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专业六年级数学日记(案例16篇)

专业六年级数学日记(案例16篇)

作者:笔尘 专业六年级数学日记(案例16篇)

通过致辞致谢可以表达对主办方和参与者的支持、帮助和合作的感谢之情。编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致辞致谢,需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表达方式的得体得当。在这里,我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经典致辞致谢的例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六年级数学日记

前几天,我和妈妈去商店买东西。

刚进门,我们就看见9个大字:店内所有商品打8折。我不知道打8折是什么意思,正纳闷的时候,妈妈叫我了一声,我跟着妈妈走进了商店。妈妈精心挑选了很多商品,叫我去结帐。可能是因为我想问题想得太入迷了吧,竟然没听到妈妈说话,妈妈又说了一遍,我才勉强答应了一声:“马上。”可心里还想着那个问题。结帐时,我看到屏幕上显示共计100.00元。啊!可真凑巧。妈妈走过来,看了一眼屏幕,抽出一张100元的钞票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我,我又把它小心翼翼地递给了营业员阿姨。当我正准备走时,阿姨叫住了我:“小朋友,找你20元。”不是一共100元吗?明明正好呀?怎么还找钱呢?我脑子里不停地冒出了一连串问题,但马上又想到了门上的9个大字,我接过了钱,问阿姨:“打8折就是把100元变成80元吗?”“可以这么说吧,小朋友你真聪明。”阿姨笑着说。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妈妈,今天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什么知识呢?”妈妈好奇地问。“打8折就是把100元变成80元。”“哈哈哈,哈哈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生活中的数学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六年级数学日记

世博中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组成的数学问题而已,答案得来不费吹灰之力——历时184天。

数字,就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的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

这些数字在一场叫做“世界博览会”的长期各国科学的交流会上出现频率是无法计算的,但数字只有这十个,在此不加讨论。

而世博会中的数学,更是无处不在。预计超过7000万人的参观数量,超过2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报名数量。但是,怎么得出这个数据的?也许在邀请成功的时候就已经得到统计结果,但“超过”提示了我们——这个数据是“估算”出来的。

这是一种“数学”的思想。

世博会的场馆大多宏伟壮观,才华横溢的建筑设计师们让他们诞生在设计板上。干这件事没有“数学”是大忌。需要精确计算建筑的高度,宽度,长度。这样的庞然大物能否站稳?这也要计算它的角度,要用到几何等。

这也是一种“数学”。

这也是世博会中的“数学”。

那我们再回来看看“数字”。

数学很重要,但没有“数”,哪来的“数学”呢?没有“数字”,哪来的“数”呢?数字是数学的根本,正如是个充满希望的“数”啊!

世博中的数字与数学,或许现在还不能理解,但它们带着人走向光明。

数字,数学……。

六年级数学日记

“冬冬,快去做张数学试卷!明天就要考试了,你还不紧不慢的,真不自觉。”妈妈又唠叨了起来,我也只好惟命是从,乖乖地去做试卷了。

我拿起笔,飞一般地写起了试卷,可做到了一题,我手中的笔停住了。这一题的题目是这样的:3辆卡车要将910吨水泥运到某工地去,已知第一辆比第二辆多运30吨,第三辆比第二辆少运20吨。3辆卡车各运多少吨?这种题目可是有点儿棘手啊。和以前我们做过的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类型的题目可不一样,以前都是只有两个数要求,可这一次要求三个数。我想了很久,终于是豁然开朗,知道该怎么做了。其实,做这种题的方法和以前做过的也一样,只不过是换个形式罢了。于是,我便做了起来。因为不知道第一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所以先算第二辆的,用“910—30+20=900(吨)”第一辆卡车比第二辆卡车多运30吨水泥,所以要减去30吨,第三辆卡车比第二辆卡车少运20吨水泥,所以要加上20吨,算出三辆卡车如果全是第二辆卡车运水泥的吨数共运多少吨,再用“900÷3=300(吨)”算出第二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由于题目中说了第一辆卡车比第二辆多运水泥30吨,第三辆卡车比第二辆少运20吨,我们就可以直接用“300+30=330(吨)”算出第一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用“300—20=280(吨)”算出第三辆卡车运水泥多少吨。就这样,我把这一题的答案轻轻松松地算了出来。

自从做出了这一题后,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数学是活的,是瞬息万变的,有些新的题型都不过是把旧的题型换个形式或说法而已,我们只有跟着它变,用已经学会的旧方法来解决新的题型,才可以探索出更多的数学的奥秘,在数学王国中不断地进步。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到商场里来买东西,最后到收款台结帐,总共是292.53元,妈妈给我300元,找回的零钱是7.47元,可以这样算:300-292=88-0.53=7+1-0.53=7+0.47=7.47这里用到了零点几的算法,由0.1开始一直到0.9,这里也用到了数学的.两种很简单的算法:加法和减法。

六年级数学日记

星期五放学回家,刚洗完手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忽然想起昨日请外婆帮忙买数学科普读物的事儿来,于是问道:“外婆,有没有帮我买书呀?”“当然。”外婆拿起两本书,“你说《马小跳玩数学》好看,我就买了。但是这书只有六年级的,我就只好买这个了。”我拿起书随意翻了翻便又随手放在桌边。“这书能够的,多谢啦!”我对外婆说。

忽然,一旁的外公拿起我随手放着的书,说:“张一涵啊,这书不错,如果你都会做,那么你就已经超过五年级的水平了!我先考考你一个简单的吧!”“好啊,我必须会做出来的!”我自信地说。“你听好了啊,题目这么写:”外公翻了一页,道:“刚刚结束了男子800米赛跑,马小跳急着将比赛结果告诉大家。甲运动员说:‘丙在我前面。’得了第三的同学也来凑热闹:‘甲不是第四。’最后张达补充:‘他们的号码和名次各不相同。’好了,你算算他们的名次。“我立刻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算起来。“好啦!你看看我对不对!甲就是一号,也就是第二名;乙是第四名;丙是第一名;丁是第三名!”“呵呵,对啦,你怎样算的`?”外公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当然明白。甲说丙比自我快,第三的同学说他不是第四,也不可能是第三,只能是第二。丙比甲快,是第一。因为号码与名次不一样,丁就是第三,乙则是第四。”“不错嘛!聪明!”外公夸我道,“但是你也不能骄傲,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最为奇妙的,你必须要读好它!”“嗯!”我也笑了笑,“我明白!就像张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你明白得越多,不明白的也就越多。数学啊,真是奇妙呢!”

六年级数学日记

在写日记的时候,会不会时而苦恼而不知道从何写起,可以从日常的学习下笔。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晚上,我刚好做完作业,此时,门钟响起来了,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知道这是妈妈回来,妈妈好久也没有跟我聊过天了。

我在门铃响起的5秒后从书桌上飞快地跑去开门,妈妈一进屋子里就对我说:“嘿嘿,我拿了1盒日本巧克力回来哦!”我马上欢呼:“好耶,妈妈真好,快,快给我吧!”妈妈说:“妈妈不好哦,我不能直接给你巧克力,你要回答我的问题才行哦。”听了这番话后,我心里想:又想考我,我才不怕!

妈妈可是出题了:我看这次就出一个有关推理的问题吧。小明昨天就和小东说:“昨天,我们家来了10个同学,我妈妈就拿出了一包糖果,里面有54颗糖,都拿去送给小客人了,但是每个人的数目的不一样,最多的那一个有10颗。”小东听见就立刻说:“你骗人,你说了假话!”我问你为什么小东说小明说假话?这时候,我便灵机一动,想到了我以前学过了“简单推理”,这题还不是差不多嘛,我开始计算了:最多的拿到10颗,那么又不可以有重复的数,那么就假设是第一个拿了1颗糖,第二个拿了2颗糖……第十个拿了10颗糖,那么就是1+2+3+4+5+6+7+8+9+10=55,啊!小明是在说谎,因为他说那包糖里一共有54颗,实际上一个人是要55颗,所以小明在骗人。

我把刚才想的都告诉妈妈了,妈妈说我聪明,就送了这个我最爱的日本巧克力给我,我想呀,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连拿这些巧克力也要用数学。我拿到了,是我的努力的结晶,嘻嘻!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数学课后,老师布置我们预习除法估算。

预习是什么呢?老师为什么叫我们预习呢?我带着惊奇的心情回到家。查资料,问爸妈。原来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先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等上课时,再认真听。)这样,就能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识。

我好奇地预习着除法估算。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估算538÷62时,可以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么,538÷62≈9。原来,预习可以帮助我扫除数学学习的'障碍,我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听课时,我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即使有疑问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

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成功的预习,可以使听课质量更高,学习的效率也跟着提高,所以,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x月x日星期x天气x。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

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观察日记|日记格式|小学日记|初中日记|高中日记。

元旦节日记500字六年级。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日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

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头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仅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明白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样入手啊!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终,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之后,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六年级数学日记

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事情,就是量一元硬币。

工具是:一套尺子,一个一元硬币,一只彩笔。

先用彩笔画出一元硬币的直径,它的直径是2·5厘米,要想算出圆的周长,再用2·5乘3·14等于7·85厘米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在求圆的周长,应是:圆的半径乘3·14乘2。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就找到了一个以前四驱车的轮子。我就开始测量它的周长。找不着圆点是一个难事,于是我借用个课堂上的几个方法,由于这个轮子是安到这里的,所以很不好测量,最后我还是按照车轮的大小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圆。

测出了直径。3、14×2、5=7、85(厘米)。

这可真是一次有趣的测量啊!

六年级数学日记

在小学生活的六年里,我学过许多科目,诸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但我最喜欢的科目还是数学。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咱们班的新数学老师——刘老师便带领咱们班以及二班一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创办了各班的数学小组。

经过老师的挑选,咱们班的数学小组最后成立了。在组长陈俊峰的带领下,咱们班的裴祺、王思宇、张天成、诸正一、朱子棋、迟雪健、李梦雅和魏博维,在一齐学习,在一齐讨论。

从开始活动的第一周开始,所有组员便开始用心地参加了活动。每个星期都由一位组员出一份试题,并在周五把它发给每位组员,作为周末的作业。并在第二周,由出题的同学把所有同学做的试卷收上来进行批改。同时在周五的中午,由他对试卷进行讲评。如此循环,咱们的数学小组活动了半年。

度过了一个暑假,咱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这个学期,咱们的学习任务十分重,因为,咱们即将毕业,踏进中学的校门。由于,数学小组的组员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位组员都想考上一个重点中学。然而,在大部分重点中学考试时,总是以数学为主,所以,咱们务必再多做一些数学题。在组长陈俊峰的带领下,咱们还与二班的数学小组在一齐学习,在一齐讨论。从此以后的每一个周末,咱们班和二班便开始轮流出题。以后的每一张试卷,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不去认真思考、试验是很难做出来的。所有组员们对数学小组都有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那里咱们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做很多的练习题,提高自我的数学水平。所以,咱们每次用心参加活动,认证完成每周的试卷。这样,咱们的数学小组又活动了半年。

度过了这个学期,咱们迎来了一个月的假期。以往的每个假期的数学作业都是把数学书上的题再做一遍,然而这个假期,数学刘老师认为咱们数学小组的同学做书上的题太简单了,便给我数学小组的同学出了一份特殊的.作业——数学寒假b级作业。这套作业汇集了清华同方杯的考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考试样题……所有组员都在寒假中认真地完成了这项作业。

回到学校以后,咱们便对数学寒假b级作业进行讨论。如果有的题大家的答案都一致,咱们一代而过;如果有的题的答案有争议,咱们便开始了激烈的讨论,直到得出一个正确结果。

六年级数学日记

数学,是我最喜爱的一门功课,可四年级以前,我对它却兴趣淡薄,后来,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原来的数学并不是很好,但后来,也就是五年级开始的时候,成绩几乎是直线上升!当然这除了我自己的努力之外有一个好的老师也是至关重要的,她就是从五年级接我们班的一个女老师——刘老师,她上课不是无谓的给我们讲书上的题,而是把题联系到生活当中的内容,调动们的积极性,我们听讲认真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有一个人,她比我们的进步还要大,甚至让我感觉有些敬佩她!

六年级数学日记

我们和和蔼可亲的张教师慢慢地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我们探索得没什么收获,张教师看到我们,教了我们一些小道理,又使出了张教师的老办法“分析题目”,我们将分析题目了起来,例如书上的“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先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我们按照张教师的办法,把问题中的“冰的体积”和“原先水的.体积”还有“百分之几”用长方形框了起来,又在“比”和“约增加了”下头画了三角形,又在“冰的体积”下写上了50立方厘米,在题目中的“45立方厘米的水”上写了单位“1”。这样,我们慢慢地去探索了,我们明白了求这道题的方法,求这道题的方法就是: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在这些基础中,我们要注意要找准单位“1”,找准后,这道题你就正确了一半了!

“老朋友”百分数又回来了,我们将再次探索这一位“老朋友”。

六年级数学日记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咱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能够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咱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咱们能够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咱们能够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

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咱们。所以咱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咱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六年级数学日记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此刻是地瓜收获的季节”,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日地瓜又丰富了”,我说:“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妈妈说:“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能够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

妈妈明白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50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对妈妈说:“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们10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对妈妈说:“能做25次”。妈妈说:“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能够加餐一次。”妈妈说:“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能够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

六年级数学日记

(一)。

今天妈妈走过来说:“我出一道题给你做,有85个人去秋游,每条船能坐9人,需要几条船,”我一想就说:“85÷9=9……4,要9条船。妈妈说你再想想,我想应该要10条船,因为还有4个人要坐,所以要10条船。妈妈说:”以后不能再有同样的错误,我心里在想,啊!数学真是千变万化。

(二)爷爷养了10条猪,一条猪每天吃3顿,33天100顿够吗?我想33×3=99(顿)答:100顿够。爷爷问?如果每条猪500元钱10条猪多少元?我想10×500=5000(元)。

答:如果500元钱10条猪5000元。爷爷又问?如果我养5条猪,每天猪一天吃两顿,5条猪吃多少顿?2×5=10(顿),答:5条猪吃10顿。数学真有趣!

(三)今天家里包饺子一共包了三大盘,我数了数一盆有68只。这时爸爸问我:“如果有六个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写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3×68有多少个饺子,我列竖式算出一共是204个。知道了饺子的总数,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给6个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竖式算出结果是34。我告诉爸爸每人吃68只饺子。

(四)今天,妈妈给了我1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我买了一串鞭炮用了钱的2/10,又买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钱的1/10,还买了7个汽球,用了钱的2/10,最后买了一把梳子,用了钱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还剩下一元钱只好还给妈妈了。

(五)放学的路上,我看见一家商店开业了,商店两侧挂着两个大气求,中门夹着12朵大红花,是用红绸布做的,很好看。楼两侧从上到下还披挂着29个彩布条,彩布条上写着四个大字“开业大吉”。我算了算,2加12加29等于43,我能算出连加的算式,真高兴。

六年级数学日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日,数学课后,教师布置我们预习除法估算。

预习是什么呢教师为什么叫我们预习呢我带着惊奇的心境回到家。查资料,问爸妈。原先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我先把书上的资料看一遍,(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记号,等上课时,再认真听。)这样,就能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识。

我好奇地预习着除法估算。经过预习,我明白了估算538÷62时,能够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么,538÷62≈9。原先,预习能够帮忙我扫除数学学习的障碍,我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听课时,我能很快地理解新知识。即使有疑问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

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必须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成功的预习,能够使听课质量更高,学习的效率也跟着提高,所以,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