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最新水泥销售市场调查报告(大全5篇)

最新水泥销售市场调查报告(大全5篇)

作者:紫薇儿 最新水泥销售市场调查报告(大全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泥销售市场调查报告篇一

2015年,在国内、省内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宏观环境下,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有效措施,全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基本态势

一季度,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4亿元,较去年同期18.07亿元增长7.1%。其中:一产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2.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5%,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二产业增加值11.59亿元,增长11.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86.5%,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三产业增加值4.56亿元,增长1.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从产业看:一产业发展平稳:实现增加值2.99亿元,同比增长2.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农业产值10069万元,同比增长3.1%,林业产值2646万元,同比增长2.4%,牧业产值45240万元,同比增长2.6%,渔业产值958万元,同比增长4.4%。出栏肉猪23.73万头,同比下降0.2%,出栏黄羊11.91万元,同比下降0.6%,肉类总产量2.09万吨,与去年持平。二产业稳定增长:实现增加值11.59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在全市五县(区)中低于0.1个百分点,排列第二。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4.4和2.8个百分点。实现资质建筑总产值10.49亿元,增长20%,实现增加值5.05亿元,同比增长12.8%。服务业增速回落。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56亿元,同比增长1.6%,比上年同期减少1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减少10个百分点。

从需求看:投资总额稳步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1.1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7.2%,同比增长18.2%,投资总量居全市第一,增速比全市低4.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6.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持续攀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6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5.2%,超时序进度0.2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3.1%,增速与全市持平,比全省1.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

从运行质量看:财政增收存贷增长。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7.6%。3月止,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7.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5.3%,各项贷款余额61.83亿元,同比增长17.3%。城乡居民增收平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2元,同比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1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6元,同比增长12%。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支撑不力。工业:

一是部分行业运行困难。由于市场需求影响,南矿集团、海螺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行业开工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

二是转型升级缓慢。我县工业以矿产资源开采等为主的重工业,培育新型产业难度大(如机械制造、食品饮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工业转型升级缓慢。

三是要素制约矛盾突出。中小企业贷款难度较大,流动资金紧张,企业难以运转。个别企业水电气供应、人才技术支持等要素保障仍显不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受国家厉行节约政策、城乡居民增收和市场消费不足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业:受国家房地产业政策调控和不动产登记及房产税收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商品房屋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将受到抑制。非盈利性服务业方面: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政府,严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难度变大。

(二)“四上”企业总量小,发展质量不高。

一是“四上”企业占比小。据三经普结果显示:全县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474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2.6%,截止今年3月底,全县共有“四上”企业135个,占全市“四上”企业的17.4%。

二是行业发展不均衡。从新增的“四上”企业行业情况看,发展很不均衡,新增的单位主要集中在零售、工业等行业,其他行业如服务业、资质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增加单位数量较少。

三是部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生产经营困难。2014年至2015年3月,全县“四上”企业共退出9户。其中,工业2户、商贸4户、重点服务业2户,房地产1户,且现有部分工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三)要素支撑不足。一季度邮政业务总量同比下降3.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4.7%,财政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合计同比下降8.8%,这些指标对我县第三产业增长形成减量,影响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回落4个百分点。

三、建议意见

(一)挖潜力培育市场主体。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工作,认真做好符合“四上”企业标准的企业筛选和入库申报工作,做到“及时入库、及时报数”,同时做好外地企业本地化、个体工商户法人化,不断增加“四上”企业总量。

(二)转方式创新驱动发展。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崛起、同步小康”的工作基调,致力于培育和加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来服务的转型创新体系,重点加快旅游、信息、金融、文化产业、居民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全县产业发展布局,提升经济发展竞争能力。

(三)引项目狠抓投资拉动。一方面要盘活存量,追踪求实,纳入统计库。明确部门责任,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符合入库条件的项目及时完善手续申报进入投资统计库。另一方面要扩大增量,优化结构,提高产业度。加强开放合作,精心谋划和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尤其在招商引资上,重点招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低能耗低污染的大型产业项目,纳入重点培育发展,切实提高产业投资占比,不断增强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后劲。

(四)促消费适应变化需求。在国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常态背景下,社会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消费行为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引导住宿餐饮等服务型企业积极适应需求变化,一是通过产品转型进一步推出大众型产品,二是通过挖掘、包装地方特色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更多的吸引外来消费群体消费。

(五)调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发展双引擎驱动,多措并举,因企施策。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坚持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推动“原料加工”向“材料加工”转变。适应淘汰落后产能要求,严控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坚决落实国家和省下达的落后产能淘汰目标。

水泥销售市场调查报告篇二

消费品是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也可以称作“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

合肥市统计局1日发布前三季度消费品市场分析报告,前三季度合肥市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4.38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高于一季度和上半年,企业认为三季度经营向好的趋势也极其明显。

消费增速继续攀升

分析报告表明,前三季度我市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4.38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7、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71.81亿元,增长7.6%。

统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分季度看,今年二、三季度我市零售额同比增速超过一季度,这是前两年所没有的,呈现出消费淡季消费增长加快的局面。这也表明,合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显现触底回升态势。

消费品

消费市场规模壮大,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显著。截至三季度,我市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1886家,同比增加360家;其中,法人企业1537家、增加168家,个体户和产业活动单位349家、增加192家。零售额超亿元的企业250个,同比增加14个,共实现零售额980.29亿元,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83.7%。

企业经营向好趋势明显。从全市1536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情况看,认为三季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比例为22.5%,比一、二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预计下季度经营状况会达到良好的有27.8%,比一、二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

餐饮网络消费旺盛

市民对餐饮消费的热情旺盛。前三季度全市餐饮收入181.1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52.12亿元,同比增长7.6%。食物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表明居民在食品方面消费更加注重营养、健康。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线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5.71亿元,同比增长15%。

同时,合肥网络销售企业数量倍增。前三季度,全市通过网络销售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63家、同比增加34家,网上商品零售额59.02亿元、增长42.8%。其中,零售额超过亿元的有10家,合计为52.95亿元,占全部网上零售额的89.7%。

-中国消费品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建议,合肥市的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电子商务等商贸新模式正蓬勃发展,商贸企业要把握“新经济”发展趋势,创立商贸业发展新模式,推动企业向关键领域和高端环节突破发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让消费者既充分体验到购物、休闲娱乐等享受,又体会到方便快捷的现代消费方式。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消费市场的“蛋糕”做大了,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前三季度,合肥的汽车销售速度提升,限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35.96亿元,同比增长12.4%,对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起到积极拉动作用。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油销量也逐步增长,前三季度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实现零售额87.01亿元,同比增长5.5%。

市民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增加,建材、家具类销售快速攀升。前三季度,我市限上建筑及装潢材料商品实现零售额10.92亿元,同比增长23.4%;家具类商品零售额24.12亿元,增长29.2%。此外,文化娱乐体育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9.28亿元,同比增长19.8%。

相关人士还建议,居民消费升级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旅游、休闲的支出在逐步加大,居民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将愈来愈迫切,对商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合肥应尽快开发一批有知名度、能吸引游客、成系列、有本地特色的旅游项目,以旅游促进消费。

水泥销售市场调查报告篇三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

上半年,在市政府出台的扩大消费、振兴商业八项措施带动下,重庆市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36亿元,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8%。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上半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保持在13.0%以上,总体呈上扬趋势。其中:6月份,在全市大力开展购物美食节、汽车会展等活动助推下,零售额增长创半年新高,同比增长14.3%,分别比1、2、3、4、5月加快1.3、0.9、0.9、1.0、0.8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城乡共同发展,乡村市场快于城镇

重庆市城镇与乡村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共同推动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77.06亿元,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30亿元,同比增长13.9%,较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个百分点。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家电惠民、汽车惠农等政策拉动下,农村消费增长较快,消费潜力得到一定释放,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0.4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增速长期快于农村市场局面发生变化。

(二)批发和零售业拉动作用显着

从行业结构看,批发业和零售业作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拉动作用显着。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在全市消费品市场中占比达85.5%,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73.40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4.03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19.36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三)住宿和餐饮业呈现新变化

上半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6.97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导向下,餐饮消费结构发生转变,餐饮市场呈现出注重节约实惠、抵制奢侈浪费的新变化。一方面,大众消费的中小型餐饮、特色餐饮保持平稳增长,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重庆骑龙饮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德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火锅连锁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14.8%,有力地支撑全市餐饮业平稳发展;同时,高档餐饮消费增速普遍下降,全市四星级以上宾馆餐费收入同比下降13.4%。分行业看,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0.25亿元,同比增长3.0%,较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6.72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四)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市共有限额以上法人企业4806家,比末增加318家,共实现零售额1369.64亿元,同比增长17.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达62.5%,对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79.2%,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87.7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81.91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

三、多数商品销售有所加快全市限上法人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十六大类消费品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家具类、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等12类主要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有不同程度加快。

四、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各类会展、促销活动拉动消费

由政府搭台、商家参与的.“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汇聚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等全球105个参展品牌,销售各类车辆近1.8万台,极大地拉动了重庆市汽车消费市场,在汽车消费淡季大大提高了销售业绩。据统计,上半年汽车类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25.1%,实现零售额322.93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

以“味动山城、乐购重庆、美丽春天、快乐消费”为主题的“2013重庆春季购物美食消费节”,通过上下联动,在百货、超市、电器、汽车、餐饮等商贸行业,采取抱团促销、()让利促销、有奖促销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有效激发消费热情,促进了消费。

(二)相关政策刺激消费

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防止经济特别是商业经济过快回落,4月下旬,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提振商业经济的通知》,从家电惠民和汽车惠农、节庆促销活动、商旅联动、会展活动、电子商务、培育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商业环境、市场秩序等八个方面采取适应性措施,扩大消费,振兴商业,至5月初实施以来效果明显。据统计,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大类商品中,零售比重排列前五位的汽车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实现零售额896.6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五大类商品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随着刺激消费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下半年,全市消费市场有望承接上半年走势,全年实现稳定增长。

水泥销售市场调查报告篇四

一、上半年象州县消费品市场运行的总体状况

象州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819万元,同比增长20.1%,增幅略有回落,同比减少了5.3个百分点。

按销售地区分:县以上市场零售总额26103万元,增长20.6%,县以下市场零售总额21716万元,增长19.6%。

按行业类别分:批发业零售总额4828万元,增长23.6%,零售业零售总额39380万元,增长19.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3518万元,增长22.7%,其他行业零售总额93万元,增长27.4%。

按销售规模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20xx万元,下降13%;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总额42160万元,增长22.1%。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剪刀差”进一步缩小。县以上市场增长20.6%,县以下市场增长19.6%,城乡增幅仅差1个百分点,“剪刀差”进一步缩小,发展已趋于同步。

2、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建筑装璜材料销售市场复苏。上半年象州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5%。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建筑装璜市场的繁荣,拉动消费独占鳌头。

3、明显的“假日经济”特征,带动了消费。据对县城内几个较大的超市调查,节假日期间的商品销售量多是平常的1-3倍,酒楼饭店更是高朋满座,生意兴隆。“假日消费”成为拉动象州消费增长的动力之一。

4、餐饮业增势强劲,成为扩展象州县消费市场的亮点。餐饮业不断更新经营理念,积极调整经营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餐饮市场,形成了以大众餐馆为主体,方便快餐为补充,各种菜系和特色菜品为衬托的餐饮市场。上半年餐饮业零售额3518万元,同比增长22.7%,增幅高出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个百分点,成为扩展象州县消费品市场的新亮点。

三、消费品市场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难度大,消费能力有待提高。从目前的市场变化趋势看,由于多数高收入者部分消费需求已得到释放,而广大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有需求但有效购买力不足。

2、“家电下乡”领取补贴程序繁锁,影响销售的实现。据反映,“家电下乡”政策在象州县市场实施中存在“下乡家电种类少,购买家电、申领补贴手续繁杂,销售网点少,限价产品档次低”等问题,因此,上半年象州县家电类商品销售效果并不理想。

四、保持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的几点建议

1、抓住机遇,促进商品市场快速增长。应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国家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的实施,努力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抓住3g通讯的开通及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等新的机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热情,推动象州县新一轮的消费热潮,确保商品市场的更快更好发展。

2、简化“家电下乡”手续,激发农民购买的积极性。抓住“家电下乡”的机遇,把申领补贴手续尽可能简化,减少中间环节产生的费用,让农民最大限度的得到实惠,从而拉动消费。

3、改善和优化消费环境。加大对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构建诚信市场;大力开展农村改水、改电、改路等环境治理,改善生活条件。同时,还应鼓励和扶持新型零售企业,加强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4、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与购买力。首先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措施,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提高大众消费能力。其次应当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为目标,通过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帮助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就业,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改善城市居民消费预期。

5、发挥优势,推动市场发展。要充分利用象州县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等优势,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餐饮、旅游、等活动,通过宣传象州县旅游资源和发展优势,促进招商引资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消费品市场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水泥销售市场调查报告篇五

津市实行“工业强市”,需要有一支能够为之提供智力支持的人才队伍。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当前,建设适应津市工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企业人才队伍,应是各级各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