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论文(优质8篇)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论文(优质8篇)

作者:MJ笔神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论文(优质8篇)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需要向领导请示,以确保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正确无误。请示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以确保获取到准确的信息和意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请示范文,供大家参考。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篇一

我国严寒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会形成严寒和寒冷的气候带,往往冬季是漫长而寒冷的,就需要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而且耗煤量也是比较大,所以,就需要在建筑结构方面进行设计调整,做好建筑节能措施。本文将从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措施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篇二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深入,为了能够有效贯彻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充分加强对建筑节能的设计,其中主要针对的是我国严寒区域的建筑环境,能够提高采暖和空调能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我国当前的能源资源相对比较缺乏,需要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充分应用相应的节能措施,改善严寒地区的居住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室内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做好建筑的节能设计。对于严寒地区建筑的节能设计,需要在保证室内热循环的前提下,在对能耗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做好对建筑的节能设计。

1有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阐述

对于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资源的利用逐渐增大,而且随着社会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一些环保理念和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建筑的节能设计中,对于建筑的节能设计,通常是将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应用到其中,对建筑的体型、外墙和屋顶等进行传热系数设计,设计出符合建筑物的节能措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耗的消耗。对于建筑体型的设计,与建筑的造型、平面布局和采风通风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国大部分的房屋设计都是坐北朝南,能够考虑到冬季的日照和防风,夏季防晒和通风,因此,对于合理确定建筑的形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在,做好对房间的外围护面积,能够有效达到节能的目的。

2我国严寒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因素

我国严寒地区的气候特征分为严寒和寒冷两个部分,建筑能耗相对较大,对于建筑的节能设计需要从总体布置方面进行考虑,能够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的目的。对于建筑的节能设计,通常是从建筑的围护结构和采暖系统节能方面进行设计,其中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对屋面、外墙体、门窗等部分进行节能设计,墙体部分的节能设计是最关键和最复杂的部分,寒冷区域的建筑结构围护相对比较单一,很难满足保温和隔热要求,为了能够有效满足当前建筑的节能需要,对于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也是发展的主流。对于我国寒冷区域的建筑节能设计,为了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阻力,防止保温层的冷凝,需要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额外的热损耗,对于内侧的实体墙,可以有效贮存热量,使室内的温度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寒冷区域的外墙外保温体系主要是利用聚苯板的外墙保温体系,将保温材料贴于建筑物的外侧,保温效果也是相对比较显著,而且从施工的难易程度和技术的成熟角度方面考虑,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整体性能相对较高,而且具有很好的抗风压和防火性能,适应性比较强,是严寒区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节能产品。

3我国严寒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对于建筑的节能设计通常分为整体规划、建筑单体设计的方式,对于建筑的整体性设计需要从建筑的整体选址、朝向以及建筑群落布局方面着手,通过对建筑整体群落的布局,能够创造一个局部的环境气候。对于建筑单体的设计需要从建筑的内部空间、窗和墙面积等方面进行设计,我国严寒地区的建筑节能设计需要在保证不降低热质量的基础上进行节能设计,通过采取有效设计,选择恰当材料提高整体建筑的质量。

3.1建筑室内地面的设计

对于严寒区域建筑地面的设计,需要增设一层保温材料,才能够保证室内的温度,要使室内的温度不会散发,外面的冷气不会进入,同时需要增强地下室墙体的保温,能够减少房间的热传递,在建筑室内可以提高墙角与地面接触部分的温度,避免墙角揭露,需要通过设置保温层的方式维持温度。

3.2建筑朝向的设计

对于寒冷的地区来讲,冬季的热源主要是太阳辐射,所以建筑的朝向和体型都需要根据太阳光的照射进行设计,为了能够获得较大的日辐射量,减少寒冷空气带来的热损失,需要对建筑的类型进行确定。例如,西北的寒冷区域,朝南的建筑需要采用半圆式的'结构能够扩大光照面,同时加大建筑的进深可以更好地吸收太阳辐射,根据有关的研究表明,建筑的长宽比是5:1,获得太阳辐射光较多,建筑物的整体朝向需要采用南北向,能够减少建筑的散热量。在冬季,需要保证一定的太阳光可以进入到室内,夏季则需要做好遮阳工作,保证室内的整体通风,也就能够有效达到节能的目的。

3.3建筑屋面的节能设计

对严寒地区建筑节能设计,除过对建筑外墙和门窗的节能设计外,还需要加强对建筑屋面的节能保温设计,对于屋顶的保温节能设计需要十分重视,通常屋面的保温层不宜选择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降低建筑整体的保温效果。传统的屋面保温层主要是结构层、保温层和防水层的顺序构成,需要对传统的保温材料进行更换,采用一种棉石瓦作为隔热材料,保证屋面整体的隔热和防水性能。另外,建筑屋面的坡度也会影响到太阳光的接收,需要注重对建筑物日照间距的设计,结合相关的外在因素对建筑物的整体朝向和日照间距进行设计,同时房屋的布置还需要考虑到坡度和坡向,日照间距也会随着坡度变化进行变化,需要将设计的标准考虑到一定范围内。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的节能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外在因素,而且建筑的节能设计也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涉及面也是相对较广,通常需要应用到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节能材料,注重落实好环保节能措施,在实际的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将各种因素考虑到设计范围内,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结合严寒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效利用资源。

参考文献

[1]乔梁,刘豆豆.关于严寒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关键技术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35):6-7.

[2]于春雷.严寒地区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节能设计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6.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篇三

1、项目概况及存在问题

济水苑小区(一期)位于济源市济源大道与愚公路交叉口,共19栋楼,总建筑面积为10.6万m2。小区竣工时间为,均为6层,砖混结构,项目采暖能耗偏高,但部分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用户满意度极低。通过调查分析,该小区外墙采用240mm厚烧结粘土砖,未做保温,外窗为单框单玻普通铝合金推拉窗,屋面保温材料为50mm厚挤塑聚苯板;小区建筑的供热系统是传统的上供下回双管系统,未进行分户计量,大部分散热器支管上未设置温控阀;采暖系统供热为城市集中蒸汽供热,经小区换热站送至热用户,换热站内未安装热计量及调温装置,小区部分楼栋热用户室内温度未达到设计温度,室外供热管网系统存在明显的水力失衡现象。为了降低采暖能耗,提高人体热舒适度,该小区节能改造势在必行。

2、节能改造内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前应首先进行抗震、结构、防火安全评估,对不能保证继续安全使用的建筑不宜开展建筑节能改造,或者对此类建筑应同步开展安全和节能改造。小区节能改造工程于4月开始,月结束。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2.1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

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应以温度调控和热计量为手段、实现建筑节能为目的,优先实行热源计量和楼栋计量。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既要满足室温可调和分户计量的要求,又要满足运行和管理控制的要求。该小区原建筑的供热系统为上供下回双管系统,末端为散热器采暖,供暖用户均未安装热计量表,大部分散热器未设置温控阀,用户不能自行调节室内温度。本次改造为用户每组散热器安装温控阀,在采暖用户入口安装调节阀、过滤器、户用热量表及回水管截止阀。

2.2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

热源的节能改造方案应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锅炉、热力站所采用的调节手段应与改造后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相适应。室外供热管网改造前,应对管道及其保温质量进行检查和检修,及时更换损坏的管道阀门及部件。室外管网应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当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达不到要求时,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静态水力平衡阀。该小区热力站位于小区内,通过集中供暖为整个小区提供热源,热力站内共4组板式换热器,二次侧循环水泵8台,未安装总热量表、变频器、气候补偿器等装置。室外供热管网运行以来,部分管网腐蚀,承压能力降低;保温结构出现破损、同时有些管道阀门漏水,调控不灵活,部分并联环路压力不平衡,出现冷暖不均的现象。本次改造在热力站一次供水管段安装总热量表,循环水泵配电柜安装变频器,热力入口安装平衡阀,更新部分管网、阀门,对破损的保温结构进行修复。见图3、图4。

2.3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可根据建筑所处的气候区、结构体系、围护结构构造类型的不同有所侧重。改造前应首先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保温材料的厚度,以及相关的构造措施和节点做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应首先考虑透明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提高门窗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必须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安全、防火和主要使用功能。

3、节能改造效果计算与分析

通过对该小区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小区用户能够自行调控、按需用热,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得到了增强,降低了采暖能耗。具体分析如下:

(1)实现了热用户自行调控、按需用热

据了解,小区未进行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之前,用暖费用一直实行按面积收费,用户不能自行调控,室内温度较高时,只能开窗散热。不仅用户采暖费用得不到公平合理收取,而且冬季大量燃煤供热造成了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小区用户可以按每天每个家庭的起居、上班规律适时调整温度,实现自行调控、按需用热,从而节省了采暖费用,节约了能源。经实际运行后统计,改造后该区域的平均供热能耗量下降25%。

(2)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

由于小区部分管网存在水力失调,导致系统流量分配不合理,造成某些区域用户室内温度不达标,有时还需要开空调辅助加热,降低了供暖标准和房间的舒适度。通过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整个管网供热基本达到了热平衡,克服了“大流量,小温差”的不合理现象,有效的限制了近端流量,使远端用户达到预定的采暖效果,经现场实测,远近端用户室内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6℃-22℃,有效地提高了供暖房间的舒适度。

(3)增强了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

小区竣工时,外墙未做保温,外窗为单框单玻普通铝合金推拉窗,仅对屋顶做了保温处理,部分墙体出现水泥皮脱落、外墙涂料风化褪色的现象,原有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

(4)降低了采暖能耗,提高了小区居民的满意度

由于改造前小区供暖无计量装置,因此根据热力公司计量收费统计表明:该小区未改造前冬季采暖耗气量0.8万蒸吨,改造后冬季采暖耗气量0.44万蒸吨,同比耗气量节约45%,节能效果显著。同时,根据该小区物业公司对在住545户的调查,对本次改造工程非常满意的用户为234户、满意的用户为207户、比较满意的用户为104户,分别占总户数43%、38%、18%,非常满意和满意率为81%,为下一步节能改造工作的推行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示范效应。

4、结论

(1)通过采用围护结构保温、中空玻璃、供暖系统改造、分户热计量等节能技术后,该小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显著提高,改造前后节能率达到45%,节能效果显著,同时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通过节能改造,大大提高了室内舒适度,用户满意率达到81%。同时,热计量改造加装了计量表和温控阀,为用户提供了调节温度的手段,也有利于用户行为节能。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篇四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当下发展节能减排建筑的不利因素,然后阐述了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减排,不利因素,措施。

一、当下发展节能减排建筑的不利因素

1.认识理念的局限。

关于建筑节能减排建筑真正内涵的普及工作仍然滞后。首先,很多地方还没有将绿色建筑放到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缺乏认识的积极性和行动的主动性,相关节能减排工作得不到具体落实。其次,由于我国节能减排建筑推行得比较晚,各界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和观念上存在很大误差,对绿色建筑的真正含义没有全面了解。有些人甚至认为节能减排建筑需要增加大量投资,是高成本、高技术建筑,现阶段难以将节能减排建筑理念真正实现到建筑工程上。

2.有关建能减排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绿色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于节能减排建筑缺乏强制性的要求,我国对节能减排建筑在法律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林等相关规定纳入到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因此,对于节能减排建筑的要求在建筑行业上实施起来比较难,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的制度。

3.落后的激励政策。

节能减配制度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度有待于提高,相对于各种法律、准则和法规的不断完善,激励优惠政策相对落后。虽然目前已经颁布了一些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规模化应用的财政补贴政策,但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税收机制仍待需要进一步完善,缺乏对绿色建筑的补贴与税收减免的有效激励政策,这样很难激发企业开发绿色建筑的积极性。

4.在技术选择上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上,有很多企业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总认为节能减排建筑需要将所有的高精尖端技术和产品集中运用于建筑工程中,总是想把素有绿色节能的新技术不加以区别地堆积在一个建筑工程中。一些项目还盛行起了为“绿色”而“绿色”,堆放一些无实际价值的高新技术,很多建筑企业过分地以来器械设备和技术系统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以至于忽视了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措施,这样便会直接提高建筑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找到立足之地。

二、可持续建筑的节能减排措施

1.推行节能环保建筑理念。

可持续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只是需要建筑师具备强烈的环保理念,需要采取相应的设计手段,而且还需要管理部门、业主都要具备强烈的环保意识。这种多关系的合作,需要在整个建筑过程中确立明确的评价和认证系统,以定量定质的手段来检测建筑设计生态要达到的.标准效果,用一定的指标来衡量所要达到的预期绿色建筑的程度。同时,评价系统不仅仅是用来检验可持续建筑的具体实施,而且更是一种为建筑市场提供制约和规范,促使相关建筑人员在设计、运行、管理等过程中更多地把节能减排考虑进去,引导建筑向绿色、环保、健康的轨道发展。

2.不断完善节能减排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建筑行业实现节能减排,就得先制定一个严格的节能标准。只有在规范的体系下发展建筑,才能够让建筑行业在环保、节能这一环节取得进步。目前,我国虽然在大力提倡建筑的节能减排,但是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所以不能使这一理念得到很好地落实,而且由于节能减排需要高技术和高成本投入,而建筑企业又不能承担节能环保所需的巨额成本,因此,国家还应当设置一定的奖励政策,对于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得好的建筑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激励建筑行业展开环保的积极性。当然,对于过分浪费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企业,要给予一定的惩罚。资源是大家的,任何人都不可以浪费,地球只有一个,只有好好保护,人类才能长久地可持续地生存下去。

3.做好可持续建筑评估工作。

可持续建筑不仅仅是要考虑全国和全球的环境影响,而且还要兼顾开发商和业主的利益。为规范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提供考究依据,国家正在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可持续建筑发展导则和标准体系,为节能减排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依据。材料审计部门和工程审计部门在对建筑进行审核时,不仅要保证建筑的质量,而且还要把其中的节能减排情况考虑进去,正确、科学、合理地评估建筑工程。

4.努力做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我们国家历来是一个人口大国,能源和资源人均量少。所以,在我们国家发展可持续建筑,制定节能标准和评估体系就必须得把国情考虑进去。在设计建筑是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让生态与建筑工程共赢。在生态技术上考虑“因地制宜”,在低技术与高技术之间要选取适宜的技术策略。同时,在对建筑进行评估时也要实事求是,不仅要在纵向上作比较,而且还要横向作比较。例如,中国有60%左右的农场人口,近年来农村发展迅速,农村能耗不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农村建筑中要大量提倡充分利用当地的再生资源,例如秸秆、动物粪便,而且农村建筑不受光线影响,所以我们要在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建筑,发展沼气、生物质的高温热解制气,充分利用太阳能、自然光能和风力等能源。这样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对能源的需求,而且减缓了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为环保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5.节能技术创新化

建筑节能减排的关键是技术的创新化,发达国家节能建筑都较重视对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队伍较为分散,缺少专业性研究机构。另外,节能技术研究层面主要集中在提高建筑外围护结构、空调热工性能方面,而忽视对相关配套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节能减排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实际效能不佳。借鉴欧美经验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应加强在建筑结构活化技术(包括采光、制冷、隔热、美化、绿化等低碳建筑结构工程技术原理)、能源节约优化技术(包括利用太阳能、沼气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建筑能源)、节能建材产业技术(包括可再生建材、生态型建材、本土化建材的使用技术,使建筑材料对建筑环境和人的安全性、经济性、节能性最大化)、废物再生循环技术(包括建筑垃圾的再循环利用技术、垃圾庭院式发酵技术配置等)和水资源净化利用技术(包括卫生净水供应保障、雨水收集及净化、污水分散式处理等)。

6.节能建筑地域化

由于我国地缘辽阔,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比较明显,再加上中西方在气候条件、居住习惯、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国外的一些建筑节能减排经验切不可简单模仿照搬,必须考虑多样化的建筑气候和地理区域特征。因此,在节能减排建筑设计上,要针对不同地理区域选择不同的设计策略,进行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设计,从而充分利用不同地理要素彰显建筑节能减排的潜在优势。应倡导建筑节能减排的本地化,最大化融合当地的地理地貌、生物资源、气候区域等自然环境状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和鉴别,在建筑区域、功能、朝向、形体上进行特色化设计,从而丰富和完善节能减排建筑技术的实践基础。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一直是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行业。虽然建筑行业不断地朝着科学、环保的路线发展,但是很多建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和生产为了能在建筑行业实现环境友好型和经济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速度与环境、质量、效益的统一,为了我国人民能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进行生产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筑行业需要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建设领域节能减排重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中国建筑能耗现状与节能预测,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2]白生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n],建设报(中国建材),2003:108期.

[3]覃波,齐海丽,绿色建筑思考[j],陕西建筑,2008:162期.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篇五

建筑节能在西方发达国家里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在建筑中节约能源,即在建设过程中节能,(如改烧制粘土砖为压制灰砂砖);第二阶段称为在建筑中保持能源,即在使用过程中节能,(如屋顶、墙体保温);第三阶段称为在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率,即从规划设计开始,在整个建设、使用过程中全面节能(如各种节水、节电措施)。

目前在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比率还将会越来越大),不但建筑能耗惊人,而且能源浪费也相当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观念落后、技术陈旧、建筑设计不科学、管理不当、缺乏节能意识等。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建筑能耗,开展大规模、全方位的建筑节能。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社会能源供求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能源短缺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因此,开展建筑节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全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同时建筑节能还是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筑节能可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从而有效地限制“温室效应”和环境酸化,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建筑节能工作生生不息,正在朝规模化,全民化的方向发展。总结我国近20年来建筑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就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前景分析展望如下:

(1)建筑节能是发展循环经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将在克服诸多困难中逐步前进,只要加快技术、组织及政策方面的措施落实,在不久的将来,建筑节能定会硕果累累。

(2)在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建筑节能的进展还需依靠政府的强制推动,依靠立法和执法;如强制性治污减排,推广错峰用电等。只要各级政府领导重视,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行政监督与引导,建筑节能工作必将在我国各地和各领域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3)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各种资源价格的上涨,利用市场规律,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将成为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建筑节能的主要动力,例如某市煤气价每罐35元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难度很大,当煤气涨到每罐95元时,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推广就很容易了,许多节能企业打出“电荒!燃油荒!我们不慌!”“煤气贵、电费贵、使用太阳能不收费”等口号,这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说明了市场规律对循环经济和建筑节能的推动作用。

(4)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改善建筑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节能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建筑节能事业也会出现空前盛况。加快节能示范建筑、示范区、示范村建设,让更多的群众从亲身体验中得到启发,形成共识。

近几年,按照我国建筑节能实施标准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建筑业各企业单位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从材料、设计、施工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降低建筑能耗和资源能耗,有效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耗能量占社会总耗能的27.8%,建筑耗能巨大,尤其住宅建筑是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我国现有住房面积约有400亿平方米,能达到节能标准的只有0.04%,微乎其微,新建的也只有15%达到节能标准。因此,在未来的岁月里,进一步贯彻落实筑节能标准,依然是社会、政府和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暖通空调、物业管理等企业共同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1建筑体的保温隔热(主要包括门窗、墙体、屋面的保温隔热):

在所有的建筑围护结构中,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适当的窗墙面积比,增加窗玻璃层数,采用百叶窗帘、窗板等措施来提高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墙体是外围护结构的主体,我们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强的砌块墙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也可以采用复合墙体的形式(如外保温复合墙体、夹芯复合墙体等)来增加墙体的保温性能;屋面作为外围护结构的一部分,它的保温隔热也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可以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作为屋面的保温层,也可采用架空型保温屋面或倒置式屋面等方式来达到提高屋面保温隔热性能的目的。

2建筑采暖系统的节能。:

城市供暖实行城市集中供暖和区域供暖,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在管网系统中,安设平衡阀,可以使管网系统达到水力平衡,与未安平衡阀的不平衡系统相比,在保证所有房间满足规定室温的条件下,可以相对降低所供暖区域的室内温差,从而节约供热热量,达到平衡供热的目的。

3建筑照明、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用荧光灯取代白炽灯,用节能灯泡取代一般灯泡,都会在日常照明中省下一部分电能,电梯的群控,电力拖动设备上的变频调速,用电回路上加装节电器等,都将在日常的点滴中节约为数可观的用电。

4除以上传统的建筑节能途径外,开发应用高新节能技术、改造传统能效产品、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要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运转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当前的建筑节能中显得更为重要、更有价值。

4.1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燃料能源,如太阳能、地热、风能、沼气等的开发利用。

4.2运用高技术成果开发高效节能的建筑设备和产品,如高效供冷供热装置(节电产品、节能设备等)、高效介质输送设备(真空排水设备等)。

4.3加大资源循环利用力度,如水资源循环利用(雨水回收利用、室内中水利用、生活污水循环利用),热源循环利用(空调热泵)等。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建筑节能工作生生不息,正在朝规模化、全民化的方向发展。

5充分利用自然能源,优化建筑规划设计

5.1朝向

我国现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1999)中规定“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当一套住宅中,居住空间总数超过四个时,其中宜有两个获得日照。”在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93)》中,规定了住宅日照标准的最低时限(如表1所示)。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应主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按功能合理要求分配居住空间;其二是住宅群体中各住宅单体之间的间距。

在我国早期的住宅设计中,多以卧室为中心,卧室是住宅中的主要居住空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人们在住宅中的活动空间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住宅内部空间分成休息区、起居活动区和厨卫服务区,分区更趋向明确合理,住宅中的卧室不再是多功能的。卧室为休息区,主要功能是供睡眠、休息兼存放衣物等,白天人们工作、学习、外出,即使在家各种起居活动也不在卧室中,因此以夜间睡眠用为主,白天多是空关着的卧室,有无直接日照,对于建筑节能而言差别不大。实践证明,这也是单体住宅空间设计中最直接有效的节能措施。同时,建筑物间距与节能也有一定的关系,倘若建筑间距太近,在整个采暖季节,建筑的南墙太阳辐射面积因邻近单体建筑的遮挡而缩小,单体建筑的有效日照时间就会减少。

5.2建筑体形

合理地选择建筑体形,对建筑物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影响。衡量建筑体形的合理性,一般用建筑体形系数来表达。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体型系数越大,单位面积散热量也越大,对节能不利,如建筑体形复杂、凸凹过多的住宅建筑。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要尽量使建筑物的外形简单化,减少建筑外表面积。其外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一般情况下,建筑外型可以采取长条状,减少建筑面宽或加大进深;多单元组合的住宅可采用一字形排列,层数适当增加,减少和避免建造单元少的点式平面的低层建筑等。另外,对于冬季采暖地区的多层住宅建筑,若设为北入口楼梯,其不宜建成开敞式楼梯间,应在入口处设置成门斗或其它挡风设施,用以减少冷风尤其北风的侵入,节省室内能源。

6提高住宅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节约建筑体的能耗

建筑体的能耗是由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两个方面造成的。如果建筑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减少冬季室内传出的热量和夏季室外传入的热量。在住宅建筑设计时,可以从门窗、墙体、屋面等每个围护部位入手,在围护材料的吸热性和热容性利用上寻找有效方法。

7结语

总之,建筑节能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条件、减轻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最直接、最廉价的有效措施,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居住工作环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减轻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我国建筑节能现状与发展》刘培琴刘淑敏20033。

[2]《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刘加平武六元2005。

[3]《建筑能耗比例与建筑节能目标》龙惟定2005。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篇六

摘要: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十分显著。同时现代建筑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绿色建筑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本文将就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篇七

摘要:建筑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壮大,然而人性化的理念也在建筑设计中逐渐的被人们所认识,现如今很多建筑设计已经采用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本文笔者将会针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和以人为本居住建筑设计的思考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人性化;建筑设计;创新理念;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建筑理念中,人们对于建筑有着一定的误区,如何树立正确的建筑理念是现代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现在已经实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性化的住宅设计理念主要就是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需求,让人们住进去能够感受到舒适、愉悦,这就是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最重要内容[1]。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也是为了让建筑设计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现如今建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很多城市的建筑设计都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主要问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就是根据人们的需求来具体的设计建筑空间。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除此之外,在进行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时,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建筑当地的环境和自然条件,要尽可能的.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来进行建筑设计,这样的设计会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理念。

2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历程

建筑设计理念在实际的发展中已经不仅仅遵循建筑本身的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社会的发展中,建筑设计更加注重的是人们情感的建设,建筑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是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要将居民的情感与建筑本身紧紧的联系到一起,这样才会让所设计出的建筑具有一定的灵魂。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中,很多建筑设计师注重的是对建筑外观的设计,而现代化的建筑则更加注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将会在二十一世纪广泛的被人们所关注[2]。

3以人为本居住建筑设计的思考

(1)绿化。绿化设计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不仅仅可以增加建筑的舒适性和环保性,还能够净化人们周围的空气,减少噪音污染,这些都是绿化建筑的主要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建筑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周围的环境和地质地貌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会更有助于建筑环境的改善。例如在一些小的建筑物附近就不适宜种植过高的树种,应该以草地绿化为主,这会带给人们更好的生活环境。

(2)道路。居住区周围应该设置各种道路,一般情况下会设置主干道和一些支路,为了让这些道路看似更美观,可以在支路附近设置一些风景线,例如座椅、路灯、花草等,这些简单的设计都会让道路变得更加具有生机,人们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居住者的心理因素。对道路的美化较为简单,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人们在生活中对建筑物的感情色彩更丰富一点,如果失去了这些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那么建筑将会成为一个冷冰冰的事物,所以由此可见加强人性化理念的建筑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3)水景。水景已经成为了现代化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在建筑物的周围如何能够设计一些别致的水景将会带给人们别具一格的心态。水景的设计一般会分为天然水景和人工水景,天然水景就是纯天然形成的,不经过人类加工的水景,这类水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并不常见,如果能够将天然水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将会为人们增加更多的情趣,也会为保护生态平衡奠定一定的基础。而人工水景则是人们后天加工而成的,人工水景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因为人工水景能够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来进行具体的设计,这些都是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俗话说“有水则灵”,如果在人们的生活中失去了“水”,那么生活将会变得枯燥无味,所以由此可见水景的设计和运用是非常重要的[3]。

(4)景观小品。景观小品的设计能够丰富人们日常的生活,还能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很多建筑物周围会有一定的闲暇空地,为了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笔者建议应该在这些建筑物附近设置一些假山、亭子、石凳、标志牌等内容,这些景观小品的设计不仅仅会方便人们的生活,还会为人们的生活增加一丝闲情雅致。科学合理的设置景观小品还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建筑中已经融入了景观小品的设计,很多小区居民对这些景观小品十分满意,合理的融入景观小品不仅仅可以增加人们对于生活的情趣,还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愉悦人们的心情,由此可见景观小品在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5)铺地。对于建筑设计理念而言,铺地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铺地主要针对的就是居住地人流量较为集中的休息区域,将人流量较大的休息区域铺设为合理的路面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情趣。例如可以采用防滑、耐磨、防水的材料进行铺设,在铺设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做到恰到好处。铺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主要的就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在此基础上达到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人性化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实际上在建筑设计理念中人性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十一世纪中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有所提升,也来越多的建筑设计者已经将目光从建筑本身转移到了人们的情感上,更重要的就是对情感的建设。只有创造出方便、舒适的建筑环境才会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最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居住建筑设计节能标准篇八

摘要:

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十分显著。同时现代建筑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绿色建筑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本文将就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