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防治病虫害简报 草原有害植物防治合同(优秀5篇)

防治病虫害简报 草原有害植物防治合同(优秀5篇)

作者:笔舞 防治病虫害简报 草原有害植物防治合同(优秀5篇)

生活当中,合同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那么还是应该要准备好一份劳动合同。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防治病虫害简报 草原有害植物防治合同优质篇一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1).劫掠(  )  (2).栖息(  )  (3).归咎(  ) (4).藩篱(  )

(5).扼制(  )  (6).暂时(  )  (7).繁衍(  )  (8).蒲公英(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失衡  *  在劫难逃  无动于衷

b.繁荣  酝酿  五*班斓  束手无策

c.厄运  贸易  啸聚山林  物竞天择

d.威胁  途径  赶尽杀绝  与日俱减

3.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

2023年防治病虫害简报 草原有害植物防治合同优质篇二

各级草原行政单位依托草原站在重点草原区和生态功能区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点、落实监测人员,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对草原虫灾进行周密监测。市草原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全市草原虫灾监测技术指导,及时分析反映草原虫灾发生趋势和防治情况。

预警发布

必要时,市草原虫灾防治应急指挥部向县区草原虫灾防治指挥机构发布预警信息,提出工作要求。

监测信息报告

县区草原虫灾防治指挥机构每年第4季度向市草原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报告第二年草原虫灾发生趋势预测情况,3月底报告当年虫灾中期预测情况,5月底报告虫灾短期预测情况。市草原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时对预测结果进行核实,统计汇总和综合分析后,向市草原虫灾防治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报告。

2023年防治病虫害简报 草原有害植物防治合同优质篇三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循环,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野生动物也是人兽共患病的潜在源头和传播节点,许多人类的疫病来源于野生动物,或者其主要宿主和传播媒介为野生动物。动物间或动物与人类间疫病的相互传播,不仅对野生动物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而且也直接威胁家畜家禽和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相继出现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非洲猪瘟以及目前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国乃至全球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影响。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是国家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养殖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物种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针对陆生野生动物携带、传播疫源疫病的隐患和潜在危害,全国高度重视。2004年,国家林业局编制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规划》(2004~2007),指导全国开展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2005年11月,^v^颁布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第四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在法律上正式明确了林业部门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合法性和职责;2012年,国家林业局公布实施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进一步要求林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2014年,国家林业局编制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用于指导建设监测站;2016年,国家林业局编制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标准站建设指南》,从机构队伍、设施设备、运行机制、核心能力建设等方面,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标准站的监测防控提出了总体工作要求。

云南省素有“动物王国”之称,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当前已知野生脊椎动物2242种,约占全国总数的51%。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使其携带的病原体极其复杂,形成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体库,如寄生虫、细菌、衣原体、病毒等。因此,云南省一直是我国动物疫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尤为迫切。2006年,云南省开始建设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008年,为进一步完善全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省林业厅编制了《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规划(2008~2020)》,得到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2009年,开始建设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挂牌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82个,包括27个国家级、38个省级监测站和17个管理站,积极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为维护生态安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规划(2008~2020)》已到期。为贯彻落实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新思想,适应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新形势,省林草局组织编制新一期《云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规划》,旨在进一步指导全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配合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及早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有效消除疫源,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维护我省的卫生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监测管理现状

2018年,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挂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牌子的通知》(办护字〔2018〕93号),为进一步优化我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切实发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与主动预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我省完成了监测站优化调整和挂牌工作,将监测站由78个调整为82个,新增18个国家级监测站(新增建设4个国家级监测站,14个监测站由省级调整为国家级)。目前,全省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共挂牌建设82个监测站和管理站,包括27个国家级、38个省级疫源疫病监测站和17个疫源疫病管理站,主要布局在我省鸟类迁徙通道及聚集地、边境一线、陆生动物分布密集区域和出省交通通道等重点防护区及其附近,承担野生动物日常监测任务。在这82个监测站和管理站中,由国家和省财政已拨款建设50个监测站,购置必要的办公、野外巡查观测、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检测、个人防护、应急处置等设备。其中,根据《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标准站建设指南》,将昭通大山包、丽江拉市海、大理南涧3个国家级疫源疫病监测站建成为国家级标准站。此外,根据重大动物疫病或公共卫生防控的需要,依据《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全省林草部门145个省、州(市)、县(市区)三级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岗位承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及管理工作,与专业监测站共同构成监测体系。

管理现状

云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工作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省林草局主管全省监测防控工作,监测管理总站在省林草局的领导下负责全省监测防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各州(市)监测管理站具体负责本辖区监测防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监测站在监测总站和监测管理站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下完成有关监测防控工作。目前,全省共有监测人员1070人,其中专职人员138人,兼职人员932人,基本满足日常巡护监测。

全省在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传染病防治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技术规范》、《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外,编制了《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重大疫情预防和处置指导意见》、《云南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方案》、《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监测方案编制指南》、《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培训教材(2019)》、《云南省林业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预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打击非法贸易的紧急通知》、《林草系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15条工作措施》、《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野生动物救护指引》等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我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明确监测防控重点和工作职责,开展野生动物种群动态的监测工作,做到重点时期每天、非重点时期每周对辖区完成1次全面监测。同时,省、州、县三级成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应急领导小组,一旦发生疫情,可快速响应,发挥作用。

设备设施

为建设完善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我省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2009以来,省级财政每年固定投入200万元用于体系建设和监测日常工作开展。截至2019年,全省共投入专项经费3700万元,保障了监测站基本建设,并建成了昭通大山包、丽江拉市海、大理南涧3个国家级标准站。2020年2月14日,省财政紧急拨付410万元,支持疫源疫病监测站购置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急防护物资。

由于我省监测站主要是依托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地方林草局、病虫害防疫站等建立,其办公场所以及电脑等办公设备基本得到了保障,但其他场所以及设备无法满足日常监测防控需要。通过调查,在82个监测站(管理站)中,仅有13个监测站有初步实验室、10个监测站有远程监控室、35个监测站有应急设备及物资储藏室,仅有13个监测站有交通工具,共有汽车15辆、摩托车31辆,这主要集中在依托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监测站。而在野外巡查观测、样品采集与保存设备中,仅有22个监测站有望远镜、对讲机等野外巡查观测设备,17个监测站有捕捉工具、液氮罐等样品采集与保存设备。由于资金缺乏,仅33个监测站有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而其他监测站则是在2020年省财政拨款后才购置了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全省共有24个监测站有消毒剂、隔离警戒带、帐篷、睡袋等应急处置设备,其他监测站则只存储了消毒剂、隔离警戒带等应急处置设备,且由于购置时间较长,多数设备处于过期状态。全省共有6个监测站有解剖镜、显微镜等样品检测设备,但设备均处于密封状态,没有技术人员会使用设备。

支撑体系

多年来,全省在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监测工作开展、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得到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成都军区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热带病毒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各级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在疫病监测、防控、疫情分析等具体监测工作中,也给予了积极配合和支持。

为加强对疫源疫病监测应急的科学指导,省林草局组织成立了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专家组,专业涵盖动物学、疫病防控、资源监测等领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疫情通报会、学术交流等活动,交流相关领域内国内外最新的动态和研究成果,明确我省一定时期内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的重点区域和内容。同时,省林草局与科研机构定期开展合作项目,开展云南省鸟类重大疫病流行状况等调查研究,在迁徙通道采集候鸟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测分析结果,结合相关疫病数据、信息,定期作出我省疫病风险评估。全省先后完成了《云南鸟类迁徙路线》、《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评估报告》、《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分布调查报告》、《云南省野生鸟类禽流感等重大疫病本底调查与防控》等科研项目,为我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宣传教育

全省林草部门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结合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增强群众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范意识,引导其参与科学监测防控。省林草局专门印制发放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宣传画册;各监测站公布野生动物异常情况举报电话,通过标语、传单、广播、黑板报、宣传册、宣传碑(牌)、短信、标语、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告知公众远离野鸟等野生动物,不捡拾、不接触死亡野生动物,告知动物养殖户尽量减少养殖动物野外放养,减少与野生鸟类混群、共用栖息环境等互传病毒的机会,发现野生动物异常应及时报告等内容,多渠道普及疫病防范意识。此外,针对重大疫情,通过全面宣传发动,落实群防群控。为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全省共出动宣传车300余次,发放《非洲猪瘟防控告知书》、《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册》等各类宣传册(单)38960本、布标625条、围裙768条,宣传覆盖人群达30万人次。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省林草局先后编制了《野生动物管控告知书》、《关于在疫情期间做好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应急处置倡议书》等宣传材料印发各地。通过宣传活动,公众保护意识、疫病预防控制意识得到普遍提高。预防控制意识的提高和疫病知识的普及,不仅消除了部分群众的恐慌心理,还有效发动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疫病监测、预防工作之中,达到了群防群治的目的。

2023年防治病虫害简报 草原有害植物防治合同优质篇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突出抓好铁路、公路沿线村庄的治理工作,按照我县城镇化建设要求,坚持“全镇统一协调、社会公众参与、严管重罚结合、实施督查问责”的原则,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提升我镇对外形象,展示整洁优美、文明和谐的徐家坪镇、村新风貌。

二、整治范围和内容

(一)整治范围

本次整治范围重点是:

1、十天高速、宝成铁路过境段两则可视范围内的集中村庄;2、石马路,徐西路、徐木路沿线的集中村庄。

(二)实施内容

1、治理和美化镇村环境。一是彻底清除河道、路边的垃圾和杂物,依法查处向河道内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行为,保证河道清洁畅通;二是治理整治区内的五乱现像,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督促村民搞好房前屋后和环境卫生,倡导村民养花种草,美化居住环境;三是要求镇内机关站所要美化各自办公场所,积极开展文明单位,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2、加强建筑物整饰。一是对整治内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低矮破旧的房屋进行拆除改造。拆除公共场所和道路两边的违章建筑,路障和影响村容村貌的简陋厕所。对长期未封顶的“半拉子”工程要落实责任,限期完结。二是对整治区内的机关单位,农村房屋墙面进行清洗和粉刷,确保房屋新颖美观,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

3、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整治区内的村庄和单位要按照农村清洁工程标准和要求,加快污水排放,垃圾处理,广场绿化,人畜饮水,路桥等建设步伐,达到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环境绿化,村容整洁的目标;二是加大农户圈、厕、厨的改建力度,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生活环境。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 年6月20日-7月20日)

1、召开全镇清洁工程动员大会,通过会议,广播、标语等形式大造声势,营造浓厚氛围。

2、各村召开村两委干部会议,动员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于,将清洁工程工作落到实处。并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制定实施方案。

(二)集中整治阶段( 年7月21日-9月30日)

各村,各单位要按照方案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认真组织实施,集中精力做好各项整治工作。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谐优美的乡村风光,进一步改善我镇农村环境水*,提升对外形象,促进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整改验收阶段( 年10月1日-11月30日)

由镇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考核组,对各村及责任部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初验,对检查出的整治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指导意见,存在问题的村及有关单位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进行整改提高,确保达到整治要求。镇验收组将根据验收结果,在年终总结会上予以通报,同时对我镇清洁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完善,逐步形成稳定的长效保洁机制,并巩固成效,抓好长效运行。

四、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搞好村庄及站所环境综合整治,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预防疾病传染、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塑造文明新形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镇党委、*将成立以党委*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检查督导,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各村也要成立由村支部*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按照“*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的原则,积极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建设,确保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三)强化督查考核。镇*将把此次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评。镇工作人员定期对整治情况开展督查,做到一月一通报。对落实不力的村和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年终考核不达标的村和部门,进行通报批评。

2023年防治病虫害简报 草原有害植物防治合同优质篇五

(1)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相关规定发生变化的;

(2)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的;

(3)面临的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5)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6)在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需要重大调整的;

(7)应急防治预案制定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市、县(区)政府在风险评估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制定本级应急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预案演练

全市林草主管部门要结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际和需要,采取实战演练、桌面演练等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广泛参与、多方联动、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预案演练,以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快速应急反应能力。

宣传和培训

全市各级林草主管部门要会同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应急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逐步增大专业化防治队伍,定期开展应急防控技能培训,推广新药剂药械、新防治理念和先进实用防治技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