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湘西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新政策计划生育(实用6篇)

湘西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新政策计划生育(实用6篇)

作者:温柔雨 湘西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新政策计划生育(实用6篇)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湘西计划生育政策篇一

《条例》第十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3、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5、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6、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是少数民族并具有本省两代以上户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7、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8、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9、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丧偶并已生育两个子女的;

湘西计划生育政策篇二

《条例》第十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

1、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3、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两代以上均为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5、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6、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是少数民族并具有本省两代以上户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7、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8、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9、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再婚前丧偶并已生育两个子女的;

10、已生育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以上病残儿童鉴定机构确诊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湘西计划生育政策篇三

10月1日起,东莞新社保政策已开始实施,新的社保体系由基本险、补充险、大病险构成。自此,我市不再有“金卡”、“银卡”之分。

原约600万人的“银卡”参保人也享有了选择参加“补充险”的可能和权利。

新政实施之际,《东莞市社会保障局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东莞市社会保障局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东莞市社会保障局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实施细则》也已正式下发。其中明确,用人单位、村(社区)及灵活就业人员未为参保人参加住院补充险的,不能单独选择参加医保个账。

补充险实施细则

灵活就业人员和学生参加补充险,需个人缴费

根据补充险《实施细则》,选择参加补充医疗保险的职工、城乡居民及灵活就业人员,职工由用人单位、城乡居民由村(社区)、灵活就业人员由个人到所在镇(街)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补充险包括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市社保局表示,用人单位、村(社区)及灵活就业人员可在参加住院补充险的基础上,选择为全部或部分参保人参加医保个账;未参加住院补充医疗保险的,不能单独选择参加医保个账。

疑问1补充险如何缴费?

医保个账缴费基数按个人收入确定

《实施细则》明确,住院补充医疗保险缴费基数按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确定。医保个账缴费基数按个人收入确定,职工由用人单位按职工本人工资收入按月申报,最低不低于上年度本市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不高于上年度本市城镇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城乡居民则以上年度本市农村居民月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

此外,灵活就业人员可参照职工标准由个人选择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参加医保个账的,其缴费基数参照职工标准由个人申报。而按规定以学校为单位参加本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大中专学生、中小学生,由所在学校统一选择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其中,参加医保个账的,缴费基数参照城乡居民标准确定。以上两类人员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其缴费由个人承担。

疑问2有基本险和补充险,待遇如何?

先享基本险待遇,再享住院补充险

《实施细则》明确,参保人住院或特定门诊发生的符合本市社会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首先按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核付,参加住院补充医疗保险且符合享受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待遇条件的,在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再按住院补充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核付相关待遇。

参保人因意外伤害住院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资金支付后个人自付的基本医疗费用,可按住院补充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疑问3参加医保个账有什么好处?

有医保个账,可在社区门诊就医购药

如果参保人还参加了医保个账,将可在本市社会保险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及购药,可直接使用社会保障卡医保个账资金支付相关医药费用,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再重复支付。若参加医保个账的用人单位或个人停保、中断缴费或未足额缴费的,从停保、中断缴费或欠费的当月起停止享受医保个账待遇,其医保个账余额可继续使用。

重大疾病险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从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9月30日。

大病险还保意外伤害营养保健性医药报不了

参保人参加了本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无需另外缴费,即可视同同时参加重大疾病医疗保险

新社保政策实施后,参保人参加了本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无需另外缴费,即可视同同时参加重大疾病医疗保险。

大病险《实施细则》明确了待遇享受顺序,即参保人住院或特定门诊发生的符合有关规定的医疗费用,首先按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及其他医疗补助顺序及有关规定核付,在此基础上,参保人自付的合规医疗费用符合大病保险享受待遇条件的,再由大病保险按有关规定核付。

三类费用不纳入起付标准

不过,参保人的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及其他医疗补助等支付后,其自付的费用中,有三类费用不纳入计算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包括非医疗相关费用,指参保人住院或特定门诊就医过程中产生的与诊疗无关的费用;营养保健性医药及材料项目费用。

另外,还有违规降报医疗费用,比如自行到非定点医疗机构或未按有关规定自行到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导致降低支付比例所对应的基本医疗费用,自愿到高收费病区住院导致降低支付比例所对应的基本医疗费用,因其他违规违法行为导致不予支付或减少支付的医疗费用。

大病险出院时可即时报销

新社保政策明确,大病险不仅保大病,而且还保意外伤害。

大病险《实施细则》中明确,意外伤害是指参保人遭受的除工伤以外的非疾病造成的身体伤害。若参保人因意外伤害住院发生的个人自付的合规医疗费用可按规定享受大病医疗待遇。年度内大病保险支付参保人大病医疗待遇及意外伤害医疗待遇的限额独立核算,其中,支付意外伤害医疗待遇的限额不超过其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期内最高支付限额。

从10月1日起,发生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医疗费用便可按规定纳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而且,享受大病险并不需要大费周折,参保人在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符合享受大病保险待遇条件的,在办理社会保险结算的同时,社会保险结算系统同步完成大病保险待遇的核算。因特殊原因未能进行现场结算的,或在未联网医疗机构就医的,可按基本医疗保险零星报销的相关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

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

大病险《实施细则》将从年10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12月31日。

未就业配偶享生育险生育前需办理失业登记

只要参保人连续参保,并且足额缴费满12个月,从次月起可按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湘西计划生育政策篇四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主要的矛盾不再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而是人口的红利快要消失、将会临近超低生育率的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的失调等严重的问题。生育政策的调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环节20年之后的高度老龄化局面,使总人口变化更加平稳,并再 次获得人口红利。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的转向势在必行,其中包括生育政策——。

对于专家的研究,我们还是认为有道理的;专家的建议,不是拍脑袋决定的,笔者一般都不反对;对于国内20多位顶尖人口学者两年的研究成果,笔者表示非常钦佩。但是,对于专家“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意见,笔者不敢苟同,甚至认为这或许是个坏主意。

专家研究认为,分区域分步放开二胎,可以避免同时全部放开二孩带来的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也可避免放开“单独”(即夫妻双方一方是独生子的可生二胎) 带来的花费时间较长、贻误时机等问题。看来专家想得非常周到,把“单独”贻误时机的问题也想到了。但是,假如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一者,可能很难避免 人口大起大落式的剧烈变动;二者,可能会出现一个人口生育高峰,为社会带来诸多隐患。

中国不能没有没有专家,但专家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专家的一个正确观点,可能带来巨大效益;反之,专家的一个错误观点,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倘若国家采 纳“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个建议,带来的后果到底是“人口红利”还是“人口灾难”,目前估计没谁敢打包票。中国地大物博,但总资源就这么多,人 口越多,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资源就会越少,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正因如此,对于“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个建议,国家不能只听专家建议,还要听听百 姓意见。

放开二胎早已不是新闻,而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报告集纳了20多位人口学者的政策建议,这是新闻。因为这个报告,有可能把“放开二胎”变成现实——先分步实施,全面放开就在三年后的2015年。

湘西计划生育政策篇五

作者:陈伯庚

经济学家1999年03期

忽视消费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当把消费提高到经济发展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事实上经过20年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市场消费需求拉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关键。

一、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

从理论上分析,市场消费需求可分为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潜在需求是指人们的消费欲望,而有效需求则是指有支付能力的现实购买力。潜在需求要转化为有效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状况、消费价格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等因素。从深层原因分析,目前消费需求的实现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供需结构障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造成消费需求实现困难。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看,需求的重点转移:一是从基础的吃、穿、用类转向以居住条件改善、通讯和交通为主要内容的住、行类消费;二是从简单的商品性消费转向包括各种服务在内的复杂性的商品消费,如餐饮、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旅游、家庭服务等;三是从大量的普遍性商品转向注重选择、追求时常的个性化消费,商品的质量、品牌、款式、包装和售后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日趋增强。从总体看,用于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求比重有较快上升。可是,由于多年来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使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变化了的形势。供给结构不合理,结构升级滞后,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障碍。

2.体制障碍导致市场有效需求得不到实现。以住宅为例,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仍然很低,至今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仅为9平方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是很迫切的。为什么会出现7000多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呢?关键是体制障碍。一是传统的实物福利分房制度制约了居民买房的积极性,由此出现商品房严重积压与福利房紧缺的奇特矛盾;二是住房价格体制不合理,房价过高,居民缺乏承受能力;三是住房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支持居民购房力度较弱,居民买房心有余而力不足。

3.收入障碍制约消费扩大。一是居民收入增幅趋缓。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长已从1993年最高时的9.5%降到1997年的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增幅仅为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继续回落。1998年一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1997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比1997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二是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困人员增多,主要是企业亏损严重,下岗职工已上升到1000多万,相应收入下降。三是强储蓄倾向延续多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199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达46280亿元,比上年猛增7000多亿元,增幅19.3%,储蓄增长率比收入增长率高出15个百分点,消费倾向低。以上因素反映出消费品市场销售疲软,1998年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了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目前处于一种“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特殊时期,消费能力有限,制约了消费扩大。

4.消费心理障碍,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由于供过于求,价格下滑,持币观望的人数增多。据上海市今年5月的抽样调查,占90.23%的人认为,现在买东西的挑选余地大,然而却有66.1%的人表示要等待价格下降,再作观望。同时,由于收入预期不稳定,消费者为防范下岗,应付医疗制度改革、退休养老制度改革、住房货币化改革和子女教育费用等积攒资金的倾向加大,消费更加谨慎,即期消费下降,具体表现就是少消费多存钱。近几年来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滑,以1997年12月为100,1998年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到89.4点,消费者满意指数降至87.3点,消费者心态指数降至88.6点。这种消费心理严重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上述这些因素阻碍着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这是造成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调整消费政策以鼓励消费

为了克服有效消费需求的实现障碍,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调整消费政策,鼓励消费。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

消费观念陈旧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意识方面的障碍。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消费观念也应当不断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把消费提高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动力、经济发展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主动调整消费政策。在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经济时代,消费政策是限制性的,目前票证虽已取消,但价格等方面仍有不少限制,比如电、煤气不够用时,超用就要加倍收钱。在市场经济形成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不能再限制消费,而是应实行鼓励性消费政策。在观念上要划清两个界限:一是要划清消费与浪费的界限,提倡消费,反对浪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实现,又是人类享受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而铺张浪费是一种无谓的消耗,脱离现实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追求奢侈,例如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地挥霍公家钱财,就是一种典型的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但决不等于节衣缩食。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行讲便当”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无可非议。把消费等同于浪费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二是要划清合理消费与过度消费的界限,提倡合理浪费,防止过度消费。所谓合理消费,就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许可的限度内保持消费的合理比例,使消费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过度消费则是指社会消费增长速度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追求过高的消费,以致影响必要的积累和社会进步。有人批评中国过早过快进入高消费,是“消费早熟”。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城镇居民没有私人汽车,住房水平也很低,哪来高消费?事实上,当前存在的“惜买”、高储蓄率,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才是主要倾向。当务之急是转变消费观第一文库网念,实行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为此,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要作适当调整。近年来投资率上升过快,1981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为32.5%,1995年上升到40.5%,显然过高,影响了消费的扩大,建议把投资率压缩到35%以下,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保持在4%左右,以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二)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容量

我国买方市场背后包含着严重的结构问题,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不少消费者有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由于没有合适的东西好买,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因此,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是扩大消费容量的关键。一是对供过于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行业和产品,要坚决实行限产压库,避免边生产、边积压的情况继续发生;二是实行资产并购重组,促使资本和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名牌产品集中,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三是采用高新技术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仅要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以全新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且要运用高科技改造现有产业,更新产品,升级换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不断开拓市场,创造市场,拓展消费需求。

(三)调整消费结构,引导消费增长

消费结构是随经济发展、收入增长而不断升级换代的,合理的消费结构可以使消费得到全面实现,从而拓展消费总量。按恩格尔定律,当人们的收入增长时,用于吃的消费部分的比重相对缩小,而用于穿、用、住、行等的消费部分的比重相对上升。这是一般规律,当今发达国家,恩格尔系数(即吃的部分在全部消费支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降到30%以下。我国目前处在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过程中,随着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也呈现出明显缩小的趋势,1997年已降至46.6%。但住、行等大类消费项目增长过慢。据国外专家测算,恩格尔系数在40―50%的区间,住房消费应占家庭全部消费支出的15%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3%,上海经过多年来的提租达到4%,加上水电、煤气,总居住支出也仅占7.1%。可见住房消费这一块占的比重过低。调整消费结构的方向,是要大幅度提高房租,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扩大住房消费支出,引导消费结构合理化。

(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消费群体

消费热点是带动消费增长的发动机。80年代中期,彩电、冰箱、空调、电话等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的消费热潮,曾经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消费无热点”,整个消费市场平淡无奇。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而消费热点又必须有消费群体作支撑,只有当大多数人投入某种商品市场,才能形成消费热点。1996年中央提出要把住宅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年来收效并不明显。原因就在于占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依赖单位福利分房,只有极少数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加之房价过高,承受能力不足,形不成购房群体,因此房屋建成以后大量空置。只有通过深化房改,取消福利分房,切断职工对就业单位分房的.依赖,愿意买房,同时增加住房补贴,降低房价,又买得起房,才能把大多数人推向商品房市场,形成购房群体,也才能使住房消费真正成为消费热点。从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可能形成消费热点的除住房之外,还有轿车、家庭电脑、旅游、教育以及新一代的高科技产品等。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育消费群体方面,通过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扩大消费信贷,提倡负债消费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社会中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缓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的金融服务产品。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的提高,必然使市场供给大大增加。这时,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就成为市场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支持消费者购买的消费信贷也就应运而生。这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扩大消费的方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已开始进入买方市场的阶段,应当借鉴这种方法扩大市场销售。目前住房消费信贷已经启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展很快。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如轿车、冰箱、彩电、空调甚至教育费用等,都可发展消费信贷,扩大市场。使用消费贷款也要在观念上更新,树立负债消费观念。长期来我国人民群众中形成一种“量入为出”、“即期消费”的传统观念,对负债消费总有一种“寅吃卯粮”的感觉,心理压力很大。其实消费信贷是以未来的收入提前到现在享用和消费,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一种现代消费意识。部分有稳定偿还能力的消费者利用消费信贷提前消费,与部分消费者积极储蓄而推迟消费并存,只要掌握好二者的比例,完全可以实现信贷平衡。负债消费不仅使个人可以提高现今的消费水平,而且通过消费的扩大又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于己于国都有利。在当前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形势下,应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以此启动市场,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常常听到一种说法,认为我国是发展中的落后国家,应当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多积累,少消费。殊不知生产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的增长,生产便得不到发展,限制消费的结果是限制了生产。正确的消费政策,应当是既能保证消费水平提高,又能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双向促进政策。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消费政策应调整为鼓励消费,引导消费,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介绍:陈伯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上海,200062)

湘西计划生育政策篇六

在国外,不少国家的高速路网基本没有收费站,更别说收费站拥堵现象了。为避免拥堵,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的一些城市都有针对大城市“潮汐现象”制定的临时改变进城、出城车道配比的技术手段。在国内,海南实现了“一脚油门踩到底”的通畅,成为全国唯一没有公路收费站卡的省份,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社会的流通成本、保障百姓的出行便利。

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快速不快、交通不畅的现象大量存在,成为防碍物资流通、提高物流成本、推升物价的因素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显示出社会经济运行流通成本仍然较高的现实情况。高速公路过高的收费,一方面造就了一些高速公路公司超高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却成为了公众的沉重负担,从而受到公众的指责与诟病。

当然,就我国现在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而言,在全国范围里取消公路收费在目前条件下还不具备可行性,但是重大节假日实行免费应该做得到。而且这种服务所显示出的以人为本的贴心关怀,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免费通行不仅加快了节日期间公路运转速度,而且深得民心;同时也可以节省交通部门相应的收费成本,无须付节假日加班工资和其他支出,让收费站的人员也能进行休息放松,可谓是一件好处多多的惠民之举。有关部门应尽快就节假日“收费站免费放行”制定周全的政策措施,出台长效化、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形成收费站节假日与拥堵免费放行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就能有有效地确保道路畅通,进一步体现公路为民服务的公益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