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共同富裕切入点 杭州共同富裕心得体会(通用9篇)

2023年共同富裕切入点 杭州共同富裕心得体会(通用9篇)

作者:碧墨 2023年共同富裕切入点 杭州共同富裕心得体会(通用9篇)

范本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它们展示了不同风格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一些出色的个人简历范本,帮助您更好地呈现您的职业素养。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一

近年来,杭州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模式在各项指标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推动了地区的共同富裕。下面将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人民生活五个方面,介绍杭州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

首先,杭州的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杭州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杭州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创新创业的先行者。聚集了诸多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杭州的经济增长趋势持续稳定,为城市和居民的收入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杭州政府致力于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这种积极的经济政策使得杭州的企业家创业动力大增,为杭州的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杭州注重社会保障,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杭州将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医疗、养老、失业、住房等各方面的保障。杭州的医疗保障体系覆盖了每一个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共同构建了全民兜底保障体系。此外,杭州还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免费的服务和救助,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的红利。

再次,杭州为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环境保护。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杭州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杭州坚决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杭州的山水田园风光成为发展的名片,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创业者,也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杭州的环保意识和实际行动保护了每一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此外,杭州还注重传承文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杭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传统文化成为民众心灵共鸣的纽带。杭州的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每年举办的龙井文化大会、运河文化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杭州还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最后,杭州的共同富裕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作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杭州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规划的完善、交通设施的便捷以及全面普及的教育、医疗服务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杭州还注重社区建设,通过社区活动和服务,加强了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综上所述,杭州共同富裕的成果令人瞩目,这是杭州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杭州的经验和做法对其他地区具有借鉴意义,唤起了全社会对共同富裕的关注和认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总书记针对《建议》强调了需要说明的七个“重点问题”,“关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中之一。***总书记指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笔者谨就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共同富裕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也是东西方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理想。

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认为,有封国的诸侯王、有封邑的卿大夫,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忧财富分配不均衡;不担心贫穷,而担忧不稳定。孔子还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状态。近代以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图景,孙中山先生提出要“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但民国建立了,地权却未平均,共同富裕没有实现。

古往今来,西方思想家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等分别从国家制度、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不同视角提出了他们的见解。但他们的这些梦想都没能成为现实。孕育于西方文化背景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深刻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与制度要求,让共同富裕具备了从美好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可能。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新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生产,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列宁也曾预想了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认为“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为民造福、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曾说:“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总书记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发展是造福全体人民的发展,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共同富裕必须避免贫富两极分化

《建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富裕,是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是国强和民富相统一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步实现的共同富裕,在这一进程中必须坚决防止贫富两极分化。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贫富悬殊容易引发社会动荡,这不仅在古今中外历史上而且在今天高度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屡见不鲜。以美国为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经不无遗憾地表示:“林肯曾说,美国是民有、民治、民享的,但现在的情况成了1%有、1%治、1%享。”美国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写道:“在今天的美国,包括20%的儿童在内的4300万人生活贫困,很多处于极度贫困中。”“大多数美国人生活艰难、对未来失去信心时,富人却更富裕了,大部分新增财富都流入金字塔尖1%的富人之手。美国现在的贫富差距是主要国家里最大的,也是自1920年以来最大的。”自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以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美国社会动乱频发,贫富两极分化是主要原因之一。

4坚守初心使命、走共同富裕道路

***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

***总书记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举措。”从2012年到2019年,我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为0.6%,累计9348万人实现脱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1.4亿个家庭年收入达10万元~50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达4亿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建议》提出,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共同富裕方面“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相对于“迈出坚实步伐”而言,显然是更高、更具体、更明确的要求。《建议》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部分还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议》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7个方面进行部署,提出23项新实事。《建议》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表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有利于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坚信,有***总书记领航掌舵,有党中央坚强领导,只要我们努力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做好,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建议》设定的目标。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三

近年来,杭州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显著增加。在这个背景下,杭州开始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作为一名在杭州生活多年的普通市民,我深感共同富裕的意义和价值,通过亲身经历,我对于杭州共同富裕的心得体会分为五个方面。

首先,杭州共同富裕意味着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并不是简单地将财富分配给每一个人,而是要求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环境。在杭州,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以及医疗保健的覆盖范围的扩大等政策措施,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同等的权益和机会。这种公平正义的理念让我感到自豪和安心,因为我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

其次,杭州共同富裕体现了市民的获得感提升。共同富裕让每个人能够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使得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还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都让我们有了更好的获得感。由于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我所在的社区建立了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健身设施等,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娱乐场所,使得市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杭州共同富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共同富裕的政策使得社会阶级之间的差距不再拉大,减少了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的产生。相反,大家齐心协力地共同创造更好的生活,强调团结、互助和合作的精神。我在社区志愿者活动中见证了共同富裕背后的社会凝聚力。那些志愿者们无私奉献,默默地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服务,让我深受感动。

第四,杭州共同富裕培养了市民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共同富裕并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下,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市民们纷纷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关注公益慈善事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最后,杭州共同富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杭州不仅致力于经济发展,也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通过建设绿色园区、提倡低碳出行等措施,杭州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种环保意识也逐渐渗透到市民的生活中,大家都开始关注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总之,杭州共同富裕的理念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好处。除了物质上的富足,共同富裕还带来了公平正义、获得感提升、社会和谐、积极价值观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改善。作为当地市民,我深感共同富裕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地支持和参与共同富裕的事业。我相信,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杭州会变得更加繁荣、和谐和美好。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四

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过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理念是在解放前人民生活水平极度贫困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的追求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及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过程中,我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现实意义以及个人的责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得到了心灵上的触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人与人的对立,过渡到没有阶级和没有国家的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达到共同富裕,才能最终消弭人与人的差距和对立,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具有长远而深远的意义,代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方向。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正确的路径。毛泽东同志提出:“共产主义与先进的社会主义即是共同富裕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走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和才能,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力量。共同富裕的路径是一条艰难而不可回避的道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奉献。

实现共同富裕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毛泽东同志曾说:“共同致富,逐步过渡到共同富裕,是为着共产主义而奋斗”。每个人都应当积极投身于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中。无论是党、国家还是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学生,我要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要践行共同富裕的理念,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努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共同富裕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和挑战。我们要秉持共同富裕的理念,不断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努力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这不仅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人自身的追求和要求。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美丽的社会。

总之,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年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将秉持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把共同富裕的理念贯彻到学习和工作中,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为之不懈努力,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五

【摘要】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追求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解决已有绝对贫困问题的物质和发展条件,也具备了通过缩小贫富差别从而缓解相对贫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五中全会有关解决贫困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从根本上缓解贫困问题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精准扶贫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

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过程来看,“十三五”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背景

据笔者观察,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变化大概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从1978年到2000年,虽然在这个阶段有关社会公平和环境的问题也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这个阶段严格上讲还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确保经济的增长也一直是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所以,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发展综合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后的二十几年,基本遵循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逻辑。在此期间,由于资本的长期性短缺,同时经济发展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无法为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应该说对社会保障和扶贫在客观上还做不到大面积的覆盖。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差别开始逐渐扩大,贫富差别日益严重,农村的普遍性贫困逐渐开始转化为地域性、群体性贫困。

从2001年到2013年,这个阶段是从经济发展为中心向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发展为主的过渡性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城乡差别问题、环境问题等比以往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社会各界对于社会公平和城乡差别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反映十分强烈。在此情况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开始由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向更加包容的发展阶段转化。之所以能产生这个转变,主要原因还在于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贸易红利剧增,城市化迅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下降。这个转变最为明显的标志是农村税费改革、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出台,以及对资源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切实重视。

大致从2013年至今,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始步入到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为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福利分配的格局等问题已经演化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五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全面进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发展阶段。其中,“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也标志着发展条件趋于成熟的情况下,困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农村贫困问题有望在较短的时间得以缓解。这也是中央决定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背景。

当前农村的贫困状况

目前农村的贫困主要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机制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和总体福利的差异而呈现的绝对和相对的贫困状态。总体上来说,农村存在着两种类型的贫困。

一种类型的贫困属于所谓转型性的贫困。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过渡性贫困或短期性贫困,主要是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灾害等导致经济收入的损失,从而引发福利的缺失。随着制约其收入因素的消失以及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可以走出贫困,当然这部分群体中还有一部分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而转变为长期性贫困。

第二种类型的贫困属于所谓长期性贫困。这部分群体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能在经济活动中受益并长期处于很低收入水平,加之社会保障缺乏,从而逐渐被沉淀到收入和福利底层的群体。这部分贫困群体构成了贫困群体的存量部分,而每年由短期性贫困转变为长期性贫困的群体构成了贫困群体的增量部分,两者共同构成了所谓的长期性绝对贫困群体。这部分群体有的是完全没有能力的群体,需要社会保障的支持;还有一部分则是虽有能力,但在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无法自己走出贫困。

所要指出的是,不仅相对贫困会长期存在,而且,只要社会保障做不到全覆盖,绝对贫困也会长期存在。从福利角度看,只有当衣、食、住、教、医的基本保障做到人人覆盖,而且其标准能做到按照全社会的福利水平逐年调整,绝对贫困才有可能消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意义并不很大,但是,界定短期性贫困和长期性贫困则会有很大的政策含义。虽然长期性绝对贫困人口在全国农村均有分布,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落实的情况不同,发达地区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较少,且代际传递的趋势基本消失,而大量的长期性绝对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边远的山区和落后地区,而且有代际传递的倾向,这是扶贫工作的难点。

精准扶贫需要综合的措施配套

五中全会对扶贫工作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一是按照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脱贫,二是贫困县全部脱帽,三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应该是涉及到了农村贫困问题的几个核心。中央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系统目标,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到2020年,7000万贫困人口的年纯收入要高于现行扶贫标准的2300元。这个目标的实现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因为这部分群体中不同人口的收入离2300元的距离是不同的,大部分人口的贫困距离并非很大。几年之间收入超过贫困线是现实的。问题是,这7000万人口大都是处于多元贫困状态。他们的住房、医疗、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十分落后。如果按照多元贫困的标准来监测,不是说脱贫不可能,可能难度就比较大。所以,中央在建议中提出了贫困人口资产增值的扶持问题,贫困家庭高中免除学杂费和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基本医疗制度城乡全覆盖和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还取决于这些措施的落实和实施。而这些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则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对国家的治理体系进行改革。

其次,贫困县的设置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主要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等出现的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而设定的、一个有限度的扶贫瞄准单元。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贫困县设置的问题越来越多。在资源博弈、进入退出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制度性异化。随着包容性发展议程的实施,全国的每个县均需要将本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作为其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五年的努力,将现有贫困县的制度设置从贫困机制中全面退出,将有利于国家和地方扶贫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改善精准扶贫的瞄准程度。

最后,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生态建设、环境补偿机制、绿色经济的创业创新等新的增长机制,特别是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可以有效改善区域性的整体贫困状态。在我国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很大的情况下,还不能够过早地推进以工资转移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战略,仍需要借助两个大的经济发展条件:一是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二是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而设定的特殊的经济发展扶持条件。这意味着,如果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与贫困地区的脱贫有机联系在一起,将会加速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脱贫速度。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很多地方已经起步,但是如何增强资源整合仍然需要中央和地方加强协调机制的作用。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六

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上面临的挑战之一,自古以来,消除贫困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制定了2015后发展议程。但环顾全球,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当今世界仍然有七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每年近六百万孩子在五岁前夭折,近六千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都是一种奢望。中国是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使七亿多人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贫困的同时,始终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

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

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今天的世界,物质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南北发展差距依然巨大,贫困和饥饿依然严重,新的数字鸿沟正在形成。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拥有的财富量超过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财富的总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等问题令人担忧。

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消除贫困的重要条件。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要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明确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是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石,即使困难再大也动摇不了我们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信念和举动。小康是十三亿人的小康,不是沿海地区发达城市的小康,是连最落后最贫困地区都要实现的小康,七千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一个不能掉队,这是我们党的使命。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确立的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这是我们党的初心,也是党的宗旨,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如期实现,早日让贫困人口享受我国改革开发红利,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在不断把蛋糕做大的同时,要把蛋糕分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是我们举全国全党之力坚决要完成的革命任务,兑现党的庄严。作为基层干部,要坚定脱贫攻坚信念,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和服务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路上披荆斩棘。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七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理论,它旨在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共同富裕的问题逐渐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在参加大学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之后,我对于共同富裕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从中体会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共同富裕强调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福祉。共同富裕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致富,而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这意味着要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状况,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这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全体人民都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其次,共同富裕需要通过政府的调控来实现。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采取主动的政策,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种植高效益的农作物,发展乡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帮助企业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的收入。

再次,共同富裕需要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更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这就要求我们坚决打击腐败现象,推进司法公正和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享受到公平正义的待遇。只有做到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最后,共同富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富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企业需要遵守合法经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个人则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奋斗,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发展,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综上所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基本理论,强调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福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政府的调控,倡导社会公平正义,并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参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我对共同富裕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领悟到了许多重要的心得体会。对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八

用好共同富裕“征途”上的“利剑”

近期,***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以公平促效率,以效率促公平,高质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核心问题就是分配,而数字化正是解决分配问题的一把“利剑”。

削铁无声,斩断监管技术“荆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近几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金融委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推进工作,随着金税四期的不断推进,税务、公安、工商、质监、银行、社保、国家统计局等所有行政管理部门的“壁垒”已被打通,“行政监管,一号连控”。全面业务及信息“云化”共享,大数据“挖掘”基于政府各部门信息综合判断,企业“透明化”时代即将到来。网签、住房贷款、不动产登记、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已经实现,房地产“基本面”逐渐展开;车辆登记、银行卡、海外旅游等信息大数据结合,个人财产状况一清二楚。“蛋糕”数据化,“切”起来才能更加明确、公平。

锋芒逼人,“亮出”分配解决方案。“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税收调节的核心逻辑就是建立起“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收”的良性可持续的税收制度,发挥大数据和智能筛选在税务领域的优势,打造“人工智能、智慧监管、智能办税”的税收体系,使税收再分配更为精准而有效,彻底解决“足财而不纳赋,损不足而奉有余”的问题。“智慧城市”作为大数据提供的社会保障方面的解决方案,能够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实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目标的完成,建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公共政策体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充分惠及每一个人。

双刃为剑,警惕“利刃”伤己风险。“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切实预防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管理缺失等问题,建立起“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完全运营、安全技术、合规评测、服务支撑”为核心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铸造大数据信息处理环节的“防火墙”。同时通过大数据“安全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统一认证、审计监控、细粒度权限控制、数据脱敏以及异常行为检测报告”,可对数据进行全方位安全管控,做到事前可管、事中可控、事后可查。

推动形成党建引领、数智调节、安全可控的共同富裕数字化技术手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共同富裕切入点篇九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湖州市近几年来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为一个美丽宜居的江南小城,湖州在积极践行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次我有幸来到湖州参观学习,深深感受到了共同富裕带来的巨大变化。下面我将从人民生活改善、公共服务均衡、区域发展均衡、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五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共同富裕让湖州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湖州,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率明显提高。我去了湖州市的一些偏远山区,看到了一些贫困户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住房条件更好了,孩子们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因为湖州市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让贫困地区的人民早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其次,湖州市注重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让每一个市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在面对城乡差距的问题上,湖州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待遇。我去了一家农村的诊所,医生和药物的配置都非常齐全,村民们只需要支付很少的费用就能得到同样的医疗服务。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更体现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上。

第三,湖州注重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使得一些发达地区越来越富裕,而一些欠发达地区越来越贫困。但在湖州,我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湖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了全市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湖州注重发展经济的先进产业,提升了整个城市的产业水平;另一方面,湖州也注重落实惠民政策,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发展更加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第四,湖州实现了教育的公平,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机会。我参观了湖州市一所公立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都非常强大。重要的是,湖州市还实行了学区化政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离家较近的学校接受教育。这样,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了平等的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实现了教育公平。

最后,湖州市的社会稳定也为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社会稳定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湖州市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通过引进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和科技手段,湖州有效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这使得湖州的发展更加稳定,也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而言之,湖州市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的均衡、区域发展的均衡、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这些都是湖州共同富裕的体现。湖州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地区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让更多的地方能够向湖州看齐,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