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报告>中国周边的形势论文(模板18篇)

中国周边的形势论文(模板18篇)

作者:MJ笔神 中国周边的形势论文(模板18篇)

范本是我们写作中的好朋友,它能够引导我们合理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迪。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浅谈我国当前及未来周边安全形势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边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在外部环境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几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扎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安全环境。

展望2012年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两大战略态势值得深入关注。第一、中美战略竞争将持续加剧。一方面,奥巴马总统首次参加东亚峰会,在地区合作进程、地区议程的设制以及区域内其他合作机制等都发表了相关构想,这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南海问题矛盾升级,这一问题本来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之间的主权争端,但近来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为中美战略利益的较量。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但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南海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对中国而言,岛屿因涉及主权问题,毫无疑问是中国核心利益,而且海洋利益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未来的挑战是周边国家在何种程度上愿意接受中国改变既有的海洋秩序。

第二,2012年是周边国家的大选年,各国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引发地区格局新变化。2012年,美国、韩国、俄罗斯、台湾地区等都将迎来大选,中国也面临着政府换届。各国政府将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是选举中议题的炒作,可能给地区国际关系调整带来新压力和动力。新领导人上台,财经政策变革将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波动有时足以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更为直接的是,新领导人为满足国内民族主义压力,以对外政策的强硬缓和国内矛盾,可能让周边国家在观察政策走向时产生误判。

从以上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做激化的隐患,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积极参与亚洲周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进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中国的经济在经历长达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后,终于在2010年出现了滞缓,且经济增长放慢的趋势一直没有停止。到了2015年,gdp涨幅只有6.9%,跌破了7%的保底值。曾经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优越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将会永久持续告诉发展。然而,事实让我们认清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领域所取的突出成就,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本质都是激发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使得生产力得以实现突飞猛进;而也正因为中国劳动力的廉价,才使得许多外国企业乐于到中国投资,在为自身谋取巨额利益的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了纺锤形。这种纺锤形结构意味着青壮年劳动力在全体国民所占的比重较高,可以为带来人口红利,促进国民积极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的人口结构已经从从纺锤形向倒金字塔形过渡,老年人所占的比重将超过人口老龄化的警戒线,即我国已经不存在人口红利了,曾经为国家带来人口红利的青壮年正悄悄地变为社会的负担。而且,我国的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升,因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失去了对外商的吸引力,外商逐渐将自己的产业转移到劳动力更为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尽管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全面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是已经大势所趋,无法挽回了。在理想模式中,一个国家理应在一个经济增长点显现出颓势时,就寻找到其他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可是中国长期以来靠人口和资源的优势进行高速经济增长,却忽视了寻找其他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在很早就意识到了人才强国的重要性,于是大力支持发展国家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水平。但是在当代中国,普通大学生的就业似乎比职业技术工人要难上很多。因为大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大多是用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中国却是传统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这是严重的结构性失业,而非简单的摩擦性失业。这导致的后果是使所需要的人才和所提供的人才不匹配,严重浪费了劳动力的利用价值和效率。长期以来,中国所赖以生存的传统第二产业面临着世界产能过剩、劳动力短缺及劳动力价格上涨,以及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影响,第三产业的进步速度仍然堪忧。

拉动经济增长有三辆马车,一是投资,二是消费,三是出口。中国的投资和出口绝对不可小觑,尤其是出口,madeinchina的标语满世界随处可见;但是,消费能力有些差强人意。经济学上有句话叫做“今日的投资是明日的消费”,所以一个国民消费能力低下的国家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经济上繁荣的。

限制了国民消费水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贫富差距。中国持续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蛋糕越做越大,但是蛋糕分得并不公平,国家几乎70%的财富集中在30%人的手里。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举例说,无论一个富翁怎么富有,该吃三顿饭就不会吃五顿。可是穷人虽然有消费需求,却因为分得的蛋糕太小而得不到满足,他本来是要吃三顿饭的,但穷困逼迫他可能只吃两顿。

二、中国的住房观点和房价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住房问题完全是靠买房解决的,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人们甚至更愿意去租房子。然而,中国人的虚荣心作祟,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房子甚至房子的大小都代表着个人的社会地位;对于男子而言,有无房子还和终身大事紧密相连。但是中国的房价却一点都不照顾中国人的实际需求,它用天价的标码使得房子对众多年轻人可望不可即;或者即使可以交得起首付,在他们的下半辈子中,都要用毕生的心血去偿还房贷,沦为房奴。有时,房贷甚至占到他们每月工资的50%以上。在这种条件下,何有消费能力可言。

三、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中国一直存在着货币超发,尽管官方没有声明,但我们纵观这些年来的变迁,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惊讶,某一种商品在不知不觉中竟然涨价了那么多,然后感叹钱不值钱。其实中国的通货膨胀速度还是比较快的,甚至超过了银行存款的利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长期以来的储蓄势必要缩水,限制了人们的消费能力。

这两年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大学生更难找工作,国民时常对当前的经济态势呈现出深深的无力感。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我们需要在艰难的时刻继续探索,保持信心,寻找正确的出路。只有保持信心,才能够挽救危机,应对风险。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滞缓了,但是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上文已经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所以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才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众所周知,跑步时如果要拐弯,势必要稍微减速的,也许这几年的经济滞缓只是改革所造成的正常现象,当改革完成后,中国经济会继续持续高速反战。

其次,当今中国政府在不断地鼓励大众创业,全民创新。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创新的头脑,在全民创新的风潮之下,必然会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中国的经济必然会回归到正常的方向。

最后,当前的税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都在不断地缩小贫富差距;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全面消灭贫困人口的目标,都为提高中国国民消费能力施加了推力。

中国的经济是在滞缓,可是没有一蹶不振,也没有跌入谷底。民众在努力,企业家在努力,国家也在努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得有信心看到中国的经济拜托危机,再次走向辉煌。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论文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今天的我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边地区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一环。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利益,事关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而我国的国际战略环境,除了大国的关系因素之外,周边形势及相关国家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对于周年形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一、朝韩。

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又韩国和日本一样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但是由于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有着长久的裙带关系,所以韩国对中国比日本要更有亲近感。韩国前首相卢武铉曾提出希望韩国可以成为各大国发展关系的纽带,尤其是中美之间。但是由于韩国这身的影响有限,所以最终没有向着卢武铉的理想方向发展。韩国对中国的态度是比较矛盾的,既有一种传统的亲切感,又有一种不想存在于中国或美国的阴影当中的逆反心理,比如韩国的首都以前叫“汉城”但是韩国人觉得这个名字太有“中国特色”了,所以改成了首尔,应该说韩国自身的力量对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安全不构成威胁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三、中亚。

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2009年是我国与中亚国家建交17周年。17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成功解决边界问题,不断增进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国”机制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中亚地区毗邻我国西部边境,自古以来就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亚五国作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在经济上,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文化上,中亚是伊斯兰文明,____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结合部。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证边疆地区的稳定。

四、俄罗斯。

中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我成功在俄举办“中国年”活动,举行300多项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与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并且在近期内不会发生动摇。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五、南亚。

与南亚国家关系稳步发展。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作为一个区域性大国的地位在升高,国际影响也在不端加强,而中印关系也已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发展。我国与巴基斯坦的友好关系则将会长期维持下去,两国关系将获得不断的发展。我国与南亚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六、东南亚。

东南亚诸国的对外战略对于大国关系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地理位置上,东南亚国家对外战略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依托于一个地区性的同盟。受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的影响,东盟各国的经济受到打击,海外市场缩小,外资流入减少,旅游业衰退,如何实现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经济复苏成了东盟国家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盟可以说是我国崛起的一个战略支点,我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负责任的表现,促进了东盟国家与我国关系的新进展。在印度洋海啸灾难中,我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建立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启动和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我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和政治互信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是我国与一些东盟国家之间也存在主权争端,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但总体形势是平稳和可控的。双方在经济上有竞争,在政治上有共同的战略利益,两方的关系必将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密切,无论是合作的内容还是合作的层次,都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七、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

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的恐怖主义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构建稳定的周边政治格局的严重威胁。阿富汗和中亚地区是国际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在此背景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分子,与境外(包括中亚国家)的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分子相结合,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使得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恐怖威胁。在东南亚,当地的伊斯兰激进势力与“基地”组织相勾结,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安全的现实威胁。在南亚的印、巴等国,恐怖主义活动也出现新的发展势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是我国维护周边政治格局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总体态势良好,局部地区比较动荡。我们只有与周边和睦相处,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只有贯彻“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才能有长期稳定与和平。只有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处理好外部事务,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需要制定妥善的战略,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国防力量。科学技术创新。我们还应注意到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所激化的隐患,联合一切联合的国际力量削弱,周边环境中不利因素,扫除和平发展的一切障碍。同时与周边国家相处过程中,积极参与亚洲多边及双边机制适用本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尽而实现中国的崛起。

参考文献。

[1]2009形势与政策论文。

[2]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4]论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开始了伟大民族复兴之旅。但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周边环境不断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稳定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正文:

翻开一幅世界地图,在地球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历经五千年的文明教化如今依然散发着蓬勃生机。新中国建国六十余载,其间遭遇坎坷艰辛,但都坦然度过,付出了巨大代价,也收获了宝贵经验。自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如今已实施三十余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足以令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已经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旅。随着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的结束,世界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我国也怀着满腔的热情迈入二十一世纪,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开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轮廓。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三十年间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总体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而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无疑,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除或者处理,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国周围安全形势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性介绍:

一,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在南亚地区,印巴冲突由来已久,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备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沦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石油安全。近年来,印度自持经济增长迅速,大幅度提升国防实力,增加国防预算开支,购买巨额军火,处处都把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和最大威胁。特别是在美欧等国的有意支持下,印度的这种超越中国的野心愈加膨胀,特别是1959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的惨败一直让印度心存芥蒂,成为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总想能够超越中国,遏制中国,从而一雪前耻。

四,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然而,海上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海上压力将常态化。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里援引一些数据,南海自然海区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属于我国司法管辖的海域就是所谓“九段线”或者u型线内的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这是在1945年由当时的中国政府划定的,各国没有反对。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重申了这一点,仍然没有任何国家反对。直到上世纪60年代,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开始向南海伸手,各国进入“九段线”内面积总计约154万平方公里,其中越南声称拥有117万平方公里,菲律宾是62万,马来西亚是17万,文莱是5万,印度尼西亚是3.5万,无争议面积只有44万平方公里。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洲、沙滩总计256个,被实际瓜分和控制的岛礁达50个之多。在已占领岛礁中,越南占了58%,马来西亚占了10%,菲律宾占了16%,而中国只占了16%,这种状况已经形成了,要改变现状非常困难。近期,越南、菲律宾等国与中国南海之争愈演愈烈,越南甚至摆出一副极为强硬的态势,即在南中国海领域进行实弹军演,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东盟诸国想把南海问题搅得越浑越好,这样他们可以从中牟利,其用心无疑是险恶的。

五,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七,中美间的多方博弈。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新世纪中美两个超级大国间的较量无疑是一场扣人心弦、风云变幻的剧作,对于中美两国如何博弈,则很大程度上考验着两国领导人的智慧与谋略。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飞速状态,随着经济一年一年的大脚步迈进也奠基这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名族复兴。回望改革开放六十几年的过去,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单一的农业大国发展到轻工业,又由轻工业慢慢渐变到重工业,到现在的工业多重化,经济多样化。中国经济形势四个基本“没变”,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关键词:经济多样化。

正文:二十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希腊经济崩溃等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全球大环境下,我国尚能踏着稳定的步伐在危机大环境下发展前进。我国在习近平主席带领下向多元化的经济体系迈进,并保持稳定发展。

一、中国经济四“没有变”。

实发展议程。要富国必先富民,这是古人留下来的经验。第四、坚持推进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根本目的,是使亚太经济血脉更加通畅,从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最后习近平主席还提出来了五个“注重”。我们将更加注重效益治疗,创新驱动,公平公正,绿色发展,对外开放。

二、近年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因素。

不是我们的体制机制造成的,是国际经济周期的因素造成的。从中我们能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了解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历啦长时间的增长所留下的问题是非常多的,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经济大环境的衰败。我国的经济在此还是保持性很高的。根据查文献,在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很慢,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回归到正轨上,在这条经济列车上,我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定会收到这些国家的影响,导致增速下降。但是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比较当中我国的生产劳动力还是很发达的,需要把这些机遇转化为增长就必须深化改革,消除双轨制遗留下来的收入分配问题,消除腐败等影响经济秩序、社会稳定的问题,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访问新加坡落定中新政府的第三个工业园区于西南重庆,这也将会增加内陆地区尤其西南地区的发展。也将对于西部大开发的工程添色添彩。

三、要准确把握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11日在北京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议首次明确的确定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并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当今与往后的中国经济大逻辑。我们以此从九大趋势来了解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从消费需求来看,过去我国的消费方向是明显模仿式的,什么东西火啦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去消费,我们应该树立争取的价值观,会议提出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解放人民的购买力。

出口国际收支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的出口产量日益降低,拉低经济发展,应选择新方向把出口经济握紧,使出口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四,从生产能力与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长期困扰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产业需求的减少,使其供大于求。智能型,小型产业,新兴产业,微型企业将会在增长经济发展的路上起重要地位。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廉价劳动力是很大的优势,但是现在人口日益老年化,农业劳动力的减少使很大的问题。往后应当创新成为发展的驱动。六,从市场竞争来看,过去主要是价格的竞争与数量的扩张,现在正在逐步的转型向质量型,市场统一,改变久市场竞争的坏习惯,加快形成透明,有序的市场大环境。七,从环境约束看,过去的发展占用环境很大,现正在向更加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八,从经济风险累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各类经济风险逐步显现化,但是要化解这些风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政策刺激应经不在那么明显,应全面调控与配置,进行科学的分配。从这九点了解到国家对于经济的新风标已经树立我们应该把握新常态的趋势变化去了解我国的经济。

四、唱空中国经济?你错了。

主发现,每逢我国有重大政治会议召开之际,境外一些机构总会发表一些中国经济将崩溃的谬论,并且夸大的大肆唱空中国经济,而且这些谬论如出一辙,毫无依据与新意。例如2013年外境机构判定中国经济将很难增长,结果下一个季度中国经济实实在在的增长速度达到百分7.8,实现了止跌回升。我国经济学家发表“不要听信境外唱衰中国论调,他们并不掌握中国的情况”。在这些谬论下,我国经济用事实实力的反驳啊境外的唱衰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相信国家经济调控,用事实去验证理论,不要轻信对中国的经济谬论,坚信我国经济正在大步的迈进中。中国经济已骤然成为啦时间经济列车的最重要支撑部分,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将引起世界的关注。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分析

一、前言。

6月份以来,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亚太地区举行了多场大规模军事演习,促使中国周边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加上2010年以来美国向印度、韩国、日本甚至我们中国台湾出售大量军火,宣扬中国威胁论,使得我国周边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仲使我国一再强调不会和美国争霸主地位,只为再度崛起,但美国还是在军演中把中国当成假想敌人!而最近朝韩炮击事件更促使了美国再次派出航母到黄海与韩日两国进行军演,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为了威慑中国而不是朝鲜。驻韩美军前司令贝尔3日甚至在韩国首都首尔表示,“应对朝鲜挑衅的措施,除了武力没有其他选择”,并强调称,若中国再次参加半岛战争,中国经济将退后到100年前。这充分的体现了美国这次军演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且在7号贝尔进行演说时谈到对朝问题强调,韩美两国应向朝鲜表示“强力”且“明确”的信息。他说:“对于朝鲜可能采取的新的挑衅,我们应立即采取非对称的报复攻击。美国的直升机攻击大队应重返韩国部署,前进部署战斗大队,并派遣航空母舰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他还表示对于朝鲜的“新的挑衅行为,应立即进行报复”。他说:“对于违反诚实和信义的朝鲜挑衅行为,除了武力回应没有其他方案。”面对这样的演说旁人都看的出这是美国为了使中国周边形势变得更加混乱。我们中国热爱和平,但也不会惧怕战争的威胁。当年只有几把破枪的志愿军就把上有飞机,并武装了核武器的美国给打得“头破血流”,何况是今天科技发达的中国呢?战争,中国是不怕的,不是不打,也不是不敢打,而是当到了必须打的时候,就会坚定的奉陪到底,这点我们从都没有动摇过!

中亚地区:中亚地区局势变化主要就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变。这政变对自1991年开始于吉尔吉斯斯坦关系密切的中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首先其政变对中国商人的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商品被付之一炬,市场一片混乱。为了确保生命安全,很多中国商人纷纷回国,这对中国市场经济造成了损伤。第二邻国的混乱状态不利于中国西部的安全稳定,易造成美国以此为借口出兵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进行包围,也不利于正在进行中的一些大项目建设,如中吉乌公路建设,更不利于中吉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南亚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多个国家的政局动荡不稳加上美国政府强力实施“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大举反恐的旗号增兵阿富汗,对巴基斯坦一再实施越境打恐,引发极端势力与恐怖组织强烈反弹,致使南亚恐怖袭击活动有增无减。而印度则大力发展对中国边境的军事力量,首先将边境军队扩为师级,再大量购买美国军火以增强部队的作战力量,最后还加入美国对华冷战的阵营。这些都对我国南亚地区造成不稳。美国还暗地里支持藏独分子,干涉我国内政,使我国南亚环境变得极其严峻。而对于我国必须为东南方向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坚决谋求南亚地区的无核化,须坚决捍卫巴基斯坦的完整独立。因为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坚定盟国,中巴友谊可以制衡印度,而且巴基斯坦是中国中东中亚布局的关键国家。对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杜兰线和俾路支等问题上中国必须坚决支持巴基斯坦政府的立场,这才可以使中国在南亚地区平稳。

东南亚地区:泰国的“红衫军”,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最严重的南海问题(其中既有海盗活跃威胁海上通道安全,也有南海海洋权益争端加剧,包括岛礁主权争议、专属经济区划分冲突、海洋渔业与油气矿产资源矛盾等。而越南、菲律宾等国企图借助美国等域外大国介入南海争端,企图使双边争议“多边化”,而美国也极力“插手”南海问题,致使南海形势更加敏感复杂。)以上问题都使东南亚地区政局动荡不安。

北亚地区:3月的的韩国“天安号”沉没、11月的朝韩炮击事件、12月的美日韩三国军事演习,美军前司令贝尔对中国的挑衅演说等都严重的影响北亚地区的平稳。黄海属于中国近海与高度敏感海域,美韩军演不仅临近中国领海,而且直逼中国的政治中心。这不仅将进一步激化朝韩、朝美矛盾,更将威胁中国安全,也不利于东北亚的和平稳定。而日本由于有美国撑腰,多次提出我国领土钓鱼岛属于日本,还派遣军舰在钓鱼岛附近巡逻,收押我国渔船船长,最近有关政府人员甚至登陆到钓鱼岛这些都是对我国的挑衅。并且还污蔑我国先进的渔政船装有重型武器。北亚问题由于有美国的极力“插手’日益复杂化。

西亚地区:西亚动荡主要在于两伊问题。伊拉克问题已经持续多年,虽然美国扶持的政府以基本掌握政权,但恐怖分子仍不时进行大型的袭击使伊拉克依然处于混乱之中,而近年的伊朗核问题让美国有了借口对伊朗出兵,还宣布单方面对伊朗新制裁,多管齐下,一面强化军事威慑,一面加大颠覆渗透,这些都将促使西亚问题复杂化。

内因:1.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的经济出现问题,人民的民生问题(贫富差距)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促使民众对政府不满,最终以暴力来解决问题。(泰国“红衫军“,吉尔吉斯斯坦政变)。

2.国内政党的两极分化与美国的“颜色革命“。(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府)。

3.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武装组织、大国强权的介入(阿富汗“塔利班”、藏独,疆独分子、美国对南海问题,朝韩炮击事件,钓鱼岛等事件的强权介入)。

外因:1.大国在中国周边争夺资源、能源等利益。(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帜争夺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的资源与能源,周围各国对南海资源的争夺,日本垂涎钓鱼岛附近的石油资源)。

2.美国对中国周边调整与实施的“民主改造”与“颜色革命“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促使中国周边环境严峻化。(美国对伊朗、缅甸、朝鲜等过进行”民主“改造)。

3.中国的逐步强大威胁到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四、总结。

总之中国周边局势极其复杂,有一国内部的政局不稳,两国之间的冲突甚至对抗,大国强权的介入与角逐,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相互交织,加上“朝韩炮击”事件、吉尔吉斯斯坦政变、两伊问题、巴基斯坦恶性恐怖活动,美日韩大型军事演习,泰国“红衫军“等问题的同时发生,致使中国周边形势复杂而严峻。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分析

1、历史,意识形态。

中国历史上进行了一些领土的扩张与收缩,很多领土的边界线主要是历史遗留下来分界线。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主要是清末的领土,很多边界随着民族国家的独立而互有争端。尤其是中国同印度,俄罗斯的边界领土问题上存在着很多争议甚至是争端。意识形态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被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重重包围,敌对情绪是肯定的。尤其是很多国家与中国产生利益冲突,却打着意识形态的幌子公开叫板,寻求其他别有用心的大国的支持。

2、邻国多。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3、世界格局,位于多极中心,热点不稳定地区。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边事态法”将中国大陆、南海和台湾等纳入防卫视野,2000年,决定组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型”向“进攻型”的转变。印度于90年代初及时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明确提出在21世纪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目标,为此,实现了军事战略由80年代确立的“区域有限威慑”向“区域全面威慑”的转变。周边东盟,印巴,缅甸,阿富汗的武装冲突不断,很多国家充斥着颜色革命和政治斗争,大国的手腕在中国周边伸出触角,主要目的就是对中国施行包围压制的策略。

4、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从西班牙,到英国,再到德国美国,大国崛起的步伐都伴随着压制与冲破加锁的过程。中国在崛起,而很多大国,尤其是亚洲这样一个政治极端复杂,大国林立的地区,在夹缝中生存,韬光养晦才是重要的生存之道。因此很多国家趁着中国一心一意进行经济建设的机会,大肆侵占中国利益,威胁中国国防安全。

(一)关系户——与中国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在中国对外邦交上占重要份量的国家。

1、美国。

美国对华关系可谓是首屈一指。可以说,中国很多安全压力都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美国人很有意思,从文化上来看,美国人的务实精神是最强的。美国的对华政策可谓是“出尔反尔,飘忽不定。”总的来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是一种合作与矛盾统一。

首先,美国与我国有着根本的利益矛盾,存在着重大战略利益冲突,这是不可调和的。主要基于一种强烈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冲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促使中国“变”——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减小对它的威胁。另一个是遏制中国“强”——无论在国际政治﹑经济﹑还是在军事上,只要我们想抓住什么发展的机会,他都会站在我们的对立面。美国视我国为长期战略对手,力图以经济、政治手段来“西化”、“分化”、“弱化”以达到遏制我国发展的目的,这都源于对我国的恐惧。

其次,美国对中国有很强的遏制手段。美国对我国的遏制表现在外交、政治、经济、军事四个方面。在外交上,美国拉拢亚洲国家,对华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现在在美国的封锁下,我们大陆已经没有真正的出海口。从冷战时期到现在,南朝鲜、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本来都是美国的盟友。现在美国已经把他的战略触角伸向了南亚,采取一切手段拉拢了在冷战时期反美比较坚决的越南和印度。再加上台湾,使我们在面向大洋时,几乎完全处于它的包围之中,唯一的战略出口,就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是美国在中亚和中南亚地区围堵中国和俄罗斯的缺口。结果,美国利用“9.11”事件在那儿打了一场仗。中国再讲出海,讲大洋,讲海洋经济的时候就没有门了。

最后,美国在中国周围部署了十万兵力,已经形成较强的战斗力和反应能力,对于中国的国防安全造成了实质性威胁。不过大国的较量多在“上兵伐谋”的层面上,很难爆发战争。因为对于中美来说一旦爆发战争,将是毁灭性的、世界性。

2、俄罗斯。

当今世界只有俄罗斯可以和美国抗衡。因为他现在的很多军事技术,核武器技术都是前苏联遗留下来的,使得它在30年代起就建立起积极进攻的对外战略。而我国一直以来就是积极防御,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俄之间存在着利益矛盾,特别是一旦俄罗斯政府出现对外扩张派领导人时,矛盾将会更加明显。

中国与俄罗斯的双边合作主要是一种临时性战略合作伙伴。很显然,中俄目前都有共同的对手——美国,相互有很多必要的合作与双边贸易。但是俄罗斯卖给中国军事装备明显不如印度,显然俄国与中国间还是有很多的隔阂。毕竟中国与俄罗斯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俄国自古就对中国怀有很强的野心。所以现在的中俄关系必须要理智对待。

3、印度。

印度和我国的矛盾主要是关于领土争议的问题。其争议的面积达到了12.55万平方公里,这是现今世界上争议面积最大的区域。印度利用中国和苏联关系的紧张加剧和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之际,派兵对9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进攻。中国政府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了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尽管中印双方就此已谈判了几十轮,但还是没有谈下来。我国政府对此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无济于事。与美日一样,印度对我国也存在很大的战略威慑。首先应该是核威慑,虽然我们也有核武器,但是印度的核技术比我国要成熟得多。其次就是近年来,印度花重金从俄罗斯购进先进的武器装备,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目前,印度中远程导弹已基本覆盖了整个中国。除此之外,印度还是亚洲唯一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一旦中印爆发冲突,印度可以轻易掐断我国印度洋——马六甲石油生命线。

所以,要加强对边合作,尤其是巴基斯坦的合作,有效的抑制印度对华威胁。另一方面积极发展西藏交通设施和边防设施,维护西藏的稳定与团结。

4、日本。

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的威胁正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具体一点说就是潜在威胁正在不断上升。

首先,日本同我国的战略利益之间的矛盾。因为日本虽然现在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是从国际政治舞台的角度看,它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政治小国。日本政府曾制定了一个针对中国的科学发展报告,那就是科学技术领先中国要达到二十至三十年。一方面日本突破了宪法的禁区,不断扩军,对我国的威胁就越显得突出了。防卫重点从本土扩充到了整个亚太地区,当然中国也在这之列。另一方面,扩大了日美军事合作范围,他把过去的远东地区,扩大为整个亚太地区。

其次,日本将我国视为最大的威胁国。借美国之力,在军事上逐步发展,自卫队的装备有了显著提高。尽管每年日本的国防预算不能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但是由于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很高,达到了50000多亿美元,百分之一的gdp也有500多亿美元,这是去年我国国防预算的三倍多。

其三,第三个矛盾冲突体现在钓鱼岛问题上。钓鱼岛对我国的威胁是相当大的。钓鱼岛位于台湾的东北侧,由五个小岛组成,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盛产鸟粪和草药。尽管它占地面积很小,但是它所属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钓鱼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5、东盟等国。

东盟与中国关系比较微妙。首先东盟对中国的经济上有很强的依赖,东盟自由贸易区成为中国的重要的贸易伙伴。在97年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人民币保持坚挺,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使得东盟国家对中国经济依赖增强。东盟国家有大量华人,在经济上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因此随着华人的增多和华人财富的聚积,大规模排华运动日以扩大。

但是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结束,矛头开始指向中国。美国开始对东盟国家加大援助,促进战略合作,尤其是大量的联合军演,加强协同作战的能力,将东盟至于对化遏制的重要堡垒。中国同东盟在南海领土问题争端不断。南海不但有丰富的资源,还是中国重要的战略通道,因此南海诸岛的主权为题对于我国尤为重要。东盟国家的不稳定的政治局面,经常为某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所利用,激起反华情绪。

(二)火药桶——中国周边不稳定因素。

1、朝韩。

朝鲜半岛就对是中国枕边最大的火药桶。本着“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精神,朝鲜极尽生存原则之能事,讹诈、恐怖袭击、核武器和导弹一应俱全。朝鲜豁出去了不要紧,中国很难置身事外,很有可能殃及鱼池。另外朝鲜局势极端封闭,使我们很难分析预测。

2、阿富汗、中亚五国。

美国接着反恐战争的机会,发动阿富汗战争。阿富汗不但是美国的反恐战场,更是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包围。阿富汗是中亚的十字路口,中亚是亚洲的十字路口。所以苏联也曾经对阿富汗保有野心。

不但对中国西北边境造成威胁,也有拉拢中亚五国,颜色革命,分解上海合作组织的意味。目前美国已经在一些中亚国家,如吉尔吉斯斯坦建立的军事基地,名义上事用来反恐的。另外,美国还可能通过对中亚的驻军和渗透威胁我们的中亚的石油能源安全。

所以,面对美国的威胁,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西北边境的边防安全,加强西北反恐力度;一方面要开拓新的石油天然气的来源,防止美国对中亚石油天然气的节流;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加强与俄罗斯与中亚,巴基斯坦等国的战略合作,共同遏止美国的战略意图。

3、缅甸。

缅甸的内政问题也是中美两国非常关注的。缅甸由中国建设的石油管道,直接将中东石油从缅甸输送到云南,防止在马六甲海峡遇到安全问题。美国希望通过缅甸的革命亲美,切断中国在西南的这条生命线,并对中国中国进行包围。

美国曾借机缅甸遭遇飓风,企图出兵救灾,以此获得缅甸的水文地理的重要信息,因此遭到缅甸方面的拒绝。

(一)最劲爆的火药桶核武器:朝鲜。

tnt劲爆指数6。中亚是中国的能源基地,能源枢纽,反恐安全的重要纽带,也是美国封锁最薄弱方向。中亚大量的石油管线,反恐基地;美国在中亚唯一的稳定的军事基地就是阿富汗。在中亚的军事基地随着不稳定的颜色革命更迭时好时坏。近些年来阿富汗局势又有波澜,美国恐怕难以支撑,一时间很难威胁到西北边境。中国与伊朗,巴基斯坦,中亚及俄罗斯关系紧密,共同对抗美国的趋势加强。

中亚的威胁一方面是美国,一方面事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正如tnt一样,虽然比较稳定,暂时不会有大的变动。但具有突然性,一旦爆炸,威胁很大。

(二)最调皮的坏小孩:台湾。

11个关键国家都与台湾有很强的相关性联系。这些国家不论对台湾的态度如何,都利用台湾与中国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台湾成为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要评价原则。美国、日本利用台湾问题与中国对峙制衡;印度、东盟通过台湾与中国保持挤成的利益关系;俄罗斯、朝鲜、巴基斯坦坚决支持中国统一,将台湾问题的态度作为与中国加深双边战略合作的要素。所有反面都不希望台湾独立,因为独立意味着中国可以武装解放台湾,打破东亚政治格局,威胁脆弱的经济格局;另一方面又不希望中国今早收复台湾,进而失去与中国的外交筹码。

四、明确战略,维护国家安全。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安全态势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在各战略主体的博弈中自身的安全战略运筹。国家安全战略性质和问题确定之后,能否解决下述问题,关键在战略制定和实施。

(一)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可能会模糊,但是,其本质并未改变。今天,确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安全战略的运筹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在经济上,“互补不是替代,让步必须对等”,政治上,“求同不是盲从,存异不是忍耐”,坚持国家独立自主是永恒的原则。在军事上,战略运筹的精妙之处在于生于忧患,见微知著。正是由于民进党败选,才会导致美国削减第一岛链兵力,向第二、三岛链收缩。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其实存在着深刻的涵义。

(二)划定合理的战略边界。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防御性的,其战略前沿与中国的自然边界重合。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时空内涵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已经发生变化,设置合理的战略缓冲区是适应变化的基本原则,防御性的安全战略对于战略反应的要求则更高。美国因其战略的进攻性一直遵循着“战略前沿随战略利益而动”的原则。美国的扩张史表明,它始终将战略前沿抵近别国疆界。美国的战略抵近政策实事上已经成为安全侵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战略防御缺少必要的合理条件。国家安全战略边界与国家自然边界的重合使战略主体失去了必要的运筹空间。未来,中国的安全战略运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有必要通过盟国的合作增加自己战略纵深。

(三)发展必要的国防力量。

无论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还是保障国家战略的实施,认清威胁的来源及其战略企图,进而做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国防实力的现实已经出现了巨大反差。在缺乏资源、市场和高科技主导权的情况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更需要国防力量的保护。李际均先生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才能平等参与严酷的国际竞争。否则,具有再古老文化的国家也难避免古希腊、古波斯、古巴比伦的命运。”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是世界上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不仅如此,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都在我国周边地区,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拥有核技术以及核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多在中国周边。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差距较为悬殊。领土、文化、民族和宗教等问题冲突愈演愈烈,印巴冲突尚未彻底解决,中亚国家“颜色革命”方兴未艾,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纷争不断,教派冲突摩擦不断。

(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美国虽然和我国并不接壤,其本土也与我国相隔万里,然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未来的走向面临的最强烈挑战依然来自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韩国、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了联印制华政策。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

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和重要原料。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

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中印之间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和边境问题的磋商,两国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依然存在。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

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首先它可能导致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或者对朝鲜进行制裁。其次它可能成为开启东亚核武竞争的潘多拉魔盒。再次它可能导致日本全力寻求突破和平宪法,扩大军备,开启核武之门。

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为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掀起了一股瓜分岛屿、开发石油的狂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7个岛屿,我国台湾控制其中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其中的50多个岛屿。其中,越南占据岛礁29个,控制海域面积20万平方公里,打井60多口,2002年与美国在南海西南部发现了东南亚最大的油田,储量2至4亿桶。菲律宾占据13个岛礁,控制海域面积41万平方公里,打井70多口,年产石油35万吨。

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越南反复宣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并成立南沙地方行政机构,还准备向南海占领岛礁移民。越南海军专门组建了应付南海突发事件的“海上快速作战旅”。2002年还组织10多次以南沙作战为背景的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菲律宾设立卡拉延市政府,将部分占领南海岛礁划归其管辖,军事上组建了西部联合特混部队,专门负责南沙方向的巡逻和作战任务,2002年举行了5次以南海作战为背景的军事演习。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行动,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

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院。

理学院。

姓名。

李强。

班级。

实验122。

学号。

2012309030230。

中国周边形势与国家安全分析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周边某些小国在美国支持下牟取暴利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绵长的边境线和海岸线使我国成为地缘环境最不乐观的国家之一。今天的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现在我将做简要的分析。

一、东北亚。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中国崛起,日本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就当前形势来看,整个东北亚局势以和平为主,但随时存在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中、日、美、俄四大国在此博弈。

1.朝韩矛盾:穿插韩国朝鲜的南北冷战,南北方在统一问题上仍然存在消除不了的分歧。两国之间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差异使两国一直处在冷战的阴云下。没有结果的六方会谈,延坪岛的炮击事件都显示出复杂的南北关系。南北方虽然同是一个民族,但是还有很大可能爆发全面战争。朝鲜与美国、韩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2.中日矛盾:作为东亚的两个大国,中日之间的矛盾存在了上百年,不管官方怎么说中日友好,在民间仇恨仍然占据了主流。中日之间的东海海域争端,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日本右翼的教科书和参拜靖国神社都动摇着中日之间的关系。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两国存在爆发小规模武装冲突的危险。两国关系无论再怎么发展,也不会走向一个长久的和平与友好。并且,对钓鱼岛的争端还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估计到时候到动用武力才能解决问题。3.中韩矛盾:由最近的中国船长刺死韩国海警即可窥见中韩矛盾。韩国于中国关系不可能太近,也不可能太远。

4.中美矛盾: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决定了美国实行遏制中国的军事策略。美国对台军售、支持我国的分裂分子等都对中国的国家利益造成威胁,而东北亚自然而然成为中美博弈的主要场所。

5.朝日矛盾:美韩日三国的军事联盟直接导致了朝鲜对于日本的敌视态度,另外,朝鲜曾经多次被日本侵略,历史遗留问题显著。

6.韩日矛盾:两国虽是军事同盟关系,但是在竹岛(韩国称独岛)领头争端以及历史遗留问题都有较大的冲突。

7.日俄矛盾:两国对于领头存在很大争议,北方四岛(俄罗斯也称其为南千岛群岛。)问题困扰着日本,但基于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铁腕政策,日本也无从下手,自冷战后两国延续着不冷不热的低程度外交。

8.美俄矛盾:冷战虽然结束,但是俄罗斯西面已被美国包围,东面的博弈更显激烈。两国在东北亚各有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对我国和平安全环境造成巨大威胁。上述这八对主要的矛盾相互交织,东北亚地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中亚。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中亚地处欧洲大陆腹地,既是全球重要的地缘政治枢纽,更是主要国际政治势力的必争之地。”中亚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各大国竞相争取在此处的利益,美俄两国在此都有驻兵,阿富汗战场硝烟弥漫,短时期内无法恢复稳定。中亚地区政局动荡、领土纠纷、民族矛盾以及贫穷落后。中亚地广人稀复杂的地理和民族构成,成为东突厥、基地、塔利班恐怖组织的活跃地带。中亚西部平坦,在理论上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西北地区构成威胁。中亚的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以及恐怖主义对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应该不渝地与中亚国家合作,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为中国西部打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南亚。

人口数量庞大的南亚,贫穷和落后充斥着南亚的每个角落。但是在这里存在两个核大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样两国又是人口大国。两国在上个世纪几度爆发战争,印度将巴基斯坦肢解,直到现在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两个无法达成一致。

印度作为新兴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南亚,继而打败中国称霸亚洲是既定的方针政策。在前不久发射的导弹中命名导弹为“中国杀手”。“中印边界问题,指中国与印度的边界问题,主要包括东段、锡金段、中段和西段。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3段。西段约600公里,中段约450公里,东段约650公里。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印度在我国藏南地区已经有十几万的驻军,和平收复藏南已经不可能。

巴基斯坦作为中国最好的朋友之一,面临着美国和北约的要挟和恐吓。巴基斯坦成为中国出入印度洋最重要的路线之一,一旦南亚发生战事,中国必须不惜一切支持巴基斯坦,一旦巴基斯坦西化或者被印度占领,中国整个西南都将受到不可避免的威胁。

发展迅速的印度,战争实力与潜力巨大,两国的历史和地理原因使得两国成为敌人,如果印度得不到有效地遏制,中国迟早会遭到印度的打击。近年来,中印之间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和边境问题的磋商,两国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依然存在。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

四、东南亚。

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南海是中国重要的航行通道,中国所需要的大部分石油都由南海海路运至我国,一旦南海地区被人控制,我国的国家安全将直接受到威胁。南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令东南亚各国垂涎的宝地。南海现在油井林立,却没有我国的一口油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现行我国所谓的克制协商已经不能适应南海形势的发展。“除我国控制的7个礁和台湾当局控制的太平岛外,共有38个岛礁被别国占领。其中越南侵占27个岛礁,菲律宾侵占8个岛礁,马来西亚侵占3个礁。另外文莱也宣布对南沙的一个礁拥有主权。”

近日,菲律宾对黄岩岛的无理取闹,无疑也是对中国主权的一种挑衅,对于这种挑衅行为,我国应予以坚决的打击,用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来震慑这些周边小国。

当前的东南亚各国,在日本美国等大国的支持下,纷纷扩充军备。俄罗斯世界器贸易分析中心网站11月23日报道,越南政府已决定将2012的国防预算大幅度提高至22。7亿美元,较今年增长约35%,将占到越国家预算支出总额的8%。越南如此做法与南海的局势有密切的关系。另外,越南如此巨大的开支很大程度上来着南海油气田的非法收入来源。菲律宾从美国引进二手战舰菲律宾1亿美元升级军备部署南海,叫嚣不惜与中国一战。2009年1月27日,法国向马来西亚交付了第一艘“鲉鱼”级潜艇,并计划于2009年底交付第二艘。马来西亚从德国购买了4艘排水量为1650吨的护卫舰,负责在南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

美日等国的插手,制造“中国威胁论”,破坏原有的和平的南海环境,使得南海问题变的更加棘手。谈不好,打不了,拖不起已经成为南海问题的最真实写照。我国要努力抓紧当下的和平发展环境,建设强大的海军,以谋求杀鸡儆猴式的解决南海问题。结语:“拔剑四顾心茫然”已经成了我国当前周边环境的真实写照,我国必须通过强大的政治和外交手腕获得涉及到我国家利益的问题的主动权。努力发展经济,为我国建立强大的物质保证。加强对全民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军事建设的发展,加强军费投入,建立起强大的海军,打得赢信息化条件下的胜仗,捍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另外,我国对于侵犯我国国家主权的行为,不能一味忍让,必要时要做出实质性的动作和反应。牢记“忘战必危”,增强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努力解决好当下的各种矛盾。以期实现中国的伟大和平崛起。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摘要:自建国以来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们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新的基础。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而大学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优势的群体。新的世纪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生长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大学生幸逢盛世,既是无限幸福值得羡慕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一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题,这也是这个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民族复兴;大学生;责任;使命。

习说过“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和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青年人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者和实现者。

一、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这是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喜悦、一份奋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培育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孕育出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华大地是中国人民永远的家园,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精神相通、心心相印、价值所趋的牢固纽带。“中国梦”的源泉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坚守的爱国基因生成了中国梦。同志突出强调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民族的梦。

中国梦的总体轮廓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祖国统一、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这一系列思想鲜明地阐释中国梦蕴涵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

二、如何实现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青年推动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共同为之努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继续“圆梦”需要我们青年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实干、开拓创新。

作为青年,我们要进一步赋予“中国梦”丰富的内涵。任何一个能够引领民族发展进步的梦想都是美好的,任何美好的梦想都必然伴随时代的节拍、顺应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同样如此。在民族独立的梦想已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得以实现之后,我们又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社会更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我们的生活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等写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2]对国家、民族、人民生活的这些美好愿景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梦”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进一步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培育自我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精神能量的大小不仅体现在其涵盖面和包容度的大小,也体现在其韧性和强度的高低。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状态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中华民族富有以坚定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追求梦想的精神基因。在推进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需要面对多种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考验,需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风险挑战和危险考验我们唯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加坚定坚毅更加清醒,自觉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四、作为青年要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

首先,我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我们要付诸行动。

再者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要顺时代潮流而动,做时代的弄潮儿。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面对世界。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期。[3]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经济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创造,世界各国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这一切,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经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上承担起这个事业赋予的重任,勇于竞争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努力成为历史的开拓者、完成复兴大业的实干家,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雪萍。论在当代大学生中践行“中国梦”的意义与对策[j]。黑河学刊,2013.

[2]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社科纵横,2013.

[3]辛向阳。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3.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摘要: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认同,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中国梦的特点、中国梦与美国梦、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对学界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期待对中国梦的研究更加深入。

关键词:中国梦研究综述。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在十二届一次人大会议闭幕式上,他从中国梦实现路径、科学了内涵、民族梦和个人梦的关系发表了关于中国梦为主题的重要讲话,中国梦的研究随即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1关于中国梦的特点研究。

2中国梦与美国梦研究。

3中国梦的实现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3][11]孟东方。中国梦的内涵、结构与路径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3(5)。

[4]梁丽萍。百年沧桑“中国梦”[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2)。

[5]朱继东。“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差异在哪里?[j]。思想理论,2013(2)。

[6]十字路口的国家路径选择:美国梦?欧洲梦?还是中国梦?――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汀阳[j]。人民论坛,2011(9)。

[7]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j]。社会科学,2007(9)。

[8]叶再春。“中国梦”随想[j]。前线,2013(1)。

[9]汪玉奇。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j]。农业考古,2013(1)。

[10]肖贵清。畅想中国、实干兴邦[j]。党建,2013(2)。

[13]梁丽萍。百年沧桑“中国梦”[n]。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2)。

[14]唐洲雁。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3-28.

[15]辛鸣。“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j]。理论导报,2013(1)。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受邀专家在研判风险时受到五个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2.2022年中国外部安全风险的主要地缘空间在台海和周边,特别是东北亚地区;

3.气候变化、国际金融等全球宏观因素的影响波及中国外部安全的各个领域;

4.“一带一路”沿线中小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局势需要高度关注;

5.恐怖主义威胁是中国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问题。

根据专家意见和相关数据分析,2022年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中有10个领域的风险需要关注,按照对中国的重要性排序如下:

第一。

中国边境与周边海空域摩擦再现。

专家们的关注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中美海空意外”,即中美在中国周边海域、空域发生意外或者出现紧急事态。大家列举的可能情景包括,中美发生类似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或者2009年“无暇号事件”那种摩擦,抑或中美在西太平洋或者印度洋发生海上意外事件。二是“争议摩擦”,即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双边政治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在有争议的边界附近或者海域出现摩擦。

第二。

涉华国际经贸冲突延续或者升级使得中国外部经济环境更加消极。

在经贸领域,风险点主要有二:一是“贸易和投资规则”。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包括美国是否会延长对华“301调查”所涉商品加征关税的实施时间,甚至使其“永久化”;美欧贸易技术委员会是否会出台双边对华出口管制措施;美国及其盟友是否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共同加强对外投资审查。二是“能源资源安全”。如果全球石油价格继续大涨大跌,或者中澳经贸关系持续恶化,会对中国的能源供给造成何种影响;中国在获取开发新能源所需关键矿产时,是否会更频繁地受到西方国家使用诸如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等非经济标准设限设卡。另外,发达国家在产业链“去中国化”方面相互勾连,推动民生产业链布局从“即时生产”转向“以防万一”,也在排序中居于靠前位置。

第三。

全球挑战持续政治化引发全球公域出现重大安全事件。

风险点主要有二:一是“西方利用全球问题炒作中国威胁”。可能前景包括中国对煤炭的使用被进一步污名化,能源政策承受更大压力;发达国家洗脱排放问题上的“历史责任”,中国在减排问题上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加,与小岛国利益分歧加剧;西方媒体恶意炒作中国南极立法、公海商业捕捞等问题。二是“全球公域发生冲突或者意外”。例如大国卫星相互抵近侦察并造成碰撞,空间碎片造成意外等。

第四。

东北亚国际关系变化影响中国利益。

东北亚地区多个安全热点均对中国安全构成持续冲击和威胁。关注度最高的风险点是“中日关系”,特别是日本经济、安全政策变化可能引发的中日关系紧张。可能情景包括日本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经济安全保障相关法案,引发与中国关系的紧张;日本从政治角度出发拖延中国加入cpttp;日本在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之际,在钓鱼岛、台湾及历史问题上再现出格言行,对双边关系造成冲击。

第五。

政治观念的对立导致大国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大国关系层面,经过所谓“民主峰会”和部分国家“外交抵制冬奥会”闹剧之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矛盾可能进一步上升,尤其是西方将中国与俄罗斯绑定,不断构建针对中俄的意识形态“小圈子”。2022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或因乌克兰等传统安全问题继续恶化,并引发外交战和经济制裁战的升级,西方进一步固化针对中俄的意识形态联盟,使中国外部环境更加恶化。在大国国内政治层面,西方各国内部意识形态极化严重,法国大选尤值得关注。如果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当选,可能冲击欧洲政治稳定,并牵动法对华政策与中欧关系变化。

第六。

外部势力干预加剧台海紧张局势。

专家们虽普遍认为台海紧张局势升级可能触发危机,但其重要性排序在十大风险领域中居中间偏后位置。对于这一结果及其在战略和政策层面的意涵,值得思考与讨论。风险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美方持续升级与台湾当局的实质关系,助台拓展‘国际空间’”。可能情景包括美国国防部邀请台以观察员身份参加2022年“环太平洋”军演,增加在台海军陆战队人数;美更多现任高官、国会议员或者前政要访台;美帮助台当局在更多国家设立“代表处”,甚至鼓动部分国家与台当局“复交”等。也有专家认为,个别欧洲国家可能在台湾问题上突破现状,冲击“一中”原则,例如同意对台军售等。二是“台海发生军事意外”。例如美军可能提升在台湾海峡海空域飞航频次,导致解放军与美军在台周边海空域发生意外事件,这一情景排序十分靠前。专家们也提到美盟友与中国在台海周边海空域发生危机的风险,但排序靠后。

第七。

网络安全领域出现紧急事态。

在科技安全领域,新兴技术带来的网络安全系统性风险受到压倒性的高度关注。专家们认为,2022年北约国家、印度、美国均存在与中国发生网络冲突的可能性,但其重要性依次递减。2021年7月,北约前所未有地就“中国网络攻击”发表共同声明。近年印度的网络能力和攻击活跃度都在快步增长,2021年四方安全对话(quad)多次强调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这些态势都使得专家们更加担心网络空间冲突。此外,中国国内若出现大规模严重数据泄露事件,在防疫抗疫过程中群众广泛使用的某些“国民级应用”出现数据外泄,也将造成严重安全影响。

第八。

新冠疫情延续引发连锁反应。

专家们认为,2022年新冠疫情延宕将继续冲击国际政治经济,对中国构成安全风险。专家们最担心的是疫情产生的政治和治理连锁反应。例如疫情延续可能激化国际公共卫生领域的规则之争;由于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不能解决,部分欠发达国家将出现政治、经济或社会危机,进而波及中国外部环境的稳定。不过,专家们认为疫情本身大规模恶化甚至失控而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风险不大。

第九。

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金融风险。

专家们认为,2022年可能出现美国股市大幅下挫、世界主要经济体长期利率快速上升、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上升、人民币国际支付结算遭遇更多阻力等挑战,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美欧等西方发达经济体将开始调整“短期保持经济刺激”和“中长期收紧财政货币政策”之间“搭配关系”,可能对其他经济体以及债券、股票和汇率等市场产生外溢性冲击。对当前突出的“发达经济体通胀失控”问题,专家们对其风险的担忧程度并不高,认为随着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应用,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紧张问题可能有所缓解,而发达经济体管控和疏导通胀的能力也较强。

第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化致使恐怖主义抬头。

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变化以及恐怖主义政治化倾向可能影响中国的海外利益。非洲、中东、南亚是受关注的主要地区,可能情景包括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因国内政局、经济活动以及疫情、气候变化等原因,出现国内矛盾激化并在地区产生外溢效应;黎巴嫩等国经济社会局势失控,外部势力介入,引发武装对抗和冲突;伊核谈判进展不顺,美伊关系再度紧张甚至发生冲突;印巴军事对峙升级;阿富汗局势突变。在恐情方面,专家们认为恐袭仍构成一定程度威胁。

可能的情景有,恐怖组织政治化趋势增强;印控克什米尔发生较大规模恐袭或骚乱;“伊斯兰国”死灰复燃;“巴塔”“俾路支解放军”等巴基斯坦国内恐怖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发动恐袭;“三股势力”自阿富汗外溢,威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等。

新形势下如何端牢中国饭碗论文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扎实举措大力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添底气,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基础支撑。

加强农业政策保障,提高生产力。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七连丰”,连续6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上,农业的“压舱石”作用愈发稳固。但是,我国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为此,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上下功夫。要健全激励性利益补偿机制,保护主产区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强化农业人才支撑,注入新活力。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县已全部实现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农业要实现大发展,必须以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各地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出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要鼓励引导企业员工、复转军人、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到农村创新创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添新活力。要发挥农业科技人员、执业兽医、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的涉农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科技对农业作用更加明显,但与发展国家相比仍差距较大。进入“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聚焦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要推进农作物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节本增效。要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畅通产品供给渠道,提升保障力。当前我国棉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农业仍大而不强、多而不优,基础还不稳固,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还不足。下一步,要根据市场供需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优质耕地优先种粮,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通过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让品质更优良、效益更明显。要完善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努力减少粮食生产、仓储、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和浪费,加强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梦【】

摘要: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寄托了国人自近代以来不断追求伟大复兴的民族理想。要想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特别是需要青年人的努力。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如何通过正确的渠道和途径进行指引,让当代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中国梦”,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时代担当。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1中国梦融入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发展进步的关键时期,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的希望在于青年人。而当代青年大学生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我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与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息息相关,也与大学生自身是否能够健康成长直接相关。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现今社会现实,密切关注现今社会的变化,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去努力拼搏锲而不舍地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能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持实干兴邦,不断为人民服务,逐渐实现“中国梦”,去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有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念。

世界经济蓬勃发展,而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伴随着各种文化思潮和一些良莠不齐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潮似水般地涌进国门,冲进校园,也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先进民族奋力向前的向导标识,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党的报告中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要求青年勇敢走在时代前面,不断奋斗,开拓,奉献。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期,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更加需要借力“中国梦”这一丰富内涵,高扬我国民理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理想信念来武装教育当代大学生,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

1.3有益于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梦”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口号和思想本身就代表我中华民族千千万万民众的希望期盼,更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从而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客观发展需要。“中国梦”的提出更加凸显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更加体现了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观。实践不仅是理论的基础,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反之亦然,在不断实践中形成正确的理论方针是更好实践的指南,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乱行。没有伟大的理想,实现“中国梦”永远都是在“进行时”,当前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将实现“中国梦”化入内心,去认认真真地践行。

2用中国梦唤醒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担当。

2.1立志以求远。

我国的广大青少年应当志存高远,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意志,让青春在时代的进步中焕发绚丽的光彩,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是全国千千万万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期盼,也是我国青年一代应当牢固树立的伟大理想和目标。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当代青年大学生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树立远大的志向。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必然会被世界所遗弃。当代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建立的关键时期,能不能确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人生理想,直接关系到他们在未来沿着哪条路走、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而学习等一系列问题。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就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基本国情,并以此为基点设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2.2立行以求功。

我国的青年大学生应当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自己精彩人生。要不怕艰难,攻克难关,勇于到艰苦的基层,经受锻炼,增强个人才干。要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中创出新路,创新业,不断开拓发展新天地。

恩格斯说过:“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动,不是看他自称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因此,一切怀抱远大理想的青年大学生,其人生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都必须植根于祖国繁荣强大的沃土之上,报效祖国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

2.3立学以求进。

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学习是不断成长进步的有效途径。青年大学生的素质和本领将会直接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本领,应该把学习视为第一要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让勤奋学习成为实现理想的动力,让自己的青春更加无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飞速,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学习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青年学生应当坚持奋发学习,增强自己的本领,珍惜美好时光,集中精力,刻苦钻研,切实做到学以立德,工以养技,学以致用,以自己毕业以后能够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要以学习为己任,养成健康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会运用不同领域不同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结语。

总之,实现伟大而美丽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和付出。当代青年大学生尤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就要引导大学生编织小梦想,共筑“中国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让青年大学生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2]人民网。中国梦:内涵。路径和保障[eb/ol]。

[4]唐建明。浅议新时期大学生成才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j]。科教论坛,2011(7)。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局今年1—9月份以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和“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会议精神,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立足科学发展,上下一心,开拓创新,狠抓落实,重点工程建设及各项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泗城总体规划修编方案顺利通过宿州市规划委员会评审,已提交市政府审批。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等专项规划方案已初步完成,同时,完成1个乡镇的总体规划、6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规划编制,并完成消防队、新水厂等选址工作。

刘圩路、阀南路西段、建材东路3条道路的前期规划设计及阀南路西段拆迁工作已完成,其中,对刘圩路、阀南路西段采用bt方式,由江苏苏润建设集团无锡分公司承建,目前石粮河桥建设工程过半。

1、重点地块拆迁工作。1—9月,全县共完成拆迁面积8万平方米。

2、规模小区建设。规模小区在建工程施工总面积80万平方米,已竣工32万平方米。

3、安置小区暨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安置小区及廉租房开工36幢,在建工程近10万平方米,现已封顶12幢共3万多平方米。

1、自来水管网建设。新铺供水管网4公里,新打深水井5眼;完成自来水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项目批复及选址,正在进行征地。

2、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污水管网铺设约10公里,2座污水提升泵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3、“三馆”等工程建设。博物馆、展览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馆”工程主体已竣工,正在进行内外装饰施工。清水湾公园、图书馆、档案馆等正在进行前期规划编制。垃圾处理厂项目已完成申报工作,正在进行前期初步设计。

1—9月份共签约项目5个、开工项目5个,协议项目2个,签约项目资金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00余万元。

我局1—9月各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重点工程由于受资金等因素制约进度不理想;二是拆迁工作因资金、市场、开发商不配合等因素,拆迁难度逐渐增大。三是一些工程及项目因土地未征用,而无法实施。

一是加快安置小区建设进度。力争12月24日前完成1.5万平方米廉租房及安置房一期工程建设,同时,加快二期开工安置小区工程建设,保证按工期在明年四月底前全部按期交付。

二是加快“三馆”工程施工进度。11月前完成内外装饰装修和配套设施工程,力争年底前开始布展,春节前开放试运行。

三是加强资金筹措。待阀南路西段土地征用后,加大道路建设力度。

四是完成县消防大队新址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

五是加大拆迁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拆迁政策、法规宣传,争取社会对拆迁工作的支持、配合;同时,进一步发挥两种强制措施的积极效果,积极与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努力形成法律威慑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六是加快“两网”建设进度。年底前完成自来水及污水管网铺设任务,同时加强协调完成新水厂征地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完成生活垃圾处理厂的前期设计工作。

七是加快规模小区施工进度。督促各施工单位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年底竣工工程突破50万平方米。

八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完成年度招商引资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1—9月中我局各项工作虽然推进较为顺利,但与全县经济会议要求和城市建设工作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面、系统分析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查找差距,制定措施,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实施90天突击攻坚战,力争圆满完成年度各项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简称oba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东牵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串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以综合交通廊道为展开空间,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起来,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最终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造福中国与东盟,而且能够辐射南亚和中东。

二、“一路一带”的产生背景

1.古代背景:

习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一个靠陆,一个向海,所经地区在我国周边外交战略中均占据重要位置。这一发展战略与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是一脉相承的,既是对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种延续与发展,更是提升与超越。

2.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

核心设施。

3.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三、当今中国周边的发展格局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近几年来,中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有关的矛盾凸显;另一方面美国的对华政策开始从改变中国向遏制中国转变,继而拉拢中国周边国家搅乱中国的周边环境。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日本强占钓-鱼-岛;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

良好的`周边环境,对于维护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正与周边国家一道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利益纽带正在变得更加牢固。

四、“一路一带”的前提和依托

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显现。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

五、一带一路战略风险

一、中国的战略扩张。包括战略投入与战略补给两大风险。

二、美国的战略围堵。如何处理好与美国主导的现行国际体系及全球化关系?对其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绝不可低估。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双重转型”形势。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是稳增长,即努力寻求一个扩张政策和收紧政策之间的平衡点,尽早结束经济回调的过程。在复杂的形势下,国家正在进行稳增长政策的预调微调,整个经济增长止跌趋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要更多地着眼于经济转型,通过贯彻破产制度和理顺市场定价机制、加强债务管理、风险防范等制度调整和政策改革来加快经济转型,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方式;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止跌趋稳。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正面临着“双重转型”:第一个转型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第二个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正在就此进行重大实践。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代表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4.2%,所以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货膨胀。因此,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适当的收紧、适当的控制”。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外部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03年—2007年我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2%,到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下降4.2%。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即出口这辆“马车”的拉动力在大幅缩减。这时,如果继续维持原来的政策取向,就会约束国内的投资增长,再加上对国内的消费特别是对买房的需求采取了控制措施,因此就可能导致内需的增长速度也持续下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三驾马车”同时减速,有可能使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所以,2008年第四季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决定实施“一揽子”计划。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一揽子”计划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2007年相比,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即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性的重大调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现最明显的是在2009年:2009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率为-16%,外贸出口总额由2008年的约14300亿美元减少到12016亿美元,净减少2000多亿美元,按照2009年的汇率计算,相当于1.5万亿左右的人民币出口订单损失。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该变化对2009年gdp增长率的影响是-3.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政策调整,我国2009年的gdp增长率会由2008年的9.6%下降到6%,甚至更低。因为我国原来的经济政策是控制内需的增长速度,在外需大幅下降的时候,如果内需受政策影响也下降,那2009年的增长就有可能会降低到6%以下,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

2、我国经济增速下降所面临的潜在危机。

我国经济一直强调不要过分追求高增长。实际上,从2002年到目前,我国的增长率从未低于9%:2002年是9.1%,2003年达到10%,之后10%以上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到2007年,2008年下降到9.6%,2009年是9.2%,2010年是10.4%,2011年是9.3%,10年内从未下降到9%以下。与高增长相伴随的,是我国企业的速度型效益,即企业利润和销售规模紧密相关,销售规模扩大促进利润增长,反之,企业就可能会出现亏损。我国企业的销售利润率较低,工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在今年7月份仅有5.36%。原因之一是技术创新较少,主要通过产品的低价竞争实现微利,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利润增值很少。原因之二是企业的固定费用比较高,包括退休人员的工资、设备的折旧、医疗费等,特别是国有企业在岗人员的工资待遇,不易随生产和销售水平变化波动。这些开支都是固定的,与销售额的变化没有关系,当企业因为市场订单减少,销售额减少而固定成本不变的时候,企业就会发生亏损。因此,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过多,市场需求明显减少,企业拿到的订单明显减少,由此导致开工率下降,很多企业就会进入亏损状态,导致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就业问题。最近常见的是“招工难”、“招工贵”,表面上看就业压力已成为过去,实际上企业在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方面也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并不断继续的时候,企业一般不愿意把过去的盈利不断补充进来,很多企业会及时撤股。当企业有微利的时候,往往选择维持生产,保持稳定的职工队伍,因为如果辞退关键岗位上的职工,再招聘新员工进行培养并不容易。当企业面临短期的困难,未来有希望时,也会稳定职工队伍。但是,如果企业认为未来前景更差,目前又有亏损压力的时候,就有可能选择退出。一旦退出,裁员量就会增多,失业的问题会很快发生。

据统计,2012年6月份我国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有1.66亿人,我国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600多万,所有这些人都需要就业。如果很多企业不能吸收职工,还大量辞退职工,此时就业就有较大的压力,可能对基础民生带来很大的冲击。在1.6亿多农民工中,58%是“80后”,和第一代农民工不一样的是,他们对农业不太熟悉,很难像第一代农民工可以很自然地返回农村。但“80后”、“90后”农民工对城市工作生活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果他们长时间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基本生存就面临危机。这些问题不解决,社会稳定会受到冲击。出于谋生的需要,各种边缘化的社会组织有可能泛滥,对社会稳定的威胁非常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始终要把就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视。因此,对于“一揽子”计划,尽管有人认为是反应过度,笔者则认为非常必要。如果经济增长下降到6%以下,后果将很严重。

其次是金融风险。当亏损企业大量增加的时候,金融风险会陡然扩大。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贷款,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当生产经营正常的时候,可以按时还款付息,但当企业亏损时,销售收入、资金流量大幅度减少,往往不能正常按时还款付息,这些贷款就会成为不良贷款。如果大量企业亏损,银行将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当贷款不能归还时,存款的支付就面临着危机。银行的高利润包含着风险抵押金,银行和一般生产企业的利润性质是有区别的,银行一旦出现资不抵债,需要拿资本金、利润来弥补存款户的损失。当企业亏损面扩张很快的时候,这种金融风险是银行所不能承受的。

再次是财政困难。我国财政是速度型的财政,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当年gdp的增长紧密相关。我国以间接税为主,针对所得和财产征收的直接税占比很低。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名义gdp的增速。通过对近几年数据计算得知,gdp增长率变化1%,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变化4.6%;gdp增长率变化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可能变化近20个百分点。因此,当经济增长率下降过多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会大幅下降。但是,经济不景气时,财政支出刚性往往比较大,因为此时对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低收入人群的救助会增加,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的开支会增加。因此,财政的收支矛盾会陡然加剧。当增长率下降过多时,对于就业、金融风险、财政收入的影响非常大。

3、“一揽子”计划对保持民生和经济稳定的积极贡献。

推出“一揽子”计划并不是反应过激。如果没有“一揽子”计划,在2009年就会出现深度的调整,对转型升级未必有益。有观点认为,要形成倒逼机制,只有危机才能推动升级,淘汰低水平企业。但当大多数企业都无法自保、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的时候,搞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危机不一定非常有利于转型。

“一揽子”计划的效果,最主要表现在内需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08年,内需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是9.1个百分点,2009年提高到12.8个百分点,因此,尽管2009年外需向下拉动了3.6个百分点,但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9.2%。内需增长的加快首先靠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2009年政府的投资比上年度增长42.2%,占到全部投资的28%。从统计上看,主要有三个部分:电力热力投资、道路交通仓储邮电业投资、水利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市政投资属于第三部分。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1%,去掉价格因素,投资的实际增长比上年多了10个百分点以上,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大幅度提高。当然,还有另外一些措施,比如减税鼓励企业投资、居民消费等。增值税的改革是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改革的重点是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最重要的变化是企业的设备改造投资可以抵扣纳税基数,这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减税措施,而且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投资,对投资的增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汽车需求方面,对于1.6升和小于1.6升排量的车,购置税由11%调整到5.5%,刺激了汽车的消费;在楼市中,减免二手房交易的契税……通过减税促进企业投资获利,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增长,拉动内需。

内需的贡献明显提高,有效地抵消外需大幅下降的影响,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仅比2008年降低0.4个百分点,从9.6%下降到9.2%。反观美国和欧盟,gdp增长率分别为-3.1%和-4.4%,失业率达到9%以上,较正常年份提高了一倍左右。但在国内居民看来,生产和生活都没有明显感觉到危机的发生,从这个角度看,“一揽子”计划对保持民生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4、扩张型宏观经济的代价。

对宏观经济转型来说,“一揽子”计划只是一个起点,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因为这种扩张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代价的。财政政策的代价,就是政府债务风险迅速扩大。所谓政府的债务风险,就是常说的国债,包括地方政府的债务,都是由政府作为主体来归还。如果这些债务迅速扩大,将加重未来政府所承担的还债压力,有可能导致未来政府在债务方面的重大风险,目前的欧债危机就是这样———欧洲国家的高福利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过大。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福利的刚性很强,收支缺口迅速拉大,只能通过发债来维持,但是债务规模太大会导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规模不断扩大,加上支出的刚性,使得政府不断扩大发债规模。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状况很差,财政增收困难,而支出刚性强。因此,对这些国家主权债务的评级持续下调,主权债发行困难日益加大。这必然导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困难,导致政府破产危机。

目前,欧债危机靠欧盟建立的补贴制度来缓解,但是“输血”难以持续,因为欧洲自身的造血机制尚有问题,如果不改革高福利制度,恢复其内部的经济增长能力,欧债危机无法彻底解决。所以,我国一定要避免陷入这样的困难状况当中。我国的财政赤字是发行国债的主要原因。2008年,我国财政赤字是1000亿元,2009年增加到9500亿元,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10500亿元。财政赤字的迅速扩大,必然导致国债发行量迅速扩大,进而导致国债余额迅速扩大,政府未来的偿债风险迅速扩大。

财政赤字的扩大首先和政府开支的扩大相关。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投资性资金是1000亿,2009年增长到5900亿,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开支的增加。其次是减税,2009年各项减税措施大约减少财政的税收5000亿元,因此赤字规模和发债规模必然扩大。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通过抵押从银行取得大量资金搞项目建设。据国家审计署调查,到2010年,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是10.7万亿元,而国债余额大概是7万亿元,总量大概为18万亿元,占到名义gdp的比重已经接近40%。

如果连年坚持扩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的债务风险将迅速扩大,这条路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从2010年开始,国家采取措施,及时地扭转由政府投资导致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趋势。2010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10年安排的财政性投资重点保证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实际叫停了政府投资增量。随着政策的调整,2010年政府投资增长率由42.2%下降到19.7%,2011年进一步下降到2.46%,我国政府投资经历了一个由扩张到退出的调整,目的就是防止政府债务风险迅速扩大,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我国的财政赤字在2011年减少到9000亿元,按照预算安排今年为8000亿元。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受到了严格的检查,地方政府的债务基本稳定。伴随着政府投资的削减,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随着政府投资的削减,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由政府投资形成的订单不断减少,相关企业的开工率不断下降。因此,这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风险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货币供给量的三个指标是m0、m1、m2。粗略地讲,m0指的是流通当中的现金,m1是在m0的基础上加上活期存款,m2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这三个指标所刻画的货币供给量的内容就是现金加存款。事实上,现金和存款增加以后,往往会扩大需求。需求比较大就可能导致价格过快上涨,人们有愿望去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有可能过快上涨,如房价、贵金属价格等等,原因就是货币供给量太多,人们的购买能力太强。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表现为贷款的大量增长。2009年新增贷款9.59万亿元,超过当年的财政收入总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地配合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个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但贷款大量增加之后,导致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因为贷款可以很快地转变为存款和现金。

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在2008年底约为48万亿,到2009年底增长为61万多亿元。货币供给量有自我膨胀的特点,自我膨胀就是存款向贷款的转变。银行存款数量变大之后,必须要把存款变成贷款,否则银行就会因为支付大量利息而亏损,这是由商业银行的自身利益所决定的。而贷款加快增长之后,又会扩张存款,存款和贷款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相互的推动。当货币政策调整之后,资金的运动速度加快,即资金流动性过剩,从而使整个货币供给量存量加速扩大。所以说持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的风险将非常严重,货币供给量迅速扩张,多方面的价格快速上涨。从日常生活方面来看,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快速下降,货币贬值,人民的心态越来越不稳定。从企业来看,生产环境的不稳定会使经营者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到倒买倒卖上,而不再专注于生产。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与中海安集团25日联合发布的《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2022)》表示,2021年全球存在大国关系、全球经济、新冠疫情、政治稳定与恐怖主义等五大安全风险。展望2022年,蓝皮书预测中国将面临新冠病毒变种威胁、全球金融与债务风险上升、全球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中美战略竞争持续等十大海外安全风险。

蓝皮书对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综合安全风险进行了预测评级,并依据最终具体得分的分数段划分“极高、高、中、低”四级。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极高风险”,包括索马里、也门、苏南、阿富汗、海地等;78个国家和地区被评为“高风险”,包括刚果(布)、冈比亚、黎巴嫩等。

在此基础上,蓝皮书按照全球11个地区划分,全面而深入地研判每个地区的安全风险特点与趋势。同时,蓝皮书还结合“世界各国(地区)综合安全评估和预测指数”的分析结果,以及对众多海外利益保护相关机构的一手调研访问,对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刚果(金)、阿根廷、美国、英国等重点国家的安全局势进行了重点研判与预测。

本月初,哈萨克斯坦多地发生大规模骚乱,甚至出现骚乱者冲击政府机构、攻击警察等情况,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中国在哈公民生命安全和在哈企业正常运转带来影响。应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请求,集安组织曾派出维和部队前往哈国执行任务,现已全部撤离。本月19日,哈全境正式解除紧急状态。

主要风险之一。哈国骚乱之后,政府如何进行改革,如何处理利用中资的问题,都会对中哈两国的经贸合作产生影响,具体情况仍有待观察。

蓝皮书中也提到了针对哈萨克斯坦存在风险的防范要点,如针对哈国内持续出现的新冠疫情波动形势,在哈中资企业需遵从当地政府的防控要求,增强企业自身防疫管控意识和能力;针对哈政府可能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救助新政,需要企业及时充分了解政策调整,尽快适应新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针对当前哈国内存在的社会安全风险和可能存在的自然灾害,在哈企业需及时关注由哈方和中方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制定灾害应急方案,减少灾害损失。此外还需处理好同哈各级政府、议会及驻地居民间关系,发挥企业的社会职能。

自2017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与中海安集团定期发布《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预判世界各国、各地区安全态势。据戚凯介绍,去年1月,《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2021)》预测了新冠疫情全面威胁国际社会稳定与发展、美国加强对“一带一路”污名化行动、欧亚地区局部冲突风险加剧等2021年十大重点安全问题中的8项均在2021年得到验证。

今年发布的蓝皮书同样对2022年中国海外安全风险十大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新冠变种病毒威胁尚存、全球金融与债务风险上升、全球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中美战略竞争持续、欧洲对华挑衅冲突增多、南亚恐怖主义活动回潮、东南亚国家对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欧亚地缘安全风险凸显、非洲多国内外动荡风险可能扩散、中东地区安全赤字明显等。

对于中美关系,蓝皮书预测称,2022年中美会控制战略竞争范围与烈度,并在如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利益一致的问题进行合作,同时可能在曾经合作、当下却面临重大挑战的问题上重新合作。然而,美国将持续在国际舆论场上利用“自由”“民主”等话术打压、黑化中国,中国高新科技企业、军工企业也将持续受到美国及其盟友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