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活动>2023年写春联活动的总结 春联(大全5篇)

2023年写春联活动的总结 春联(大全5篇)

作者:字海 2023年写春联活动的总结 春联(大全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春联活动的总结 春联篇一

据《山海经》记载,很久以前,在东海之中,度朔山上,有一株枝干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上住着名叫神荼、郁垒的两个神仙,他们是轩辕黄帝派来监管鬼蜮世界的。凡是为祸作祟的恶鬼,他们就用芦苇绳索捆将起来,投给饿虎。因此,后世的老百姓每到春节,都要用桃木制成神荼、郁垒的雕像,挂在大门的两旁,驱鬼避邪,是为桃符。大概是雕像有些繁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改为把神荼、郁垒两位的尊容画在桃板上敬奉,后来,索性便宜行事,只在桃板上写了神荼、郁垒的大名而已。当然,手续的简化,对于避邪求吉、遇难呈祥的功能来说,是毫无妨碍的。

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的除夕命学士辛寅逊题辞,以志庆贺。因辛寅逊题辞不工,未能如意,孟昶就亲笔写下了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般认为,这是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副春联。不过,在叫法上,那时的人们仍称之为桃符。自宋代起,题桃符的形式被推广到楹柱上,称楹联。据说到了明初,春联这个名称才叫开了。

春联的实质,是把年节吉利话变成对称韵语的形式写在红纸上张贴出来的风俗。它也是一种民族神话、文学创作与书法艺术相融合的产物。而这种思维方式很早就孕育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今本《诗经》中,就存有不少对仗工整、类似联语的诗句,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先秦的散文作品中,如《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一类的句子也不少。至于汉魏六朝的乐府骈赋、唐代的近体律诗,对偶日见工巧,诗句愈发整齐,更为春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唐代稍后的五代时期,春联以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步人年节习俗,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从宋代起,写春联由文人雅士、达官显贵染指的禁脔之物,流入寻常百姓之家,终成民间习俗,其象征意义等于挂桃符。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真实地记录了北宋时期新春佳节家家户户贴春联的盛况。

宋、元两代的联语保存至今的不多。传说大书法家赵孟富路过扬州,遇迎月楼主人求作春联,他欣然命笔,题为“春风阆苑三家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大喜过望,奉紫金壶为酬。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春联发展史上的功臣。一年除夕夜,太祖传旨,命公卿士庶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一副春联,以示升平吉庆。太祖微服出游,与民同乐,亲自为一个屠户题写了春联,联语为:“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传说不可尽信,但据此可见,明初以后,确实是春联这朵年俗之花争芳斗妍的时期。

清季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一书说:“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或用朱笺,或用红纸。惟内庭及宗室王公等例用白纸,缘以白边蓝边。非宗室不得擅用。”但明清以后,春联的内容已不限于书写春节吉语,而是向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渗透了。

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第十七回说的是翩翩少年公子贾宝玉为新建的大观园的各处景致题撰联语的故事,第五十三回写了钟鸣鼎食的宁国府在除夕夜祭祀宗祠,自然对祠堂内的两副御笔联语少不得一番吹嘘,这是大作家曹雪芹以文学的笔触所描写的春联在清代上层社会生活中的其他功用。在民间社会,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老百姓逢婚丧嫁娶、祈福禳灾时也少不了它。此外,春联还为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锦上添花,在一些风光圣地、官厅试院、驿馆茶舍、楼台水榭上,也 都到处张挂联语,供人观赏,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朱墨胜迹。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春联此时已有了“楹联”、“对联”和“对子”等多种称呼和多种功能,它们都显示了桃符在后世的嬗变。

今天,春联作为我国人民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学艺术形式,更加深人地发挥着它的作用。远自穷乡僻壤、深山名刹,近至通都大邑、高楼巨厦,无处不见对联。或文人唱和、或友朋往还,或讽刺嘲弄、或歌颂赞扬,或检测智力、或启迪后学,或祝尊者长寿、或哀逝者永诀,或书于店肆以招徕顾客、或挂于厅堂以剖白心曲,无不求诸对联。千百年来,我国人民真不知创作了多少脍炙人口、流芳后世的对联佳作!现在欣赏这些绝妙好联,如含英咀华,齿颊留香。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个秀才上京赶考,路上与一个樵夫在独木桥上相遇,樵夫指着肩上的柴担说:“‘此木为柴山山出’,你如能对出下联,我就先退回桥头。不然,请相公让步于我。”秀才答:“皆书若宝家家有。”樵夫笑道:“相公差矣。上联中的‘此木’二字,合起来为一个‘柴’字;‘山山’二字,合并起来为一个‘出’字,故言‘此木为柴山山出’。相公所言下联,不能合并,何言‘皆书若宝家家有’呢?”这是一个拆字联。这种联语,巧妙地利用了汉字的构造特点。与樵夫的上联相对的下联是“因火成烟夕夕多”。“因火”两个字合并为一个“烟”字,两个“夕夕”合并为一个“多”字。从一副对联的创造敷衍出一个民间的故事,颇发挥了民俗的传播功能。

忽见李调元眉舒色展,说了一声:“有了”,便用手指着远

处——只见那村口暮色中,房顶上升起一缕炊烟,念道:“因火

成烟夕夕多。”老人一听,赶忙搬开柴捆,跪在路旁谢道:“村民

有眼不识泰山,望大人恕罪!”李调元哈哈大笑,弯腰扶起老

人,连说:“有趣,有趣!”又向老者一揖,上轿而去。

对联至多两段,两段话在逻辑上要互为一体,这使对联的创作在文法修辞上是很受局限的。但它在民俗生活中的运用却天地宽阔、决非两段话所能束缚得住。一副小小的对联,到了民间,能像 鸟儿一样,从诗歌体裁飞向谜语、传说和故事,从文人的笔下—飞向民间口头文学的汪洋大海,它的空间是广大的。

民间对联有按姓氏编写的,如“祥迎紫气,瑞蔼青莲”,是姓李的人家;门口贴“东山丝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对联的,此家姓谢。又有按地名编写的,如“山河新日月,天水旧家风”,指“天水”;“祥光极北,春色河南”,指“河南”。还有按干支编写的,如逢“甲子”年写“甲第毗连风清里巷,子孙蔚起泽衍箕裘”。有的民间对联实话实说,一口大白话,如“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各过新年”;“放三千爆竹把穷鬼轰开,几年来被这小畜牲弄得我—双空手;点数株清香将财神请进,从今后愿您老人家保佑俺十万缠腰”。个别联语的内容不免调侃过度,但大多数还只要逗人开心,是农家乐。

对联所包含的知识面相当宽泛,除了田园生活,还有山川地理、典章文物、人情社会和历史变迁等等,从中可发现的文化史事象称得上琳琅满目。

山海关是我国古长城起于东方的第一关。它西抱群山、东临沧海,自古便是一个雄中藏幽的好去处。不知从何时起,关隘上的孟姜女庙内多了—副民间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更吸引了无数游客。这副联语,奇巧地使用了汉语的谐音双关修辞法,细心的读者若在适当的地方将上联中的“朝”字分别读作潮水的“潮”字和朝阳的“朝”字,将下联中的“长”字分别读作生长的“长”字和经常的“常”音,便会体会到个中描绘把长城首端依山傍水的万千气象吐纳其中,真是出奇制胜、令人叫绝。

谁知道我们这个文明古国荟萃了多少天宝物华!大量的山川胜迹缀以对联,点染江山,格外添了一番情趣。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

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

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

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

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

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其实,昆明大观楼的长联并非天下第一。四川成都望江楼的崇丽阁上,就有清代钟云舫多所撰二百二十字长联。那么,望江楼的长联可否称为天下之最呢?也不能。坐落在四川灌县的著名道观青城山的山门上,就有一副三百九十四字的对联。不过,就可考的文献看,堪称第一的长联,也不在四川的青城山,而是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有为能臣张之洞为屈原湘妃祠所作的长达四百字的楹联。

好联并非全长。今存许多对联,对得实在工巧,堪称巧对、妙对。读到这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联语,人们不禁感叹其天造地设、浑然天成的神来之笔。

传说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江浙一带督学时,对一位与他同名同姓的考生说:“尔安得同我名?”考生答道:“我名乃父母所取,弗敢更改也!”李想暗示对方知上知下,行尊者礼,便出句命考生试对。李出上联曰:“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考生思索片刻,说出下联:“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出句者居高临下,对句者不卑不亢,双方都巧用了历史人物的姓名,又对仗精妙,随后又都表现了相安无事的处事态度。

1953年,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率团出访,团员中荟萃了一批闻名中外的科学家,其中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叔湘等人。旅途闲暇,少不得谈古论今,华罗庚即景生情,提出上联求对,叫做“三强韩赵魏”。在这里,从字面上看,三强是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个强国,暗地里却有隐含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即使是对这些学贯古今、博闻强志的科学家,这也不啻为一道难题。正当诸人沉吟不语,暗觅对策的时候,华罗庚却顺口说出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里面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勾股定理的史实;同时,九章亦指在座的物理学家赵九章,实在妙不可言,举座为之赞叹。

对联不仅为人们的喜庆助兴,在封建社会和革命战争年代,它还成为一种抒发人民胸中块垒的形式,一种表达革命者斗争意志的利器,展示了中华民族正直不屈的品格。

明代有一个以屠为业的人,名叫徐英。他为自己的家门题写了一副对联,说:“鼠因粮绝潜迹去,犬为家贫放胆眠。”意思是家中无粮,老鼠也搬了家,看家狗无事可做,也只能放心睡觉去了。这副对联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独辟蹊径,别出匠意,写得诙谐,写得心酸。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一桩公案,人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案发当年,钦差大臣胡瑞澜复审此案时,依样画葫芦,仍判杨乃武问斩立决,拟小白菜毕秀姑凌迟处死。杨乃武感到最后的希望也成了泡影,便奋笔疾书一联:“举人变犯人,斯文扫地;学台充刑台,乃武归天。”愤懑不平之气,跃然纸上。上联中的举人,即指杨乃武本人,他是乡试的第48名举人,由于陷入冤狱,被剥夺功名,变成犯人。下联中的学台,即指胡瑞澜。他是浙江学政,根本不知理讼,加之畏惧权要,为虎作伥,致使冤狱难平。后来,由于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倾轧,杨乃武的冤狱才侥幸得以平反。他的对联虽然是一声微弱的呐喊,但终于揭开了帷幕的一角,让人们看到了清朝官场的腐败。

还有一些对联,以讽刺和幽默见长,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堪称雅谑。清朝末年,皇帝昏庸、吏治腐败、经济凋弊、民生艰难。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副联语:“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在这副对联中,“宰相”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他当时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总揽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所以说他是宰相。下联中的“司农”,指翁同稣,江苏常熟人。他曾做过户部尚书,掌管全国地亩、户籍、赋税和财政。司农是当时人们对户部尚书的别称。这一联语,巧妙地使用了“肥”与“瘦”、“熟”与“荒”两组反义词,制造了上、下阶级贫富生活的强烈对比的效果,表达了人民对清朝政府统治的批评态度。当时在基层社会,更是政治混乱、官场黑暗。一县官借作寿之机搜刮民财,有人作联讽刺他说:“大老爷做生,银也要、钱也要,红白兼 收,何分南北;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青黄不接,有甚东西。”另一知县上任伊始,在县衙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以示廉政。他的上联是:“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下联是:“三不要官,四不要名。”可是他上任没几天便贪污受贿、索要无度,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反感,有人便在他的对联每句话后面各添个两字,给予辛辣的嘲讽和鞭挞,改后的对联是:“一不要钱,嫌少;二不要命,嫌老;三不要官,嫌小;四不要名,嫌臭。”我们读到这些妙趣横生的对联,不能不对人民群众的眼光犀利和正直公平表示极大的敬意。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称帝,激起国人的愤慨。蔡锷将军首义云南,掀起了护国运动。有人写对联斥责袁世凯说:“国犹是也,民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副对联的暗含意义是,国民不分南北,都要团结;总统不是东西,趁早下台。

接踵而来的“五四”运动,打出了天安门广场亘古未有的最醒目的反帝反封建对联。1919年5月4日那天,最早到达会场的学生们被金水桥上的一副巨型对联所吸引,上联是“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下联是“倾心媚外,不期章淳余孽死有头”。白布黑字,惊心动魄,原出自北京高师史地部学生张润之之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联作为一种灵活的舆论武器,曾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揭露敌人、打击敌人的积极作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只一个“死”字,下联是一个倒写的“生”字,两联的意思合在一起,便是宁愿站着死,不愿倒着生。这副对联表达了中国人民大义凛然、维护民族独立,同仇敌忾、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仅两个字,恐怕是字数最少的联语了。

30年代,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建造钱塘江大桥,总工程师罗英曾出过一个上联征对,叫做“钱塘江桥,五行缺火”。这一联的前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金木水土,就是缺火。造桥始终,一直无人应对。桥刚刚造好,日本帝国主义的战火就烧到了钱塘江桥。1937年12月,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茅以升不得不忍痛炸毁这座自己造起的大桥。茅老日后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不无感慨地说:“不料今日,火来了,五行不缺了,桥却断了。”一句上联,竟成了伤心史。爱好对联的朋友们,如果你们有兴趣,不妨再来试试,把“钱塘江桥,五行缺火”的下联续上,这对于新中国成立后飞架钱塘两岸的新大桥的修建,也算是一种文化史话呢。

天下好联知多少?由于历史上对对联文学比较轻视,视之为雕虫小技,虽经有心者辛勤搜罗,现存于书面文献者也不过稍逾万数。谁知几多文质俱佳的对联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的情况不同了。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对联,如同我国其他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年俗形式一样,随着历史前进的鼓点,获得了新的生命。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自桃符而楹联,而春联,而对联,都是将中国文化万事万物笼于一个文字模式之中,这一现象,换个角度看,也堪称奇迹:它把中国人的想象力、价值观、人文传统和民族情感都用这两段诗体文字的形式“定量”地反映出来,供做“定性”研究,如此浓缩的用字文化,实在是中国功夫,西方人没有。

写春联活动的总结 春联篇二

梅花迎春旧貌展新颜。

爆竹两三声人间改岁,

梅花四五点大地皆春。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爆竹三两声人间改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爆竹声声欢歌幸福岁,

梅花点点喜庆致富者。

爆竹声声龙吟随腊去,

欢歌阵阵蛇舞伴春来。

爆竹万千声人间换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安居乐业家家春满园,

丰衣足食户户喜盈门。

白虎替青牛招财进宝,

黄莺鸣翠柳辞旧迎新。

白雪映红梅春回大地,

凯歌偕丽日福满人间。

百尺竿头重跨千里马,

十亿人民更上一层楼。

百花争艳风景无限好,

万象更新江山分外娇。

2017年9字春联精选

写春联活动的总结 春联篇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写春联活动的总结 春联篇四

浩荡东风萌万物 淋漓春雨發千花

一涨溪水餘清气 满院春风散异香

千条绿柳迎春舞 满树红梅带雪开

千岭梅花回暖意 一江绿水送春潮

白雪红梅增画意 青山绿水动诗情

耀眼图书诗画裡 宜心春色画中诗

春情寄语千条柳 世第流芳万卷书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發江边二月晴

梅花树上春风暖 桂子丛中时雨新

碧天瑞雪千门晓 玉槛春香九陌晴

几点梅花迎淑气 数声鸟语闹春光

花發阶前春色俏 柳临江上惠风和

江山盛世春风裡 日月新天画图中

风飘嫩柳群山暖 雪点寒梅小院香

点梅彩笔不争俏 吟雪诗魂岂畏寒

千山叠翠春光好 万水扬波气象新

雪粉巧铺银世界 春风喜绽玉兰花

花承朝露千枝發 莺感春风百啭鸣

万象昭苏涵旭日 百花吐艳舞春风

春风细剪池边柳 旭日浓妆岭上梅

花裡清歌春载酒 琴中流水静留宾

梅竹平安春意满 椿萱并茂寿源长

鸟寻花径知春到 鱼跃天门带雨飞

柳岸雨浓千树绿 桃园春暖万枝红

花气袭人知骤暖 鹊声穿树喜新晴

姹紫嫣红春不老 茂林修竹草长青

淑气初銜梅色浅 江烟洗尽柳条轻

桃李满树春似錦 芝兰绕砌座凝香

惠风和畅骋怀日 天朗气清俯仰时

阶前春色浓如许 院外风光翠欲流

烂漫红梅迎晓日 轻盈绿柳舞春风

雪消沃野千山俏 花發园林万木榮

堂天丽日金鶯囀 簾卷春风玉燕飞

迎春逸興聞雞舞 祝歲豪情对鹊歌

燕翻玉剪穿红雨 駕擲金梭破绿烟

柳搖天暖风增秀 春早梅开雪有香

春色不隨流水去 花香时送好风來

冬去猶留诗意裡 春來身在画图书

雪灑红梅春意美 风飘绿柳歲序新

偶意不知春態度 曠怀殊覺日鮮奶

雷鳴天宇催春雨 霞被山河鎖北风

雨洗否花红欲滴 日烘楊柳绿初浮

玉树暖迎滄海日 珠簾光动錦城春

日丽遠山含淑气 晴烘芳树蘊春躥

万管玉蕭歌盛世 千枝神笔贊新风

几点梅花添雅趣 数声鸟语助吟怀

春风放肥來梳柳 夜雨瞞人去潤花

一城花雨山河壯 满苑春风天地輝

同歌華夏興邦曲 共賦神州治國诗

山環水抱风光美 柳暗花明景色新

花香人室春风霞 瑞气盈门淑景新

棟起祥雲連北斗 堂开瑞气煥春光

庭前瑞發花成錦 门外春來鸟唱歌

树影橫窗月初上 花香人夢春己來

遙聞爆竹知更歲 偶見梅花覺已春

雲燦星輝皆是瑞 湖光山色最宜春

万里和风生柳葉 一支春雪映梅花

春露含婿泛紫气 野花吐薯迎朝陽

园林桃李争春暖 岭径松箱耐歲寒

红梅映日祥雲绕 翠柳回风瑞气來

风清流水當门轉 春暖飞花隔岸來

春歸花外鸟相識 雨灑林間翠欲流

花信放开香雪海 笛声吹起绿楊烟

佳气蔥寵如意草 春陽明媚吉祥花

春明錦树舒红日 露混荊花映紫霞

快雪时晴春满屋 祥风和气玉生烟

翠鸟争鳴春意闹 红梅怒放喜訊傳

万里江山凝秀色 满园花木競朝陣

迎春瑞雪妆梅艳 送暖和风著柳新

风声度竹有琴韻 月影寫梅無墨痕

室有芝兰气味別 胸無城府天地寬

莫放春秋佳日過 最難风雨故人來

春雨一联苏子賦 秋烟半壁米家山

閒看秋水心無事 坐对长松气自豪

世間清品至兰極 賢者虛怀與竹同

林花径雨香猶在 芳草留人意自閒

疏影橫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黃昏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塵

杯沾花露留佳客 案接雲山檢异书

詞源倒傾三峽水 笔陣橫掃千人軍

名画要如诗句讀 古琴兼作水声聽

每聞善事心先喜 得見奇书手自抄

濁酒苦無奇十贈 著书恐有後人思

右軍书法晚乃善 庚信文章老更成

自喜軒窗無俗韻 亦知草木有真香

背树樓高迎月早 临湖窗小佔山多

偶呼明月問幹古 曾拜梅花共一山

興酣落笔搖五岳 游倦閉门图九小

間苑有书皆附鶴 春城元處不飞花

书到精絕方弄險 诗窮賽滯更吟豪

重簾不卷香留久 古硯微凹聚墨多

文章真處性情見 談笑深时风雨來

庭前细雨东城竹 池上清风茂叔蓮

看竹客來雙履雨 寻诗人坐一庭秋

愛竹不除當路筍 藉花留得礙人枝

奇石尽含千古秀 异花长佔四时春

静夜不嫌鱼讀月 閒时還愛鸟談天

秀水绕门藍作带 遠山當戶翠為屏

兩三竿竹見君子 十万卷书恩古人

书因鸟跡方成篆 文是龍心不待雕

得好友來如对月 有奇书讀勝看花

书分貝法中郎秘 賦就三都左氏雄

一簾风月王維画 四壁雲山杜甫诗

鄭虞三絕诗书画 坡老一生儒佛仙

雨醒诗夢來蕉葉 风载书声出藕花

万窒松声山雨過

一川花气水风生

山川佳色澄懸鏡 松竹清陰静讀书

风月有情常似舊 丹青妙處不可傳

几上江湖书一卷 窗前燈火夜三更

花木清香庭院翠 琴书雅趣书堂幽

春庭草色和烟暖 午夜书声带月寒

吟成不覺野花语 睡起忽聞山鸟鳴

新诗好酒能留客 奇石名花不贈人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與孤鴛齊飞

閉戶著书真歲月 揮毫落紙如雲烟

一寸春心红到老 半生诗思冷如斯

古拓況餘仁壽字 隸文猶刻建安年

世無遺草真能隱 山有名花轉不孤

岩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

怒潮上岸月如水 黃葉下山秋满天

百草蕭条知秋肅 万山崔遠逐日佳

雪山草堂讀周易 梅岭古剎閱金經

一池秋水半導影 百葉蓮花十里香

吉金樂石有真好

讀书校碑無俗情

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

騎驢應為寻诗出 放鶴還知有客來

门掩梨花深見月 寺藏松葉遠聞鐘

飞電流雲絕满灑

野鸟游鱼信往還

聊將清寒人诗律 偶緣疏拙得天真

懦盤甚得珍饒味 逞翰當思秋菊花

曲径烟深寻古剎 高城月朗聽径文

雨過興來临竹圃 雪晴淡墨点梅花

望月怀人书簡密 长歌对酒墨華新

座右图书娛画景 庭前松竹蘊春风

梅橫画閣有寒艳 雪照书窗生夜明

书窗正对雲洞啟 丛菊初傍幽皇藕

清和法书趣高古 激扬文章理意擠

山水之間有清妻 林亭以外無世榨

蒲棍術暖雁初洋 树径香寒蜂末知

雲噴笔花騰虎豹 风翻墨浪走蚊龍

山館閒临欲雨图 雪窗快展时晴帖

流水小池垂釣影

暖风遲日賣華声

酒对一博怀我友 花明四壁是君家

雅室翰墨溢香气 长廊芭蕉聽雨声

树影不隨明月去 荷香时與好风來

临晉帖觀鵝會意 品唐诗望月生情

长隨白鷗臥烟雨 更覺绿水能风霜

临泉画窒聽琴韻

登樓吟诗驚松风

尽收城郭歸搪下

全貯湖山在目中

烟雨樓台山外寺

画图城郭水中天

醉崖臥波觀秋月

危石伴雲聽寒鐘

半空月影流雲碎

十里梅花作雪声

六經讀尽方拈笔

五岳歸來不看山

梅花带雪飞琴上

柳色和烟人酒中

盛來寶研三色露

书破巴箋十幅秋

门無客至唯风月

山外人歸带夕陽

雲带鐘声穿树出

风搖塔影過江來

荷尽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雨树青山介面譜

春花秋月換诗題

為寻西寺山前月

更得南岩雪後花

古琴百袖彈清散

名帖雙鉤拓硬黃

竹裡敲诗隨鶴步

池边鼓瑟與鱼聽

題品雲山歸画卷

收羅风月人诗篇

放怀楚水吳山外

得意唐诗晉帖間

林間暖酒燒红葉

石上題诗掃绿苔

刪繁就簡三秋树

領异標新二月花

雨餘窗竹图书潤

风過瓶梅笔硯香

墨池水暖波瀾壯

鐵硯香浓气象新

千秋笔墨驚天地

万里雲山人画图

海鴻戲墨朝临帖

葵火凌雲夜校书

满眼雲山长画卷

一壺天地小书樓

清閒

新诗老酒眼前來

剩墨零箋身後名

閒坐对花常人夢

無眠聽雨忽成诗

每向花間逃俗客

偶從书裡近騷人

追拾舊歡如夢裡

橫生幽趣在閒时

江月轉空為白晝

岭雲分嘎作黃昏

橫雲層外千重树

流水声中三兩家

水流任急境常静

花落雖頻意自閒

自種黃花添野景

旋移高竹聽秋声

几树梅花半輪月

数篇诗卷一爐香

沒底籃兒盛浩月

無心錦子貯清风

雲封蘿屋常疑雨

泉響松岩半是风

吟望红树餘诗客

喚醒青山付画家

聊藉书画怕倦眼

且將文浪賦新诗

花气袭人知骤暖

鸟声穿树喜新晴

瘦影在窗梅得月

涼雲满地竹籠烟

憚心朗照千江月

真性清涵万里天

秋风古道題诗瘦

落日平原縱馬豪

瓶花落硯香歸字

窗竹鳴琴韻入弦

燈火夜深书有味

墨花晨湛宇生光

斷石磨確校漢隸

高秋屈曲誦楚辭

清閒

立定腳根豎起脊

展开眼界放平心

養就大拙方為妙

學到愚时始見成酒常知節狂言少

心不能清亂夢多

斗酒縱觀甘一史

爐香静对十三經

無暇人品清於玉

不俗文章淡似仙

傳家有道惟存厚

處世無奇但率真

喻義自無非理事

愛名常裸不貪心

持身每戒珠彈雀

養身要如刀解牛

虛心竹有低頭葉

傲骨梅無仰面花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时意气平

事能知足心常樂

人到無求品自高

刻意為文應善變

平情應物不須雕

思其艱以图其易

言有物而行有恒

讀书當觀其气象

交游求益於身心

立志不隨流俗轉

留心學到古人難

素甘淡泊心常泰

曾履憂危體愈堅

水能性淡是吾友

竹解心虛是我師

修竹气同賢者静

春山情若故人长

展除长物軒盈爽

洗灌塵埃肺腑涼

修身

退一步天高地闊

讓三分心平气和

眼界高时無物礙

心源开處有波清

潤到圭漳成品格

堅於松柏見精神

歷劫方顯鋼骨硬

經霜更知秋水明

虛怀幽兰生静气

和风朗月喻天杯

气清更覺山川近

心遠愈知宇宙寬

閒中觀事身逾煉

淡處論交味轉佳

布衣得暖皆是福

草室能安即是春

若能杯水如名淡

應信村茶比酒香

度是春风常长物

心如秋水不沾塵

品若梅花香在骨

人如秋水玉為神

怀若竹虛临曲水

气同兰静洽春风

人品若山極崇峻

情杯與水同清幽

退笔如山未足珍

讀书万卷始通神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

讀书眾窒歸滄海

下笔微雲起泰山

文厚須從典籍來

品高皆自倫常起

燈火夜深书有味

墨花晨湛字生光

书從疑處翻成悟

文到窮时始有神

無情歲月增中減

有味诗书苦後甜

過如新竹菱難尽

學如春潮涨不高

文成蕉葉书猶绿

吟到梅花字亦香

得古劍如交傑士

讀奇书似覽名山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胸藏万匯憑吞吐

笔有千鈞任拿張

莫道文章垂手得

須知經緯用心栽

踏遍书山憂且樂

磨穿鐵硯苦還甜

求知無厭知無尽

治學有恆學有成展卷浅嘗妙不解

為學深知书有香

學海無边勤是岸

前程有阻志為梯

天下奇觀书卷好

世間滋味菜根长

清新憑永诗书气

樸素天真翰墨情

盛世书风多浩气

晚年池墨大精神

真抒情意多文採

苫練笔功達自然

運笔不靈看燕舞

行文無序賞花开

雅言不在诗文外

琴德原超絲竹間

休說已窮千里日

當須更上一層樓

願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讀十年书

万卷古书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寶劍鋒從磨碉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立品宜思真君子

讀书須下苫功夫

艾能換骨無餘法

學到寻源自不疑

久病始知求藥誤

衰年方悔讀书遲

繭紙閒临初斷帖

膽瓶长養欲开花

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

寒香嚼得成诗句

新月邀將人酒杯

清晨鼓耀過江去

薄暮垂鞭醉酒歸

院溪石上窺明月

向日樓中吹落梅

絕壁過雲开錦繡

石门斜日到林邱

白沙翠竹江村暮

碧水春风野外昏

鱼龍寂寞秋江冷

關塞蕭条行路難

老去诗篇渾漫興

天涯风俗自相親

鸟啼碧树閒临水

竹映高牆似傍山

閉临静案修茶品

高敞吟軒近釣灣

琴曲少声重勘譜

歌詞自作別生情

傾壺待客花开後 出竹吟诗月上初

五言联

新诗如洗出

好鸟不妄飞

集苏东坡、杜甫句

松柏有本性

园林無俗情

集劉公幹、陶潛

各勉日新志

能為歲寒姿

集謝康樂、苏东坡句

明月松間照

春风柳上歸

集王維、李白句

雲山起翰墨

星斗煥文章

集王塘、杜甫句

讀书因閱画

閒坐但焚香

诗品集联

翰墨三餘隙

波塘五月秋

诗品集联

天晴一雁遠

海闊孤帆遲

集李白句

彈琴復长嘯

讀书乃隱居

诗品集联

春耕庶秋獲

茶興復诗心

诗品集联

月下飞天鏡

雲生結海樓

诗品集联

草聖秘難得

诗人思無邪

诗品集联

飞文何灑落

搖笔起风霜

集李白句

长歌尽落日

杯古醉餘筋

集李白句

野竹分青鈣

疏楊掛绿絲

集李白句

飞鸟逐前侶

好诗 蜂隱半觀 品集联

夕來秋興满

朝坐落花間

集李白句

林烟橫積素

溪月湛芳尊

集李白句

水閒明鏡轉

山逐泛舟行

集李白句

秋山宜落日

春思結垂楊

集李白句

起舞拂长劍

贈言摟寶刀

集李白句

长劍一杯酒

孤篷万里征

集李白句

暗水流花径

斜陣轉树腰

集杜甫句

素琴將暇日

佳句染華箋

集杜甫句

江城带素月

风岸叠青琴

集杜甫句

雪雲虛点綴

詞气浩縱橫

集杜甫句

山晚浮雲合江鳴夜雨懸

集杜甫句

风鴛藏近諸

宿鴛起园沙

集杜甫句

粉牆猶竹色

虛閣自松声

集杜甫句

江山九秋後

风月六朝餘

集杜牧句

人分千里外

興在一杯中

集李白句

秋草靈光殿

寒雲曲阜城

集韓胡句

樓看滄海日

门聽浙江潮

集宋之問句 人烟含懦柏

秋色老梧桐

集李白句

树交花兩色

溪合水重流

集蔣列句

江山晴謝眺

草木媚丘遲

集張子容句 江树临洲晚

沙禽对水寒

集劉长卿句

气蒙楊柳重

寒勒牡丹遲

集劉得仁句

霜空極大静

寒月带江流

集張說句

碧知红外草

红見海东雲

集杜甫句

霜蹄千里駿

风翻九霄鵬

集杜甫句

晓日寻花去

春风带酒歸

集李廊句

天勢圍平野

河流人斷山

诗品集联

露晓红兰重

雲晴碧树高

集许渾句

风暖鸟声碎

日高花影重

集杜茍鶴句

蟄龍三冬臥

老鶴万里心

集杜甫句

水声巫峽裡

山色夜郎西

集李嘉枯句

丹霞夾明月

華星出雲間

集曹玉句

树木發春華

清池激长流

集曹子建句

书亂誰能識

诗成覺有神

集杜甫句

幽事供高臥

清风獨杖葵

集杜甫句

清风左右至

苦調短长吟

集杜甫句

倚杖看孤石

开林出遠山

集杜甫句

野雲低度水

老树飽經霜

集杜甫句

晓星正寥落

晨光復映濟

集謝眺句

绿水绕飞閣

青天掃画屏

集李白句

红顏愁落日

白雨映寒山

集李白句

江湖白秀色

山水多奇蹤

集李白句

湖清雙鏡晓

濤落浙江秋

集李白句

登妒望遠水

拂劍照嚴霜

集李白句

写春联活动的总结 春联篇五

春潮涌动绿柳舒枝一笑辞旧岁,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7字春联大全 ,欢迎借鉴!

上联:辞旧灵鸡歌年丽 下联:迎新瑞犬报年丰

上联:犬效丰年家家富 下联:鸡鸣盛世处处春

上联:犬画红梅臻五福 下联:鸡题翠竹报三多

上联:犬吠鸡鸣春灿灿 下联:莺歌燕舞年瞳瞳

上联:当于鸡鸣常起舞 下联:莫为狗苟总偷安

上联:龙翔华夏迎新岁 下联:气搏云天奋犬年

上联:金鸡报捷梅花俏 下联:义犬迎春柳色新

上联:戌犬腾欢迎胜利 下联:酉鸡起舞庆荣归

上联:国富民强缘改革 下联:鸡鸣犬吠报升平

上联:狗护一门喜无恙 下联:人勤四季庆有余

上联:金鸡献瑞钦郅治 下联:玉犬呈祥展宏猷

上联:鸡声笛韵祥云灿 下联:犬迹梅花瑞雪飞

上联:鸡追年月雄风舞 下联:狗跃山河瑞气生

上联:鸡为岁归留竹叶 下联:犬因春到献梅花

上联:鸡岁已添几多喜 下联:犬年更上一层楼

上联:瑞雪翩翩丰收景 下联:犬蹄朵朵报春花

上联:年新月异鸡报晓 下联:岁吉年祥狗看门

上联:戍岁祝福万事顺 下联:狗年兆丰五谷香

上联:鸡去瑶池传喜讯 下联:犬来大地报春意

上联:鸡年利事家家乐 下联:犬岁发财户户欢

金鸡报晓; 神犬驱邪。

闻鸡起舞; 放犬缉私。

犬守平安年; 梅开如意春

犬守平安夜; 雀鸣幸福年

犬守太平世; 梅开如意春

犬守良宵夜; 莺歌娱乐春

犬护祥和宅; 人过幸福年

犬厉堪欺虎; 鱼灵巧化龙

犬献梅花赋; 鸡留竹叶图

户展新春景; 家传义犬图

白梅凌雪尽; 黄耳报春来

戊春人醉社; 戌年客登门

戌年耀吉瑞; 狗年臻福祥

戌年呈祯瑞; 狗年臻福祥

戌刻花灯亮; 狗年喜气盈

红梅扬正气; 黄耳报佳音

花犬观鱼乐; 青云羡鸟飞

花灯悬街市; 玉犬守门庭

鸡鸣知年上; 犬吠报春来

鸡舞三多年; 犬迎五福春

鸡舞司晨早; 犬蹲守夜勤

鸡携竹叶去; 犬踏梅香来

金鸡交好卷; 黄犬送佳音

金鸡歌国泰; 义犬报民安

金鸡辞禹甸; 玉犬乐尧天

金鸡操胜券; 玉犬报佳音

金鸡报捷去; 锦犬送春来

金鸡争报晓; 玉犬喜迎春

金鸡追竹叶; 黄耳踏梅花

金鸡歌晓旦; 玉狗问平安

国期长治世; 犬守久安家

春来燕子舞; 犬献雪梅图

春眠强国梦; 犬护富民家

春晓金鸡唱; 岁宁黄耳勤

春光明盛世; 玉犬贺新年

鹿街长寿草; 犬踏报春花

燕剪千丛锦; 犬迎万户春

德禽争献瑞; 黄耳喜迎春

德禽鸣福寿; 义犬保平安

犬吠佞人丧胆; 鸡鸣玉宇生辉

舜犬重临华夏; 犬年大展雄姿。

狗年大吉 安居乐业 国运齐天

家业兴旺 四季平安 安定团结

长治久安 平安是福 大有作为

家庭和睦 万民欢腾 太平盛世

四海皆春 五洲同庆 景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