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环境保护与环境教育论文(优质17篇)

环境保护与环境教育论文(优质17篇)

作者:MJ笔神 环境保护与环境教育论文(优质17篇)

针对不同主题和类型的写作,有相应的范文范本供我们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总结范文,请大家参考借鉴。

环境保护作文

假如时间能够倒流,世上便不会再有污染物,化学物排出,世上便少了温室效应,人类将不会为环境问题而苦恼。但是,这是不可能,因为时间如流水是不可能倒流的。不只是这样,人类社会还在逐步发展,逐步由于自己的享受而伤害自己伟大的“爷爷”,以及孕育自己的“母亲”。所以人类必须停止自己贪婪的欲望。但不是终止你所有的欲望,而是终止那些对地球,对人类有危害的欲望。

人的一生必须积极向上,因为这样你才能为人类做贡献。而人类须要的是许多爱护环境的心,许多保护环境的心,许多控制环境的办法,许多关于环境的东西,所以人必须为环境贡献一生。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现在好象还没有环境破坏啦?当你游过世界时,你会知道北极已经出现了大空洞,温室效应则响彻全球,众多地区落出酸雨,许多地方成为毫无生机的沙漠,众多地方风暴肆虐,所以环境以遭到破坏。

那么、是否人们只要保持这样就行了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人们必须改善自然环境,让自然环境恢复自已原来的样子,并且还不能再让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同时,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认为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自己酿造出来的苦果。我们人类就必须这样做。另外,野生动物们也由于我们人类许多已经灭种了。还有一些已经濒临灭绝了!

我们人类不能也不允许破坏环境,也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时间的倒流之上,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论文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主线,思维为主攻”,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真正得到落实,这正是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键。那么怎样切实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其根本途径是强化体验。

体验,从操作上可分为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七种形式。

具体含义为:

一、动手做。

是指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物,充分发挥触觉在教学中的功能。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是一种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的训练。做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体验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手脑协调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动眼看。

人们获得的外部信息83%来源于视觉,可见“看”在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活动中的看,主要是指观察,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并且有思维参与的高级直觉现象,因而又称为“思维的知觉”。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观察,伽利略就不会根据比萨教堂的吊灯摆动发现等时性定律;如果没有观察,我们就像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

三、动耳听。

四、动情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喜、怒、哀、乐、爱、憎、忧、愤等就是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好比演员,教材好比剧本。一个好的演员绝不会去“背”台词,而是用心去“感受”台词,这样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饱含感情。同样,学生动情去读书,其目的就是不要图形式,不要走过程,不要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要讲实效、重理解,不仅注意阅读的效果,更注重阅读的过程。与语文教学一样,物理虽归为理科,但它更注重咬文嚼字,一字之差,意义全非。因此,动情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

五、动口议。

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相互讨论。议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思维相互撞击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做完实验细心观察后,要能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得到启示、触及的灵感表达出来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答案进行鉴别、完善,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基础。

学生之间思维特征相协调,语言特点相接近,讨论中,他们易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口语表达,把教师千言万语说不清的问题,几句话就交代清楚了。因此,相互议论有利于开阔思路、促进理解、活跃气氛,能提高时间利用率,增强协作精神。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中学生易出现突然性提问,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要有驾驭讨论过程的本领。

六、动笔写。

是指书面训练,包括作业、读书笔记、观察日记、小论文等。

物理教学中,习题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作图主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实物理想化”的学习方法。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动笔写在任何一项学习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七、动脑思。

五官并用,都要大脑来指挥,一切体验都应有“思”来贯穿其中,因此,发挥思维能力是强化体验的主攻方向。

可以这样说:一个成功的课堂,不是看它有多热闹,而是看全体学生是否都在动脑思考。可见,“思”是统帅,贯穿于其他各种形式之中,因而是训练的关键,是主攻的方向;“做”与“看”是基础,亲身做就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它们是智慧的窗户;“听”与“读”是主导,使学生在教师和教材的引导下,更好地端正航向,促进认知过程的完成;“议”是交流,也是新、旧知识的迁移运用;“写”则主要在于迁移运用,是发挥创造才能的广阔天地。

七动并非是教师动,而完全是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的动。另外,七动没有先后、轻重之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品德等方面,充分发挥每种基本训练方式的功能。不只是让学生“动”,更要明确为什么“动”、怎样“动”,这就要精心设计,“弹好钢琴”,不能出一个噪音。同时,七动也不总在每节课中都必须出现,就像是谱曲,虽然有1、2、3、4、5、6、7七个音符,但不是每首歌都必须用到。

当然,对于整个音乐殿堂,这七个音符运用的概率还是相当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完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善于运用这七个音符,精心地谱写成一曲悦耳动听、声情并茂的美妙乐曲。课堂教学时,教师则弹起主旋律,让学生翩翩起舞,全身心地动起来,以期实现素质教育。

环境保护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中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环保是国家的事,跟自己没关系,其实不是。

你注意到了吗?我们周围有许多环境破坏现象,例如,许多人在街上扔塑料袋和吐痰。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我们的环境。只有做好这些小事,对我们的健康才有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记住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保护环境和我们的家,我向所有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1.以身作则,保护环境。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扔塑料袋。多做宣传,少用一次性用品。

2.我希望学生们拿出垃圾时能把它们分类。能回收的和不能回收的放在一起,既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又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

3.树立节约资源的榜样。建议成年人购买食物时少用塑料袋,多用竹篮、钢笔、圆珠笔。

同学们,赶快行动吧!保护环境是人类最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人类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人类的延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环境!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是当代教师必须深入探讨研究的新课题。

物理教学中创新不但表现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还要求将教育的中心体现在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优越性,发现原由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思想,力求教育创新,了解创新内涵和在传授知识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不断创新。要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其根本就是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探寻物理教学的新方法。因此,必须从教学者的教育创新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实现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在我国,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以及接受思想教育和意识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长期以来,物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一般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然而,这种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物理教育方面,实现物理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结合,首先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强化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的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实施启发性教学,更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把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不是考试的用具。

要更好实现创新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关键是要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诱发好奇心理,鼓励质疑提问。

人们对问题的探究,往往从好奇开始的,正是由于好奇心,引导着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去探索、去创造。教学中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例如:教学《压强》一节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图钉做成帽大钉尖呢?为什么砍柴时先把刀口在砺石上磨一磨呢?为什么大卡车后面的轮较宽呢?为什么书包背带要做得宽一些呢?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再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新课的理解,对新知识的运用。如,教学“大气压强”一节时,教师将甲试管装满水,再把乙试管(口径比甲试管稍小一些)放入甲试管,在提问学生:“将它们倒置过来,乙试管会掉下来吗?”学生不加思素地回答:“会掉下来。”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结果观察到乙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会向上运动。这一现象与原知识结构产生矛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

4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设计问题的情境,显承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恩、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特殊功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物体与小木板间的摩擦系数。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动的,有斜而上运动的,有在粗糙毛巾上运动的。然后让学生用弹簧秤读数来测出摩擦系数。又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落体运动后,由学生分析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提出这些落体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轻的落的慢”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最简单的是将质量差异较大的两块从同一高度,同一时刻释放。听落在桌上的声音是否有先后之差。这样的实验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乐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训练正确思维,探索发现问题。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创新思维可以改变固有模式影响下思考方法,将思维带入新的方向,另辟稀径,探索并发现新的问题,促进了人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学生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探索问题的欲望。使得学生能够思维舒畅、思想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物理教学上,对初学物理的学生,他们对学科的缺乏认识,学法上尚未入门,也无法形成正确思维,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解决好“开头难”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到对象精巧练,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的新颖有趣。在教学中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经过理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结束语。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上,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摆脱旧式教学的“依葫芦画瓢”模式,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营造活泼,乐趣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自我创造,自我研究的欲望。使其掌握独立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用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环境保护作文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是人类的朋友,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森林之所以是人类的朋友,是因为它:

一、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二、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三、能为人类提供木材。

四、能抵抗沙尘暴。

五、防止旱灾一“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六、防止水土流失,

七、美化环境。

八、能使森林动物安家……。

如果没有树木,那么将会有可怕的结果:环境急剧恶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引发热浪、引发飓风、引发沙尘暴、引发旱灾。既然保护森林有好处破坏森林有坏处。我们应该保护森林。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论文

在导入新知识之前,加入学生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透理解新知识。可以由110米栏奥运冠军刘翔,号称“亚洲飞人”这一大家喜闻乐见的人物引出速度的概念;从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引出牛顿的自由落体;从冬奥会上的冰壶比赛引出惯性定理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生活当中,生活到处有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

2引经据典,激发情趣,得到启迪。

牛顿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了脑袋,引入了重力的概念和规律,日月星辰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历史上更有许多知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时引入生动有趣的物理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科学文化,触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的热情,激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坚持科学研究,立志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体验成功,充满希望,发挥潜能。

新课改要求学生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基本得出结论之时,教师趁机发动各小组推选出表现最出色的的同学展示本组的.成果,该同学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结合小组共同研究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体验自己的成功。教师此时再加以适当的鼓励,会使该同学对自己充满无限希望,激发学习物理的极大兴趣,发挥更大的潜能。

4语言生动,乐于接受,便于理解。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把“速度”比作银行里的存款“,加速度”比作向银行里存款的人和支取存款的人数。当存款的人越来越多时,银行的存款数目会越来越大,这就好比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时,加速度越大,速度就越大;当支取的人数越来越多时,银行的存款数目会越来越少,这就好比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小。用这种方法来解释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为高中物理中物理量的方向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

5关注课外,保持情感,提高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扩大学习物理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得到保持。情感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情境,除了课堂上,我们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这一情感辅助阵地。物理教师可以号召班上学生组成物理兴趣小组,物理教师任辅导员,在课外活动时,可以讨论问题,分析研究,也可以搞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还可以做一些物理实验,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求知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我印象较深的是一个物理兴趣小组利用生活废弃品制作了一个溪水发电机。学生们的设想来自于山区有很多地方溪水川流不断,可是电力设施的架设却非常困难,如果能够利用溪水进行发电,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他们用废旧的铜丝缠成线包,用塑料片做成涡轮,用竹片将溪水引过来,溪水推动涡轮旋转进行发电,可以支持一个小灯泡发光。这样的物理兴趣小组带动了很多学生来参加,实现了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学习物理的目的。总之,教师在注重抓好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关注情感教育,发挥好情感教育这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至关重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情感,强化师生感情的协调,关心、关爱学生,激励、鼓励学生,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目标的实施上注重情感教育,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论文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文章对物理教学过程中怎样实施环境保护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自然环境开始逐步恶化,全球各国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红色警报在世界各地的广泛出现,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环境教育本身是跨学科教育课程,教学直接针对的是环境现实问题,同时涉及各种教育形式。物理和自然环境保护存在紧密的联系,物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1.依据课本内容开展环保教育。

物理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发现其中的环保教育素材,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点,并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实施环保教育。比如,教师在讲授“噪声及其控制”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先定义噪声,即人们休息、正常学习以及工作、相关场合里面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常见的有各种突发声响、机器轰鸣声或者汽车马达声等。然后教师对学生介绍应对噪声的有效方法,包括远离噪声源与尽量减少噪声源,可以在城市里面降低喇叭使用频次,也可以在立交桥或者是铁道口周围住宅区设置隔音屏障等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时,也可以穿插相关环保问题,以达到环保教育目的。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模拟雨的形成”这一实验的时候,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而且还应该渗透一些酸雨形成和对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教师可以利用蜡烛燃烧过程中形成的黑烟,对学生讲述化石燃料燃烧生成的产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此外,在组织学生做电学实验的时候,一般会用到电池和电线等相关物品,实验结束后会产生废弃电池等废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归类处理这些废物,同时告知学生在日常生活里面碰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二、改革教育模式,融入环境保护。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构建现代教学模式成为了新课标的关键任务。物理教师实施新教学模式,既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又可以利用物理教学实现环保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比如,教师在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光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和日常生活有效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保思想教育。在切入相关环保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片或者文字形式将光污染比较典型的事件呈现给学生,同时向学生介绍不同污染事件带来的危害。

三、通过各种实践互动,把环境知识变成环保意识。

想要保护环境,就应该有所行动。学生如果不参加校园环境保护活动,只有保护环境以及热爱自然的热情,那么环境保护就会变成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教师进行物理教学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提高环境教育力度时,不断鼓励学生融入环保活动。比如,教师在讲授“电流的磁场”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或者是感受,分析电磁的利用、造成的.污染和带来的危害。这样,学生就能够意识到当前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无线电发射台、微波炉、电视机以及电脑等均可以造成电磁污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该类问题,应该要求学生合理规划并且使用这些产品尽量趋利避害,降低电磁的污染程度。同时,也可以结合学校实施的绿色教育,举办以变废为宝等为主题的相关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涉及物理与环保内容的小报或者是墙报,并且自制实验仪器以及工具。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增加环保意识,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课本知识。比如,在以“开发新能源”为主题的墙报上,一些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自然能源利用方面的想法。世界上的能源非常丰富,可是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当学生意识到这种现状后,就会产生开发并且利用新能源、对水能以及风能进行充分利用的想法。因为太阳能本身是无污染的理想能源,所以学生会产生通过太阳能构建新型发电站、设计太阳能汽车的设想。制作板报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独特看法,这样既可以增加环保意识,又能够产生一定的宣传效果。当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出各种环保方法。比如,通过废旧电池里面的炭进行导电,将废灯泡加水制成放大镜,以易拉罐做电话及将废弃矿泉水瓶制成实验用到的溢水杯等,这样既能够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降低资源浪费程度,又对环保非常有利。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教育者应在教学中融入一定的环保知识,为环保做出一定的贡献。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实施环保教育,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并且养成环保习惯,这既是教学工作的需要,也属于环保的需求。

环境保护论文

摘要:本文概略讨论了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文明可以视为文化进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而生态文明表明了文化的观念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增进文化的观念系统的生态化取向。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应当按照生态文明的思想及其多样性的、循环的和共生的原则发展。

关键词:文化;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在不同的时期总会遭遇到不同的社会发展问题。从一个广泛的背景上看,人类所面对的问题总是与其自身活动的范围、强度以及认识能力等诸多因素有关。人类在当代所遭遇到的生存问题要远比历史上曾经面对的问题严重得多,因为随着全球的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攫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都是以往的任何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这与以前受到的环境压力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环境压力正在迫使人类不得不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调整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行动方式。正是在这样的紧迫背景下,我们看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试图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战略抉择,正在成为当前社会努力倡导和普遍化的一种主流意识。本文仅就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进行概略性的讨论。

我们首先从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意义开始讨论。一般而言,人们在使用“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时,通常在含义上并不作特别的区分,或者说,这两个术语经常是可以互换的。这种状况或许源自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第一个所给出的“文化”的定义。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的开篇说:“文化或文明,在其广泛的人种学意义上,是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显然,在这个定义中,泰勒是把“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并列使用的,这就是说,“文化”等值于“文明”。然而,泰勒在他的另一部重要的著作《人类学》中,把“文化”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大的阶段。泰勒认为,蒙昧阶段属于石器时代;野蛮阶段开始于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时期;而文明阶段则是从人发明书写技巧开始的。无论这种划分是否恰当,我们都可以看到,泰勒在这个划分中明确地把“文明”定位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某个特殊的阶段。毫无疑问,泰勒的这个划分将“文明”包含在“文化”中,只不过此时的“文明”属于文化的高级阶段。

鉴于自泰勒以来的人类学家,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总是以“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标志来区分人类与非人类生命,特别是如人类学家怀特(lesliea.white)所说的那样,人是唯一的一个以文化的方式而存在的动物。由此可见,“文化”这一术语是人这一物种所具有的一个最普遍的属性,因而它也就是一个涵盖最广的概念。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还是在“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之间作一区分为好,确切地说,我们可以把“文明”看成是“文化”的一种存在状态。但是,这种界定不同于泰勒所说的始于书写技巧意义上的那种文明。人是一个文化的物种,并依赖文化而进化。因此,人的发展过程,可以视为一个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人的文化进化的每一个不同的大的阶段,无论人们如何采用何种评价的标准,它都代表或反映了人类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存在状态即文明的状态。所以,人类所处的工业时代是一种文明,而石器时代也同样是一种文明。我们不能因为人在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的存在状态显得原始和落后,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不属于文明的范畴。

如果我们可以用“文明”表示人类文化进化的任何一个不同的阶段,那么,这就意味着,此阶段的“文明”便代表着人类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整体的存在状态。具体讲,根据泰勒的关于文化的系统观[4-5],“文明”在整体上总是对应着一个由“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这三个相互作用的亚系统所构成的文化系统。这样,我们当前所讨论的“生态文明”在时间上就对应着文化进化到今天的一种特定的存在状态,尤其是这种特定的存在状态是以“生态”为其根本标志的。“生态”表明了人的智力活动发展到当代,人对自身与整个环境的关系及在其中的位置有了一个合乎理性的确认。这种确认并不只是我们在科学事实方面所作出的一个判断,同时也更是在价值方面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确切地说,“生态”作为今日文明的一个核心标志,它的意义首先表现在构成我们的文化的“观念系统”正在发生着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或人的社会发展的整个价值体系及其取向正在发生变革。这一革命性的变革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发展将以一个逐渐“生态化”的价值体系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从生态化的文明语境上讲,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事实上面对着两个具体的基本问题:一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个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此产生两者的关系问题。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正在成为今天人类关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丝毫不亚于我们在历史上经历过的任何一种困难。正如有的科学家指出的那样,为了人类的福祉,我们需要一个千年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我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维护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我们还缺乏把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动力学进而与生态系统支持的人类福祉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讲,或从整体主义的生态学思想看,由于我们同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处在一种高度紧密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人的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这个系统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为了人类福祉,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首先依赖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切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显然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先性。因为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如果不能够可持续发展,那么,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话。

因此,在我们考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时,从哲学上讲,重要的首先不是去寻找在技术的或操作层面上的进步(尽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是首先要解决我们在观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一个适宜的人与自然的观念,才能引导我们真正走出一边发展一边破坏环境的怪圈。我们知道,20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之所以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一句话,这种态度表现为一种本能或动物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和行动方式。正如我们可以在西方哲学和文化的思想发展中看到的那样,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到了近代人们更是高举着征服自然的旗帜,向自然宣战。自然在人类的观念中,成了僵死的、无生命的东西;成了可以随意宰割和驱使的对象,成了人们可以随意倾倒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垃圾场所;成了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餐桌”。事实证明,我们人类关于自然的这些观念已不再成为支持我们的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思想了。

幸运的是,人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哲学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哲学中出现的“环境转向”或“生态转向”,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转向使生态学的思想从一个狭小的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的范围内突现出来,开始上升成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意识。哲学的“生态转向”表明了生态学的思想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极其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哲学中发生的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转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求我们在观念系统的层面上更加深入、全面和科学地反省和审查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调整和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正确指导人的行动的观念,一旦一种观念能够在最广泛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它就会转化成为人的正确行动的指导原则。所以,把那种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转化成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行动的原则,在今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文明是以“生态化”作为其价值取向的,那么,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最终也都不可避免地将“生态化”作为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对于这个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它可以进一步地具体化为如下原则:多样性原则、循环原则和共生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在地球范围内是一种普遍的自然和生命现象。多样性中的每一种类型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时间的角度看,多样性是地球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它们的生成、变化和消亡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空间的角度看,多样性成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谐与稳定的基础。离开了多样性,我们这个世界就会从根本上丧失生命的活力和动力。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对自然的使用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但是,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使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正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所说:“当我们这个行星上的生命具有领悟和理解自身存在的能力时,它才算真正成熟。”而人之所以能够走向成熟,就在于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动及其后果进行不断的反思。我们逐渐会在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自然和对待自然。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多样性原则它所要求的是,我们应当在保持自然的多样性这个根本前提下进行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多样性原则是我们合理地或科学地使用自然的一个正确的法则。我们不能以牺牲自然的多样性作为代价来满足现实的需要。因为多样性中的每一种事物不仅是独特的,而且一旦消失也是不可恢复的。自然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它的平衡或稳定,就在于多样性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所以我们在使用自然的时候,必须把我们的活动限制在多样性不被损害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按照自然运行的规律来使用自然,对于每一种生物,我们应当保持在一个物种的延续可以承受的水平上,使它们得到休养生息。例如,在一个有限的草原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一味地扩大牲畜的数量,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的退化甚至沙化。事实上,由于人类在地球生态圈中的开发活动不断地加剧,已经使其不堪重负,有大量的生物种相继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还有许多动植物物种也行将消失。我们看到,被我们列入濒危动植物保护名单中的数目在不断地增加。这种保护虽然表明了我们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增长,但是这个事情本身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在使用自然的方面,实际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意味着,对于某一种或某些动植物的过度使用,都会有使之衰退和消失的危险。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必须做到自然的多样性得到保持和持续发展。

(二)循环原则。

自然多样性中的每一种类型,尽管在地球范围内都是独特的、唯一的,但是它们却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的事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事物,都无不处在一个巨大的和复杂的循环圈之中。这种循环圈的形成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各种事物尤其是各种动植物在空间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每一种动植物在其中都拥有自己的一个生态位。正是由于在各种无机物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地球表面才形成了各种复杂程度不等的生态系统,循环使存在于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能够各得其所。循环使它们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关系对于其中所有动植物的生存有着重大的生物学意义。这种意义表现为,只有在这种循环中动植物才能获得生存的条件,而这一意义对于我们来讲,就是我们必须使之循环。只有循环,才能使生命从中得到它们所必需的食物和能量,同时,也才能使生物在得到繁衍生息的基础上为这个循环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的支持。循环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生态灾难,而这种生态灾难的大小,将会因一个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稳定的程度而不同。

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总是在循环着的自然中进行的。因此,我们的生存实践活动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循环的意义。为了保持这种循环能够健康运行,一方面我们应当保持循环在构成上的完整性,对于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过度地开发和使用,更不能使之消失;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保持生态系统在功能上的自净能力不受到影响。生态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对自然绝不可能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是把我们在自然中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那么,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们对这个循环圈做了什么,它就会对我们产生一系列的相关反应。

此外,我们从这种循环中还能够看到生态系统自组织地遵循着一个经济法则,这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废物。因为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生物种及其代谢物,都毫无例外地参与了循环,成了其他生物的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可以说,自然界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可以被利用的,既没有废弃物,也没有浪费。自然界的这种奇妙的自净能力无疑是我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时的一个学习或效仿的榜样。向大自然学习,这应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这时刻提醒我们,在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应当按照自然的运行规律行动。由于在自然中一切事物都参与了循环,所以,我们应当以符合生态的方式设计生产流程,使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代谢物”都能够尽可能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和再利用。循环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我们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所显现出的“循环的智慧”,来安排和设计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共生原则。

在自然界中,每一生物种都是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竞争是普遍的,也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一个如此繁荣发展的生命世界。从物种的水平看,现存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生物种在生存竞争中都是成功的,因为它们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和发展出了某种有效的获取物质和能量所需的体质构造和能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由于这种竞争使各种生物种之间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共生现象。这种共生的现象和结果的出现,实际上根源于不同的生物种之间所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正是由生物种之间所结成的各种食物链和食物网而表现出来的。每一生物种在其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生态位,一个生物种既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者又是物质和能量的供应者。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个生物种是或能够以彻底消灭其他生物种的方式作为自己生存前提的。因为,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每一生物种都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一个地方的某种生物种一旦大量减少或消失,就会导致以它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其他生物种的减少或消失等一连串的生态反应。生物种之间的那种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普遍而有效地制约着每一个生物种的规模或数量,使得它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此,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的和共存共荣的观念,对我们来讲是必需的。综合多样性原则和循环原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地球生态系统,只要我们作为一个生物种存在着,那么,它就现实地构成我们得以生存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约束我们在其中行动的规则。因为,只有当我们的行动满足了多样性和循环的生态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生物种的生存才会有一个持续的保障。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虽然有了其他生物种不可比拟的强大的生存实践能力,我们由于这种能力使自己摆脱了荒野自然的束缚,我们以高度聚集的方式把自己与自然界隔离开,并且使自然成功地朝着人化的方向发展,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就摆脱了自然,自然依然与我们保持着深刻和广泛的联系,不论我们如何相信自己控制自然的能力有多么强大,我们都无法真正摆脱多样性的世界由于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依赖性。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义上的相互依赖性,才促成了整个自然界的繁荣昌盛,以及我们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不仅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世界景象,同时,也是需要我们真正去维护和珍视的。

生态文明的观念及其原则如何才能够真正贯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可能,从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普遍性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系统工程问题。在这个观念转化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当特别给予重视的,这些方面可以看成是观念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和社会资源。

(一)学校教育。

对于社会,树立生态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和系统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也是一个需要从人的幼年时期就应开始进行教育的事情。学校是一个知识的传承和新观念传播的地方,它承担着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各级学校应当主动、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开设适合的环境教育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可建立环境教育研究机构,它既担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担负学校内部的环境教育任务,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开放,承担起社会公众的教育工作。学校应当充分意识到环境教育是培育符合现代文明发展要求的人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大众传播。

众所周知,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承担着信息传播、大众娱乐、社会教育和社会批判的责任。人们深刻认识到,多样化的大众传媒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引导和塑造作用,甚至可以说,随着我们的社会开放和人们思想自由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传媒的使用和依赖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在这个意义上讲,它对社会受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因此,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应当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概括地说,大众传媒——不仅仅是那些环境方面的行业传媒——应当在环境教育、监督、警示和批评方面自觉地加大传播力度,例如,大众传媒可以开辟环境方面的专栏,系统地向社会受众传播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新观念;可以同环境保护部门合作,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披露那些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部门等,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三)政府管理。

一个地方的环境状况的好坏,是与当地的政府对它的关注程度直接相关,也可以说,一个地方的政府的环境意识直接决定了当地的环境质量。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对当地的环境采取的是一种漠视的态度,那么很可能由于发展当地经济会直接地和现实地造成环境的破坏。有的不仅造成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对所在更大区域或流域内的其他地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事实上,这种严重破坏环境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对于一个地方的政府来讲,对它的管理的绩效的评价,必须把当地和被它所影响的地方的环境变化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同时也应当把它看成是衡量一个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否称职的一个主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实行关于领导任职期内的环境评价制度。否则,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正常的生活将会由于对环境的漠视而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环境立法和执法。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立法机构应当加快环境立法的速度和涉及的范围。有关环境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社会监督,它们虽然可以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它们都还只是一种柔性的手段和方法,因为它们对人们和各种利益集团的行为的影响,本质上并不具有也不能起到强制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环境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达到保障环境安全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我们的环境立法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仍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在环境执法方面,我们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环境保护

绿,她不正是生活中闪耀着生命和创造光芒的色彩吗?我在万紫千红、绚烂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惟独钟情于她,是因为她用自己迷人的色彩,给地球姑娘送来了青春的活力和欢乐。试想,假如地球姑娘身穿的绿袍不复存在,那么,在她身上闪着美丽莹光的宝石—人类文明,不也将黯然无光吗?无论是钟鼓缭绕,马蹄得得的古城,还是华灯璀灿、令人目眩的现代城市,都会湮没在黄沙黑浪之中,人类将随着理想环境的丧失而走向毁灭。

我不能不惊诧于绿的伟大。以她为基调所组成的美好生活环境,对于我们有着多么巨大的意义:她拥抱澄碧的天宇,她催开火红的春花,她抚爱潺潺的清泉,她笑聆黄莺的吟唱。呵,绿色的海,她托看人类生存之舟,穿过生活的波浪,扬帆远航.

我们的祖先是在绿的召唤中诞生的。郁郁的丛林,在她那绿色的舞台上,演出了“从猿到人"的生物发展的史剧,绿,她构成了能量金字塔的第一级,成为其他一切能量发展之本.她还构成了臣大的地球的呼吸之肺:从这里转化污染物质,净化环境,放出氧气,将生命给予生活在这个环境里的每一个人,她真是我们人类慈爱的母亲啊!

呵,绿,牵动着自然的未来,人类的未来—这当中也有我的未来.我真诚地祝愿:我能在绿的怀抱里生活,思考和创造—不是在梦境里,而是在现实中。

向往未来的人呵,爱绿吧。愿我们充满创進性劳动的世界里,大地凝碧,原野滴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环境保护”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在环保小倡议中进行插入和改写操作。

(2)能够熟练掌握中英文切换输入的方法。

(3)学会在写字板中保存文档。

2、过程与方法。

(1)情景启发学生对环保小倡议进行插入和改写,添加标点符号。

(2)探究驱动学生进行中英文混合输入。

(3)任务驱动学生保存环保小倡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环保小倡议的编辑,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在环保小倡议中进行插入和改写操作,并学会保存文档。

2、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进行插入和改写操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情景启发教学、探究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小组分层合作。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添加中文标点符号:教师出示宁宁的环保小倡议,请学生读一读。发现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给文章添加中文标点符号。

光标和鼠标指针的概念。在写字板中,光标(也叫插入点)和鼠标指针是两个不同概念,移动光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光标控制键,一种就是用鼠标指针单击。

文字的插入:写字板中默认是插入状态,只要不按insert键,就可以直接插入文字。

文字的删除:学会用退格键(删除插入点之前的文字)和删除键(删除插入点之后的文字)删除文字。

文字的修改:本课只要学生掌握先删除后插入的方法就可以了。等到学生学习了块操作后,还可以选中要删除的文字直接键入要修改的文字就可以了。

2、中英文混合输入:通过为倡议书添加拼音,让学生熟练掌握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方式,并能够较熟练地对应中文进行插入拼音。教师适时点拨:利用组合键ctrl+shift也可进行输入法的切换。看看别的输入法的工具条,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保存文件:这里最主要要注意文件名和保存文件的文件夹。下次打开文件时需要用,学生往往会出现在打开文件时找不到文件的情况。

环境保护制度

第一条为了在发展化学工业的同时,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加快老污染的治理步伐,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国家计委、国家经委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化工建设项目,包括利用外资、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和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化工建设项目)。

第三条实施化工建设项目除执行本规定外,还应当执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化工建设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制度和防治污染及其它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化工建设项目要积极进行三废资源综合利用、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家的自然资源。对于技术成熟、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同防治污染及其它公害的措施一样,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在勘探、开采化学矿山时,必须按照国家矿产资源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

第五条化工建设项目必须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化工建设项目要采用无三废或三废排放量少的先进工艺,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的原料路线,采用技术先进,效率高的三废处理设施。凡是采用被淘汰工艺的化工建设项目,组织评审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单位不得同意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管计划部门不得上报或批准项目建议书和计划任务书。

凡是依托老企业建设的化工建设项目都应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同时治理企业的老污染。化工建设项目投产后,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

第六条化工系统各级计划、基建、财务和物资等部门都应按照本规定将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纳入计划,计划部门必须将计划预安排的化工建设项目及早通知环境保护部门。各级化工环境保护部门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要从前期准备工作入手,会同有关部门完成以下工作,并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预安排和审查环境影响评价费用是否合理。

2.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组织预审。

3.对承担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4.参与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监督设计采用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5.监督检查设计与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综合利用设施是否落实和参与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工作。

6.监督检查化工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后环境保护设施的运行和效果。

第七条化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在时间上要同步进行和完成。建设单位在上报项目建议书时,必须着手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准备工作。

第八条建设单位在与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签订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协议后,要为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创造条件,应按照协议的要求,向承担单位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需的基础资料,并对基础资料的正确性负责;环境影响评价的承担单位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内容、深度,迅速开展工作,并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负责,必须对评价结论负责。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经过环境保护部门同意后不得擅自更改。

第九条为确保大中型化工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其综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由掌握化工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具备化学工程分析能力,并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的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在着手选择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前,必须报告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给予指导或建议建设单位做出选择。

承担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与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搞好协作,发挥地方的优势,以缩短环境影响评价周期。

第十条小型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省、自冶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会同建设单位自行安排和选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小型化工建设项目要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编审制度,主管机关的环保部门要严格进行“三同时”把关。

第十一条凡经当地主管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可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小型化工建设项目,应由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填写报告表,报送项目主管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再送交地方主管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为有效。

第十二条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应根据化工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量合理收取,不得任意提高收费标准。评价费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中列支。

凡因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工作失误而引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修改,不得再收取费用,凡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修改,可酌情补收费用。

第十三条由设计、科研、勘察等单位组成的化工部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服务中心及其成员单位,主要负责承接化工部门安排的或化工建设单位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在条件可能时也可承接化工系统以外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第十四条对从事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化工部部属科研、设计、勘察、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填写国家环境保护局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申请表》,由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审批后,报送国家环境保护局,办理评价证书核发手续。

第十五条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编制完毕后,由建设单位负责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上报建设项目主管机关〔化工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后再报地方环境保护部门或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批。固定资产投资在2亿元以上或化工部直属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由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由其委托的单位组织预审,其它项目按照建设项目分级负责的原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组织预审。

负责预审的单位自接到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之日起,一个月内(表为半个月)提出意见。逾期没有提出预审意见的,则按同意处理。建设单位应将逾期生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送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

第十六条根据化工部建设项目现行管理体制,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含5000万元)或500万美元(含500万美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一些由化工部安排投资的小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化工部化工规划院评审,其中化学矿山项目,由化工部化学矿山规划设计院评审,其它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负责组织评审。

对报审的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单位应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有主管机关环境部门预审意见的文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审批文件。没有上述文件的建设项目,评审单位不得召开评审会,计划部门不得上报或批准项目计划任务书。

第十七条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评审的要求如下:

1.提请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召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前一个月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报送组织评审单位同级的化工环保部门〔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一份。

2.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的环保部门,在收到送审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后,要首先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内容、深度是否符合要求。评审单位要按照化工部有关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内容和深度的规定和要求,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中的环保篇章。

对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意见,退回建设单位,转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承担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补充、修改,待符合要求后,再重新报审。

3.评审单位在召开评审会时必须请同级化工环保部门派人参加评议,充分发表意见。凡是末经同级化工环保部门同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得批准上报。

第十八条化工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必须按照化工部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6)化基字第1066号〕有关环境保护篇章的内容要求,编制初步设计的环境保护篇章,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工建设项目应采用成熟的三废治理技术。凡是有污染而又没有污染治理措施,或虽然有治理措施,但污染物排放仍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化工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得批准计划任务书,设计单位在接到设计任务后,有权向项目主管部门提出异议,未经最后确认,可暂不开展设计。

第二十条各级化工科研主管部门,在安排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科研任务和鉴定科研成果时,必须同时安排三废治理的科研任务,同时鉴定三废治理技术,在鉴定时,必须有同级化工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凡是三废治理技术不过关的科研成果,一律不得鉴定,化工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不得将其用于设计。

第二十一条化工建设项目的厂址、原料及工艺路线的选择必须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审批结论作为依据之一,凡是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另选厂址或改变原料、工艺路线。

化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图布置和三废污染防治措施应符合化工部发布的《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具体要求。

第二十二条各级化工计划主管部门在安排和审查化工建设项目时,对与主体工程相关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所需资金、设备、材料,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切实予以保证,不留缺口。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挤掉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资金、设备、材料和施工力量。

第二十三条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审核会前一个月,将初步设计报到主审单位同级的化工环保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预审环保篇章;开会时主审单位必须请同级化工环保部门派人参加;办理批文时,必须征得同级化工环保部门的同意。凡是环境保护篇章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批复初步设计。

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文明施工,保护施工现场环境,如产生粉尘、烟尘、噪声、振动及废物,必须有防范措施,防止造成不应有的环境破坏。由于力所不及的原因造成了环境,待项目建成后,必须进行修整,恢复周围环境的自然面貌。

第二十五条化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在向项目验收委员会提交项目竣工验收报告时,要同时提交《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环境保护设施的处理能力、试运行情况和技术经济效果。

第二十六条化工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必须有主管机关环境保护部门参加,对环境保护设施及其效果进行检查。凡是环境保护设施没有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或建成后经过试车考核其治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验收投产,也不得试生产,强行或变相投产的,要追究决定者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设计单位应对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回访,凡是已建成的环境保护设施,由于设计的原因不能正常运行或达不到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的要求,设计部门应负责修改设计,建设单位不再付给设计费用。

第二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局、公司)、计划单列市化工局(公司)和重点城市化工局,在每年第一季度向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报送当年度计划安排的化工建设项目数量、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任务的承担单位等资料,年终前要对在建项目的“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由化工部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们要向所有的人们敲响警钟,我们大声疾呼,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呀!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治理污染,绿化环境,不让污染的悲剧重演。争做“文明小卫士”。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长期掠夺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我们遇到了大气污染、白色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装修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等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如大气层臭氧减少,全球气温升高,热带雨林骤减……地球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

环境保护

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明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认识生态旅游。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学难点: 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教后记:

“环境保护”

1.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表现,产生的根源,以及监测防治的措施。

2.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以及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教学建议。

1.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分析各经济生产部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的种类,污染物泄漏和排放到海洋的途径,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危害,给人类带来的威胁等。在分析了海洋污染问题之后,可自然过渡到海洋生态破坏的问题上。针对海洋生态破坏问题,可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特别着重在人为因素的的分析上。关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的录像资料,使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印象。

2.关于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在教学中,教师将此部分内容合并到海洋环境保护标题下,在讲海洋石油污染时,以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为例,说明造成的危害和监测防治措施。关于海洋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可以用有关的科教片进行展示,比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

3.关于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这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课堂阅读讨论的方式,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和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了解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内涵,专属经济区的划分,讨论如何处理好相邻国家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问题。

关于海洋环境问题的教学分析。

海洋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而产生的。海洋形成已有几十亿年了,人类利用海洋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并未发生严重污染问题,就是因为海洋对有害物质具有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以后,经过物理过程(扩散、稀释)、化学过程(氧化、还原)、生物过程(降解等)的作用,一部分或全部被海水吸收、沉降、稀释或转化,海洋环境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海水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数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和容纳能力,便会使海洋环境遭到污染。海洋环境容量是衡量海水自净能力大小的标志,它是指在不危害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的前提下,某一海洋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海洋环境容量是海洋环境质量控制和产业规划的一个依据。

20世纪以来,人类及其日益发展的技术,给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反过来海洋污染又对海洋生物资源、工业用水质量和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日益严重的威胁。教材投产业部门讲述了海洋污染物质的来源及其造成的危害。从类型上说,目前危害较大的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有石油、重金属、农药、有机物质、放射性物质、固体废物和废热水中的热能等。海洋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广,污染物质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危害深远,控制复杂,治理难度大。海水中赤潮的发生与海洋环境污染有着直接和密切的关系。赤潮是指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短时间内发生突发性的增殖和聚集,引起水体变色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发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古代曾有赤潮现象的记录。但是,人类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倾倒废弃物是目前赤潮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兴趣,教师可作适当讲解。

关于石油对海洋造成的污染的教学分析。

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较大的一种。由于人们对矿物燃料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海洋石油开发和运输迅速发展,海洋中石油溢出事件无疑会更加频繁,石油污染将是一种持续的海洋污染现象。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海洋石油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油轮溢油事件开始频繁发生。时至今日,恶性的油轮油溢事件仍时有发生。在海洋石油开来活动中,石油的自然渗出、偶然发生的井喷、油污排泄等,也可能造成油溢。清理石油污染的化学物质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油污染对海洋环境的现时影响和长期影响是:(1)破坏海洋生态;(2)危害渔业生产;(3)破坏海滨娱乐场所;(4)使整个海岸环境退化。

关于世界海洋管理的教学分析和建议。

世界海洋的管理一直是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海洋面积辽阔,涉及150多个独立国家的国界。维护公海自由的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不仅;因海国家对部分海域有主权要求,一些内陆国家也要求分享海洋。

某些国家甚至因各自要求的领土管辖范围上的冲突而发生纠纷。海洋环境区域差异很大,工业发达国家向海洋中排放的污染物,要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20世纪60年代初,大洋多金属结核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了关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的法律地位的激烈争论。因此,与海洋有关的环境问题、领土要求问题与资源所有权等问题始终是国际海洋法会议的主要议题。

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40年代,世界海洋还被置于少数霸权国家的控制之下。进入60年代后,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转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和已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纷纷提出反对海洋霸权、争取平等的海洋权的要求。早在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就提及海洋和海洋资源是人类的共同继承遗产。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了“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底及其底上的原则宣言”,表明国际海底及其资源适用于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已经得到国际上的普遍承认。1973年12月,联合国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经过9年会议上的争论,在1982年4月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认公海、国际海底的海洋资源属国际共管、共享。

公约所确立的新的海洋法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沿海国家的管辖海域面积和管辖权力,确认沿海国家对于管辖海域的海洋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国家管辖海域按其法律地位的差别,可分为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这四种主要区域。从行使资源主权权利方面讲,国家管辖海域可以被视为海洋国土,这些管辖海域中的海洋资源应当与陆地国土一样,得到重视和开发。

在教学中,可结合其他学科(如历史、政治)的知识内容,对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格局与发展适当予以介绍,使学生理解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确立的背景及其与国际海权思想发展、国际海洋权益斗争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

〖引入新课〗。

1.读图引入:读《海洋污染物质来源》示意图。

2.提问:海洋污染物质来源于哪些经济部门,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到海洋中,从而产生海洋环境问题的。

1.讲述: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海洋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本身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的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受到的破坏。海洋的污染物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们集中于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这些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汇入海洋中,危害海洋生物,逐渐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人食用了污染了的水产品,会危及人类健康。此外,农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农药,残留的农药随水循环进入海洋;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流入河口或海洋中,由于水温较高,往往会影响海洋生物;沿海石油化工工业、石油进出口港口、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油轮失事等,都可能造成石油泄漏,污染海洋环境。

2.阅读:课本《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一文及插图、图表《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4.讲解: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破坏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工程建设;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另外,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以及一些自然灾害,如海底火山爆发、海啸、海底地震等,也会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但是,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更为突出。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教学〗。

1.阅读和读图:课本相关部分内容,并且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2.讨论:专属经济区是怎样划定的;一个国家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拥有哪些方面的主权;相邻距离小于200海里的沿海国家间,各自管辖的海域划界和拥有的海洋权益如何裁定?(讨论结果略)。

环境保护半

甲:我们四人锣鼓敲, 乙:心里着急噪门高, 丙:话题不知说么好, 丁:说环保! 齐:对!说环保!

甲:地球看大其实小, 乙:海洋多来陆地少, 丙:气层破坏冰山化, 丁:快跑! 齐:对!快跑!

甲:冰山化了跑不了, 乙:陆地再也见不着, 丙:那时我们怎么办? 丁:没招! 齐:对!没招!

甲:说环保,谈环保, 乙:环保知识不可少, 丙:地球生物要多样化, 丁:有头脑! 齐:对!有头脑!

甲:野生动物禽兽鸟, 乙:陆地树木和花草, 丙:海河鱼类和藻类, 丁:都是宝! 齐:对!都是宝!

甲:地球生物都是宝, 乙:人类生存离不了, 丙:不让生态遭破坏, 丁:要环保! 齐:对!要环保!

甲:保护环境要自觉, 乙:生物共存要记牢, 丙:爱护环境就是爱自己, 丁:好! 齐:对!好!

今天来到报告厅, 感谢各位来捧场,说的不很熟, 包涵。

欢欢喜喜台上站, 心中激动难开口,我们说的啥, 三句半。

老师同学注意听, 听来还要记在心,精神不集中, 听不清。

人类共有一个家, 她是地球老妈妈,都要爱护她, 赶紧。

妈妈原先很美丽, 青山绿水好风光,处处是清爽, 漂亮。

森林里面动物跑,天空飞鸟自由翱 ,动物也欢笑, 真和谐。

绿草百花植被好, 树林成丛挡风沙,生活安无恙, 幸福。

节目要问若是我们大气水生人类1

帝国野心再扩张, 战争打响硝烟漫, 地球妈妈身受伤, 痛苦。

抓经济呀促生产, 乱砍乱伐无阻挡, 污水废气到处淌, 坏了。

黑烟尘土满天飞, 脏垃圾随地乱堆,害死无数小鱼虾 , 环境差。

工厂排出废污水, 白色垃圾到处飘, 乱丢乱吐不检点, 哎!真脏。

大饭店呀小餐官, 野生动物盘中餐, 珍贵动物被捕杀, 真残忍。

如今情况真糟糕, 和谐环境破坏了, 非典疾病是教训, 怪自己。

希望大家能觉悟, 爱护环境节能源, 讲究卫生自身做, 快行动。

现在时间已不早, 还有话题没谈到, 只要下次有时间, 继续聊!

三句半来已说完, 说的不好提意见, 说的好了别夸奖, 拜拜。

天变黄,水变黑,白色垃圾满天飞。真脏! 塑料袋,满天飞,市容面貌在抹黑。可恶! 天变灰,河变脏,生态环境在受伤。咋办? 扔张纸,吐口痰,人的生命要玩完。可怕! 塑料袋,竹木筷,城市污染真厉害。害怕! 电池多,电池好,环境污染最重要。回收! 水源断,河流脏,百姓生活遭了殃。真惨! 污水多,垃圾多,海洋也要变黑了。恐怖! 排尾气,冒黑烟,黑色空气飞满天。真呛! 空气中,颗粒物,大的可以赛蚊蝇。恶心!

囱冒烟,天气染,空气需要洗洗脸。难看! 废气多,污染多,天空就要变黑锅。变黑锅! 臭氧层,在破洞,人们得了皮肤病。要命! 环境差,空气脏,指数升高没商量。咋办? 污染指,在上升,人的.寿命不会增。可怕! 沙尘暴,刮来了,庄稼减产不得了。不得了! 大风刮,沙尘起,老人小孩黄脸皮。真脏! 树被砍,林被没,西伯利亚冷风多。真冷! 送贺卡,祝新春,大树小树恨死人。可恶! 贺卡美,贺卡好,树木破坏真不好。不要! 鸟被打,林被伐,自然环境破环啦。不妙! 杀动物,砍植物,地球穿着破衣服。不好看! 树枯了,叶黄了,森林妈妈受伤了。不妙! 草变干,树变枯,大地妈妈像在哭。伤心! 洪水到,树也倒,江河不断在咆哮。快跑! 发大水,闹干旱,农民伯伯在流汗。真惨! 砍棵树,拔棵草,地球就要不行了。找医生! 不妙!不妙!那咋办?治理!

天变蓝,水变清,白色垃圾人人清。真好! 沙尘落,天晴朗,沙漠从此不荒凉。真棒! 多种树,多种草,自然灾害就会少。真妙! 鸟儿多,天气晴,人们生活得安宁。睡觉! 源疏通,河流净,莺歌燕舞似仙境。真美! 花儿艳,草儿绿,蓝天白云真美丽。照相! 树长芽,鸟回家,自然环境恢复啦。好! 花草多,树木多,幸福生活你来过。唱歌! 森林多,资源多,环保效果真不错。不错! 小学生,收电池,小小年纪真懂事。好!(伸大拇指)

小学生,捡废品,个子不高高人品。可赞!

2

(合)齐忙活!

我是环保小标兵

甲:我是环保小标兵 乙:美化环境我先行 丙:改掉陋习树新风 丁:快行动

甲:废品垃圾不乱扔 乙:回收利民有大用 丙:变废为宝育花草 丁:花红

甲:随地吐痰坏毛病 乙:损人利己传疾病 丙: 管住自己手和嘴 丁: 准成

甲:花草打扮新北京 乙:掐花踏草太无情 丙:止住你的手和脚 丁:别动

甲:小鸟啾啾叫不停 乙:蛙鼓齐敲唱太平 丙:不能你乐大家愁 丁:无情

丁:太平

甲:义务植树筑绿屏 乙:不让黄沙漫天行 丙:空气清新精神爽 丁:好心情

甲:载人飞船遨太空 乙:神州大地齐欢腾 丙:从小立下凌云志 丁:快用功

甲:风景如画卫星城 乙:绿色奥运绿色情 丙:争做环保小主人 丁:做绿

3

今天来到聚福园,环境保护大家谈,绿色军装来表演, 包涵。 欢欢喜喜台上站,心中激动口难开,要问我们说的啥, 三句半。

塑料袋,满天飞,市容面貌在抹黑。可恶!

扔张纸,吐口痰,人的生命要玩完。传染!

排尾气,冒黑烟,黑色空气飞满天。真呛!

囱冒烟,粉尘多,空气需要洗洗脸。保养!

废气多,污染多,天空就要变黑锅。难看!

臭氧层,在破洞,人们得了皮肤病。要命!

大风刮,沙尘起,老人小孩黄脸皮。伤不起!

杀动物,砍植物,地球穿着破衣服。不好看!

树枯了,叶黄了,森林妈妈受伤了。难过!

草变干,树变枯,大地妈妈像在哭。伤心!

洪水到,树也倒,江河不断在咆哮。快跑!

发大水,闹干旱,农民伯伯在流汗。真惨!

不妙!不妙!那咋办?治理!

天变蓝,水变清,白色垃圾人人清。真好!

沙尘落,天晴朗,沙漠从此不荒凉。真棒!

源疏通,河流净,莺歌燕舞似仙境。真美!

要种树,要种草,人人参与不能少。不能少!(合)不能少!

现在时间已不早, 还有话题没谈到, 只要下次有时间, 继续聊! 参加社区联欢会, 政治学院也准备, 精彩节目排着队, 我们的···撤退!

环境保护教案

大班开学伊始就有一些小朋友不注意总是随地乱丢纸屑、果皮等垃圾,说了好几次,效果不好,孩子年龄太小,加之在农村生活对卫生习惯没有养成。一天户外活动时,几个小朋友把纸屑斯的到处乱扔,地毯上一片狼藉,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在点滴中逐步培养,借机我就社会领域开展了这次活动。

1、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周围环境中的垃圾是哪里来的,认识其危害。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环境卫生的办法,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3、引导大班幼儿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认识到乱丢垃圾的危害性,初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寻找保护环境的一些方法。

1、课前让居住同村的幼儿两人一组,调查并且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收集村子周围环境的垃圾分布情况。

2、投影片,环保影片视频;

3、幼儿操作材料:橡皮泥、积木、绘画纸、笔。

一、开始环节——组织交流调查周围环境情况

师:这几天,我们对村子和幼儿园周围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并作了记录,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调查的情况?(4~5人作介绍)

二、基本环节——了解垃圾对环境、人、动物、植物的危害

1、打出投影片。

师:在草地上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操场地毯上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活动教室里我们发现了什么?

除了这些地方,我们还发现哪些地方有脏东西?

2、谈谈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师:为什么这些地方总是有垃圾?

3、怎样保护环境

怎样才能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持卫生?(草坪、操场、教室)打出投影,各种清洁机器,分别介绍给幼儿。

三、结束环节——从自身做起爱护身边的环境

工人叔叔发明了这么多机器,让人们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好环境,不乱丢垃圾,遇到乱丢卡机的人或者事,也要及时的阻止。

教师出示各种材料,让幼儿操作

师:对保护环境你们还有好的想法和主意吧,用这些材料,做出来或画出来,介绍给老师和同伴。

教师介绍“回收箱”,引出新的问题

师:老师也做了一样东西叫“宝贝回收箱”,是专门用来放可以回收的废品的。

出示幼儿收集的垃圾,这是大家在调查时收集来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东西?谁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们课后整理一下。

四、活动延伸环节

向幼儿介绍可回收的废品,并同幼儿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进入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是非观念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中班阶段的训练,大班幼儿已经懂得不乱丢垃圾是一种良好的行为,已从中班时期的喜欢乱丢垃圾、玩具、书籍,逐渐发展到经过老师的提醒和诱导,愿意在活动后整理好用品,帮助老师打扫活动室的卫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班幼儿的这种概念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由于幼儿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很难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而不能考虑到周遭的环境。因此,在大班阶段,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的是非对错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帮助幼儿将其逐步内化,是训练学习的重点。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教育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树立增强处处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爱护身边的环境”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幼儿不仅通过自己的小调查以及投影视频资料深刻认识到了垃圾带给我们生活的许多危害,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育活动的最后,我通过让孩子来发挥想象相出一些好的办法来保护环境,用画笔或者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除了外在因素的影响之外更注重了对精神情感体验的延续,使幼儿在快乐的创作中理解并感受到了环保的意义,从而使幼儿相信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能给别人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环保意识,在延伸活动环节认识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技能,知道有些垃圾通过特殊的处理之后又会变成有用的东西,但是在创作活动中,孩子用语言或图画表达的想法过于单一,想象思维没有很好的发挥,作为教师要能够发现这一个教育契机及时引导孩子,提高幼儿科学科幻思维的发展。

在活动中材料的提供显得有些单一,(农村孩子家长在这些方面的配合有些欠缺)导致了孩子在操作活动及随后交流的时候表达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在下一节活动中我会在材料提供中都考虑更加周全一些,让孩子的思维的空间、表达的机会更广一些。

环境保护

1. 阐明这次活动的目的,引入主题。

主持人发言宣布活动开始。

2. 通过网络来播放一些片断,映射现代生活钟的环境污染,并提出我们对未来的设想。

播放“一节电池的作用”,“温室效应”,“环保自行车”等flash动画短篇。

3. 同学相互发表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对未来进行想象,活跃气氛。

讨论主题:生活中的环保。

主持人小结,然后随机抽取几名同学玩垃圾分类的游戏。

小结:使同学们深深的感受到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自己美丽的家园,美丽的地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各自的内心发出“我们要共同保护环境”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