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跑步书籍读后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读后感(优秀5篇)

跑步书籍读后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读后感(优秀5篇)

作者:XY字客 跑步书籍读后感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跑步书籍读后感篇一

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家里呆了很久,积累了一身赘肉,3月初开始重新跑步,当时买了这本书读了读。我是那种特别容易长肉的人,即使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断断续续在跑步,但没能坚持跑步。没能坚持有很多原因,有客观方面的,例如怀孕生子,也有主观方面的,冬天太冷了不想动。但每每坚持一段时日,就会很享受跑步,不跑就会难受。一段时日不跑,这种感觉也就没有了。

8月份一个小手术,9月份一次崴脚,总是让开始的跑步受到中断。10月份重新开始跑步,但时间又成了一个问题。我本是习惯晚上跑步,早上起不来是一个主要的原因。但孩子最近变得特别粘人,晚上基本出不来,只能偶尔出来跑跑。最近发胖趋势非常明显,所以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早上是最合适的,孩子还在睡觉中,可以比较自由的安排时间。但是尝试几次后,都没能如愿起床跑步。于是,最近重新读了读这本书,想寻找一些动力。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再一次读,还是会沉浸其中,被触动。

村上对于自己体质的看法,我真的是非常认同。之前自己确实挺为这种易胖体质所烦恼。但现在也慢慢接受了,而且有点感谢这种特质,让我开始喜欢上了跑步。回想一下,大学800米都是气喘吁吁的跑完。但后来,以减肥为初衷开始跑步,慢慢的喜欢上了跑完后拉伸后的轻松感,以及跑步过程中大汗淋漓的感觉。这也是感受活着的一种方式。最长跑过13.14公里吧,没想过跑马拉松,也许以后会尝试,但现阶段还比较享受自己一个人随性的跑步的感觉。情绪低落时,跑一跑,会轻松点。情绪高涨时,跑的也会更轻松。

跑步书籍读后感篇二

对于喜欢跑步的人士来讲,挑选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好奇。

一个小说家在谈跑步的时候会谈些什么内容,是否和我在跑步的时候所想的一样?如果我要谈跑步,我会谈些什么?于是带着这些问题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首先声明,我之前并没有读过村上其他的作品,这是我读的村上第一部作品。读这本书,我感觉与作者隔着时空进行了一番交流和对话。读完之后对自己的心灵是一次洗涤和再认知。

这本书主要是截取了村上参加几次马拉松比赛的场景片段,作者描述了他在参加马拉松之前的一些所感所想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还有作者在跑步途中的所思所感所想以及所遇到的人。

在讲述的过程中,作者也回顾了自己写小说的历程,从最早学生时代到毕业之后开的一家餐馆,后来卖掉餐馆后专职写作。在此期间讲述了如何写就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如何成为职业小说家。

跑步书籍读后感篇三

你能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坚持多久呢,每个人都曾立志持续的做一件事情,但是真正持续坚持的下来的能有几个呢。

本书的作者,村上春树,他说希望自己的墓志铭写上小说家兼跑者,希望自己至死都是18岁,可以一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着喜欢的事,过尽自己完满的一生。

在书中作者写到,自己从1978年开始跑步,1982年开始写作,至今不停笔不停跑,而能让自己坚持三十几年的动力就是因为喜欢,他说『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自然也坚持不了』。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村上春树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有才华,也不会认为自己做的有比别人好,只是想记录一些事情,于是便去行动了,并成为了终身实践者。

村上春树说,写小说与跑步无二,都要持之以恒、不乱节奏,一但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全方位的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越自律越自由。

不过,难道作者就没有感到疲倦的时候吗?答案是肯定的,小说也与跑步一样,都会面临忧伤的『蓝调』,自从作者跑步以来,他有很多感受,有喜悦、有进步、有疼痛、有失落。在1966年,作者参加了人生第一次100公里的马拉松后,他深深陷入了『跑者蓝调』中,精神上的虚脱之感使作者无法像之前一样对跑步持有自然的热情,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失落的,虽然对跑步的热情减退了,但是还是无法抵挡骨子里对跑步的热爱,而想要走出『蓝调』,必须要坚持每日训练,慢慢恢复心态。作者说,写小说与跑步一样,也会陷入这样的情绪中,他通过跑步,通过自己的认识来缩短这样的文学憔悴期,坚持体育运动、调整和增强体力,以写好小说,这就是村上春树对抗跑者蓝调和文学憔悴期的方法。

我就是这样生活的』。从书中我们可以肯定,作者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是满意的,因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事物的喜欢,不管是夏威夷的考爱岛,还是马萨诸塞州剑桥,又或是神奈川县海岸的某座城市,村上春树始终坚持着他所钟爱的跑步,还有作者的其他图书作品,一直都是坚持着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的思想,而不是去迎合大众的口味改变自己。作者说:『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觉才算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作者的在面对读者时最直白的自我展示。我们或许无法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但是对于心中的那份热爱,希望可以通过点滴积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并从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并引导自己的美好生活。

跑步书籍读后感篇四

之前听樊登读书会时听了一本关于跑步的书提到了村上春树,于是找了这本书来读一读。当“我”谈跑步时,谈了生命、健康、坚持、自我挑战,这本书中感受到了每次村上春树跑步的美好,每次马拉松的经历和坚持。让我想起了我大学的时候,那段时间的晨跑,每天早上可以闻着操场的青草是清新的绿色,也让我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村上春树的跑步是源于他开始准备成为一名作家,想着让自己更加健康,于是选择了跑步,这条不归路!他会经常去挑战自我,因为他说过“明天将运载着什么东西而来,不到明天,谁也不知道。”我们有时候却还停留在现在从未前行,我们等待明天,其实也在等待着同一个今天吧!

书中提到了一点我很喜欢,也非常感同身受。“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这是原则。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我们经常会为自己制定目标或者设定要求,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妥协了多少次呢?希望我们也坚守着自定的规矩和原则,在我们往后的路上一直奔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一看,在跑步的路上这本书也是一盏明灯!

跑步书籍读后感篇五

由于这几天处于养伤状态,所以我没有跑步。其实都是轻微伤病,我也没去医院看,只是自己买了云南白药的膏药贴上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脚伤和膝盖伤都在逐渐好转。虽然跑不了,但是我也不能离开跑步一天,我再一次看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是我买的关于跑步的第一本书。书里面介绍了他跑马拉松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更吸引我的是他写的一些他如何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的,还有成为一名出色的小说家要具备的条件。

他33岁的时候,决定成为一名职业小说家。在他成为小说家之前,他经营着一家小店,白天是餐馆,晚上是酒吧。生意还不错。他觉得一边开店,一边写小说,写不出什么大作来。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关闭小店,专心写小说。他是这么想,既然决定写就要全力以赴写一次,花个2—3年的时间,如果不行,再回来开小店也不迟,反正他也还年轻,不差这两三年时间。就算真的不行,他也不会后悔了。而且当他决定全职写小说时,有很多外债,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他的第一个作品《且听风吟》,写了200多篇,每篇400字,总共8万多字就完成了。他的处女作被拿去评一个日本群像新人奖,他当时没报任何希望,可是出乎意料地入围到了最后的评选,并且获得了这个新人奖。这对于他的鼓励是巨大的。

他认为,成为一名出色的小说家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集中注意力。一定能集中注意力的思考,去写作。创造的灵感才会源源不断的迸发出来。第二个条件是持久力。如果一个人只能坚持一个月,半年,他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一定要日复一日的写。写作不只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而且保持合适的写作节奏也很重要。他是每天晚上10点睡觉,第二天早上5点起床,起来后他喝杯咖啡就开始写,每天写4000字。状态好时,不多写;状态不好时,也不少写。写完之后,他会每天跑步一小时,而这一跑就坚持了30多年。

这本书对于我的影响是深远的。跑步和写作真是一对完美的搭配,村上春树把这两件事坚持到了极致。在相同的年纪,我也开始写文章,我也开始坚持跑步。我试着每天早上6点起床,喝点水,然后就开始写,每天写1000字。当我真的去做做这两件事时才知道村上春树有多么厉害,偶尔这样我可以做到,但是每天都雷打不动的这么坚持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样断断续续的,我已经写了半年了,总共写了有15万字,只不过我写的就是日记,谈不上什么作品。我相信只要一直坚持写下去,我终将会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跑步也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我已经坚持140多天跑步,跑了1600多公里,中间由于各种原因我也停跑过,不过我一直没有产生厌跑的情绪。这两个事情是我20____年最大的收获。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要努力去坚持这两个事情,虽然过程会很艰难,但随着时间的加持,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