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大全8篇)

最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大全8篇)

作者:JQ文豪 最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论文(大全8篇)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分享/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如何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总结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篇一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会计专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对会计人才进行教学培养中,需要对其专业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评价体系中完善自身的不足。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缺乏科学评价体系构建意识,这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产生了阻碍。为此,必须加强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而让高职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得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能够最快速地培养出应用型会计人才,进而为社会企业提供服务需要。然而,良好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检测高职会计人才是否符合社会企业需要的标准之一,其体系构建便对社会企业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良好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社会企业的自身发展模式不同导致了每个企业的质量评判标准存在着差异性。为此,高职院校亦应该在会计人才培养中建立本校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而提高会计人才的输送标准与质量。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能够让教师明确会计人才培养中的教学漏洞,以及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学习中的难点。进而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日后的教学任务中针对性的做出科学调整,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第二,能够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交流和发展。高职院校会计质量评价体系具备一致性,全国多所高职院校在构建并实践的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经验和难题。各个学校可以将彼此实践中所总结出的经验进行融合分析,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人才质量提高。第三,高职院校的学生实践能力要符合社会企业的标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践性较少,其总体的实践水平是否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难以确定。为了能够确保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及时对会计学生的不足之处按照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重修。让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企业的需求的标准中逐渐改变学习方向,并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满足会计工作岗位所提出的硬性要求。

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路径分析

(一)基于目标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

目标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会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众多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其培养目标多为“学生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学生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并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软件等”在目标评价的质量评价体系中主要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严格遵守《会计法》中相应的各项规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准确地进行会计核算、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校要对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让学生在实践培训的过程中掌握税收和审计工作等方面的详细要求。第三,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从业人员要具备基本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报表分析等基础专业技术能力。

(二)会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评价体系

专业素养评价体系建立于目标评价体系之上,在目标评价体制构建之后便需要一系列的实施计划,在具体实践中就需要构建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进而明确会计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其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通过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能够找出学生教学中存在的漏洞,倘若从学生身上寻找教学中的漏洞必须从整体学生进行着手,以班级为单位,从班级整体学生会计实践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整合,进而转变教学策略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必须通过笔试和计算机实践测试两种方式进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进行评价,进而找出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并针对性的完善。第三,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实习质量评价主要应用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系统让学生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践结果的审查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训练的过程要完全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由于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完善的专业素养评价体系能够直观地将学生的水平显现出来,这样便能够让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业提出的财务工作标准相对接,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总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在会计专业知识教学中应积极构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严格按照社会企业的相关标准实施,让会计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必须将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联系在一起,通过合作测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教师亦要整合并研究其评价结果,完善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雪梅,庄胡蝶,汤长胜,翟卫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市场论坛,2014,05(05):46-47.[2]刘霞,伍静.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企业导报,2013,05(13):156-157.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篇二

一、研究目标、主要内容、观点和创新点

1.研究目标。电力系统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员工素质要求高,岗位技能标准高,如何通过学校的培养,使学生上岗后,上手快、能力强,是提高人才培养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真正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全面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本课题的研究将真正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做到目标的定位和培养模式之间的完美统一。

2.研究内容。电力系统岗位需求及岗位要求分析;目前我国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面向电力系统实现岗位对接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建构;课程体系的建构;师资队伍的构建;实践环节及实训基地的构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构建;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估的构建。

3.研究观点。“岗位对接”是实现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关键;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定位不应该是片面强调动手能力,而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对于技术密集型专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理论基础必须扎实;要正确把握“知识够用原则”。

4.创新点。借鉴国家电网公司新员工岗前培训教材,通过广泛调研,分析企业用人岗位和学生就业岗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规格,岗位要求,确立实现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研究及实施思路

第一步分析调研。深入企业调研,研究企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要求,研究国网新员工岗前培训教材,研究如何实现岗前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阶段。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鉴成功的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利用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能够实现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阶段。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总体思路,确立具体改革方案并组织实践。

三、社会评价及相关研究

近期,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学者,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职业教育模式并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提出来各种改革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模式;双证书模式;项目引领,工作导向模式;岗位对接模式等。伴随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的开展,各种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推广和实践。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越来越重视并且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对人才选择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实现岗位对接的高技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努力探索的课题。

四、结语

结合笔者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面向电力系统一线实现岗位对接”的电气工程类功专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师知识储备;理论联系实际,贴合学生就业及学习发展方向。为提高学习及教学效果,达到自主学习及教学的目的,同时,这也是实现知识获取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篇三

纸上谈兵易,实战沙场难!这一人才规划如何才能得以落实?近日,记者专访了中信建投人力资源高级副总裁阎峰先生与人力资源副总裁女士,他们从即将开展的校园招聘入手,揭开中信建投人才之道。

校园招聘:严把人才入口关

为满足企业快速扩张的需要,招聘成为中信建投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阎峰介绍:“20校园招聘占到我们全年招聘总量的80%左右,同时我们更愿意通过自主培养,选拔优秀人才走上各个管理岗位,因此对于校招员工的质量我们非常重视。”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校招的成功率难以保证,经常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面试标准不统一,面试官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有效识别应聘人员真实水平、耗时耗力却事半功倍等困难,为此,中信建投构建了完善的校园招聘体系,以“统一行动、专业管理、科学评估”为原则,严把人员入口关。

面对全国120多个分支机构,中信建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步调,将公司文化、人才战略、专业的校招形象传递到了各个机构,各地高校,校园美誉度逐渐形成。进入面试阶段,中信建投希望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有效甄别优秀人才,将招聘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告诉记者:“我们非常重视面试,这是识别人才的第一步,中信建投有由浅到深的不同层次的面试,我们也希望借助一些专业、科学的测评手段来帮助评估。”

说:“其一,根据报告面试官可以就学生的优势劣势进一步提问、考察,让二面更深入更有针对性;其二,并通过最终报告也可以印证面试官一面时的判断。按目前状况来看,当时的学生们表现都不错。”

自主培养:让人才快速成长

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应届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要完成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尤其要承继企业的优秀传统和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需要企业给予不断的培养和锻炼。于是,中信建投借鉴了外资企业的成熟理念,为校园招聘的新员工制定了为期18个月的培养期,让他们更好的融入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带有中信建投特色的优秀人才。

中信建投的新员工培养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封闭式集中培训、一对一岗位见习、实际工作培养。集中培训的目的在于让员工融入企业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一对一岗位见习侧重员工的市场拓展、客户服务、投资咨询、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实际工作培养则在具体岗位上实现对新员工各项能力的有效提升。

中信建投在构建新员工培养体系的同时,制定了新员工的培养目标――全攻全守型的人才!在培养期间部门、职位界限被打破,让新员工在业务工作流程中流转,真正成为全面型人才。

阎峰告诉记者:“现在学生非常看重企业的培养机制,这是企业重视人才成长的重要原因,中信建投超越其他企业的培养机制,是吸引学生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培养人才的重要通道。”

完善体系:用供应链思维管理人才

招聘面试、人才培养、晋升提拔,中信建投的人才培养战略让其在09年的招聘中收获了上千名优秀的毕业生,成为校招的大赢家。校园招聘、新人培训只是人才管理工作的前端,中期中信建投为基层员工提供了畅通的发展空间,后期还将建立内部选拔、推荐、退出等机制,让每个岗位都能获得最新鲜的血液,让每位员工都能发挥最大价值,实现了企业内部人才的流转,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循环体系,践行了当前国际流行的人才供应链理念。

谈到测评工具,中信建投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希望能更深入地使用,需要很好地与企业文化结合,挖掘其在人才培养战略中的价值。据阎峰介绍:“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北森的人才测评系统,构建属于中信建投自己的数据中心,能更深入的、更契合自身现状的进行相应数据分析和人才追踪,这对我们未来的人才管理体系至关重要。”此外,还谈到中信建投也在各分支机构进行测评推广,希望这一工具能够对分支机构的招聘工作有所助益,力争从广度向深度渗透,更深入地加以运用。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手段,不断完善我们的人才输送管道,让企业后继有人”,阎峰透露了中信建投人才管理体系未来的发展目标。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篇四

首先,人力资源部对简历合格的学生进行电话面试,了解应聘者英语口语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之后,通过电话面试的应聘者会被安排参加第一轮面试。第一轮面试由普通员工及潜在的同事担任面试官,判断应聘者是否能很好地融入团队。面试之后,面试官会给被试者打分。打分有三档:第一档:必须招聘;第二档:招聘;第三档:不招。如果面试官都选择了“必须招聘”,则该应聘者就直接进入第二轮面试。

第二轮会由级别高一点的主管担任面试官,考察应聘者能否在公司长期发展。如果50%以上的面试官选择了“不招”,则该应聘者就会被淘汰。

在投行面试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投行对于面试的“解读”。投行一般都会把面试认定为一个对话的过程的。所以,在面试中,用人部门会派出20人左右参与面试,来“网罗未来的资产”。

面试官会提大量的问题,并对应聘者的应答及表现作出详细的记录。提问范围很广泛,如果应聘者不是金融专业,面试官也可能会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考察其对商业的感觉。比如,可能会问到,为什么一年债与十年债利率不同,谁高谁低,为什么?或者问,最近金融行业发生了什么大的事情等等;也会问到有关学习科目,了解被试的学习表现;或诸如领导力、沟通能力、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及课外活动等等类似的问题,来考察应聘者是不是善于自我激励,心态阳光,积极进取。面试时间从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等。

成功的面试不是面试官提问和应聘者应答的单向反馈过程,而是相互间的交流和对话。如果应聘者能够非常睿智地提问,抑或讲述一些特别的经历或新鲜的观点激起面试官的提问兴趣,都是非常好的面试表现,这也是面试官判断其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的重要依据。

发聘书

面试结束后,人力资源部汇总评论结果,根据打分情况,确定最终的录用人选,发出offer。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部会将录用人选分成两个梯队,确定哪些人优先考虑录用,哪些人其次。第一批offer如有被拒,就会根据需要发第二批。

评估

招聘结束后,人力资源部会对招聘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历年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招聘效果,改进招聘流程。常用的评估指标有暑期实习生转换率、学校产出率、offer被接受率等。

1、转换率

暑期实习生成为员工的比率是投行非常重视的一个评估指标,一般用conversionratio(转换率)来表示,即最终成为员工的暑期实习生人数与暑期实习生总人数的比率。例如,招聘了10个暑期实习生,有5个接受了offer,那conversionratio就是50%。一般情况下,conversionratio能达到45%-50%就是正常的。

2、学校产出率

schoolyield(学校产出率)即该校被录用人数与收到简历数的比率。这个指标会为招聘会场的取舍提供参考。如果一所大学yield每年都很高,则该校就会成为重点招聘会场;反之,则会被放弃。

3、offer被接受率

offerclosingrate(offer被接受率)即被接受的offer与发出的offer总数的比率。由于对优秀人才的竞争很激烈,offer的被接受率往往达不到100%,这也是之前提到的分两个梯队发出offer的原因。但是,投行最喜欢这类被“你争我夺”的优秀人才,因为这些人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明星。在我所工作的公司,最终拿到offer的人,基本都会同时收到3个以上其他公司的offer。

一般来说,如果offer的被接受率低于70%,就需要分析是招聘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常用的评估方法是:人力资源部向接受以及拒绝了offer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或电话采访,了解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为保证被调查者能够如实客观地填写问卷或接受访谈,人力资源部会向被调查查者说明用意并承诺所获信息仅作为人力资源部分析的参考数据,而不会向第三方透露。这些原始材料甚至不会呈递管理层。调查分析的结果会被用来有针对性地改进招聘流程。如调研发现,面试人员的技巧有问题,那么人力资源部就会组织相关的培训以提高招聘技巧。与传统行业不同,薪酬一般不是主要的原因。在华尔街,校园招聘的工资基本是公开的,吸引学生的往往不是薪酬,而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培训。

4、学历的贡献度

5、市场竞争力

根据招聘效果及offer的被接收与被拒绝情况,人力资源部会对当年的校园人才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保持并不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避免公司与竞争对手在人才争夺中处于劣势。上述所讲的只是投行在校园招聘方面的一个大致流程,一般来讲,规划了这样一个流程之后,投行都会严格按照这套流程来进行操作。但是,在流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方面,投行都会给予很高的重视。因为投行一直都非常重视校园招聘工作,校园招聘是投行新鲜血液补充和人才梯队建设的一种重要渠道。所以,投行的校园招聘也就一直都按照高标准、高规格、高目标的方向进行努力和运作。当然,以上的这几点可能随着招聘方式的持续改进和公司的不同方法也略有不同。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篇五

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强化工程实践上,除了重视专业基础实验外,加强专业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强化校内外生产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针对存在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开设新技术专题讲座与工程实训,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内容等措施,着力培养理论基础厚、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应用与开发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依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修订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2.1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2.1.1优化课程体系 彰显专业特色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优化重组,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根据课程间的逻辑性、结构上的科学性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电力系统(发电、供电企业)、大型用电企业、电器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适应行业、职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强化电路、电机学、工程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整合力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开设了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能源发电、电力新技术选修课、嵌入式系统双语课程等,探索形式多样的教改措施。增强了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凸显了专业优势和特色。

2.1.2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学科方向确定首先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凝练研究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促进交叉。依据我校办学定位及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3个学科研究方向,既体现了系统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又符合区域电力系统应用及学科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面向区域电力系统及电气工程应用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合作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在学科研究方向的发展中,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求。

2.2强化实践教学

2.2.1坚持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才会发挥作用。一个功能完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1]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结合社会、企业的需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总体要求,加大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主干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加强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训、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举办的.各种科技讲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进一步强化能力培养,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提升。

2.2.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单元到综合应用的原则。学生从验证型、综合型实验中获取间接知识,从设计型、自主型实验中获取直接知识,通过专业实训、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种模式“由面及点”,能够较好地解决了“点和面”的关系。由于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时间、形式不同,实施过程也有所不同。基础实验以专业基础理论分析验证和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基础实验是实验教学的第一环节,搞好基础实验不仅对提高实验技能,而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有裨益。基础实验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体现在电工电子基本技术训练模块、计算机应用训练模块和基本控制技术训练模块中。专业实验着重于学生的测试、调试、分析计算以及初步设计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验实践教学的建设模式,已建成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以及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专业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电气工程专业实训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电气工程领域中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功能特点及电气工程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情况等,以达到学生对专业的现实状况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知识,为继续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打破传统的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界限,面向工程、面向现场,创建了电气工程专业实训室、光伏发电控制研究室等。课外科技活动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活动内容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及科研课题,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结合企业和学校所拥有的工作条件、实验研究手段以及仪器设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陕南并网小水电及配电网优化运行研究”“县域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这些综合性较强的科研基本训练过程,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意识。

2.3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3.1积极开展工程实践训练作为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校级特色专业,通过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发电公司等电力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现场经验的专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举行学术讲座及工程实践培训。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例如电气工程创新性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资格与技能认证等课外学术活动、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机器人竞赛等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3.2实施本科专业导师制为提高培养质量,实施本科专业导师制,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活动及毕业设计等。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学习阶段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学三、四年级后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及专业实践活动中。近五年,电气工程相关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智能汽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2人次,省级奖励151人次,在陕西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3结束语

通过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坚持与巩固本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培养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优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探索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实践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的机制、模式、内容、方法。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篇六

新时期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作者/王允华

摘要:近年来,我校通过与周口市其它两所技工学校的整合迎未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但时代的发展对各行业人才的素质和技术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学校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等问题,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研究。文章具体结合本校开设的电工、车工、钳工、焊工和计算机这五个主打专业,介绍了新时期我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措施,为同类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引言

周口市技工学校始建于1979年,经周口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将原周口市技工学校、周口市交通技工学校、周口粮食技工学校三校整合组建成周口市技工学校。自此,学校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办学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力争3-5年内将学校建成中、高级、技师培训与大专学历教育为一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为了实现我校在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需要,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本校结合实际对我校人才培养体系地构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确立了主要从基本建设、教学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构建我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方针。

二、基本建设

基本建设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的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教材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这几个方面。

人才培养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学校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办学思想,树立“素质为基,能力为本”的观念,突出能力本位的质量观,将学生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融人到人才培养理念中,以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从学生的就业出发,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服务,从过去按照学科知识课程构建课程体系转到按照岗位能力课程构建课程体系,构建适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形成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的改革就是为培养目标高效率的实现提供保障。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且职业技术教育类的教材编写具有较大的难度,致使目前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严重偏离现在的市场需求。(职教论文)为此,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对原有教材进行改编和撰写,参考同类学校的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基本设施建设是人才培养体系的硬件,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针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应用型要求,我校设有实习工厂,有车工、钳工、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实习车间19个,汽车训练场2个,教练车50车辆,各种实习设备213台,以满足学生正常实习需求。另外,我校积极联系周边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将企业的新技术、新信息、新工艺和新的管理规范及时引人到教学中,使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相适应,加强学生的技术应用。此外,学校多方筹集资金,对办公条件、教学用具和学生实验仪器进行改良,建造了电工和机械实验室。

三、专业建设

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建设是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导向,决定这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学校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发展。我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有电工、车工、钳工、焊工和计算机五个主打专业。

高端电工技术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对电工专业仍停留在以知识、技能的教育为主,且传授的知识落后于目前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工作不够重视。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造电工实验室,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车工、钳工和焊工是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也是我校的特色专业,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企业需要同时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较强操作技能的一线人才。我校专业建设准确把握这一市场动向,积极建造机械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演示等方式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普遍都开展了计算机教育专业。但目前国内计算机教育普遍存在没有专业特色,人才与企业需求不符等问题。我校针对这种情况,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根据市场需求细化和调整专业设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相应地教师队伍也应该是同时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应用兼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既要讲得通、讲得透,才能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又要做得来,才能使学生动得手、练得巧。我校积极从相关企业引进兼职教师,利用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和就业。另外,我校还针对性的加强普通高校毕业老师的职业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此外,我校还积极发展人才储备,每年暑假派遣多人去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经贸大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士,优化我校师资结构。

五、结语

我校在认真分析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通过大力投资基本建设,改进专业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构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案例,加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高质量的师资保障。

(作者单位:周口市技工学校责任编辑:邓佳佳)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篇七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音乐教育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音乐教育;新体系;人才培育;教学模式

我国音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传统的人才培育模式不仅教学方式简单,而且部分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与课堂效率没有得到提高。因此,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音乐教育需要结合学校与师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并以教学工作为基础建构符合发展需要的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灌输学生音乐知识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且对音乐教师没有别的要求,只需要有丰富的音乐技能就够了,作为培养高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人才模式的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技能学习,还是学生生活的榜样,所以对培养新体系人才模式的教师的要求提高了。首先,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已经了解与认识了很多音乐,所以音乐课堂的简单灌输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与需求了;其次教师要营造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热情;最后教师需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做好真真切切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并与学生一起体验与感受音乐。另外,高校音乐教育的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以一个指导者与辅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因此,作为高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应该一位具有综合能力很强的教师,即既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技能,又有丰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经验。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并在创造的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并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与情感,合理科学的音乐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创建师生和谐相处的模式。传统的高校音乐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往往出现学生音乐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即教师会依据自己的特长教学,所以学生对于教师擅长的音乐能力就学的比较好,而教材上的其他内容教师就选择一带而过,长期以往形成了音乐教学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高校音乐教育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重点在于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把教材里面的音乐内容与学生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体验到实践的意义与乐趣。例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内容加以讲述,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还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也就是说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评价分析与总结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改正与学习。另外,高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对于未来教师的音乐文化素养尤其重视,音乐教师需要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包括娴熟的音乐知识技能与教师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教师在音乐文化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对于音乐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二、高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1.内容新颖、方法实用

首先,高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既内容新颖又方法实用,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游戏模式与即兴创作等方式;其次,大多数欧美国家已经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了,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最后,音乐教育新体系教学体系目前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了,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采取这种新体系教学方式是一个很明智的决定。

2.对传统音乐课堂教学进行颠覆性的改变

高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教学模式首先要摒弃的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师灌输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且教师要主动和学生交流与分析音乐,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使学生最大化地从音乐学习中获益

高校音乐教育的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使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里接受与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并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发展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结论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新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并科学合理地制定音乐教学新体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篇八

为培养应用型电气工程管理型人才,我校根据教学计划,组织了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得以有效提高,毕业生深受建设工程单位欢迎。

3.1校内外工程管理实践相结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采用校内外工程管理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构建起电气工程管理型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例如,电力工程专项训练:采用110kv变电站仿真软件,执行实际工作现场的操作票流程,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电气设备安装与检测实训:让学生全程参与设备选型、设备采购、出库入库等流程,提高其市场调研能力、招投标应用能力、工程造价实践能力、设备管理能力。校外:先后与荆能电力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宜昌成高建设有限公司、洛阳东方实习实训管理有限公司等十多个单位深度合作并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从教学条件上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3.2实施电气工程管理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取得的成效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与工程管理能力培养与现实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实训直接对接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一线,毕业生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在诸多的建设工程、机电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单位得到了体现。(2)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果在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几门工程管理与实践方面的课程,并将电气工程管理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培养的毕业生既能适应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性工作,也能适应电气工程领域的管理工作,不仅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面,还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有利于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对电气工程管理型人才的要求。电气工程学科是工学的基础,电气工程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学化工程、市政工程等高度融合的学科特征,加之近年来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增加,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人力资源市场中需要电气工程专业的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电气工程专业技术又具备电气工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结语

本文是在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负责人郑全新副教授指导下完成的,主要阐述了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和在荆能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宜昌成高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专业综合训练中获取的一些感受,目的是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探索培养电气工程管理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侯志伟.建筑电气工程识图与施工[m].机械工业出版社,.

[2]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黄志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