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读生命的意义有感(优质5篇)

最新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读生命的意义有感(优质5篇)

作者:QJ墨客 最新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读生命的意义有感(优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一

看完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失望。首先它很薄,一点没有心理学著作的样子,比如《心理学与生活》,厚厚的、重重的放我床头一年了也没翻几页;其次是它浅显,几乎没有专业术语,即使有也十分易懂,比如“意义治疗”就是启发患者发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是网络鸡汤也罢了,可此书的作者弗兰克尔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如此盛名写的书却这样平凡,是不是我漏了什么?于是再翻一遍。

没有。

正如国学大师季羡林给出学习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方法是勤学苦练一样,弗兰克尔给出的生命意义也很简单:爱一个人且为之负责。

于是我想:是不是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呢。人生就是将简单的事情反复实践的过程。比如:保持身体健康、长期自律、持续成长等。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在我年幼开蒙时就已知道,可做到却不容易。

保持健康需要均衡饮食、情绪平和、合理运动。在一桌美食面前说停止就住口,在对着识字卡读了十分钟“你、我、他”孩子还不认识时再读十分钟,在累了一天只想黏在床上时拿瓶水再去健身房一小时。

长期自律不仅需要意志力更需要方法和习惯。放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道德执照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行了善事之后,他就会获得一种道德优越感,仿佛取得了一种道德许可证: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地放纵一下自己。“我这周锻炼了三次,必须吃一块提拉米苏奖励自己”很可能一周的训练泡汤了;“我辛苦了几个月,现在喝了几杯酒开车有什么关系”很可能一个家庭就毁了。养成习惯可有效节省我们的意志力,一个有运动的习惯的人就不会为每天的十公里感到累心,可将多余的精力用在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上;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就不会恐惧百万字的著作,只需放在床头,每天翻上半小时,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持续成长就更难了,需要不断地学习、持续地自我要求。有人从走出学校那一天不再成长,有人则停在工作几年后。其实成长从都是“瞬间”的、而不是“持续”的。我在生产之前想着生产后花三个月恢复身体,孩子白天交给公婆,晚上和老公轮流值班照顾,一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我在生产之后才发现事实的真相:三个月刀口都长不好,婆婆连奶粉温度都控制不了,老公晚上值班将感冒传给孩子引发肺炎。抱怨猪队友有用吗?这一切都需要我瞬间成长、拿出可行办法解决问题。像大s说的逢开路、遇水搭桥、降妖打怪。

弗兰克尔一生都对生命充满热情,67岁学习飞机驾驶、80岁登上阿尔卑斯,愿我和他一样永远热爱自己的生活。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二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读《生命的意义》有感【通用9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关于生命的价值,作者提出要忘记自我:“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工作而言,由于现代社会看重功利,很多人都是把工baihua作仅仅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养家糊口的途径而已,却忘记了工作中所能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而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不是简单的目标实现式的;而是心中有个目标,然后忘我地勤奋工作,这样成功往往会不期而至,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价值(这里所说的“工作”是广义的概念,比如周末去做一个志愿者也是一项工作),能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团队、为集体、为一个大的事业贡献出的绵薄之力,那本身将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而现实中,很多时候人们在工作中容易丧失自我,就像叔本华所讲的那样“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焦虑是因为担心做不好而有压力,厌倦是因为认识不到工作的价值而产生虚无感。所以,我想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静下来想想,在工作中我能够为这个团队创造什么、为他人带来什么,我能从中收获什么、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长与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成就感。但是,我需要重申一点,答案未必是高大上的,往往是很普通、很平凡的。比如一个交通协管员,如果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那么他将度过一天又一天无聊的时光;而另外一个交通协管员,每次看到红灯亮起时在他的召集和劝解下安稳的人群,绿灯亮起时大家有序通过的样子,觉得这种感觉真好,那么他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心情都是舒畅的。所以,善于发现工作中点滴的美好,尤其是和自己相关的点滴美好(倒不一定是与自己的行动有因果关系),更容易让我们工作得快乐些。

谈到工作,我其实很佩服你。你虽处于困境之中,但是你热爱着你的工作,你没有放弃,你一直在努力。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困扰,很多时候,你承载的比别人要多,你所遭遇的内心的波澜别人可能不理解。其实,我也难以全面理解,只不过我稍微学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所以我能理解很多时候一个人想控制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难,而你无疑是一个坚强者。记得有次聊天,你告诉我,有时候你工作时心里根本平静不下来,记忆力也很差,由于睡眠很差,白天工作的状态一塌糊涂;有时候,由于内心的焦虑、低落,甚至从不远的住处走到单位,都要花费很大的勇气,每走一步都感觉很艰辛;有时候,由于内心不平静,很难与别人打交道,很想逃避,甚至和熟人见面,打个招呼都是那么的困难,没有勇气面对人群、面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而这一切,你都在承受,你没有放弃,你默默地用自己的双肩勇敢地扛起来。我还清晰地记得,你告诉我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你深爱着你的工作、你的团队、你的好伙伴们,你甚至有时候觉得对不起他们,他们关爱着你、帮着你、替你承担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慢慢好起来,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真心佩服你,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你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团队一份子的存在感或是荣耀感,这一点真的很赞。

疫情期间,晚上睡前陆陆续续看完这本书,几点收获:

1、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2、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我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我知道世界上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时间思念爱人,那么他就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

3、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4、生活就好比看牙医。你总是觉得最难受的时候还没到,而实际上它已经过去了。

5、生活永不重复,不同问题需要不同的应对。有时你会发现所处的情况需要你采取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命运,有时你会觉得深思熟虑更为可取,有时你会发现顺其自然是正道。每种情况都有其特殊性,正确的应对也只能有一个。

6、“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同样,有目标的人更容易走的更圆。

7、生命中真正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了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

8、弗兰克尔的观点:滋养内心的自由,拥抱自然、艺术、诗歌和文学之美,感受对家庭和朋友的爱,是十分重要的。

9、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10、生活中总有两种人,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

这是一本通熟易懂、教人坚韧的心理学著作。作者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他的全家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怀孕的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他亲历四个集中营,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认为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本人最好的诠释了网红话语“那些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本书分成两个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意义疗法。

去书店时,顺手拿了这本《假话国历险记》。当时只是想到以后要写美德教育方面的童话,想学习用的,其实连简介都没有看。

最初看了几页,不感兴趣,感觉情节并不新鲜吸引人。看到八十多页时还感觉无法吸引我,不过是拿去教室给孩子们看着玩儿吧。主人公是一个叫小茉莉的男孩——有趣吧?这芬芳的名字居然属于一个大嗓门的男孩儿。他从小嗓门大,被人当成怪物。他并没有埋怨,也没有用自己的能力去伤害别人,而是远离了误解他的人,独身流浪。他进入了颠倒是非的假话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用大嗓门震塌了王宫,让假话国的居民们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其实瘸腿猫的分量也很重,在里面也起到了不少的作用,不过应该算不上主人公。这只猫只有三条腿,是小女孩罗莫莱塔用粉笔画的。后来画家小香蕉又给它画上了一条腿。但它仍是瘸腿猫,因为它对于真话不吐不快,而写真话就会磨损自己的腿。最后,它甚至为了救小香蕉将自己磨得只剩下一条腿了。

画家小香蕉曾经有过很大的苦恼,苦恼到想远离一切色彩。他在假话国画画,必须画假的。比如画马有十三条腿,画骆驼有三条尾巴。后来,他终于鼓起勇气将画修改成了真实的样子。这让他有了神奇的能力——只要他画的内容符合现实,画儿上的东西就会变成真的。于是,他可以画工具、美食、鲜花,甚至用画笔修复了被破坏的建筑。这让人想到神笔马良。他也有神笔马良的气节,宁可被关进疯人院,也绝不画用于侵略的大炮。喜欢书里的这个句子:“小香蕉在人行道上停了下来,脑海里美丽的念头像鲜花一样绽放着。他甚至闻到了它们的香味,就好像千万朵盛开的紫罗兰一样。”如此美丽鲜活的比喻!小香蕉为人行道两旁画上了紫罗兰,人们兴奋地胡着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小香蕉抬起头,看着众人的眼睛。从这些眼神中,他看到了他们的喜悦,也感受到了幸福的存在!”这样优美的句子,应该还有。可惜的是,这本书是注音版的,经过改写,不得见到其原貌。

看到一百三十页时,我被“一分钟也不坐的本韦努托”深深感动了。本韦努托生来怪异,只要坐下,就会不停地快速生长。他第一次主动坐下长大,是因为爸爸去世,为了帮助妈妈,要出去工作。他坐了几分钟,迅速地从一个小孩子长成了小伙子。他第二次主动坐下,是为了帮助一个生病的妈妈照顾孩子。等他站起来的时候,已经长白发了。他第三次主动坐下,是为了陪一个快离世的老人打牌。打完牌,他已经白发苍苍、弯腰驼背了。他第四次主动坐下,是为了掩护小香蕉和瘸腿猫越狱。走出家门时是八十岁,回到家已经超过九十岁了。他第五次主动坐下来,是为了陪一个没有实现理想的巡夜人聊天。最后,他就那样坐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瘸腿猫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挑个好的地方生活,本韦努托笑笑说:“这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国家,也就是说,这是个最适合我呆的地方。”这是地藏菩萨的境界。小茉莉在他的启发下,找到了生命的意义:“现在我知道,我该拿我的嗓子干什么了。与其全世界到处跑,震坏东西,倒不如用我的嗓子尽力让人们获得快乐。”

书中的正面人物,都是牺牲自己,无私奉献。他们遭受着误解、漠视,却依然对世界充满希望,依然向遇见的人付出爱心。在默默奉献的时候,受助者甚至不知道他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他们就那样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时光,甚至是生命,即使无人感谢,他们也不伤心。这是怎样的无欲无求!

深究一下,也许每个人物、场景也都有象征含义吧。在一个人人说假话的地方,如何能保有初心,不失去自己?如何能勇敢地站出来说出真相?如何能解救那些为假话所苦的人?答案只有一个:无私。

合上书,我又为自己的浅薄汗颜了。以后再评价一个故事、一本书,至少要看完再说话。这个我曾经认为没有深度、情节不吸引人的童话故事,却给了我很深的思索。我曾经苦苦寻找过生命的意义,原来,答案就在童话里。

尽力让别人获得幸福快乐,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一本著作,它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做出的观察。弗兰克把自己和同事被关机集中营的狱友当成样本进行一个心理学视角的观察。作者在这种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开创了意义疗法,对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找到了绝处逢生的意义,战胜极端痛苦。

进入集中营的人,先后会经历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恐惧和震惊,他们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结果不会这么糟糕。第二阶段:冷漠、无动于衷的阶段,即情绪死亡的境界。这个阶段的犯人目睹惨状已无动于衷,丝毫激不起恶心、恐怖或怜悯的情绪,他们冷漠寡情,感觉钝化、自觉什么都不在乎。这个阶段的冷漠,其实是因为自我防卫所必需。第三阶段:恢复。他们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已经相信自己已经自由。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人格解体"

作者通过分析集中营的犯人,发现一种在心理学上非常伟大意义的"意义疗法",即帮助精神崩溃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为当下状态跟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够唤起人们潜在的斗志,召唤着人们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人对意义的这种追求,就会让人产生一股精神动力,即便是在集中营这种极端环境下,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内心。想要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未的某个目标,这一点对于任何遭遇厄运的人都适用。

在书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方式。

第一:从事某项事业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并不会给你带幸福,因为追求成功的观念容易引发一个后果,就是人们会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耻,反而会加重人们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要我们控制生命中发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的情绪和行动。在面对人生必经的苦难时,它提醒我们,人性只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升华。

第三:去爱某个人,帮助爱人实现他的潜能。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它自然也是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一个方式,只有在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本质,了解他的潜能。可以说,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所以,通过爱,你能够帮助对方认识到他的潜质,从而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不得不说,人们一直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是选择抛弃生命还是把苦难当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转化成对内在力量的考验。不同的选择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将困苦的环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机会并进行自我超越,达到人生意义的新高度。

我怀疑医生是否能够用一般性的词汇来回答这一问题。因为生命的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此,重要的不是一般性的生命意义,而是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生活的特定意义。用一般性词汇来解释这一问题类似于象棋冠军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师,请您告诉我,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是什么?”除了某一棋局中的某一特定情境或某一对手的特定个性之外,不存在任何所谓最好的甚至较好的一步棋。

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人不应该寻求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拥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业或使命。而此,他的个体不能被替代,他的生活也不能被重复。因此,每个人的任务与他实现这一任务的特定机会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生活中的每一种情形代表了对于人的一种挑战,提出了一种需要他加以解决的问题,生命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最终,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反,他应该认识到,被询问的应当是他自己。总之,每个人都应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且,每个人只有通过承担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过成为负责的人的人才能对生活做出反应。因此,意义疗法从责任中看到了人的存在的真正实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感悟。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相反,他应该认识到,被询问的应当是他自己。

无论是谁,腰缠万贯,亦或者平淡一生。很多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义,碌碌无为,在历史的潮流里翻不起一丝的波浪。但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特定的意义,每个人的生活不能被重复,独一无二。验证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我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最后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他的追求,也可能很相似我们的追求,或者与我们的不同。但对我们来说仍然有巨大的启发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问问自己。

有道是女人一思考,上帝也发笑。近些日子混在稻读社科群,一星期一本牛津通识读本。近期看《人生的意义》一书。读完窃喜,竟然把书啃下了。此书由英国当代著名的艺理论家、学批评家家特里。伊格尔顿著。他用幽默轻松明快的方式述说的。

说到人生的意义,粗略一想,感觉很伟大,就如小时候,我们常说的: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等等。但今天我要说的意义,是个体存在的意义,抛弃宏观概念,归根到人性的层面讨论人生的意义。我可不想绕绕去的故作高深,只想直观简单地说说自已的感受。真如我的半百人生:简单朴实倒也起伏有序。

当然在认识人生的意义时,也要认识自已。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已,才知道我要什么,我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意义是一种词语,只有依于事物才成为意义。我所理解的人生的意义是:存在,创造,爱。

我存在,我活着,便是意义所在。真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说到存在,先想到上帝。"由于有了一个上帝,人生的意义问题就变得一清二楚。"这使存在变得有具体的指向。也如书中伊格尔顿说言:"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就像我发表餐后演讲的时候不知道自已说了多少个字,这反而有助于我圆满地完成演讲。"

通常开朗的人活得轻松快乐,因为他们想的少,不会去纠结。就像人们常说的傻子不得大病一样。怎么样让自已活得轻松?不断的充实自已的人生,学习工作旅游读书,都是意义之所在。通俗些的说法就是折腾,人生在于折腾,折腾折腾去,快乐踏实也就油然而生。最怕有些想的多但不做事的人,那再想怎么多也是空想,空则痛。空则无意义。

想到前阵子的自己,有位认识近二十年的朋友,她得知我的近况后一次次的约我去她店喝茶聊天,可我一次次的拒绝。因为身体之故,我远离了所有的朋友。但是这朋友没有放弃,隔三差五的问候我,告诉我怎么样养身怎么样认识世界。记得有次了她发一段话:我们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去感知去认识,你这样不走出去,空想有用?你以为我们在美国,就这么点路,你竟然一直拒绝……然后我去了她的店。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品茶中我们感叹分开有十二年,都老了。

创造生命,创造奇迹。创造一切的一切。万物有灵。比如当二个俊男倩女经过恋爱相知相亲,孕育出一个小生命时,那是何等的奇妙。这也得以人类长久的延继下。这其中有道德的层面,也有情感伦理在其中。当你看着自已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长得像爸又像妈时,夫妻之间的感情更亲密牢固——有了共同的载体。

爱是人之本性。爱世上美好的人和事物。爱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牵挂不舍,才会有珍惜。爱分大爱和小爱。大爱可以是爱国家爱工作之类的,小爱可以细微到爱一个人或一朵小花。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滋润阳光,让生活变得有支撑有依靠。

记得以前上小学生作培训时,几个漂亮的六年级小女孩,稚气地问我:老师什么是爱?你爱你老公之外还会喜欢另外一些男人吗?我笑着回答:爱老公,也喜欢长得帅气有才华的男子,那是欣赏。哗啦一下,孩子们嚷嚷开:我要告诉你老公去,你怎么能再喜欢别人?!这回答让我满意。安静下后我给他们讲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小爱。因着这爱字,展开讲了整整一节。第二天家长反应还很好的。

伊格尔顿是位极富幽默感的人,他笔锋一转这样写道:"人生就像一篇华丽的演讲,看上去很有意义,实则了无趣味。人生又像一位演技拙劣的演员,看上去要表达什么,但能力不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人生的意义没有标准答案。正如我在稻读社科群,感知到读书的意义:快乐充实,自我丰富。有感想时码上一段读书笔记——写出的都是美好、仪式感、成就感。真如陈老师所言:有输入才有输出。

再怎么灿烂的人生,最后都走向永远的静默。把握人生,过好每一天每一时,才是最真实的意义所在。

在集中营待过的我们,都还记得那些在各房舍之间安慰别人,并把自己仅余的面包让给他人的人。这种人即使寥如星辰,却足以证明: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杀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他忘了艰困的外在环境通常能给人一个机会。让人超越自己,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成长。他不把集中营的困境看成是考验内力的试金石,他不看重自己的生命,反而轻蔑他,当他是无足轻重的万一,他宁可阖上眼皮,耽溺于过去,这样的人自然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

一个人一旦了解他的地位无可取代,自然容易尽最大心力为自己的存在负起最大责任。他只要知道自己有责任为某件尚未完成的工作或某个殷盼他早归的人而善自珍重,必定无法抛弃生命。他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因而承受得住任何煎熬。

愿我一直能谨记,在任何境遇下,我都有选择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不要盯着成功——你越是盯着它并把它当成靶子,你就越容易脱靶。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一定是自然而来的,而且,只有作为一个人对于一种比他自身更大的事业的奉献的无意识的副作用,或者作为对于他人而非自己的奉献的副产品,它才能够产生。

尼采的话存在着许多的智慧: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尽情地享受生活,好像你已经获得重生;而不要像你初次那样,错误地来做今天的事。人主要关注的。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发现生命的意义。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三

今天读了《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它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e。frankl),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甚至面对巨大的苦难时,如何思考并获取生意的意义的令人鼓舞的杰作;——我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而这句话的意思包含:

比如:老板对你态度很差,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反应——生气、整天都没有心情、对下属发脾气等,或明白工作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想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全心投入。。。

又比如:孩子/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不高兴,并马上提出反对,并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可以选择暂停,推迟反应;当我们明白家庭教养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时(备注:人类学习主要有三大模式,其中之一是模仿,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来学习。。。),我们可能会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并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忽略不好的行为,并尝试从孩子行为中找出积极的因素加以表扬,以此来转移孩子关注的重点;通过父母正确行为示范,给孩子不同的选择来引导其转向积极的一面。。。

其次,而人类天生就有4大天赋:

1。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通过从意识上“站后一点”观察自己,看/听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出反应的,从而发现自己可以改善的空间,并不时自我反省、提醒自己,持续改善。。。

2。想象力imagination——梦想是好东西,它可以让自己“看到美好的将来”,从而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调整态度及行为,让个人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挑战;这也是所谓的“以终为始”、积极心态的力量等理论的依据。。。

3。良知conscience——基于人类良知建立的价值观可以给人以最大的安全感。。。

通过对这3大天赋的认识及有意识地运用,从而实现自我的管理;

当然,这个“空间”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或者说以身作则的能力!

因此说,每个人的快乐、幸福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提高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我们才能最终掌握自己幸福的钥匙!

读书心得体会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读后心得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四

关于生命的价值,作者提出要忘记自我:“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工作而言,由于现代社会看重功利,很多人都是把工作仅仅当成一种赚钱的方式、养家糊口的途径而已,却忘记了工作中所能体现出来的个人价值。而通过工作实现个人价值,不是简单的目标实现式的;而是心中有个目标,然后忘我地勤奋工作,这样成功往往会不期而至,因为“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所以,如果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的价值(这里所说的“工作”是广义的概念,比如周末去做一个志愿者也是一项工作),能够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工作可以为团队、为集体、为一个大的事业贡献出的绵薄之力,那本身将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而现实中,很多时候人们在工作中容易丧失自我,就像叔本华所讲的那样“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焦虑是因为担心做不好而有压力,厌倦是因为认识不到工作的价值而产生虚无感。所以,我想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静下来想想,在工作中我能够为这个团队创造什么、为他人带来什么,我能从中收获什么、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成长与提高,这两个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成就感。但是,我需要重申一点,答案未必是高大上的,往往是很普通、很平凡的。比如一个交通协管员,如果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那么他将度过一天又一天无聊的时光;而另外一个交通协管员,每次看到红灯亮起时在他的召集和劝解下安稳的人群,绿灯亮起时大家有序通过的样子,觉得这种感觉真好,那么他工作一天之后回到家里心情都是舒畅的。所以,善于发现工作中点滴的美好,尤其是和自己相关的点滴美好(倒不一定是与自己的行动有因果关系),更容易让我们工作得快乐些。

谈到工作,我其实很佩服你。你虽处于困境之中,但是你热爱着你的工作,你没有放弃,你一直在努力。由于心理上的一些困扰,很多时候,你承载的比别人要多,你所遭遇的内心的波澜别人可能不理解。其实,我也难以全面理解,只不过我稍微学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所以我能理解很多时候一个人想控制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难,而你无疑是一个坚强者。记得有次聊天,你告诉我,有时候你工作时心里根本平静不下来,记忆力也很差,由于睡眠很差,白天工作的状态一塌糊涂;有时候,由于内心的焦虑、低落,甚至从不远的住处走到单位,都要花费很大的勇气,每走一步都感觉很艰辛;有时候,由于内心不平静,很难与别人打交道,很想逃避,甚至和熟人见面,打个招呼都是那么的困难,没有勇气面对人群、面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而这一切,你都在承受,你没有放弃,你默默地用自己的双肩勇敢地扛起来。我还清晰地记得,你告诉我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你深爱着你的工作、你的团队、你的好伙伴们,你甚至有时候觉得对不起他们,他们关爱着你、帮着你、替你承担着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希望以后自己可以慢慢好起来,可以做得更多。所以,我真心佩服你,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你没有放弃自己的职责,没有放弃自己作为团队一份子的存在感或是荣耀感,这一点真的很赞。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篇五

有道是女人一思考,上帝也发笑。近些日子混在稻读社科群,一星期一本牛津通识读本。近期看《人生的意义》一书。读完窃喜,竟然把书啃下了。此书由英国当代著名的艺理论家、学批评家家特里。伊格尔顿著。他用幽默轻松明快的方式述说的。

说到人生的意义,粗略一想,感觉很伟大,就如小时候,我们常说的: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等等。但今天我要说的意义,是个体存在的意义,抛弃宏观概念,归根到人性的层面讨论人生的意义。我可不想绕绕去的故作高深,只想直观简单地说说自已的感受。真如我的半百人生:简单朴实倒也起伏有序。

当然在认识人生的意义时,也要认识自已。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已,才知道我要什么,我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意义是一种词语,只有依于事物才成为意义。我所理解的人生的意义是:存在,创造,爱。

我存在,我活着,便是意义所在。真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说到存在,先想到上帝。"由于有了一个上帝,人生的意义问题就变得一清二楚。"这使存在变得有具体的指向。也如书中伊格尔顿说言:"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就像我发表餐后演讲的时候不知道自已说了多少个字,这反而有助于我圆满地完成演讲。"

通常开朗的人活得轻松快乐,因为他们想的少,不会去纠结。就像人们常说的傻子不得大病一样。怎么样让自已活得轻松?不断的充实自已的人生,学习工作旅游读书,都是意义之所在。通俗些的说法就是折腾,人生在于折腾,折腾折腾去,快乐踏实也就油然而生。最怕有些想的多但不做事的人,那再想怎么多也是空想,空则痛。空则无意义。

想到前阵子的自己,有位认识近二十年的朋友,她得知我的近况后一次次的约我去她店喝茶聊天,可我一次次的拒绝。因为身体之故,我远离了所有的朋友。但是这朋友没有放弃,隔三差五的问候我,告诉我怎么样养身怎么样认识世界。记得有次了她发一段话:我们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去感知去认识,你这样不走出去,空想有用?你以为我们在美国,就这么点路,你竟然一直拒绝……然后我去了她的店。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品茶中我们感叹分开有十二年,都老了。

创造生命,创造奇迹。创造一切的一切。万物有灵。比如当二个俊男倩女经过恋爱相知相亲,孕育出一个小生命时,那是何等的奇妙。这也得以人类长久的延继下。这其中有道德的层面,也有情感伦理在其中。当你看着自已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长得像爸又像妈时,夫妻之间的感情更亲密牢固——有了共同的载体。

爱是人之本性。爱世上美好的人和事物。爱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牵挂不舍,才会有珍惜。爱分大爱和小爱。大爱可以是爱国家爱工作之类的,小爱可以细微到爱一个人或一朵小花。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滋润阳光,让生活变得有支撑有依靠。

记得以前上小学生作培训时,几个漂亮的六年级小女孩,稚气地问我:老师什么是爱?你爱你老公之外还会喜欢另外一些男人吗?我笑着回答:爱老公,也喜欢长得帅气有才华的男子,那是欣赏。哗啦一下,孩子们嚷嚷开:我要告诉你老公去,你怎么能再喜欢别人?!这回答让我满意。安静下后我给他们讲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小爱。因着这爱字,展开讲了整整一节。第二天家长反应还很好的。

伊格尔顿是位极富幽默感的人,他笔锋一转这样写道:"人生就像一篇华丽的演讲,看上去很有意义,实则了无趣味。人生又像一位演技拙劣的演员,看上去要表达什么,但能力不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人生的意义没有标准答案。正如我在稻读社科群,感知到读书的意义:快乐充实,自我丰富。有感想时码上一段读书笔记——写出的都是美好、仪式感、成就感。真如陈老师所言:有输入才有输出。

再怎么灿烂的人生,最后都走向永远的静默。把握人生,过好每一天每一时,才是最真实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