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最新六年级数学日记(案例15篇)

最新六年级数学日记(案例15篇)

作者:笔砚 最新六年级数学日记(案例15篇)

在请示过程中,我们应该准确清楚地陈述问题,并提供必要的背景和信息,以便上级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请示中可以提供自己对问题的初步思考和建议,以示主动并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请示是一种向上级、领导或相关部门请求指示、决策、意见或帮助的行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避免错误,我想我们需要向领导请示一下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请示呢?请示的方式和内容有哪些要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示样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日记

前几天,我和妈妈去商店买东西。

刚进门,我们就看见9个大字:店内所有商品打8折。我不知道打8折是什么意思,正纳闷的时候,妈妈叫我了一声,我跟着妈妈走进了商店。妈妈精心挑选了很多商品,叫我去结帐。可能是因为我想问题想得太入迷了吧,竟然没听到妈妈说话,妈妈又说了一遍,我才勉强答应了一声:“马上。”可心里还想着那个问题。结帐时,我看到屏幕上显示共计100.00元。啊!可真凑巧。妈妈走过来,看了一眼屏幕,抽出一张100元的钞票小心翼翼地递给了我,我又把它小心翼翼地递给了营业员阿姨。当我正准备走时,阿姨叫住了我:“小朋友,找你20元。”不是一共100元吗?明明正好呀?怎么还找钱呢?我脑子里不停地冒出了一连串问题,但马上又想到了门上的9个大字,我接过了钱,问阿姨:“打8折就是把100元变成80元吗?”“可以这么说吧,小朋友你真聪明。”阿姨笑着说。

回家后,我告诉妈妈:“妈妈,今天我学到了一个新知识。”“什么知识呢?”妈妈好奇地问。“打8折就是把100元变成80元。”“哈哈哈,哈哈哈。”妈妈笑了,我也笑了。生活中的数学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六年级数学日记

在小学生活的六年里,我学过许多科目,诸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但我最喜欢的科目还是数学。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咱们班的新数学老师——刘老师便带领咱们班以及二班一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创办了各班的数学小组。

经过老师的挑选,咱们班的数学小组最后成立了。在组长陈俊峰的带领下,咱们班的裴祺、王思宇、张天成、诸正一、朱子棋、迟雪健、李梦雅和魏博维,在一齐学习,在一齐讨论。

从开始活动的第一周开始,所有组员便开始用心地参加了活动。每个星期都由一位组员出一份试题,并在周五把它发给每位组员,作为周末的作业。并在第二周,由出题的同学把所有同学做的试卷收上来进行批改。同时在周五的中午,由他对试卷进行讲评。如此循环,咱们的数学小组活动了半年。

度过了一个暑假,咱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当中。这个学期,咱们的学习任务十分重,因为,咱们即将毕业,踏进中学的校门。由于,数学小组的组员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位组员都想考上一个重点中学。然而,在大部分重点中学考试时,总是以数学为主,所以,咱们务必再多做一些数学题。在组长陈俊峰的带领下,咱们还与二班的数学小组在一齐学习,在一齐讨论。从此以后的每一个周末,咱们班和二班便开始轮流出题。以后的每一张试卷,都有相当大的难度,如果不去认真思考、试验是很难做出来的。所有组员们对数学小组都有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在那里咱们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做很多的练习题,提高自我的数学水平。所以,咱们每次用心参加活动,认证完成每周的试卷。这样,咱们的数学小组又活动了半年。

度过了这个学期,咱们迎来了一个月的假期。以往的每个假期的数学作业都是把数学书上的题再做一遍,然而这个假期,数学刘老师认为咱们数学小组的同学做书上的题太简单了,便给我数学小组的同学出了一份特殊的.作业——数学寒假b级作业。这套作业汇集了清华同方杯的考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考试样题……所有组员都在寒假中认真地完成了这项作业。

回到学校以后,咱们便对数学寒假b级作业进行讨论。如果有的题大家的答案都一致,咱们一代而过;如果有的题的答案有争议,咱们便开始了激烈的讨论,直到得出一个正确结果。

六年级数学日记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数学考试,我们心里非常紧张。

之前老师和我们说:“试卷会比较难,有不会的题目就空在那儿,等把简单的题做完,再回过来看难题。”说完老师就走了,我们立刻准备。可是,我的心怦怦直跳,紧张得汗都出来了,头就像爆炸了似的,深怕考试卷难,我慢慢走向教室,看到同学都在复习,我也赶忙复习。就在这时老师来了,他在黑板前站定冷冷地说:“只有一小时。”“啊……”同学一阵嘘声,都把书放回了书包,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看了看,顿时面色苍白,好像一道题都不会做。没有办法,我只好拿起笔写,答起题来。慢慢的,我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刚松了一口气,写到一半,又遇到了难题,我想来想去也不会,只想到老师说:“不会的空在那,把简单的做完回头再做难题。”我一共有10题不会的,没有办法,因为时间到了,我只好照大概写了起来,考完试,我的心还是怦怦地跳着……,终于考过了!

我喜欢考试,虽然考试时我还是会很紧张,但能看出我们学习的效果。

六年级数学日记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够变成一道道既搞笑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咱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搞笑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明白吃,从来没有想到还能够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搞笑。刚开始时,我想:3个人吃3个汉堡要3分钟,那一个人吃一个汉堡不就是一分钟,九个人吃九个汉堡当然是九分钟?。这样想着,我兴奋极了,赶紧把答案告诉妈妈。可妈妈皱着眉头说:“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咱们和哥哥三人吃汉堡的情形,多动动脑!”我听了愣住了,刚才的'得意劲一下子没了,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个人吃3个汉堡用了3分钟,一个人吃一个汉堡其实也是用了3分钟,那九个人吃九个汉堡也只要3分钟。我没有立刻把答案告诉妈妈,又反反复复地想了几遍,觉得就应没问题后才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点点头笑了,夸我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她又说道:“数学就来自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必须会有所收获,就像吃汉堡一样。”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搞笑的数学题,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让咱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我在完成作业之后,在看书的时候,找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数学题集。在那本书里我找到了一道很特别的题。

这道题是这样的:甲、乙两人各有一笔存款。现在甲、乙两人各取出存款的20%,这时甲的剩余存款比乙少400元,又知这时两人存折上的总钱数是14800元,原来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存款?(不考虑利息)。这道题难就难在只知道剩余的钱的总数,还要求原来两人分别有多少钱。

这道题可把我难倒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去请教我妈妈。妈妈仔细地看了看题,想了会说:“这道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设甲的存款原来有x元,乙的存款原来有y元。”便叫我自己去想怎么列方程。我前思后想,终于列出了一个式子:

x(1-20%)=y(1-20%)-400代入第一个方程,推算出第三个方程:y(1-20%)-400+y(1-20%)=14800,即80%y–400+80%y=14800,即可算出y=9500(元),x=(9500×0.8-400)÷0.8=9000(元)。

我终于把它解出来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二元一次方程归根结底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六年级数学日记

学校的数学题不难,题都会做,但是拿到满分的时候却不多,不是除和除以没看清,就是忘写单位名称,要不然就是计算有误,总是扣个一两分。问问同学,不少人和我同病相怜答卷时潇潇洒洒,发卷后后悔不已。这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不认真!

计算和审题是个难啃的骨头,为了它,老师可费尽了心思。比如做百分数题时为了让我们找好单位1,老师绞尽脑汁想出个好方法:先判断1是否已知或间接已知,如果已知则用乘法,未知则用除法或方程,并且要一字一句的审,标出易错的地方。这方法实施了没几天,则在审题方面大有改观。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这样审题太麻烦,耽误时间,没几天又开始犯老毛病,做题屡屡出错,无论老师如何嘱咐、三令五申,还是有不少同学栽跟头。因为考试出错毕竟是少数,大家老怀有侥幸心理,而且总想快点做完,不愿意落在后面。慢工出细活,速度一快,错误也就接踵而来。

老师经常说:认真可以弥补我们身上的许多不足。真的.是如此,或许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因为认真而给了自己更多成功的机会,少丢了许多分数,而我们这些自作聪明的小马虎却在做题时给自己判了死刑。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体育老师请假了,体育课就要被主科老师占用了。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数学王老师抱着数学同步练习走了进来。我们本以为这节体育课改成数学了。但是老师只是讲了两道题,就让我们在门口排成两队,带我们去操场去上体育课。

我们刚到操场,老师便让我们自由活动。郭子林带了一个沙包,所以就和我们几个玩起了丢沙包游戏。

准备开始!我和刘曦宇负责丢,其他的同学负责躲。刘曦宇的技术真不错,一击就把郭子林罚下了场。我也不赖,也把左希然“斩于马下”。我们就这样一直玩到下课。

时间在玩闹中过的很快,“叮铃铃。”下课铃又响了,我们不得不离开操场,返回教室。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妈妈交给我一个“重任”——去市场买鱼。

市场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我挤到鱼类区,刚好看见马大叔在卖鱼,马大叔的鱼都是活鱼,很新鲜,所以被买走了很多,但还剩一些鲫鱼,与虽少,不过条条都活蹦乱跳,想要挣脱盆的约束。

我说:“马大叔,我是你这的常客,这些鱼全卖给我,便宜点。”

马大叔一听,哈哈一笑,说:“小小年纪就会讨价还价了,行,给你个机会!”只见他拿起称连同筐子称了一下,说:“这筐鱼原来连筐重28千克,有一家饭店一次买走了一半,然后又来了一位顾客,买走了剩下的一半,现在连筐重14千克,你能算出现在还剩多少千克鱼,我就以最低价卖给你!”

我可是个倔强、不轻易服输的人,他开动脑筋思考了起来:“38千克和14千克里都包含了鱼筐的重量,用38—14可以求出卖掉了24千克。然后倒过来想,把现在剩下的鱼看作一份,那位顾客来之前还有2份,于是就可以知道在顾客来之前还有两份,那家饭店买走的鱼就是2份,因此筐里的鱼原来就是4份,一共卖出了三份。”

想到这里,我高兴的说:“我算出来了,现在筐里还剩24÷3=8(千克),这个鱼筐重2千克!”

马大叔竖起大拇指表扬道:“我真厉害,好,我兑现刚才的诺言!”

六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我仔细看了看我家的电话机,上面有1、2、3、4、5、6、7、8、9、0和*、#这些数字和符号,我发现这些数字通过不同的排列组成了很多电话号码。我家的是63732156,我爸爸的电话号码138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六年级上册3578,数字的用处可真多!

六年级数学日记

星期六上午,我与妈妈、姐姐去亮山公园玩,一棵大树映入我的眼帘。妈妈问:“欢欢,你能量出这棵树的高度吗?”“行,用一根跟它一样高的竹竿,再量那根竹竿的长度。”妈妈反驳道:“哪来那么长的竹竿?”“我……我……”我挠了挠头。忽然瞥见地上树的影子,一个念头从我的脑子里闪过:对了,老师不是刚教过比例知识吗?我兴奋地说:“姐姐!借你一用!”姐姐满脸疑惑:“怎么求?”“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影子的长度与物体的长度成正比例。先量出你的身高,再量出你影子的长度,算出你的身高与你影子的比,再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就能算出这棵大树的高度了。”我得意地说。

因为我平时喜欢制作小制作,所以身上总是带着一卷皮尺。我先量出姐姐的身高是1·56米,再量出她影子的长度是0·52米,他们的比是:1·56:0·52=3:1,量出这棵大树的影子长度是1。1米,再算出高度:1·1×3=3·3(米),这便是大树的高度了。妈妈与姐姐看着我,直竖大拇指。我乐呵呵地想:数学真有用!

六年级数学日记

我一看完题目,就明白这是还原问题,于是用还原问题的方法解。可验算时却发现错了。我便更加认真地重新做起来。我想,少了4只后一样多,那一半是13只,还原乙树是14只;甲树就是16只。算式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为:甲树16只,乙树14只。

经过解这道题,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题,都要细心,否则,即使掌握了解题方法,结果还会出错。

六年级数学日记

星期六,我跟妈妈到乡下老家。一路上,我看见农民伯伯正在收地瓜,一个个地瓜就像一个个胖娃娃,对着农民伯伯笑,妈妈告诉我:“此刻是地瓜收获的季节”,然后她又自言自语地说:“今日地瓜又丰富了”,我说:“收这么多地瓜有什么用?”,妈妈说:“地瓜作用可大着呢!它能够做成地瓜皮、地瓜粉、地瓜条……”

妈妈明白我学了百分数,就问我:50千克地瓜能榨出地瓜粉5千克,这些地瓜的出粉率是多少?如果奶奶今年榨500千克地瓜,那奶奶能收多少地瓜粉?我算了算:

550×100%=0.1×100%=10%

500×10%=50(千克)

我算完了,对妈妈说:“地瓜出粉率是10%,奶奶今年能收50千克地瓜粉。”我好奇地问妈妈:“这么多地瓜粉,奶奶用它干什么呢?”奶奶说:“我们平潭的特色小吃——咸米时就少不了它,我们一家三口人吃一顿咸米就需地瓜粉0.4千克,那奶奶送我们10斤,可供我们做几次咸米?”我算了算:

10÷0.4=25(次)

我对妈妈说:“能做25次”。妈妈说:“平均每月吃2次咸米,够吃一年吗?”我说:“还吃不完呢,过年时还能够加餐一次。”妈妈说:“你还真能算,其实它还能够做成茹粉汤、茹粉条、茹粉结。”

六年级数学日记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

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1.5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

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

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

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六年级数学日记

我们和和蔼可亲的张教师慢慢地去探索里面的奥秘,我们探索得没什么收获,张教师看到我们,教了我们一些小道理,又使出了张教师的老办法“分析题目”,我们将分析题目了起来,例如书上的“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先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我们按照张教师的办法,把问题中的“冰的体积”和“原先水的.体积”还有“百分之几”用长方形框了起来,又在“比”和“约增加了”下头画了三角形,又在“冰的体积”下写上了50立方厘米,在题目中的“45立方厘米的水”上写了单位“1”。这样,我们慢慢地去探索了,我们明白了求这道题的方法,求这道题的方法就是:先求相差,再用相差除以单位“1”。在这些基础中,我们要注意要找准单位“1”,找准后,这道题你就正确了一半了!

“老朋友”百分数又回来了,我们将再次探索这一位“老朋友”。

六年级数学日记

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十八家菜市场买菜,采购一天的.“配”。

到了菜场,爸爸先是买胡萝卜和鱼,而后爸爸决定排骨和蘑菇让我去买,亲身体验如何与菜贩做交流。我最喜欢吃糖醋排骨了,所以我先是走到肉铺前,这个老板很热情,说他的猪肉是本地猪,又便宜,我就说了爸爸事先教我的,问:“排骨多少一斤?”。老板回答:“给别人都是22块钱,给你小朋友就20块吧。”我高兴说:“我要一斤。”称好排骨,爸爸要求老板剁小块点,但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个老板把排骨装到袋子里时,又从别处切了一小块肉放进去。

我们又走到蔬菜摊前,“老板,蘑菇多少钱一斤?”我问道。“12块一斤。”忙碌的老板说。“那拿10个干净的大点的吧。”把10个大蘑菇放到称上一称,电子称显示是9块2,老板说:“再加一个正好10块钱吧。”说着又放了一个小蘑菇。我感觉卖猪肉和卖蘑菇的老板都很会做生意,总会想办法让你多买些。

我们这次在那里买了一条鲳鱼8两重,一斤80元,64块钱;排骨买一斤,每斤20元;蘑菇买8两3,一斤12元,共10块钱;胡萝卜买6两,一斤4元,2块4。合计9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