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2023年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模板8篇)

2023年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模板8篇)

作者:文轩 2023年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模板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篇一

今年的中秋夜,月是分外地明,一年又一年的春去秋来,这已是我人生的第四十一个中秋夜。繁花落尽,秋月皎皎,只感觉心非常地平静。

冲一杯清茶,坐在窗前,看那一轮明月,乳白色的月光透过窗户,将清辉洒入室内,也洒到我的身上,能感到这秋月的清凉。窗外的丝瓜与牵牛花密密地缠在一起,为我的窗棂镶上了天然的画框,丝瓜蔓的嫩梢在月光下是那样的柔,就像婴儿的小手,微卷着在窗纱上,似在无声地敲打着窗,和我调皮地打招呼。

这样的月圆之夜,这样的良辰美景,正好配王菲的歌,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音乐缓缓地响起,王菲那天籁般的嗓音,充盈了整个屋子。

我起身,走到院子里,坐在摇摇椅上,尽情享受这美好的夜晚。空气中有浓郁的桂花的气息,是那样的温润醉人,院子外有一棵高大的槐树,透过婆娑的树叶,去看那月亮,就像高挂在槐树顶上,触手可及。可惜星星很少,在这城市的天空,是越来越难看到星星了。

记忆中最温馨的一次中秋夜,是八岁那年。爸爸被厂里派去守湖,中秋节那天,爸爸回来接我们去湖上过中秋,爸爸摇着小船带我们上湖心亭,妈妈拿出准备好的盐水花生,还有我和弟弟最爱的酥皮冰糖月饼。我和弟弟开心得又唱又跳,那一轮圆月,就此长留在我心里。

如今,又是一年中秋夜,还是那一轮圆月,却已物是人非,爸爸早已去世,妈妈也已满头白发,弟弟独自一人漂泊在外,今日的月也曾照过昔日幸福的一家人!年年月月,它看尽多少悲欢离合,多少曲终人散,它还是那么地淡然,寂无声息地挂在天穹,用它温情的光辉,守护这人世间。

我仰头望月,心里是满满的感动,生活琐碎繁杂,我失去了很多,但我拥有的更多:满院的桂花香,满院的丝瓜,盛开的牵牛花,更有那一轮满月!

我想起苏轼的另一首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细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是啊,幸有这清风皓月与我作伴,就在这中秋月圆之际,我默默地祈祷:我爱的人一切安好!

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篇二

时值中秋之日,散文在线也走过了一年的艰辛路程。回首那些崎岖的来路,回望那飘香的果园,我们不由得感慨万千,毫无理由不向所有支持散文在线的朋友们道声:谢谢您们!

也许我们在月圆之夜,把思念捏成一个圆圆的月亮,惬意地品尝一种向往和想象。

这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特产,这是一个民族传统的节日,这更是我们将美好的祝愿放飞的日子。

在这个节日里,无论你在山之南,水之北,抑或云之下,海之上,都会在这个金桂飘香的夜晚,举杯邀月。游子的凄苍、友人的孤寂、放飞的思念、远古的情愫,都将在这一方雅致的宁静里,这一樽浓香的酒壶里,呈现出美丽的流露。

于是,中秋节便含情脉脉,充满浓郁的人情味;

于是,中秋节便婀娜缤纷,飘逸抒情的音符;

于是,中秋月最明亮最圆满;

于是,中秋月最撩人心弦最逗人遐思……

中秋是一个想象优美的神话,一千年一万年脉脉相传,中秋是一段缕缕不断的眷念,一代代一茬茬浓情思念;一个民族在这赏月、品月的过程中,体验同时也在展览一种韵味独特的魅力。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天穹的那只饼子,是留给岁月啃的……岁月便啃出了它的阴晴圆缺。

缺时,海峡那边的余光中在缠绵与忧郁间让它化作了“乡愁”和“邮票”……让那些带泪的诗句,濡湿了两岸的情思。

天穹的那只饼子,在它最圆最亮的时候,地上的人就说:这是中秋!

当流星划过天际,我们错过了许愿;浪花拍上岩石,我们错过了祝福;故事讲了一遍,我们错过了聆听;人生只有一回,我们没有错你!今晚散文在线邀你共同赏月!

珍惜的是这份难得的友谊,传承的是我们心中的信念。我们在共同的爱好里,同舟共济笑迎明天!!

让我们把真心的祝福相互传递吧,让我们在中秋圆月之下把真心流露吧,让我们在屏幕之间静静凝听彼此的呼吸吧!来吧!朋友,留下你美好的祝愿,留下我们共同的夙愿!

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篇三

仲秋、九月;中秋,月圆,人孤。火的激情,萧飒的季节,凄凉的人生,情感的梦,在水一方!

九月飞雪,人生痴痴情恋,缘如梦绕,苦涩于心,笑傲红尘,眸泪风花,缘聚缘散,情来情去。梦如雾雨,渺渺牵心,一生的承诺,愿梦相携,今生的痴情,相伴秋雨。

红尘孤旅,闯世俗风雨,多情的洮儿河水,无语,振臂的鹍鹏,翔宇九天,心志如炼,情深梦牵,相思无眠,人生苦涩乐为先,何所惧风雨?何求相思,圆梦!

今又秋风秋雨九月天,多情的洮儿河,依旧恋着千年风沙下的古城记忆。激情如潮,己成为过去的岁月,一串串清脆的风铃声,敲响我失眠的神经,在这冷飒里,又一次像黑暗里燃起的一缕阳光。你、飘逸的倩影,能否再次,大大方方开朗地飞进我孤冷凄瑟的痴情记忆里。

九月的风沙,其实很美。而我,却总是在情感里,目送随风归去的落叶,伸手摘下,一串串秃秃的缘份。九月的冷风己吹了好久,而我却始终不能挥手,向她如春的雨丝告别,是不是留恋炽热的雨季,是不是等待情缘的回归。

在尘封的记忆里,翻找丢失的初恋,青春是属于生活的活力,就像季节属于岁月,情感是属于回忆,就像落叶属于秋天,眼望高入云层的楼宇,那扇封闭的窗户,一段往事,不管是苦还是酸,在我人生的征途上,亮丽成一道永不消失的轨迹,相伴风雨人生!

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篇四

一轮皎洁的明月, 自古就是人们吟咏歌颂的主角, 中秋节的月亮, 更令人怀感温馨。一样的月,一样的中秋,乡愁炽烈,把盏向月,一饮而进,情与思都融在酒中,寄托与祝愿皆在杯里。明月照美酒,月圆酒味浓,酒香随人愿,人盼月更圆。

中秋的月是美丽的月,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相传中秋节源自于古代祭祀月神的礼仪。《礼记·祭法》:“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按古制,天子每年春分时祭日,秋分时祭月。秋分,在八月里,而八月又是秋季三个月中间的一个月,故而叫“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秦汉之时,继承了前代的遗风,都很重视中秋时的祭月活动。汉代时,天子在八月里还要饮经过多次酿成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台观月、泛舟赏月、饮酒对月的活动。宋代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苑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中秋之时,一般气候清爽,月亮也显得格外明大;酷夏刚过,严冬未临,气候也十分宜人;加之正逢收获的时刻,新禾登场,瓜果飘香,酬谢神祗,开宴饮酒,也是自然之事了。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宝遗事》来源华夏酒报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据清代潘荣陛著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我国用桂花酿制露酒已有悠久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酿有"桂酒",在《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汉代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也有"桂醪"及"黄桂之酒"的记载。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酿此酒,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有"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美、凡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要知其为美酒"的记载。金代,北京在酿制"百花露名酒"中就酿制有桂花酒。清代酿有"桂花东酒",为京师传统节令酒,也是宫廷御酒。对此在文献中有"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的记载。直至今日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陈酒的习俗。

月到中秋分外明,酒到十五格外醇。中秋圆月与十五美酒共生,留下了多少佳话诗篇。中秋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历代骚人墨客的最多愁善感的日子,也是常常诗文如泉涌的节令。中秋的酒是最需要的,文人诗人词人月下不能无酒,愁满怀,唯以酒籍之。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而且是应分千斛酒,来洗百年忧,常是酒未到,先成泪。是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残灯明灭枕头倚,谙尽孤眠滋味。金杯泻酒滟十分,酒里华星寒炯炯。中秋的酒是水调歌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的酒有愁绪万千的酒,有豪放邀月的酒,有踏歌的酒,有吊古今,思故乡的酒,挽故旧的酒,有放不平,道不遇的酒。中秋的思,月下美酒何所寄何所歌,中秋的思念是水调歌头里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是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那些诗人词客总是征程万里,总是行色匆匆。而且偏是此时,常在客中,馆中,途中。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今夕是中秋。越是团圆之时,越是想往。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贫得今日无月看,留滞江城。那知孤馆客,独抱故乡愁。是永夜闲阶卧桂影,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范仲淹: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苏舜钦: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中秋的思念是念奴娇韵调的思念,有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有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有洗尽凡心,满身清露,冷浸萧萧发。明朝尘世,记取休向人说。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诗酒的魂是诗中的思念,是酒里的寄托,感慨是诗,相思是词,豪迈低徊都是歌,诗在中秋真的是歌从衷来,歌唱出来,泪吟出来的,诗歌美文写出来,可以说酒助兴而文才涌。真酒真性真情,非一般情景应酬作,而需要借助中秋圆月,绵绵醇香,才能挥毫而就。

真是文也中秋,诗也中秋,歌也中秋,吟也中秋,酒也中秋;千年明月,千年歌赋,千年美酒,千年情思,千年鸿福。笔者由衷的祝愿:今年中秋节明月将更圆,美酒将更加醇香芬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篇五

时间如流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多半年的时光就这样渐渐的过来了。转眼到了中秋,中秋节不知不觉的来到了眼前。

太阳慢慢的落下了西山,都说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高挂泛着银白,星光闪烁洒下了斑驳一片,这是中秋的月亮,朦胧又现月影婆娑,仰望苍穹,深蓝色的天幕明澈如水,宁静而又深邃。萧瑟的北风迎面吹来,凉飕飕的感觉,一轮圆月静静的嵌在浩瀚的天空中。

记忆的阀门慢慢的打开,儿时的记忆犹如就在眼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北风,一样的天空,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情怀。

我家住在农村,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人是贫穷的,在那个解决不了温饱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感情是深厚的。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也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中秋节这个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在我们北方,其规模仅次于春节。和春节一样,也是走亲访友的日子。

那时候是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础,白天走亲戚要和生产队长请假,一般不批准,而且耽误了挣工分,白天走亲戚的不多,只有晚上才能走亲访友。那时候,无非是带上几封月饼(每封两个,用纸包着,上面是一个红色的标签)一点水果。到亲朋好友家里吃顿饭,喝点酒,拉拉家常,谈谈半年多来各自家里的变化,家长里短。亲朋好友之间的亲情关系,表现的亲密无间。每逢到了农历的八月十一的晚上开始,走亲访友的人们。熙熙扬扬的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在,人们富裕了,就连走亲访友携带的礼物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过去的几封月饼,一点水果,现在是一箱好酒,或者一包名茶。差一点的一箱牛奶,一箱八宝粥,两斤月饼。东西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淡薄了。多少人把走亲访友看成了一项任务,没有多少人能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吃顿饭,喝点酒, 拉拉家常了。有的人把走亲访友看成是走走形式,走走过程而已。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也慢慢淡薄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的节奏在加快,为了生存大家都在忙忙碌碌。亲朋好友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少了,就连中秋节这样重要的节日,似乎慢慢的也淡薄了。人们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仿佛也渐行渐远了。

一轮明月当空,我抬头望着月亮,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中秋节还是一样的中秋,还是一样的刮着北风,不一样的是我的情怀,我多么想回到从前,回到我儿时记忆的那个时代,回到那个时代的中秋节。

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篇六

清宵月光冷若霜,游子离肠乱如麻。

思乡之情是历史长河中飘转不绝的最凄美的旋律。游子如同从家乡这支竹 箫中传出的'音符一般,即使散播到天涯海角,也无法斩断其中的联系。一夜夜的魂牵梦萦,一次次的望眼欲穿,一声声的喃喃细语,都是家乡对游子的呼唤,游子对 家乡的牵挂啊!游子的乡愁是水滴,日复一日积成了清潭对影独酌;游子的乡愁是蚕丝,年复一年织成了乡衣以慰孤心。不论暴雨狂风,铁马金戈,都无法断绝游子 与家乡的联系。

迎窗前孤灯冷月,挥剑斩麻,寒风落灯花,惊鸦一啼月掩华,道不清何处为家。

游子心中的乡愁如同清水中的一滴墨汁,起初仍清晰可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四处都是它的身影,且越搅越浑。故乡愁不可理,越理只会越乱。这轻烟似的乡 愁,只需一缕清风,天地间便会充满它的身影。乡愁会在不经意时自然流露,细细寻觅时却又了无它的身影,只闻其声,却不见其人。

共河边浊酒寂影,细看麻形,翻手杯酒倾,杏花溅影梦初醒,仰首望天向谁吟?

因为背后有个家乡,游子们才能不惧人生的风浪;因为背后有个家乡,游子们才能昂首阔步奔向希望;因为背后有个家乡,游子们才能有地倾诉衷肠……乡愁既如刀一般使得离人断肠,又如绸一般成为缠绵心间的温柔。这甜蜜而又痛苦的乡愁,成了多少人驶向远方的方舟!

最是那一绕指的温柔,像一支长剑不胜缠绵的娇羞。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篇七

称这天为中秋节的原因是: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个,民间称为中秋。

中秋那天,人们买来除了月饼外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傍晚,一家人吃着团圆饭,望着即将要黑的天空,都盼望月亮早点儿出来。

晚上,月亮出来了,像个大圆盘似的。这时一家人把桌椅、茶具都搬到阳台上,各种月饼也都一齐拿了出来。大家望着皎洁的月亮,想起了在外地不能回家的亲人;有的人在月光下举杯相庆,寄托了美好的愿望;烟花冉冉升起,在夜空中绽放!

中秋节是我们合家欢乐的日子,是我们思念亲人的日子,更是我们不可磨灭的日子。

与中秋节的散文诗歌篇八

晚风习习,吹散了头发,吹乱了思绪,漫步在葱茏的绿树红花间,久久不曾离去。

明月当空,清凉依旧,可心境却不平静。

又是一个皓月当空,守着圆月话温情的时刻,可却找不到眷恋的理由,记忆中的温暖却只是停留在外婆的怀抱!

一晃外婆去世近三十年了,我过了近三十个中秋,可年年中秋赏一样的圆月,吃一样的月饼,唯有我的记忆深处的中秋有着无比的甜蜜和温馨!

我妈是外婆最小的女儿,从小她就不会做家务,理所当然就更不会带小孩,以致婴儿时的我有好几次在他们手中险些命丧黄泉,外公外婆看到小小的我遭遇如此的危险,就让父母把我送到他们那儿,所以我是瞎眼外婆用衣服兜大的!

从记事起每个中秋都是在外婆家过的,七十年代中期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外婆总会变戏法似地给我们变出许多平时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东西,每个中秋都是我们姊妹几个最盼望的节日!

当那一轮皎洁的盈月将它的光辉满满洒向大地时,我们早已稳坐在葡萄架下的小桌前等待外婆给我们变出的惊喜!在那略有些清凉的夜晚,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当外婆摸索着从屋里拎出一个小竹篮,我们就开始沸腾了,吵嚷着要自己去拿,瘦高个儿的外婆将竹篮高高地举过头顶,要我们安静下来,经不住诱惑,只得举手投降,平常吵闹惯了的我们立刻安静下来,要知道尽管只是那么一点少的可怜的食物,可在那个年代却足以让我们这些小馋猫幸福好久好久!

尽管是一样的东西,但对于顽皮的我来讲,总觉得别人的肯定比自己的好,于是我会趁着哥姐们专心听故事时,偷偷地去舔一下他们手上的糖果,直到完全确定我的和他们是一样的甜!那水果糖的甜蜜滋味渗进梦里,让我甜醒了还在笑!

如今中秋的月饼怎么也吃不出从前的那个味,不知道是做月饼的人变了还是吃月饼的心境变了?华丽的包装,却如何也代替不了平实本质——一块冰糖,几粒芝麻,少许桂花,却令我甜蜜许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