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范本>人美版六年级美术教案全册范文(20篇)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教案全册范文(20篇)

作者:翰墨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教案

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

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

光与影是什么?是母与子之间的默契与感应,是挚爱伉俪的如影随形,是明眸与心灵的互呈表里,是绿叶对根的深情相依。光与影的相聚是如此的美丽,或显现眩目的色彩,或呈现冷静的优雅,或表现和谐高古的沉静。

光与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六年级学生能做较好的理解,本课教材编写时没有加入太多的专业术语,目的在于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关注自然现象的习惯。

设计意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光影的黑白、黑白灰出发,由浅及深地发现光与影、表现光与影。通过游戏互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逐渐认识不同角度的光与影,看光源,画光源,表现黑白及彩色光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透过音乐般律动的光与影,将认知的体验反映于表现光影给人的强烈效果上,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只有在创意上给观者强烈心灵体验的光与影才会美丽,完成后共同欣赏,分享。

认识光与影的黑白灰;欣赏光影效果的作品。

选择使用各种工具大胆的表现光与影。

第一课时

(学生)自选画笔。

1、有趣的引导及互动。

(1)做游戏:光在哪里?我的影子在哪里?游戏的目的为了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光影、发现光影。

方法:在拉上窗帘的教室里,教师请五六位同学上来,表演光与影的游戏。一位学生拿着手电筒分别从前后左右向其余几位同学照去,下面的同学分辨光源,体会光与影变化。同时配音乐:可将阿牛的《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一束光线照过来》,“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种光影都不一样”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到影子随着光在变化了吗?我们应该怎么称这些光源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左侧光源、右侧光源、逆光、顶光、正面光源等等。教师鼓励:我们也来表现在不同光源下的影子,好吗?教师示范:用各种形式的画笔表现规则几何形体的黑白光源。学生练习。

2、继续了解——光影的黑白灰。

拍一段视频,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操作如下:选取一个很暗的房间,突然照进一束手电筒的光,问学生,这个时候有什么样的对比光线,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手电筒强烈的亮光和房间的黑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教师总结,只有黑和亮两种光影。这时微弱的电灯光亮起,黑暗的房间里霎时有了层次分明的色彩光影效果,但那束手电筒的光依然强烈。教师提问:这时房间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

3、深入探究——有趣的色彩光影。

(1)教师提问:对光与影有了深刻的体验和了解后,想一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光与影?你打算怎样来表现?学生回忆、表述。

(2)展示光与影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向、粗细、曲直的线条与块面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光影效果,还要发现物体亮部的颜色和暗部的颜色通常会形成互补色,了解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是互为补色的关系。

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

(1)教师提出工具与题材:选择你认为适合的笔在色卡纸上,画你心中的光与影。尝试用《光怪陆离》、《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绚烂夺目》等等与光有关的词句为主题,表现你心目中花(也可选用其他简单且易表现的题材,比如:树与天空,房子与云朵)的光影效果。

(2)教师提出创作建议:注意光与影的巧妙结合,注意点线面上下聚散的排列变化,可以表现具象的,也可以表现抽象和意象的,为自己的作品写几句心灵的体验。

(3)学生进行作业。

5、评量。

(1)能否表现黑白灰的光影效果。

(2)能否表现色彩形式的黑白灰光影效果。

(3)能否感知并欣赏作品的美感。

6、延伸及其他表现手法。

(1)课外可以和同伴或父母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光与影。

(2)可以用相机把生活中所见的光影拍下来。

(3)也可以把你对光影的审美感受写下来。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九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九册(全册)。

目录:

1万绿丛中一点红2色彩的和谐3美丽的纹样4礼物的外套5趣味文字。

6地球的新生7古朴精美的华表8鸟语花香9陶泥的世界10诗情画意。

11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12会跳的玩具13电脑美术14美术学习纪录袋。

15元宵节里挂彩灯16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1、万绿丛中一点红。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色彩的对比并进行涂色练习,引导学生能利用对比色来装点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的对比。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对比色。

教学用具:

教师: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

(1)出示课题万绿丛中一点红。

(2)比较:相同的主体,不一样的背景,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2发现:

(1)当一种颜色出现在另一种颜色上,人们在视觉上便会比较两种颜色.当两种颜色相差得远时,就会特显出另一种颜色.这就是对比了.

第二课时。

1欣赏作品;

绘画(高更凡高卢梭等)雕塑家居服饰等诸多方面对比色的应用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2了解招贴画。

欣赏德国和俄国的对比色招贴画。

学生分组讨论:

什么是招贴画?

它们有什么特点?

了解元素:标题主题图标注语。

3实践:

(1)以剪贴为主,用对比色组织一幅招贴画。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的作品展评:结合招贴画的特点根据本节课的要点开展点评。

2、色彩的和谐。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水粉颜料和绘画工具。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报纸,抹布。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

(1)播放录象,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

(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

(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

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如:

黄黄绿绿。

红紫紫蓝紫。

黄橙橙红橙。

(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

a家居图片。

b生活图片。

c建筑图片。

(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

(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

黄色里逐渐加大蓝色比例,最后变成绿色。

3实践活动:

(1)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评。

3、美丽的纹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生作业起稿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展示纹样底稿,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2学生进一步涂色完成作品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3教师展示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服饰家居等。

4学生尝试将自己设计的纹样应用装饰生活物品师生根据本课学习重点要求进行互评。

4、礼物的外套。

教学目标:

1了解礼物包装的作用。

2通过折剪粘等技法,给礼物穿上美丽的外套。

3将废旧的盒子或纸袋,进行重新美化与包装。

4让学生感受美化生活用品的乐趣。

教学重点:

礼物外包装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不同包装材料的巧妙地设计。

教学准备:

1学生寻找身边的各种可利用的材料。

2课前教师收集不同风格的礼物包装。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组织教学。

3导入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展示课件,讲解方行纸盒的包装。

(1)根据废旧盒子的.大小裁剪与之相适应包装纸的大小,将盒子放在包装纸的正中央。

(2)用双面胶或胶水接合两边。

(5)用柔软的材料制作花束系在理盒上。

2让学生讨论不同的礼物是怎么包装的,师生交流。

3教师给学生展示不同包装的礼物,开拓学生的眼界。

5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评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点评。

三教学拓展。

1可以将包装设计装饰成小动物小娃娃旅行鞋星星等形状。

5、趣味文字。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美术字基础知识,掌握变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与美化方法。

2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感受趣味美术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具:记号笔水彩笔荧光笔。

2教具:各种美术字和变体美术字记号笔。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认识基本美术字体及其特点:

出示宋体黑体等基本文字引导学生欣赏其特点。

宋体:端庄大方,笔画横细直粗,点上尖下圆,横画收笔有顿角,笔画转折时顿角明显。

黑体:笔画横竖一样粗,方头方尾,醒目有力。

欣赏基本美术字体和变体美术字的比较。

出示范字花两种美术字引导学生观察那种更有趣味?为什么?生--。

2发展阶段。

认识趣味文字的特点:

趣味文字的分类。

a笔画变化:改变笔画的形状或粗细,使之更有装饰性。

b字形变化:改变字的外形,使之更有造型感。

c结构变化:将某笔画进行夸大或缩小来求新颖的效果。

d形象性:根据文字含义运用形象图案来装饰字体。

欣赏优秀美术字。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点、线、面的游戏、橡皮泥塑、绘画、手工制作、纸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周次内容。

第一周《魔幻的颜色》《万花筒》。

第二周《万花筒》《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课题:魔幻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8月30日——9月1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有两个原色调处的第三个颜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

教学准备:

学生:颜色、纸、笔等。

教师:塑料杯、颜色、实物投影等。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间色并指导色彩的出处。

2、理解三原色及间色的概念。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

听老师讲故事,加入这个世界没有颜色会怎样?并请学生加入到讨论中来。

活动二:

1、说说你知道的颜色有哪些?

2、你知道这些颜色都是怎样来的吗?

3、给学生介绍三个小伙伴:红黄蓝。

4、老师讲两个有红和黄色的瓶子的颜色分别到入一个空瓶子中。看产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课题:魔幻的颜色。

活动三:

1、请学生也来变变看。用红和蓝、蓝和黄交朋友。看看变成什么颜色?

2、产生的这些颜色在生活中那里存在?

3、在倒颜色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颜色倒的多与少会影响所产生的颜色的深浅。)。

4、请学生再做练习。

活动四:

小结:橙=红+黄绿=蓝+黄紫=蓝+红。

活动五:

1、考一考:请学生来做小老师考考大家。

2、总结出原色与间色的概念。

活动六:

1、调—调、画—画创造一幅美丽的画。

染一染、吹一吹、印一印感受魔幻的色彩。

请学生用以上任何一种形式来完成一幅画。

2、作品展示。

活动七:

拿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来进行交流。教师小结。

教学札记:

把颜色调得很厚、很脏,或是没有计划的胡乱调,作业效果一团糟。所以我在指导时具体引导学生发现调色时毛笔蘸水的多少,调色时毛笔怎样转动调得匀,涂色时笔触怎样??这些虽然不是教学重、难点,却是决定绘画效果的重要因素,掌握了这些细节,学生作业时就简单多了。

课题:万花筒。

课时:2课时。

施教时间:9月1日——9月8日。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活动一:玩一玩。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作业展示,评价。

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第二节。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施教时间:9月7日——9月15日。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教学重、难点:

1、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2、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中的大与小。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请学生观看《格列佛游记》电影片断。

(于:andp,bartos收藏。

第2课。

课题:万花筒。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重难点: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具学具:彩色纸,剪刀,绘画笔。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万花筒:

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前后发明,18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

在万花稠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得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二、发展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三、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四、课后拓展: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4课。

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5课。

课题:天然的斑纹。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义。

2、能否说出不同肌理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具学具:收集的树叶、羽毛、各种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水彩工具,蜡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关注的细节,让学生不光会用眼睛,还要尝试用触觉去感知这些细节的美丽,积累一些视觉和触觉的经验。

2、发展阶段。

教师介绍,示范两种拓印的方法: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制作肌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很多,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意。也可以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美丽的斑纹。

以上拓印的方法不难,但要取得很理想的效果却也不是很容易的,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尝试,并且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讨论,谈谈成功的原因,谈谈失败的原因,谈谈遇到的困难,谈谈解决的方法,这样会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拓印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样的肌理。建议用两课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

3、收拾与整理。

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教室里会显得凌乱一些,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二、课后拓展。

肌理:与形态,色彩一起组成造型三要素。肌理指由于材料的不同配列,组成和构造而使人得到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触感。质地,手感,触感,织法,性质,纹理等说法,都可包括在肌理之中。能够实际触摸的称为“触觉肌理”;只能看不能触摸出差别的称为“视觉骨理”,如从照片或印刷品上感受到的肌理即是。

第6课。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各种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不同大小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完整。

3、通过写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生长的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二、讲授新课:

1、谈话。

图书的大家庭里成员众多,既有各类装饰精美的普通图书,也有翻开来呈现出立体景观、合起来却又便于携带的立体图书。

2、欣赏范作。

3、设计的方法及过程。

(1)构思。

首先主题明确。

封面、书脊、封底、扉页以及小插图都是为书的内容服务,不可偏离主题。

(2)制作。

在构图上应该根据内容选择适当形式,在形式上使人感到协调、舒适。

注意立体感,以及收夹效果。

(3)上色。

在明度、色相、底色与浮纹中要全面考虑。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参考例图,编绘、设计、制作一本书。

可分成小组,同学间相互商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作业。

5、作业评价。

办个图书展销会,展示并推销自已出版发行的书,还要了解观众对书的反应和意见。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教学()目的:

1、学习招贴画的有关知识。

2、设计巧妙奇特,富有创意,具有鼓动性。

3、色彩鲜明醒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招贴画知识。

2、招贴画的表现方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一)。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招贴画。

招贴画又叫招贴广告,是张贴在各种公共场所的广告宣传画。“借张贴以广招徕”。

2、招贴画的分类及特点。

大致可分为“公共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公共宣传画以社会活动为主题,比如和平、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社会福利、清洁卫生等。商业性的如各类商品的销售宣传,还有音乐、戏剧、体育、美术为题材的教育或艺术宣传画。

3、招贴画的设计。

设计与制作必须考虑展出的场所及张贴的环境。招贴画大都展示在容易为大众注目的户外公共场所。因为要在数秒钟的瞬间给观众留下印象,设计必须具备简洁、强烈、明快而有效的视觉效果。

表现方法:     有夸张、比喻、象征等。

招贴画的内容:

分为图象与文字两大部分。

4、欣赏招贴画(投影)。

(1)世界环境日招贴画。

(2)鞋类广告的招贴画。

5、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对例图进行有益的研究,在活动中要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6、学生设计,教师指导。

设计一幅学校活动的广告招贴画。

7、作业评价。

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招贴画知识。

2、掌握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招贴画的风格、手法。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吸引人的招贴画(二)。

二、讲授新课。

1、现代招贴画的风格。

有手绘、照片拼贴、电脑特技制作等。

它们既富于暗示,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担升着审美品位,散发着艺术魅力。

2、欣赏招贴画,讨论。

(1)投影出示招贴画,欣赏。

a电视台节目《气候对人的影响》招贴画。

b音乐会招贴画。

c空调广告招贴画。

d戏剧招贴画。

e爱鸟周招贴画。

f芭蕾舞剧《天鹅湖》招贴画。

g幽默图形广告。

(2)欣赏讨论。

a小组讨论。

b个别发言:要勇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3、学生设计。

要求:为电视节目、学校运动会、文艺演出以及社区的各种活动绘制招贴画。

4、作业评价。

举行了展览后,综合评价。

课题:现代雕塑。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现代雕塑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现代雕塑知识。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现代雕塑。

二、讲授新课:

雕塑发展到近现代,与古代雕塑相比较,在内容、观念、风格、形式以及材料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变化。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新型材料的诞生,没有崭新的创作思维和审美意识的出现,就不可能有这样名目繁多的各类雕塑艺术。

1、现代雕塑流派。

20世纪,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雕刻外,相继产生了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的雕刻,同时还出现了抽象派雕刻、装配雕塑。

另外,活动雕塑、软雕塑以及植物雕塑等等也随之产生。因此,用“缤纷缭乱“来形容现代雕刻艺术流派是再恰当不过了。

2、作品欣赏(投影)。

(1)《朱颜》实物拼装     达利     西班牙画家。

(2)《狒狒母子》  金属和石膏    毕加索    西班牙画家。

(3)现代公园雕塑   中国。

(4)现代街头雕塑   法国。

(5)现代广场雕塑   美国。

4、对家乡、学校的雕塑作品提出自已的意见。

5、用纸或黏土仿制或创作一件现代雕塑,来美化家乡、社区或者学校。

6、作业评价。

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

2、进一步学习主题创作的作画方法。

3、用多种方法作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揭示课题:有人和动物的风景。

二、思考:怎样的环境是美丽的?

1、学生小组讨论。

2、交流发言。

3、总结。

风景中增加了人和动物,幽静的画面会增添生气,美丽的大自然也会更加丰富。

三、学生大胆想象。

师:你想怎么样表现人物、动物、风景的有趣关系?

1、学生思考。

2、交流发言。

四、欣赏范画,指导创作。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及大师的画。

a《热带景色》   享得.卢梭   德国。

2、指导创作。

(1)起稿。

针对表现主题,对素材进行取舍,舍去与主题有关或影响表现主题的东西。

(2)着色。

采用多种方法表现:

水粉、水彩、铅笔……。

可以多种方法综合表现。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小组合作。

六、作业评价。

课题:作文插图。

教学()目的:

1、培养审美情趣。

2、学习作文插图知识。

3、学会作单幅插图及连续的几幅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出了作文的主要内容。

2、画面和作文相符。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范图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作文插图。

二、讲授新课。

1、插图的作用。

形象思维是儿童阶段的主要思维模式,即使是成年人,在接受新知识时,仍需要通过大量形象、直观的演式作为传输的媒介和手段。

在文字中加以插图,使所接受的信息具体化,更宜理解。

2、绘制插图的过程。

(1)欣赏范画。

a河马                b老狼。

c郊游。

(2)讨论方法。

a深刻地理解作文的主要内容。

b打轮廓。

c涂色。

运用多种工具、多种方法。

比如:水彩、蜡笔、水粉、彩色铅笔……。

3、学生绘制。

要求:

(1)可以在作文中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2)可以画单幅插图,也可画出边续的几幅插图。

(3)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作业评价。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通过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习简单的构图和色彩运用知识,鼓励学生在造型活动中大胆而富有个性地表现自己在旅途中的亲身感受和经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表现旅途中的所感所想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

2、操作目标:尝试用不同的构图和色调,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旅游的印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关注生活,用艺术再现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表达自己对景物的独特感受,发展视觉表达能力。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参观是去观看我们不常见的事物;旅游是去游览我们不常去的地方。你外出游玩过吗?说一说你自己旅行的感受,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

二、游戏激趣:

出示地图,请学生自己找一找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地优美的景色和风俗习惯。教师及时出示风景图,使学生形成进一步的感知,产生对祖国风光的浓厚兴趣。

三、欣赏作品:

多媒体展示欣赏的作品,加深学生对参观和旅行的独特感受,并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范作的表现手法。

师:画面中表现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为什么?试着分析画面中人物和景色的主次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构图和色调,以形成初步的处理画面的能力。

四、构思创作。

大家参观及旅行过的地方一定很多,但我们不能将看到的全画下来,只能选取印象最深、最有趣、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以表现。

小组讨论:表现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五、展示评价:以我是一名小导游的方式展开评价。

六、课后拓展。

地球是我们温馨的家园,她还有很多美丽、神奇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探索,到互联网上去找一找,到图书馆里去看一看,查一查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惊奇的发现。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初始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时已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简笔画,此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感性地认识点、线、面,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丰富画面。为了不使学生对作画感到乏味,教材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看谁画得点、线种类多,谁画得美,让每一位同学都因自己画下的形象和涂出的颜色感到兴奋和愉悦。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多种媒材的特点。

2、培养同学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拓宽同学对工具、资料的认识,分析多种工具资料表示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合作画一幅大画并讲讲画中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讨论课本。

1、这些作品各使用什么工具资料画的?

2、你还知道哪些绘画的工具资料?

3、你看到小朋友画了些什么内容?

4、你觉得这些画美吗?说说你的感受?

二、创作准备。

1、小组讨论要画一幅什么内容的画?

2、用什么资料、工具?

3、如何分工?

4、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构思,教师鼓励同学大胆创作。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3自画像。

6听听画画。

7大嘴巴。

猴子上树。

小泥人。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二、引导回答。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三册(全册)。

目录:

1:流动的颜色2:变化无穷的线条3:闪光的名字4:有趣的彩泥5:喂,你好。

6:花花衣7:金钥匙8:对印的花纹9:蜻蜓飞飞。

10:我也是艺术大师。

11:用画来写信12:有趣的瓶盖13:回家的路上14:今日的菜单15:乘着大象。

16:风来了17:会转的玩具18:电脑美术19:指偶剧院。

20:形形色色的世界。

课题:流动的颜色。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两种颜色调和后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2吹画后产开想象,并添画成一副完整的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三原色,发挥想象力。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水彩颜料。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吸管一根,毛笔水罐。

2教师准备与学生相同的材料外范画。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请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学生作品及作画步骤,然后讨论:

这些作品分别是怎样画出来的,使用了几种颜色,吸管在今天的作业中有什么用处?

(2)发展阶段。

1首先要调颜色。

3最后用笔将调好的不同颜料滴落在作业之上。

4然后用倾斜画面用吸管吹等方法使颜色流淌。

5最后,对画面进行添画,时期构图情节更加丰满。

(3)收拾与整理。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4)课后拓展:

用吹画的方法绘制抽象作品。

课题:变化无穷的线条。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是了解不同形态的线条。

教学难点:是能用线条表达情绪。

教学准备:各种绳子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画变化的线条。

二讲授新课。

1欣赏。

欣赏书中的例图,了解线条的变化及特色,(木炭笔线条松软,深浅明显且层次丰富,柔软的毛笔画出的线条变化丰富;钢笔画的线条钢劲有力,富有弹性,但深浅和粗细变化不大;铅笔也可以画出变化多端的美丽线条,非常丰富的层次,因此可以细腻刻画对象)。

2线条不仅可以表现不同的对象,还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体现个人的性格特征。

3线条还可以表现质感,粗糙的细腻的光滑的等质感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现。

4用线条去表现对象时,需要注意它的轻重虚实和疏密变化。

5用流畅的线条画速写,可以表现运动着的对象。

三学生作业。

试用富有变化的线条描绘一个形象,可以使用各种笔来完成,在作画过程中体验线条的变化。

四课后拓展。

1收拾与整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2还可以用摆拼的方法完成线条的作品。

课题:闪光的名字。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美术字。

2能综合运用各种材料绘画或书写自己的名字。

教学重点:将自己的名字写得足够大,并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选择与众不同的材料,将自己的名字装饰得有特色。

教具准备:欣赏材料范画变体美术字。

学具准备:彩色纸彩色笔闪光材料(包装纸铝箔闪光胶闪光颜料等)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名字吗?(学生反应,老师写出自己名字)但是老师的名字就像一张画一样,你们相信吗?请大家看一看(出示老师名字的范图,请同学欣赏讨论)。

请同学看教材上的画面,读教材上的文字。

然后讨论这节课要求我们做什么?

难看,甚至写错了,这是很不应该的这一节课同学们就来帮你的小伙伴名字穿衣戴帽,让它变得漂漂亮亮的金光闪闪的闪光的名字(板书课题)。

二引导表现。

1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名字。

(1)美术字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书写自由而且夸张变形的.美术字作品。

(2)学生思考,然后交流:

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做,选择怎样的制作方式?

2辅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名字。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剪贴撕贴或其他手法来表现,材料方面可交换使用。

指导学生如何巧妙使用手中的材料,按需裁剪,合理使用。

注意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使名字闪光。

3整理画面。

学生基本完成作业后,可根据需要对画面进行修整,剪去多余部分,让画面尽量完美。

三收拾整理。

四课后拓展。

五课后小记。

学生兴趣很高,看到自己的名字有别样的写法都很高兴,回家以后要给爸爸妈妈设计名字。

课题:有趣的彩泥。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具准备:橡皮泥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

课题:喂,你好。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电话的发展史;

2学习用泥或纸盒来做电话机手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电话机的制作。

教学难点:1电话发展史。

2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设计有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电话机一只。

学生准备:橡皮泥合适的纸盒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了解电话的发展。

3多媒体展示:各种固定电话照片多媒体出示问题:

蓝猫问:小朋友,你看中了这里哪只电话机,为什么喜欢它?形状色彩。

4师生交流。

5多媒体展示:移动电话的图片。

6多媒体出示问题:

蓝猫说:你喜欢哪一只?喜欢它哪里?外形色彩功能。

7师生交流。

三制作电话。

1引导创意: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未来的电话会是什么样的?

3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玩游戏,交流作品。

2请们把你做好的电话机放到前面的展板上。

五课堂总结,收拾整理。

2请。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八册(全册)。

目录:

1:聚聚散散2:小圆点的魅力3:黑与白4:主体与背景5:冰川与晚霞。

6:画嗅觉7:卡通画8:双胞胎9:藏书票10:我和我的小伙伴。

16:迷宫17:电脑美术18:会游的玩具19:光的魅力20: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

第1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课后小结。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展示课件动画图片和播放声音,出现一个小圆点,(说话: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小圆点,我喜欢穿各种色彩的衣服,我的本领可大啦!能大能小,位置和大小的变化还能给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我的身影!大家都称我为魅力的小圆点呢!)。

二讲授新课。

学生来一个画圆,

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

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

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

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

(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

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出示课件---火车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课件,展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鞋围棋人民会堂灯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播放轻音乐,愉悦课堂气氛)。

四作业欣赏评价。

五总结拓展。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第3课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第4课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

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五册(全册)。

人教版美术教案第五册(全册)。

目录:

1魔幻的颜色2万花筒3大人国与小人国4前前后后5天然的斑纹。

6校园里的花7最受尊敬的人8今天我值日9有趣的鞋10团包手工。

11巧巧手12变废为宝13梦幻中的城堡14我设计的自行车15星空的联想。

16新颖的电脑17电脑美术18会响的玩具19美术小记者20迷人的动画片。

1、魔幻的颜色。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间色这一概念可以不出现)。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3.收拾与整理。

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教学参考资料。

蒙德里安与红黄蓝的构成。

蒙德时安。

2、万花筒。

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3.收拾与整理。

万花筒:

大人国与小人国。

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

4.能否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教师也可以用一些图片,影像资料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发展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收拾与整理。

4.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参考资料。

格列佛游记。

前前后后。

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2.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学参考资料。

林间村道。

荷兰霍贝玛。

第5课天然的斑纹。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不同肌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拓印,拓印添画,绘画等方法表现1-3种不同的肌理。

教学评价建议。

1.能。

小学第十一册六年级上美术全册教案

1、观察或回忆自己亲手种植的各类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态和色彩发生的有趣变化。

2、初步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与植物之间的故事。

3、认识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生命的'神奇,尊重生命。

初步掌握植物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和植物之间的故事。

你亲手种植过植物吗?看着一颗小小的种子从发芽、长叶,到开花、结籽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亭台楼阁,碧叶连天!

绿树与小路相互映照。

花的海洋。

一望无垠的草地。

沙漠里坚持的美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关植物的故事。

幸福像花儿开放。

各类植物如此精心地装扮着我们的世界,我们该如何去记录下它们婀娜的身姿呢?

步骤1:用简单的几何体定好所要表现的植物的位子。

步骤2:可以用铅笔进一步把所要表现的物像具体化。

步骤3:用水笔进行刻画,注意抓住植物的外形征。

步骤4: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表现的语言要丰富。

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表现你和植物故事的方式,你们来猜一猜这些小作者都是用了哪些表现工具和手法呢!

四、作业要求:尝试用写生的方式,来表现植物的特征。

老师也像国王一样,发给你们每组一颗植物的种子,请你们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用画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六年级美术课教案

造型表现。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六年级美术教案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

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观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应用的乐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

教学准备:

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

学生用具:蔬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

2、你喜欢吃什么蔬菜瓜果?为什么?

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

二、小组交流——归结方法及步骤。

1、你喜欢它的原因?(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

2、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板书)生汇报。

小结: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

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这材料还能做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颜色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

三、大胆创新——制作造型。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蔬果立体造型,明白的同学已经开始了。

四、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你喜欢哪组作品,给它取个名字吧。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教案【精选】

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础。

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爱美情趣。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阶段目标(第三学段)。

造型表现。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欣赏评述。

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扽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课题1、凝固的音乐——建筑。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应知: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应会:能够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加以运用。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隐性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引发学生对建筑的关注、认识和兴趣。

2、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建筑,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

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课件、图片、资料。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欣赏古建筑图片。

回答问题。

三、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

美术教案

【教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历史发展和造型艺术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剪纸创作方法,认识剪纸在生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了解抓髻娃娃剪纸,并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剪纸作品的欣赏,感悟风格多样的剪纸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对《抓髻娃娃》特点的把握及对文化背景的了解。

【突破方法及模式】。

【媒体使用】师: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

生:课本、课前搜集的资料、剪刀、彩纸、胶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一张彩色纸。

总结: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技艺,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板书课题。

二、探究剪纸的知识。

1、欣赏剪纸作品。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剪纸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看看这些剪纸的都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剪纸作品)(结婚的喜花、窗花、剪纸故事、吉祥娃娃等)。

【设计意图】注意引导欣赏剪纸的内容、用途、寓意、方法等。

2、分析剪纸的分类。

学生小组交流集中汇报:

按用途分:喜花、窗花、装饰画、布影戏等。

按内容分为:人物、鸟兽、花木昆虫、风景山水等按技法分为:阴刻、阳刻、阴阳结合刻不管怎样分类,总之剪纸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深受广大农民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

力。

三、探究剪纸技法。

1、了解抓髻娃娃的历史背景。

(问:谁来谈谈你们以前都学过哪些剪纸的知识?

出示抓髻娃娃问:你们知道这幅剪纸中表现的小孩是谁吗?

总结正面站立,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者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抓髻娃娃有许多的变体,有虎娃娃、鱼娃娃、莲花娃娃,这些形象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繁衍兴旺的美好愿望。

2、:方法。

抓髻娃娃:剪一个娃娃。

问:要让你剪一个抓髻娃娃,你将怎样剪?学生汇报,先折纸,(为什么要对折?)。

再设计里面的花纹?(主要突出五官,发型、服饰花纹)最后剪纸。

学生伴随音乐动手剪一个抓髻娃娃形象。

3、拉手娃娃:剪一串娃娃我们刚才剪的是一个娃娃,不相连,你们看老师这有这里的娃娃有什么不一样?提问:这样一串娃娃你知道是怎样剪的吗?可以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回答。

总结:这种剪纸的方法叫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的娃娃,向左右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方法就叫二方连续。二方连续在生活中多用于花边的装饰如,墙面的腰线装饰,衣服的花边装饰、窗帘的底边装饰等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装饰方法。将剪好的作品用点胶的方法贴在彩色卡纸上或者要装饰的物体上。

【设计意图】探究二方连续剪纸方法,教师动手将剪好的娃娃拉开,然学生体验剪纸的奇妙。鼓励学生根据课上欣赏的有关抓髻娃娃的作品,大胆进行创作。

四、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就模仿或者创作一幅抓髻娃娃的剪纸(单剪或二方连续似的剪纸),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花、动物、和娃娃组合,剪好后,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创作。赶快动手来做一做吧!

五、学生创作,教师辅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剪得娃娃不是一串(折纸方法不对)。

2左右两边各剩半个娃娃(娃娃画的不对)3娃娃两边不对称(剪纸设计问题)。

六、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想对老师、同学以及母校说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剪纸中的古老记忆展评作品示范。

八、课堂反馈: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从中了解剪纸的历史发展和造型艺术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剪纸创作方法,认识剪纸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热爱民间艺术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

九、分层作业:

全体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剪纸创作方法,创作一幅抓髻娃娃的剪纸作品。

十、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既要了解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又要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学会设计抓髻娃娃图案。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设计了复习《百变团花》中的基本纹的剪法;《吉祥图案》中内容的分类及谐音、寓意。在欣赏环节,我精心挑选了国外剪纸和我国东南西北方的民间剪纸,让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全面的了解剪纸。这节课,整体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学生配合的很好,作品数量、质量都很好。

学生练习:(复习旧知识):

1、用笔:中锋和侧锋的使用。画面的什么地方可以用中锋,什么地方可以用侧锋。

2、用墨:湿墨与干墨交替使用,分别用在哪里合适。

江西版六年级美术的全册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照哈哈镜,激发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发现。

2。通过照一照,摸一摸,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孩子能知道凹、凸镜。

3。培养孩子乐于探索影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生活中各种不锈钢制品(如:碗、杯子、热水瓶、锅子、锅铲等);凹、凸两面哈哈镜;人手一张会发亮的板(制作方法:在每块泥工板上贴上银色闪亮即时贴)。

课时: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活动,激发孩子在照哈哈镜时寻找发现。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面很有趣的哈哈镜,你们想不想来照一照,看看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照完以后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进入活动主题,使学生发现影像。

1、初次尝试——发现影像。

师:你照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热水瓶里,碗里,锅子里的你会变的这么有趣呢?

第二课时。

1、再次尝试——探索影像。

师:请小朋友再去照一照,并且用手模一摸,想想你为什么会变。

小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凹凸不平的,所以照出来才这么有趣呢!

2、探索活动。

请学生上前边演示边讲解自己的发现。

总结:原来呀当板凹进去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胖胖的,这就是凹透镜;当板凸出来的时候会把我们的脸照的瘦瘦的,这就是凸透镜。我们去把这个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第三课时。

一、引导学生照哈哈镜。

师:哈哈镜里的你,是什么样的?

生:"变成大胖子了""变得又瘦又高""上面瘦瘦的,下面很肥"。

师:为什么哈哈镜里照出来的人,会变得这么有趣呢?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哈哈镜面和我们平时照的镜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哈哈镜的镜面是凹凸不平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才使里面照出来的人变得很有趣呢?老师先不告诉你,要请你们来玩一个东西。

二、引导孩子操作锡箔纸板。

1、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来照一照,让照出来的你变得很有趣。并把自己所用的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进行探索)。

2、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这块板凹进去或凸出来的时候,照出来的我们会变得很有趣。现在,你知道哈哈镜的秘密了吧。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在周围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影像。

师: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能照出脸。当镜面凹进去或突出来时,照出来的脸会变得很有趣。

二、游戏——《我照哈哈镜》。

请学生边念儿歌边用肢体表现高、矮、胖、瘦等。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教案【精选】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热爱母校的感情,使学生用学过的工艺知识和技能,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送给母校作纪念。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及老师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维护母校荣誉,为母校争光,对母校抱以感恩之情。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相互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增强学生热爱母校的感情,使学生用学过的工艺知识和技能,制作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送给母校作纪念。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运用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工艺知识和技能。把握集体创作作品的整体美感。木瓢画绘制精美。

范画、制作材料、幻灯片等。

导入:出示两幅作品(课件)。

1、齐白石油画像。

2、齐白石漫画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齐白石)这两幅画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写实、漫画)。

探究活动:

展示齐白石漫画像,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

这幅画仅是寥寥几笔,就把齐白石的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你们能说说漫画有什么特点么?小组讨论。(夸张、变形,想象丰富)课件。

下面同学们观察一下,看看老师画的是谁?用了刚才说到的哪些方法?(是老师本人)。

尝试体验:

请同学们拿出镜子认真观察,说出自己相貌的主要特征。

把自己画下来(全体在长轴上画)放音乐。

展示作品。

小结:

同学们今天用漫画的形式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我建议把这幅作品当作我们留给母校的纪念,10年后的今天我们母校再相聚,最后让我们共同唱起这首《一路顺风》来结束本节课。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在告别母校,带着母校的希望走向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之时,每位学生都会思绪万千,感慨万分。本课的设置,旨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激发学生尊师爱校之情。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及老师们的培养,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维护母校荣誉,为母校争光,对母校抱以感恩之情。

本课在学习内容安排上比较宽松,没有统一的要求,以集体进行艺术创作,以漫画的形式畅想自己的未来,集体创作一幅画,并约定10年后相聚母校,看看母校的变化。另外,依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带领学生选择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

六年级美术教案

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刺绣又称针绣、扎花、绣花,是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古代称刺绣为“黹”、“针黹”,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又称“女红”。“绣”与“锦”都用以代表美好,但二者又有不同,锦纹为平凹凸感,绣为高花,以覆盖面料形成花纹为特点。中国的刺绣,先是刺绣衣裳,逐渐扩展到刺绣起居用品;后来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所以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明朝时产生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工艺已相当精湛,各民族都有异彩纷呈的刺绣工艺。

本课选材民间传统手工艺--缝绣,不仅要学生了解刺绣作品,掌握缝绣的基本知识,还要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情,使学生形成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教科书上还展示了一些民间刺绣作品,这些作品造型有趣,做工精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另外教科书为学生出示了缝绣基本针法和制作过程的示意图,教师可利用示意图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缝绣的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缝、绣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缝绣作品。

3.愿意体验用针线缝绣,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一、导入:

1、介绍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讨论绣品的图案、颜色搭配、针法。

3、说说绣品上的图案与生活中的真实图案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又如何?

三、演示绣品制作工序(课件),学生观察。

1、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2、用了哪些针法。

四、学生制作。

1、自由想象,为自己的小手帕设计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图案。

2、整体考虑布的运用,把图案绣在恰当的位置上。

五、作品交流。

1、选出自己喜欢的绣品,并说出理由。

2、介绍自己的绣品和自己的收获。

3、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特别是缝绣工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美术教案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上一节课《立线浮雕》的基础上选择厚纸条来进行浮雕造型,别有趣味。其创作方法、造型表现语言基本上与上节课相同的。可以运用有色的纸、废旧的画报、包装盒裁成纸条,以卷、折、贴的方法造型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体验立纸浮雕创作的乐趣,丰富学生的'造型能力。

这一课可以用制作好的作品美化自己的教室或家庭,也可以作为小礼品互相赠送,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既展示自己的才华,又传递了相互间的感情。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美化生活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用纸条进行浮雕造型的创作方法,理解立体构成的表现语言。

1、教具:范作、厚纸条、剪刀、白色乳胶等。

2、学具:彩色的厚纸条、剪刀、胶水等。

3、课时:1课时。

(1)以由上节课的立线浮雕作品欣赏延伸到本课的范作欣赏来导入。

(2)教师利用纸条当场进行立纸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出课题。

(1)先让学生尝试一下一根纸条怎样能立稳在作业纸上,并体验一下卷、折、贴的立纸浮雕造型方法。

(2)让学生们欣赏书上的作品、感觉立纸浮雕造型的形式美和趣味性。

(3)以交流、合作的形式将准备好的彩色条状卡纸进行组合造型,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还可以让学生选择高低不一(即纸条宽度不一)的纸条进行浮雕造型,体验其线条的长短、曲直、深浅所带来的不同效果。

学生结合书上的作品说说立纸浮雕的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创意,寻找可以合作的伙伴。

(1)如果时间来得及,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作业。

(2)可以采取几个人合作的形式,在刚才的创意基础上完成一张或两张作业。

(1)可以把作业作为礼物写上祝福语互相赠送。

(2)可以把学生作业加以展示,互相说说制作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对同学的作品表述自己的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

1、能够用口头语言的形式对自己和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述。

2、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性活动。

3、是否积极地动脑,在造型活动中表现己的创意。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教版)第14册第3课,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1.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

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学具准备: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