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候场读后感(精选5篇)

最新候场读后感(精选5篇)

作者:XY字客 最新候场读后感(精选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候场读后感篇一

一个人虚伪了半生,骗了众人,回过头来开始坦诚,那他究竟是虚伪还是坦诚。坦诚也显得虚伪或者让人怀疑另有目的,毕竟他那么聪明狡猾,而且虚荣。仰慕更高的智慧,崇拜惊人的才华是人类的弱点,因此而受骗是我们活该。

他就是这样,虚荣,什么都想要,想要众多真心的朋友,又嫌弃他们不够有才华,还想持续忽悠他们为自己工作,大家把他划分开,他就开始抱怨,说你们伤害了我的感情,你他妈虚伪得人神共愤了!

他年轻时的拧巴早就没了,不是被生活消磨的,是他主动希望的,但是他一方面要舍弃那些矫情,一方面不愿意舍弃,认为那样才是不土不俗又智慧的体面。

他痛苦不是因为自己享受着有钱成功的生活但是觉得毫无意义,而是因为自己已经坦然舍弃了自责,舍弃了对喝酒度日是“体面生活”的态度。他一定要说自己痛苦,不痛苦也要痛苦,因为这是唯一将自己与其他“成功人士”区分开的标志了,曾经他的确与众不同,或者他心底有对与众不同的意识,如今也只是有个意识而已。

候场读后感篇二

“人活着到底为了为了啥呢”,这几乎是我们所有人,在所有时刻,过去、现在、未来会一直追问自己的问题,几乎唯一重要的问题(从某个意义上说)。

不管是否情愿,每天,我们都被迫在用自己的行动、选择,不断回应着这荒诞与严肃交织的生活和它向我们抛出的问题。只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羞于说出这样的话,也不太想把这个问题一层层问下去。——这严酷的真实,一点都不好玩啊。

可这个已经站在公众眼前的人,非要试着抛出这个说出来就让人有点不好意思的问题,把自己捆好了示众。《候场》读上去很像是一个人的自白书,是独白、对自我的冒犯,但它更像是一场对话:是“我”跟“我”之间的问答——李诞,要真心诚意地和命运较量,把刻骨的真实说出来。

而这,真的一点都不好笑。

而我,这样一个被朋友们定义为太过严肃、容易紧张、缺乏幽默感的人,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安慰:原来,我常常感受到的,爱的缺乏、生的残酷,精神上的人类相食,也可以被如此坦然勇敢地表达。

原来,小说可以这样书写一种没有笑声的现实,我感到了幸福。

候场读后感篇三

是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像这本书一样,像我看完这本书一样,什么都没有发生。

从开始到结尾,无数次的发问,无数次的看似解答的话,最后都变成了轮回,我总以为他会给自己一个答案,才发现其实可能根本没有答案,“难就难在没有大结局,总是一个逗号接着一个逗号”,悲欢就是他的常态,敏感亦是如此,阳仔像是落在地上的,李诞在空中,被阳仔拉着,也拉着阳仔,还有一朵一直都在的云,是秦典。

和解不了,只能无尽的问,那句“救救我”是对你我,对未来,对过去,对宇宙,最后对自己的祷告,救与不救也全无关系了,因为一切全在那儿了,你说不明白,更没能力说明白。于是大不如就这样,诚实就是仅剩的虔诚。

写了这么多,最后,其实什么都没有发生。

就这样,为死亡候场,但别管它。

候场读后感篇四

还是想写一份观后感,怕时间久了全忘了。

李诞的新书刚拿到就开始看(前段时间看完《冷场》和《宇宙超度指南》还没过足瘾),这本《候场》看了一下午加一个晚上。看完以后的直接反应就是……李诞确实是一名优秀的10分脱口秀演员,但也许只是个8分的作家(也许8分还不到),整体下来有低开高走的感觉……前面有点不知所云,后面又不得不为他出乎意料的天才头脑而喝彩。

后三分之一我还是很喜欢的,特别是最后那部分脱口秀内容……有深度,好笑,把节奏带致高潮,专业!非常专业!这本书就像李诞说的,反正写完了,自己舒服了,抱怨,控诉,质疑,都一股脑的摊出来了,钱还一分没少挣。(淦!)

读者从中收获到什么?就看个人了。

候场读后感篇五

提前声明一下,我没忍住看了下小河写的书评,所以不知道有百分之多少是受了他的影响,应该也只有一丢丢吧。仅仅是写自己的内心一角,就可以写一整本书,让人感叹文风别具一格,赤裸地呈现自己,深入地挖掘内心最深处的东西。书的装帧设计也挺值得一提的,是我喜欢的简洁风,封面上有个照不清楚人的小镜子。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一开始有种要听别人的秘密的既视感,这是种能力,也许也是种天赋。我大致的将我的感受以三段论的方式来聊下。初始阶段,有种窥探他人秘密的巨大喜悦,这个人还是我认识的人,一直在关注的,我就是属于很喜欢他说话的那个类型的女观众,无论是他的脱口秀大会,还是奇葩说,尽管他只是评委,没有说很多的话,但只要他开口,就喜欢。

我果然发现了一个好像是又好像不是的秘密「咱们为什么要吃这些苦去得自己并不贪图的蜂蜜呢?」这句话让我释怀了不少,毕竟,对于蜂蜜我还是贪得的,如果都不贪得,还去吃这个苦,那真是更要命。所以,我看到他更纠结,我就觉得我不纠结了。看,我就是这么没人性。

小河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十分自我的李诞,我觉得细腻的人很容易自我,我也自我,但是我不敢像李诞这样单纯地为了表达自己,赤裸地,不做任何包装的,一般人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套在这个那个的故事里的,这个故事要有漂亮的开头,丰富的、有冲突的、戏剧性的过程,一个若有所思的结尾。写的时候还有注意表达手法,是否高级,是否通畅。

他什么都不要,全都丢掉,就直愣愣的,喏,给你看,就这个。我得承认,这一开始还是给到我惊喜的,我得到了我想得到的。所以我在看到25页的时候,果断地安利给我弟,让他看看,像他那么敏感细腻的人,都多少有点这些个问题。他是李诞和王建国综合式人格,都带点,或者谁也不是。中间部分,有点小亮点,但是明显不够大气。

我觉得我石头下面也有,遇到同样的人,互动就是要撞击,搞不好就变成死磕。通过他的文字,感觉到他是爱国仔和秦典的,对其他的人总觉得多少带点嘲讽在里面。我都把里面的事当成真事在看的,完全不会觉得我在看虚构的小说,包括王建国买超级大的电视,这些都对得上,读来还有点亲切。

最后几十页,设计了一个脱口秀片段,感觉就是看了一场纸质版的现场脱口秀,没有了诞总的表演,总还是觉得没那么够味。

除非还给我们每个买了书的人配上一段视频观看,这样会不会好点呢。用一句话来总结我对这本书的总体感受,刚开始惊艳,读了大部分之后发现好像惊艳早了,读到最后觉得还是有点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