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2023年哲学家读后感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读后感(大全5篇)

2023年哲学家读后感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读后感(大全5篇)

作者:紫薇儿 2023年哲学家读后感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读后感(大全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哲学家读后感篇一

年初时给自己定下目标,20xx只读史哲和个人传记,这本书其实最开始我是比较排斥的,看起来不够严谨——可能我潜意识里认为哲学必须是严谨的。可是翻了几页后,发现作者语言虽然灵动,但是并不虚无,逻辑条理都很合自己胃口。所以加班加点就把这本书读完啦。

读哲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大佬都读哲学。再加上去年读了很多社科类书籍,我觉得自己的思维有能力读懂哲学,理解哲学(事实证明的确还可以)。当然,我不会没有任何目的的去做读哲学这件事——毕竟我也是实用主义者嘛。

我想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意义。

作者在书末给出的答案也毫不心软——所有形而上的问题都没有意义。

看到这里,心情一度崩溃,甚至理解了鲁智深的坐化,也对孙大圣法名悟空有了自己的感悟。竹篮打水一场空,空即是悟,悟即是空。

当然,按照人类大脑传统思维逻辑,目标是一定要有的。人生的意义,就是这辈子要前进的方向。怎么能没有呢,是吧。

还好作者还算厚道,给出了寻找人生意义的一种方法——向死而生。

继续欺骗自己的大脑。似乎也别无它法。这才算是这本书真正的出口哦,抓紧了!

当然,整本书下来也有自己的一点感悟——

永远活在当下,感受当下,珍惜当下。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人生不要做太细致长远的规划(不要掉入欲望的陷阱),如果可以的话,就去做那些让自己幸福的事情吧。让自己发光,让人生发光。

人生幸运,人生值得。

哲学家读后感篇二

很棒的哲学入门书籍,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作者讲述哲学不是罗列一堆苦涩艰深的概念,而是从其时历史、宗教、科学甚至八卦的角度出发,系统性的给我们讲述了各个时代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从最早的希腊三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圣徒保罗和改革先行者马丁路德、加尔文;从理性主义的笛卡尔,到唯理论的斯宾诺莎斯、莱布尼兹;从经验主义者洛克、牛顿、休谟,到机械论霍布斯;再从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鼻祖康德、创造辩证法的黑格尔、坚持唯意志论者叔本华、提出超人学说的尼采,讲到众所熟知的达尔文、马克思,以及罗素的逻辑实证主义、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辩证思想、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让我们对哲学有了从未有过的清楚认识。

什么是哲学?整个哲学的`发展,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好莱坞故事,有一个蹒跚起步的开始,一个充满了矛盾冲突和高潮的过程,一个恍然大悟般的结局。形而上学家们,在相信自己发现了真理后,都认为人生是有目的的:宗教信徒认为,在教义的指导下生活就是人生目的;叔本华认为,对抗生命意志是人生目的;尼采认为,努力当超人是人生目的;黑格尔更是认为整个历史都是有目的的,个人的人生目的是去努力实现历史的目的。一个个伟人站出来,然后一个个被后面的新答案否决,最终,哲学的结论告诉我们:人生其实是没有目的。那么,结论就是,你开心就好...

哲学家读后感篇三

跨度2000余年的人类哲学领域发展,顺带架构出这群哲学牛人所处时代的宏大历史背景下,各派哲学大家们如何曲折的不断发展、创新新的哲学体系,生动八卦再现出他们作为普通人一面的不完美和可爱,作为具体个体的独特性,各派哲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分歧点,漏洞及后人的思考发展,顺着历史的进程娓娓道来,作者轻松诙谐语句,调理清晰的.布局,严谨却不严肃的哲学史,如同看畅销小说畅快感。

某些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牛逼的人总是成群结队的涌现出来,以前总是特别佩服这些人的伟大,现在发现这些人物的出现实在是要感谢他们所处的那个伟大的时代,一旦人类社会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则必然会出现某几个伟大的人来推动人类文明智慧的发展,迈向新的层次。哲学也毫不例外,黑暗的中世纪结束前后,除了绘画艺术领域,工业革命科技领域,17世纪的欧洲相继涌现出影响深远的各派哲学家,创建出各派的专有术语。比如康德的“物自体”黑格尔的“辩证”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存在主义的“存在”等等。

哲学家读后感篇四

哲学这种仰望天空的学科在我印象中一直是阳春白雪到普通人无法碰触的课题。对那些大部头的哲学书籍也是敬而远之的。然而无意中看了这本《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的小书,竟然拿起就不想放下,一直看完了。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就是我这种不想碰触枯燥的哲学书籍的懒人的。他风趣诙谐,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有史以来的著名哲学家的思想,发展脉络,哲学和宗教和科学相爱相杀的恩恩怨怨。就像小说一样有趣。

其实大家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的都会思考哲学问题:人为什么活着?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我所在的世界是真实的吗?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哲学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本体论,”哪些是真实可信的“-认知论,哲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些形而上学的问题。

而他们的理论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了我们。普通人可能并不是某种理论的死忠粉,所以基本上都是大杂烩。如作者举得一个例子我觉得非常有趣。如果一个人自己碰到好事,或是讨厌的人碰到坏事,就会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用的因果律;如果自己碰到坏事,就会认为是环境不好导致的,这里用的是决定论;如果讨厌的人遇到好事,就会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谁能笑到最后”,又变成辩证法了。)

哲学的本质是质疑一切。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们质疑着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说法或观念,创造了百花齐放的各种理论。例如因果律,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我们自然而然的相信是放之宇宙而皆准的规律。然而哲学家们并不天然相信,而是质疑,提出了各种说法。如认为因果律仅仅是人脑预设的”公理“,对于非因果律的真理,人无法理解。就像三维世界的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四维只能看到表象一样。这初听上去简直莫名其妙,然而科学的进步似乎确实证明了因果律在量子力学层面根本不起作用。那么这位哲学家的理论揭露了宇宙的真理吗?也并不是哦后面的反转一浪接一浪。

我们在课堂上学的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我最头疼的课,所以并没有好好听。)。但哲学的观念百花齐放,其他的学说并不是”片面的,静止的看问题“。虽然哲学到现在似乎并没有得出什么统一的答案,但是一群最聪明的头脑所思考出的理论至少值得我们所有人了解看看。所以强烈推荐此书入门,也许你会发现新世界。

哲学家读后感篇五

在船夫与哲学家的故事中,船夫不懂历史,不研究数学被哲学家称道失去了一大半生命,而因哲学家不会游泳而失去了全部生命。

看似有些好笑,实则深含寓意。我们笑这位哲学家的愚笨,只会说大话,再回头一看,实际他们说得都不错,各有各理。

首先来一下哲学家,虽然最后他的结果不是很好,但是我们不妨去想,历史是文化的展现,是文明的里程,是科技的“百科全书”。历史告诉了我们很多,让我们知道过去人们的成就与失败。成就值得我们学习,失败值得我们去铭记去防止。如果没有了历史,文明也就不会发展,甚至倒退,这样的生命就失去了一半的价值。而数学使人聪明,使人更有逻辑性,使我们思维更开放。说到这有些人就问了,我们学数学就为了这个吗?难道不学数学思维就不会开放?我们就不能不学吗?我就想回答:“你就是一个连游泳也不会的船夫!”现在我们学习数学一个为了考试,再者就是可以灵活我们的思维,脑子都死了思维还能开放起来吗?这样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这也就是哲学家的思想。

可是他却不知道,生命到底是什么。于是船夫告诉他了:“生命就是活着”。很浅显的理解,但却是最重要的。是啊,人都死了,还谈什么意义与理想?哲学家失误了,他忘记了这点,生命的存在就是自己还活在人世,我觉得哲学家想了很多,但却忘了铺上“地基”——把握实际。

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拿上“本钱”——铺好“地基”。学习中也是如此,有人说我会做发明,有人说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人说我读书千万卷,学富五车。但是他们面临的是一千米的长跑,之前的技术较一个会长跑的人来说虽然显得挺高大尚的,但是在这千米跑中几乎一无用处。这也告诉了我们做事要先看清实际,再去想其他事,否则完全无用。但是我们也要明白了解更多的知识,学得更广同样是有用的。毕竟在长跑中这些技能看似花里胡哨,然而在其他的场景中便是“随身秘宝了”,因此这些并不矛盾。

所以我们既要把握实际,也要多学技艺,这样才会有一个“完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