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实用6篇)

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实用6篇)

作者:念青松 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实用6篇)

决议是我们对自己的承诺,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决议的执行必须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计划,确保落实的及时性和有序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决议的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决策提供一些思路。

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篇一

本节课的内容非常丰富。《生活中的小数》,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田老师通过课前介绍自己;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课中采取情景对话的形式比身高、比体重等等。这些内容充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小数以及它的广泛应用。可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趣味化。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到了生活中去,又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回了课堂,因此也会进一步觉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优点:

3.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课堂上有学生分组讨论的活动;

5、教师的教学功底扎实,教态自然。

在此,我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又说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指导建议。

不足:

建议: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是否能够将本次课要讲授的内容作一个小小的整理,是整堂课更具有条理性,这只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建议。

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篇二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明确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可能不一样。教学重点是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顾老师首先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并发现长方形的对称轴,进而通过对不同折法的观察发现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在此基础上学习画长方形的对称轴。接着让学生尝试探索正方形的对称轴,并通过对不同折法和画法的研究发现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然后再探索出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最后通过不同梯度的练习,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顾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老师能给学生提供各种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在折一折的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和掌握了新知,通过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建立了感性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个教学过程中,顾老师始终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导,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奠定了基础。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探索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教学建议:

一、在情境创设方面,在趣、情、思上下功夫。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积极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过程。教者要善于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到亲切有兴趣,我们就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今天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中,从而使进入学习的'一开始就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三、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教学过程中,教者要能对学生多鼓励,多安慰,没有任何师道尊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活跃思维,让他们在自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参与,大胆发言,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四、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中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在学生思考的时候,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的活动或干扰、提示学生。

总之,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缺憾而美丽。顾老师的课堂虽然有一些缺憾,但并不影响这堂课整体的美,因为教学永远是一种缺憾的艺术。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追随完善、不断在生成的缺憾中逐渐走向成熟,走近完美的。

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篇三

陈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是细腻和自然。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整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完美结合,一节课水到渠成,自然流畅。

教学思路既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事件和教学措施的编排组合,衔接过渡的设计,详略安排等情况。

一、教学设计脉络清晰、科学有序。

这节课主要分成了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交流阶段。课前交流几乎是每个借班上课的老师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名优秀的`老师可以借助课前交流的几分钟和学生消除陌生感,给学生留下不错的第一感觉,如能在交流中自然涉及甚至为突破课的难点作点铺垫就更好了。陈老师的课前谈话很好地做到了以上的每一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学习。

2、导入阶段,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习热情。简单的计数问题,却让三年级的小朋友得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学生总结出的原因是,老师出示的表格太乱了。学生就产生了需要重新整理表格的想法。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李老师课的设计十分巧妙。

3、探究阶段。首先,小组合作,难点自然突破。从表格过渡到图是本课的难点,陈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而且小组合作不留于表面,舍得花时间,老师在此过程中起了适当引导的作用,并设计了一些非常有效的问题,师生共同合作很好地解决了难点。其次,详略得当,教学重点突出。在对图的认识过程中,老师花了比较多的时间,介绍了各部分的含义;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计算总人数。使大部分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课的重点。整个探究阶段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密度适中。

4、练习阶段,层次清晰。练习有巩固练习,变式练习更有与生活相联系的应用练习。

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来说说取材。整堂课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如小动物参加足球赛和篮球赛;内容又是贴合学生实际的,如捐款捐物活动,爸爸抽烟喝酒的调查等等。所以学生的学习是有生活基础,有现实意义,更是有动力的。

再来说说目标定位。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重叠问题一般出现在思维教程中,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让全体学生掌握是比较困难的。陈老师整堂课定位在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韦恩图,而且都是比较形象的如动物种类等,并没有出现抽象的数据,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整堂课学生知识得习得都非常自然和轻松。

教学设计是每一个老师必备的基本功,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多向这样优秀的老师学习,这样自己的课堂才会精彩,学生的学习也能达到事半功倍。

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篇四

1.充分预设是生成精彩的前提

课堂的精彩生成会青睐有准备的课堂。首先我觉得黄老师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把握也比较准确。比如课堂上对于牙齿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这一科学理念的渗透,黄老师做了许多相关的课前准备,我们觉得在学生相互观察并结合牙模标出门齿、犬齿、臼齿时,黄老师的指导是比较好的:怎么来观察牙齿?这有助于学生进行有序科学的观察方法。

2、借助道具,观察牙齿。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是舌头、牙齿和唾液共同的作用的结果,那么牙齿的作用是什么呢?先别急着回答。学生一下子又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到借助牙模来认真观察了,孩子们看得特认真。我想黄老师想要的课堂效果达到了。最后学生的发现很多,有形状啊,大小,颜色多方面的发现。最后黄老师让学生给牙齿分分类,在口腔示意图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门齿、犬齿、臼齿。

3、有趣视频,保护牙齿。

黄老师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让原来平面的知识点,一下子立体的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对听课者来说也应该是一段视觉的享受。介绍正确而有效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法、竖直转动法,学生一下加深了印象,再通过实物模型的示范、练习,我相信通过这节课学生肯定学会了正确的刷牙方法。

课的最后,进行了总结,知道了口腔中在牙齿、舌、唾液的作用下经过了初步的消化,这些消化有利于后面肠胃等消化器官的进一步消化,也知道了我们天天都要用到的牙齿有哪些类型和各自的作用,还知道了怎样保护牙齿。最后,还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探究。

黄老师通过在课堂中注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设计了这一系列环节,学生也在经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知识带来的快乐。

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篇五

认数整万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教学认识整万的数,内容比较琐碎,难度不大,但知识点比较多,包括认识整万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等数位;能正确读、写整万数,理解整万数的含义;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这节课上,卞老师对这些教学点抓得比较准,目标清晰,达程度较好。纵观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重视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课堂流程。

本课一开始,首先通过回放08年奥运会的情境引入大小不同,层次分明的四个数:两千零八、十一万、一百零一万和三千零二十万,这其中有学生熟悉的数,也有即将认识的数,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数在计数器上画一画,通过具体的课堂生成资源(三千零二十万画错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错了呢?使学生体会到必须使用新的计数单位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动力。然后经过师生互动,讨论研究整万数读写的一般方法,完善数位顺序表,感知整万数的一般特征。最后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新知,发展能力,培养数感。因该说整个过程符合“认数”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重视新旧知识内在联系。

认识整万数与学生以往认识万以内的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者正是基于把准新旧知识之间的那个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体验,逐步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通过“满十进一”得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在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百万”和“千万”等新的计数单位。

3、重视方法的形成和过程的体悟。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形成和情感的体验。本节课卞老师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对“数”的体悟。比如:引导学生观察新形成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再比如出示学生刚写出的几个数,说说有什么规律?得出整万数的概念。还有在练习读数的过程中,出示三个数,让学生说说读的时候有什么规律。等等这些对于让学生理解感悟“整万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节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里,结合这节课,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不是万能药,不是调节剂,组织小组讨论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要提供适合小组讨论的材料和问题;要留给学生适当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等等。在这节课中就体现的不够充分,有如下几点不足:1、得出“十万”的计数单位以后,卞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有没有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没有讨论的价值。即使学生有困难,对于这种答案单一的问题,有时候让学生静静的思考,效果更好。岂不知“此地无声胜有声。”不追求场面上的热闹。2、在学生归纳整理出数位顺序表后,教师提问:“观察整个数位表,有什么发现?”卞老师在举手寥寥无几的情况下说:“实在想不出来,可以讨论一下。”在这个环节中,这个问题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指引后,让学生有一种能吐露出来,但还有一种堵得感觉,再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能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千万不能将“小组讨论”当成是冷场的救命稻草。

2、如何体现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重视?

对于这一点,不多说,卞老师在这节课中已经表现得比较好了。这里我只说一点,要把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的契机。有这样一个环节:在研究写整万数有什么好的方法的时候,卞老师是先让学生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这时只有2个学生举手),最后教师总结。这种处理,好像还可以,但我们细细体会,学生有没有讨论交流的基础?在这种读数方法形成中,学生除了知道了最后的结果还有什么样的收获?教师在起什么样的作用?这种做法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吻不吻合?这里不妨换一种做法:首先教师先提出要求: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写数写的快?在写几个数之后,教师通过语言的撩拨:哎,这几个同学为什么总是写的又快又对,有什么诀窍吗?这时候肯定有的同学跃跃欲试,在组织写几个数,到这个时候火候应该差不过了,再组织讨论,总结出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再练2个数。采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这里可以与下一个环节的写数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3、如何把准素材呈现的顺序?

展示让学生研究的素材要符合一定的顺序,有时由易到难,有时从熟悉到陌生,有时从直观到抽象。但我要说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时候打乱顺序可能更佳。比如在课的开始,教师呈现四个数,让学生在计数器上画一画。由于教师呈现的顺序,学生当然选第一个最简单的,傻瓜才不选,甚至后面的都没有看。这就让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在新知产生的.过程中体悟,失去了对新知的渴求,失去的探究新知的内在动力。这里打乱一下数的排列顺序,让学生真正经历选的过程,出现不同的答案,产生精彩的课堂生成,效果更佳。

最后我觉得本节课还有以下2点需要教者改正。

1、教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做对的休息,做错的订正”。学生的错误是一个重要的生成资源,他们在订正时,是正确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对于做对的同学也是辨析的过程,对他们同样重要。万不可顾此失彼,白白让做对的学生浪费时间。这里可以组织错误的学生说一说,其他学生议一议,也可以组内交流,共同订正。当然肯定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尝试。

2、本节课,从教师的提问、总结以及学生的表达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计数单位、数位概念比较模糊,不能正确表达,教者也没有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甚至自己也有说错的地方,应注意纠正。

田忌赛马说课稿说学情篇六

认数整万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进行相应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教学认识整万的数,内容比较琐碎,难度不大,但知识点比较多,包括认识整万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等数位;能正确读、写整万数,理解整万数的含义;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感受大数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在这节课上,卞老师对这些教学点抓得比较准,目标清晰,达程度较好。纵观整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重视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课堂流程。

本课一开始,首先通过回放08年奥运会的情境引入大小不同,层次分明的四个数:两千零八、十一万、一百零一万和三千零二十万,这其中有学生熟悉的数,也有即将认识的数,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数在计数器上画一画,通过具体的课堂生成资源(三千零二十万画错了),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错了呢?使学生体会到必须使用新的计数单位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和动力。然后经过师生互动,讨论研究整万数读写的一般方法,完善数位顺序表,感知整万数的一般特征。最后通过一定的练习巩固新知,发展能力,培养数感。因该说整个过程符合“认数”教学的一般规律,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重视新旧知识内在联系。

认识整万数与学生以往认识万以内的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者正是基于把准新旧知识之间的那个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体验,逐步使学生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通过“满十进一”得出新的计数单位“十万”,在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百万”和“千万”等新的计数单位。

3、重视方法的形成和过程的体悟。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形成和情感的体验。本节课卞老师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对“数”的体悟。比如:引导学生观察新形成的数位顺序表,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再比如出示学生刚写出的几个数,说说有什么规律?得出整万数的概念。还有在练习读数的过程中,出示三个数,让学生说说读的时候有什么规律。等等这些对于让学生理解感悟“整万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节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这里,结合这节课,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不是万能药,不是调节剂,组织小组讨论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要提供适合小组讨论的材料和问题;要留给学生适当的讨论时间和空间;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等等。在这节课中就体现的不够充分,有如下几点不足:1、得出“十万”的计数单位以后,卞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有没有比十万更大的计数单位?”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能够说出来的,没有讨论的价值。即使学生有困难,对于这种答案单一的问题,有时候让学生静静的思考,效果更好。岂不知“此地无声胜有声。”不追求场面上的热闹。2、在学生归纳整理出数位顺序表后,教师提问:“观察整个数位表,有什么发现?”卞老师在举手寥寥无几的情况下说:“实在想不出来,可以讨论一下。”在这个环节中,这个问题是具有挑战性的,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指引后,让学生有一种能吐露出来,但还有一种堵得感觉,再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可能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千万不能将“小组讨论”当成是冷场的救命稻草。

2、如何体现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重视?

对于这一点,不多说,卞老师在这节课中已经表现得比较好了。这里我只说一点,要把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的契机。有这样一个环节:在研究写整万数有什么好的方法的时候,卞老师是先让学生讨论,然后集体交流(这时只有2个学生举手),最后教师总结。这种处理,好像还可以,但我们细细体会,学生有没有讨论交流的基础?在这种读数方法形成中,学生除了知道了最后的结果还有什么样的收获?教师在起什么样的作用?这种做法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吻不吻合?这里不妨换一种做法:首先教师先提出要求: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写数写的快?在写几个数之后,教师通过语言的撩拨:哎,这几个同学为什么总是写的又快又对,有什么诀窍吗?这时候肯定有的同学跃跃欲试,在组织写几个数,到这个时候火候应该差不过了,再组织讨论,总结出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再练2个数。采用这种方法取得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这里可以与下一个环节的写数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3、如何把准素材呈现的顺序?

展示让学生研究的素材要符合一定的顺序,有时由易到难,有时从熟悉到陌生,有时从直观到抽象。但我要说的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时候打乱顺序可能更佳。比如在课的开始,教师呈现四个数,让学生在计数器上画一画。由于教师呈现的顺序,学生当然选第一个最简单的,傻瓜才不选,甚至后面的都没有看。这就让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在新知产生的.过程中体悟,失去了对新知的渴求,失去的探究新知的内在动力。这里打乱一下数的排列顺序,让学生真正经历选的过程,出现不同的答案,产生精彩的课堂生成,效果更佳。

最后我觉得本节课还有以下2点需要教者改正。

1、教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做对的休息,做错的订正”。学生的错误是一个重要的生成资源,他们在订正时,是正确的知识内化的过程,对于做对的同学也是辨析的过程,对他们同样重要。万不可顾此失彼,白白让做对的学生浪费时间。这里可以组织错误的学生说一说,其他学生议一议,也可以组内交流,共同订正。当然肯定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尝试。

2、本节课,从教师的提问、总结以及学生的表达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计数单位、数位概念比较模糊,不能正确表达,教者也没有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甚至自己也有说错的地方,应注意纠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