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大全8篇)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大全8篇)

作者:笔尘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大全8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篇一

1、在*社区服务范围内工作或居住1个月以上的外来党员,按属地原则纳入*社区党支部管理。

2、*社区党支部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可以确认其身份的外来党员。

3、*社区党支部在验明外来党员身份后,应及时将其纳入党支部、党小组,对其入党时间、流出与流入时间、住址和联系方式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外来党员台帐。同时通过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引导外来党员主动找组织。

4、积极将*社区党建向“两新”组织延伸,采取“独建、联合、挂靠”等方式,协助“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确保将*社区内外来党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

5、对接收的外来党员要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其他党内活动,按规定收缴党费,并分配做适当工作。通过召开党的会议、组织学习培训、过组织生活、开展义务服务活动,增强*社区外来党员的党员意识。

6、*社区党支部应定期填写《党务工作记录》,如实记录外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党员志愿活动等。

7、引导外来党员做到党员创先争优公开承诺,社区内党员设岗定责,每位党员面向组织和居民践诺,详细分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年终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员的践诺完成情况进行民主评议,社区党员自觉接受党外群众监督。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篇二

(一)加强流动党员的行前教育,从政治思想、组织观念、遵纪守法、发挥作用等方面提出要求,引导他们做执行政策的带头人,守法经营的带头人,热心公益的带头人,遵守社会公德的带头人,时刻保持党员的先进行。

(四)对外出时间不足6个月无固定地点的,组织关系由本村党党组织管理。地点相对固定的,根据实际情况,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单位或当地党组织,参加党内活动。党员外出时间超过6个月的,地点固定的,应将其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地区、单位的党组织或社区党组织。

(五)流动党员应主动、按时、足额缴纳党费。外出期间可采用委托代缴的方式,每季度缴纳一次党费。

(六)对不按规定缴纳党费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党费的流动党员,按党章有关规定处理。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从全镇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镇的流动党员有四个特点:

(1)流动党员的数量比重大。全镇57个支部1636人,21个农村支部1279人,流动党员247人,占农村党员的19.3%并且呈逐年增加趋势。流动党员主要以中青年为主。

(2)流动党员的活动范围更广。外出党员的流动范围已从市内流动为主转向省内、全国范围内流动,甚至国外;主要集中流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主要以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

(3)流动党员的外出时间更长。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较为固定地点务工经商,甚至多年没有回乡或回家逢年过节也是一闪而过。

(4)流动党员中新毕业学生越来越多。由于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人在较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这些学生党员就长期将组织关系转入父母居住地,自己在外务工。

从调查情况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是:

1、去向掌握难度大。一些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打报告,有的外出后不与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保持联系。加之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有的无固定地点且流动性很大,有的登记信息没有及时更新,有的没有与务工所在地党组织及时联系报到,变成“口袋”党员。因此,基层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组织活动开展难。一方面,流动党员远离所在地党组织,无法参加流出地党支部的活动,就是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另一方面,有的流动党员不能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由此造成流动党员的正常组织生活以及教育培训等,都难以落到实处。路线教育第二批第三茬次流动党员的路线教育实际开展难度大,意见征求难,思想汇报上交更难。

3、教育管理落实难。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人长期在外,父母代缴党费,组织生活没参加,难以教育管理。此外,由于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三双”制度对于流动党员都难以落实,致使流动党员疏于管理和监督,成为盲区。

4、党费正常收缴难。大部分的流动党员是在返乡时一次性补交全年党费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纳全年党费,有的是由其亲属代为交纳,还有少数流动党员以没参加组织生活为名不愿交纳党费。

5、党员作用发挥难。大部分流动党员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鞭长莫及”的心态,外出期间对原党支部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以及带富作用弱化。经常以在外不掌握家乡实际情况为由对征求意见和组织换届人事推荐敷衍了事,甚至成为“灰色地带”。

6、基层支部换届人选难。在外流动党员基本上是年富力强,个人能力较为突出者,常年在外不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加之党员老龄化问题,“老的老、小的小、务工的务工”,现在党员的发展名额有限,导致农村党组织后继乏人,经常是拿着党员名单“犯愁”,先看年龄,再看学历可供选择对象越来越少。

 

资料收集不易,本站资料为免费开放阅读方式,,如需下载docx电子文档版请联系客服代为下载,客服微信:369498653 分享到 : 基层党员干部沉迷赌博原因及对策建议 上一篇 2021-07-09 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 党史知识竞赛题库 2021-07-09 下一篇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篇四

一、设立流动党员服务机构、制定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村党支部根据乡镇的要求,成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分管组织的大学生村官任副组长;设立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具体业务由大学生村官办理;流动党员联系登记点实行挂牌管理,并制订了“玉竹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工作制度”,同时要求各村拟定相关制度。

二、对流动党员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认真组织各小组对本辖区内的流入党员进行排查。经排查,我村流入党员1人,无流出党员。

三、认真填发流动党员活动证,我村在春节前后,返乡的党员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同时建立相关台帐,实行建帐建卡管理。

四、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统计工作。按照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有关规定,村流动党员服务站已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统计工作,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统计台帐。

对外出务工创业的党员,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集中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重温入党誓词,认真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抗旱工作中,组织返乡的流动党员参与,帮助困难群众送救灾物资、送技术、送知识、修路等,让他们经受一次活生生的体验,接受了一次党性考验。

掌握流动党员联系方式,有事或有必要时及时与他们取得联系,教育流动党员,积极参加本支部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认真履行党员义力,在外出务工地点(单位)争先创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作用。教育他们按期交纳党费,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岗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以村支部为主体,随时关心外出务工党员的组织生活,经常邮寄学习资料给他们,让他们在外打工期间既熟悉掌握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能学好一技之长,回乡后带动一方群众发展经济。村党支部要求各小组在搞好常规工作和自身的业务的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为流动党员做好各类服务,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随时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玉竹村党支部

2011年1月20日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篇五

为切实做好社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我街道根据流动党员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较好地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以来,按照“党员流动不流失”的要求,对全街道社区流动党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册,充分掌握每一名流动党员情况,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管理,将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各社区党总支实行跟踪报告制度,每月收集一次、每季度上报一次流动党员信息,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开展学习、座谈会、墙报、电教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式,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人”的观念,增强社区意识,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并将参与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让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并针对不同层面党员的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丰富流动党员的文化生活,使党员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社区党组织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深化党内帮扶工作,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每个困难党员心中。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或是自谋职业,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再就业和克服困难,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

。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通过党员积分卡、“党员志愿者服务”、“我为社区出把力”等服务平台,通过发挥广大流动党员在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以及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党组织活力。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篇六

一、党员因各种理由要求外出流动的,应在外出流动前向村党组织提出申请,经同意并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后方可流动。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未经同意不得擅自离职。

二、党组织支持人才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对学非所用、用非所长或自谋职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如本人提出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总支支持其合理流动。

三、党员外出流动前,必须向村党总支报告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从事活动的内容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的联系方式等。党总支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在党员流动前对其进行党员管理基本要求等方面的教育,并根据党员外出时间长短、地点是否固定等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五、流动党员要自觉与党总支保持联系,及时汇报本人的思想和打工情况,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六、流动党员有责任和义务为巧峰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带动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七、总支报请党委政府对遵纪守法并能对巧峰建设和家乡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党员,予以奖励;对外出不向党组织报告,长期不转移组织关系,不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应按照党章和民主评议党员的有关规定,给予其必要的组织处置。处置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对违法乱纪的党员,按照党纪党规进行处理。

八、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回村党总支参加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因特殊情况无法返回参加民主评议的,必须向总支写出书面自我总结材料,接受党员和群众的评议,总支负责将评议结果转达党员本人。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篇七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实行了改制,企业的职工回归到社 区,大量的“组织人”转化为“社会人”,企业人员交由街道和社区管理。同时,大批下岗和失业职工、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使得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增多,管理难度增大。其中,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难点问题,传统的党建工作方法和手段面临着由过去的“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社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区流动党员管理现状

(一)社区流动党员队伍的特点

一是居住分散,分布广泛。以***办事处为例,现有579名党员,原有自管党员230名,移交过来349名。这些流动党员分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的居住在子女、亲戚家中,有的居住在外地,有的长期在外地工作,也有的因拆迁(户口在该街道辖区)人户分离,成为空挂党员,等等。客观上造成了党内难以组织的状况。

二是组成复杂,层面不同。社区流动党员的年龄、文化、职业、境界各不相同,年龄上从20多岁到70多岁,年龄悬殊;文化程度有大学、中专、小学,层次相差大;职业各行各业,经历各不相同;思想境界有高有低,素质较高的尚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素质较低的满腹怨言,不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人员组成的复杂性,造成思想观念的差异,党员间共同语言缺乏,交流少,形成组织生活内容的单调、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生活的开展。

三是流动性大,难以掌握。有的离退休党员长期与子女一起居住,不在本地居住,有的党员长期在外地打工,有的党员因城市建设拆迁等问题,成了空挂党员。使得这部分党员难以联络,难以掌握他们的情况,组织生活也成了一句空话。有的把《组织关系介绍信》揣在身上,不到属地党组织报到,成为“口袋党员”。

四是情况不明,联系难度大。由于在企业改制前已处于关停倒闭状态,改制时大部分企业负责人已不在其位,企业的主管部门只能凭借一份《党员花名册》移交,社区只能见册不见人,成了无联系方式、无居住场所、无工作单位、无音信的“四无”党员。

一是观念上的不认同,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流动党员中,一些离退休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大部分对原所在单位、地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和感情,有的企业级别较高,移交到社区后思想反差大,如今将他们的组织关系交由社区党组织管理,他们在观念上认为是被单位、社会所抛弃和遗忘,思想上存有不满,行动中表现出对社区组织活动的抵触,有的居然提出退-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教育管理的难度。

二是流动党员结构的多元化,对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流动党员的不断增多,党员队伍结构日益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党内组织生活,在内容上、时间上、形式上都有了新的不同的需求。而社区的教育管理方法往往较为单一,大多不论老少、文化高低,都由各支部组织理论学习或是参观学习,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有效性较低。

向多元化、社会活动分散化和行为方式实用化。面对这些新变化,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中,作为同样是“人”的党员,自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弱化,部分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而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一些党员思想认识适应不了新的形势,仍停留在计划经济“吃大锅饭”上,尤其是部分下岗职工党员以及离退休党员,由于经济收入低等因素造成心理失衡,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对党组织的教育存在抵触情绪,对改革的举措不赞同、不配合、不支持;对我们的党惩治腐败持悲观态度,甚至对党的领导失去信心。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四是社区基层党建设施滞后,不能适应流动党员大幅增加的新形势。社区流动党员的管理,目前主要是依托于社区的党委(总支)开展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而居委会的办公场地和条件普遍较差,随着党员的不断增多,党组织活动场地、活动经费都难以落实,加之目前居委会的体制关系没有理顺,居委会承担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居委会党支部人员配备不强,精力有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

一是建立完善的社区党建组织机制。目前,*****办事处建立了“一居一支”或“一院一支”的基层党建架构,但社区居委会党支部的硬件和软件都需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硬件上,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居委会的办公场地,软件上要配备好社区党支部人员,注重发挥好社区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同时进一步理顺社区居委会体制关系,完善党员管理教育的街道、社区层级责任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将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社区党校开展学习、演讲、报告会、座谈会、墙报、电教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社会人”的观念,增强社区意识,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并将参与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互相依赖、互相监督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党组织活动在完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学习记录、心得体会等制度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而且是广大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寓教育管理于各项激励性活动中。针对不同层面党员的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例如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夕阳红”活动等,丰富流动党员的文化生活,使党员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四是为流动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社区党组织要切实关心流动党员的生活和工作,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广泛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心、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进一步深化党内帮扶工程,把上级党组织温暖送到每个特困党员心中。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备加关心流动党员,尽可能地为下岗职工党员尤其是生活困难的党员做好服务,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学习专业技能,并根据其特长推荐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再就业。同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服务工作,或是自谋职业,并为他们提供服务、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再就业和克服困难,使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

五是以社区服务为载体发挥党员作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应以社区服务为主线,开展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党员志愿者服务日”、 “我为社区出把力”等活动,通过发挥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服务社区以及公益事业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党组织活力。

消除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报告的通知篇八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了党委牵头、支部负责、小组管理、一级抓一级的管理网络。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学习、宣传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制,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

度,对流出党员,党支部明确一名班子成员进行联系,加强沟通,随时掌握了解流动党员的学习、工作和履行义务等情况。

三是强化教育、提高能力。通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等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培训和教育,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式”教育;对长期在外且流动地点分散的党员,通过网络、邮寄等形式把学习资料及时发放到他们手中,进行“联系式”教育;对常住外地的党员,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要求他们参加当地的教育活动,进行“委托式”教育;对流入党员,要求所属党组织自觉承担起教育任务,进行“融入式”教育,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切实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