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通用9篇)

最新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通用9篇)

作者:薇儿 最新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通用9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一

作者第一句话就描述:乌伦古河横在戈壁沙漠,沿途拖拽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这个“拖拽”一词太生动有趣了,画面感一下就由荒芜变得灵动,就像李娟说那样如铁屑紧紧吸附于磁石,我被她深深的吸引住了。

书中塑造的每个人物都用诙谐的语气描述得活灵活现,常常让人忍俊不禁。其中,笔墨用得最多的是李娟的妈妈,一位经历非常丰富、把日子折腾得热气腾腾、永不放弃,堪称传奇的母亲形象。

坚韧不屈的妈妈----连播四次向日葵种子,与天斗与地斗,第一年只收获来年的种子时,妈妈说:明年老子接着种,老子就不信,哪能年年这么倒霉;第二年丰收时为了节省雇工费用,与叔叔两人将20多吨葵花籽400多袋挪动30米到路边。

乐观热情的妈妈----在干涸无际的大地中没有一树一花一草,可妈妈干完活回家时,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了一束野花;去阿勒泰看望李娟临走时买了几株花苗怕冻坏装在暖瓶里带到了葵花地的家中。

温情柔软的妈妈-----妈妈的几次婚姻,在李娟眼中看都看够了,可对叔叔却是真爱,之前将就敷衍的日子,在随着从城里买回两本菜谱,学做菜而慢慢变得正式认真。

庞大母性的妈妈-----去城里看李娟,全身上下被各种包劫持着,还扛着两根三米长的树杆,转三趟车。妈妈是如何将这一堆东西弄上弄下带过来,成了千古之谜。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二

一看到这本《会跳舞的向日葵》的书后,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看完之后,它又让我回味无穷。这本书讲的是小姑娘香草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天,她在花园里唱歌,看到向日葵随风摇摆,好像在跳舞。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相信向日葵会跳舞。这一件小事,却让香草觉得很伤心,以为大家把她看做说谎的孩子。于是,她决定再也不去上学了。香草的爸爸是个细心体贴的好父亲,他想出一个好办法:和香草约定,再去学校三天,再做三天好孩子。为了让香草回避其他孩子的尴尬问题,特意让香草带上好吃的糖,“堵嘴的'糖”——不想回答的问题时就给对方一块糖。

就这样,三天过去了,三个星期过去了,大家都忘记了这件不愉快的事。香草在学校里遇到了“颜色老师”,还有宽容的张校长……香草越来越喜欢学校,不知不觉,她又长了一岁,明白了许多的事情。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堵嘴的糖”这一节。香草的爸爸用他的智慧让香草避免了所有的难堪,为孩子撑起一把幸福的伞。香草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充满爱的智慧的爸爸,让孩子学会付出与接纳、思考与创造。是啊!我们的确爸爸妈妈的理解与支持、耐心与包容。您们知道吗?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您们的鼓励与理解,就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扬起希望的风帆;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您们的耐心与宽容,就像一股春风渗入我们的心中,让我们认识错误,及时改正错误……给我们时间,让我们慢慢成长,并慢慢体会自己的成长。就像秦文君阿姨说的:“爱应当像日子一样绵长、悠远,慢慢地把他们包裹起来,点点滴滴在心里。”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三

向日葵迎着太阳在舞蹈,闭着眼、踮脚、旋转、随着风自由起舞,带着我们一起走进香草的世界。

香草有自己的一个世界,在她的世界里,向日葵会跳舞,课文也可以拿来歌唱,她身边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花儿,花儿,你芬芳的花瓣多美丽……”《花儿一朵朵》虽然原本是一篇课文,可是小香草用了自己的方法把课文唱的活了起来。

香草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她的向日葵会跳舞,可是当她告诉她的同桌时,却又被说是“说谎精”,她的向日葵不再跳舞,可她依旧在寻找能让它跳舞的方法;她幻想着把会跳舞的向日葵的种子种在全世界,在她自己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变得多么奇妙啊。

她爱向日葵,她也爱大家,她想让所有人都看到会跳舞的向日葵是多么美丽。

书中让我印象特别深的一句话:爱是一种暖流。爱在生活中,爱在小事中,爱也在人们心中。爱和友谊支撑着我们前行,在我们受到挫折时他们会成为你们的避风港;或许他们早已忘怀……可被帮助的我们可永远无法忘记!

关于爱,关于温暖,这在平时常常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在你真正需要的那一刻又显得那么珍贵。在你遇到挫折碰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这一份爱、这一股暖流支撑着你,让你能够坚持下去。支撑着你,追随自己的梦想,追随你心中的理想王国。

好啦,虽然我只说了一小段,但估计已经在你们心中烙下了一层印象,对于香草这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你一定也非常想和她认识,那么,快去书里面和她来一次奇妙的相遇吧!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四

终于在花了5个小时读完了李娟的第二本书。

相比较于读的第一本《阿勒泰的角落》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描写的更加的有趣和深刻。

有趣的动物,家里的每一只动物都挨个写了一遍。

高大乐呵的牧羊犬”丑丑”安静陪伴胆小的“赛虎”不是缺了就是残了的花花绿绿的“鸡”,失踪一夜的“兔子”。遇到水就要下去游泳的“鸭子”以及最后出场的“跟屁猫” 。

每一个动物都有一段故事,而他们似乎就没有离开过那片金色的葵花地,一直陪伴着妈妈在那片寂静空旷的世界里生活着。

不知道李娟的笔下是不是有一种“神笔马良”的魔力,她的每个文字,每段话,总能带着我走入她所描绘的那个世界。

虽然它远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但她所思所看所感的一切就好像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刻都出现过,也可以说她把我内心那种想要强烈表达的欲望描述出来了,甚至表现的更加的直白,暴露出来。

而那些文字是我怎么也想不到,也描述不下来的。

她笔下的每一个生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不光光是我说的那种生命。它是有思想的,可以交流的。他们不存在生命等级的高低,他们是彼此的依赖,是地球上一起共存的生命。

如向日葵与母亲,丑丑与母亲,赛虎与外婆,还有那群陌生的可以交流的哈萨克人。

我多么想要把内心的那些话,能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但我做不到这样,所以我一遍一遍的看她笔下的那些文字和动物,她好像就替我说了。

如果你让我去写我的妈妈,我大概写不好她,所以我不敢轻易的去写。

但李娟笔下的妈妈在某些时刻跟我的妈妈又是那么的相似。

比如她们都是一样的勤劳,都是一样的奔波,都会养鸡养鸭,偶尔寂寞的时候也会对着他们说些话。

但我妈不会给他们做衣服。鸡肯定是要吃的,因为这个美味,她不会错过,但鸭子她想不到杀掉拿回去做羽绒服,但一定会用心留下最珍贵的绒毛拿去卖掉。

如果李娟的妈妈会做很多的美食,也许我们还可以欣赏到四川不一样的美食。

我看过的小说故事要写那些男女的情爱都是非常的赤裸的。

但李娟的情爱都是一个人偷偷的思绪,我爱她笔下的"我"她把我最不勇敢的一部分也都描绘出来了,她从不吝啬使用寂寞这样的词汇,而我是羞于表达的。

也很难说出这样的文字。一直以来我热爱文字,可是我不敢坦诚的去写,总是尽量写些可以伪装自己的文字,假装像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用一幅幅的照片去记录。

然而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早就忘记了记录了吧。

就像我们的母亲,她们那么热烈的生活着,却很少会去表达。

我妈甚至是通过观看一个人的微信头像去识别每一个朋友,要是换了一个头像她就不认识了。

所以她的朋友圈也从来都是没有任何记录和表达的东西,我甚至怀疑她也不曾打来过。

而我每每表达记录下来的那些图片和视频,真的是热爱它们?

如果真的热爱,我为什么要选择删除,又或者编辑了一遍又一遍呢?

我写不出寂静的文字,因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寂静的人。

我焦躁的活着,以至于到了快30岁的时候,我每天都在幻想着逃离。

妈妈的语言总是富有哲理的,似乎是用她一生走过的路来像我普及这样的道理。

可是我还是跟她不同。

我做不到像她一样热爱,敢于裸露。

李娟笔下的母亲是在无人空旷的葵花地里可以赤裸干活的人,我写不了这样的妈妈,就像我知道我妈妈也会在无人的空旷的田野里小便一样。

我想着如果有一天她读到了这样的文字,别人知道了你的妈妈是这样的,他们会说些什么。

总之,我看到那段话的时候,我还确认了一遍,是赤露的上半身。我连写出来都觉得丢脸。

所以我的文字太缺少了诚实。就像她在后记里面写的,感谢她自己的诚实与坚持。

我尝试去写点东西出来,是因为一生太短暂了,有些人甚至连一个表达自己的方式都没有。

文字作为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至少是可以做到真诚点的,我也在努力的把内心的那些话抠出来,但是文字太难描绘了,我找不到方向。

所以当看到李娟笔下的阿勒泰,向日葵地,她笔下那些发了光一样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内心的动心说了出来。

现在我依然写不来那样的文字,但她的那种呼之欲出的感觉,每每读到的时候,我的身心都好像在感受着。

彷佛站在阳光底下,你眼睛闭着,耳朵里面传来的是这个世界上最静谧的声音,心跳和呼吸都打开了,然后那道光就射进了你的毛孔里,顺着血液汇聚在大脑,你好像听到了那些文字背后大地的声音,妈妈的声音,那些动物们的声音。

如果可以自由的去描述,那我的文字一定是最简单的单词,我的词汇量太少了。

或者说我太谨慎了,如果一句话写的不好不对,我就停滞了。

一个词不理解,我就不愿意读下一句话了。我会陷在自我的怀疑当中。为什么会不能理解呢。

我太害怕错误了。所以连看到不认识的单词我都要先去查阅一下,然后再要去读。

我是这样的谨慎。以至于看到李娟笔下那些有趣的文字,那些发了光一些的思想迸发出来的词语,我想要好好的吸收它。用尽所有的力量去理解它。

然后尝试着有一天,我也能描绘我的妈妈,我笔下的那些文字也同样可以给到一种光一样的能量。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五

《会跳舞的向日葵》这本书像《窗边的小豆豆》差不多。它的主人公是一个小女孩香草,她敢作敢当,有点调皮,但她很关心别人,这本书就讲了她的生活。

香草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她的名字叫对对,两家对门,香草有一棵会跳舞的向日葵。有一天夜里,刮着大风,发出了“呜——呜”的声音,对对被吵醒了!她来到了小阳台,不小心把东西掉了下去挂住了,她伸手去拿,结果不幸的事发生了!对对从窗户上掉了下去。第二天清早,其他人从这里走过才发现了对对,对对被送到了医院,经过了一次手术,对对在家休息了一些日子,又去做了第二次手术,甩掉了的牙齿有重新长了出来!但最后还是没有痊愈,她和自己的朋友香草一起把那棵会跳舞的向日葵的种子全部种到了地里。向日葵一天一天的.长大,香草、对对和她们所有的朋友又唱起了让向日葵跳舞的那首歌,啊,多么壮观的场面啊!

从此,对对也开朗了许多!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六

它的作者是写《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的著名作家秦文君,她的书很多都获了奖。

本书主要写的是一个小女孩,香草。香草在原先二年级的陈老师那里没好好学,三年级的颜老师换了个教学方法,她的成绩得以突飞猛进,最终与朋友合欢并列全班第一。

香草的生活原来也是美满幸福。她还有很多朋友,蛋卷先生,包比牯,对对等。但是突然有一天,香草所有的好运走了,霉运来了。

生活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如意称心的时候。世界就是这样又无情残酷又让人期待!学会用双手去创造未来的幸福吧,人们,要学会改变自己啊!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七

这片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确遥远,它坐落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者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仅仅九十亩的荒土地。尽管这里荒草丛生,毫无生气,却承载着作者一家生活的盼头和期望。这一片命运千疮百孔的向日葵地,不仅地质不优良,还面临着命运的挑逗和嘲笑:它被母亲一次又一次播种,首次是被鹅喉羚糟蹋殆尽,好不容易长大了的秧苗又遭遇了旱灾,紧随其来的又是虫害……向日葵的生命历经曲折坎坷,也伴随着作者一家的生活起起落落。

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更寓意着美好和希望。在作者眼里,它那么倔强顽强,日日夜夜追寻心中的太阳。而种下的向日葵,却犹如失去太阳的花朵,在贫瘠的土地中苟延残喘。一次播种无获,只能等待下一次播种,不管未来风雨雷鸣,不管结果能否收获,每一次,种下的都是期盼,都是渴求,都是对未来的希望。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太阳。正如作者所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读到这,我想到了人类的生命。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是一无所有的,而向日葵最初的种子也一样,从播种入土的那一天开始,就无休无尽地与其他生物竞争,与大自然和天气抗衡,直到疼痛破土而出,又迎来阳光风雨中与命运的斗争。人也一样,从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我们的命运具有的不确定性,未来可能面临着数以万计的困难与挑战。如作者一家在阿勒泰的生活——茫茫荒野,寂寞无人烟,生活不仅仅是一场修行,更是一场忍耐孤独与寂寞,踏遍坎坷和荆棘,尝尽艰辛和困难的苦旅。然而,令我深深敬佩的是,在现在正常人无法忍受的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作者一家人始终怀着期冀与执着的内心,带着平静乐观的心态,维持着一个家庭的点滴温情,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心灵铺展开在荒野中哪怕一点点的生活味道。而如今我们身后强大的祖国也一样,从曾经的繁华一世,到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屈辱,无数次寻找救国道路,艰辛探索后却是重重碰壁,陷入被他国肆意践踏和侮辱的地步。而在祖国受辱的期间,又有不知多少中华儿女始终包含一片希望,坚守民族信念,追寻国家未来的太阳,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心中信念的火苗燃烧起的熊熊之光,换来由弱到强的伟大飞跃!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一份对民族未来自信坚定的期许,那一份对中国信念执着不懈的坚守!

我不知道,在往常临近丰收的季节,荒漠旁颗粒无收的向日葵地对作者来说是一种多大的打击,“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我不曾体验过耕种过后收获无果的情景,更不知道,曾经幻想的漫天金黄,如今眼前终究化为乌有的绝望沮丧;但是我知道,平日在学习上有时勤奋刻苦咬牙坚持后仍然在关键一考名落孙山时的失落,知道十分耕耘,可能终无一分收获的伤感;我也知道,在中华民族这一条改革,探索,发展,憧憬的道路上,不论未来风雨,前路坎坷,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一定会满怀初心,勇往直前!

在他们身上,我不曾看到一点抛弃希望的神情,不曾听到一句消极埋怨的话语;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一种令人惊异与钦佩的积极乐观,体会到一种迎难而上的生活态度,感受到一种执着坚守的民族信念。正如作者的那句话:“一双手的力量不能改天换地,却恰巧能维持个体的生命。”在我看来,千千万万双手不能改朝换代,但一定能接收最耀眼的阳光,创造最伟大的奇迹!命运终不负有心人,无数次怀着侥幸心理播种下充满希望的种子后,种子迎来了如太阳光般金灿灿的耀眼丰收。与此同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奇迹性飞跃!

与其说李娟书写的是向日葵的播种、育苗、成熟、灿烂、歉收或丰收,不如说笔下流淌出对人的出现,成长,隐忍,离别的一种独特思考。在书中,我领略到的不仅仅是那片播种种子的向日葵地,更有金色向日葵之外的那些沉重而美丽的事物,是贫寒生活与民族困境中的一丝希望之光,人与人之间的相偎相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祖国的紧密联系,以及生命对生命的依恋和怜惜。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放弃播种希望的种子和梦想。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八

外婆生活在异乡,对于家的怀念,时时刻刻,心心念念,而李娟认为的好,在外婆看来却不是那么好,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后来作者明白了,外婆却没有机会了。作者心中的自责,一直没有离去。但这种自责,可以时时刻刻监督着作者,警醒她为人处世,也让她学会了关注他人的感受。

相比之下,也是在阿勒泰我遇到的另外一位哈族老人就幸福多了。她住在青草地上的蒙古包里,脸上洋溢着一种很简单的快乐。她家牧羊,她会跟着儿孙一同牧羊转场,我到时,她正坐在蒙古包外晒太阳呢。他们世世代代都是牧人,在年老之时能够驰骋在草原上。相比之下,她的儿孙和和睦睦,其乐融融,这或许就是她给儿孙带来的力量吧。

种地的人对于土地与粮食的坚持,令人惊叹。

天有不测之云,李娟的母亲播了三次种,不是长虫了,就是被动物吃了,或者是没水。但一次次灾难降临并没有击垮他的母亲,她不信命只信自己,别人帮不了她,她便自己上。在经历起起伏伏之后,终于第四次插苗成功了。

坚持的力量或许就是击败那一瞬间,看似平凡,但若坚持,则令人惊叹——就是一次次看似平凡的击败,积累起来的。就像是长跑,咬咬牙,击败一次次放弃的念头。即使浑身乏力,你的力量依然会爆发。并且一次次超越自己,创造一次次纪录。

生活亦是如此,一次次坚持和努力,或许会让你感到疲惫。但想想李娟的母亲,她动摇了吗?从未。或许只是因为火候未到,可能再坚持那么一点点,你就会成功。

丑丑,赛虎,兔子,鸡,鸭。

这些生灵为寂静的葵花地增添了不少乐趣。即使是在这干涸的土地,人烟稀少的地方,他们依然过着有滋有味的小生活。他们一个个为戈壁上的人们增添了不少趣味。因为有了他们,人们的生活不再孤寂,无聊。他们的存在,为沉闷的大地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还有葵花。在这土地贫瘠且水源不充足的地方,只要有阳光,只要有那那么一点水,他们就能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最终开出金灿灿的葵花,奕奕生辉。然后,追随着太阳,肆意生长。

一切事物都富有力量,只是你还未察觉到。

青铜葵花观后读后感篇九

初读时不习惯这本书的直接热情,更喜欢《我的阿勒泰》的蕴藉隽永。

断断续续从夏日读到今天,中间读完了《蝲蛄吟唱的地方》,再来重读,渐入佳境。

回忆中的外婆、李娟的妈妈、叔叔、大红花,还有她家的丑丑,赛虎,兔子,鸡,鸭,还有葵花、沙枣花,这本书里的人和动植物都特别鲜活,像生活在我们周围一样。就连手机、石头等没有生命的物体,也被李娟赋予了灵性。她的世界既有蓝天白云沙漠河流之开阔悠远,也有片花细叶碎石微风之幽妙轻灵,正因如此,她的文章自成一派,仿佛遗世出尘又处处都是烟火气。

全书最最幸福的情节就是葵花丰收之后,妈妈率领一大家子包括家里的动物,浩浩荡荡地出门散步。

这里让我想起“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追了这么久,追到向日葵终于丰收,我也终于舒了一口气。可是,看到后记里李娟提起在向日葵丰收之后叔叔就瘫痪了,唏嘘不已,感慨万千。李娟说这位叔叔是她妈妈最喜欢的男人,也是相处最好的一任丈夫。这个打击,对她妈妈来说,比葵花欠收还要大吧。

这就是生活吧,永远都是悲欣交集。

李娟说,人们只看到向日葵绽放时的金色光芒,不会想起它成长过程中经历的风霜。劳动的艰辛,生活的真相,都在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中,李娟虽然以一种抒情又幽默的方式吟咏生命和生活,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一些难言的酸楚,甚至悲怆。

等待,忍受,离别,才是这本书的主题。

最后,忍不住夸赞一下李娟的妈妈。面对生活,她是真正的勇者。她的人生,就像葵花一样,永远追逐太阳,永远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