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ps图层教案(热门15篇)

ps图层教案(热门15篇)

作者:QJ墨客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ps图层教程

正常---在些模式下,图像会以原本的面貌或颜色呈现出来。若是在图层上的应用上,表示当前图层的图像会完全覆盖在下层图像的上方。

溶解---此模式会以随机的方式重新排列编辑图像或者当前图层的像素,以产生随机分布的杂点效果。

变亮---当下层图像的色彩比当前图层的色彩深时则会被取代,反之则会被保留。此模式适制作光晕或反光的效果。

正片叠底-此模式会根据当前图层图像的色彩与下层图像的色彩产生加深作用的效果,所以颜色会变的比较深。

颜色加深-增加绘图像素对比度,以显示绘制颜色,用白色绘图时不改变底色。

线性加深-降低绘图像素亮度,以显示绘制颜色,用白色绘图时不改变底色。

滤色---此模式和正片叠底正好相反,它是根据两者的色彩产生变亮的作用效果,所以亮度会提高,颜色则会变浅。颜色减淡-上层图像的色彩越接近白色,下层图像将会变的越亮,但黑色部分不受影响,总体来说,使用该模式可以掉高图像的这度,适合用在加强亮度的效果上。线性减淡-些模式与颜色加深模式相似,只是下jkj层图像黑色部分也会受影响。

叠加---此模式会得到当前图层图像的色彩与下层图像的色彩进行混合的效果,而且可以让图像的暗处加深,或亮处增亮,适合在加强对比度和提高饱合度时使用。

柔光---此模式可以使颜色变亮或是亮暗具体效果取决于混和色,当当前图屋图像的色彩超过50%的灰色时,下层图像会变暗,当当前图层的色彩低于50%时,下层的图像会变亮。

强光---此模式是柔光的增强版,同样可以使颜色加深或增亮,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强光模式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而柔光模式则不能。

亮光---如果绘图颜色大于50%灰度,则以颜色加深模式混合,合图像变暗,反之,如果绘图颜色小于50%灰度,则以颜色减淡模式混合,可使图变亮。

线性光--如果绘图颜色大于50%灰度,则以线性加深模式混合,使图像变暗,反之,如果绘衅颜色小于50%灰度,则以线性减淡模式混合,可使图变亮。

点光---如果绘图颜色大于50%灰度,亮像素将被代替,暗像素不变,反之如果绘图颜色小于50%灰度,则暗像素装被代替,变像素不变,这种模式可用于对图像添加特殊效果。

差值---此模式会根据当前图层图像色彩的明亮度来对调下层图像的色彩。如果当前图层图像的色彩是白色,则下面图层对应的图像色彩会被进行反相的动作,如果当前图层的图像的色彩是黑色,那么下层中对应的图像色彩将不会有任何变化:而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颜色,则会根据对应的色彩,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反相处理。同于此种混合模式的结果是最难预料的一种,所以常会出现令人惊叹的效果,此模式一般用在制作中途曝光呀是气氛诡异的作品中。

排除---此模式的处理方式与差值十分相似,惟一不同的是该模式会将当前图层图像的色彩中明亮度中等的色彩所对应的下层图像变成灰色,因而产生的效果不如差值,明显,感觉较为柔和。

色相---此模式会保留当前图层图像色彩的色度,然后与下层图像色彩的饱合度,亮度进。

行混合,也就是说下层图像色彩的色度,变亮将不会改变。饱合度--此模式会保留当前图层图像色彩的饱合度,然后与下层图像色彩的亮度进行混合,也就是说,下层图像色彩的色度变度将不会改变。

ps中图层混合模式中的溶解,变暗,正片叠底,颜色加深,线性加深,叠加,柔光,亮光,强光,线性光,点光,实色混合,差值,排除,色相,饱和度,颜色,normal正常模式,也是默认的模式。不和其他图层发生任何混合。dissolve溶解模式。溶解模式产生的像素颜色来源于上下混合颜色的一个随机置换值,与像素的不透明度有关。behind背后模式。只对图层的透明区域进行编辑。该种模式只有在图层的locktransparentpixels(锁定透明区域)为不勾选状态才有效。clear清除模式。任何编辑会让像素透明化。这种模式和画笔的颜色无关,只和笔刷的参数有关。该模式对形状工具(当fillpixel选项处于勾选状态时)、油漆桶工具、笔刷工具、铅笔工具、填充命令和描边命令都有效。darken变暗模式。考察每一个通道的颜色信息以及相混合的像素颜色,选择较暗的作为混合的结果。颜色较亮的像素会被颜色较暗的像素替换,而较暗的像素就不会发生变化。multiply正片叠底模式。考察每个通道里的颜色信息,并对底层颜色进行正片叠加处理。其原理和色彩模式中的“减色原理”是一样的。这样混合产生的颜色总是比原来的要暗。如果和黑色发生正片叠底的话,产生的就只有黑色。而与白色混合就不会对原来的颜色产生任何影响。colorburn颜色加深模式。让底层的颜色变暗,有点类似于正片叠底,但不同的是,它会根据叠加的像素颜色相应增加底层的对比度。和白色混合没有效果。linearburn线性颜色加深模式。同样类似于正片叠底,通过降低亮度,让底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彩。和白色混合没有效果。lighten变亮模式。和变暗模式相反,比较相互混合的像素亮度,选择混合颜色中较亮的像素保留起来,而其他较暗的像素则被替代。screen屏幕模式。按照色彩混合原理中的“增色模式”混合。也就是说,对于屏幕模式,颜色具有相加效应。比如,当红色、绿色与蓝色都是最大值255的时候,以screen模式混合就会得到rgb值为(255,255,255)的白色。而相反的,黑色意味着为0。所以,与黑色以该种模式混合没有任何效果,而与白色混合则得到rgb颜色最大值白色(rgb值为255,255,255)。colordodge颜色减淡模式。与colorburn刚好相反,通过降低对比度,加亮底层颜色来反映混合色彩。与黑色混合没有任何效果。lineardodge线性颜色减淡模式。类似于颜色减淡模式。但是通过增加亮度来使得底层颜色变亮,以此获得混合色彩。与黑色混合没有任何效果。overlay叠加模式。像素是进行multiply(正片叠底)混合还是screen(屏幕)混合,取决于底层颜色。颜色会被混合,但底层颜色的高光与阴影部分的亮度细节就会被保留。softlight柔光模式。变暗还是提亮画面颜色,取决于上层颜色信息。产生的效果类似于为图像打上一盏散射的聚光灯。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高于50%灰,底层会被照亮(变淡)。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低于50%灰,底层会变暗,就好像被烧焦了似的。如果直接使用黑色或白色去进行混合的话,能产生明显的变暗或者提亮效应,但是不会让覆盖区域产生纯黑或者纯白。hardlight强光模式。正片叠底或者是屏幕混合底层颜色,取决于上层颜色。产生的效果就好像为图像应用强烈的聚光灯一样。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高于50%灰,图像就会被照亮,这时混合方式类似于screen(屏幕模式)。反之,如果亮度低于50%灰,图像就会变暗,这时混合方式就类似于multiply(正片叠底模式)。该模式能为图像添加阴影。如果用纯黑或者纯白来进行混合,得到的也将是纯黑或者纯白。vividlight艳光模式。调整对比度以加深或减淡颜色,取决于上层图像的颜色分布。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高于50%灰,图像将被降低对比度并且变亮;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低于50%灰,图像会被提高对比度并且变暗。linearlight线性光模式。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高于中性灰(50%灰),则用增加亮度的方法来使得画面变亮,反之用降低亮度的方法来使画面变暗。pinlight固定光模式。按照上层颜色分布信息来替换颜色。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高于50%灰,比上层颜色暗的像素将会被取代,而较之亮的像素则不发生变化。如果上层颜色(光源)亮度低于50%灰,比上层颜色亮的像素会被取代,而较之暗的像素则不发生变化。

difference差异模式。根据上下两边颜色的亮度分布,对上下像素的颜色值进行相减处理。比如,用最大值白色来进行difference运算,会得到反相效果(下层颜色被减去,得到补值),而用黑色的话不发生任何变化(黑色亮度最低,下层颜色减去最小颜色值0,结果和原来一样)。

exclusion排除模式。和difference类似,但是产生的对比度会较低。同样的,与纯白混合得到反相效果,而与纯黑混合没有任何变化。hue色调模式。决定生成颜色的参数包括:底层颜色的明度与饱和度,上层颜色的色调。

saturation饱和度模式。决定生成颜色的参数包括:底层颜色的明度与色调,上层颜色的饱和度。按这种模式与饱和度为0的颜色混合(灰色)不产生任何变化。color着色模式。决定生成颜色的参数包括:底层颜色的明度,上层颜色的色调与饱和度。这种模式能保留原有图像的灰度细节。这种模式能用来对黑白或者是不饱和的图像上色。luminosity明度模式。决定生成颜色的参数包括:底层颜色的色调与饱和度,上层颜色的明度。该模式产生的效果与color模式刚好相反,它根据上层颜色的明度分布来与下层颜色混合。

PS图层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ps最强大的功能之一,它决定了当前图像中的像素如何与底层图像中的像素混合,使用混合模式可以轻松地制作出许多特殊的效果,但是要真正掌握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混合模式分为6大类,即:组合模式:正常、溶解。

加深混合模式:变暗、正片叠底、颜色加深、线性加深,深色。减淡混合模式:变亮、滤色、颜色减淡、线性减淡,浅色。

对比混合模式:叠加、柔光、强光、亮光、线性光、点光、实色混合。比较混合模式:差值、排除。

色彩混合模式:色相、饱和度、颜色、明度。

图解过程如下:

组合模式:组合模式中包含“正常和溶解”模式,它们需要配合使用不透明度才能产生一定的混合效果。

(1)正常模式:在“正常”模式下调整上面图层的不透明度可以使当前图像与底层图像产生混合效果。

(2)“溶解”模式的特点是配合调整不透明度可创建点状喷雾式的图像效果,不透明度越低,像素点越分散。

加深混合模式:加深混合模式可将当前图像与底层图像进行比较使底层图像变暗。

(3)变暗模式:特点是显示并处理比当前图像更暗的区域。

(4)正片叠底:特点是可以使当前图像中的白色完全消失,另外,除白色以外的其他区域都会使底层图像变暗。无论是图层间的混合还是在图层样式中,正片叠底都是最常用的一种混合模式。

(5)颜色加深:特点是可保留当前图像中的白色区域,并加强深色区域。

(6)线性加深:线性加深模式与正片叠底模式的效果相似,但产生的对比效果更强烈,相当于正片叠底与颜色加深模式的组合。

(7)深色(待补充)。

减淡混合模式:在ps中每一种加深模式都有一种完全相反的减淡模式相对应,减淡模式的特点是当前图像中的黑色将会消失,任何比黑色亮的区域都可能加亮底层图像。

(8)变亮模式:特点是比较并显示当前图像比下面图像亮的区域,变亮模式与变暗模式产生的效果相反。

(9)滤色模式:特点是可以使图像产生漂白的效果,滤色模式与正片叠底模式产生的效果相反。

(10)颜色减淡模式:特点是可加亮底层的图像,同时使颜色变得更加饱和,由于对暗部区域的改变有限,因而可以保持较好的对比度。

(11)线性减淡模式:它与滤色模式相似,但是可产生更加强烈的对比效果。

(12)浅色(待补充)。

对比混合模式:它综合了加深和减淡模式的特点,在进行混合时50%的灰色会完全消失,任何亮于50%灰色区域都可能加亮下面的图像,而暗于50%灰色的区域都可能使底层图像变暗,从而增加图像对比度。(13)叠加模式:特点是在为底层图像添加颜色时,可保持底层图像的高光和暗调。

(14)柔光模式:柔光模式可产生比叠加模式或强光模式更为精细的效果。

(15)强光模式:强光模式特点是可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它相当于正片叠底和滤色的组合。

(16)亮光模式:特点是混合后的颜色更为饱和,可使图像产生一种明快感,它相当于颜色减淡和颜色加深的组合。

(17)线性光:特点是可使图像产生更高的对比度效果,从而使更多区域变为黑色和白色,它相当于线性减淡和线性加深的组合。

(18)点光:特点是可根据混合色替换颜色,主要用于制作特效,它相当于变亮与变暗模式的组合。

(19)实色混合:特点是可增加颜色的饱和度,使图像产生色调分离的效果。

比较混合模式:比较混合模式可比较当前图像与底层图像,然后将相同的区域显示为黑色,不同的区域显示为灰度层次或彩色。

(20)差值模式:特点是当前图像中的白色区域会使图像产生反相的效果,而黑色区域则会越接近底层图像。

(21)排除模式:排除模式可比差值模式产生更为柔和的效果。

色彩混合模式: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饱和度和亮度,使用色彩混合模式合成图像时,ps会将三要素中的一种或两种应用在图像中。(22)色相模式:它适合于修改彩色图像的颜色,该模式可将当前图像的基本颜色应用到底层图像中,并保持底层图像的亮度和饱和度。

(23)饱和度模式:饱和度模式特点是可使图像的某些区域变为黑白色,该模式可将当前图像的饱和度应用到底层图像中,并保持底层图像的亮度和色相。

(24)颜色模式:特点是可将当前图像的色相和饱和度应用到底层图像中,并保持底层图像的亮度。

(25)明度模式:特点是可将当前图像的亮度应用于底层图像中,并保持底层图像的色相与饱和度。即:最终图像的像素值由下方图层的色相和饱和度数值及上方图层的亮度数值构成。(特别注释:我的电脑上版本的ps中文版是明度模式,多数教材上也是明度,但是网上大多说是亮度模式,网上解释说是因为汉化的关系)。

除上述25种基本的混合模式外,ps还提供了“背后”和“清除”模式,当我们在使用油漆桶工具、形状工具(当填充区域按钮被按下时)画笔工具和铅笔工具时,工具选项栏中会显示这两种模式:在执行“填充”命令和“描边”命令的对话框中也包括这两种模式。背后模式的作用仅限于当前图层的透明区域,就像在当前图层下面的图层绘画一样,丝毫不会影响当前图层原有的图像。清除模式与橡皮擦的作用基本相同,在使用时填充与绘图的颜色不再重要,不透明度的设置决定图像是否完全被删除。

注:

(1)文字部分来源:http:///(2)原图片(下图)来源教材或者互联网,未能表明出处,表示歉意。

(3)文章改进当中,敬请期待。

ps图层心得体会

导言:

无论是数字艺术设计初学者,还是资深的平面设计师,AdobePhotoshop(简称PS)都是他们的必备工具之一。而在这个功能强大的软件中,图层无疑是最具创意和灵活性的功能之一。通过我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图层对于创造力的重要性,下面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段落一:图层的基本概念与使用技巧。

PS图层以其非常直观的视觉化概念来帮助设计师对图像进行非常细致的编辑和修改。一层层的重叠与叠加,每一层都能独立操作,互不干扰,这种切分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熟练使用图层的调整工具、滤镜和混合模式等功能,能够让设计师更加灵活地展现他们的创意想法。借助图层掩模,我成功创建了一系列的印象派风格的数字油画,给人以栩栩如生的视觉冲击。因此,深入掌握图层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技巧对于设计师而言十分重要。

段落二:图层的组织和优化技巧。

随着设计项目变得越来越复杂,图层的管理和组织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正确的命名和分组,可以清晰地了解和定位每个图层的作用,这对于长时间的项目维护和修改十分关键。另外,我还掌握了图层的不可见性调整、合并与分离等技巧,这些操作在图层的优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当我需要将某个物体从一个图像中移除时,只需将其所在的图层隐藏起来,而其他图层则可以保留不变,能够节省大量的操作时间和精力。

段落三:图层与色彩的奇妙结合。

在设计中,色彩是表现力最强的要素之一。而图层与色彩的组合使用,更能展现出设计师的创造力。通过对不同的图层进行颜色调整和叠加,我成功地实现了色彩的丰富效果,创造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以与产品风格相吻合的色彩为底图,再使用图层叠加技巧,产生出不同的色彩层次和纹理感,不仅令设计作品更具美感,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目光。

段落四:图层对于特效效果的创造和控制。

打造独特的特效画面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图层的运用为此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借助图层的不透明度、滤镜、边界等属性设置,我可以创造各种惊艳的特效效果。如透明渐变图层可以打造出梦幻般的效果,应用不同的边界效果可以让物体从背景中脱颖而出,而且这一切都是可以随时调整和修改的,极大地提高了特效效果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段落五:图层的合作与分享。

PS图层的好处不仅在于单独的创意和设计过程,更在于其方便的合作和分享。图层可以轻松地导出和导入,在团队合作时,设计师们可以通过分享图层文件,实时获取他人的操作状态和进展。这种无缝衔接的协作方式,让设计师们的合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共同打造出更具创意和独特性的作品。

结语:

在熟练掌握PS图层功能和技巧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带来的无限创造力和灵活性。通过正确的使用和优化图层,设计师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设计理念,打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作为设计者,不断地摸索和探索图层的功能将助力我们发现更多的设计可能性,展现无限创意的奇妙世界。

PS图层混合模式

photoshop7.0的图层混合选项中增添了“线性加深”模式、“线性减淡”模式、“亮光”模式、“线性光”模式和“点光”模式,这样在制作一些效果时更为方便。

图1。

图2。

*“基色”:“基色”是图像中的原稿颜色,也就是我们要用混合模式选项时,两个图层中下面的那个图层。

图3。

*“混合色”:“混合色”是通过绘画或编辑工具应用的颜色,也就是我们要用混合模式命令时,两个图层中上面的那个图层。

图4*“结果色”:“结果色”其实就是混合模式结果后得到的颜色,也是最后的效果颜色。

在后面的介绍中,将主要用到图3和图4作为“基色”和“混合色”来运用图层混合模式来成生最后的“结果色”。

1.正常(normal)模式。

在“正常”模式下,“混合色”的显示与不透明度的设置有关。当“不透明度”为100%,也就是说完全不透明时,“结果色”的像素将完全由所用的“混合色”代替;当“不透明度”小于100%时,混合色的像素会透过所用的颜色显示出来,显示的程度取决于不透明度的设置与“基色”的颜色,如图5所示是将“不透明度”设为90%后的效果。

图5。

如果在处理“位图”颜色模式图像或“索引颜色”颜色模式图像时,“正常”模式就改称为“阈值”模式了,不过功能是一样的。

2.溶解(dissolve)模式。

在“溶解”模式中,主要是在编辑或绘制每个像素时,使其成为“结果色”。但是,根据任何像素位置的不透明度,“结果色”由“基色”或“混合色”的像素随机替换。因此,“溶解”模式最好是同photoshop中的一些着色工具一同使用效果比较好,如“画笔”、“仿制图章”、“橡皮擦”工具等,也可以使用文字。

当“混合色”没有羽化边缘,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时,“混合色”将溶入到“基色”内。如果“混合色”没有羽化边缘,并且“不透明度”为100%,那么“溶解”模式不起任何作用。如图6所示是将“混合色”的“不透明度”设为90%后产生的效果,附则“混合色”和“结果色”是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只是边缘有一点变化。

图6。

如果是用“画笔”工具或文字创建的“混合色”,同“基色”交替,就可以创建一种类似扩散抖动的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如果以小于或等于50%的不透明度描划一条路径,然后利用“描边路径”命令,“溶解”模式在图像边缘周围创建一种“泼溅”的效果,如图8所示。还可以制作模拟破损纸的边缘的效果等。

图8。

如果利用“橡皮擦”工具,可以在一幅图像上方创建一个新的图层,并填充的白色作为“混合色。然后在“溶解”模式中,用“橡皮擦”工具擦除,可以创建类似于冬天上霜的玻璃中间被擦除的效果,如图9所示。

在“变暗”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暗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变。“变暗”模式将导致比背景颜色更淡的颜色从“结果色”中被去掉了,如图10所示可以看到,白色的树挂从“结果色”被去掉了,而白色的瀑布即被比它颜色深的天空的颜色替换掉了。

图10。

如果图11示的是wrox参考手册系列的封面。这种封面就是将“混合色”设为红色,然后利用“变暗”模式将“手”中的白色部分及白色背景替换掉,并用红色来替换它们制作而成的,如图12所示。

图11。

图12。

4.正片叠底(multiply)模式。

在“正片叠底”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将“基色”与“混合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暗的颜色。任何颜色与黑色复合产生黑色。任何颜色与白色复合保持不变。当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颜色绘画时,绘画工具绘制的连续描边产生逐渐变暗的过渡色,如图13所示。

图13其实“正片叠底”模式就是从“基色”中减去“混合色”的亮度值,得到最终的“结果色”。如果在“正片叠底”模式中使用较淡的颜色对图像的“结果色”是没有影响的。

利用“正片叠底”模式可以形成一种光线穿透图层的幻灯片效果。其实就是将“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的数值相乘,然后再除以255,便得到了“结果色”的颜色值。例如,红色与黄色的“结果色”是橙色,红色与绿色的“结果色”是褐色,红色与蓝色的“结果色”是紫色等。

5.颜色加深(clolorburn)模式。

在“颜色加深”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与白色混合的话将不会产生变化,如图14所示除了背景上的较淡区域消失,且图像区域呈现尖锐的边缘特性之外,“颜色加深”模式创建的效果和“正片叠底”模式创建的效果比较类似。

图14。

6.线性加深(linearburn)模式。

在“线性加深”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混合色”与“基色”上的白色混合后将不会产生变化,如图15所示。

7.变亮(lighten)模式。

在“变亮”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亮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素保持不变。在这种与“变暗”模式相反的模式下,较淡的颜色区域在最终的“合成色”中占主要地位。较暗区域并不出现在最终结“合成色”中,如图16所示。

图16。

8.滤色(screen)模式。

“滤色”模式与“正片叠底”模式正好相反,它将图像的“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结合起来产生比两种颜色都浅的第三种颜色,如图17所示。其实就是并将“混合色”的互补色与“基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亮的颜色。用黑色过滤时颜色保持不变。用白色过滤将产生白色。无论在“滤色”模式下用着色工具采用一种颜色,还是对“滤色”模式指定一个层,合并的“结果色”始终是相同的合成颜色或一种更淡的颜色。此效果类似于多个摄影幻灯片在彼此之上投影一样。

图17。

此“滤色”模式对于在图像中创建霓虹辉光效果是有用的。如果在层上围绕背景对象的边缘涂了白色或任何淡颜色,然后指定层“滤色”模式,通过调节层的“不透明度”设置就能获得饱满或稀薄的辉光效果。

9.颜色减淡(clolordodge)模式。

在“颜色减淡”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除了指定在这个模式的层上边缘区域更尖锐,以及在这个模式下着色的笔划之外,“颜色减淡”模式类似于“滤色”模式创建的效果,如图18所示。另外,不管何时定义“颜色减淡”模式混合“混合色”与“基色”像素,“基色”上的暗区域都将会消失。

图18。

10.线性减淡(lineardodge)模式。

在“线性减淡”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亮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如图19所示。但是大家可不要与黑色混合,那样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叠加”模式把图像的“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相混合产生一种中间色。“基色”内颜色比“混合色”颜色暗的颜色使“混合色”颜色倍增,比“混合色”颜色亮的颜色将使“混合色”颜色被遮盖,而图像内的高亮部分和阴影部分保持不变,因此对黑色或白色像素着色时“叠加”模式不起作用。如图20所示。

图20。

“叠加”模式以一种非艺术逻辑的方式把放置或应用到一个层上的颜色同背景色进行混合,然而,却能得到有趣的效果。背景图像中的纯黑色或纯白色区域无法在“叠加”模式下显示层上的“叠加”着色或图像区域。背景区域上落在黑色和白色之间的亮度值同“叠加”材料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产生最终的合成颜色。为了使背景图像看上去好像是同设计或文本一起拍摄的。如在图21所示中的条格及图22所示中的网格和五角星都是利用了“叠加”模式溶解到背景中的,大家可以下载psd文件自己参考一下。其中的条格、网格及五角星的具体的制作步骤我想就不必介绍了。

源文件下载。

图22。

12.柔光(softlight)模式。

“柔光”模式会产生一种柔光照射的效果。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么“结果色”将更亮;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暗一些,那么“结果色”颜色将更暗,使图像的亮度反差增大。如图23所示。

图23。

例如,如果在背景图像上涂了50%黑色,这是一个从黑色到白色的梯度,那着色时梯度的较暗区域变得更暗,而较亮区域呈现出更亮的色调。其实使颜色变亮或变暗,具体取决于“混合色”。此效果与发散的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被减淡了一样。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就象被加深了一样。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画会产生明显较暗或较亮的区域,但不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

13.强光(hardlight)模式。

“强光”模式将产生一种强光照射的效果。如果“混合色”颜色“基色”颜色的像素更亮一些,那么“结果色”颜色将更亮;如果“混合色”颜色比“基色”颜色的像素更暗一些,那么“结果色”将更暗。除了根据背景中的颜色而使背景色是多重的或屏蔽的之外,这种模式实质上同“柔光”模式是一样的。它的效果要比“柔光”模式更强烈一些,同“叠加”一样,这种模式也可以在背景对象的表面模拟图案或文本,如图24所示。

图24。

例如,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过滤后的效果。这对于向图像中添加高光非常有用。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就像复合后的效果。这对于向图像添加暗调非常有用。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画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

14.亮光(vividlight)模式。

通过增加或减小对比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灰色亮,则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暗,则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图像变暗,如图25所示。

图25。

15.线性光(linearlight)模式。

通过减小或增加亮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50%灰色亮,则通过增加亮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50%灰色暗,则通过减小亮度使图像变暗。如图26所示。

图26。

16.点光(pinlight)模式。

17.差值(diference)模式。

在“差值”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差值”模式是将从图像中“基色”颜色的亮度值减去“混合色”颜色的亮度值,如果结果为负,则取正值,产生反相效果。由于黑色的亮度值为0,白色的亮度值为255,因此用黑色着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用白色着色则产生被着色的原始像素颜色的反相。“差值”模式创建背景颜色的相反色彩,如图28所示。

图28。

例如,在“差值”模式下,当把蓝色应用到绿色背景中时将产生一种青绿组合色。“差值”模式适用于模拟原始设计的底片,而且尤其可用来在其背景颜色从一个区域到另一区域发生变化的图像中生成突出效果。

18.排除(exclusion)模式。

“排除”模式与“差值”模式相似,但是具有高对比度和低饱和度的特点。比用“差值”模式获得的颜色要柔和、更明亮一些。建议你在处理图像时,首先选择“差值”模式,若效果不够理想,可以选择“排除”模式来试试。如图29所示。

图29。

其中与白色混合将反转“基色”值,而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其实无论是“差值”模式还是“排除”模式都能使人物或自然景色图像产生更真实或更吸引人的图像合成。

19.色相(hue)模式。

“色相”模式只用“混合色”颜色的色相值进行着色,而使饱和度和亮度值保持不变。当“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的色相值不同时,才能使用描绘颜色进行着色,如图30所示。但是要注意的是“色相”模式不能用于灰度模式的图像。

图30。

20.饱和度(saturation)模式。

“饱和度”模式的作用方式与“色相”模式相似,它只用“混合色”颜色的饱和度值进行着色,而使色相值和亮度值保持不变。当“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的饱和度值不同时,才能使用描绘颜色进行着色处理,如图31所示。

在无饱和度的区域上(也就是灰色区域中)用“饱和度”模式是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的。

图31。

21.颜色(color)模式。

“颜色”模式能够使用“混合色”颜色的饱和度值和色相值同时进行着色,而使“基色”颜色的亮度值保持不变。“颜色”模式模式可以看成是“饱合度”模式和“色相”模式的综合效果。该模式能够使灰色图像的阴影或轮廓透过着色的颜色显示出来,产生某种色彩化的效果。这样可以保留图像中的灰阶,并且对于给单色图像上色和给彩色图像着色都会非常有用。如图32所示。

图32。

22.亮度(luminosity)模式。

“亮度”模式能够使用“混合色”颜色的亮度值进行着色,而保持“基色”颜色的饱和度和色相数值不变。其实就是用“基色”中的“色相”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的亮度创建“结果色”。此模式创建的效果是与“颜色”模式创建的效果相反,如图33所示。

图33。

到这图层混合模式就介绍完了,其实图层混合模式中还不只这些,后面就需要大家多多上机操作了,这样才能对图层混合模式有一个真正了解。

ps图层心得体会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简称Ps)是广大设计师、摄影爱好者和艺术家们熟悉的利器。在Photoshop中,图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让用户可以将不同的元素独立地组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想要的效果。下面将从使用图层的基本操作、图层的组织与管理、图层的特效运用、图层的合成模式以及图层的优势与局限等方面,来分享我对Ps图层的心得体会。

首先,使用图层的基本操作对于掌握Ps软件非常重要。在Photoshop中,我们可以通过"新建图层"命令来创建新的图层,并在这个图层上进行操作。图层的顺序可以通过拖动来调整,上面的图层会覆盖下面的图层。此外,通过"锁定图层"以及调整图层的透明度等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图层的显示效果。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对图层进行更高级的操作。

其次,图层的组织与管理对于处理复杂图像非常重要。当合成一个复杂的图像时,我们经常需要使用多个图层来组织我们的元素。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图层,我们可以使用图层组来分类不同的元素。例如,我们可以将文本图层、形状图层和图片图层分别放在不同的图层组中,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找到需要修改的图层。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快捷键来隐藏或显示某个图层,方便我们进行编辑。通过合理组织和管理图层,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图层的特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更加炫目的效果。Photoshop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图层样式和滤镜效果,可以让我们的图像看起来更加生动。例如,通过应用阴影、发光和描边等图层样式,我们可以使文本和形状更加立体;而通过使用模糊、锐化和噪点等滤镜效果,我们可以调整图像的清晰度和质感。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图层蒙版和图层样式来打造独特的效果。图层的特效运用可以提升图像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出彩。

第四,图层的合成模式可以让我们实现不同的效果。合成模式是图层功能中的重要一部分,可以改变图层与下方图像的混合方式。Photoshop提供了多种合成模式,包括正常、叠加、变暗、变亮等。每种合成模式都有不同的作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例如,叠加模式可以增加图像的对比度和饱和度,变暗模式可以增强图像的暗部细节,而变亮模式则可以增强图像的亮部细节。通过合理使用合成模式,我们可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效果。

最后,尽管图层功能十分强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是图层的数量限制,Photoshop中的图层数量是有限的,当图层过多时可能会导致软件的运行变慢。其次是图层的文件大小限制,随着图层的增加,文件大小会变得庞大,不利于存储和分享。此外,图层的操作和调整有时候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学习成本。因此,在使用图层功能时,我们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并寻找解决方法来克服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Ps图层是Photoshop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和高级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图像,提高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通过图层组织与管理、图层特效运用、图层合成模式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实现多种炫目的效果,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出众。尽管图层功能存在一些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充分发挥其优势来创造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ps图层心得体会

图层是Photoshop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让我们在编辑和设计中拥有更多自由度和创造力的关键。在使用Photoshop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图层的重要性和应用技巧。本文将从图层的基本概念、图层的操作、图层的应用、图层的调整以及图层的总结五个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Photoshop中图层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图层的基本概念。图层是Photoshop中用来组织和编辑图像元素的基本单位,每个图层都相当于一个透明的胶片。图层可以分为多个独立的图层,每个图层上都可以添加不同的内容,例如文字、形状、图片等。通过调整图层的顺序和透明度,可以实现不同素材的叠加和组合,达到更加复杂和丰富的效果。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图层的操作。在Photoshop中,我们可以通过拖动图层来改变它们的顺序,上下移动图层控制它们的覆盖关系。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图层的透明度来改变图层与背景或其他图层之间的混合效果。还可以通过选中图层,按下删除键或使用快捷键Shift+Ctrl+N来删除图层。此外,图层还可以进行分组,方便管理和编辑,可以通过选中多个图层并按下Ctrl+G快捷键来进行分组操作。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图层的应用。在实际的设计和编辑中,图层是非常有用的工具。例如,在设计海报时,我们可以将文字、图片、形状等各种元素分别放在不同的图层上,在需要修改或移动时更加灵活方便。另外,在修图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图层来实现非常精细的编辑操作,例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通过图层蒙版的功能,我们还可以将某些部分进行隐藏或者局部调整,实现更加精细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图层的调整。在Photoshop中,图层调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和修改图像。通过图层的调整功能,我们可以对整个图层或者某个图层进行色彩、亮度、对比度的调整。常用的图层调整工具包括色彩平衡、曲线、色阶等。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图层样式来为图层添加阴影、边框、发光效果等,使图层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最后,对图层的总结。图层是Photoshop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编辑和设计图像内容。通过掌握图层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同时,对于图层的调整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图像优化和修图。因此,熟练使用图层功能是每位Photoshop用户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通过对图层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图层在Photoshop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图层的灵活性和强大功能,为我们的设计和创作提供了很多可能性。只有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图层,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Photoshop的编辑和设计能力,创作出更加出色和精美的作品。因此,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图层的更多用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巧和创造力。

PS图层管理图解

1.选择图层。

如果图像有多个图层,必须选取要使用的图层才能正常的修改图层上的图像,对图像所做的更改只影响这一个图层。一次只能有一个图层成为可编辑的图层,这个图层的名称会显示在文档窗口的标题栏中,在图层调板中该图层旁边会出现画笔图标(图14)。

图14。

2.隐藏、显示图层内容。

在我们不需要对某些图层上的内容进行修改时,可以将这些图层上的内容隐藏起来,设计面板上只留下要编辑的图层内容,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清楚的对作品作修改了。在图层调板中点击图层旁边的眼睛图标就可以隐藏该层的内容了(图15),再次点击该处可以重新显示内容。

按照此方法同时可以改变多个图层的可视性。

图15。

3.更改图层顺序。

在图层面板上排列的图层一般是按照我们操作的先后顺序堆叠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还需要更改它们的上下顺序以便达到设计的效果。更改方法:可以在图层面板中将图层向上或向下拖移,当显示的突出线条(图16)出现在要放置图层或图层组的位置时松开鼠标按钮即可。

如果是要将单独的图层移入图层组中,直接将图层拖移到图层组文件夹即可。

图16。

4.链接图层。

将两个或更多的图层链接起来,就可以同时改变它们的内容了。从所链接的图层中还可以进行复制、粘贴、对齐、合并、应用变换和创建剪贴组等操作,点击紧靠隐藏/显示图层内容的眼睛图标旁边的空格,空格中会出现链接图标(图17)。

图175.调整图层内容。

在图层操作中可以使用移动工具来调整图层的内容在设计界面中的位置,还可以应用“图层”菜单中的对齐和分布图层命令来排列这些内容的位置。

小提示:对齐和分布命令只影响所含像素的不透明度大于50%的图层。

(1)对齐。

要将图层的内容与选区边框对齐,先在图像中建立选区,然后选择图层(要处理多个图层内容使用链接图层方式),最后选择“图层”菜单下的“与选区对齐”下的对齐方式(图18)。

图18。

如我们选择了在选区内所有链接的图层内容向左对齐,则这些图像将全部向左靠拢了(图19)。

图19(2)分布图层。

在图层面板中将三个或更多的图层链接起来。选取“图层”菜单下的“分布链接图层”的子菜单中选择这些图层内容的分布方式,如“顶边”可从每个图层的顶端像素开始,间隔均匀地分布链接的图层(图20)。

图20。

6.锁定图层。

如果隐藏图层是为了在修改的时候保护这些图层不被更改的话,锁定图层则是最彻底的保护办法。在图层面板中有一个像“锁”一样的图标,选重要锁定的图层点击这个图标就可以锁定图层了,图层锁定后图层名称的右边会出现一个锁图标(图21)。当图层完全锁定时锁图标是实心的,当图层部分锁定时,锁图标是空心的。

图21。

“锁”图标是完全锁定图层,除此之外还可以锁定像素、锁定像素的位置等等。如图22,使用锁定像素位置按钮,图层的锁定图标是空心的呈半锁定状态。

图22。

用笔刷绘画的像素为了防止它被修改,可以使用“锁定图像像素”按钮来将图层锁定为半锁定状态(图23)。

图23。

另外图层面板的锁定列表中还有一个图标(图24)是“锁定透明像素”按钮,它将编辑操作限制在图层的不透明部分。

图24。

7.从图层取样。

使用魔术棒、涂抹、模糊、锐化、油漆桶、仿制图章工、修复画笔等工具,可以从当前的图层像素中获取颜色样本,即可以在一个图层中涂抹或取样在另一个图层中绘画。

ps图层混合模式详解

图层的不透明度决定它显示自身图层的程度:如果不透明度为1%的图层显得几乎是透明的,而透明度为100%的图层显得完全不透明(这里注意不要弄反了)。图层的不透明度的设置方法是在图层面板中“不透明度”选项中设定透明度的数值,100%为完全显示(图1)。

图1小提示:背景图层或锁定图层的不透明度是无法更改的。

除了设置图层的不透明度以外,还可以为图层指定填充不透明度。填充不透明度影响图层中绘制的像素或图层上绘制的形状,但不影响已应用于图层效果的不透明度。填充方法是在图层调板的“填充不透明度”文本框中输入值(图2)。

图2。

使用ps图层混合模式可以创建各种特殊效果,使用混合模式很简单,只要选中要添加混合模式的图层,然后图层面板的混合模式菜单中找到所要的效果。下面我们来仔细看看。

使用混合模式可以创建各种特殊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图层没有“清除”混合模式,lab图像无法使用“颜色减淡”、“颜色加深”、“变暗”、“变亮”、“差值”和“排除”等模式。使用混合模式很简单,只要选中要添加混合模式的图层,然后图层面板的混合模式菜单中找到所要的效果(图3)。

图3。

在菜单选项栏中指定的混合模式可以控制图像中的像素的色调和光线,应用这些模式之前我们应从下面的颜色应用角度来考虑:基色,是图像中的原稿颜色。混合色,是通过绘画或编辑工具应用的颜色。结果色,是混合后得到的颜色。

正常,编辑或绘制每个像素使其成为结果色(默认模式)。

图4。

溶解,编辑或绘制每个像素使其成为结果色。但根据像素位置的不透明度,结果色由基色或混合色的像素随机替换,效果对比如图5。

图5。

变暗,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暗的作为结果色,其中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被替换(如本例的黄色大脚图像,图6),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变。

图6正片叠底,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将基色与混合色复合,结果色是较暗的颜色。任何颜色与黑色混合产生黑色,与白色混合保持不变。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颜色绘画时,绘画工具绘制的连续描边产生逐渐变暗的颜色(图7),与使用多个魔术标记在图像上绘图的效果相似。

图7。

颜色加深,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图8),与黑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图8。

线性加深,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上一步实例使用线性加深后效果和图32差不多。

变亮,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亮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素保持不变。

图9。

滤色(屏幕),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将混合色的互补色与基色混合。结果色总是较亮的颜色,用黑色过滤时颜色保持不变,用白色过滤将产生白色。此效果类似于多个摄影幻灯片在彼此之上投影。

图10。

颜色减淡,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图11),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

图11。

线性减淡,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亮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效果变化和图35相似),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

叠加,复合或过滤颜色具体取决于基色。图案或颜色在现有像素上叠加同时保留基色的明暗对比不替换基色(图12),但基色与混合色相混以反映原色的亮度或暗度。

图12。

PS图层实验报告

在大家使用ps过程当中,ps怎么合并图层是需要掌握的,有时是为了减小文件大小,有时是为了不破坏素材,下面安徽新华的小编教大家怎么做。

首先可以在图层面板中选中想要合并的图层,连续的不连续的都可以。

在图层面板右键单击鼠标,选择合并图层。

此时图层已经合并成功了。

ps如何合并图层:快捷键。

首先还是选择要合并的图层,然后按快捷键ctrl+e就可以了。

小编喜欢在原有图层基础上新建一个合并的图层,直接选中某一图层,然后按快捷键ctrl+shift+alt+e,新建一个合并的图层了(合并了选中图层以下的可见图层),之前的图层都还在。

ps如何合并图层:菜单栏。

选中想要合并的可见图层之后,选择菜单栏中的图层-合并图层就可以了。

PS图层展示范文

首先可以在图层面板中选中想要合并的图层,连续的不连续的都可以。

在图层面板右键单击鼠标,选择合并图层。

此时图层已经合并成功了。

ps如何合并图层:快捷键。

首先还是选择要合并的图层,然后按快捷键ctrl+e就可以了。

小编喜欢在原有图层基础上新建一个合并的图层,直接选中某一图层,然后按快捷键ctrl+shift+alt+e,新建一个合并的图层了(合并了选中图层以下的可见图层),之前的图层都还在。

ps如何合并图层:菜单栏。

选中想要合并的可见图层之后,选择菜单栏中的图层-合并图层就可以了。

ps合并图层

1、投影:图层对象后面产生阴影。

2、内阴影:图像边缘以内区域产生凹陷效果。

3、参数:

1)使用全局光:对图像中的所有图层效果设置相同的光线照射角度。

二、辉光效果。

三、斜面和浮雕。

1、外斜面:从图像边缘向外侧呈斜面状。

2、内斜面:从图像边缘向内侧呈斜面状。

3、浮雕:产生凸出于图像平面的效果。

4、枕状浮雕:产生凹陷于图像内部的效果。

5、描边:图像边缘产生边。

6、参数:1)平滑:平滑的浮雕效果2)雕刻清晰:硬边浮雕效果3)雕刻柔和:软边浮雕效果4)深度:产生浮雕的高度5)方向:

·上:高光区在上,阴影在下·下:阴影区在上,高光在下6)高度:光源的高度。

四、光泽效果:产生光泽,可在图像上填充,并在边缘产生柔化效果。

五、叠加:

1、颜色叠加:在图像上填充一种颜色。

2、渐变叠加:在图像上填充一种渐变色。

3、图案叠加:在图像上填充一种图案。

4、描边:在图像边缘上产生一层边。

ps合并图层

首先可以在图层面板中选中想要合并的图层,连续的不连续的都可以。

在图层面板右键单击鼠标,选择合并图层。

此时图层已经合并成功了。

首先还是选择要合并的图层,然后按快捷键ctrl+e就可以了。

小编喜欢在原有图层基础上新建一个合并的图层,直接选中某一图层,然后按快捷键ctrl+shift+alt+e,新建一个合并的图层了(合并了选中图层以下的可见图层),之前的图层都还在。

选中想要合并的可见图层之后,选择菜单栏中的图层-合并图层就可以了。

PS图层样式混合选项

1.正常:系统内定状态,其最终色和绘图色相同。选择这种模式会盖住原有的底色。2.溶解:以点的密度来表现绘制颜色的透明度,产生出与底色溶解在一块的效果。其最终色和绘图色相同,只是根据每个像素点所在位置的透明度不同,可随机以绘图色和底色取代。透明度越大,溶解效果越明显。

3.背后:可将绘制的线条放在图层中画像的后面,就像在底色的后面绘画一样。当在有透明区的图层上操作时,才可选用此模式。

4.清除:选择此模式可将图层中有像素的部分清除掉,使之透明。和“背后”模式一样,在有透明区的图层上操作时,才可选用此模式。

5.变暗:查找颜色通道内的颜色信息,并按照像素对比底色和绘图色,以较暗的颜色作为此像素最终的颜色。亮于底色的颜色被替换,暗于底色的颜色保持不变。

7.颜色加深: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底色的颜色变暗来反映绘图色。和白色混合时没有变化。

8.线性加深: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通过降低亮度使底色的颜色变暗来反映绘图色。和白色混合时没有变化。

9.颜色减淡: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通过降低对比度使底色的颜色变亮。和黑色混合没有变化。

10.线性减淡: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通过增加亮度使底色的颜色变亮。和黑色混合没有变化。

11.叠加:将绘制的颜色与底色叠加,并保持底色的暗部和高光。使用此模式可使底色图像饱和度及对比度得到相应的提高,使图像看起来更加鲜亮。

12.变亮: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按照像素对比两个颜色,以较亮的颜色作为最终颜色。绘图中亮于底色的颜色被保留,暗于底色的颜色被替换。

13.滤色:将两个颜色的互补色像素相乘,然后除以255得到最终色的像素值。通常执行该模式后的颜色都较浅。任何颜色和黑色在该模式下,原颜色不受影响;任何颜色和白色在该模式下得到的是白色,而与其它颜色执行此模式会产生漂白的效果。14.柔光:这种模式就像在图像上投射一个扩散的光点。若绘画的颜色亮度高于50%,图像会变亮;反之,则变暗。

15.强光:当绘画亮度大于50%时,有漂白和增加亮度的效果;反之,会加强图像的暗部,合成的效果类似于在图像上投射强光。

16.亮光:根据绘图色通过增加或降低对比度加深或减淡颜色。17.线性光:根据绘图色通过增加或降低亮度加深或减淡颜色。

18.点光:根据绘图色替换颜色。如果绘图色亮度大于50%,绘图色被替换,比绘图色亮的不变化。如果绘图色亮度低于50%,比绘图色亮的像素被替换,笔绘图色暗的像素不变化。

19.差值:比较底色和绘图色,用胶量的像素点的像素值减去较暗的像素点的像素值,差值作为最终色的像素值。与白色混合使底色反相;与黑色混合不产生变化。

20.排除:产生与“差值”模式相似的效果,但生成的颜色对比度较小,因而颜色较柔和。21.色相:将前景色调于原图像中而不改变其亮度和饱和度。

22.饱和度:将前景色的饱和度用于原图像中而不改变其亮度和色调。23.颜色:仅将前景色的饱和度用于原图像而不改变其亮度。24.亮度:仅将前景色的亮度用于原图像而不改变其色调和饱和度。

PS图层蒙版使用教程

图层蒙版应用最广泛,我现在几乎完全不在原图层上做选区了,全部用蒙版,因为一旦出错很容易修复。特别是图片合成时非常有效。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ps图层蒙版的应用吧!

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并且常用,简述如下:

1.对齐,把“猫”放入“兔”图层,降低不透明度,对齐他们的头部位置,再调回不透明度。

2.校正位置,执行“自由变换”--“水平翻转”,转正头像。

3.添加蒙版,点击“图层面板”下方的矩形中间有个圆框的'“添加图层蒙版”图标。

4.绘制蒙版,用黑色很柔的画笔在蒙版中涂抹,其中,黑色区域会遮挡住猫的图案,柔笔的边缘会有渐隐渐显的效果。

5.调色,增加一个“调整图层”--“色相/饱和度”,按住alt键不放,鼠标移至该调整图层与猫之间点击,嵌入图层。调整“色相”的滑标,调整颜色。

即完成该效果。

注:要注意你是在蒙版上作图还是在原图层上作图,可以仔细观察蒙版缩略图外边是否有一个白边,如果有,则是蒙版上,如果原图的缩略图外边有白边则是在原图上作图。点击缩略图可以切换作用的目标。

1.作图完成后,我仍然可以对蒙版层进行修改,如果不需要可以删除(点击“链条”断开联系,然后把蒙版拖至垃圾桶),遮罩的地方太多可以用白色画笔进行涂抹进行恢复。

2.黑色便是遮挡的部分,看不见的部分,白色便是孔洞,可以从中看到当前图层的图案。

3.遮挡的是本图层的部分,被遮挡住会显示下面图层的图案。

4.原图仍然是没有任何损坏的,你可以再用原图去做其它效果,给创作预留了空间。

蒙板现在已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功能了.但是ps cs5增加了一个抠图的功能,而且借助蒙板,可以做出非常神奇的效果。

PS图层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掌握使用图层蒙版使图像融合的方法。

二、实验步骤:

1.打开素材文件“天空”和“楼房”

2.将楼房图片移动到天空文件中,并调整到合适大小。

3.设置图层1的混合模式为柔光。4.为图层1添加图层蒙版:

5.将前景色设为黑色,在不需要的地方进行涂抹,最终效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