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最新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大全5篇)

最新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大全5篇)

作者:笔砚 最新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大全5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篇一

音乐新课程呼唤:让学生的生活中多一些音乐,新教材注重让学生们生活中处处有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身边,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学中的新课题新方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好地进行音乐实践性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为教学工作的最大挑战。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1、以审美教育思想为指导:

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

2、以新《大纲》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据。

3、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音乐学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音乐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音乐来自生活,音乐表现生活,明确“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音乐”,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在创作中理解音乐,更多地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让音乐走进生活,以生活中捕捉音乐的美,让生活融入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对象:小学低年级学生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创设小学音乐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工作,需要实践检验和反复证实,为此我将课题研究时间定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9月---月)

1、收集学习有关教育教学资料、理论专著等;

2、明确实验目的,制定研究方案;

3、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前测,了解学生情况;

(二)实验研究阶段(1月---206月)

1、外出学习交流,校内经验交流;

2、组织教学研讨课、公开课,并整理出教学案例;

3、整理出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收获及典型实例;

(三)成果展示阶段(年7月---2009年10月)

1、召开课题总结交流活动:公开课、观摩课、论文交流;

2、撰写结题报告及研究论文;

(四)成果检测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2、查阅教学备课:

检查内容是否贴切,层次与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3、随堂听课:

六、课题研究体会

本课题研究体会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音乐教学生活化与传统模式对比

通过为期一年的音乐教学生活化研究,在此过程中面对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接受能力与音乐素养的培养效果方面均有不同的差异。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呆板的将音乐教学内容作为一项工作任务派发给学生,在学生的音乐接受积极性方面有所缺失,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等因素的考虑,从而致使音乐课成了一种学习的负担,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在音乐授课方式上有很大的伸缩性与变通性,能根据学生对音乐课、对生活的兴趣、爱好等因素灵活的开展日常教学,同时将学生日常生活影响因素、对音乐的需求因素与音乐课程内容进行了融合,既调动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又充分发挥了他们在生活中对音乐元素的捕捉能力,从而使音乐课堂变成了轻松、愉快的代名词,既学到了音乐知识又陶冶了艺术情操。然而,这两种单一教学方式均有长足之处,例如传统模式极大地照顾到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以及低龄儿童对少儿歌曲的需求意识,生活化教学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规范过于接近生活等等,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一种愉悦的课堂环境中传授音乐知识,陶冶艺术情操。

2、学生对音乐的需求

日常谈论的音乐常常被人们做以一个单一的艺术支系加以讨论,常常忽视了音乐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元素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在音乐教学生活化研究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元素影响所表现出的好奇与音乐需求意识并存。在面对当今社会外界充斥在周围的流行音乐、各色艺术培训机构的引导以及家人在音乐等艺术学习方面的要求时,我们的学生只能无奈的选择盲从;而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儿童音乐、乐理知识时,从他们那童趣盎然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对音乐有一种强烈的潜意识层次的需求与渴望。在低年级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了那些客观存在的事物,而却忽视了那隐含的也是最最重要的童真。生活化研究就是要在音乐教学中掺杂生活元素,也是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元素,培养低龄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发现在生活中那些无处不在的童真与音乐,归还那本该属于他们的童真天地与音乐殿堂。

3、音乐教学规划

为期一年的低年级音乐生活化教学研究即将结束,然而在此期间所作的一系列教学研究工作将伴随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继续开展,对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研究工作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的总结进而开展音乐教学实践加以验证,同时进行必要的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各人的音乐素养及音乐教学技巧,最大限度地做好音乐教学工作。在进行自己音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看到现在小学生对音乐、对生活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要善于捕捉这种细节并在音乐教学中加以运用,并通过对日常生活点滴的细心观察发现那些“藏起来”的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学过程中更要积极参加市及区教委组织开展的音乐教学交流学习活动,在互相探讨中学习、在观摩学习中进步,提高个人的教学业务能力,以此更好的胜任音乐教学工作。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会写方、半、巴。

3、通过课文的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小冠军哦!听好了:“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小朋友们真棒,来,我们大家都用掌声来鼓励下自己吧~~~~

2、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见到些什么雨呢?(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阵雨、暴雨)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12课《雨点儿》,你们可以想一想:天空为什么会下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课文,再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在读的时候呢,可以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3、小朋友你们读得真好,看,老师手上有很多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读准字音。

三、细读课文,感悟言语

(学习第一句)

1、我来找一个好听的声音读一读,谁愿意来读?把你们的小手举好。

2、第一句里面是说什么多的数不清啊?(雨)那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多的数不清的呢?出示课件星星多的数不清,雪花多的数不清。

天上的星星多的数不清。

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

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学习第二、三、四句)

(小雨点儿去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3、教师重点指导读疑问句的语气。

(学习第五句)

1、下面,你们自己来读一读第五句话,来想想:雨到底有什么作用?

2、雨水给花草补充了水分,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地里的种子吸收水分后,生根、发芽、开花。

3、恩,回答的真不错!你们想不想来看下这神奇的过程呀?

出示课件,播放小雨点儿落在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大雨点儿落在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种子生根了、发芽了、开花了。是多么的漂亮啊!

四、熟读课文,培养语感

1、雨点儿是这么的可爱,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希望自己是到哪里去呢?

2、你能把这篇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吗?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最后,老师来教你们唱一首关于雨点儿的儿歌吧~~~~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哎呀呀,我要长大,

哎呀呀,我要发芽。

五、自主探究,合作识字

1、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对了,就是生字宝宝,你们想它吗?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巧记生字。引导学生可用这样的方法来记生字。

点:上面是“十”不要左边那一横,中间是“口”,下面是四点。组词:雨点儿。

数: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上面是个“米”,下面是个“女”,右边是反文旁。组词:数不清、数学。

清: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山的“青”。组词:清楚。

彩:左边上面是爪子头,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变点,右边是三撇。组词:彩色。

飘:左右结构,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边是“风”。组词:飘扬。

落: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各”。组词:降落。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宝盖儿。组词:天空。

问:“门”字里面一个“口”。组词:问题。

回:大口包住小口。组词: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组词:回答。

方:“房”上面的户字旁去掉。组词:方向。

六、指导书写

1、这些生字宝宝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了,但是刚刚有几个生字宝宝偷偷的告诉老师,说是要到小朋友本子上的田字格里去玩玩。出示生字:方、半、巴。

2、方、半、巴它们都是独体字。

方:“点”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再从田字格第三小格写“撇”,在写“横折钩”。

半:在田字格上半格竖中线左右各一点,再在横中线上线各一“横”上面横短,下面横长,最后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巴:在田字格上半格竖中线旁写“横折”,再在“横折”里写“竖”在横中线上写“横”,最后“竖弯钩”。

板书设计:

花更红

/小雨点儿――有花有草――草更绿

雨点儿

大雨点儿――没有花草――长出――红的花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篇三

1、现状分析: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动手操作让师生获益匪浅,但在反思中也发现大家的课堂上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在课堂上没有真正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为操作而操作,动手操作不注重实效,动手操作有时流于形式,课堂效率低下。

(2)指导力度不够,操作时出现五花八门的摆放现象。

(3)有的动手操作在热热闹闹中失去它真实点内涵。

(4)大部分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结果分析

(1)教师缺乏在操作过程中对操作难度的调控的技巧,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忽视了在操作过程中操作时间的调控。课堂上操作时间过长而导致操作混乱,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的不良倾向。

(3)教师不能全面有效的调控操作过程,致使学生操作没有方向,思维没有目标,不能准确全面地认识和掌握新知。

(4)学生对操作的流程、方法生疏,操作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造成在操作上的主次不分、目标不明、兴趣转移、手脑不能并用等现象。

因此,我校数学教研组针对以上问题确定以“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为小专题的研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开展了同课异构小专题研究活动。

二、理论支撑

1、生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有利于大脑功能系统协调活动。所谓“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上的。”

2、教育学家认为,让孩子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实践活动,能帮助孩子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心理学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符合孩子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发展过程。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智慧自动作发端”,精辟地论述了“心”与“手”、“智慧”与“动作”的密切关系。

4、《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教研活动主题

以学生喜欢的动手操作为抓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

四、小专题目标

1、搭建乐于实践、善于研究,敢于探索的教研平台,培养一批业务精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的科研教师。

2、培养教师对操作过程全面有效的调控能力,增强操作的实效性。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与反思的能力。

4、加强学生对操作流程、方法的了解和操作水平及能力培养。

5、在专题研究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各种感官并用,使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的实效性。

6、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大发展。

通过课例研究,达到积累经验、提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反思、形成教师独特教学特色的目的。为我校“科研兴校”的宏伟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

五、教研形式

1、通过专家引领、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校本研修方式,达到提升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反思的目的。

2、通过“教师独立备课——一课三研、同课异构——说课辩课、案例研讨——再设计再观摩——总结反思提升”为径,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之路。

3、变封闭的校本教研为多元开放的新格局使校本教研专题化、系统化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以实地教研为基础、网络教研为平台,让全体教师积极在网校、博客之中发表评论、跟帖。

六、实施过程具体安排:

(一)酝酿阶段(发现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开学初,教务处召开数学教研组会议,会议上讨论并决定了本学期开展以动手操作为核心的课例教研活动,分工明确,初步研究开展此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安排同课异构教学的执教教师和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中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因此,数学教研组计划实施课例研究,以“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为中心,围绕“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总结——行为”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方式来进行开展校本教研。具体分工如下:

教研活动主持部门:教务处

教研活动主要成员:教导处、各年级数学教研组组长、数学教师。

课例执教教师:焦如琴、裴小雨

(二)准备阶段

1、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提升理论

在校本教研中,我校教师非常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使校本教研形成一个从封闭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使专业引领成为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持。在校本教研阶段,邀请专家、教研员非常重要。特别是专家的“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的耐人寻味的指导,给予我们更多的启迪,为新课改奠定了基础。因此积极邀请县级教研员、优秀教师来校指导,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加强青年教师和名师培养,为教师业务学习、水平提高和才能展示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确定课例,撰写设计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选择了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九册《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的内容,经过仔细筛选确定了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课例,明确了课例的文本后,教研组保证参与研究的教师手中均有实施课例研究的方案、教材等,使全体参与者明确课例研究的目标。规定在一周之内2位数学教师按要求撰写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三)实施阶段

1、独立备课

做出研究方案,并确定授课教师,通知2位教师准备教学设计。

2、一课三研、同课异构

4月3日第一次磨课。

4月4日第二次磨课,集体备课。对教学设计进行交流,全体老师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构思、意图进行交流、讨论,同时2位做课教师认真听取建议,取其精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并定稿。

4月5日课例观摩。

由2位执教教师同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把握和处理,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并写好评课记录,由焦园园老师负责录课。

3、说课辩课、案例研讨。

听课后,教务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讨论案例。讨论案例是一种互动的研究,通过教师的评课、辩课、质疑,使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进步。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在研讨中可以就大家共同关注的环节回放录像,将自我反思和评议研讨相结合,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

4、思维碰撞

观摩了2位老师的课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可以是设计的理念,也可以是教学反思,甚至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等等。将这些收获放在网校中,供授课教师再设计时参考。每一阶段都分为“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思提高”三个基本步骤。由教师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听课、观察,然后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反思,找出主要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设计,再观察,再反思。

5、以网络教研为平台,让全体教师积极在网校、博客之中发表评论、跟帖。随着我校教师队伍的扩大,实地教研活动很难准确、高效地开展,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把小专题研究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他们可以不受时空的制约,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学习,随时都可以探讨、交流共同切磋讨论、质疑。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把平时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下来为日后整理打下基础,并可以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通过回复与交流,汲取他人的思想精华为我所用,通过“对话、合作与共享”达到专业成长的目的,使教师变成有心人,能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思考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6、再设计观摩

由两位教师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课后反思,对所授内容进行再次设计,设计好后借班第二次观摩课,然后进行第二次反思、研讨。

(四)总结提升阶段(反思课堂,形成策略)

1、听课教师使用执教教师反思后的教学设计进上课。

2、组织听课教师围绕“在操作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这一展开辩论,形成策略。

3、由执教教师认真反思小专题研究的问题是否解决,通过课例研究把形成的策略进行概括、总结、提炼。

4、教师总结提升。课例研究结束后,由承担教师写出课例研究报告。如果不及时的总结,这种收获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及时总结,或是一篇反思,或是一篇论文,或是一篇研究报告,用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就会成为自己今后成长的一面镜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

5、主持人小结,明确专题研究成果。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篇四

课题研究报告:关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选)

1、前言

1、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儿童对1件事有了兴趣,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度活跃,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真正思考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而创设1个个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让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的关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提出了本课题。

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1些成果,有1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1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1定的科学性。

3、课题研究的假设

教师正确运用多种媒体创设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1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

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概念的界定

情境:字典中解释是情景,境地。本课题中指在课堂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1定的教育氛围、学习环境。

兴趣:字典中解释为喜好的情绪,在课题中把它界定为学生个体在1定的教育氛围,学习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乐观的情感倾向和自觉参与学习的行动表现。

2、研究的目标

关于创设情境。从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如何创设情境,如何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创设不同情境,并研究情境在教学中体现的不同特点。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1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4大要素之1。

(2)、教育心理学理论

动机是学生主题参与的内在机制。心理学认为人的1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1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使学生产生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取知识,深化认识的目的。所以,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3)、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离不开环境,人的个性、情感、品质等都与所处环境、背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感情倾向都与其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1个民主、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1个个适合的学习情境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有个性的发展。

4、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

(2)、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数学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措施,上升到理论。

3、研究的过程和措施

课题计划具体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1个阶段:准备阶段

1、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查阅资料。

2、确定课题,拟订实施方案。

3、申报立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报告篇五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于年2月底开始在我校正式研究。经过近二年的研究,现已完成预定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有效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是以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将这些方法、途径上升为策略。它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体现课改理念的有效手段和直接保证。就美术课堂教学而言,是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途径与方法,促进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有效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研究中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高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认识

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

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上。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师教学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观念,以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思想与行为的研究,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有利于凸显美术课程审美教育特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展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美术课程新的理念、独特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新资源,在追求有效教学的理想中积累教育智慧,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还原于美术教育的本质。

2、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变化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我校自课程改革以来,在聚焦课堂教学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研究,是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研究,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一是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引导下,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合理挖掘教材资源,增加了教学的开放程度,拓宽了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思路,使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呈现新的变化和新的效益。

3、深入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随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美术课程新的理念越来越显现出价值和积极意义。特别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美术课程的理念还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思想、思维、方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有效课堂的研究。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未能确立,教学设计缺少应有的反思,教学过程还存在矛盾的冲突之中,教学的方法缺少针对性,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化,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使得常态的美术课堂教学暴露出非常态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根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聚焦了课堂教学,关注了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使课题研究贴近了教师的需要,贴近了问题研究、贴近了课堂教学,更是突出了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研究

一节美术课的教学行为一般分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几个主要环节,判断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是衡量一节课的重要标准。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依据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学情实际、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方面因素预设的。但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有的教师忽视了教学目标预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以大而化之的思路、空洞的文字预设了教学目标,然而在后面的教学中流水似的淌到哪儿就教到哪儿,教学目标的不明和无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

(1)教学目标预设的可行性。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向学生提供合适的课程内容与方法,而教学目标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指向,有效组织教学活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内容、美术课程的理念预设教学目标,每一个目标都有具体的要求与标准,具有可行性。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往往将三维目标分解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环节是解决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是一节课必须的教学环节;技能目标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技巧,通过活动、作业或者语言表达,必须把握的技术与能力的要求;情感目标是融会在整节课中,其审美教育、审美能力提升是重点,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活动。因此,教学目标的预设一定要有可行性,过高过低均不符合教学要求。

(2)教学目标操作的可控性。教学目标是相对静态的,也是有指向明确的,但是,美术教学是面对一个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学生,这种预设只是相对稳定和大体指向的,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在教学生存中的变化。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要考虑教师的可控性,也就是教师在预设时思考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者可能会发生哪些课堂变化,发生的这些问题与变化要在教师的可控范围内,可控性是教学目标预设的重要要素。

(3)教学目标实施的可能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通过不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产生大不相同的教学效果。无论效果如何,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要通过教师教学手段实现的,学生实际效果体现的。因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面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分析实现可能性的基础与条件,比较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为有效课堂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2.、教学环境创设的问题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经常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审美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美术和艺术实践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学环境的创设是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

(1)视觉环境怎样创设教学环境。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美术课程的教育环境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学生在这一朝一夕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也直接影响到美术的课堂教学。教学环境的创设已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大美术教师所认同。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视觉艺术材料,创设一定的视觉艺术空间,让学生在视觉艺术的环境中感悟美,体验美。在从审美的角度,视觉环境的营造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情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的有效条件,学生在一定的视觉艺术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造,为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奠定基础环境。

(2)物质环境怎样创设教学环境。美术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教学环境是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和视觉、情感的综合条件,是根据教育规律创设的物质属性的教学环境。但是,我们的教师往往认为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关系不大,忽视了美术环境对学生日复一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物质环境的创设重视不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美术学科特殊要求,教师的智慧教学是将教学设计时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利用,大到教学设施,小到材料准备,细到每一个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物质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关注,将美术学习置身于一定物质环境氛围中。我们知道,美术是物质艺术、视觉艺术,主要靠物质表现出视觉效果,因而,创设一定的物质环境,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研究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紧密联系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以学科的自身优势,展示美术课堂教学问题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效,在研究的形式上,聚焦课堂,关注热点问题,解决操作技术,提高研究效益,使课题研究成为我校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精彩教学片断备课方式的研究。精彩教学片段备课研究是在美术课程改革以来集体备课形式上的创新,由于实施了新版教材,其观念、内容、形式、活动、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解决美术教师在课程理念把握、教材内容理解、教学目标预设、教学环节研究、资源有效利用、评价方式改革等方面的教师备课中的困难,每学期由各区县申报,由一个区县组织骨干教师精心备课主讲,以浓缩课堂教学的方式,一边介绍教学设计,一边演示教学课件,使美术集体备课呈现了新的研究方式。教师们在集体备课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难点克星”、“多重演示”、“对策锦囊”等具有时代特征和研究性、实用性的教学小栏目,丰富了集体备课的内容,解决了操作问题,提高了备课效益。全处四所学校在精彩教学片断备课方式的研究中纷纷亮相,展示了骨干教师的风采,也让一批青年教师有机会在精彩教学片断备课方式的研究中成熟、成长起来。

(2)“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究。同课异构是在“同课”的基础上,实现“异构”的发展。美术的“同课异构”选择是在同一教学课题,同一个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异构”。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是自身学识、经验等差异带来的各自特点,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效果。教学内容的“共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不同教师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研究是能够反映出教学个性的魅力,反映不同教师不同发展上的个性“异构”,是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也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研究创新的一种新形式。根据《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从教师能力水平素养提升的深度,从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的维度,以“同课异构”的模式,在美术教师优质课评比中深入研究,是对教师思想、能力、素养的一种考验与挑战。

(3)针对问题的课堂观摩研讨活动研究。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以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环境、研究媒体等诸多的前提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途径的研究。在研究中要着重把握目标预设的有效性,以及教材、资源、活动、媒体、环节设计的有效性,教师讲授的有效性等。我们课题组针对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组织了美术研讨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课堂“回归本色、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教学特色,展示了授课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研讨中,我们反思了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现状,聚焦课堂,紧密联系教材、学生、媒体,把握有效的教学设计,正确处理美术教材与资源利用的关系,重视“双基”与创新的关系,把握教学中的静与动的关系,理解教学媒体与专业基本功的关系,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操作性和艺术性,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切实提高教师教的有效途径,学生学的有效方法。

4.、课堂学习方式的问题研究

美术课程改革要促进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核心问题之一,是《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习方式变革带来课堂教学的变化。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美术课堂教学新的变化。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性转向全面性,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使教学更加民主和人性,使之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体验学习的乐趣。新的学习方式注入美术课堂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改善了师生关系,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更具有学科特征,体现了美术学科与现代信息社会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有效性。就教与学的关系看,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上,也就是说,我们优化课堂教学不仅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更要关注学生如何学,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当前的课程改革正是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创设了更大空间,而在这个空间中学生的学,正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优化。围绕学习方式的变革,我校聚焦美术课堂,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础,从研究的角度,通过不同类型的研究课、观摩课、展示课等,凸显学生在学习方式变革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科研上一批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中,从美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高度,撰写了一批有研究价值的论文,提升了教师对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能力。

(2)合作学习方式带来学生思维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标志之一。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合作学习在形式上已成为美术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显著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较多,缺少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课题组根据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以及南京市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整体推进策略,以实验学校为支撑,以骨干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进行了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组组织了专题研讨,凸显美术学科教学特征,在合作学习的研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和正确交流的习惯,让学生学会表达,养成认真倾听习惯,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在合作学习的艺术实践中,提高学习与动手的能力,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3)探究学习方式带来师生教学的变革。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与呈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重要前提,是实施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在以往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多地依赖教科书,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面对探究学习的研究,能否调动学生的广泛参,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关键在于探究问题设置是否科学、合理,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否具有艺术性。要考虑到问题设置难易程度的相关因素,学生的兴趣爱好,多种结论存在的可能,呈现方式的学科特征等。对同一问题的探究,采用不同的探究学习的方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5、课堂教学反思的问题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唤更多的学习型、科研型、反思型教师,以此体现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深入研究。我们在聚焦课堂教学问题时,依托课题研究,总结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形成综合性、创造性地解决美术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素质。反思是当前美术教育研究倡导的新形式,我们应该从课堂教学的困惑中寻找问题,从美术教育的现象中捕捉问题,从美术教学的交流、研讨中发现问题,从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找准问题反思的点,有利于明确反思的方向,从而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1)美术课堂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观念转变。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是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和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紧密联系美术课程改革的实际,在贯彻临沂市美术学科课程改革推进规划的进程中,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深入研究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不断解决推进中新的问题,在问题研究中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有效提高反思的效益。

(2)美术课堂教学反思增强了教师科研意识。美术课堂教学在课改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通过美术教育科研提高认识,分析问题,研究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中,新旧理念的碰撞,教学内容的变化,美术课程的拓展,创新意识的培养,评价方式的多元,媒体辅助的手段等方面都会引发问题研究的话题。

(3)美术课堂教学反思拓宽了教学研究领域。美术课堂教学的反思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方面。如何全面理解美术课程改革的积极意义,准确把握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提高研究的效益,拓宽研究的思路,针对美术课堂评课的研究,在观课、议课中加强反思,多视角深化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我们组织了部分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在美术评课的新思想、美术评课的新途径、美术评课的新拓展、美术评课的新保障等四个方面,从美术课程理念的高度和评课、观课、议课的维度,深入进行了有效评课的研究。

6.、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目标。教学评价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应当包括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从评价的功能角度,应当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类型。各类评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操作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内容与目标上应当体现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美术课程的核心理念。评价也是解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与价值。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评价的导向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其诊断功能、改进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也在评价中得到印证。由于美术学科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不应强调太多的规范性,而应根据学科审美特点和情感体验,崇尚多样性,要注重人的情感与智慧品质,使评价在学生发展中起到积极效应。

(1)课堂教学评价的准确性。美术课堂教学的准确评价要体现真诚性,要发自内心的评价,学生对教师评价是敏感的,因此教师的评价必须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才能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体现针对性,不同的教育对象有着不同的认知与心理特征,要依据教学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等,分层次、分对象的评价;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体现多样性,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求新、求奇、求趣的心理,评价要经常变换方式,体现评价的灵活、多样、适时。

(2)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性。美术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是关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规范与务实,是由单一评价向质与量评价转变。美术的评价往往是采用量化考核的分值来硬性评价,忽视了现代美术教育体现的丰富情感和活动参与的态度评价。因此,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主观的量化向客观的描述性分析评价、软性评价转变,多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和信心,适度地指出问题,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尊重学生审美个性的差异发展。

(3)成长记录评价的导向性。美术课堂教学的导向性评价是依托一定的氛围和载体进行的,而现时流行的是成长记录的方式,无论项目、格式如何,其目的是通过成长的痕迹,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研究成果

1.、提升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以水平。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以推动美术课程改革为目标,聚集了临沂第七实验小学热心课题研究的骨干教师,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关注了有效教学策略,锻炼了一支队伍,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2、增强了教师美术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让一大批美术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平台上,展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与实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增强了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3、拓宽了美术课程资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渠道。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发挥了美术课程资源的优势,凸显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的水平,强化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技术操作。

4、凸显了学校美术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培育了一批美术骨干教师,开发了一批美术校本课程,突出了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积极作用,展示了临沂第七实验小学美术教育特色研究的成果,为临沂第七实验小学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推进做出了贡献。

5、展示了课题研究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引领作用。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加快了我校美术课程改革的进程,教研依托科研提升,科研依托教研深化,加快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展示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我校的美术课程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实验课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经过近二年的研究,现已完成了研究的目标与任务,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随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需要研究,课题组感到美术课堂教学问题与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长期性的,不能因课题结题而停止研究,这是教育研究永恒的主题。面临美术课堂教学新问题的产生,新的课题研究也会孕育而生,关注课堂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新任务、新课题,特别在国家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中,美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显示出来,也是美术教育研究面临新的研究课题与新的挑战,美术教育研究任重而道远。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只是一个阶段针对若干问题的研究,我们要继续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中,提升我校美术教育品质,在课程改革和教育均衡推进中作出新的贡献。

[小学美术课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