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消除微腐败心得体会 微腐败整治心得体会范例(大全5篇)

2023年消除微腐败心得体会 微腐败整治心得体会范例(大全5篇)

作者:BW笔侠 2023年消除微腐败心得体会 微腐败整治心得体会范例(大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消除微腐败心得体会篇一

“反映的虽然不够具体,但问题在环保系统很可能存在。为防患于未然,建议列为问题线索认真核查。”近日,河北省邯郸市环保局接群众匿名举报反映邯郸市多家单位污水处理都由环保局指定公司在负责,甚至经过招投标中标的公司也不让参与。

“没有时间,没有单位,没有具体的事件,我们也要进行认真核查。”面对群众举报的问题,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的态度非常坚决。4月7日~10日,局纪检组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对涉及污水处理项目的5个县(区)环保局进行调查。通过询问项目负责人、查阅招投标档案资料及与中标企业负责人联系等办法,对市环保系统涉及的21个污水治理项目进行逐一核查。调查并未发现有群众反映的问题,但为防止类似问题出现,对涉及污水处理的局自然处、相关环保局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提醒。

据悉,自今年年初邯郸市开展“微腐败”整治专项行动以来,环保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精神,针对环保业务特点,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措并举开展基层“微腐败”整治专项行动,推动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开展调研,摸清廉政风险点。将调研项目分行政权力和专项资金管理两个大类,对项目审批、环境监察执法、排污费征收、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逐个单位、逐个岗位、逐人逐项进行系统排查,划分风险等级,梳理廉政风险点。与相关业务部门一同研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共对64个岗位梳理出廉政风险点384个,制定预警防范措施426条。

警示教育,筑牢源头防腐线。抓好平时教育。将《学习贯彻〈条例〉解疑释惑》和《结合案例学〈条例〉》收集整理、编印成册,会上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使大家明规守纪。抓好重要时间节点教育。每逢重大节日前,都要对廉洁自律工作进行及时部署,严申“十个严禁”,明确纪律红线,要求所有中层干部签订廉洁过节承诺书签字背书并装入个人廉政档案,节日期间发送廉政短信,及时“扯袖子、咬耳朵”。抓好反面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永远在路上》、《廉洁治家警示录》、《打铁还需自身硬》等警示教育片,及时通报中央、省、市纪委曝光的违法违纪反面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强调遵纪守法,增强警示教育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畅通举报,把准监督薄弱点。从企业和基层聘请141名政风行风监督员,定期采取信函、电子邮件或上门走访等形式,听取监督员对市环保系统政风行风的反映。与“12369”环保热线建立协作机制,每月调取信访举报记录,通过对污染举报中心受理的重复举报案件、久拖不决案件等进行筛选和甄别,看环保执法人员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情况。

执纪问责,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环评审批、排污收费、行政执法以及专项资金补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监督检查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执行情况,解决审批环节过多、办事效率低下、证明过多过滥等问题,对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一季度,纪检组对局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出管理不规范、大项支出会议纪要等附件不全等问题38个,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消除微腐败心得体会篇二

“群众反映的问题虽然不够具体,但问题在环保系统很可能存在.为防患于未然,建议列为问题线索进行认真核查.”近日,河北省邯郸市环保局接群众匿名举报反映邯郸市多家单位污水处理都由环保局指定公司在负责,甚至经过招投标中标的公司也不让参与.

“没有时间,没有单位,没有具体的事件,我们也要进行认真核查.”面对群众举报的问题,环保局相关负责人的态度非常坚决.4月7日~10日,局纪检组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对涉及污水处理项目的5个县(区)环保局进行调查.通过询问项目负责人、查阅招投标档案资料及与中标企业负责人联系等办法,对市环保系统涉及的21个污水治理项目进行逐一核查.调查并未发现有群众反映的问题,但为防止类似问题出现,对涉及污水处理的局自然处、相关环保局负责人进行了廉政谈话提醒.

据悉,自今年年初邯郸市开展基层“微腐败”整治专项行动以来,环保局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精神,针对环保业务特点,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措并举开展基层“微腐败”整治专项行动,推动环保事业健康发展.

开展调研,摸清廉政风险点.将调研项目分行政权力和专项资金管理两个大类,对项目审批、环境监察执法、排污费征收、政府采购招投标等,逐个单位、逐个岗位、逐人逐项进行系统排查,划分风险等级,梳理廉政风险点.与相关业务部门一同研究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共对64个岗位梳理出廉政风险点384个,制定预警防范措施426条.

签字背书并装入个人廉政档案,节日期间发送廉政短信,及时“扯袖子、咬耳朵”.抓好反面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永远在路上》、《廉洁治家警示录》、《打铁还需自身硬》等警示教育片,及时通报中央、省、市纪委曝光的违法违纪反面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强调遵纪守法,增强警示教育的震撼力和说服力.

畅通举报,把准监督薄弱点.从企业和基层聘请141名政风行风监督员,定期采取信函、电子邮件或上门走访等形式,听取监督员对市环保系统政风行风的反映.与“12369”环保热线建立协作机制,每月调取信访举报记录,通过对污染举报中心受理的重复举报案件、久拖不决案件等进行筛选和甄别,看环保执法人员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的情况.

执纪问责,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环评审批、排污收费、行政执法以及专项资金补助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工作.通过监督检查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执行情况,解决审批环节过多、办事效率低下、证明过多过滥等问题,对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一季度,纪检组对局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账目进行了检查,共检查出管理不规范、大项支出会议纪要等附件不全等问题38个,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消除微腐败心得体会篇三

1月6日,在xx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与会同志表示,将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把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长抓不懈。

压力传导到县乡,责任落实到基层

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损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

“要通过责任追究,倒逼基层党委、纪委和有关职能部门把责任扛起来,落到实处。”中央纪委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纪委书记于春生表示,要抓住“关键少数”,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两个责任”在基层落地生根。

如何传导压力,进而推动县乡党委发挥关键作用、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中央纪委委员,贵州省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认为,要继续用好问责、约谈、巡察等有效手段,抓牢主体责任的“牛鼻子”。

“通过集中约谈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当面交办重点问题线索,把责任落实到各级党委、纪委。”甘肃省委、省纪委书记刘昌林介绍说,甘肃对1.08万件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逐个筛选甄别、分类处置,分4批(次)向市州和县区纪委集中交办757件重点问题线索,进行跟踪督办、挂牌销号。

压实责任,巡察是利剑。甘肃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项巡察工作,不坐等线索上门,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工地,多渠道发现问题线索,着力提高巡察覆盖率、问题发现率、问题整改率、问题线索处置问责率,通过上下联动、点面结合,推动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快查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

“难点在有的基层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虚化’、有的基层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弱化’、有的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软化’。”谈及当前惩治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时,宋璇涛说,“重点,则在扶贫领域。”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与会同志表示,要坚持以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快查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对敢在群众“救命钱”上动心眼、下黑手的绝不放过。

“要把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西省委、省纪委书记孙新阳表示,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让党和政府的扶贫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以查处不正之风保障扶贫政策落实,以查处腐败问题保障扶贫资金安全。”刘昌林介绍说,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甘肃组织开展“两查两保”专项行动,深入查纠扶贫工作中落实政策不力,作风庸懒散慢,贪污侵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宋璇涛认为,要在督促职能部门强化监管责任上再发力,继续督导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资金链条各环节的全覆盖监管,建好民生资金“防护墙”,同时在行业系统内部经常性开展自上而下自查自纠,消除监管盲区,防止“只管发钱不管监督、只管本级不管下级”的现象。

在基层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大家认为,治理“微腐败”,同样要在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上发力,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基层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既勤政又廉政,激发党员干部担当精神。

贵州创新方式方法,在基层建成乡镇教育谈话室,推动预防提醒、询问示警、纠错诫勉、问责处分四类约谈向基层乡村延伸,把纪律挺在前面,使早抓常管成为常态。

宋璇涛认为,要积极探索实践“四种形态”,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纪律意识,积极改进作风,依法依规办事。

监督责任的“腰杆子”要挺得直,就要求纪检干部敢于担当,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基层纪检干部队伍担当意识要进一步增强,执纪监督水平要进一步提升。”与会同志表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化“三转”,着力破解基层纪委不想、不敢、不会、不能监督的难题。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亮剑、坚决斗争,面对艰难险阻豁得出去、顶得上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消除微腐败心得体会篇四

毒蛇不分大小都有毒、都伤人。“老虎”“苍蝇”都是贪、都伤民。相对于偶尔露峥嵘的“老虎”来说,随处可见的“苍蝇”有时危害更大。“微腐败”虽小,却伤根基。

俗话说“老鼠看仓,看个精光”。基层“微腐败”有“小”、“多”、“近”三个显著特征:小,小官小贪,贪污受贿的绝对数不大;多,数量多、次数多,出现的领域众多,存在的形式众多;近,离基层近,在群众身边贪。贪蝇成群,其害胜虎。指出:“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基层干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有的搞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有的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有的高高在上,漠视群众疾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的执法不公,甚至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微腐败”的危害性犹如“蚁穴溃堤”、群蝗毁田,如不能及早消灭,早晚会溃堤崩厦,无法挽回。“微腐败”和“巨腐败”虽在程度上、数量上有所区别,但在腐败的本质上却没有丝毫区别。一旦踏入腐败的泥潭,大腐败是腐败,小腐败也是腐败。更何况,那些“小贪官”一旦经过投机升为“大官”,可能比人们现在看到的“老虎”更加可怕。数量众多的“苍蝇”破坏了党与人民的感情,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信心,不仅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更给党和国家的威信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微腐败”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与高职位的干部腐败相比,群众身边的腐败给老百姓带来的是“切肤之痛”。“微腐败”的群体是以基层工作人员为主,他们手中的权力看似不大,但由于他们处在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前沿,与基层群众打交道最多,其腐败行为损害群众利益也最直接。随着惠农、扶贫政策越来越多地出台,这些惠农款、扶贫款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救命钱、安家钱,但对于一些基层“苍蝇”来说,这些钱物却成了可口的唐僧肉。一些基层干部巧取豪夺、“雁过拔毛”,想方设法满足私欲,直接损害着基层群众利益。基层执法不公问题突出,有的基层执法人员暴力执法、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以权谋私、以案谋私,有些干部甚至成为家族势力、黑恶势力的保护人、代言人,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直接伤害着党的群众基础,动摇着党的执政根基,如不斩尽杀绝,后果不可想象。

“微腐败”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获得感”是广大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感、幸福感。“微腐败”既啃食人民的物质获得感,又伤害人民的精神获得感。“获得感”首先是要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感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贪腐,是与民争利,从百姓口中夺食。群众经济利益受损,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等得不到保障,何谈获得感?“获得感”的另一方面是人民在精神层面的获得感,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是人民需要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需要被尊重,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享受同等的人生出彩机会。基层执法不公正是对个人权益的直接损害,也直接伤害人民的获得感。基层无小事,基层虽不易产生大案要案,但却滋生着大量的切实侵害基层百姓切身利益的案件。只有对基层贪腐进行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才能让人民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微腐败”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群众看来,干部职位再低,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粥。基层存在的一些“蝇贪”,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误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进而对基层治理状况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质疑,后果十分严重。干部作风清廉,群众对党和政府就会增加一份信任;干部作风不正,群众对党和政府就会减少一份信任。“微腐败”虽然看似不大,但损害的不仅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消除微腐败心得体会篇五

1月6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与会同志表示,将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把惩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长抓不懈。

压力传导到县乡,责任落实到基层

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损害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群众对党的信任。

“要通过责任追究,倒逼基层党委、纪委和有关职能部门把责任扛起来,落到实处。”中央纪委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纪委书记于春生表示,要抓住“关键少数”,层层传导压力,推动“两个责任”在基层落地生根。

如何传导压力,进而推动县乡党委发挥关键作用、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中央纪委委员,贵州省委、省纪委书记宋璇涛认为,要继续用好问责、约谈、巡察等有效手段,抓牢主体责任的“牛鼻子”。

“通过集中约谈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当面交办重点问题线索,把责任落实到各级党委、纪委。”甘肃省委、省纪委书记刘昌林介绍说,甘肃对1.08万件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逐个筛选甄别、分类处置,分4批(次)向市州和县区纪委集中交办757件重点问题线索,进行跟踪督办、挂牌销号。

压实责任,巡察是利剑。甘肃开展灵活多样的专项巡察工作,不坐等线索上门,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项目工地,多渠道发现问题线索,着力提高巡察覆盖率、问题发现率、问题整改率、问题线索处置问责率,通过上下联动、点面结合,推动巡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快查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

“难点在有的基层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虚化’、有的基层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弱化’、有的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软化’。”谈及当前惩治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时,宋璇涛说,“重点,则在扶贫领域。”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与会同志表示,要坚持以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快查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对敢在群众“救命钱”上动心眼、下黑手的绝不放过。

“要把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西省委、省纪委书记孙新阳表示,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让党和政府的扶贫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以查处不正之风保障扶贫政策落实,以查处腐败问题保障扶贫资金安全。”刘昌林介绍说,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实,甘肃组织开展“两查两保”专项行动,深入查纠扶贫工作中落实政策不力,作风庸懒散慢,贪污侵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10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宋璇涛认为,要在督促职能部门强化监管责任上再发力,继续督导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资金链条各环节的全覆盖监管,建好民生资金“防护墙”,同时在行业系统内部经常性开展自上而下自查自纠,消除监管盲区,防止“只管发钱不管监督、只管本级不管下级”的现象。

在基层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大家认为,治理“微腐败”,同样要在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上发力,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用严明的纪律管住基层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既勤政又廉政,激发党员干部担当精神。

贵州创新方式方法,在基层建成乡镇教育谈话室,推动预防提醒、询问示警、纠错诫勉、问责处分四类约谈向基层乡村延伸,把纪律挺在前面,使早抓常管成为常态。

宋璇涛认为,要积极探索实践“四种形态”,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切实增强纪律意识,积极改进作风,依法依规办事。

监督责任的“腰杆子”要挺得直,就要求纪检干部敢于担当,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基层纪检干部队伍担当意识要进一步增强,执纪监督水平要进一步提升。”与会同志表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深化“三转”,着力**基层纪委不想、不敢、不会、不能监督的难题。面对歪风邪气敢于亮剑、坚决斗争,面对艰难险阻豁得出去、顶得上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