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最新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 游弋在文字里散文(汇总8篇)

最新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 游弋在文字里散文(汇总8篇)

作者:文轩 最新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 游弋在文字里散文(汇总8篇)

导游词能够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历史和风情。导游词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导游词范例中注重保护环境和文物,强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篇一

很久没有静下来写字,而一直以来,写字之于我,就像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我想,我是越来越寂寞了。忙碌如果可以成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愿意它如此频繁的重复使用,以此掩饰我的懒散。时光走的悄无声息,转眼,这一年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了,如果归结过去一年的自己,旅行,仰望,寂静,冷漠,记录还有就是试图忘记。

记录和遗忘本来就是矛盾的。一个人,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写支离破碎的字,心是会疼痛的。那每一点墨迹,都是沾着心血溅出的花朵。

我一个人在路上行走,偶尔会仰望天空,在拼命想忘记的一路,寂静得能听见自己的谎言,我发现我真的变得冷漠了。过去已经过去,都那么的不重要了,只是我的生活却似乎没有新的开始。

仍旧相信命运,一直都固执的相信。有些事情是注定的,就像千里以外的一场遥望,一场奔赴与一场告别。心里是有纠结的,顽固的不肯放下。我听见内心深处想要迸发的呐喊,但是我的脚步却停滞不前,渐显疲惫。我想,我该如何让生活继续,为什么前进看起来如此艰难。

一场奔赴并不艰难,艰难的是相爱。站在另一个城市呼吸,原来,城市与城市之间,并不遥远。牵手,并肩而立,淡淡的一些笑容,像老朋友吧,不陌生,认识很久那般的熟稔,亲切。有些话,你是否说过?我总是无法用太多时间去思考。

离开的时候,忽然明白,关于陌生的距离,已经成了上个世纪的童话。那些行走之间,指间跌碎的流年,散落成沙。那些云烟缥缈的日子,镌刻着如歌往事,忧伤的文字,书写着似幻断章。还存留一些念想吧,也仅仅只剩下念想。

日子终究是回到本来的面目,虽然时间不停变换。可是,有些,还是回到了原点,就像最起初,我们未相识一样。时间像一场轮回,虽然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却仍旧行走在年轮里,一圈一圈,圈成一生背负的约定,直至老去。

手腕上的红绳,在经历千里以外的江南春雨的润泽变了颜色,一根细绳也会苍老,我终于相信,谁也赌不过命运,我终于明了,除了让自己更坚定的走下去,我什么也做不了。时光稍纵即逝,很快,这一年就成了过去!

那些未知的明天,是风平浪静还是磕磕绊绊?谁又知道呢!

那些久远的事情,在流光里,也会慢慢的老去吧?什么都不重要了,没有人在原地忠诚的守候,懂得了放开,懂得了过去已经毫无意义。仍会仰望天空,顽固的旧习惯,仍然喜欢回望,喜欢幻想,仍然,还是会写一些、一些关于陈旧往事的生涩句子。只是,慢慢的,变得平和与淡定,心如静水,不起波澜。

那个不小心丢掉的手机里,有关于我们所有的回忆,可是它却丢了,丢了一切。天意吧!

手机里一直存留着一些久远的句子。在一个人的时候会不自觉的翻阅,回望也好,打发时间也好,仍会时常惦念。

我没想过,有一天,会被另外一串陌生的数字所取代。换号了,我忽然觉得陌生,陌生的数字,陌生的名字。你知道的,那个号码是有故事的,那号码里存储着很多你的讯息,可是,它丢了。那些熟悉的都陌生了,而这些陌生的,只能更陌生罢了。

只是,换了新的号码,是否可以连带换了过去的一切。

当手机里存下新的号码与新的名字的.时候,有些事情忽然觉得恍惚起来。过去终究是过去了,再也不会亘横在今天让心取暖。关于昨天,没有留下一丝一毫。

或者,在之后的某一天,开始对另一个人心生惦念。然后,写一些温暖的文字。

而你,也终将会慢慢将我遗忘。那些人间四月天里散落的柳絮儿飞哪里去了,谁又知道呢。

有些事情,就只能到这了。存留在心里,直至永远。我说过,永远,再远也远不过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最后的最后,站在塞北遥望江南,可以两两相望,或是两两相忘,最终各不相干。

还是写了这些生涩的文字,我已经习惯用文字浅淡的诉说,将岁月安静散落。那些浮尘里,曾经或者以后,好像都开始不重要起来。我很自私,我只需要对自己贪心,让自己过的足够的好,就够了。

一直都记得给你说过的那些话,请你相信,那都是真的。

而,荏苒冬春谢,那些雲烟縹緲的日子,镌刻着如歌往事……

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篇二

我犹豫了一下,便说:文学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他笑了,笑声里带着几分揶揄和嘲弄。我告诉他,文学是比较神圣的,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那你说说看,他到底有什么魅力?”

他撇着嘴,眼睛瞪的圆圆的,似乎是在和我挑衅。

“文学能激发人的灵感,文学能鼓励人的斗志,文学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沉静……”

他笑笑地,说我脑子被文学整坏啦。

我心里有点不服,于是,我用蔑视地眼光盯着他。

“看了你的文字,有点伤感!”

“是我以前生活经历的再现。”

“你想通过文字去表达你内心的苦闷和烦躁或者说为了寄托某种情感,但是你并没有通过这种方式彻底解放自己。”

“哦,也许是吧!”

“写散文、小说其实为了释放自己的压抑和郁闷,让自己保持轻松舒缓的心态。但是,你并没有通过写作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你反而变得更浮躁,更烦恼。”

他确实摸到我的痒处了。

我呆呆地看着他,心里突然被一种锋芒包围着。

“其实,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你渴望完美的生活,特别是想通过文学来改变你的生活现状。但是,你却忽视了生活的现实性和自然性。我感觉你的生活来源于文学。你已经陷入文学设置的谜团不可自拔!”

我想和他辩驳,他却几次打断我的对话。看的出来,他不给我一点争辩的的机会。他滔滔不绝地举了一大堆例子,想彻底瓦解我的观点和看法。

“你一直在用文学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你眼里的生活已经充满了皱褶和缺陷。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烦恼和郁闷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排解,比如说看一场电影,跟朋友聊聊天,喝一场酒等等,心情也许会变得好起来。当然了,我们也不否认用文学抒发宣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功效,但文学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其实,他说的还挺有道理的。我们写作,就是为了让文学成为我们生活的调剂品,而不是成为文学的俘虏。如果我们过于执着文字,甘愿做文字的牺牲品,那我们读书写作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我们要通过写作来诠释生活的精彩和完美,但对文学的过于执着,也许会导致走向消极的一面。不是在文字里沦陷,就是被文学作家设置的情节里沉沦。或者变得颓废,或者变得麻木不仁。因为我们已经钻入了文字的圈套。

我的一位大学好友,现在是一家报社的编辑。他写作如痴,对文学的虔诚和膜拜到了一定的境界。他挑灯夜战,短短一年内写了10几部小说,厚厚的笔记本码了一桌子。从《摄氏零度》、《浮躁》、《边缘》都采用灰色的笔调,意识流的手法,来表达血色一样的寂寞和暗殇。它所塑造的生活都是充满血色的,填满了颓废的色彩。小说中的人物都被扭曲了性格,心理上的变态和畸形,使人物的塑造缺乏生活的张力。生活中,文学已经打乱了他的生活秩序,他变得孤独寂寞,变得颓废消极,他总会营造一种沉重的文学气氛,总在一种文学的视角去看待生活,用文学的晦涩和神秘来审视这个世界。他不愿意正视生活的现实,他的`生活方式因为文字而改变。他说过,他喜欢的作家是贾平凹,因此在他小说里有贾平凹的写作风格和影子。他看了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他曾写了5万字的评论,可想而知,他对这部小说的热和执着。

他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曾和自己的女友同居了七年,因为生活的一点意外,两人便分道扬镳。他无法接受现实,于是陷入了焦灼的痛苦之中。他开始在文字里沦陷,他像孤魂野鬼一样游走在文字的废墟里。他迷惘,他失落,他彷徨,他不忍心让她离去。她的离去在他看来,就是在莅临一场死亡。于是,他为她写了30多首的挽歌,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

那是以前

你躺在我身边的那堆诗里

一条腿斜搭在我的身上

说只爱我一个人

爱我的全部可而今

我的全部就像你斜搭的那条腿

重压着我的身体

让那堆诗

喘不过气来

……

从压抑的文字里明显感到厚重的浮躁和沉闷,也能感觉到作者内心世界的寂寞和孤独。他并没有因为通过诗歌、小说的创作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倒是给自己内心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和困惑。为了掩饰自己受伤的心态,他把生活嫁接到对文学的追求上,用文字支配自己的生活。他对文字的追求更加强烈和执着。这种执着不仅是对自己思维的一种挑衅,更是一种对现实的极度不满。

其实,我们爱好文学也好,执着写作也罢,都不要成为文字的俘虏,也不要成为文字的牺牲品。就像我们同事说的,文学来源于生活,而不是生活来源于文学。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都希望通过

读书、写作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乐观地去面对人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和幸福。或许,真正的写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在文字里沦陷。这应该是我们写作的真正初衷!

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篇三

浮华世界里,我愿拥一颗素淡的心与你,倾情相伴,让细碎的文字染爱于流年。纵流光飞转,年华渐老,依然不悔地执笔抒写心语成爱的永恒,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诗语婉约成心底的呢喃。锦瑟流年里,不求与你朝花夕拾,只愿相隔天涯也与你在文字里尘缘相念。望穿的秋水,只为彼此这一世的相知;目尽千帆,只因你是我珍惜的缘。

春风送爽,眸光回旋,时光的开启,我们在文字里聆听心底那柔柔的呼唤,那欲语还休的温柔文字里体现。执一笔明媚的绿色,于缠蜷的春光里,蝶燕双飞,鸯梦双栖。捻一缕指尖的柔情,琴瑟眷恋,那一字字的轻唤,轻抖落我寂然欢喜的情愫,温婉了枝头的相思红豆。

那年的雪色江南,我携一卷冷漠侵袭而来,你低眉含笑温暖地相迎。至此,我闯进了你的江湖,你步入了我的红尘,从此,雪花为盟,红梅为鉴,两情相悦,相守相惜。

相知的岁月里,我们恬淡交流,没有呢语缠绵,没有红尘缔结。时光的回廊里,轻袭文字里的芳香,那心底绽放的笑容,入骨铭心。红尘紫陌,你可能是我桃花流水的风景,却是我灵魂深处的`深深眷恋。

倾城的绮梦,在最美的时光里缠绻,莫过于像现在,在春天的风里,在春天的雨里,柔柔的晕开尘封的迷香。闭目,柳絮在水媚里舞动,燕子在檐角呢喃,那是心底最纯粹的思念,没有妖娆的点缀。

那冬雪的眷念,迷恋冬雪的情怀,都是时光赋予我最温暖的心香。抬头,睁大双眼,蔚蓝天空,白云朵朵,素笺墨香,情意绵延。

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篇四

1

如果说,玉石是美女;那么,翡翠就是绝色的女子,它拽着长裙,素面朝天,登台一唱,倾国倾城,却扇一顾,让人沉醉。翡翠有玉的纯净透明,有玉的灵秀温润。同时,它又多了色泽多变之美。这种美,让人见了瞠目结舌,难以捉摸。

这种美为自然之美,也叫大美。

庄子说,小美可言,大美难说。今人说,有些美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就是指此。美人的回眸一笑,唐诗宋词,都是如此;翡翠更是如此。

翡翠一词,在古诗里,在古词中,屡见不鲜。可是,它的原始意不是指玉,是一种鸟。有人考证说,雄的名翡,雌的名翠。唐人宋之问说的“衔花翡翠来”,就是指此。李贺诗里“休开翡翠笼”一句,更可看出,古人还家养翡翠,用笼子装着。

翡翠鸟的雌鸟羽毛为绿色,如蓝靛晕染,十分清新美好。于是,古人又将翡翠做为绿色的代称。杨玉环在马嵬兵变中死去,唐玄宗十分思念,发出“翡翠衾寒谁与共”的疑问。以杨贵妃那样的绝色,白嫩的脸儿,和碧绿的绸被相映衬,再加一窝儿头发如墨,即使唐伯虎那样的画家,也画不出这样的美人图。

温庭筠写女子,爱用词笔写来,有着日本浮世绘中女子的形象,几分慵懒,几分婉约道:“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这样美好的女子,怎么不缝一件翡翠裙穿上,给人一种“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感觉,真是可惜了。汪曾祺老人笔下有一少妇,一袭翡翠绿裙,颀长身段――这些一般美女都有,不稀奇。要命的是,这女子长着一双丹凤眼,望人的时候,眯着眼睛,给人一种迷蒙的感觉。

这女人美得典雅。

这翡翠色和她的身段目光,恰是匹配。

这老头的文字,美得要命,亏他怎么写出来的,难怪有人赞他为野狐精。他的文字沉静,没有烟火气,笔尖仿佛带着翡翠光,绿意萦绕。

总之,翡翠色让女人更女人,更媚人。

2

翡翠为玉,出现在竖行文字中,有人说出自元代,可能有误。在唐诗里,李白《赠裴司马》中就有“翡翠黄金镂”的句子,可以看出,那时,翡翠和黄金就相提并论了。几百年后的金朝,词人蔡松年更记载道,“翡翠盘高走夜光”,此时已经有翡翠作盘了。

在唐代,翡翠更多地成为女人的发间饰物。那时,翡翠一般点缀在金钗、坠子、步摇之类上。唐人毛熙震说,“慵整落钗金翡翠”,一个女子,高高的发髻松了,金钗溜了,翡翠珠子横斜着。女子忙伸了手抚平头发,重插金钗,她的宽衣博袖,款款褪下,露出一截白嫩的手臂。唐朝的女人,如唐诗一样,无一个动作不美得惊心动魄。

难怪今天诞生一句话――梦回唐朝,如我,也愿回到唐朝,走上乐游原,看唐朝女子,耳坠摇摆,上面的翡翠珠子,带着一片纯净的水,荡出一片无言的清纯。

宋朝承接唐人习俗,连女子饰品也是如此。

张元干是南宋豪放派词人,他的词,有一种金戈铁马之气,秋风塞上之韵。词人笔下风云激荡,可心却细腻如一片水。填词之余,他竟爱悄悄欣赏美女,有一个戴着翡翠钗子的美女,一不小心,就进入他的笔下:女子站在烛前,轻轻地摘下翡翠金钗,剔除灯花,脸上带着轻淡恬静的笑。于是,他写下名句“翡翠钗头缀玉虫”。有人解释,说“缀”是扎的意思,玉虫是一种白色的虫子,落在烛泪中,女子用翡翠金钗给扎死了。这显然是误解,那样的美女,那样细微幽约的动作,只会救虫儿,怎会扎虫儿?一些人以己之心,度美人之腹,实在是唐突佳人。

宋朝女子,阡陌踏青,长桥折柳,闺楼填词,帘下相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后那清新婉约的一瞥,不只有一张明月般的脸儿,更有一星水光闪烁,就是翡翠的光泽。这点李清照没写,可赵长卿写了道,“堆枕冠儿翡翠钗”。宋朝女人,真是韵到了骨子,也秀透到了骨子里。

元明清后,很少有歌咏翡翠的名句,不是无极品女人,不是无极品翡翠,是无极品的诗笔,写不出唐宋那样的好句。唯一值得一读的,是明代王问的“陌上流车翡翠光”,写出女子戴着翡翠坠饰,坐车掀帷看花的样子。

我很想读读纳兰性德词里描写女子佩戴翡翠的词句,可惜,他没有写。或者写了,我没有看见也未可知。

他如果没写,实在是一种损失:可惜了翡翠!可惜了戴翡翠的女子!

3

女人,因翡翠而增加一份典雅,一份含蓄,一份娴静。而古代的书生,则因为翡翠,多了一份淡然,一份潇洒,一种玉树临风,一份书卷气。

古代佩玉,对男人来说,是一种风气。关于男人佩玉最出名的记载,当数鸿门宴了,当时,范增拿着玉i,多次示意项王,让他对刘邦下狠手,都没有成功。

玉,是不宜于出现在刀光剑影里,不宜于出现在血雨腥风中。但是,这个记载,足以显示出,古代男人爱玉,爱佩戴玉。

玉,配在男人身上,尤其是读书人身上,无形中,就让佩玉人多了一份清新美好,多了一种洒脱挺拔。经常的,我会想象,在无边的青草间,一个青衫书生,会对着远处,对着遥远的古塞,对着如血的夕阳,捋须长叹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歌吟声平平仄仄的,流散在暮色里。有风吹来,吹动着腰间佩戴的玉i,“叮咚”作响,犹如泉流深涧,犹如露滴叶上。

这样的情,这样的景,这样的人,才与翡翠相配。

在古代,男人对翡翠佩戴不多。更多的,则是将翡翠雕琢为酒盏,或其它工艺小品,把玩品评。欧阳修得一玉罂,也就是一玉瓶,不是他老人家的,是诗友梅圣俞赠送的。老夫子很喜欢,一有闲暇,就拿出来炫耀。有一个宫里出来的内臣见了,告诉他,那不是玉的,是翡翠的,宫中有这样的酒盏,因此自己认得。

唐人有诗曰“葡萄美酒夜光杯”,有人说,这夜光杯就是翡翠雕琢的。看来,翡翠酒杯,唐朝就已经有了,不只是后来的宋宫独有。

清人谈到翡翠说,“禁苑陈翡翠之瓜,上方蓄像生之菜,瓶盆碗盏,庭敞华筵”,也就是说,清朝已经有了翡翠西瓜,有了翡翠雕琢的白菜,还有各种杯盏用具。

突发奇想,以翡翠盏盛茶,如何。

唐人陆羽在《茶经》里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总之,邢瓷、越瓷盛茶都很美,因为它们白而净。如此说来,若用翡翠盛茶,最好用玻璃种翡翠,绿汤融入翡翠杯,一团温润,啜上一口,清香和凉意一定会缭绕舌尖,经久不去,胜过邢瓷和越瓷很远了。

4

翡翠之色很多,颜色之美,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我认为,第一为绿色,尤其帝王绿,简直如魔幻一般,绿得纯,绿得静,绿得邪性。那种绿,如精灵隔着花树,在暗夜里忧伤地弹琴歌唱,带着一种强大的吸力,让你的目光,“嗖”的一声就被吸过去了,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不思归去。

那绿,如最典雅的微笑般迷人。

那绿,如最动人的情话般纯净。

面对这种绿,你浑然忘却了大天大地,忘记了名利,忘记了得失,忘记了红尘。总之,你在绿中,绿在你中;你成了一抹绿,绿也渗透了你的心。

其次,应该为千年血玉,与古瓷器中的.胭脂醉可以媲美。这款翡翠,红中透出一种嫩,一种白,如十七八岁女孩喝过几杯葡萄酒后的脸儿,给人一种吹弹得破之感。

这玉,叫千年血玉,有些吓人,怎么不叫胭脂醉,或者女儿醉啊。

另外,和田玉的润泽,冰种翡翠的透明,都活色生香。

玉,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翡翠,也如是。

翡翠之洁,如君子品行的纯净,纤尘不染。翡翠之净,如君子品行的无暇,明明如月。翡翠的温润,如君子品行的不愠不火,宽厚淳朴。翡翠的内敛,如君子品行的清气内藏,外柔内刚。

翡翠,无一处不和中国古文化中女子的温柔、君子的德行相吻合。

在一篇小说中,我描写过这样的情景:三月草青,陌上花发,一个女孩在阳光鸟鸣中追捉着柳絮,怎么也捉不住。这时,身后伸来一双手,轻轻一合,拢住一团柳絮,轻轻放在女孩纤纤十指合着的掌心中。这人,当然是一个年轻书生。

他们的配饰,我特意选了翡翠。

说白了,男子是一种翡翠,女子是另一种翡翠,两人一起,组成了中国的千年文化。

5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样的女子,宜于佩戴翡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样的诗人,宜于佩戴翡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这样的少妇,宜于佩戴翡翠;“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这样的谪客,宜于佩戴翡翠。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这样的思妇,宜于佩戴翡翠;“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这样的隐士,宜于佩戴翡翠。

文人学士佩戴翡翠踏青则潇洒,贾人上市,手握翡翠小品,锱铢必争则滑稽;纤纤美女月下佩戴着翡翠首饰望月思人则清幽,泼妇骂街翡翠镯子叮咚作响则让人恶心;山人隐士手把翡翠玩件自娱则高雅,争名夺利苟且钻营者手捏玉件则做作。

戴着叮咚作响的翡翠手镯,在明月夜,小庭院,拿着团扇扑着流萤,最韵。

佩着翡翠玉i,倚着小楼的一角,隔着一道竹帘儿,望着玲珑的秋月,吹着一支长笛,那本身也就成了一首诗,一阕词,一篇古典的文章。

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篇五

前些日子整理旧物什,居然在箱子底发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日记本。这真是意外的惊喜。我用双手轻轻地拂去日记本的灰尘,慢慢地打开,里面竟然是一首首当年自己用正楷字写的诗词。

这一下,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回了自己的那个学生时代,那是一个有梦有理想的季节,当时,我正等待着出国研修等相关证件的批示。也许是对自己的未来的有着美好的憧憬吧!所以就心血来潮地写了一本子的诗词...

后来,我出国之后,就把这个笔记本丢了。现在,我想我再也写不出来那样的诗来了。我的那个学生年代,相对一些年轻人而言,还是一个充满着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年代,那是各种思潮不断激荡的`年代。

那时候的自己还是想当个作家,做个诗人。那个时代,尽管社会在不断转型,但是很多年轻人依然是充满着理想。回想当年乘着轮船去上海,然后乘着飞机飞往异国他乡,这一段航程,承载了自己多少的梦想。

而今,唯金钱论,人们不再纯真,不再崇尚科学家、教育家、诗人、画家、作家...生活就像一把枷锁,我们就像一个木偶,被现代社会无形的大手操纵着,锁住了我们的理想和追求,最终使我们心失去了大树的树根,无法吸取营养,无法枝繁叶茂。没有了飘向远方的思绪...

现在正是春的季节,梦幻的季节,而自己的躯体却成了一个朽木,归于死一般的平静,自己就像一个木桩,没有了飘絮,也永远登不上了驶向远方的那一航班。

说到诗词,近些年自己自娱自乐地也不是没写过,但是已经找不到了当年的那一种激情,如今自己所写的文字,有一句没一句地总会涉及到柴米油盐的文字。现代人的生活太累了,大家都在忙于生计和赚钱,都太世故、太实际。自己也是这种情况。以至于失去了“远方”的诗性。

也许这个社会已经不需要诗人,不需要艺术家,不需要哲学家。很多人只认钱,再动听的诗篇都是对牛弹琴,再美艳的画作都是一张废纸,再有思想的散文也不及一沓人民币心动。现在,如果有人谈高尚,那会被当作虚伪;如果有人谈艺术,那会被当作变态;有人谈诗词歌赋,那会被人当成是神经病。文学家死了,艺术家死了,诗人死了,如今全都死了。如果我们一旦有了诗性和思想,甚至都会被家人、同事、以及脑子局限于泡沫娱乐剧情节的人,进行各种各样、格式各类的嘲笑贬低挖苦讽刺抨击阻挠。具体用词如书呆子、不务正业、破坏和谐...

现代社会物质是进步了,精神却如此颓废,思想如此卑劣。如今人们开口便是钱,车,房。然后面对社会的各种不平等,就是学着顺从学着陶醉,没有了青春般的叛逆,没有了心底像诗一样的呐喊。现代社会,没有钱一切免谈,这就是最现实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如丧家之犬,正在严重退化...

记得一位叫陈丹青网友在自己博客留言处对自己留言说过:“这个社会有自己的信仰,就是去他妈的活下去最要紧。”就是这么一句调侃的话,道出了现今社会的心酸和无奈。

在这个社会,没有钱就没办法实现理想,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金钱而支撑着,所以实际一些也是理所当然,所以自己在每一个白天都在为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而打拼,也许这样也挺好,因为白天自己就是一个生意人,以滚雪球的经营方式正在积累着自己财富。

也许只有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在自己劳累了一天之后,自己就可以静下心来,有了跟黑夜聊天的时间,同时可以在自己编写的文字里寻找诗和远方了......

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篇六

很多时候总想写一些小文,文字不是很多,只用来形容或修饰某一刻的心情状态即可。后来写的文字多了,写到歇斯底里,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停笔还是续写的时候,终于知道,原来一个人的思路真的有可能被一时的文字和心态带着走,一直走下去,直到另一刻的自我觉醒。

禅宗学理中很推崇一个名为“觉悟”的状态,他们认为这世间的一切生灵都有悟性,因而一切生灵都可以觉悟。生命的悲喜痛楚可以用悟不通透和看不明白为由,诠释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生命的色彩即是由此出发,变得斑驳或者斑斓。斑驳的生命是一个人的自我觉悟太低造成的,斑斓的生命皆是由自我的看透太过严实而致。

就像这一段短的文字是如何被传出,由断续的素材蔓延成荒凉又清醒的痕迹。觉悟的状态多半因人而异,因事而已,厚道的修行之士莫不是用尽一生光景苦坐在蒲团之上。他们面对的是无边的缭绕檀香味道的白墙,心里做各种虔诚执念。而敏捷的人,只是淡然地念出“道可道,非常道”的箴言,从空寂的庙堂间辗转反侧就能突然地看透世间哀愁繁华。

所有曾经和已经修过道和禅的人都明白,修为其实是一个很虚妄的词语,没有人能在日复一日的修行之中迅猛地转变为修为。修行的人大概是一直在路上,修为的人就算是取得了一些成绩的,所以修行的人免不了俗套,甚至贪嗔痴念的想法都有。而修为的人则要宽宏雄伟的多,他们哪怕只是披上薄的纱衣,也能将疯狂暴雨的行径赶走。

南朝的跛足道人在虎丘修禅的时候极为不受人待见,后来终于一个人走向岭南大地,在榕城纷飞的霞光里,他看到了天地黑白金三色汇聚的太极图般的火烧云。跛足道人修行的后半生,言辞跳跃,不得人授,因此流浪江湖,据说最后是去了最北端的敦煌。敦煌的智慧和文化终于将其淹没,禅学在当地没落,佛学还是老样子的不温不火。跛足道人终其一生,念念不忘的依旧是那一日的无限霞光,曾经让他差点拥上了苍天的怀抱。

虽然教派的分别是必然,可文字的相承总是一脉而过。可以见到有很多人用不同风格的文字描述善恶到头和凄凄人世,也可以预料到因为不同风格的文字造就了不同的诗词流派,可乐于交流和交汇的文人和思想还是缓慢交锋,慢慢驻守成天南地北的文化传奇。

传统意义上的文风是有诸多派系,大多因着句式和章法的不同分类。有喜欢骈赋,也有喜欢绝句,都是寥寥十几个字,却将文艺风格修饰到了极致。古风格下的文人当真是惜墨如金,对于遣词造句颇为讲究,以至于文邹的行为应运而生,影响了后世千百年。所以严格意义上讲,当下所有疾风骤雨般的文艺范都是由那流行十几个字的时代转变而来的。

相比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学,道教佛教的文字经典就要晦涩的多,佛教以前是由印度传来的,经**的南北朝时期,终于吸引了众多教徒。据说南朝梁的皇帝梁武帝就是一位十足的.佛教徒,他数次舍身进寺庙,还要大臣们凑银两赎他回朝。梁武帝大概是历史上最笃信佛教的君王了,就是这样一位读多了佛经的虔诚者,最后居然是在仁慈的佛像之下被活活饿死,让人唏嘘。

应该要归咎于梁武帝的悟性不够,他难道就不知道,作为君主,他需要反复觉悟的不是个人的悲欢聚合,而应是更宽阔的梁朝百姓的喜怒哀乐。一个人的修为在高,倘不能给芸芸众生带来福祉也只是悲空的一人而已;而若因着一个人的修为所怠,完全将天下苍生置之度外,这时所谓修为,实是罪恶积淀的开始。

说修为的话题可能广了点,然而因为个人的觉悟差异,倒也累计出了一段段各色故事。跛足道人的修为算是一个起点,对于这世上的怨由,他也算看得清明,所以,他的修行更像是一段云游,尽览天下美景。形形色色的游道之人最后不一定都能得道,找回心中最丰富的觉悟之念,但所谓得道,何尝不是人在寻找自我的觉悟呢。这其实与佛教徒宣扬的所谓顿悟是一回事,佛在灵山之上拈花示众,时众皆愕然,唯迦叶破颜而笑,于是佛说,迦叶可得其道。

后世常用拈花一笑来比喻心意的相同,追溯到底,文字的相同也可算其范畴之内,文学修养高尚的人好像更能体味到坐怀不乱的深刻意蕴。据说东晋的谢玄在指挥那场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时就镇静的十分了得,面对数倍于己的前秦大军压于阵前,他还念念叨叨地对苻坚说,“你我大军都距离淝水太近,打起来不好施展,不如你让我往前走走,走过去咱们再大战一场。”苻坚也心怀鬼胎,以为可以趁晋军渡水之际偷袭,岂料自己的军队一退即成溃势,最终兵败如山倒,落得惨淡收场。而谢安在听到晋军胜利的消息时,面不改色,那时他正在与人下棋,只是淡淡地回应道:“孩子们只是侥幸打赢了一场仗罢了!”

觉悟的心境和淡定的心境让哪怕只是读了几段历史的我也感觉出了文化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再要细究出文字的罗列铺陈才觉得十分困难。其实对于文化的最好传承,莫过于由心而出的顶礼膜拜,各家派系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论,无论晦涩与否,都是言之凿凿,作为受众,少不了的,大概只有静心领悟和承受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篇七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清乐平》晏殊

整个下午,坐在电脑前,细读一篇篇文章,阳光穿过玻璃窗,趴在我的肩膀,陪伴着我安静地看着荧屏上五颜六色的文字,直到日昳西山。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悄然离去,只觉一身凉意,侧脸,窗外一片黯淡,街上的梧桐叶伴着如烟细雨飘落一地。我想说,天凉好个秋。然而,不觉又想起: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故人不在,烟水茫茫。倾注一纸文字,一片情愫,将浮躁的心情用一行行文字慢慢熨平,展开,年华似水,在我眉间流逝,带走了曾经的风景,也涤荡着尘眸。

(一,黑暗,归宿)

华灯初上的时刻,总有些东西在光亮的背后熄灭了,消失了,热闹和温暖的背后始终背负着另一种真实的感觉。然而,在这濛濛雨夜中,我所看到的是巨大的黑色帷幕前一片片橘黄色的光,它们照亮着一双双渴求温暖的眸子。我看到街上来去匆匆的人群,看到他们眼中所折射出来的一片片暖色的光点。尽管他们现在心里或惆怅或孤单,但是,我相信,夜色降临后,他们所期待的,仅仅是一处温暖安全的归宿。霓虹闪烁的都市一角,总有一盏安静的灯光,暖暖地侯着你,你若不归来,这盏灯将彻夜期待。只身在外,被自己所爱的人牵挂,被一双双渴望相见的眼睛企盼,你有什么理由久久伫立于夜色中?白天的喧嚣和热闹,你和别人共享,绷劲的神经在暗夜里舒展,只有你走进家门的一霎那,疲惫、烦恼才顷刻烟消雾散。生命中强烈的归属感源自于家,与生俱来的牵挂来自血脉相连、心心相惜的爱。天涯游子,无论生性如何放浪不羁,心中始终眷念着远在天边的家。街上的梧桐叶大片大片地坠落,如一场悲壮的话剧,在一排排昏黄路灯的见证下,盛大上演。一场繁华散尽,关于夏,关于秋的记忆,纷沓而至。悲凉从不是这个夜晚唯一的主题词,它只是隐匿在文字背后的淡淡水印,每个人心中幸福的归宿,或多或少留有往昔斑驳的印迹,得到和失去,给与和接受,相生相伴,只有内心隐隐作痛的悲凉,才能让当下拥有的归宿更加深刻。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二,爱是故事)

(三,友谊的花)

夜,躲在灯光的后面,远远地,睥睨着我。似一条饿狼,看上了我周围大片大片的黑暗。凝视屏幕,指尖在一个个方格子上轻轻跳跃,与狼共舞,一串串凌乱的脚印将我的荧屏涂满夜的黑。我的眼里写满故事,手里紧握倔强的文字。文字里关乎青春,关乎无边的黑暗,却没有明媚的色彩。孤独的行走于城市一角,性格使然。没有可以抬头微笑的理由,那么多的友谊似挥发殆尽的酣醪,随风而逝。唱起朴树的《那些花儿》,每次去ktv,必点这首歌,每每唱不到结束便戛然而止。简单的吉他伴奏,拨弄着我的心弦,略带沙哑的嗓音总是循着记忆线谱娓娓念唱。遥遥地看着曾经的友人越来越远,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身无牵挂地奔赴天南地北,而我却站在原点,像一个千年不动的地标,静静守望着这片土地中曾经萌发友谊的根。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偶尔收到一条短信息,或电子邮件,却没有学生时代那种感觉了。同样关切祝福的文字,却看不到油墨文字所透出的感情。机械的通讯载体,少了曾经那种取信拆信时的脉脉温情。当在网络上看到他们一张张成熟优雅的相片,我所能做的,仅仅是把它们冲印出来,放进那本旧相簿中,一生珍藏。

文字里的诗与散文的区别篇八

人,本七情。文字,在那七情之外,让人可以嚣张的说爱。

与天地相爱,与山水相爱,与一只虫蚁或一颗花草,相爱。

天地不说话,山水亦无言,蚂蚁和小草,也只是贴着地面呼吸。

我爱那庄严的沉默,更爱那阳光下微小的点滴恩情。

爱,本就无需多言。

一个眼神,一次驻足,一份想念。

爱,从不要求。

我在,你就在,你不在,我也来。

每长一岁,爱这个字眼,就越发简单,就连它的笔画都简单起来。

只是爱太厚重,不敢轻言。天涯的一句碎碎念,又怕扰了经年。

我曾以为,天荒地老是爱,海誓山盟是爱,孰不知,似水流年,终敌不过一场命运的安排。

那些甜言蜜语,绚丽得如昙花,却不如,那两颗苍白、相依相偎的雏菊爱得实在。

我不认识你,你也不曾与我谋面。

同样是一线之牵,只是,现实里红线为媒,文字里,网线为介。

闻字香,识人性,不用媒妁之言,只相信,自己的心为哪行字停留。

你可以写字千行,但我只要一句共鸣,这就是我要的一见钟情。

世界太吵,那么多纷扰。

我只想用横竖撇捺,垒起一座城堡,和你住进来。

用顿号,点燃屋里那盏桔灯,取暖。

用弯勾,画一轮明月,挂在窗外。

再用括号,把我们的距离拉近,破折号,让手相牵。

然后挤在双引号里,大声的说爱,直至喊出一串串感叹号来。

每一个方块,都堆积着我们深情的对望。

每一处逗号,都是喘息的停顿。

不用疑问,更不用设问,指尖的柔情,一字一句,带给你排比式的.快感。

不停不息,不用句号结尾,酣畅淋漓,直至省略号的出现……

那年代,竹片上刻字,字与字之间,以拥抱的姿势存在。

这些年,白纸上行书,“你”和“我”之间,相隔邻里间。

而如今,荧屏上涂鸦,我们面对面,你说你的欢,我言我的爱。

纵然啊,不留恋那股墨香,却也依然残留那指尖的芬芳。

行走在文字的空间,无需言语的交集。

你来,或不来,空间在这里,不锁不禁。

你看,或不看,文字在那里,不停不息。

你评,或不评,故事在那里,不悲不喜。

在文字里相爱,无需任何的形式。

鲜花,易老。烟花,易冷。

一句懂得,就是琴瑟和鸣,一份共鸣,就是举案齐眉。

白头偕老,太远,今天,你来了,就是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