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桃教案大班(精选18篇)

桃教案大班(精选18篇)

作者:琴心月

通过大班教案的实施,教师可以有目地地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教师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亲情也需要与人交往的友情。朝夕相处三年,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在幼儿园里有许多好朋友,他们一起学习、游戏、生活,体验着与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经过欣赏活动,幼儿对歌词与旋律已很熟悉。为此,我将亲情版的《两只乌龟》中改编为友情版的《两个好朋友》。通过创编活动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点滴的情景作为创作的源泉,体验艺术创造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并大胆演唱。

2、喜欢创编歌词活动,体验创编的乐趣。

3、感受表现温暖的友情。

活动准备:

故事挂图四幅;若干呼啦圈(做乌龟的乌龟壳);勾线笔、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2、师:我们一起来玩两只乌龟的游戏。

(评:幼儿在熟悉的音乐旋律及教师生动丰富的肢体动作带动下,再次感受音乐,并能随着音乐再现不同母爱的表达方式或抱一抱,或亲一亲……积极地予以情感回应。)。

(评:设问式的情感交流,目的明确,引发幼儿情感共鸣,亲情迁移到友情,过渡自然。)。

4、师:一首歌的旋律换上新词就是一首新歌,今天我们把《两只乌龟》改编成新歌《两个好朋友》,把你和好朋友一起做的开心的事情编唱到新歌里。

1、幼儿根据旋律画出自己创编的歌词。

教师巡视并指导:了解幼儿绘画内容;帮助幼儿按节奏(xxxx|x—)规范、整理歌词。

(评:由于口头创编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尝试用画歌词的方式记录创编的部分歌词。在音乐旋律伴奏的引领下,每位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相处的生活情景,思维活跃,创编出不同的歌词:我们一起来把舞儿跳、我们一起去看故事书、我们一起分享水果吃、我们一起去爬九峰山……幼儿边唱边画,获得创编歌词的好方法。)。

1、看图完整演唱幼儿创编的歌词。

2、师幼共同表演歌曲内容。

附:创编歌曲:两个好朋友。

亲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xxxx|x—||。

亲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xxxx|x—||。

亲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xxxx|x—||。

亲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xxxx|x—||。

我和你慢慢慢慢地追随,来到了幼儿园做游戏。

大家一起玩,小手拉小手,我们一起游戏真快乐。

大班教案

1、幼儿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能用模仿解放军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变化。

2、幼儿能依据图谱的变化及自身的经验,创编模仿解放军的动作。

3、幼儿做模仿动作时,能控制动作幅度和力度。

1、音乐。

2、相关卡片。

3、阅兵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学习动作。

1、播放视频,导入活动。

“你们看过军队大阅兵吗?在国庆节这一天,解放军叔叔们要参加盛大的阅兵活动来庆祝祖国的生日,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庆祝的吗?(播放录像资料)。

2、理解a段,创编动作。

(1)个别表演动作。

“刚才我们在录像里看到解放军叔叔是怎么来庆祝的?”

(2)集体练习踏步。

“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听着音乐一起学一学解放军走路好不好?

(3)练习踏步敬礼。

“这次听着老师的口令学一学解放军走路和敬礼,看谁走的最神气。”

好?

(4)创编歌曲动作。

“当我们解放军叔叔踏步走向主席台的时候,他们要一起开响礼炮庆祝。

生日了,开炮发出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轰)那我们用手做一个什么。

动作来表示开炮呢?

二、分组表演,体验节奏。

1、分组表演a段音乐。

“我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表演海、陆、空三军,我是总指挥,听音乐和我的命令一起来庆祝祖国的生日吧。”

2、学习b段音乐结构。

“我们一起听听下面这段音乐讲的是解放军叔叔在干嘛?”

“这段音乐和前面那段听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是讲的解放军叔叔走到主席台前挥动红旗在向他们的首长问好呢,向首长问过好以后,他们就会再次开响礼炮庆祝祖国的生日,然后他们就要离开主席台回家了,下面我们小朋友听着这段音乐,听好我的口令一起来学一学解放军。

3、看图谱完整练习动作。

三、再次表演,结束活动。

听音乐,在教师带领下,边表演边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秋游大班教案秋游教案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用各种线条、图案装饰树,激发对线描画的兴趣,增强艺术美感。

2、能主动地对同伴的作品作出较正确的评价。

3、培养幼儿探索树的能力,通过感官观察并记录树的样子。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线描笔、画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点击课件,出示“树”):这是什么字?你认识吗?

2、师:世界上的树有很多种,你知道的有哪些?

3、师:树的种类多,形状也是各种各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4、师生小结:有的树干粗、有的细;有的树冠大、有的小,有的树冠像三角形,有的像椭圆形,真是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5、师:我们到幼儿找一找各种各样的树。

(二)讲解示范,掌握绘画要求师:今天我们就用线描的方法来画树,你想怎么画?

幼:用各种线条、图案……师:你们熟悉哪些线条?

幼:波浪线、螺旋线、锯齿线、长城线、斜线、直线、弧线……(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领幼儿徒手练习各种线条的画法)。

(三)欣赏线描画范作,感受线条变化带来的艺术美感。

师:在这些作品中你发现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呢?它们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要求:在电脑中选一棵或者是平时看到过的树,在纸上画好外形(轮廓),要画得尽量大,布局合理。

2、幼儿作画,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

(五)讲评作品,结束活动1。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2。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点意见。

3、介绍线描画,鼓励幼儿自由尝试创作。

活动反思:

树在幼儿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熟悉的.。本次活动主要以孩子通过线描画来表现“树”线描画对我们大班的孩子来说,也并不陌生,之前也已经接触过了。所以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孩子都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线条、形状来进行绘画。如,在画一棵树的时候,她们先用各种线条来画,然后用各种形状来装饰这棵树,凭着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各种不同树,达到了活动的预设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但是,还是有个别幼儿不懂的如何运用各种线条和形状,只是一味地简单画上几个大图案,然后涂上颜色。看来这些个别的幼儿还是无法接受新事物,不能运用多种形式去表现。《指南》艺术领域2—1—3“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大班教案

1、了解牙齿,知道牙齿的作用;了解影响牙齿不健康的几种现象。

2、学会自理,运用正确的方法保护牙齿。

3、以拥有健康洁白的牙齿而自豪,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一)经验准备:幼儿了解牙齿健康的标志。

(二)物质准备:牙齿模型、镜子、牙刷模型、食物及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了解牙齿对人的作用。

师:牙齿我们都有,我们在什么时候会用到它呢?小结:牙齿能让我们享受到许多的美味佳肴。

(二)观察牙齿,认识发现。

引导语:刚才屏幕上阿姨的牙齿大家都很羡慕,那你们想看看自己的牙齿吗?

师:(出示镜子)小朋友们都有准备镜子,请你们照一照自己的牙齿。看看你的牙齿长得怎样?小结:大家发现自己的牙齿发黄、发黑、有小洞,这说明我们的这些牙齿不健康,生病了。牙生病带给我们的烦恼可真多!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三)学会保护牙齿。

引导语:你们会保护牙齿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我是小牙医”,比一比谁真的会保护自己的牙齿。

1、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演示课件,伴画外音:这里有1——4四个号,每个号的后面有一幅图片,图片上将会出现一个小朋友对待牙齿的做法。对不对呢?你是小牙医,由你来诊断,要说说理由)

2、提问: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牙齿呢?

3、小结:每天都要刷两次牙,早上起床一次,晚上睡觉前一次。少喝碳酸饮料,少吃冰冷、生硬的东西。

(四)活动结束。

师:一口好牙,能给我们带来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让我们都记住这样一个日子——9月20日(世界爱牙日),珍惜并保护好我们的牙齿,因为我们共同的目标是——没有蛀牙。

大班教案

1、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发展幼儿积极思考的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按种子的种类、大小、颜色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制作种子标签。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一、幼儿参观种子公司,自由观察、谈自己的发现。

二、集中讨论幼儿的发现,小结种子是各种各样的,很有趣。

三、分类活动

1、讨论分法

让幼儿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分?还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种类、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

2、幼儿自由操作,对种子进行分类。

3、小结幼儿分类情况。

四、制作种子标签活动。

五、自由结束。

幼儿对种子发芽的实验很感兴趣,本节课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师幼配合的比较好,幼儿在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很专注,能每天到教室就到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当发现在黑盒子里、在没水的瓶子里和在放入很多水的瓶子里的种子不发芽时有的幼儿能主动问老师。但大多数小朋友不是很主动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大班教案

1、能大胆选择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意装饰盒盖。

2、组合作品,变成一组完整的玫瑰花的画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盒盖,双面胶、浆糊、轻音乐、各类美工材料(自然材料、生活材料及废旧材料等)、绿色纱做的大花托、花茎、玫瑰花一朵。

1、在“送你一朵玫瑰花”的音乐声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跳舞,激发游戏兴趣。

2、出示玫瑰花,“今天我在跳舞时特别开心,你们看,我也有美丽的玫瑰花。你们觉得我的花好看吗?”

3、组合盒盖:“看,这也是一朵玫瑰花。”“我也想变得很美丽,小朋友,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你会怎样帮我打扮呢?”

1、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类材料,说说自己的创意。

2、看看老师的范例,说说自己的感觉。

1、个人或分组,拿盒盖,选材料。

2、有序装饰,选择合适的黏贴材料。

重点:

1、装饰材料的和谐,色彩的搭配。

2、装饰画面的完整。

1、组合盒盖,变成一朵大的玫瑰花,体验成功的快乐。

2、互相欣赏各块的特色,感受美术的多样性。

1、材料:盒盖大小要统一,自然材料选择2种,多了杂。

2、创意方式:选择一种美术方式(立体手工)进行装饰,单个作品也要有美术的技能渗透,组合作品时效果会更好。

3、评价:孩子的装饰都偏重色彩的鲜艳,但是缺少整体的协调。

小百科:玫瑰原产地中国。属蔷薇目,蔷薇科落叶灌木,枝杆多针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9片,椭圆形,有边刺。

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 理解早上、中午、晚上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

2. 了解一天中的时间顺序,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重点:知道一天中早上、中午、晚上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主动讲述三个时间段自己的状态。

活动准备:

1. 早上、中午、晚上的三张图片。

2. 表示一天中各个时间段的照片,每个时间段3到4张照片。

活动过程:

1. 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先来看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

3. 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1. 我们从早上到中午再到晚上,会做很多很多的事。现在我来做动作,请你们来猜猜

我做的动作是早上还是中午还是晚上做的事情。

2. 教师做动作(穿衣、梳头、睡觉等等)。

3. 个别幼儿来前面做动作,其他幼儿猜测。

1. 瞧!谁来了?(小猫)小猫说它碰到了难题,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你们愿意吗?

2. 原来,小猫不知道怎么把这些照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张表格分成几份?(3份)这是早上,这是中午,这是晚上,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干什么嘛?你觉得照片里的事在什么时候做比较适合呢?请个别幼儿说说,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将图片贴到相应的表格里。

3. 小朋友都想动手来帮小猫的忙是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动动手吧,把相应的照片贴到相应的表格中去。

4. 小朋友都贴好了吗?那谁来说说我的一天,我早上做什么?中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请幼儿说说“我的一天”。

大班教案

1.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诗句中体会作者淡淡的旅愁。

3.比比谁收集的古诗多。

课件、搜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2. 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你已对这首诗做了哪些了解?

师小结,并解释题目《枫桥夜泊》及作者张继。《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指导初读古诗。并评价,在书上做好标记。

4.理解诗句。

(1)“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意思。生回答师小结: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2)“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思。

问:为何愁眠?联系这两句的景色想一想。(出示课件)

板书:愁眠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象?教师引读:

1、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因此: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

(4)“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5.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6.诗中的感情。板书:表达了 __愁闷____的思想感情。

7.听音乐《涛声依旧》读古诗。

大班教案

1.学习对称剪纸的步骤,知道三个步骤的要点。

2.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体验对称剪纸的奇妙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称剪的方法,明确知道三个步骤。

活动难点:

了解手处边缘线不能剪断。

1.范例(不等人数的剪纸作品)

2.长方形的折若干、剪刀每人一把、铅笔每人一支

一、导入。

1.今天,我带来了一对双胞胎,看看他们长得差不多高、差不多胖。

2.师出示范例:你们觉得我是怎么做出这对双胞胎的?

3.除了这对双胞胎,还来了一组六胞胎。出示范例,继续观察。

二、探索对称剪纸的方法。

1.师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示范。

2.我刚才是怎么来剪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折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3.第二步呢?画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画,画的时候需要把他们的手一直画到边上,不能断掉)

4.最后一步?(剪,要沿着画好的剪,手那里不能剪断)

三、幼儿制作。

1.都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不好?

2.提供纸、剪刀、铅笔。

3.幼儿制作,师观察。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四、展评。

1.请幼儿说说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2.请幼儿一起分析失败作品的原因。

3.我们把材料放在美工区,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下次可以再去试试。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大班教案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美丽的瓷器随处可见,可他们却很少与之互动,美丽的瓷器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陶艺课程是我们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孩子们每次也只是与泥巴打交道,却从没有亲眼瞧见陶艺作品变成真正的陶瓷作品的过程。无意间翻到一本《会痛的泥娃娃》这本儿童心灵成长绘本,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漂亮的瓷娃娃是需要经历火烤的考验,然而故事中的两个泥娃娃在面对同样的困难时,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它们不同的命运。《指南》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大班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像泥娃娃那样坚强吗?一味的跟孩子们讲道理太干涩了,把道理放进故事中明显生动很多,通过这样的绘本旨在让幼儿知道成功有时候必须经过一些考验,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1.知道泥娃娃与瓷娃娃的关系及制作流程。

2.感知故事内容,学习泥娃娃在遇到困难时做到坚持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3.体验成功的喜悦,吸取失败的教训。

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看图描述两个泥娃娃面对困难时的不同表现。

难点:学习泥娃娃坚持不放弃的良好品质。

瓷娃娃图片若干、ppt、音乐。

一、出示图片,了解瓷娃娃的'质地。

1.师:“这些是什么?”“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师:“用泥做成的娃娃怎么就变成漂亮的瓷娃娃了呢?请你们看一看,你们能告诉我吗?”

(出示陶瓷制品的制作流程图片:初坯——素烧(8小时)——冷却(5小时)——上釉彩——釉烧)。

小结:原来泥娃娃是需要这么多步骤才能变得如此漂亮呢,真不容易!

二、出示ppt,感受泥娃娃遇到困难选择放弃时的遗憾。

1.师:看!这是一位陶瓷匠大师,叫做赛利亚。他今天用一块陶土捏了两个可爱的泥娃娃呢!看上去怎么样?(黑黑的,没什么特别)。

2.师:要想变成漂亮的瓷娃娃必须经历火烤,所以在赛利亚准备睡觉时帮其中一个泥娃娃涂上一层釉就放进火炉了。

3.观察泥娃娃的表情,猜测其心理变化。

三、理解故事,感受另一个泥娃娃为成功付出的代价。

1.观察图片,提问:

2.仔细观察泥娃娃的表情,感受泥娃娃为达目标的坚定性。

3.师:“经过一个晚上火烤煎熬,现在的泥娃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小结:“赛利亚还用颜料为瓷娃娃画上了美丽的衣服,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实在是太美了,摆在橱窗里小朋友看到都非常喜欢。”

四、情感体验。

1.“原先的泥娃娃现在会是怎样呢?”,幼儿猜测并说一说。

2.出事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后悔,知道错过就是错过,只能让自己不再做后悔的事情。

3.播放音乐,出示两个泥娃娃的对比图,感受选择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通过对比两个泥娃娃的命运,知道不放弃、坚持到底才能取得成功。)。

五、延伸活动。

通过游戏体验,感知坚持就能得到胜利。

大班教案

1、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2、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正确感知9以内的数量,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扑克牌

数群卡片、数字卡片。

一、目测数群,学习准确运用量词

1、出示实物数群卡5张。

教师:你们看,卡片上有什么?

教师:xx有多少呢?(要求幼儿在回答时正确使用量词)

2、游戏——数得快、说得对。(教师指某一卡片,幼儿准确说出数量,并正确使用量词。)

二、比较相邻两数的关系

教师:谁来给这些卡片排队呢?

教师:哪张卡片应该放在第一个?

教师:现在卡片已经排好了整整齐齐的队伍了,我想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给它们贴上数字,表示它们有几个?(请一名幼儿操作)

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是怎么排的?

教师:9的前面是几?

教师:8和9哪个多?(以此类推比较其它相邻两数的多少。)

三、幼儿操作:玩扑克牌。

教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呀?(出示扑克牌)

教师:游戏的名字叫做“找邻居”。这一张是几?(教师任意出示一张扑克牌比如说“5”)

教师:“5”的邻居是谁呢?(“4”和“6”)

教师:你们说的真对,“5”的邻居就是“4”和“6”。现在每个小朋友都从桌子上哪一张扑克牌,跟着音乐区找邻居吧,找到邻居以后就可以和你的邻居手拉着手跳舞吧!

四、收拾材料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1、蚂蚁搬家的图片。

2、兔妈妈和蘑菇房子的图片,5只小兔贴绒玩具。

3、红花和红旗每人各一个,插花每人5片。

(一)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蚂蚁搬家的图片)师:你们看,它们在干什么啊?(在搬东西到新楼房里过冬)师:图中有几只蚂蚁呢?(五只)请幼儿分别在图中找出蚂蚁搬家的不同之处,教师依照幼儿说出的结果,写出5的4种分成。教师总结:冬天到了,小蚂蚁忙着搬家到新楼房里过冬了,小朋友真棒,能找出这么多的不同之处。现在我们知道了,5的分成有4种不同的分法,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二)让幼儿尝试写出分成师:冬天要到了,小蚂蚁一家可高兴了,它们搬到了新楼房里,暖暖和和的过冬了,可是呀兔妈妈却犯了愁,它有5个兔宝宝,却只有两栋蘑菇房子,该怎么分呢?它呀,想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帮它分一分,你们愿意帮它分吗?(教师边说,边依次出示兔妈妈的图片、两栋蘑菇房子图片,以及5个兔宝宝贴绒玩具)。

1、请幼儿帮助兔妈妈来分房子。幼儿观察,将5只兔宝宝分在两座蘑菇房子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分的结果,并尝试用分成的方式将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分法,总结出5的4种分法。3、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引导学习有序进行5的分成。

(三)、幼儿集体探索操作。

1、师:老师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5个雪花片,想请小朋友送给左手的红花宝宝和右手的红旗宝宝,该怎样分呢?我们小朋友拿着雪花片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老师请个别幼儿说。(红花宝宝分2个,红旗宝宝分3个)。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老师请个别幼儿说。红花宝宝分1个,红旗宝宝分4个,(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师:我们一起把小朋友分的方法用笔把它记录下来好吗?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带领幼儿把5的分成读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大班教案

通过游戏使幼儿感知白光是由七种颜色合成的。三棱镜具有分解光作用。激发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

5~6岁幼儿。

将三棱镜等材料放在活动区中,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彩色转盘、三棱镜等。

组织幼儿雨后观察彩虹的自然现象。

以幼儿自发性探索为主,引导幼儿发现、探索三棱镜分解光的性质及彩色转盘对光的合成作用。

交流自己的发现。

大班教案

1、能较协调地进行正走、侧走和倒走。

2、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选择活动的场地。

一、准备运动。

教师将幼儿带到草地上进行准备运动。

二、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告诉幼儿游戏的名称和玩法。

2、教师宣布游戏的规则。

(1)“磁性人”不能转身,不管怎么走始终只能面朝一个方向,否则视为磁性消失,暂停游戏一次。

(2)“磁铁”位置不断变换,“磁性人”的动作要随之变化。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1)幼儿四散战立,教师扮磁性人。“磁铁”在“磁性人”身后,“磁性人”倒走;“磁铁”在“磁性人”身前,“磁性人”正走;“磁铁”在“磁性人”侧面,“磁性人”侧走。

(2)活动两次后,由幼儿来扮演磁铁。

(3)教师监督幼儿,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

三、活动结束。

教师组织幼儿评价活动过程,表扬表现出色的幼儿并组织幼儿有序回活动室。

大班教案

1、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初步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尝试用声势、乐器表现乐曲的顽固伴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组织幼儿欣赏苏格兰风情图,观看视频。

2、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十六宫格图、声势图卡、铃鼓、圆舞板等。

【活动流程】

一、暖身活动——复习节奏

1、肢体节奏模拍

2、语词节奏模拍

二、律动感应全曲曲式aabca桥aa。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应全曲曲式

2、语词律动感应全曲曲式

语词节奏及动作,如:洗洗洗水果 /切切切水果等。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b段:打嗝

c段:请朋友帮忙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桥: 谢谢你们榨的果汁,我们再多榨点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a段:语词律动榨果汁

三、律动感应曲式——a段。

1、分析曲式a段

引导幼儿在十六宫格表上体现顽固伴奏。

2、通过声势节奏感应

引导幼儿以手拍等不同肢体部位创编演奏tatat tta的节奏。

3、乐器节奏感应。

四、结束部分(互动)

鼓励幼儿邀请客人共同游戏

1、幼儿乐器演奏,客人老师肢体语词感应。

2、客人老师乐器伴奏,幼儿跳舞。

结束部分视时间灵活调整。

大班教案

1、初步学习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探索用各种肢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洗衣机的洗衣程序。

2、进一步学习根据动作和语言的提示,在游戏情节中创造性的表现洗衣过程。

3、通过分角(转 载 于:/

(1)请部分幼儿围成圆圈做洗衣机,教师通过身体动作、语言来指挥幼儿玩洗衣机的游戏。

(2)请幼儿穿上大衬衫,罩住自己的头听音乐做游戏。 重点指导:洗衣结束时,“衣服”都要做出自己的造型贴在“洗衣机壁上”。

大班教案

1、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

2、音乐和录音机。

一、活动引入。

1、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

“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1、安静倾听乐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乐谱。(欣赏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教师在图形谱上指示音乐的进行,幼儿坐在座位上用不妨碍他人的小动作表现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景动作。

3、提问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讲述进行整体描述(或请一个孩子进行)。

三、分段欣赏,并跟随音乐做游戏“原来我们的列车有一个这么奇妙的旅程,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奇妙的列车旅程好吗?”

(1)引子:重点弄清什么时候收拾行装,什么时候告别,什么时候拉汽笛,什么时候派队(起踵点头)启动。

(2)ba段:重点弄清什么时候进山洞,什么时候出山洞,什么时候过长隧道。并且提示幼儿表情的投入。

(3)3段:重点指导黑子们想象奇妙的森林里有什么景物或动植物,并用身体去表现,并鼓励孩子们与别人一起合作摆造型,并提示孩子的造型要留出“铁轨”给列车通行。

(4)尾声:重点是放气和减速刹车,要求能卡准节奏做。

四、完整地进行游戏。

1、教师作火车头,带领孩子完整地做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女孩子先扮演列车,男孩子先扮演奇妙的森林。

2、玩第二遍时,男女孩子交换角色。教师在玩之前提示第一次游戏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3、让孩子自由扮演角色,并提醒幼儿听准音乐,按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4、高潮结束。

1、课时的量太大,幼儿在没有熟悉音乐,熟悉歌词的情况下,音乐游戏的展开很难,这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能分课时设计或者采用图谱等形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会更好。

2、我在示范表演中,没有请其他的教师帮忙扮演不同的角色,我自己很辛苦,也影响孩子记忆表演歌曲中的第二段。

3、在教学中重难点没突出,没有攻破,在活动设计钱疏忽考虑了。

4、多设计一些形象具体的情境教学会更好,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发孩子的表演欲望。

大班教案

从古到今,爱国教育一直是永恒的主题。热爱祖国是每个中国人应有的一种深厚情感,将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乐,大班幼儿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同唱一首歌》是一首创作歌曲,3/4拍,宫调式,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歌中唱到四名少数民族小朋友,喻示着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歌唱祖国“妈妈”。通过演唱、感受歌曲,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

根据孩子比较活泼、善于表演的特点,在活动中,通过看——看图片;听——听音乐;说——说知识、说体会;唱——唱歌曲;跳——跳舞蹈的综合活动,让小朋友们多角度、多渠道地感受和表现各民族的特点,巩固知识、探索未知,并以此激发孩子对祖国和人们的热爱,增进民族大团结。

1、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情绪,理解歌词,记住歌曲中任务的顺序。

2、学习切分音及休止符的演唱,并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三拍子。

3、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亲如一家。

1、课前了解本次教学活动中四个小朋友所属的少数民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以及这些民族的服饰、歌舞等。

2、《同唱一首歌》教师教学资源、课件、钢琴。

重点:记住歌曲中人物的顺序,并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

难点:学会切分音及休止符的唱法。

一、随《同唱一首歌》进活动室。“咱们的幼儿园是个大家庭,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里有56个民族。”

(1)认识四个少数民族。逐个出示图片,按节奏说出四个小朋友的名字。

(2)用好听的声音唱出4个小朋友的名字,并处理空拍。

二、学习歌曲:

(1)完整欣赏音乐,让幼儿说出对歌曲的感受。

(2)分段欣赏,教师清唱,处理歌词,提问:“歌声里都有谁?都唱了什么?”

(3)出示图谱。

(4)拍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拍手表示强拍,尝试用拍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弱拍。用拍手拍肩的形式演唱。

(5)处理切分节奏,在图谱中找出切分节奏。

(6)看图谱演唱歌曲,注意空拍及切分音的演唱。

(7)小朋友做小小歌唱家,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老师指挥。

(8)教师弹琴,小朋友跟唱两遍。

三、为歌曲创编动作,老师给予帮助。

老师演唱,小朋友自由伴舞。

四、认识56个民族,进一步感受歌曲。

(1)“咱们中国除了这四个民族以外还有什么民族?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班里还有什么民族的小朋友?认识其他民族。

(2)播放《爱我中华》音乐,教师与小朋友一起舞蹈。

(3)随音乐结束活动。

在表演区播放三拍子乐曲,利用区域内的民族服饰及民族乐器,进一步巩固三拍子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