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高处坠落应急处理 高处坠落培训心得体会(优质5篇)

高处坠落应急处理 高处坠落培训心得体会(优质5篇)

作者:琴心月 高处坠落应急处理 高处坠落培训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处坠落应急处理篇一

近日,我参加了一次高处坠落培训,这是一次极富挑战性和意义重大的体验。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深刻认识到高处坠落的危险性,更领悟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培训让我体会到高处坠落的可怕性和危险性。在培训中,我们穿上了专业的安全绳具并进行模拟高处坠落的训练。当我站在30米高的楼顶上,俯瞰着脚下的地面时,心中充满了恐惧和心悸。这种高处的高度让人难以置信,稍有不慎就可能面临生命的危险。在这次模拟的坠落过程中,我能够深刻地感受到速度和力量,后悔自己对高处坠落的认识过于肤浅。

其次,高处坠落培训让我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各种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佩戴安全绳具,如何正确绑扎绳索等技巧。这些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有差错就可能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这让我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不能有一丝马虎。只有将安全放在首位,我们才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此外,高处坠落培训还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在培训中,我们需要与他人协同合作,一起完成高处坠落的动作。这需要大家默契配合,相互信任和鼓励。每个人都肩负着自己的责任,只有大家都能及时行动,才能保证高处坠落的安全。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避免意外发生。

最后,高处坠落培训让我坚定了安全意识。在培训中,我亲身经历了高处坠落的过程,意识到任何一点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我决心将安全纳入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从工作到家庭,从日常生活到旅行。我将常常回顾并更新我的安全知识,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通过高处坠落培训,我不仅对高处坠落的危险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强了安全意识,并提升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次培训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它将伴随我成长,并给我今后的生活带来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相信,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无后顾之忧地追求更好的人生。

高处坠落应急处理篇二

一、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项目部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

组长: 项目经理:王瑾成

组员: 技术负责人:贾桂坤

安 全 员: 邓怀强

施 工 员: 刘忠刚

技 术 员: 冷 超

质 检 员: 庄 鑫

(2)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处理。

2、培训和演练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留。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打损伤药品、包扎纱布。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4、防坠落措施

1)脚手架材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的杆件连接必须使用合格的钢管脚手架扣件。

2)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大横杆间距不得大于

1.2m,小横杆间距不得大于1m,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不得超过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 , 拉接所用的材料强度不得低于双股8号铝丝的强度,高大架子不得使用柔性材料拉接。在拉接点处设可靠支顶,脚手架的操作面必须满铺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不得有空隙、探头板,脚手板下层设水平网,操作面外侧应设两道护身栏杆和一道挡脚板或设一道护身栏杆,立挂安全网,下口封严,防护高为1.2m,严禁用竹笆做脚手板。

3)脚手架必须保证整体不变形,凡高度20m以上的外脚手架纵向必须设置十字盖,十字盖高度不得超过7根立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45°-60°,高度在20米以下的必须设置反斜支撑,特殊脚手架和20m以上的高大脚手架必须有设计方案,有脚手架结构计算书,特殊情况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4)井字架的吊笼出入口均应有安全门、两侧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吊笼定位托杠必须采用定型装置,吊笼运行中不得乘人。

5)1.5m×1.5 m以下的孔洞,应预埋通长钢筋网或加固定盖板,

及休息平台处,必须设两道牢固防护栏杆或用立挂安全网防护,阳台栏杆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的,必须设两道防护栏杆或立挂安全网加一道防护栏杆。

6)无外脚手架或采用单排脚手架高4m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支搭固定3m宽的水平安全网(高层建筑6m宽双层网):网底距下方物体不得小于3m(高层不得小于5m)高层建筑每隔四层固定一道6m宽的水平安全网,水平安全网,接口处必须连接严密与建筑物之间缝隙不大于10cm,并且外边沿高于内边沿,支搭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

7)临边施工区域,对人或物构成危险的地方必须支搭防护棚,确保人、物的`安全。高处作业使用的铁凳、木凳间需搭设脚手板的,间距不得大于2m,高处作业,严禁投扔物料。

二、应急响应

伤员救护工作,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由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降到最小。

2、处理程序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对所有员工进行事故教育。

4)宣布事故处理结果。

5)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报告。

磊鑫.伊顿阳光d5#-d9#楼、g2#-g6#楼工程

2017年3月20日

《高处坠落应急准备与响应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经过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高处坠落确认为重大危险源,为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

一 、应急准备

质检员、设备管理员及各班组长组成。

2、对全体职工进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教育,重大危险源危害教育,事故案例分析。

4、编制分项、分部工程专项措施,做好施工前的安全交底工作,并全员签子,保证安全生产。

5、准备好符合施工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即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三证齐全。

二、预防措施

1、高处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前根据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签字交底.

2、施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3、施工单位应按类别,有针对性的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位置,夜间应设红灯警示.

4、高空作业前,应由施工单位负责人组织有管部门、人员对安全防护措施进行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措施的,经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管部门,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实施。

5、 在进行高层作业时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7、每隔两层设一道平网进行防护,每隔四层用跳板满铺。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防护杆或固定栅门,每隔两层并最多隔10米设一道安全网或其它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8、对邻近的人或物体有坠落危险性的其它竖向的孔、洞口均应予以盖设或加以防护,并

有固定其位置的。

9、在支模过程中,安拆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进行。

10、 绑扎钢筋时应按规定搭设平台和张挂安全网。在2米以上含2米作业中,要正确佩戴好安全带.如:架工在搭设脚手架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专项组织设计的方案执行搭设.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必须把安全钩挂在安全可靠的固定点上,并且检查是否挂牢.设置安全平网,临边、楼梯口设置防护栏杆,高度为1.2米,三层以上阳台设置安全栏杆,人货两用电梯出入口设置安全防护门,在安拆塔吊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有资质证明,并有安拆措施,安全技术交底,且全员签字.

三、应急响应

1、 当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做出反应。安全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经理接到电话后,在30分钟内向公司调度室汇报(调度室接到汇报后马上传达到各相应的科室,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同时,组织现场的急救小组人员分三组进行急救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2、被通知到的项目部有关人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

3、对施工现场事故频发的高空坠落事故发生时,对伤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尽快脱离危险场地

在开始急救前应首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发生损伤。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条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要避免头颈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骨髓的附加损伤。

(2)解除呼吸道梗阻

昏迷伤员常有舌后坠,呕吐物误吸或口鼻出血等堵塞咽喉部。应使其侧卧位,尽快清除口腔内的异物,拉出舌头加以固定。

(3)制止活动性出血

(4)抗休克

头、面部血管丰富,开放性颅脑损伤失血严重,常造成失血性休克,对休克的处理应首先制止活动性出血,有条件的可输血、、输液以纠正休克。

(5)防止伤口污染

在现场相对洁净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即可,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盖包扎伤口。

(6)在施救的过程中,注意保护好现场,以备事故原因的调查。

高处坠落应急处理篇三

12月30日上午10时左右,a公司工人李某在1.7m的脚手架上进行钢筋尺寸测量时,不慎自脚手架上后仰坠落,导致头部受伤,后经医院紧急抢救,生命无危险,但脑部受损伤。伤者在进行作业时,按规范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

【事故原因】

以上两个案例都存在如下共同点:操作者在进行操作时,距离坠落基准面的高度都不足2m,但却都发生了坠落事故;操作者本人都按要求佩戴安全帽,然而结果却造成一死一伤。

原因一:忽视了准高处作业的特殊性--可能坠落。

《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为高处作业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含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称为高处作业。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如何进行安全防护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所有安全管理者对基准面2m以上的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技术有法可依,操作者有章可循。然而,准高处作业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安全防护,却没有任何规范或标准明确地提到。于是,在部分管理人员视准高处作业为一般的普通平地作业,仅仅要求操作人员按规范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帽,操作者所使用的简易操作平台仅仅是满足立足之用,并无可靠防坠落措施。

其实,准高处作业与高处作业有着共同点--有坠落的可能,其共同点恰恰又是准高处作业与普通平地作业的不同点。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准高处作业既非普通平地作业,又非高处作业。如果视准高处作业为高处作业,提高安全防范要求,既无法可依,又不符合实际,对正常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视之为普通作业,就会降低安全防护要求,也不符合实际、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当然会发生上述事故。

原因二:操作工人所佩戴安全帽存在缺陷。

在《高处作业分级标准》的编制说明中,已经提到了1983年以前2m以下坠落死亡事故占总坠落死亡事故的7.103%,并不是说2m以下不存在死亡事故,而且也提到了2m以下的坠落死亡事故全由脑部受伤引起。由此可见,在2m以下的准高处作业时,并不是不存在危险,或者不存在死亡事故发生的可能,只不过事故严重程度由受伤部位决定。脑部受伤是准高处作业坠落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脑部的保护尤为重要。目前操作工人按规定佩戴安全帽是保护脑部受伤的主要措施。以上的两个事故,操作者都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然而没有逃脱厄运。这不能不让我们对他们所佩戴的安全帽的保护作用产生怀疑。

众所周知,人体在向侧面、正面摔倒时,人本身的自我保护能力要远远强于后仰摔倒时的保护能力。因此,人体后仰摔倒后,安全帽对头部的保护就更加重要。然而,现在使用的安全帽大部分存在操作者后仰倒下时,脑部不能得到足够保护的缺陷。脑袋比较大的操作者,后仰摔倒时后脑部分可能直接接触坠落基准面,那后果更加严重。所以,现如今使用的安全帽不能对操作者在后仰摔倒时起到全面、充分的保护。

原因三:工作环境复杂,操作工人准高处作业的机会多,发生准高处坠落的可能性大。

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时,工作环境复杂,相当长时间、相当多的机会是在准高处进行作业,而且工作点频繁移动,在每一处准高处作业的时间又相当短,这样的工作性质无疑为操作工人时时刻刻得到相对稳定的保护措施增加了难度。另外,坠落高度2m以下的坠落事件经常发生,除头部受伤处,其他部位的受伤一般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所以,从管理人员到操作人员,对准高处作业的危险性认识不够,总认为2m以下坠落无太大危险。于是操作者在2m以下的高度进行操作时,管理人员对他们要求比较低,操作者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安全意识淡薄的操作工人就可能发生事故。

【防范措施】

以上三个原因中,复杂的工作环境及特殊的工作性质我们是不可能改变的,可以改善的是对准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帽的缺陷,因此,我们的对策就有如下两个方面: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家对准高处作业的危险性的认识。安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告诉或提醒大家危险有哪些,长期以来的高处作业教育使得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已经明确认识到高处作业有危险,而准高处作业的危险性大家认识不够,因此,我们要加强这一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一危险性。只有在认识基础上才能提高准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才能改善目前无防坠落措施的简易操作平台的状况,才能更进一步认识到安全带不仅仅用在高处作业的防护中,在准高处作业的防护中也相当有效。.

2、对安全帽现有的缺陷进行改进,使之对操作工人的头部起到全面的、充分的保护作用,要对安全帽后侧的安全距离、安全屏护区别对待于前侧和两侧。其实,这一缺陷是导致准高处作业事故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家潜意识里认为在坠落基准面2m以下操作时安全帽可以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然而事与愿违。

3、从技术层面进行风消除。制作安装拆卸专用工具,减少准高空作业的机率。

高处坠落应急处理篇四

近年来,高处坠落事故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我所在的公司组织了一次高处坠落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感受到了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在培训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了高处作业的危险性和严重性。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从理论到实践,通过观看事故视频和模拟高处作业操作,清晰地了解到高处作业的危险因素。比如,高处坠落的人员伤亡常常与操作不当、无知无觉和属性错误的安全设备使用等因素相关。培训中,我们还观看了真实的惨痛事故案例,这让我深刻意识到高处作业事故一旦发生,后果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我认识到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其次,我学到了正确使用高处安全设备的技巧。在培训课程中,我们详细学习了高处安全设备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我了解到,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帽、安全绳、安全带等设备,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模拟实战演练,包括安全绳的正确绑扎和系缆点的选择等。通过这些实践,我逐渐熟悉了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且意识到正确的使用安全设备是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关键。

此外,与其他参训人员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在培训中,我们分组进行了小组讨论和演练。与其他参训人员的交流,我得以了解不同岗位和行业的高处作业特点和问题,促使我对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分享经验,我们不仅互相学习,还互相督促,共同提高了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这种合作与交流的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我深深感受到高处坠落培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在培训中,我们被要求在模拟高处作业环境中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此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沉着应对困难,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如何正确评估风险并做出决策。这些技能不仅在高处作业中有用,也在其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入了解到了自身的不足,也更加明确了个人对于安全工作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高处坠落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高处作业的危险性,并学到了正确使用安全设备的技巧。与其他参训人员的交流以及培训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使我受益匪浅。此外,这次培训还让我深刻意识到了个人安全意识和责任的重要性。通过不懈学习和努力提升个人能力,我将更好地履行安全工作的义务,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高处坠落应急处理篇五

事故经过:

4月28日19:00时左右,某船务黄海工程部某队3名施工人员在外租黄海工程部场地三跨80吨龙门吊底部对吊运摆放在托架顶部dn0060船646分段进行摘钩作业时,在摘除最后一处吊点时,支持工段一名吊车司机操作钩头起升带动前期摘除的另一根索具发生急速旋转后将配合摘钩操作其中2名施工人员扫打发生坠落(坠落高度4米),经送往医院救治:其中1名工人抢救无效死亡;另1名工人头部损伤。

原因分析:

受害人张某某、受伤人张某严重违章,在翻越分段护栏外侧处于分段面边缘弧形部位配合摘钩作业时不扣安全带,安全意识极差,忽视高空作业过程中所存有的坠落安全风险,严重违反了登高作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最终导致坠落过程中失去了有效的安全保护,这是导致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黄海工程部支持工段起重工邹某某责任意识极差,未经审批便开始吊运作业,特别是在分段吊运进行过程中擅离岗位,没有针对性对吊车司机及配合司索作业人员提出暂停等待正确指令,存在严重“不作为”行为,并且对于现场操作人员安全行为没有做到有效指挥控制,造成吊运作业现场出现失控状态,这是引发此起事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黄海工程部支持工段吊车司机李某某作业过程中随意听取非起重指挥人员指令并盲目操作吊车,严重违反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另外在完全清楚起升钢丝绳卸扣未摘除情况下仍采取二档快速起升方法野蛮操作,最终导致仍处于连接状态的钢丝绳受力崩紧连带前期摘除的一根索具急速旋转后将两名作业人员扫打坠落地面,这是引发此起事故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整改措施:

2米以上3米以下高空施工未系挂安全带对责任人考核200元以下;3米以上高空施工未系挂安全带的严重违章行为,一经查处将对相关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开除处理,同时对责任班组长及临近可发现但未提示的施工人员进行连带考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