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活出生命的意义教师读后感(案例17篇)

最新活出生命的意义教师读后感(案例17篇)

作者:曼珠 最新活出生命的意义教师读后感(案例17篇)

通过读后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读内容,并对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进行深入探讨。这里整理了一些饱含情感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共鸣。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29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美国精神病学会还授予他奥斯卡・普菲斯特奖。他生平有三十多本著作,这本书最为著名,销量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意义疗法含义: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

意义疗法适用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茫、绝望的就诊者,精神病、神经症。

意义疗法的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这个技术这本书中未提及)。

意义疗法的目的: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意义疗法也是个分析过程,因此它类似于心理分析法。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意义疗法师在所有心理治疗师当中最不愿意对患者进行价值评判的原因,因为他绝对不允许患者将评判的责任转移给医生。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弗兰克尔说“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他主要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围绕自己,而是事业或者所爱的人,会具有更神圣深刻的意义,这是从他跌宕起伏、惊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总结,那些同样关在集中营,被肆意虐待的囚徒们,找不到了信念,也没有明确活下来的目标时,行尸走肉般很快就忍受不了炼狱的痛苦和煎熬,要么死去要么疯掉。而幸存者里,大多是心存希望,不断安慰精神枯竭的自己,有心爱的妻儿、需要赡养的父母、热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智慧奉献……在我们活下来的意义里,总是离不开爱、和平、自我价值。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武志红也提到过,埋藏在无意识里让你痛苦的东西,把它放在意识里被你看到了,就不会痛苦了。黑暗的地方,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真实的样子,没有直面的勇气,于是懦弱的等待恐惧吞噬,越来越弱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共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三年期间艰苦卓绝地与命运抗争,寻找生命意义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是作者向大家介绍根据自己的感悟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意义疗法。

学习过程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使命,哪怕是经受磨难,也是独特。没人帮助自己解除磨难,我们之所以独特,也是独特的磨难机会塑造的。再有就是,不管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或说是环境,我们还有选择的自由。在艰苦的环境下,选择一种积极的好心情,去勇敢生活。这样想以后,内驱力就驱动了,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啊。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不难发现,乡村教育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优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面对教学长时间跟不上县城,我们又如何“翻盘”?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明白---人是自己做出了屈服于环境和条件还是勇敢挑战那些环境和条件的决定,换句话说人最终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时时需要对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断,决定下一刻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我们任教的对象身处农村,天赋有限,可人自我奋斗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学生找到了自己奋斗努力的意义,我相信孩子们终会有成就。

反观自我,学会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家庭和朋友的爱,更是十分重要的。阅读,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世界,它带领着我们走向更明朗未来。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结合最近读的其它文章,拼凑出如下感悟:

1.人生意义在于承担生活的挑战

身处集中营这样的极端恶劣条件下,囚犯卑微如蝼蚁,每日战战兢兢,命不由己。

他们中有百万富豪,有声名显赫的教授,医生,音乐家……,在踏入集中营的那一刻,所有这些世俗的成功都瞬间化为泡影,他们唯一真正拥有的只有赤条条的身体而已。

这样戏剧性的变化让我想到如今阿富汗的局势:阿富汗政府瓦解后,许多家庭流离失所;就连国家信息部部长也逃亡异国,暂时以送外卖为生。所以啊,我们所处的世界从来就不是和平年代。

跟他们相比,我平日里所遭遇的挫败感与不如意,真是显得那么苍白和无病呻吟!

有一句话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

我们所见的一切事物,都会有消失的一天;不确定,变化都是正常的。所以,不要过于执着于某个事物或感情,不要觉得它们就是人生意义的全部。

很多场景下,我觉得采用游戏的态度也不错:把自己当做一个player,打怪升级;如果输了,也没关系,只是game over而已,重新再玩下一盘游戏嘛!

我以前习惯把人生意义想象成鲜亮,耸入云霄的形象。其实,人生意义就在我们的脚下。

人生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我们漫漫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化的挑战;阶段不同出现的挑战也会不一样。

脚踏实地,用心生活,敢于承担生活提出的挑战,采取行动,生活便有了意义。

所以啊,遇到困难,我就不要抱怨了,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啊!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个比方:

“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来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

生活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我希望我能拥有一种生存韧性:淡定地解决生活抛出的问题;可以低入尘埃,也可以高耸云端。

如果真的到了很痛苦的阶段,那提醒自己:眼前的也只是暂时的,但绝对不是绝境。问自己:“我能接受的最差的结果是什么?”能扛得住最差的后果;就会觉得,现在也不是那么糟糕嘛!

2.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有做决定的自由。

人生就是由无数的决定组成的。

很多时候,我们实际已经做了选择,然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只是出于惯性做出的决定;很可能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即使结果已成定局,我们仍有选择的自由;至少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态度: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还是以消极的态度面对。

选择成为一位正直坦荡的人,还是选择为了维护自己利益不惜颠倒黑白?不要借口环境的恶劣,不要依托于别人怎么怎么样。我们始终拥有坚持自己原则的自由,“我们有太多的苦难要经受,因此必须直面所有的苦难,不能软弱,眼泪是无用的,但也不必讳言流泪。因为眼泪见证了人们承受痛苦的巨大勇气。”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瞬间感动。

以前一直认为:在别人面前流泪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但是后来渐渐觉得不是这样:每次流泪都会带动我反思;自己是因为什么流泪?是因为恐惧,生气,还是委屈?如果是恐惧,恐惧什么?这么深究下去,是能够比较深入地观看自己的内心的。所以说啊,眼泪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的内心受到触动时,才来找我们,提示我们信息。它见证了我们在生活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我们流泪之时,正是我们在勇敢直面自己的内心。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到加入了爱的读书会,有幸获得豆豆老师的赠予,才得以一读。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即作者在集中营中自传式的记录;第二部分“意义疗法概观”是理论性文字。

本书的第一部分,让我很受震撼,不是因为对集中营生活的描述得有多么不堪,恰恰相反的是作者以一种科学家的冷静来观察和总结,在那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能以如此平和的心态思考生命的意义,而不是轻易放弃生命或形同朽木,着实令人由衷的敬佩。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一位性格坚韧,头脑冷静的伟人。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活生命的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并入选香港大学必读50本图书。如果你正虚无度日,热情渐消,茫然于生命的意义,那么,来读一读这本书吧。

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我生平第一次理解这句话“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种忍受痛苦的方式:回忆爱人的形象。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另一半,处于绝境时只有思念才能熬得过去。因为怀有对另一半的思念和希望,才有了动力,所受的苦难才有意义。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即使被关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环境是压抑的,身体是不自由的,绝大多数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是痛苦的,但是作者却悟出了心灵的自由是谁也无法夺走的自由。他告诉我们,虽然不能避免痛苦,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选择面对痛苦的态度。

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作者提出将苦难、厄运和死亡看成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它们。

也许当下我们并不能明白这些苦难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甚至到死都不能。但是当你知道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那它就有意义了。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是比较普通的,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能给他人带去所需。我们可以说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第二种不是通过工作,可能压根儿就不喜欢这个工作。那么通过体验某种事,比如去爱某个人,也可以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三种就比较难了,这也是作者所经历过的——忍受苦难。在苦难中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也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活下去”,无论身处和平年代,战乱年代,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才能活下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使命。

压垮年轻人的,不是无法承受的生活压力和磨难,是无意义。找不到磨难和痛苦的意义,磨难只是磨难,痛苦只是痛苦,人间如此不值得,何不选择结束?医院的老人,要么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要么承受着年迈无法自理的屈辱,支撑他们坚韧活着的东西,一定是他的信念,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然而,在深度痛苦中游荡时,设想最糟糕结果时,我依旧找到了乐观的理由,我相信不管是我还是孩子,我们失去的,都会获得其他的馈赠,比如更坚强的性格,更睿智的大脑,更灵性的灵魂,或者其他。我相信我们所经历得磨难会有意义。我原谅了我的过去,我原谅了曾憎恨的人,我感受到了宽容、平静的力量。

厄运和磨难,本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我们寻找生命意义的机会。有人在磨难中升华,也有人在磨难中沉沦。伟大的精神,才配得上经历的苦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这本书是一个被关入纳粹集中营的犹太人,心理学专家写的书籍。书中从两个部分告诉我们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也是香港中文大学50本必读书籍,当然在各个知名书籍排行榜上,《活出生命的意义》都榜上有名。

我从书中了解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了吗?当然没有,作者是通过自身的集中营亲身体验,去述说关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个事情,开创了意义疗法,去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

关于这个意义疗法,我觉得本质上是给迷茫的人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慰,真正赋予生命的意义。毕竟每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阅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对我影响最为深远。

我自己就在不断的幻想自己80岁躺在棺材里的样子,那无尽的黑暗让我感到恐惧,不敢去设想。也为不知道应该怎么样书写墓志铭而感到恐惧。

由于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让我对高效能有了全新的理解,对于人生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知道了精英们是如何成为精英的。但是由于理解不深,反而有点走火入魔了。就有点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里面强行修习六脉神剑走火入魔的鸠摩智,经脉逆转,违背了史蒂芬科维的初衷了。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有了很多全新的启发,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新的逻辑。人生每个阶段的使命和意义是步一样的!就像作者本人经历了集中营,但是没有描写集中营的`至暗时刻,而是站在上帝的视角,审视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和人们心理上的变化。

也让我知道了人们刚从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上解放出来的时候,是有特别大的反弹作用力的,会做出暴饮暴食,大喜大悲,甚至犯罪来表达自己内心的。

里面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他和朋友在乡间小路上行走,后来看到一片绿幽幽的稻田,朋友就硬拉着他,踩着稻田行走。

还一边走一边告诉他,我们在集中营里经受到了那么大的苦难,踩死几根稻田又怎么样呢?

还有人刚被从集中营里解救出来以后,说道:如果出去了手上不沾点血,那就自己砍断自己的胳膊。因为人从非常巨大的压力中出来时候,压力消失了,但是为了抵抗巨大压力的心理抗压性被反弹,就像压在皮球上的重物消失了,皮球就会高高弹起一样。很多人因此要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

有的人自我救赎成功,会直面自己的内心,成为更强大更优秀的人,有的人无法完成自我救赎,就通过伤害别人,犯罪,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所以作者从一开始在集中营当中,给自己设立的目标,要完成自己才能写的书稿,那时候,出狱完成书稿,成了他生命的意义。而出狱以后不到6天就完成了书稿,但是他看到许许多多的人在自我救赎上没有成功,这才使他依然留在了那个城市,继续为了那些痛苦的人们去进行自我救赎而工作。这时候,作者生命的意义变成了帮助人们解除心灵上的痛苦,完成自我救赎。

这个经历和故事给了我极深的震撼,我一直以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所以我每天都很痛苦,去寻找一生只做的那一件事,苦苦寻觅,不过等待我的就是没有,因为根本就不符合科学逻辑。

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第二个部分作者带我们分析了怎么样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我早有耳闻,却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到加入了爱的读书会,有幸获得豆豆老师的.赠予,才得以一读。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即作者在集中营中自传式的记录;第二部分“意义疗法概观”是理论性文字。

本书的第一部分,让我很受震撼,不是因为对集中营生活的描述得有多么不堪,恰恰相反的是作者以一种科学家的冷静来观察和总结,在那样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能以如此平和的心态思考生命的意义,而不是轻易放弃生命或形同朽木,着实令人由衷的敬佩。

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一位性格坚韧,头脑冷静的伟人。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活生命的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并入选香港大学必读50本图书。如果你正虚无度日,热情渐消,茫然于生命的意义,那么,来读一读这本书吧。

在荒凉的环境中,人们不能畅所欲言,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忍受痛苦,以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去忍受,在这种处境中的人们也可以通过回忆爱人的形象获得满足。我生平第一次理解这句话“天使”存在于无比美丽的永恒思念中“。

作者在这里给出了一种忍受痛苦的方式:回忆爱人的形象。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另一半,处于绝境时只有思念才能熬得过去。因为怀有对另一半的思念和希望,才有了动力,所受的苦难才有意义。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即使被关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环境是压抑的,身体是不自由的,绝大多数人的精神和肉体都是痛苦的,但是作者却悟出了心灵的自由是谁也无法夺走的自由。他告诉我们,虽然不能避免痛苦,但是我们依然能够选择面对痛苦的态度。

苦难、厄运和死亡是生活不可剥离的组成部分。没有苦难和死亡,人的生命就不完整。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作者提出将苦难、厄运和死亡看成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它们。

也许当下我们并不能明白这些苦难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甚至到死都不能。但是当你知道这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那它就有意义了。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第一种是比较普通的,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能给他人带去所需。我们可以说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第二种不是通过工作,可能压根儿就不喜欢这个工作。那么通过体验某种事,比如去爱某个人,也可以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三种就比较难了,这也是作者所经历过的——忍受苦难。在苦难中选择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也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也许我们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同样也问过自己。我有时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多大的意义,尤其在最痛苦的时候,感觉一切都似乎和我没多大关系。现实的残酷,理想的美好,反差之大让人难以承受。

当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曾经看过的一部影片映入眼前《穿着条纹睡觉的男孩》。德国对犹太人的残害,让自己为他们这样的行为而感到愤恨。

然而,其中也不乏有意志坚定的人。维克多?弗兰克尔就是其中一个。他写的这本书激励了很多人,也可以说救了很多人。

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不断地赋予,人只有活着才能拥有更多更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应该对生活进行一次又一次地加法运算,而不是总在做减法算式。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成功的并不是最聪明的人。因为决定成功的更多是非智力因素: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心态,努力和坚持,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做一个始终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并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仍能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任何人做一份积极的工作,可能他感觉不到自己的意义所在,但他的意义确实存在,社会的美好是由各个层面的劳动者共同建立的。自己的工作无足轻重,那只是一种感觉,你做了再普通的工作也为社会贡献了一点力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最近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觉得作者的想法非常的奇妙。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赋予他什么意义,他就是什么意义。人是自由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给生命定义某一种意义。但是也正是因为人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奇妙的人生,从而有了我们这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生命因为很短暂,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每一刻的青春。也正是因为生命非常短暂,我们才要把我们短暂的一生活出意义。生命虽然终会有走到尽头的一天,但是我们存在过的意义不会消失。有些人即使不在了,但是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那些有意义的生命,总是不会轻易被世人忘记。

这本书的作者最有意义的就是创造了意义疗法,书中有提到,想要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三种方法。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奉献时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对自己肩负的责任认识的越早,就越能健康快速的成长。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也能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要明确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做人做事,为自己负责,为别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从意义疗法的角度看,意义及对意义的认识完全是实实在在的,没有那么虚无缥缈。人对意义的认识就是意识到了现实背景下的某种可能性,简单的讲就是当下的背景下,我能够做些什么。意义疗法认为,良知是一种提示器,能够指示我们在特定情境中前进的方向。良知必须仔细衡量所处情境,按照一套标准和价值系统去评价它。

一个人一旦成功地找到了意义,那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一如文中所讲,人类总是有能力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人的行动的能力。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都能够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感觉是这是一本话题沉重的书,我就猜想作者肯定经历过生与死的折磨,肯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经历,否则写不出这么沉重的书,伴随着书的序言,我对全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书中描述的一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真的震撼到了我。书中描写的场景光是今天想想,内心就久久不能平静。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曾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责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俱地经历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蘑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竞事业的责任,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再想到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所谓的困难和失败,跟作者相比,真的的是不值得一提。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思考自身。就像尼采说的“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才能不枉在世上走一回。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给我的感触是很深刻的!光看题目,很容易以为这本书是一本心灵鸡汤。这本书并不厚,讲述了作者在纳粹集中营中的生活。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儿医师。一个20世纪的奇迹。精神分析第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以意义疗法为核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使命。弗兰克儿医师从奥斯威辛集中营人间炼狱归来。写下了这本书,成为畅销书。

弗兰克儿医师以平淡的语气描述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描述死亡与毒气。描述人在极限环境下的苦难,以及从苦难里如何借着意义地寻找,将自己超拔岀来,去重新爱人。

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只有在深爱另一个人时,你才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本质。弗兰克儿医师能够撑过这几年的地狱生活。除了他超强的意志力。是爱让他活了下来。

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最具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金球有20多种译本,是一部畅销名著!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看了弗兰克的《活出意义来》,尽管还没有看完,但仍让我觉得一个人在极端恶劣情况下坚持生命的意义是多么伟大,同时人的潜能也真的是无限的。

在人变得一无所有,很多人的欲望与动物相同,而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人,却一样能活出生命的意义来。他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还会坚持生命的意义,会在面对死亡时选择照顾那些病人,还会为了朋友而放弃逃跑的机会,也就是说,他能为了他心目中生命的意义而放弃生的希望,最主要的是,这些决定都不是在瞬间决定的。我们对于瞬间的决定可以理解为一种冲动,但经过仔细考虑而做出的稳定决定,不能不让人佩服。

一个生活优越的人,在瞬间变得身无长物,穿着单薄的衣服面对严寒,做着繁重的劳动,而食物匮乏,还要时不时忍受屈辱和毒打、面对各种死亡现象。人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是人还是本能的寻找着生的出路。也同时认同,人没有适应不了的环境。并且在如此环境下,仍有伟大的生命能保持着心灵的自由。

作者写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介绍集中营的生活,而是要让人们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心的自由,是的,心自由了,人就会无比坚强,突然想看看老子的著作,不知道是不是有相通之处。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我们赋予他什么意义,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意义。由于个体的不同,我们无法定义某一种价值观就是最优化的,相反,正是由于人的不同的`,所以会有不同奇妙的人生,构成了我们五彩斑斓的世界。

苦难我们无法选择,但如何面对苦难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就像我们面对疫情一样,疫情是我们无法选择,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面对疫情,是抱怨还是积极面对?选择权在我们手中,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尼采曾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作者创立了意义疗法,他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追求真善美或爱上某个人)。

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回顾中国近代史,倒是在经历抗日战争的时候,“意义”经常被强调。那个年代,生而为中国人的意义,就是保家卫国。抗战结束,内战爆发,水深火热之中的“意义”是解放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处在亟需解决温饱再奔向小康的阶段,所谓“意义”都是很实际的事,似乎大家摆脱赤贫以后,“意义”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说起“生命的意义”,可能是在说为人儿女或者为人父母的意义,可能是在说作为伴侣的意义,也可能在说作为员工或者领导的意义。人,可以通过自己工作找到生命的意义,但是在中国,大多人是需要退休的,这就阻断了多数人通过工作的途径实现自身一生意义的道路。

另一层现实是,自小没有经过职业启蒙的我们这一代人,如何能在工作中寻找到自己的意义呢?印象里,关于工作,接受的教育都是在要求我干一行爱一行,也许用成熟的眼光看待工作,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人是可以主动调节的,这个时候大概总要搬出那套“想改变世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理论,来证明工作和工作之间是没有差别的,有差别的是对待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这个理论乍看之下无法反驳,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人的感受。嗯,我想,也许这也是许多人并不能从工作当中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的原因吧。

为人儿女或者为人父母抑或为人伴侣,属于书中所述第二条实现意义的方式,人类生来就要寻找爱,通过爱与被爱看见“意义”。但是人生不总是快乐美好,就像书中写道: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也是发现生命的意义的一种方式。随后作者又解释道,无论如何遭受痛苦不是寻找意义的必要方式。而是,即使在遭遇痛苦时,人们也可能找到意义,假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话。如果痛苦是可以避免的,那有意义的事就是去消除痛苦的根源,不论这种原因是心理的、生理的或政治的。遭受不必要的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

生命永不重复,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独特的,所以每个人对于苦难的看法与感受也是不同的,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但作为意义永远不会消失。这本书的作者在纳粹时期,全家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以及妻子均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促使他开创出了意义疗法。作者所受的苦难就是不可避免的苦难,在我想来,现代的普通人是幸运的,至少不必要遭遇这种苦难,或者抗战时期的苦难。

我们普通人的苦难,或许最多的还是平淡生活中的小坎坷,除此之外,算的上苦与难的大概就是生离死别吧。杜甫有句诗说: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大意是,只是因为死亡而离别的话只需要吞声哭泣就好了,因为死亡无法挽回,可是知道对方活着还要分别,那必然非常悲伤。交通科技发达的现代,距离造成的分别已经不需要像古代那般生别常恻恻了,死别,应该算是不可避免的苦难之一了。我们的启蒙教育习惯,是没有死亡教育的,而且,中国人都比较忌讳死这个字眼。我第一次接触到死亡,大概是在我小学的时候,那年我的外曾祖母去世,只记得那天还需要上学,早上醒来妈妈没在身边,爸爸告诉我妈妈没在是因为外曾祖母去世了,我只是想到,妈妈会因为这个哭的很伤心,所以我也哭了。之后再对死亡有印象,已是初中,那年曾祖母去世,我印象最深的却是,爸爸在床边面对着窗户坐了一天或者更久,坚挺的背影透露出来的却是忧愁与无奈。那时候还不能理解“死亡”这个字眼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不能理解永远回不来的永远到底有多远。

不记得在哪看到过一个故事,中国人很忌讳谈论生病跟死亡,尤其是与临终之人。一个人的父亲得了很严重的癌症,检查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全家就决定瞒着这位老父亲,怕给病人增添额外的压力和心理负担,但是这位病人隐约从自己亲人的态度中察觉出什么,每每想问清楚,却总也得不到明确的回答,家人总是告诉他就是小毛病不要想太多,过阵子就好了,病人就在这个善意的谎言中一天天衰竭,直到病情突然恶化而离世。也许,隐瞒真相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隐瞒真相也让临终之人失去了面对死亡的缓冲时间,也失去了实现遗愿的唯一机会。生老病死,是人必须经历的,那对待死亡,可能也只有好好告别。

若死别即苦难,那又怎样从这份苦难中找到意义呢。或许是警醒活着的人一辈子不长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或许是提醒我们生活平淡但是不要忽略了平淡中的那一抹美好,又或许是在教会我们好好告别,不留遗憾。

“你所经历的,世人夺不去。”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身上、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愿每一个追寻意义的人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活着是为了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而心理学家往往思考得更透彻。然而,心理学家们的.观点往往有自身经历的影子。譬如弗洛伊德宣扬生活是为了简单的祈求快乐,阿德勒则教导自立自强,争权夺利。经历了集中营的弗兰克尔则说,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客服困难的勇气。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的境遇,也有一些不可控的力量会夺走你许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这种不断的自主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给我印象深的有几点。一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并不是作者所预料到的。他仅仅花了九天时间撰写这本书,包括他的自传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理论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起初他坚持匿名出版,并没有期望它会给作者带来文学方面的声誉。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恰恰是这本书带给他巨大的成功。

所以弗兰克尔告诫他的学生:“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的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是为他人奉献的副产品。”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二是在集中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他开始用专业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自己以及其他的“囚徒”,从而发现在人的身体和思想受到压迫而处于原始状态的情况下,人还是可以深化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生存能力。进入集中营的“囚徒”们的第一阶段是痛苦得想自杀,然而过几天后就不再惧怕死亡。第二阶段是冷漠,对眼前的一切不再惊讶,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保证基本生活和谋求生路就是努力的最终目的,与此无关的事情都可以被忽略。

然而,丰富的精神生活,譬如宗教,爱,艺术,幽默,都能让人暂时漠视痛苦。(需要培养一点幽默感了…)最重要的,虽然人不可避免的受致于环境,但在任何环境下,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三是书中不止一次出现尼采的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追寻生命的意义,可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让人着眼于未来,并专注于此,这就是救赎之道。生命的意义不是某个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具体的。它构成每个人独特的命运,在不同时刻采取正确的应对,而不是随波逐流。有时候需要深思熟虑,但有时候也许顺其自然是正道。四是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担心的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是仅仅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前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或者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把人的存在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人不是为了自身的欲望或者适应性而活,而是更主动的去寻找存在的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突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去爱,去克服困难,去奉献和负责任。五是意义疗法在改变自己行为方式的独特性:“要像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首先,它要求你设想现在就是过去;其次,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补。在我看来,这几句话对我的帮助最大。它让我回溯自己过去犯的错误,设身处地来到过去的情境,对比过去和现在,惊讶地发现,过去和现在好像没有差别,所以很难改变。只有当你回溯过去,明确找出自己的错误,代入到现在遇到的相似的问题中,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六是书中强调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人的社会性决定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弗兰克尔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即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重生的经历让他给出自己的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一样,错误的行事与生活。”这不仅是因为生命短暂且只有一次,更让人随时反省,改变然后重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多克·弗兰克尔,以他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苦难与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提出了心理学上的“着眼于未来”的意义疗法。

“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时育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面对困境,你可以抱怨可以消极,决定权在你手中,决定的不同,也决定了你最终的结果与中不同,就像作者最后不但活着逃出了魔掌,变不利为有利。“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取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者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它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地消除紧张,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突然失去勇气,会导致死亡”。环境对人有影响,但最终都是自主决策的结果。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一是创造或从事某种工作;二是经历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就是不仅能从工作中也能从爱中找到意义;最重要的是:即使出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把个人悲剧转化为胜利。痛苦如果是能够避免的,那么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事,因为遭受不必要地痛苦与其说是英雄行为,不如说是自虐。这就是说,要发现生命的意义,痛苦不是不可或缺的。

“把人定义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的种群”,比如,失业不等于没用,没用不等于生活没有意义。冷漠、迟钝、对任何事物都不关心,囚徒的状况,失去了感受快乐的能力,只能慢慢培养。”“存在之虚主要表现的是厌倦,这比焦虑带来的问题要来的多,适度的焦虑可以让人更加努力的去改变这种焦虑感,而厌倦就不同了,表现出来的是消极的情绪。”

珍惜并享受生活提供给你的各种际遇吧,letitgofree.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适合所有人的书,强烈推荐。

再现人类史上极端的一种经历和体验,让我们不但感受到纳粹的恶,也会体会到人类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有保持尊严的自由,哪怕活着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会饿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问题,满怀责任心去回答生命的问题,去实践和行动。瞬间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通过行动而固化下来。

我们应该听从书里的建议,对待每一天应该像第二次去选择,我们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个子,想到后面的n种情况,然后反过来决定该怎么落子。同样,我们应该不停的用80岁的自己,五十岁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个月后的自己来观察当下,自己联想个上帝之眼出来,于是便可以从容应对,不虚无,不焦虑,不狭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贪婪,不沉沦,不鸡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声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们会拥抱时间,从事业或者家庭责任中挑战自己的高度,从兴趣爱好中寻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极限的美妙,从帮助他人中过去幸福快乐,从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难中检验自己意志力的坚强和内心的自由。

不喜欢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学”,感觉更像消极,为了解释而解释。喜欢“高度心理学”或者因为我们阅读和婴儿期幸福的体验,让我成为“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生命有太多种可能性,哪有时间虚无呢?

县留守儿童生命意义感现状调研报告。

提高企业效率的意义。

浅谈人格的法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