:10---14课时。

第七单元:12---14课时。

第八单元:11---13课时。

小学四年级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侧重抓住描写梅花鹿语言、动作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实现自我教育。

侧重抓住描写梅花鹿语言、动作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寓意。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寓意。

课件。

一、抓题眼导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光我们人类爱美,动物们也爱美。上节语文课我们就认识了一只这样的动物,请齐读课题。这是一只怎样的梅花鹿?读出它的特点来。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爱美”来品读这则寓言,看看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品读课文。

相机出示,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1)、“嗬,这身黄色皮衣油亮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这一定是世界上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那么匀称,简直可以做模特儿啦!”

(2)“嘿,我的角枝枝杈杈的,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若是像猴子那样,顶一个毛茸茸的秃瓢儿,真羞死人了。”

(3)梅花鹿不由自主地看到了自己的双腿,不禁撅起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真是美中不足,有点太干巴了,那雪花一样的斑点也少得可怜。若是它更美丽些,我不就可以当个的芭蕾舞演员了吗?”

2、分角色朗读1-11自然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交流:梅花鹿的腿起了什么作用?角起了什么作用?

5齐读:“唉,我真糊涂!我原来讨厌的四条腿,跑起来那样有力,可以救我的性命,而我赞美的角却如此不争气,今天是丧命在它手上了。”

6、引导学生给故事续编结尾。

7、交流想对梅花鹿说的话。

8、交流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设计意图: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哲理,强化体验。)。

三、拓展。

这则优美的寓言选自《伊索寓言》,让学生课下能走进《伊索寓言》阅读原文,并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来,让更多的人感悟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训练复述能力,加深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五彩池》教学设计

1、了解五彩池池、水的特点,明白池水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词句上,要求学生理解生词意思,感受作者的语言美,理解比喻句的妙处,并试着为五彩池写一写导游词。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强烈情感。

《五彩池》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了“我”到四川松潘县旅游时在藏龙山看到的五彩池的情景。全文以“听说、向往——亲身前往、目睹奇景——简介成因——赞叹人间瑶池”为思路,重点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课文语句优美,景色可人,充分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根据课文内容,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强大优势,树立“大语文观”,突现创设情境、引导学习、讨论探究、合作互动、发展个性、拓展思维、情感升华的目的。指导学生在《走进五彩池》的专题站中搜集处理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合作学习、讨论探究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及相关知识点的训练。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摆好“教与学”的位置,指导学生学会电子汇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作成形式多样的电子作品。

学生和老师进行课前五彩池相关资料的收集,教师将资料进行筛选,制作成专题站《走进五彩池》。

一、激趣,导入。

1、大家看过《西游记》吗?那还记得西游记里讲过一座美丽的瑶池吗?

2、指名说说瑶池是什么样的?你想去瑶池吗?

3、老师今天就要带你们去瑶池看一看。

二、多媒体创设情景,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五彩池》,欣赏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

2、欣赏完了美景,你有怎样的感受?(生:神奇、美丽板书:神奇美丽)。

3、有一位作者,他在游览完这美丽的景色后,被这神奇深深打动,写下了一篇文章,让一起看课文,板书《五彩池》。

4、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写出了五彩池的哪些方面的神奇和美丽?

5、指名汇报。

三、借助网络,学习五彩池的特点及成因。

(一)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明其特点:

1、五彩池的这些神奇的美,你最渴望更加具体了解的是哪些方面?

2、分小组合作学习,利用《五彩池》网页,自主学习探讨,深入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3、做好准备,采用自己觉得最合适最能表现的方式,汇报关于五彩池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可以描绘解说、可以朗读想象、可以引导大家欣赏画面、可以充当小导游介绍等等等等)。

4、五彩池群池子数量不仅多,而且形状各异、深浅不同、大小不一、色彩不同,你觉得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五彩池的形状、大小、色彩还会有哪些?小组内说说,在网站上画画、写写。

5、交流。

6、自由读读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想想怎样才能读出那种美。

7、指名读、齐读。

(二)究其原因:

1、五彩池为什么有这些神奇瑰丽的景象呢?

2、借助网页,分小组讨论学习。

3、小组派发言员汇报。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汇报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出示“地质成因”和“折光原理”网页进行小结)。

4、原来神奇而美丽的五彩池,是因为有造就这些神奇和美丽的独特原因。

5、齐读本段。再次感受其美丽与神奇。

四、运用资源,收拢全文,拓展升华。

2、为什么作者最后说: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

3、其实不仅仅是五彩池,我们祖国幅员辽阔,还有许多风景神奇秀美的地方。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给我们介绍介绍?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欣赏网站上已有相关资源。

4、祖国大好河山,美景如画,你有什么感受?想法?

五、作业: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想了解的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了解,制作一份“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演示文稿,或者是学习交流主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尊严教学设计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本班学生比较喜欢朗读,特别擅长将自己变成课文中的角色去读、去悟。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的好文章。课上,教师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能够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年轻人自尊的高尚品质,并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4、培养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的能力。

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

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

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

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

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

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

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

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师生简单评议。

3、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

课件显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谈。请学生谈一谈对尊严的理解,并讲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与尊严有关的小事情。

2、读。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请学生读一读。

3、编。学生自编关于尊严的格言。

4、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关于尊严的格言,认真书写,贴于自己的书桌前。

大叔:善良朴实送食物先吃再干要求捶背请求留下

脸色苍白

哈默:要求干活先干再吃干完吃饭答应留下

骨瘦如柴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与孜孜以求的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那么,我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各自的特点:

第一个环节,利用课件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目睹并感受逃难人的境况,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由此,同学们的小手已高举如林,个个都想一吐为快,教师因此引入课题。

第二个环节,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敢读敢说,踊跃表现自我,在交流中提高自我。

第三环节,皆在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点拨指导,重在发挥好教师服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四环节,意在开放课堂,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体验,自我感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会自尊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在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充分地进行合作,充分地展示自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五环节的设计皆在通过“谈—读—编—写”,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尊严的可贵和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

当然,在整堂课中,免不了有些突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渐渐地突破。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引用的五副春联。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

课文中出现的春联的特点:对仗、音律美,这些因为是初次接触,学生可能较难理解。

多媒体课件、收集春联。

(一)、激趣导入。

1、播放音乐《恭喜发财》,谈话:在刚才的歌曲声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过春节的热闹气氛。春节到了,人们都要放爆竹、吃年夜饭,还有很多人家会在大门上张贴——大红春联。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冯老师相信大家对春联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来说一说一副春联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呢?(上联——右手边;下联——左手边;有的上面还有横批)。

3、这些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其实,春联中还包含着很多学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研究春联。揭示课题,板书——春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何开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根据本课实际,我在开头就创造了一个节日的氛围,一曲热闹的《恭喜发财》,同学们马上被带到了欢欢喜喜过新年的气氛中,学习的欲望也大大增加了,不知不觉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3、汇报。

(1)你们画了那些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我们一起把画出的春联读一读。

(2)谁来把你找到的描写春联有哪几方面内容的句子读一读。

(内容有描绘美丽春光的、有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有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有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

我们再一起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4、过渡:大家读得很准确,下面请大家再大声、有感情地读读这些春联,读完之后想一想:如果过年了,你会选择哪副春联贴在你家大门上呢?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喜欢的春联是——,它——(反映了什么内容),这副春联的意思是:——。

5、全班交流。

(1)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a。谁来试着读读看。

b。点拨。从哪几个词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绿、杏花红)。

c。你能来读好它吗?(个别、集体)。

e。练习朗读。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副春联,把这么美的景色快速地记在脑于里。

(2)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a、谁再来试着读一读。

b、点拨。什么叫“欣欣向荣”啊?你从哪里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千山秀、百业兴)你能带着你的这种感觉把这副春联读好吗?(个别、集体)。

c、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什么?(祖国大地)。

e、练习朗读。让我们用自豪、高兴的语气来再读读这副春联。快速把它记在脑子里。(指名背、齐背)。

(3)过渡:课文中还有两种内容的春联,出示: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你能说说这两副春联反映的是书上哪方面的内容?从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它们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各小组进行讨论。

(a)谁来讲讲你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可适当地点拨)。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

“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b)下面考一下大家的反应能力,我说内容大家马上把相应的春联读出来。

6、小结春联的内容,引读:(板书;各种各样)。

7、拓展练习。

老师今也带来了几副春联,请同学齐读,想想这些春联它属于哪种内容呢?请你试着连连看!

描绘美丽的'春光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

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

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国与天地同寿江山与日月争辉。

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四化宏图展,九州春意浓。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和提供积累优秀语言文字的机会。春联的内容广泛,正是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良好素材。课文中介绍了四大类春联内容,为了使学生既爱读爱学,又在朗读的过程中有所感悟,积累语言。我先指导学习第一副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先感知描写的内容,再让学生体会从哪里能感受到春光是美好的,这样学生一下就抓住了重点词“芳草绿”、“杏花红”,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春的气息,同时加深了对春联描写的内容的印象。其余3副春联,则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理解内容,感受春联描写的意境。)。

(三)精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指导理解“对仗”。对于对仗,大家一定不明白,书中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a、这幅春联上联是——(绿柳舒眉辞旧岁),下联是——(红桃开口贺新年),数一数,上联有几个字?下联呢?上下联字数——(相等)。

2、引读:看了这几副春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春联的上下联不仅……而且……这就是一开始所说的,春联是讲究对仗的。

3、刚才大家读得有点平淡,其实读春联也和读文章一样,要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有高有低,要读得动听一些,用书上的词来形容,就是读起来要——(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谁来试试?(个别、集体)。

小结:你们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其中的声律美,让老师领略到了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这就是春联的第二个特点。

4、同学们知道了春联的这两个特点后,我又要考考大家了。这里有几副春联的上联,请大家为它在后面找出正确的下联。(点击课件)。

出示:载歌载舞庆新春人新事新时代新。

碧波跳红鲤同心同德于四化。

山美人美风光美绿水跃白鲢。

5、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课文的二、三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作为小品文,就应该让学生有所得。基于这一点,我把了解春联对仗和声律美的特点作为另一个教学重点。"对仗""声律美"这些内容较为烦琐,理解起来也有困难,那么教学上就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以读促析,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特点,在读中体会特点,读出感受,读出语感来。)。

(四)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

2、出示:“开卷有益”齐读。“卷”有两种解释。

(l)试卷;

(2)书本。请为它选择正确的解释。你能说说“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吗?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板书:值得一学。

4、小结:是啊,多读读春联,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下课以后你可以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春联把它背出来。

(五)、拓展练习。

1、对对子。(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读了那么多精彩的春联,下面我们也来试试写写。

蓝天对珍禽对()。

成功对()明月对()。

勤奋对()细雨对()。

开花对()高山对()。

地北对()林深对()。

细雨对()桃红对()。

地北对()蓝天对()。

芳草绿对()古木参天对()。

凯歌迎大地对春色满()。

山河增秀色对()。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

2、补字成句。(点击课件)。

风拂千条柳,雨()万朵花。

小草萌芽思春暖,红梅傲雪斗()()。

处处红花红处处,重重()()()()()()。

3、课件出示“找朋友”。老师还想请大家来帮忙找一找朋友,这里有几副春联,它的上联和下联弄乱了,你能不能来帮它找一找朋友?(点击课件)。

上联下联。

学海无涯勤可渡山河分外娇。

碧波跳红鲤瑞雪兆丰年神州万象新。

田园无限美书山万仞志能攀。

春风催旧岁华夏百花艳祖国无处不春光。

神州有天皆丽日绿水跃白鲢。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中对对子、补字成句、“找朋友”、对下联,既是对课文的有效延伸,更是对学生学习的延续,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精神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师:同学们,《春联》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春联的内容以及特点,还告诉我们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其实,春联它是一种象征,哪里有春联,哪里就有华夏子孙;春联是一条纽带,牵动着多少漂洋过海的赤子之心;春联是长江、长城,是黄山、黄河,树起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奔腾着中华儿女的激情。课后请同学们去搜集春联,下节课我们将在班级进行交流。

2、播放音乐《恭喜发财》,(下课)。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树立一个“大语文”的情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结语将这堂课的教学提升了一个层次,与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与巍巍华夏息息相关。工具性与人文性在此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课在喜气洋洋的音乐中开始,又在洋洋喜气的音乐中结束。)。

六、布置作业:抄写并背诵课文中的五副春联。

24、春联。

内容各种各样。

对仗。

特点。

声律美。

值得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