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植保年度工作总结(汇总5篇)

2023年植保年度工作总结(汇总5篇)

作者:书香墨 2023年植保年度工作总结(汇总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植保年度工作总结篇一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植保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xx年上半年,在县农业局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县植保站开展了以下工作。

开春以来,我站技术人员适时深入乡镇、村社,随时监测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采购自动虫情测报灯两台并安装应用,通过田间调查与测报灯观测数据分析,及时发布小麦条锈病防治和水稻一代螟虫防治两期《植保信息》,200余份,制作《一代螟虫发生与防治》电视专题片1期,开展县、乡两级小麦、水稻病虫防治及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机手培训6期,开展植物检疫培训2期,培训农技人员及制种技术员130人次,农户32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0余份,有效地指导了农户开展小春作物病虫防治及水稻螟虫防治工作。

今年2月上旬,我站将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及时安排20万元病虫防治项目资金采购药剂,以开展小麦病害防治。3月下旬,我站通过政府采购,及时将防治药剂发放到小麦条锈病重发乡镇,并指导各乡镇农户科学防治条锈病,利用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18万亩,全县小春通过病虫防治共计挽回粮食损失10377.67吨,保障了我县今年粮食安全生产。

今年1月―2月,我站开展了农村鼠情监测工作,2月中旬我站将今年农村鼠害发生向县政府领导进行了情况汇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农村灭鼠工作,及时安排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采购灭鼠药剂,3月下旬,通过政府采购,将灭鼠药剂发放到全县各乡镇,并抽派专业技术人员督促各乡镇农村灭鼠工作,各村社农户鼠药投放及时,全县防治面积达102.35万亩,挽回粮食损失17102.5吨,农村统一灭鼠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县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今年3月,在农业局统一安排部署下,我站重点开展了黄鹿镇粮食高产示范片及永太、东北、南山、辑庆等镇现代农业示范片绿色防控工作,积极推广黄板诱杀蚜虫、全自动太阳能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绿色防控2.3万亩。其中:推广黄板诱杀蚜虫亩;“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2500亩;应用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3500亩;灯光诱杀水稻螟虫6800亩;推广使用太阳能杀虫灯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蔬菜害虫,推广应用面积5000亩;果园推广灯光诱杀害虫3200亩。为我县今年粮油及经济作物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今年4月以来,我站重点对以稻水象甲为主的有害生物进行了不间段的监控,有效防止有害生物对我县农作物的入侵,保障了我县农业生产健康发展。

1、继续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在上半年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在黄鹿、永太、东北、南华、广福等12个乡镇推广纹曲灵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10000亩;在东北、南山、永太等乡镇推广云菊防治蔬菜害虫5000亩。

2、搞好大春作物病虫监测,及时指导农户开展大春作物病虫防治,确保水稻、玉米等作物产量。

3、推进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建设,依托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创新机制,大力开展水稻、蔬菜等粮经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实施水稻专业化防治25万亩,蔬菜专业化防治5万亩。

4、搞好植物检疫工作,大面积开展有害生物检疫工作,特别是水稻制种基地的检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保护我县农业生产安全。

植保年度工作总结篇二

20_年在团党委、农业科的正确领导下,在植保站的大力指导下以及在我单位广大职工的积极主动配合下,我连农业病虫防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防治上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倡导“绿色植保”理念,本着“保护天敌、增益控害、简化措施、节本增效”的目的,在充分发挥和促进本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自然调控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抗病品种,开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调控为中心,成虫诱杀为关键,科学合理用药为重点的棉田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实现棉花高产、棉农增收的目的。

二、棉花播种前,在做好土、肥、水等农事操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药剂拌种、土壤化学处理除草等工作。将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和种植抗病虫品种作为棉田有害生物控制的有效手段。同时抓好种子消毒处理、药剂拌种保证棉花苗齐、苗全为棉花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棉花从出苗到现蕾的一段时间为苗期,大约经历40-45天。此期由于气温仍然较低,幼苗嫩小,抗病力弱,极易受病虫危害造成缺苗断垄,或使棉花生长受阻,影响壮苗早发。苗期根病类病害可引起烂种、烂芽、根腐等,常见的有立枯病;同时,棉花枯、黄萎病苗期即可发病。棉花苗期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棉蚜等。

在此期间我及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督促承包户适时播种,适时定苗,发现零星病株立即拔除烧毁,未发病地块,喷施叶面肥,以提高棉株抗病力,减少发病。同时增施底肥和磷钾肥,清洁棉田,积极减轻发病。

四、适时化控

对棉株现蕾后长势旺盛的棉田,适时进行化控。一般用适宜浓度的缩节胺溶液,均匀喷洒在棉株顶部。对于棉株生长不一致的棉田,化控时使用适当的、不同浓度的缩节胺溶液,以平衡棉株生长,使棉株长势一致。

光诱杀,坚持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铃虫成虫;保护利用天敌,棉铃虫天敌很多,对棉铃虫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应加以保护利用。在棉田早期对害虫防治时,不可盲目喷药,以保护自然天敌,为防治棉铃虫打好基础;针对这一情况,我连依据虫情监测和防治指标,对虫量较大的棉田实行药剂挑治。防治时间掌握在产卵高峰期施药,一般棉铃虫卵多产在棉株顶部嫩叶上,喷药时重点把药喷在棉株顶部叶片上或采取“洗苗”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虽然在棉花今年春季雨雪天气较多,秋季连续低温,天气复杂多变,但因我连植保人员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从多方面弥补不利天气带来的损失,使全连不但未出现减产的现象,反而又取得了大丰收,今年我连主栽品种为,,实现了绿叶吐白絮,拾花不沾手的植保目标,总产达到2350吨,完成测产的95%。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积极做好植保工作,为职工增收贡献出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植保年度工作总结篇三

1、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文件精神。在上级领导下,我站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按照我市“十一五”期间的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力抓好全市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区管理,确保了我市城区市容环境和市容秩序的持续改善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确保我站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我站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其他班组长为副组长,分管站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站内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专人进行日常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城区市容环境安全。

3、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今年我们利用各种会议对全站人员进行了安全法律法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的教育,增强全站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逃生能力,全面加强我站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4、加大消防宣传力度。今年我站采用横幅标语的形式宣传,在市区、街道和各社区张贴宣传标语,进一步宣传消防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全站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安全、文明、健康的发展环境,确保我站的安全生产。

5、认真落实市委、市和建设局下达的安全防火责任书。

今年我站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无任何事故和事故发生。但是我站安全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我们将在市委、市和建设局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全力做好我站的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我市城区市容环境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我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定。

植保年度工作总结篇四

6月23日、7月23日在定远县分别召开全省农作物害虫性诱防控、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现场会,展示水稻病虫害多项绿色防控技术。全省建立5个部级绿色防控示范区、25个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区和92个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推广多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深入探索研究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全程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等。据统计,全省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亿亩次,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较上年提高个百分点。

积极开展植物疫情行政审批和市场执法检查。全省共开展产地检疫190多万亩,出证3834批次,生产健康种子万吨,健康苗木万多株。开展调运检疫9352批次,调运种子万吨,苗木万株,草坪万平方米;省站办理南繁育种省间调运99批次40115千克,国外引种16批次,共引进种子113千克。各市自查、省内联查,开展种子市场检疫专项检查。做好我省南繁企业的登记造册和管理工作,并深入全国种子南繁基地,开展检疫专项联合执法检查。

加强对基层植保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分别举办了农药登记、病虫测报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植物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植保机械使用技术和植保专业统计等培训班近10期。组织全省14个统防统治组织赴外省参加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联合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省农科院植保所举办了现代植保发展论坛。此外,我站还通过各类会议和现场活动,对基层植保技术人员开展以会代训和现场培训。多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全国各类技术培训班和专题会议,接受业务培训。我站组织近10名科级干部,赴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对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开展植保技术培训。

夏粮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省农委组织了由17处室组成的17个赤霉病督查组、省植保站组成了7个防控技术指导组在各地巡回督查指导赤霉病防控工作。秋粮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省农委下派4个由农业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组成的督查组,赴各市开展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督查,推进各地防控措施落实。省农委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基层,检查赤霉病、稻飞虱等防控工作。小麦赤霉病防治结束后,省农委组织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对全省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控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并上报省政府。

继续加大与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省气象台、省农科院、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的密切合作。与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植保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积极研判小麦赤霉病、水稻稻飞虱和稻瘟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态势,讨论关键防控技术。深入研发和维护《安徽省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系统》。创新开展小麦赤霉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远程视频会商,研究病虫智能化远程监测和自动识别技术。探索筛选白术和板栗等特色小宗作物病虫害防治用药。联合发布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预警或预报6期。在国元农业保险平台向全省种植大户发送病虫发生预警信息24期。

今年我站承担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1个,农业部部门预算项目3个,项目经费共计4272万元。为保障项目落实和经费使用安全,我站严格按照委制定的项目“四制”管理要求加强项目管理。从项目经费的下达到分配下拨,严格按照事先签订委托合同规定承担的项目任务,以及因素分配法实行分配资金,并报委主任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及时下拨项目经费,督促各地严格按照委托合同规定的任务落实具体工作。截至12月中旬,各地已全部完成项目任务。

植保年度工作总结篇五

积极开展农药种子市场监管工作,确保农资市场稳定有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用药的质量和防控效果为农业生产把好第一关。调查结果显示检查经营农药1户,种子5户,通过市场检查种子调运检疫证书是否齐全。

病虫测报工作是落实植保方针的前提,是贯彻两个理念的'重点,是建立新型植保体系的核心,是重大病虫害防控措施的重要保障。

1.做好草地贪夜蛾飞蝗的监测防治工作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新发害虫按照州局安排,组织植保站种子站土肥站到各乡镇田间地头进行查看及宣传培训,参加培训人数达550人/次,现在我县还未发现草地贪夜蛾。对我县飞蝗进了调查,目前发生面积较小,虫口密度较低。

2.小麦大麦条锈病监测

在乡村租地(2亩)与省农科院植保所和州植保站共同完成小麦大麦条锈病实验监测,现进行种植,进入后期观察。

3.农药减量控制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制定了农药零增长方案和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方案。为提高农药销售者及使用者的环保意识,减轻因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确保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落到实处。我站与其它业务站在执法检查中,大力宣传农药减量控制的意义,要求经营户负责回收自己卖出的农药包装物并向购买者作好宣传工作。下一步,我站将加大宣传力度,并要求让农户形成自觉爱护生产环境的习惯,逐步减少农药面源污染问题。

加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有害生物灾害的监测控制,农药监管力度,抓好重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重点地区的监控,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确保全年农作物病虫预报准确,防治即时,将病虫危害损失降至最低。

全县共计绿色防控30000亩(次)。一是全县病虫综合害防治18500亩(含药剂拌种),其中种子包衣10640亩。二是农田化学除草以青稞小麦马铃薯油菜地杂草为主的防治,全县共防治11500亩。

我县飞蝗于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主要分布在八美片区片区,于6月上中下旬密切监测,平均密度0.1头/m2,最高密度0.5头/m2。县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一行赴到八美片区片区,实地开展飞蝗的培训及防治工作。

植保植检站技术人员,首先对村民和防治人员进行现场讲解飞蝗的危害性及传播途径;其次向农户讲解了飞蝗的防治方法及防治措施。通过技术人员耐心细致的宣传和技术指导,使农户掌握了飞蝗的相关知识,为我县后期防治飞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培训,共计发放相关资料50多份。从6月底开始防治,自6月27日防治以来,截止8月中旬,全县共计发生飞蝗4.8万亩,防治4.7万亩,防效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