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月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8篇)

月日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大全(18篇)

作者:LZ文人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和学习风格等因素。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这样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但比较生活化。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我们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下面我结合上《年月日》一课,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本课我分四层组织学生学习的:

让学生统计年历卡,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想探索,把他们拉进探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的活动。教师转换了角色,只为孩子投身自主探索营照宽松和谐的场地和服务。

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空间,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和四年一闰年的规律,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更多知识,扩大知识面,因此,我提供了电子年历卡,宇宙运行的光碟等把抽象的变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学到了有关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数学生活化”,所以我在第三层的教学中设计了生活中一些有关年月日知识的问题,让学生应用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总之,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全面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就要优化我们的课堂,创新我们的课堂。

语文教学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设计意图;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1/7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有趣的诗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了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2/7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3/7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

4/7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5/7。

设计理念。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6/7。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7/7。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合作探讨计算一年天数,从中初步体验大月和小月。

2、通过学生自己在推测和验证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3、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选择记忆方法记住各月以及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4、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5、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本人自制的网络课件分“年月日知识”、“年月日故事”、“万年历”、“综合测试”、“备课参考”、“课外知识”、“论坛交流”7个模块。“年月日知识”中为学生提供了研究需要的工具如:年历、万年历和计算器,还提供了许多与本课相关的信息(如年月日的来历;为什么七八月份是连着的两个大月等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因惑的内容)。“万年历”方便学生寻找各年的年历,直观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并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综合测试”中安排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以及综合练习,学生通过计算机反馈的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论坛交流”主要是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网络教学强大的交互功能。

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展开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

1、课前教师在“教学公告”栏上向学生发布了学习任务和活动建议,学生利用这个虚拟学习社区获取学习任务――小组协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整理、上传资料,教师也利用这个虚拟学习社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案。

2、课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3、课后,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创意年历卡上传,并在虚拟学习社区里对同学的作品发表意见。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

教师边播放歌曲365个祝福边问: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2、引课题。

问:为什么要送365个祝福?一年到底是不是365天?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教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验知识。

1、自主探索全年天数。

(1)、合作探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上提供的“计算器和万年历等”,合作探究自己小组喜欢年份的全年天数。(学生组内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2)、成果汇报。

让小组上展台汇报自己的算法。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或年份:

2、比较认识大月小月。

问:通过刚才的计算结果,我们知道一年有多少天?

又问:既然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两种情况,为什么这首歌就只送365个祝福呢?

[反思:再次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师:现在老师把各组汇报的结果制成表格,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比比谁的发现多。(学生讨论比较,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比较,学生的发现可能有:

(1)一年有12个月。

(2)每月的天数不同,有31天、30天、28天或29天。

(3)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30天的月份有4、6、9、11。

2月份最特殊,天数最少,有时28天,有时29天,为了区别它,通常把2月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2月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反思:让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3、探索平年闰年的规律。

(1)、过渡:刚才同学们从表格中已经平年的年份出现的比闰年多,到底多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网上提供的万年历、表格和计算器,探索平年闰年的规律,思考闰年的公历年份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请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是闰年。(在学生作判断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949年1949÷4=487……1。

2003÷4=500……3。

2008÷4=502。

2100年2100÷4=525。

(3)、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这个词。[反思: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4)、判断哪些年份是闰年1500年1600年2300年。

(5)、问:现在谁来说为什么这首只送365个祝福?

4、上网浏览释疑拓展。

三、运用知识,进行自我检测评价。

1、基本练习:(我设计了两道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既满足学生当侦探的愿望,又检测了他们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道“姑妈家”,既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力,又解决了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综合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在线测试,使他们自己就能清楚知道成绩。这些练习既检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根据这些测试作出相应的自我评价。

我提供的作业超市可以让学生自由登陆论坛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作品、推荐网站和评价他人的年历作品。利用网络使课堂延伸到课外,真正发挥了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完成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常规教学相比,我的感受是:

网络教学―――扩大了我的教学容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学生间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可以自由互动交流,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网络教学―――促使教学更形象生动;如果是常规教学,学生将无法了解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让学生利用万年历、计算器,轻松找到它们的规律,这是年历卡无法做到的。课堂上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老师教学的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每个学生都使用一台电脑,也就是都拥有了一扇了解知识的窗口。

网络教学―――给学习环境带来变化;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权意识”,学生可以自己操作电脑,上网查询、探究,满足了学生充满好奇,想去探索、想去创造的心理,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轻松地学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享受着学习的带来快乐。听(片断)这就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声音。

学习活动活动现场教和学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技术支持。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

教师用课件播放歌曲“365个祝福”给学生猜测,创设出问题(“一年到底有多少天?”、“为什么只送365个祝福?”)情境,很自然地引出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ppt播放flash歌曲“365个祝福”。

自主探索,计算天数。

(6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自己做的专题网上的年历、万年历、计算器等资源,合作探索一年的天数。(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每组探索的年份各不相同)。

各组派代表上来汇报一年天数的算法,其余学生判断和补充,最后比较选出较简便的方法。

通过计算得出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7分钟)。

教师把各组汇报的结果复制粘贴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指名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自己的发现来教学“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体验“年月日”的知识。

大胆猜测,推理验证。

(8分钟)。

学生通过比较胆猜测闰年的公历年份可能是4的倍数,再利用网上的万年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结合学生的猜测课件演示地球饶太阳旋转的科学现象解释“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对比类推和验证归纳的好习惯。

应用巩固,检测评价。

(10分钟)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侦探故事”的破解满足学生自己当小侦探的愿望;在线测试能让学生自己清楚回答正确与否,还能让学生清楚看到自己的知识;最后根据自己一节课的表现在网上评价栏处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我反思。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年月日专题网的“综合测试”和“自我评价”、powerpoint播放“侦探故事”、“机灵日记”。

八、作业超市,互动交流。

1、登陆论坛交流谈谈这节网络数学课的收获。

2、制2008年年历卡,发邮件到老师的。

让学生自己创作年历,培养学生的创设意识。

设施环境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室、自制网络课件。

1、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肯定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课件做出“鼓掌”、“你真棒”、“好样的”等声音来表扬和评价学生,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

3、学生之间的互评,对别人回答问题做出评价。

4、学生的自评。网上提供评价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在表上打星星评价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语文教学设计意图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有趣的诗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了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2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

4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理念。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6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年月日教学设计

1、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合作探讨计算一年天数,从中初步体验大月和小月。

2、通过学生自己在推测和验证中,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3、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选择记忆方法记住各月以及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4、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5、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本人自制的网络课件分“年月日知识”、“年月日故事”、“万年历”、“综合测试”、“备课参考”、“课外知识”、“论坛交流”7个模块。“年月日知识”中为学生提供了研究需要的工具如:年历、万年历和计算器,还提供了许多与本课相关的信息(如年月日的来历;为什么七八月份是连着的两个大月等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因惑的内容)。“万年历”方便学生寻找各年的年历,直观引导学生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并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综合测试”中安排了判断平年、闰年的练习以及综合练习,学生通过计算机反馈的结果,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论坛交流”主要是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网络教学强大的交互功能。

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展开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

1、课前教师在“教学公告”栏上向学生发布了学习任务和活动建议,学生利用这个虚拟学习社区获取学习任务——小组协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整理、上传资料,教师也利用这个虚拟学习社区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案。

2、课中,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

3、课后,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创意年历卡上传,并在虚拟学习社区里对同学的作品发表意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

教师边播放歌曲365个祝福边问: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2、引课题。

问:为什么要送365个祝福?一年到底是不是365天?

师: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教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体验知识。

1、自主探索全年天数。

(1)、合作探索。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上提供的“计算器和万年历等”,合作探究自己小组喜欢年份的全年天数。(学生组内探索,教师巡视指导。)。

[反思: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2)、成果汇报。

让小组上展台汇报自己的算法。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或年份:

2、比较认识大月小月。

问:通过刚才的计算结果,我们知道一年有多少天?

又问:既然一年有365天或366天两种情况,为什么这首歌就只送365个祝福呢?

[反思:再次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

师:现在老师把各组汇报的结果制成表格,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比比谁的发现多。(学生讨论比较,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比较,学生的发现可能有:

(1)一年有12个月。

(2)每月的天数不同,有31天、30天、28天或29天。

(3)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30天的月份有4、6、9、11。

2月份最特殊,天数最少,有时28天,有时29天,为了区别它,通常把2月是28天的这一年叫平年;2月是29天的这一年叫闰年。(反思:让学生认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

3、探索平年闰年的规律。

(1)、过渡:刚才同学们从表格中已经平年的年份出现的比闰年多,到底多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网上提供的万年历、表格和计算器,探索平年闰年的规律,思考闰年的公历年份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请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是闰年。(在学生作判断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949年1949÷4=487……1。

2003÷4=500……3。

2008÷4=502。

2100年2100÷4=525。

(3)、引导学生理解“一般”这个词。[反思:使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严密性]。

(4)、判断哪些年份是闰年1500年1600年2300年。

(5)、问:现在谁来说为什么这首只送365个祝福?

4、上网浏览释疑拓展。

三、运用知识,进行自我检测评价。

1、基本练习:(我设计了两道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既满足学生当侦探的愿望,又检测了他们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道“姑妈家”,既培养了学生的判断力,又解决了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综合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在线测试,使他们自己就能清楚知道成绩。这些练习既检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根据这些测试作出相应的自我评价。

我提供的作业超市可以让学生自由登陆论坛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上传作品、推荐网站和评价他人的年历作品。利用网络使课堂延伸到课外,真正发挥了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完成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常规教学相比,我的感受是:

网络教学———扩大了我的教学容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学生间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可以自由互动交流,不再受时空的限制。

网络教学———促使教学更形象生动;如果是常规教学,学生将无法了解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让学生利用万年历、计算器,轻松找到它们的规律,这是年历卡无法做到的。课堂上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是老师教学的手段,更是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每个学生都使用一台电脑,也就是都拥有了一扇了解知识的窗口。

网络教学———给学习环境带来变化;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权意识”,学生可以自己操作电脑,上网查询、探究,满足了学生充满好奇,想去探索、想去创造的心理,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轻松地学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享受着学习的带来快乐。听(片断)这就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声音。

学习活动活动现场教和学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技术支持。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分钟)。

教师用课件播放歌曲“365个祝福”给学生猜测,创设出问题(“一年到底有多少天?”、“为什么只送365个祝福?”)情境,很自然地引出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ppt播放flash歌曲“365个祝福”

自主探索,计算天数。

(6分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自己做的专题网上的年历、万年历、计算器等资源,合作探索一年的天数。(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每组探索的年份各不相同)。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万年历。

汇报交流,初步体验。

(3分钟)。

各组派代表上来汇报一年天数的算法,其余学生判断和补充,最后比较选出较简便的方法。

通过计算得出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物投影。

四、观察比较,

发现规律。

(7分钟)。

教师把各组汇报的结果复制粘贴到一起让学生观察,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再指名汇报。

教师结合学生自己的发现来教学“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学习活动活动现场教和学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技术支持。

大胆猜测,推理验证。

(8分钟)。

学生通过比较胆猜测闰年的公历年份可能是4的倍数,再利用网上的万年历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结合学生的猜测课件演示地球饶太阳旋转的科学现象解释“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对比类推和验证归纳的好习惯。powerpoint、

万年历。

浏览网页,释疑拓展。

应用巩固,检测评价。

powerpoint播放“侦探故事”、“机灵日记”

八、作业超市,

互动交流。1、登陆论坛交流谈谈这节网络数学课的收获。

2、制2008年年历卡,发邮件到老师的。

让学生自己创作年历,培养学生的创设意识。年月日专题网、

bbs软件、

iss年历制作软件。

板书。

工具与资源设计:

年历。

万年历。

计算器。

(自制)年月日专题网。

多媒体课件。

记录单。

设施环境设计:

多媒体网络教室、自制网络课件。

1、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肯定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课件做出“鼓掌”、“你真棒”、“好样的”等声音来表扬和评价学生,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

3、学生之间的互评,对别人回答问题做出评价。

4、学生的自评。网上提供评价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在表上打星星评价自己。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1、礼物:年历(正面:哈尔滨风光反面:各个年份的年历)。

师:你从手中的年历中能知道什么?

生:上面有12个数字,代表12个月。

师:数数大家都会,通过数数体会数的含义就不简单的了。板书:12个月。

生:有的是28天,29天、30天、31天。

师板书;

生:只有二月是28天。

师:只有说明了她与其他月份作了比较,观察和比较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2、20xx年年历。

师:多少个月?你拿的是哪年的年历?有多少个月?

生选择年份说。

师:她找到了年与月的关系,板书:1年=12个月。

师:哪几个月是31天?带生共同找到。课件演示。

师:找哪几个月是小月?

生:4、6、9、11月。

师: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你手中的年历这几个月是30天吗?

师板书:4、6、9、11月。

师:还剩下一个特殊的月份,二月有多少天?

生:28天或29天。

师:在年历告诉我们的知识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有时二月是28天,有时是29天。

师:听了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生:平年365日,闰年366日。

师:二月是28天的`那年叫做平年,平年的一年是365天。二月是29天的那年叫做闰年。闰年的一年是366天。

3、记忆:

(1)师:怎样能记住每个月的天数有什么好方法?同桌商量。

生1:记大月,7前面是单数,7后面是双数。

师请生看课件。(课件闪动:1、3、5、7、8、10、12)。

语文教学设计意图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

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可爱的动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年月日》教学设计

1、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年、月、日知识的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年、月、日的长短不同。

3、会用各种方法记大月、小月;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一、单元主题图引入。

师:那年的奥运会将在我国举行?

国际儿童节是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过年?

这些都要用道年月日的知识,今天老师就合小朋友一起来研究关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1、出示xx年的年历表。

观察年历表,讨论、交流知道了什么?

一年有()个月。

完成各月的天数表。

观察统计:31天的有(),

30天的有(),2月有()天。

2、介绍大月与小月。

31天的月份叫大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二月份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3、记大约与小月的方法。

拳头记忆法。

口诀法。

三、小结。

一年共有()个月,()个大月()个小月。

四、课堂练习。

由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课后记:

第二课时平年与闰年。

教学内容:

书82页例284页课堂活动、练习十五2--6题。

教学目的:

1、巩固前一节课学习的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2、知道平年、闰年各有多少秒天,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能解决与2月有关的时间问题,会判断闰年与平年。

教学重点:理解平年、闰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有31天?

哪几个月有30天?

二、学习新课。

分发年历表,分小组观察、记录历年来2月的天数。

完成表格。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给出含义:2月有28天的年叫平年,2月有29天的年叫闰年。

观察闰年与平年间的间隔?

了解闰年与平年的来历?

由学生自学。理解“四年一闰”的含义,并能用他判断一年是否闰年?

三、课堂活动。

1、算一算,一年共有多少天?

分小组,自己想办法计算,提倡不同的方法。

2、交流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2题猜生日。

2、练习十五3题说出重大的节日。

3、练习十五4题难忘的日子。

4、练习十五5题自制年历。

语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是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课堂导入设计的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该课堂的唱歌语失败。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课的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活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一个精彩的导入,既是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开门见山导入发。

开门见山导入发,就是直接介绍新课的作者或主要内容来导入新课。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我先介绍课文的作者:李时珍是我国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课文讲了几件事?究竟是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李时珍》就知道了。这样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二、联系生活导入法。

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生这样类似的事情,如果是你你又会怎样对待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定会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作出判断或选择。比如我在教学《平分生命》一课时,我就问学生:“当你身边有人流血过多急需输血的时候,你会愿意输血给他吗?”这时,同学们都沉默了,因为他们一时之间无法接受。我接着说:“但有一个人愿意,他就是阮恒。”同学们都睁圆了眼睛,似乎有些不信。顺理成章的,我让他们自己读课文,了解阮恒的伟大。

三、

设置疑问导入发。

设置疑问导入发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与课文题目有关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正确回答的一种导入发。如教学《海底世界》一颗,学习课文前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国土合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大了。而地球还有没有什么地方的面积比陆地面积更大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节是课题《海底世界》。并紧扣课题提出疑点:海地到底有多大呢?海地里面世界又会是怎样的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疑点就会解开了。以此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音乐导入发。

在音乐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当音乐声响起,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立刻活跃起来。如果能在课堂导入中能适当运用音乐,一定可以缓解学生课间疲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着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自然而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五、故事导入法。

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谁把他送回来。”说怎能帮助和尚送回铁牛呢?和尚究竟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我正好借助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自己阅读《捞铁牛》,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立即调动起来了。

六、导游解说导入发。

小学语文课文入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从内容上看,风土人情,山川村舍,花草虫鱼,无所不及,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相关的情景境,引导学生以游人的视觉,身临其境,促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思维。

例如《三峡之秋》一课的导入,首先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中有关三峡的片段,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长江三峡的概况。

七、回忆导入法。

这种方法一般用在第二课时,通过回忆再现上一节课内容。有意的衔接下一节课,是某一方面的知识更为系统化、承接化。让课文主要内容历历在目,为本届节课做好铺垫。一般适用在回忆录古诗之类的导入。利用回忆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例如《草船借箭》的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你们读懂了什么?请大家回忆一下,还碰到了哪些不明白的?稍后我们一起讨论。

八、直观演示导入法。

采用直观教育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桥梁。因此,采用直观演示法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了材料,能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如《琥珀》一课,学生对琥珀了解很少,我在导入时给他们播放《美丽的琥珀》让学生欣赏琥珀艺术品,让学生了解琥珀的价值、当学生看完后充满好奇,也就能主动地去阅读课文。

语文教学设计意图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

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可爱的动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

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月日教学设计

本文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文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简要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则是王维真情流露而写下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用词自然却又极为凝练,真切地道出了诗人的思乡情浓。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许多身处他乡的“游子”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佳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体会诗人身居异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生:(兴奋地猜测,抢着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对了。(板书课题),看来大家对这篇课文比较熟悉了,老师还没教,自己就先看了,真好!把课题读一下,好吗?(生用心齐读课题)。

师:像这种样式的课文,你们以前还读过哪些?

(学生纷纷说出《英英学古诗》等)。

评析:让学生猜学习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猎奇、好表现的心理,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超前阅读,引导温故知新地围绕课文组合成板块,促进了教学。

师: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该完成哪些任务?

生:正确地认读生字词。

生:把课文读好。

生:领悟课文里的意思。

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

生: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

(相机板书:读、悟、解、背)。

师:太好了。同学们,这既是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们读懂课文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看看大家能读明白哪些问题。

评析:让学生自定目标,自找学习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识,又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

生:我知道大诗人王维15岁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现在已经17岁了。

生:我知道课文讲的是王维身居异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事。

师:你一下子找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我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因为诗的题目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师:你能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看,真不错!

生:我知道重阳节人们有头插茱萸,登高远眺的习俗。

师:“登高远眺”是为什么呢?

生:表达对身居异地的亲人的思念。

师:你不仅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了解了一些民俗,读书的好处真多啊!

评析:老师适时点拨,不露痕迹地教给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爱读、会读。

生: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我联想到一句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看到天上的明月,更加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诗人王维在重阳节这一天看到“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登高游玩”,引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虽然是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景,但他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师:你的联想很有道理,你能把读过的诗与课文联系起来比较,感受是相同的。你真会学习。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话来说明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吗?

生:“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是直接写。“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是间接写。写兄弟们登高远望长安,思念着我,其实是写诗人自己思念着他们。

师:你的理解能力真出色!

师:作者看到了此时此刻,兄弟们登高聚会,西望长安吗?

生:没有,这是作者想象到的。

师:哪句诗写了这个意思呢?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少一人”是谁呢?

生:作者王维.

生:我知道王维15岁就离开了家乡,一个人孤独地在异地度过了两年,在这重阳节的日子里,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所以诗中用了一个“独”字。

师:你对“独”字理解的很深刻。

生:听了__同学说的,我知道第一、二句诗的意思:诗人孤独一人作客他乡,每次到了重阳节,家家团聚的时候,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和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诗句的意思。

生:我也是运用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相结合的方法读懂三、四两句诗的,此时此刻,兄弟们已经头插茱萸登高远眺了,可我却天各一方,不能和他们在一起团聚。

生:我知道“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是指华山以东的蒲州,是王维的家乡。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课前查资料的。

师:(竖起大拇指)你能主动查资料真棒!我们预习课文不能只是读读生字,把课文读熟练就行,有时还要查查资料,特别是古诗,古今用法不一样,如果不查资料会闹出笑话的。

生:我知道“兄弟”不是弟弟的意思,是哥哥和弟弟的合称。这里就是指家乡的亲人。我也是查资料的。

评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具备的,要靠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对于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加鼓励,让学生养成主动查阅资料的习惯。

生:我读懂了诗题的意思:重阳节这一天,王维回忆与家乡亲人一起过重阳节的情景。

师:(出示诗)能把这首诗读好吗?

(生大声说“能”,接着有感情地齐读了一遍,随后让学生背了一遍,全班同学背得既熟练又有感情。)。

评析: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一步步地把答案引导出来,让学生自己感悟、纠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综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综合学生的能力。

师:思乡的诗有很多,同学们读过哪些?

生:我读过李白的《静夜思》。(背诗)。

生:我读过张继的《枫桥夜泊》。(背诗)。

生:我读过李益的《春夜闻笛》。(背诗)写的是流浪异乡的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我读过王维的《相思》。(背诗)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师:从古到今,思乡的诗有很多,他们思乡的时间、地点、人物、方式可以不同,但他们思乡之情是相同的。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去找些思乡的诗、歌,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近代的、当代的,大家一起交流。

评析:仅仅局限于一课书的学习,绝不是成功的学习。课堂中有意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形成了思乡诗的知识组块,促进学生更广泛地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课虽尽,而“学无涯”。

师:本课的学习任务你们不要老师脚,自己读书完成了。你认为还该做点什么书面作业吗?

生:抄写本课的生字。

师:有必要,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一点也不能马虎,相信你们有能力自学好生字词。

生:把这首诗的意思写下来,书后思考题中有要求。

师:你有学习方法,知道抓住书后思考题来把握课文,也懂得及时整理重要的学习内容。诗意不要被诗句简单“框住”,要发挥想象。

评析:让学生自己决定作业的内容及形式,作业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不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总评:教师教学角色的重新构建,是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案例中的师生对话表明,教师已走下了讲台,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激励者和伴奏者。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课堂上我们应充分相信孩子的理解力,设计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必设计让人眼花缭乱的花样。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入文本,在文本中尽情地朗读、感悟、交流、合作,充分感悟情境,体验情感,还本真的课堂,真正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对话既是平等的,也是互动的。教师应学会倾听、质疑、保留和批判。在平等对话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在交流中点燃创新的火苗,产生新的思想。在老师恰到好处的赏识评价中体验成功,为每一位学生架起自主学习的桥梁,铺设终身学习的路。

月日教学设计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1课时。

一.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从叶绍翁笔下的乡愁引入学习王维笔下的乡愁。

2.提出初读要求:读四遍。前两遍把诗中的每一个字读准,把诗读正确;后两遍注意诗中的停顿,读出诗的节奏。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巡视。

4.(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5.齐读生字较多的两句诗。

6.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的有板有眼。

7.齐读古诗。

二.再读古诗------读出诗味。

1.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还不够,还应读出诗味。老师对比读“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具体告诉学生什么是诗味。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4.齐读。

三.细读古诗------读懂诗意,走近诗人。

1.谈谈读诗后诗留给自己的印象。

2.带着诗人的思乡之情读古诗。

3.诗人为什么这样的想家?这首诗讲了什么呢?仔细读古诗及诗下面的注释,努力把诗意读懂。

4.学生自己读诗学诗。

5.老师提两个问题检查读书效果:(1)诗人身在何方?(2)诗人心在何方?

7.带着诗人的孤独读古诗。(配《二泉映月》)。

8.老师配乐读。

四.品读古诗------读出情意,走进诗人。

2.指名说说。

4.指名说说。

5.这样热闹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幸福的场面里没有王维,王维只有---------(学生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这时,你们应该问问王维!你最想问他什么呢?

7.介绍诗作的背景。

8.齐读全诗。

五.诗外读诗------超越诗人。

1.孤独、思乡的情愫似乎一直伴随着王维,后来他又写过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读读,说说大意。

2.(课件出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读读,说说大意。

4.齐读古诗。(配乐《牵挂》)。

5.王维的心情就是众多远离家乡的人的心情。在《牵挂》的歌声中静静地结束这一课。

教学设计意图

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意图与思考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关键在于我们面对一篇教材能做到深刻、准确、全面地解析。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实际需求来考虑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确定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有效的教学问题。简单概括之,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陈述我们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认识。

作者陈忠实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他血管里流淌着西北汉子刚毅的血液。也只有这种不轻易屈服命运的顽强人格,才表达出这般刚性的文字——《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散文以凝练、厚重的文字,大胆的猜测与想象,将一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粗壮的柳树呈现在人们眼前。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它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当我们走进它、读懂它,你就会对它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产生敬畏。这棵神奇的柳树,傲然挺立在青海高原上,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特的风景,它似乎在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不可或缺的是生活的毅力与韧劲。从本文表达上看,文章既有词句华丽流畅、气势磅礴的工笔细描式的实写,又有天马行空、大刀阔斧式的想象,还有厚重蓬勃的直抒胸臆。这样的文章,在我们成人读来激情澎湃,思绪万千,但在教学中实施起来,却往往觉得那是一份不能承受之重。

二、目标的设定。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文章对柳树的工笔式描画,用苍凉、恶劣的高原环境衬托,以及用家乡灞河的柳树进行对比,意在突显柳树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认为,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感悟出文章的主旨,同时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这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也是这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基于文章表达特点,我们在这课时中,引导学生理解青海高原的苍凉,然后用对比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对柳树所起的衬托作用。

2、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部分;

3、作者天马行空的猜想与想象部分。这个三个部分也就是散文的“形”。根据散文神聚的特征,我们设计了用“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令我望而敬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一灵魂的句子把三个组块串联起来,设计了由“柳树的外形——青海高原的环境——作者的猜想与想象”这样一条教学主线。

2、细节的处理。

这篇散文语言凝练、厚重。部分看似很普通的词语却极显张力。例如作者对柳树树干、树枝、树叶的颜色描写中用了“生铁铁锭的色泽、锻铸”这样的词语。之所以用这样词语来描写柳树的颜色,实际上是作者对柳树的刚毅、生命力强大的肯定与赞颂。因此,我们设计了用替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对柳叶颜色的描写,以求得学生的意会。当然设计中,我们对环节的过渡,句子的理解,朗读等细节方面也做了精心的设计。

3、教学方式的选择。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采取了把学生引领到学习内容的组块上去,然后用富有驱动力的话题,激发学生去自读、理解、感悟,再通过朗读外化自己的理解。在第一、第二两个组块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自读——想象——感悟——朗读;然后通过一二两个组块的对比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组块中,我们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设计学生提炼、归纳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要求学生默读六七自然段,说说这株柳树在生长过程经历哪些艰难困苦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另外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力求简单实用,主要把呈现一些青海高原的图片,让学生对青海高原苍凉、恶劣的环境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教学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本着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模块来进行的,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设计了达成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方式,力求做到使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一一对应,达到一致。

在本节课中首先设置三个问题的知识回顾,这三个问题每一道题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既能巩固旧知,又能对本节教学有帮助,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在第一模块电阻的串联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串联总电阻是变大还是变小”,而知识回顾的第3题此时对学生猜想起作用,能使学生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在课堂上学生经历“由猜想到实验验证”的实验探究过程,从感性上认识电阻串联之后总电阻变大了;又初步体验“理论推导”的解决问题模式,从理性上认识了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定量关系,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建立“等效替代”的方法理念。

在第二模块电阻的并联的教学中,教学环节与第一模块很相似。有了探究电阻的串联作为基础,同学们很容易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但是,在进行实验与理论推导的过程中,并联比串联还是有一些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两个模块完成之后,利用一个综合练习巩固本节的两个学习目标。本人认为本节课习题的设置不易过难,学生会完成简单的计算即可,本节的目标就可达成。

由于正处于“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所以教学中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定会吸取采纳,以求成长!

蜊江中学。

教学设计意图

1、能理解诗歌内容,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认识动物名词: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

老鹰、小鸡、青蛙、小鱼、马儿、花儿、小鸟的头饰、操作卡、相应的字卡。

一、复习已学过的字宝宝,引入课题。

t: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听说你们很会认字,于是就带来了很多字宝宝来考考你们。(教师抽出字卡,幼儿认读)。

二、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哗!你们都能读出这些字宝宝,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逐一出示动物卡片,幼儿认读)。

t:你们看!这是谁呀?(老鹰)老鹰会怎样呢?(飞飞)。

咦,它们也有名字。(出示字卡,幼儿认读)。

三、出示范例,学会儿歌。

1、t:今天陈老师教你们念一首儿歌,里面也有这些小动物的。(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跟读)。

如:我学飞飞,我学刨刨……。

2、把小动物的名字放进儿歌里,让幼儿学念。

四、表演游戏。

1)、请小部分幼儿表演小动物,其他幼儿念儿歌;表演者跟随念儿歌的幼儿念的内容做出相应动物的动作。(游戏换人重复几次)。

2)、全体幼儿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物动作。

五、结束活动。

t: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起飞回家吧!

年月日教学设计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吗?(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谜底:日历)。

2.你会看日历吗?这张日历是指什么时候?(出示一张日历图片)学生结合日常经历回答,老师板书。

3.这个日子中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年、月、日。同时老师板书课题。

出示课本上的四张图片,简单介绍下,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好。

二、利用年历表进行探索研究。

1.观察ppt上出示的20xx年的年历卡,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2.同学汇报思考交流结果:一年12个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老师同时小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3.区分大月小月,知道大月多少个,小月多少个。

4.通过小游戏找出二月这个特殊月(游戏:老师报月份,大月男生举手,小月女生举手。二月没人举手,为什么?)。

5.通过观察年历知道二月是特殊月,也叫平月。知道平年28天,闰年29天。

6.用什么方法记忆大月小月?大家都会用脑记,你听说过“拳头记法”吗?书上介绍了“拳头记法”。打开课本48页,自己先学一学,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全班反馈投影出示“拳头记法”)。

7.一起数了几遍后,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老师注意引导。

8.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记忆?编成歌谣帮助记忆:(课件出示歌谣)。

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9.还有没有其他的歌谣或方法来记忆大小月。

三、练习延伸。

1、猜一猜:

(2)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那个月,日子数正好是月份的2倍。(1)我是“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出生的。(5月31日)(5月10日)。

2、填空。

(1)、一年有()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二月,平年是()天,闰年是()天。

(3)、1月、3月、5月、7月、()月、()月、()月,都是大月。

3.判断。

(1)1年=365天。()。

(2)“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是5月30日。()。

(3)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4)老师准备6月31日去北京玩。()。

思考后说出原因。练习使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可。

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秀峰倒影。

对歌榕树壮乡。

象鼻骆驼笔架。

竹伐鸬鹚画廊。

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打开书。

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年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中,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年历卡探索并交流,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适当介绍中国农历等方面的知识。

3.归纳梳理,形成比较清晰的时间单位知识体系,运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自学任务卡、自带年历卡。

同学们好,你们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谁能说说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很高兴大家能记住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你能说说刚才自己说的生日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板书课题:年、月、日)年、月、日是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昨天让同学们在家搜集不同的年历卡,带来了吗?都有哪些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由小组长记录在表中,然后将不同的年历卡放在一起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合作完成自学任务卡)。

自学任务卡:

(1)一年有()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有(),是大月。

有30天的月份有(),是小月。

(3)你是怎样记忆大月和小月的?

(4)二月有()天?

为什么二月善变,有时28天,有时29天?(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2、学生小组分享交流。

刚才大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了年月日的一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其他小组同学的自学成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学生:我知道年月日的知识是这样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是大月。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是小月。

学生: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还想补充一下:一年有(12)个月。

师:每个月有多少天?是大月还是小月?有什么规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吗?

(学生可能汇报儿歌记忆法,拳头记忆法)。

学生: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学生: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举例说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以此类推,每过四年就会出现一个闰年。

3、检测练习。

(1)判断下面年份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

(2)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天?

4、学生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我有个问题,谁能帮我解答…为什么二月有时28天,有时是29天?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请学生自己解疑,或教师帮助解疑)。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学会了吗?还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吗?下面我们就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基础练习。

练习十七第1题。

(1)儿童画展从星期几开始?到星期几结束?一共展出几天?

(2)5月5日妈妈出差回来,回来那天是星期几?共出差几天?

2、实践运用。

练习十七第2题。

(1)20xx年2月14日早晨,牛奶还能喝吗?

(2)学习机今天坏了,在保修期内吗?

(3)灭火器从哪年开始必须进行检验?

3﹑拓展延伸。

商场进行相机促销活动,从某月28日开始,为期5天结束,结束是哪一天?

可能是:。

还可能是:

想一想,说说你的理由。

4﹑活动记忆,记一记节日。

先在今年的年历上找一找,五月有哪些特别的日子?九月有哪些特别的日子?

春节怎么总在变化呢?出示不同年份的年历,找出春节是几月几日。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时间单位?

生:世纪、星期、季度…。

生:时、分、秒……。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像世纪、星期、季度、年、月、日。

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以后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有关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