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大全8篇)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大全8篇)

作者:影墨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大全8篇)

成功的秘诀是相信自己并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引用名人名言,鼓舞读者积极向前。阅读以下励志故事和经历,相信能够给您带来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篇一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传承与引领者,读书不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职业的要求。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玫瑰与教育》记录的是“玫瑰”的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记录了她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活生生的记录她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这都让我们觉得他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呀。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 “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希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能力、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做最好的老师中李镇西老师的话说得富有智慧和哲理,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说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标灯,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爱”,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份爱。一直以来,我认为“严”才是真正的爱,因为有句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决不允许幼儿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批评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出奇的“乖”,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来,我一贯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希望他们变成我想象中的幼儿——“小大人”,个个成为懂事、听话、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多学习少玩的完美类型。孩子们成了我制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了解吗?不,我并不知道。而李老师呢?他能够在教育幼儿时“向幼儿学习”,他能够大声疾呼并真诚的实践着“请尊重幼儿的选举权”,他努力追求着“成为幼儿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幼儿最关心的问题”,他勇于在幼儿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谆谆教诲着年轻老师要“乐于请教”“勇于思考”“广于阅读”“善于积累” 。李老师说得好:“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来说,教师远在幼儿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幼儿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读着李老师的文字,感悟着他的心灵,回忆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我陷入了沉思:“亲其师,信其道”,古人尚却明白的道理,可我……实在汗颜。幼儿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的乐趣又从何说起,幼儿的个性该如何发展?幼儿是有差异的,有的文静、有的好动;有的乖巧、有的调皮……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学、乐中学,才能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学海无涯“乐”作舟呢?为什么一直让他们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们的天性呢?现在,我才明白把一个个天真活泼的小幼儿教成“小大人”式的幼儿,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剥夺了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童话般的童年。作为教师,在面对幼儿时要保持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幼儿的童心,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幼儿的爱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幼儿的心灵,才能够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我们的教育。我们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放下自己的架子,用爱心营造积极健康、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爱心成为照耀幼儿心灵的阳光,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使幼儿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篇二

卡尔·威林是19世纪法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奇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绅童们不同,卡尔.威林一生都在法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林能取得这翻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且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林的教育》。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我拜读了这本哈佛图书馆的??,从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现略举以下2点:

1、关于如何学外国语

用“耳”学外语。当孩子还在摇篮里时就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调对他朗读,

《幼儿教师读书笔记《卡尔・威林的`教育《()。

与其背莫如练。先选择通俗易懂的诗,使孩子熟悉这种语言的感觉。掌握一些基本的东西后,就要求孩子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父亲与孩子就用法语来交谈。同时要求他看各种语言的书,遇到不懂的就让其自己去查辞典。此外,鼓励孩子与外国孩子通信。

用不同的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

弄清词源。比如为了记住某一个单词,就让儿子去调查由此产生了哪些现在词,并记下来。

最后讲的办法是各种游戏。如每天早上对党代表13个国家的娃娃用13国语言来说“您早”这句话。利用语言做各种游戏,比如讲故事、说歌谣、猜谜语、比赛组词造句等。如今社会上流行举办各种幼儿英语培训班,每周上1—2次课。从写单词句子入手,这与卡尔的教育是不一致的,我觉得学外语也应该像学习母语那样在平时中学习、交流。这样孩子就会在轻松、自然中愉快地学习。

2、关于孩子的玩伴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如果没有游玩的小朋友就会变得自负或者任性。但是卡尔认为这种观点极端错误,在他看来不加选择地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打架、挑拨等坏品质。他让儿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有限制的接触,那么照他这样说来让孩子上幼儿园是不是不可取的?我们也发现有这样的现象。本来从不打人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学会了打架、骂人,我们是否要提倡有条件的家庭都要在家庭中进行早期教育?这是我的一个疑点,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篇三

记者马朝宏

在这个人人都在学习的社会中,对从事着“特殊职业”的教师群体来讲,学习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的命运与前途和教师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息息相关,而且,教师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不只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它还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不用去分析枯燥的数据,老师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就能认定这样一个事实:近几年,教师职位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教师开始成为竞争性职业。

如果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教师职位供求从总量不足转变为地区、学科、学段结构性矛盾和对高学历教师的需求,教师质量问题凸现。

这样的事实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于个人来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才有不至于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可能;对于国家来讲,提升教师学历十分紧迫,教师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必须提高办学层次。

教师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正处于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师范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司司长管培俊。管司长就与教师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做出了解答。

管司长: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分离。教师的入职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和继续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却由两个互不相干的系统来完成。两个系统与两个载体相对应: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教师,后者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两个系统缺乏联系和整合,学习内容缺乏衔接,很多在师范院校学过的东西,职后培训还要再学一遍。

第二,原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现在教师的学历普遍提高了,很多教师在师范院校出来已经具备了本专科学历,但是如果对他进行在职培训的教师的学历比他还要低,就会形成水平倒挂。

过去,在教师的学历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在补偿学历方面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历史

[1][2][3]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篇四

记者马朝宏――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这个人人都在学习的社会中,对从事着“特殊职业”的教师群体来讲,学习尤为重要。因此,教师的命运与前途和教师教育息息相关,而且,教师教育不只是教师个人的事情,它还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不用去分析枯燥的数据,老师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就能认定这样一个事实:近几年,教师职位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教师开始成为竞争性职业。如果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教师职位供求从总量不足转变为地区、学科、学段结构性矛盾和对高学历教师的需求,教师质量问题凸现。这样的事实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于个人来讲,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水平才有不至于在竞争中被淘汰的可能;对于国家来讲,提升教师学历十分紧迫,教师教育必须提高办学层次。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管司长就与教师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做出了解答。中国教师报:各种各样的培训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反映,有些培训并不能起到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出现t管司长:可以概括为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分离。教师的入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教育阶段,却由两个互不相干的系统来完成。两个系统与两个载体相对应: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教师,后者的主要任务是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两个系统缺乏联系和整合,学习内容缺乏衔接,很多在师范院校学过的东西,职后培训还要再学一遍。第二,原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要求。现在教师的学历普遍提高了,很多教师在师范院校出来已经具备了本专科学历,但是如果对他进行在职培训的教师的学历比他还要低,就会形成水平倒挂。教师教育应该起到先导和示范的作用,职后培训应该给教师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知识。但是如果培训机构用的是老套的、过时了的内容和教育方法,却要求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新的教育理念,他们怎么可能在这些培训中找到它所需要的东西?过去,在教师的学历都比较低的情况下,在补偿学历方面教师培训机构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如今整个教师队伍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培训机构和体系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中国教师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管司长:“教师教育”取代教师教育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这一概念的提出就是要把这两个系统整合起来,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现在,教育部正在着手积极推进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的一体化,具体的方式途径可以积极探索,但是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一体化肯定是一个重要方向。教师培养与教师培训的整合更有利于教师的学习。中国教师报:是不是以前的教师培训机构就要被淘汰了?管司长:绝不是淘汰,也绝不能简单地撤消,而是积极适应新的要求,整合优质资源,在改革中得到新的加强,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各有优势。但在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两个系统分离的状况下不适应教师教育的要求。教师培训机构的优势在于:很多教师是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培训专家,比较了解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实践经验丰富,而这些正是师范院校所缺乏的;师范院校的优势在于学科优势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这些正是独立的教师培训机构所缺乏的。如果把二者整合起来,现有的教师培训机构加上大学里的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师教育整体水平就提高了。中国教师报:在教师队伍引入竞争机制的今天,教师逐渐认识到了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但是,提起继续教育,很多教师苦不堪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钱的问题。请问管司长,教师继续教育应该由谁来买单?教师教育是否会增加老师的负担?管司长:教师教育是国家事业,教师培训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教师教育决不能市场化。要立法规定各级政府将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支出渠道,并按照一定比例予以保障。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教师培训总体上应该由政府来买单,培训经费主要由财政经费予以保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培训既是国家行为,同时也是学校行为,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教师个人行为。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教师通过提高培训得到了个人的收益,个人收益甚至可以超过社会收益,所以教师应该为这种收益而付费。教师教育是教师所在的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措施,学校也是受益者,所以也应该负担一部分费用。政府、学校、教师三者共同来负担教师教育的费用,是目前改革的一种新思路。所以应当建立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区分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出资方式。教师学历学位提高培训以教师个人付费为主,政府适当支持;非学历提高培训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少量的收费必须严格控制;新课程师资培训等专项培训必须由政府来负担全部的费用,培训经费要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保证。因为新课程的培训是国家行为,社会效益远远大于个人收益,政府应该全部付费。中国教师报:教师教育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但也是需要投入时间、金钱和精力的事情,如何才能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管司长:一方面是动力机制鼓励措施,首先他的学习要跟他的入职――教师资格相联系,不参加学习,就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者不能取得高一个层次的教师资格;学习还要跟教师职务的晋升挂钩。另一方面是形成教师学习提高的压力机制,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规定每个教师要在5年之内达到240学时的继续教育,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就会在职务的晋升、年度的考核、奖惩方面得到体现。对于新课程的培训,教育部总的原则是“培训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不学习、教学质量不好的老师在教师队伍中将难以生存。中国教师报: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会有很多老师将被淘汰?管司长:刚才讲到的这些措施的真正落实都取决于人事改革的深度。这是教师终身学习的'制度保障。只有用人机制改革了,不学习的教师就不能继续留在教师队伍当中,教师的终身学习才会有动力。我们面临一个学习型社会,所以,肯定地说,在将来,不合格的教师,不能坚持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提高的教师是要被淘汰的。中国教师报:我国城乡差距比较大,教师队伍也是如此,农村教师是最需要学习的一个群体,但又是一个最没有条件去学习的群体。对待农村的教师教育,除了经济上的支持外,教育部有没有其他的措施来支持农村的教师教育?管司长:首先必须强调对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教师培训应当予以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同时要强调这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地方各级政府要保证教师教育的经费。教育部正在为农村教师教育作两件事:推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培训五年计划,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予以支持,建设教育教育的政策环境。在农村的区实行教师“培训券”制度,经费不是直接给到培训机构,而是直接将培训券给到教师个人,他可以在指定的范围内选择他所需要的培训机构和课程,去选在她认为比较好的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最后拿着所收的券到结算中心领取他们的回报。中国教师报:去年教师节前夕,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正式启动,您是否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并且展望一下在这个项目完成之后,一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这个网络里得到什么具体的好处?管司长:高水平的大学是有限的,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是杯水车薪,要想满足教师的需求,就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这个网络是为了组成天网、地网、人网,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来解决教师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村地区教师的教育问题。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就是为教师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培训平台,让老师充分地利用这个平台去学习。有了高水平的平台,教师培训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如果没有网络,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方法,教师教育的提高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网络就可以省去其中很多环节。但是任何机器和技术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所以网络联盟也不能代替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学校的存在是为了进行面授、辅导等,他们的工作和网络联盟计划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教师报:提高教师素质,除了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外,不断输入新教师也是关键,但是现在的师范院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来吸引优秀人才,教师作为一个行业也没有特别的吸引力。您认为,如何才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管司长:过去我们靠的是保护政策,师范院校的学生免交学费,毕业后包分配,但是现在这种措施没有了,并轨了。我个人认为,这种并轨措施实行得太早了。现在还是需要一些特别的保护措施。比如,可以设立专业奖学金来奖励那些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要等该学生毕业后当了老师之后发给本人,之前以贷款的方式支付学习费用。奖学金的数额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这需要国家安排专项经费。中国教师报:有很多人说,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不高是因为老师的地位太低了,您怎么看?管司长:近几年,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尤其是在县级单位,只要是能做到不拖欠教师工资的地方,老师还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职业。但是,总体上来讲,教师现在的地位离他应有的地位还相差很远。我主张在我国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在国外,教师公务员制度几乎是通例。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大部分国家的教师是国家公务员,在美国教师属于地方公务员。美国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但是美国的中小学教师是在市场之外的,为什么美国要这样做?为什么没有将教师作为普通的劳动力参与市场竞争?想必是不行的。实行了教师公务员制度,老师的待遇要比现在高,职业会相对稳定。作为公务员,教师的行为要对政府负责,因为他承担的是一种公共责任。这对增强他的责任感、提高师德水平都有好处。而现在的现实是,教师没有公务员的待遇,没有给他们提供在职的各种保障,没有提供退休的保障,但又要求他们从事一种国家的公共事业,履行一些公共责任,这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在中国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度是早晚的事,我断言:必定有这一天,必定要走这条路。中国教师报:您谈了这么多的想法和具体的措施,都很好。那么,怎样才能保障这些想法和措施的具体执行?管司长:加速教师教育法制化进程,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创设制度环境;制定《教师教育条例》,使教师教育步入法制化轨道;制定《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对承担教师培养培训任务的教育机构进行评估鉴定、质量监督;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教师教育课程的功能、任务、内容、目标、实施要求和评价体系,确保教师教育质量;制定《教师教育质量标准》,监控教师教育的过程和效果,确定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等级评价标准,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形成教师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篇五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张先生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读这本书与读其它的书感觉有很大不同,因为张先生这本书里的文章是细细碎碎的。记录的或是一个场景,或是某人的一句话,或是听课后的几句感悟。有时驻足,有时行走,都围浸于教育深长的思绪……在这些“细细碎碎”中,我读到了耐心、伤感、渴望、期盼……我特别喜欢这种形式,它让我拿得起放得下,随时随地拿起书来读,不必回顾上文,随时随地放下书思考,不必冥想下文。对于时间零碎的我来说,课间也可以读上一条两条。它让我感觉到,原来细细碎碎也是一种写作方式。

“教育就是反思与行动,爱抚与照料,对话与合作,引导与建构,促进与成长,教育就是互动与彼此成全。以追求完整人性为目标的教育,以人性的不完整作为关注的起点,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独个性而赋予了主体的价值,并因此成为责任的主体,主体意识的萌发恰似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炽。”书中的这两段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那么谁来进行教育呢?自然是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必先修身。因此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要加强自身涵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多学习理论知识,记好笔记,认真写。要认真备课、上课,同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对照新课改精神,明确不足,找准差距,争取提高。要学会“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善待每一个学生,用心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聪明之门”。

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10个人文要害词:自主、互动、开放、质疑、活力、宽容、同情、爱、觉悟、生命。人文精神是当代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背景和追求目标,这些名词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被赋予了坚实、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尊重生命,爱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跑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布满活力。

我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但也要加强自身涵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学习,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尊重爱护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我会在学生的成长中、进步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乐趣!

这本书友一个震撼的名字,更有着震撼人心的教育的思考。新的教育,创生于十字路口,如果没有彷徨,就无需选择,无需择断,也无需有随时承担责任的勇气。十字路口,意味着多元,多样好自由,如果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爱,必然会有自由。十字路口,实际上是我们期待中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十字路口,意味着对价值的重新发现重新认定,在彷徨中孕育着独具的慧眼。真正的教育,在出发时是未知的,只有在相遇时,在共同的参与中,在对话的过程中,意义才日渐清晰起来。

《教育的十字路口》,呼唤着教育的爱,教育的自由!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篇六

利用寒假的时间读了《教育的十字路口》这本书,使我感触颇深。书中最让我欣赏的,是作者提出了基础教育中的自主,自主首先是对人成其为人本质的肯定。人生而自由,人生而就理应自己作为自己的主人,人的一生便不断地以“人的本然而应然的生命祈向”而寻求着精神的高度自由、自主状态。人如果不能自己作主,人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权利就没有被尊重和肯定。正因为“自主”意味着人自己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因而自己对自己负责、从而增加了生命所有选择的责任感,自我判断、自我抉择、自我提升、自我成全,使人生真正成为自己缔造的成果。

另外,孩子遇到麻烦时,要寻求帮助和支持。寻求帮助是先天的本能,又是后天养成的习惯。此时,家长要视其情况恰当给予帮助,但也决不要一概满足孩子的要求。否则,他们便会养成依懒的习惯,就永远不会支配自己的生活。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的精神,可设置一些适当难度的活动,让孩子进行体验,如参加“生存训练”等。让他们逐步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引导、社会的影响。由于父母是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因此,家庭教育和管理显得格外重要。家长应把握好教育和管理的“度”,这个“度”就是“德与能”。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何能力在社会中生存,是关键所在。因此要变限制为引导,并重在加强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德才兼备,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度”以外的问题,一般不要限制,更不能过分限制,家长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孩子大胆选择、决定,为孩子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提供空间,相信他们一定会走向成功。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篇七

最近读了《美丽的挫折教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困境、逆境的历练,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独生子女普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无视他人的感受,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挫折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其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无法承受失败”这一章节,给我的感受颇多。

所谓挫折,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失败或者叫“碰钉子”。每个孩子在学习活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碰到困难、曲折、失败,以至心理上产生严重焦虑、极度苦闷、异常灰心、过分沮丧等情绪或行为失常。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疏导,则往往会对一个人的生活发生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出现这种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太差,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必要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失败。

在幼儿园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他们往往喜欢告诉我们,请求帮助。这时,我们不能替代他们解决问题,而要通过其他方式,使他自己能解决问题。

比如,两个孩子在争抢一把小椅子,我们可以用小椅子的口吻对他们说:“呜——你们把我拉疼了,我想和你们两个都做好朋友,怎么办呢?”他们听了会感到不好意思。这样他们就会克服这个困难,能够再次合作地进入到角色中去。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增强其自信心。在幼儿眼里,家长和老师都非常高大,无所不能。所以我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孩子越小模仿力越强。如果我们平时遇到了挫折,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畏难情绪,要很快地调整自己。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微小的事,可以磨练孩子。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幼儿进行这方面教育。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减少挫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玫瑰与教育读书感悟篇八

xx年暑假前参加了校本培训,内容为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一书。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即是,做人篇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学做人、诚实、自信、健康、生存能力、责任心、积极心态、坚强、乐观、耐心、谦虚、独立、勇气、幽默、感恩、勤俭节约、吃苦、自我教育即反省;学习篇包括:方法、习惯、自学能力、兴趣、思维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新力、探究力、勤奋、问题意识、活学活用、合理安排时间、整体规划、休闲;做事篇包括:如何做事、目标、使命感、有计划、毅力、挫折、面对失败、行动、自我激励、做喜欢做的事情、劳动、选择、踏实、自我保护;交往篇包括:交往的心里需求、知足、真诚、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宽容、爱心、倾听、语言表述、友谊、距离、合作意识、孝、师恩难忘、处理冲突和分享快乐。

通观全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自我修养、教育常识重新确认的好书,对一些过去老师普遍遵循的教育原则又重新拿出来确认一遍,感觉很朴实、全面,但要真正落实躬行,并成为每个老师每时每刻自觉的行为却不是看书学习就能做得到的。全书不求理论框架的完整用散文随笔式的轻松优美的笔调对教育这件事做了实实在在的再认识再反思,供人参考,引人深思。比如什么是好的教育?本书序言做了探讨,教育要像杜甫说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人不同,而教有类也,教无定法,便不可言传,此乃无之境界,大教无言矣”。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好的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的教育。

在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这本书应该常读常新,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自我修养的提高结合起来,反过来指导、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教育行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然在通读全书之后,还是觉得本书在编排体例上可以构建的更加完善。当然有可能因为成书出自多人手笔,在内容上有重复的地方。个人觉得本书四个大的方面:做人、学习、做事和交往四篇可以加以整合,比如做人篇统摄全书、做事篇和交往篇可以加以整合,甚至可以将学习篇中关于人格养成部分归入到做人和做事篇中,学习篇中重点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这样本书的结构更加合理,重叠部分可以避免。还有就是可以考虑将做事篇编排在做人篇之后,因为做人和做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某种意义上涵盖了学习,而学习篇放在最后,有了前面的做人基础,做事的锤炼,学习应该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学好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一孔之见,遗笑大方。可能由于出书的快速,书内有不少错别字未能校对出来,不过这对于全书而言只是白璧微瑕。我之所以这样挑剔,是因为我在看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想法,就是不仅老师来看这本书,让孩子们即学生们还有家长们都来看看,提高自己反省自己,沟通认识,达成共识。而如果要让孩子们来读此书,就应该校对更为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