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数据管理岗工作计划 数据分析主管的岗位职责(实用5篇)

2023年数据管理岗工作计划 数据分析主管的岗位职责(实用5篇)

作者:琉璃 2023年数据管理岗工作计划 数据分析主管的岗位职责(实用5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据管理岗工作计划 数据分析主管的岗位职责篇一

2、对接数据运营岗位反馈数据运营实施过程,及时调整数据模型;

3、通过数据报告、产品和建模成果推动业务部门的数据化运营;

任职要求:

1、计算机、数据挖掘等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3、熟练掌握mysql的使用;

4、熟悉数据库技术,熟练运用sql,能高效的与技术团队进行沟通;

5、具有良好的业务敏感度和优秀的数据分析技能,擅长与内部及外部合作团队交流沟通。

6、人品端正,善于沟通,学习、表达能力强,能够承受较强压力,有团队合作精神。

数据管理岗工作计划 数据分析主管的岗位职责篇二

您们好!

一、工作情况:

(1)运费结算情况:

xx年北京xx物流公司承运xx产品共结运费万元,其中运输生鲜运费共万元,低温运费万元,冻品运费万元,短盘运费万元,生鲜原料运费万元,冻品原料运费万元。

xx年与xx年相对比,xx年整体比xx年增长万元,总体增长比为%,其中生鲜运费增长%,低温运费增长%,冻品运费减少%,短盘运费降低%,生鲜原料运费降低%,冻品原料运费增长%。低温由于11月、12月份长距离运输比较多,像发包头的低温,转总部的低温,这些长途运输使本年的低温总运费增加;冻品由于调整运价,造成运费降低, 冻品原料是由于在6月份至8月份之间有工厂盘短到xx异地库的冻品,全部算在冻品原料里面,所以造成冻品原料运费大幅度的增长。

(2)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运费是事前核对,公司的车只能在出车前登记吨位,没有留下回单,有时工厂里面开的是手工单子,在erp系统里面查不出来,对不上的吨位和车次在工厂也找不到单子,这样就只有等到我们收到回单后才能补结这部分运费。

2、由于新卸货地点的增加,公司和工厂没有共同的里程,这样就造成我们的里程对不上,不能做到日清日结。

二、自身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通过近半年的工作学习,虽说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自身学习不够,对erp 系统操作不熟悉,考虑问题不够周密,工作经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本人将加大学习的步伐,弥补自身的不足。

(1)加强自身学习 虚心向同事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根据集团公司xx年信息化规划及物流信息化推进进度,为了尽快实现全集团物流运输业务的信息化,涉及要车、派车的erp系统在xx年已开始正式运行,erp的运行将给我们的运费核对工作带来很多方便,提高各方面工作效率。

一、xx年的工作计划:

(1)、做好各类报表,做到报表数据准确、真实、完整。

(2)、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能力的提高。

(3)、认真学习erp系统,熟悉erp系统的各种业务流程。

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在xx “诚实守信、德行天下”的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培养了我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勇于挑战困难的毅力和信心,作为统计数据人员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相关的操作流程,并能对报表的真实性负责。在平时的工作中让我始终保持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更深刻的领悟到xx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请各位领导进行监督。

谢谢大家!

述职人:xx

数据管理岗工作计划 数据分析主管的岗位职责篇三

《意见》旨在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9、2022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意见》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应用,切实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数据管理岗工作计划 数据分析主管的岗位职责篇四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西双版纳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成果,健全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我州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根据《_中央办公厅、_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7〕35号)和《_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厅字〔2018〕24号)精神,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和_、_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构建责任体系,创新管理制度,强化监管能力,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促进我州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云南典范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改革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完善全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质量体系。

——多措并举,综合防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预防不当干预,规范监测行为,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公开,形成政策措施合力。

——明确责任,强化监管。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排污单位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责任,加大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力度,严格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三)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通过深化改革,理顺全州环境监测体制,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全州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二、 主要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明确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责任

1. 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环境监测发展改革、机构队伍建设等问题,保障监测业务用房、业务用车、业务培训和工作经费。充分认识环境监测数据客观真实的重要意义,州、县市2019年3月底前成立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对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负领导责任,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领导干部要积极支持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依法独立公正开展工作,严禁利用职务影响,不当干预环境监测活动。(州生态环境局牵头,州委组织部配合)

2. 明确部门责任。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将落实工作计划情况纳入综合督查事项,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定期报告工作情况,推动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州、县市生态环境、市场监督部门依法对辖区内从事环境监测的各类机构(包括州、县市环境监测站、第三方监测机构)负监管责任,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所属环境监测机构的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杜绝不当干预环境监测活动行为发生。各有关部门发现对弄虚作假行为包庇纵容、监管不力,以及有其他未依法履职行为的,依照规定向有关部门移送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违规线索,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各成员单位要制定工作责任清单,于2019年4月底前报同级领导小组,每季度报备工作情况和线索,年末报送工作总结。(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林业和草原局、州水利局、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州气象局等配合)

3. 加强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责任的监管。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对其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采样与分析人员、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员分别对原始监测数据、监测报告的真实性终身负责。加强监管,州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每年联合开展不少于1次抽检。对违法违规操作或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纪依法追究有关机构及责任人责任。(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4. 落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质量主体责任。州、县市环保部门加强对排污单位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监测标准规范开展自行监测的监督,督促其制定监测方案,保存完整的原始记录、监测报告,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及时规范公开有关监测信息并报送环境保护部门,监测方案及有关资料每年末报送州、县市环保部门。委托开展自行监测的排污单位要按照“谁委托、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合同形式对委托监测机构明确依法依规开展环境监测的要求。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不定期开展检查,对排污单位监管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对采取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逃避监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州生态环境局负责)

(二)严格规范环境监测行为

1. 认真落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在全州开展环境监测的机构应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依法出具监测数据和报告。建立监测过程痕迹管理制度,以样品采集、分析监测、数据审核为重点,建立覆盖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传输、评价和综合分析报告编制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按规定保留监测全过程原始数据记录。社会监测机构每年开展自查自评,自评估报告每年末报送州、县市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核查。(州生态环境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

2. 真实记录领导干部不当干预留痕。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要严格履行记录责任与义务,规范记录事项和方式,对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干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批示、函文、口头意见或暗示、电话通话、手机短信及其他通信软件记录等信息,做到全程留痕、依法提取、介质存储、归档备查。各单位将不当干预留痕工作纳入单位责任清单,并认真落实,及时书面反馈领导小组备案。对不如实记录或隐瞒不报不当干预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各单位要及时给予以通报批评和警告。(州生态环境局牵头,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农业农村局、州林业和草原局、州水利局、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州气象局等配合)

数据管理岗工作计划 数据分析主管的岗位职责篇五

【摘要】合规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剖析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环境,进而分析当前合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为有效推进合规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合规风险 商业银行

据巴塞尔银监会2005年04月29日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合规风险指因未遵循适用于银行活动的法律、法规、条例、相关的自律组织标准和行为准则而导致银行受到法律和监管条例制裁、重大财务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的“规”内涵丰富,分四个层面:(1)合大规,国家和外部监管机构颁布的基本法律、条例和标准;(2)合中规,市场管理和行业协会倡导的执业规则;(3)合小规,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4)合社会道德规范。

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建立规范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但推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内外环境非常复杂,银行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苛责性和推进合规管理工作的严峻形势,认识到合规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处于初级阶段的必然选择。

一、合规管理环境分析

第一,宏观环境。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化经营试点,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将对合规风险管理形成极大挑战;银监会、证监会和_尚未建立起协调一致的监管机制,监管标准不一,监管法规缺位。第二,中观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不断变化;金融改革的深化和商业银行上市使公众提高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充分性的要求,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日甚。第三,微观环境。银行的组织模式仍然是部门银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原有的合规管理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监控、测试、计量,跟不上风险管理的新形势;银行综合化经营后可能还面临部门间业务交叉重叠、责任不清的情况,阻滞合规管理的有效性。总之,商业银行须认识到,引入合规管理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极大地降低风险;但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银行实施流程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变革契机,故商业银行应持积极的态度稳健推进合规管理工作。

二、合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除合规管理环境制约因素外,银行内部对合规管理的认知歧误、合规管理建立基础错位、合规部职责定位的不准确等诸多问题也阻滞了合规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合规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对合规风险和合规管理存在认识误区。将合规风险简单等同于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在内容上有交集但并不等同,且事实证明,把合规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在操作环节和人员上设卡,效果也微茫,合规风险仍然在银行内部大量存在并不断变换手法;合规风险具有全局性特征,是三大风险尤其是操作风险的主要诱因。认为合规管理仅仅是合规部的职责――事实上,银行声誉来源于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具备正确的判断力、恪守最高的职业操守和严格遵从法律规定,任何员工不合规的行为都可能给银行带来巨大灾难;分身乏术的合规官不可能没有监控盲点;因此,合规管理是上至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下至每位普通员工的职责,银行上下均必须主动合规。

第二,合规管理工作的建立基础错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客户需求的服务响应质量不高,不严格执行内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甚至有章不循的现象大量存在,出了纰漏时部门间相互推诿,难以追究责任。其原因在于合规管理仍然建立在“部门银行”的基础上,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着合规风险控制的缺陷。银行必须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风险管理,实现合规风险管理与银行政策程序的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第三,合规部门职责定位不准确。我国银行的合规管理工作更多地局限于合规教育和培训、实施监督检查、管理反_工作、组织责任认定等职能,与巴塞尔银监会高级文件中提出的“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测试、量化、评估和报告”等职责相比,尚存较大差距。原因在于合规管理起步较晚,合规官大多是由内控、监察、稽核和法律等部门平移而来,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合规风险管理培训,对合规管理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合规管理经验欠缺。

第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等纷繁芜杂缺乏系统化梳理,风险管理经验的传承机制缺失。由于对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缺乏及时修订和系统化的梳理,制度体系不够系统化和清晰简洁,制度上存在真空地带,制度可执行性较差。在具体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延续上,仍主要依靠言传身教而非依托于具体的政策和程序,风险管理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风险管理经验的传承机制缺失。

第五,缺少先进的合规管理工具。国际先进银行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合规管理工具,主要包括授权控制、受关注者名单、吸收新客户操作程序、可疑交易监控等。但我国银行业对合规风险管理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专门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没有整合银行内部的历史数据和经营信息。

第六,员工风险管理意识滞后,合规文化缺失。银行比较重视风险和经营理念的教育培训,但重发展速度而忽视风险防范、重市场拓展而轻内部管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风险意识和经营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合规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1)员工诚信正直的道德观念和合规意识不强;(2)薪酬激励机制扭曲;(3)银行内部相互博弈,制约了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与执行效力;(4)“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的不良文化仍然是银行内的鬼魅幽灵。

为了建立规范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完成以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为基础的包括合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和问责制度等基本制度在内的可持续改进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必须针对前述问题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推进合规管理工作的进行。

第一,转“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基础,将产品创新与业务流程再造、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映射衔接,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统一封闭流程,推广流程管理理念,实现业务条线的垂直化管理,提高对合规风险的监控能力。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将合规管理从“以任务为中心”转变为“以流程为中心”,将合规建立在持续测试和验证的基础上,实现对合规管理与业务流程的评估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准确定位合规部职责,制定并落实合规工作计划。合规部要积极主动地调查识别合规风险,及时提供合规支持和咨询服务;监测辖内机构合规事项,分析报告合规风险的变化情况及成因,提出评估意见和整改措施,并确保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合规工作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合规培训以提升员工合规意识;将绩效考核、薪酬奖惩与合规职责的履行情况挂钩;用文件记录各运营单位的合规表现并定期向利益相关者出具报告,确保公司合规管理目标的实现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运营环境。

第三,加快“规”及风险点的梳理工作。对现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准则等进行统一梳理,避免制度产生相干性或真空地带,将规章制度转换为具有执行力的政策和程序;清理合规风险点并构建动态的合规风险数据库,其内容涵盖监管部门的合规风险提示、合规风险案例、合规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合规部在对接外部监管中的枢纽地位,由合规部门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则、风险提示和监管意见进行消化吸收后,分解给各业务部门或其它后台部门,并从合规角度提出执行外部监管要求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确保合规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理顺合规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为保证合规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1)将合规部门的预算管理与其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而不取决于业务部门的盈利状况;增添合规风险管理履职情况对业务部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摒弃以业务量或利润为单一考核指标的做法;(2)避免合规部与业务部存在利益冲突,避免合规官兼任的非合规任务与其合规职责存在利益冲突;确保合规官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而不用顾虑受到报复或冷遇;(3)以制度化形式明确合规风险报告路线中每位人员的职责,规范报告方式、要素、格式和报告频率等,以及被报告人临机处理的规范要求。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标准化评价标准和工作方法,理顺合规部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实现合规管理的有效互动;充分协调工作计划,确保检查范围充分,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并共享检查成果和信息。

第五,实现合规管理工作的电子化。尽快将it技术应用于合规管理,建立电子化管理系统和完整的工作程序,设计合规风险的监测指标和评价指标,对合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法律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时维护更新系统,实现信息采集、信息共享、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的全面优化。

第六,严格实施问责制,完善诚信举报制度,建立合规官再监督制度。

第七,引进3k型(3k――know your authority,know your business,know your customer )复合人才,全面普及合规教育和培训,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