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实用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5篇)

实用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5篇)

作者:纸韵 实用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15篇)

调研报告的撰写需要注重客观、准确、清晰和逻辑严谨,以便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报告内容。这里有一些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依托和保障。

基层民警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当前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基层民警已基本达到会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能在公安网上进行信息录入、查询等工作。而且目前的派出所已基本全部接通了公安网,有的派出所还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民警微机配置率正逐年提高,有的所队甚至达到100%。很多民警认为,现在所有日常工作,包括追逃、查人、破抢包案件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做到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民警在工作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如案件及违法人员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录入警务综合应用系统,使采集的各类信息及时转化为网上信息数据,发挥信息查询及共享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石家庄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中,通过“居民区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居民区的人员居住及房屋情况全部登记录入;通过“石家庄市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情况全部登记录入。这些信息的录入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执法办案和治安管理。第三是应用范围较广。民警不仅能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而且日常公务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缩短了办公行文等事务性时间,将民警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1.缺乏系统培训,基层民警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有待提高。虽然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但民警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又缺少系统培训,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

2.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总量不足、配置较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建设是公安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的保障,受经费的制约,基层派出所的计算机配置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公安警务网络化管理普及、推广和逐步升级的需要。

3.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少。目前民警上网主要是查询人口信息,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网上作战的能力不强,信息预警、信息促控、信息导侦的工作成效不明显。

4.缺少专业化人才。由于缺少系统性培训,造成基层派出所信息化专业性人才紧缺,致使一些硬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影响正常工作,在网络及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5.对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对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不明确,导致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或者采集、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存在偷工减料、描述不准、用词随意等问题;由于信息研判、传递、反馈工作不顺畅,导致信息关联度、共享度低,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要对基层公安信息化进行建设就要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如可以聘请高校计算机教师对民警进行培训,还可以在市局或分局的主页上设立学习专栏,为基层民警提供计算机应用、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渠道。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设备、资金的投入。因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公安工作发展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出发,把公安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信息的实战化应用,切实提高实战效能,调动民警的使用积极性。应该在网上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信息的自动比对、关联查询、动态分析,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击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公安实战服务。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还要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关联和共享。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和规范标准,全面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打破各种障碍和壁垒,努力实现基础信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互联互通、高度共享。

要使基层公安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要切实加强和不断完善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现公安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发展的目标,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信息化建设。

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按照公安部关于“金盾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公安工作发展水平差异的限制,各地“金盾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且“金盾工程”建设要求各警种、各部门分别建成纵向贯通但横向封闭,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和应用系统,客观上造成了警种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壁垒,影响了公安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而公安大部分业务工作都依赖于对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占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该具有所有信息资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特点。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依据自身公安工作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为一体的、打破警种部门间的条条限制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完成全部警务工作数据电子化、警务工作流程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思想和警务工作机制模式限制,逐步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的电子警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电子警务的目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厚积而薄发,其对工作的巨大推动是依靠信息的不断积累、信息资源的逐步增加,最终引起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因此,在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硬件设备的投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地、本部门和公安工作的实际,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方针,立足实战,边建设、边应用、边改进,确保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公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置,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内涵、外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信息警务,把着力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努力建立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社区警务为依托的现代化警务模式。

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梦芭莎隶属于摩拉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经历6年多的努力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服装类b2c电子商务的领军企业。摩拉公司的产品研发中心位于全球领先的服装设计基地广州,将电子商务营销团队设立在上海并面向全球进行电子商务营销管理。该公司的目标是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b2c垂直电子商务企业,公司的宗旨是让每一位顾客享受电子商务所带来的超值优质的产品和体验最新的时尚潮流。

梦芭莎作为国内首个实行自主多品牌管理的电子商务企业,公司按照不同的顾客细分群体打造了多个自主时尚品牌。目前拥有梦芭莎时尚网购品牌,若缇诗时尚女装品牌,蒙蒂埃莫高端商务男装品牌,克莱费尔男鞋品牌,宝耶童装品牌,ing2ing年轻时尚潮品牌,所然原创设计师女装品牌,梦芭莎维多利亚高端内衣品牌,千金本草汉方化妆护肤品等,产品线涵盖了女装、内衣、鞋子、童装、男装、箱包、家纺、饰品、婚纱、化妆品等时尚领域。

目前,梦芭莎主要的品牌策略为多品牌战略、市场细分战略、数据库营销以及门户网站品牌推广。梦芭莎通过多品牌和市场细分战略,将目标市场以多个自有品牌的方式细分,使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某品牌。数据控营销是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顾客,使用目录邮递的方式向消费者传达信息。梦芭莎的品牌推广主要依赖门户网站作为媒介,其线下广告覆盖面却很狭窄。

(一)市场调查。

1、调研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梦芭莎的市场情况,确定梦芭莎的市场地位,拓展品牌的市场发展空间,更好的制定营销策略,进行一次对目标人群的有关市场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市场的品牌认知与竞争情况,分析企业现存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2、调研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让被调查者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获得所调查对象的信息。在调查中将调查的资料设计成问卷后,让接受调查对象将自己的意见或答案填入问卷中,通过统计结果来分析梦芭莎的品牌状况。

3、调研范围。

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梦芭莎的品牌营销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梦芭莎现有的营销策略对企业发展情况的影响,主要通过向经常使用电脑的18-45岁的女性投放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发放共计350份,回收并筛选出300份有效问卷。

4、数据分析。

(1)梦芭莎品牌知晓度。

(2)顾客的购买行为。

在了解梦芭莎的顾客群体中,仅有39%的顾客产生购买行为,其余的61%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因此这部分人可以认定为梦芭莎的潜在顾客。

(3)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

(4)对梦芭莎认知的渠道。

梦芭莎主要将品牌推广投放到门户网站和目录邮递两种方式。其中近98.24%认识或了解梦芭莎的消费者都曾经在门户网站中看到过梦芭莎的推广信息。梦芭莎在线下进行的品牌推广活动极少,这样可能会由于过多的使用虚拟网络进行推广而降低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度。因此,使用线下品牌推广渠道也尤为重要。

(5)购买产品的类别。

梦芭莎的主流产品是高档内衣、品质女装及品牌鞋包,其它如男装、饰品、家纺等产品销售量并不可观。为女性提供的一站式购物平台并没有体现出过多的优势,产品销售的两极分化成为牵绊“一站式”模式的最主要原因。

(6)同类网站的竞争情况。

梦芭莎的主要竞争对手来自于b天猫和凡客诚品。问卷投放的目标消费者中由近84.33%的人选择在天猫进行购物,40.33%的人选择在凡客诚品购物。天猫的竞争优势是其产品种类丰富,涵盖面广泛且品牌建立时间长,知名度高。凡客诚品的优势是平民化的时尚且价格优惠,产品性价比高,且近几年广告投放力度极大成为街头巷尾的讨论热点。

(7)对梦芭莎的评价。

由表一可知,顾客对于梦芭莎的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有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及描述情况,梦芭莎的优惠活动也相对欠缺。但是在网站界面和搜索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二)调查分析。

1、品牌知名度低。

由市场调查报告得出,在目标消费群体中有66%的人听说过梦芭莎这个品牌,其中有61%的人没有选择在梦芭莎购物。而这一部分人有52%是因为梦芭莎的知名度低而选择放弃在梦芭莎进行消费体验。根据数据显示,梦芭莎至少有一半的顾客流失是因为知名度过低。因此,梦芭莎提升品牌知名度是当务之急。

2、品牌鸿沟。

梦芭莎的潜在消费者往往将其看做是一个商品,对他的产品、品牌停留在理性认知层面,是一种“我可以买,可以不买”“我可以用,也可以不用”的心理状态,同时由于梦芭莎的产品属于快速消费品且类似的购物平台或传统渠道给潜在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一系列因素导致梦芭莎陷入“壕沟”型的品牌鸿沟中。

3、网站信誉差。

4、客户忠诚度低。

梦芭莎对于客户忠诚度建立的缺乏持续的两性心理刺激及增值感受较为欠缺。增值感受也可以用增值价值来诠释,通过产品或服务来为消费者提供“值得”购买的动力,促使消费者积极地购买产品,并愿意持续消费该产品,更愿意将品牌推荐给周围的人,这是客观忠诚的表现形式。梦芭莎对增值价值的运作还停留在同质化阶段,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异于其他同类型购物平台的品牌增值感受。因此降低客户忠诚度,增加客户维护成本。梦芭莎目前为消费者提供的增值价值主要包括:30天无条件退换货、货到付款、满额免运费、店铺试穿等服务。但是,这些增值价值与其它电子商务企业如凡客诚品几乎毫无差异,甚至本身的个别服务并不突出。例如,30天退换货处理过程繁琐,客户投诉率居高不下。店铺试穿区域性限制性强,梦芭莎作为面向全球的网络购物平台,它的试穿店铺目前仅有10家,分布在广州、东莞、上海、江苏四个地区,店铺试穿似乎意义不大。

品牌上,增强对品牌的不信任感。这一系列的原因都会导致梦芭莎网站的信誉度下降。

通过对梦芭莎企业的调查,了解梦芭莎企业现有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梦芭莎影响企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等,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牌营销策略。

调查报告可以为论文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帮助更好的以梦芭莎企业为案例,为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起到借鉴意义。

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因此,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十六大进一步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既包括城市信息化也包括农村信息化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我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仍在扩大的情况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一,这是信息化工作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信息化工作的根本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强薄弱环节,重视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信息化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第二,推进农村信息化是抓住机遇、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村城市化要以信息化为前提,首先必须建立畅通发达的信息渠道,以信息流激活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用信息化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是抓住一次重要战略机遇,把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农村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第三,这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加快农村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第四,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改革的需要。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信息化使许多政府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更好,帮助政府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现今,无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或者国家安全的保障,都不能没有信息化的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水平落后,所以今后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受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分布稀疏、地域广阔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加大信息化建设,始终面临高成本、高风险的投资瓶颈。同时,农村通信的技术接入手段遭遇政策限制,实现普遍接入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由于农村幅员辽阔,部分区域后期维护、服务等工作也存在困难,农村光缆被盗现象严重。部分偏远区域通信基础设施铺设到位后,电话、宽带入户率难于保证,而农村电话由于农民收入的原因使用率非常低,热装冷用现象严重,基本上是接电话的多,打电话的少,这就导致通信投资大而收益小,投入产出倒挂相当严重。

第二、农民对信息化需求有限。目前农村宽带市场增长较为困难:一是由于农民经济水平不高,难以承受电脑终端价格、宽带月使用费等成本支出;二是通信网络科技含量高,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普遍缺少电脑知识,难以熟练掌握和使用通信网络,尚未形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第三、农业信息资源缺乏,使用不便。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农民生产生活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农产品买卖信息、价格信息和农业科技知识等。而实际生活中,适合农村的信息资源严重匮乏,信息不灵和不对称导致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难的问题时有发生。我们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发布能力较低,信息资源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尚未建成采集、加工、发布、反馈等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运行机制还不活,一些涉农网站对农民的真正需求了解不够全面,缺乏从上到下了解农村的信息人员,尤其是最基层负责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和推广应用的人员,从而导致信息不实用,更新也不够及时。

农村改革以来,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在信息化的挑战面前,如果农村不能与时共进,城乡差距将再次被拉大,如果占人口70%以上的农村仍被排除在信息化进程之外并因此拖住中国现代化的脚步,中国同样将面临被世界抛弃的危险!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第一、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时代,建设通信网络是发展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必经之路。没有通信接入能力,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化就无从谈起。

一要加强有线电视的网络建设,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服务;二要扩大电话的服务功能,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服务;三要加快农村的互联网建设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第二、加强农村信息化宣传培训。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不强,农村懂信息化技术的人才更是缺乏。一些乡村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可有可无。据了解,农民对电脑的用途知之甚少,能独立上网的农民更少。农村信息服务站上网历史记录中显示,经常访问信息网站,查看农业信息,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并不多。掌握信息化应用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前提条件。否则,网络对农民来说就如同聋子的耳朵,成为摆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政府要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宣传和引导,利用各种公开场合进行信息化功能和成果演示,广泛宣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激发起农民强烈的兴趣。同时,认真总结农村信息化成功经验,推广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第三、切实加强对农民信息化培训工作的领导,全面普及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应用基本知识,义务帮助解决农民信息技术薄弱的问题。在培训中要统一培训规划、培训教材、培训经费,避免分散培训、重复培训、低效培训等弊病。根据实际需要,区分主次,重点抓好专业信息员和普通农民的培训。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特点,确定不同的信息化教育课程,让农民自愿报名,自主选择参训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使农民群众尽快掌握信息化操作技术,真正实现信息化下乡、进村、入户。

第四、降低农村通信服务成本。根据农村通信投入大、产出低的现实情况,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通信运营企业发展农村通信和农民使用通信,向通信运营企业适当返还农村通信营业税,并在机房用地、青苗赔偿、施工赔补等方面减免费用。通信运营企业要逐步降低农村区间电话、移动电话和宽带等通信费,让利农民,刺激农民的通信消费欲望,提升用户量和消费量,实现规模效应。同时设计简易好用的电脑或手机终端产品,方便农民使用,使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通信服务。在宽带网络建设上要因地制宜,选择重点人群和地区,不能搞不切实际的遍地开花,强求每个农户都上宽带,应初步考虑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信息服务站,担当“二传手”角色,为农民提供宽带服务。待条件成熟后,再扩大网络覆盖面,以避免资源浪费。

第五、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止重复建设。这是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效率的重要保障。为此,农村信息化既要总体考虑,又要利于解决当前阶级社会发展当中的突出问题,为民、利民、便民,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益。对信息化的各个方面,要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对“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开发,以及各个业务系统建设都要有总体规划,坚决防止由于软预算约束条件的存在造成的重复建设,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力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使公用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使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总之,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正常运转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企业的积极参与、农民的观念转变。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作用,就一定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县级公安机关及基层科所队(以下称为基层)位于公安工作的前沿,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直接面向实战的特点,使其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推进这一层面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整个公安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基层公安信息化加以特别关注。

公安信息化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从建设层面讲,需要有清晰的需求、强劲的投入和广泛、深入的应用。我们讲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是“灵魂”,不仅仅因为“应用”是目的性的,而且,应用的成效刺激了新的需求,带动了新的投入。基层正是公安信息化的应用主体。他们最贴近实战,对各类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们是公安业务的具体承办者,对信息化业务需求有较清醒的了解;他们是各类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对信息系统的效能拥有权威的发言权。因此,公安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上层,也来自基层。如何发挥基层,特别是一线民警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

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其他科技建设。当信息系统从数据采集系统向工作系统发展时,它事实上已成为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载体,信息化应用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及使用者所在部门(单位)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公安信息化的整体框架中为基层留下施展空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不少基层单位之所以能在信息化中获益,与他们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主地决定信息应用模式不无关系。由于信息化是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技术实现,而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将因地因时而变,因此,信息化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去消化。基层处在实战一线,对于信息化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他们具有比上级公安机关更强的适应和消化能力。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解决以信息化促进业务规范、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形成大地域范围的信息化作战机制等关键性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大一统建设带来的系统在特定的地域范围或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水土不服、适应性差、灵活应用的空间小等问题。

现在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是数据库越建越高(指行政层次),系统越建越大。在这样的格局下,如何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成为各级公安机关极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自上而下部署和推进的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一些影响信息化效益发挥的问题,包括:信息系统主要考虑核心业务的统一,满足不了基层处理业务细节的需求;基层难以把握信息系统主要的技术要素,维护困难,而上级有关部门由于地域宽、工作忙等因素响应比较滞后;信息系统承载的管理理念总是要滞后于基层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适用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上级公安机关对基层需求变动的响应较慢,影响基层工作模式的调整;基层根据本地特点先期投入建设的信息系统,容易被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所取代,交学费的情况比较普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走在前面的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等。上述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业务规范不统一,各地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百花齐放,单一信息系统难以适应。而在业务规范难以完全统一的现实下,信息系统的建设没有实现足够的开放性,业务难以在已有平台上重组,各地无法结合实际进行本地化改造。其次,各级公安机关对业务信息化的需求差距较大。上级公安机关的需求较粗,而下级公安机关的需求较细;上级偏重于通过信息化获取宏观信息,下级更偏重于信息化服务实战。需求不同,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第三,上级希望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建设,贯彻统一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下级却不愿意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本地工作模式。第四,上级开发的系统在需求征集时深度和广度不够,系统开发时各级公安业务专家和基层民警参与不够。第五,系统推广时宣传、培训不到位,运行维护工作机制建设没有跟上。上述问题归结起来,是如何解决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统”与“分”的问题。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如何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乱,既注重信息化的规模效益,又释放基层的创造性,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总体来看,上级公安机关应当尊重下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需求和探索,在统一于必须统一的标准、核心应用的同时,给基层留下实实在在的可扩展、可发展的空间。要特别鼓励基层,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在上级建设的公安信息化框架下,建设资金投入少、开发周期短、实用性强的项目,满足一线实战需要。

除了项目建设外,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如何做到可用、够用、好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一个信息系统是否“可用、够用、好用”,一要看是否有助于解决公安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基础性问题,二要看是否有助于提高基层的工作效率,三要看是否能产生明显的工作成效。归结起来,就是要看是否能让基层从信息化中获益。这既是信息系统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也是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在相关的工作机制建设中需要考虑的。信息系统做到“可用、够用、好用”,让基层真正从公安信息化中获益,可以大大提高基层应用的积极性,也刺激基层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环。这应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中追求的重要目标。

二、将信息化融入公安工作是基层公安信息化得以发展的突破口。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面对一个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妥善应对问题,实现与时俱进,公安工作需要有新的突破,而公安信息化是实现公安工作新的突破的重要方向,两者紧密结合,甚至互为因果。公安工作为信息化提供了需求,提供了推动力,而信息化成为推进公安工作的强大引擎。

公安信息化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万马奔腾”、“百花齐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建设的主角是地市以下公安机关,在不少地方,主角甚至是县级公安机关,基层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个阶段,公安信息化发展不到今天的地步。然而,公安信息化建设向上集中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仅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公安工作对信息共享的需求,对作战一体化的需求,对业务工作规范化的需求所要求的。总的来看,随着网络覆盖面、带宽等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存储成本的大幅下降,信息化需求的深化,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趋势是愈来愈向上集中,由上级公安机关主导。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发现基层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动状态。然而,造成基层被动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信息化建设由上级主导。在不少基层单位,信息系统主要被看成工具或手段。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工具”是公安信息化的物质化表现;“手段”则体现了公安工作借助于信息化在方式、方法上的进步。但是,信息系统作为公安工作理念、方法、机制的载体,却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造成被动的主要原因。

信息化建设涉及业务需求的整理与分析、应用系统的开发、业务应用的组织、应用系。

统的运行保障、信息应用的质量与成效管理、信息共享的组织与实施等,明显地不同于其他科技建设。大多数业务信息系统都在向管理系统或实战系统发展,信息化愈来愈多地承载了管理理念、工作机制等,或者说,信息化一定程度上是理念、方法、机制的技术实现。因此,对基层来讲,信息化并不仅仅是简单应用上级下发的信息系统,存在一个如何将上级主导的信息化建设与本级公安工作融合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基层信息化建设就得到了突破。

信息化要解决公安工作的什么问题?至少有这么几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是解决信息的数字化。以往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被形象地称为“口袋信息”、“纸袋信息”和“脑袋信息”,事实上,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我们以往掌握的大多数“信息”只能称为“消息”,“信息”是需要通过对“消息”的加工来获取的。传统的信息承载方式使得“信息”不准确,难以加工,难以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才使我们有可能流畅地、精确地、整体地组织公安工作。二是解决公安工作的精确、高效化。无论是打防控工作,还是服务人民群众,都需要精确、高效,而这必须在信息化的前提下才能做到。三是解决公安工作的一体化。当我们掌握的信息是准确的、可共享的、可深加工的,公安工作一体化才真正成为可能。站在更高的层面看公安工作一体化,是公安体制与机制的问题。但信息化无疑是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载体。当然,公安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不只上述三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公安信息化需要承载公安工作的理念。因此,公安信息化发展的前提在于公安工作本身的进步。基层公安机关需要从研究公安工作本身着手,去解决公安信息化的应用对象、服务目标的定位问题。公安信息化要实现突破,公安工作本身首先需要突破。当然,站在公安工作的全局看信息化,这不仅是基层要注意的,也是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注意的。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信息化应用理念,找准了切入点,才能走活信息化应用的整盘棋,提高打击的精确性、防范的强度和服务的效率。

三、强化应用意识是提高基层公安信息化成效的关键。

应用意识的形成需要遵循科学技术自身的规律,遵循信息化的规律。要强化应用意识,一是需要对应用群体的引导和培训。需要告知应用群体,如何结合工作收集信息?网上有什么信息可用?怎么用?能产生什么效益?二是需要工作机制的约束。信息化不是简单的工具应用,管理理念、工作模式等以信息化为载体发挥作用,配套的工作机制是保证这种作用正常发挥必不可少的。三是需要实效来促进。要让应用产生成效,很关键的一点是让应用者获得实效,无论是采集、查询还是事务处理,必须让应用者确实感觉到信息化提高了他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他的工作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应用者有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

了以自动比对为应用核心,以信息研判为应用手段,以信息化为工作先导,以广泛收集与比对社会信息为应用切口的应用模式,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用足、用好。从信息化角度看,他们选择的切口虽然不大,然而却真正抓住了基层信息化应用的灵魂,发挥了信息“牵引”的效能。

四、为实战服务是基层公安信息化应用的生命所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信息共享需求、业务规范化、应用体系等因素使上级公安机关愈来愈关注信息化具体建设,在“金盾工程”中,公安部对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有极为具体的部署,而省、市两级也愈来愈重视具体建设,愈向下,自主建设的空间就愈小。公安业务随着信息系统的推广被规范起来,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上能做的事似乎很少。但事实并非如此。上级推广的信息系统满足了大的业务需求,固化了稳定的、全局性的业务应用模式,但满足不了带有地方特色的、经常变动的、细小的业务需求,而这些需求往往是基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因此,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中仍然有主动的空间。

与上级公安机关不同,基层信息化的实战性很强,总体上以“应用”为主,既要解决一般公安业务问题,又要解决本地的特殊问题,而上级主导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普遍的、规律性的问题,这种差异使得基层普遍感觉到上级部署的系统不能完全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对基层来讲,如何用好、用活上级部署的信息系统,如何根据本地情况,探索并建立可定制的、灵活的应用模式来弥补上级系统的不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总之,基层需要下功夫解决“应用”的组织问题。对于上级而言,当基层的本地化应用模式具有普遍意义时,应及时吸纳它,并进一步提炼、规范,上升为普遍的应用模式,在信息系统中加以固化。

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公安信息化建设论文发表专业网站--好期刊论文网(),多年公安信息化建设论文发表经验,保证所发期刊均为有cn刊号的国家正规期刊,刊号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所有推荐期刊均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并有部分省教育厅主管刊物及核心期刊。

qq:129401197。

4邮箱:cctiantian1988@。

联系电话:1361622864。

1公安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沈北新区分局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依托两大平台功能,牢固树立“情报主导警务”的战略理念,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应用,将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保障和有效载体,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强化情报信息分析研判,确保公安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总结。

推广网上作战技战法,有力地提高了对违法犯罪的精确打击能力。今年以来,全分局通过网上作战破案587起,占破案总数的56.1%%;通过网上作战抓获在逃人员92名,占抓逃总数的59.8%%,充分尝到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甜头。

精心谋划,强力推进情报研判平台推广使用。一是迅速组建情报信息机构。沈北新区分局于今年年初及时组建了情报信息科,并以“精通业务,熟悉微机,擅长研判”为标准,抽调全局精英骨干充实到情报信息部门,为“大情报”体系建设打好基础。二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分局举办了多期情报研判平台应用技能培训班,对全局情报信息员进行培训,使其业务水平得到质的提高。三是实时关注网上信息。情报信息科指派专人每日登录情报研判平台,根据上级情报机构发布的警情指令、情报预警等信息,结合分局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抓好情报管理、全文检索、在线缉控等功能模块的管理和使用工作,确保打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广泛收集,强力推进情报信息综合研判工作。一是不断强化信息收集工作。分局向相关科、队、所下达了情报信息报送任务,量化了具体指标,今年以来,全局各单位共上报有效信息3162条,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研判预警,不断扩大情报导侦工作成果。分局及时对各单位上报的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地展开综合研判,分析预测敌、社情动态和社会治安的规律特点及发展趋势,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及时对各派出所辖区内可防性、多发性违法犯罪案件和突出治安警情开展预测和评估,把握社会治安突出动向,增强公安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今年以来,共下发《沈北公安情报》36期、《情报预警信息》51期,累计向上级公安机关报送各类情报608条,为实现辅助决策、精确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重要依据。

专项行动,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确保了打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执法网上查。依托“警务综合系统”平台,实行从报警登记、案件受理到立案、审批等环节的网上执法监督。同时,分局法制部门进一步落实案件审核考核双重把关制度,及时发现和堵塞执法漏洞,有效防止和纠正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违纪问题。强化研判,强力推进辅助决策效能发挥。沈北新区分局制定出台了《情报信息联席会议制度》等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情报信息联席会,并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召开情报信息研判专门会议,落实日常情报信息研判工作,由各警种指派专人对日常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建立应用、跟踪、落实、反馈“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对重大、紧急警情和经过研判生成的战略性、内幕性情报,立即上报给相关领导,作为决策的参考依据;对苗头性、预警性警情和经过研判生成的战术性情报,及时传递给各派出所和业务警种,指导开展相关工作。年初以来,全局共上报重大警情和战略性情报52期,下传预警性、战术性情报68期,为实现辅助决策、精确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了重要参考。

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现代通信,已是大势所趋,而公安工作必须积极和迅速的融入这个趋势。要适应社会发展,公安机关必须加强建设科技强警和公安信息化工作。公安办公室作为“司令部”、“参谋部”,要及时、准确掌握各类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公安工作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信息化的客观要求。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产业以数倍于经济平均增幅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和社会财富加速增长的主导力量。信息技术强大的渗透性和信息资源应用的广泛性,引发了国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21世纪的社会将是一个全新的信息社会,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加快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公安机关要肩负起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重任,必须勇敢面对高科技的挑战,必须全面推进科技强警步伐。

二、基层公安办公室信息化是公安信息化的薄弱环节。

(一)认识上的偏差。

部分领导和民警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只须懂法就足以胜任当前公安工作的偏见,对信息化的了解也仅限于信息化就是用微机打字、信息化就是上因特网,对信息化范围、信息化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公安工作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公安机关出现了阻碍科学技术与办案结合的不利因素,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公安工作中来、如何用信息化促进公安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研究较少,重视不够。这种状况已成为公安机关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与当前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的任务需求极不相应,也制约了公安工作的发展。

(二)办公室基础设施简陋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科技强警的鼓敲了几年,但基层公安局办公室仍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办公条件差等现象,办公室作为综合部门,工作是多而杂,且有的工作手续多、所经部门广,仅仅依靠几个民警的手工操作或单机办公,往往使办公室民警大有力不从心之感,工作效率低下那也是情理之中。因此,针对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建立省人省力的信息化系统,将办公室人员从材料难写的困惑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中很少涉及信息技术知识,而专门的技术人员又大多为法医、会计、痕检、摄像等传统技术型工作人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结合技术,显得束手无策,很难提出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很难得心应手地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对于有一些信息化建设的单位,又由于人才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成为摆设。因此在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前提下,公安信息化建设对某些单位而言简直是一种神话或资金上的严重浪费。

三、

(一)是当好“参谋”,进行结合分析、科学决策的需要。

突发案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已成为公安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是实现科技强警的重要途径,也是更好地履行公安机关职能,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证。公安局办公室作为“结合分析部”、“参谋部”,办公效率直接影响领导科学决策质量的高低。过去,仅仅靠几个人的分析能力,对于各种情况的分析范围及准确性都有很大的限制,但有了科学决策辅助系统,可针对各种情况提出预案,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必然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公安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其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认识,全力推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

(二)是快速反应、统一指挥的需要。

在新的社会治安形势下,犯罪向网络化、流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犯罪分子拥有先进的交通、通讯工具,信息灵、逃逸快。公安机关必须建立权威、灵敏、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快制快,打击犯罪。目前,基层公安机关虽然已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快速反应机制,但各县区公安局之间的快速统一指挥、调度机制仍不完善。如需要多方警力进行围追堵截的情况,目前一般是通过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电话进行调度、指挥。往往由于所用调度时间长而导致犯罪嫌疑人漏网。但如果建立了信息化系统,市局指挥中心可通过网络与下级指挥中心或110报警服务台进行网络通信,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同时在网络上发布指令,那就大大节省了调度时间,为缉捕犯罪嫌疑人赢得了时机。

(三)是克服统计不实和综合指导盲目性的需要。

统计不实是公安机关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统计不实问题一抓再抓,仍不能解决问题。办公室信息化系统建立后,要求基层办案机关受理案件必须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登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统计不实现象,并可随时通过网络及借助辅助系统对基层公安机关所登记的案件进行科学的综合指导。

(一)信息化系统的构成信息化系统即由信息组成的有秩序的、自成一体的有机统一整体。公安办公室信息化系统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和业务工作特点而建立的信息体系。公安办公室信息化系统是公安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以技术为辅助手段,使公安办公室获得快速、灵敏、准确、全面和安全有效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办公自动化、科学化、网络化,以充分发挥公安办公室的综合分析、“参谋”作用。

1、组建经济实用的小型局域网,搭建网络化办公平台,实现信息化系统的职能作用。

2、购置实用的业务办公系统软件,实现办公自动化。

基层公安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行购买相应的业务及办公系统软件。但此软件系统必须要符合标准,以利于二级、三级网连通后,数据信息的采集和传递,并且还可以确保此项经费投资不浪费。

各基层公安局办公室要积极争取政策,引进人才,把技术精、有责任心和热爱公安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公安机关中来,并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其次立足本室,在没有专门人才的情况下,加大全员培训力度,从实际工作出发,从实际应用出发,努力提高全体民警的信息化素质,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建成以后,不能放着、摆着不用,而要充分地、强制性地利用起来。不能因为民警囿于传统工作方法,学习掌握上存在惰性,学习掌握需要一段时间,而不做制度上的要求。应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公安事业发展的高度,制定规章制度,要求各类案件信息必须输入微机、各类公文必须在微机上书写、流转,从而使民警从传统的办公状态进入到网络化办公、信息化办公的角色中,只有这样才能把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用到公安工作中,推动公安工作向前发展,才真正地将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

公安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当前医院卫生信息管理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时期,这个变革是医院卫生信息管理最具有革命性的变化。新疆各县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不要说与发达的沿海地区的医院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比较,就与西部有些地区比较,也同样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医院信息现代化建设应该是“一把手工程”,必须得到医院领导的足够重视。而实际上大多数县级医院的领导都对医院的信息建设认识不足,参与管理的力度也不够。其参加管理的职能科室多为医院的二级科室,原因是认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光花钱,不创收。不能认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诊疗水平的潜在创收。也有的医院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效果并不好,其原因是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在我对几家县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调查中,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医院对卫生信息现代化认识不足。

010年)》和《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许多医院根本不知道,更不要说学习和落。

实其精神了,我院也是从网上查询到的。

(2)医院联网了,就可以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计算机可以把所有工作都完成。

(3)只要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就可以”开源节流,堵漏增收”,忽视了医院管理监。

督体制和医院管理系统的结合。

(4)。

理系统还在等待„„。

2、医院卫生现代化管理不到位。

医院信息化管理职能科室极其混乱,除像新疆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昌吉州人民医院等大医院设有计算机中心和信息科管理医院的信息系统外,大多数县级医院没有成立信息科,成立的信息科只管理病案,不参与医院的信息管理。而实际参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部门是财会科、设备科、医务科、总务科、院办等。

3、医院对卫生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地位,造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足。有的医院现在还使用相当落后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多是使用的低水平的收费系统。

在我对几家县级医院调查时,医院信息科的同志讲,医院现在系统已经相当老化,计。

算机修修补补,只能勉强使用,想换台计算机,不能及时更换,说明医院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离卫生部及卫生厅的要求相差甚远。

在调查中,我发现,有的医院使用的信息系统的开发商早已垮了,部分系统已不能运。

行,且无人进行维护,整个系统已经失去正常的管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医院缺少资金,不能够及时更换系统,继续勉强使用,如米泉市人民医院等。

有的医院对信息化建设是相当重视的,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医院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医院领导又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故在购买医院信息系统时缺乏可行性论证,频繁更换系统,造成资金的浪费。此类医院有以下几种:

(1)医院自行组织开发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初期,许多医院都根据自己医院的运作方式,找it人员自己开。

发系统。当时因系统仅为医院的收费系统,还能正常运行。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的提高,自己开发的系统已不再满足医院信息现代化的要求,但医院已经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如昌吉地区以前使用的新疆易通公司和昌吉宏创公司的医院管理系统。

(2)医院为了“节约”,购买低水平的系统。

在购买医院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时,有的单位存在“重新建轻整合,重硬件轻软。

件,重当前轻长远,重使用轻投入”的现象。故只侧重于当前利益,而不注重长远的规划。

许多医院在购买医院系统软件时,采取招标方式购买软件系统。但由于医院对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的认识不足,多以竞标价格定中标软件,这实际是医院购买决策中的大忌。计算机硬件的透明度相当高,品牌间有可比性。而医院信息系统软件,无可比性。这样往往造成软件使用一年好,二年坏而不得不换系统,造成因“节约”而浪费的现象。

5、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

我们都知道,医院卫生信息管理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的医学工程。专业化的技术人员不。

但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医院管理的经验,又要精通计算机技术,才能满足医院卫生信息系统的自主管理、应用及维护的需要。

但各县级医院对此类人才培养不够。据了解,医院普遍认为,要使用医院临床管理系。

统的难度很大,其原因是对现有的各级领导医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的培养不够。要实现医院信息现代化,从现在起就应该加强对现有各级领导医务人员计算机知识的培训。

二、新疆省内his经销商现状。

从我调查的数据表明,仅新疆省的医疗卫生领域的医疗软件生产供应商或代理商就有几十。

家之多。在现有的医院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生产供应商中,有许多都是皮包公司,有的根本没有医院管理软件的资质证,但却到处参加医院的招投标工作。许多医院在招投标中考核比较严格,要求出示自主软件产权证明时,使这些公司不得以退出。而一旦医院未严格要求,这些所谓的生产供应商便参与到招标中,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中标,使医院购买的医院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不能保证医院的正常使用,严重地损害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而最终受害的是中标的医院。

三、医院选择his经销商的标准。

据上所述,选择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必须符合卫生部《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基础理论》《国家医院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电子病历应用基础与标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

在选择医院信息系统软件生产供应商的方面,好的his供应商应有以下特点:

1、专业化强,最好是专门从事his开发的公司;

2、既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又有医院管理方面的专家;

3、有优秀软件的版权,有能力开发和修改his软件;

可靠的。

院基础管理系统,也要有医院临床管理系统和智能专家管理系统的支持。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当今社会已进入到了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医院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它逐步成为现代化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医疗信息化调研方案。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目前大部分三级医院已基本完成第一轮his、pacs/ris、lis系统建设,但尚未形成医疗数据共享的数字化医院。本次调研在依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xx年版)》及《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20xx-2015年)》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旨在详细了解铜仁市人民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和应用实施情况,摸清铜仁市人民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要求,深入分析医院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明确领导层和各业务科室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安全的需求,征求建议和意见,梳理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工作重点,为做好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规划方案《医疗信息化调研方案》。

根据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进行统计分析,目前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情况如下:

信息系统(his)是以经济管理为核心,基本上能满足当前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主要是指药品及材料进销存管理和财务管理。从20xx年引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至今,已经有十年的的时间了,信息系统功能包括药库管理器械库管理后勤管理门诊药房管理住院药房管理门诊挂号管理门诊收费管理住院病房管理住院收费管理医技查询管理财务核算报表管理财务核算奖金院长查询管理病案接口管理门诊离休病人收费管理门诊医保病人收费管理住院职工医保病人收费接口管理住院居民医保病人收费接口管理住院新农合病人收费接口管理药品使用监督管理等功能模块。

lispacs体检系统仅能满足本科室业务需求,不能与hisemr系统数据进行共享交换。

目前铜仁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存在着系统集成度较低;只关注信息的采集不关注信息的共享与利用等问题,如lis、pacs系统都是科室级别。由于医院的各功能模块是在不同时期建设的,在建设时,重点考虑的是功能的实现,满足业务需求,而未过多考虑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只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简单的共享,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接口模式来实现的。这种接口模式在子系统较少的情况下还可以满足业务需要,当子系统数量较多时,系统间的关系线已经形成了网状结构,并且不同系统间的很多信息是重复的,例如病人的基本信息,lis系统要用,pacs系统要用,这样就都要与his系统进行信息交换,各系统均要与his系统开发接口,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重复开发,数据重复共享,而且日后的维护和升级工作也将变得非常复杂。在子系统数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给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使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成倍增长。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普及,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经济管理、医疗管理和行政管理,这是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因此在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综合的总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规划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通常由上百个子系统组成,牵涉众多的专业领域。这么庞大的系统需要非常专业化的软件开发分工,整合不同厂商有特色的专业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医院信息化能够取得成功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有效集成和数据的高度共享。然而这些系统通常是随着医院的发展需求逐步建设的,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厂家,基于不同的技术,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这些系统的集成整合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数字化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应定为:建立基于集成平台的数字化医院,整合不同系统的信息,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发掘、统计、分析,为医院决策支持提供数据基础,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伴随着医院规模的逐步扩大,医院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his、lis、pacs等系统已不能满足临床业务和医院管理的要求,系统的功能将被大幅度细分,对软件的专业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完善医院信息化系统,包括:

为了保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得到供应商良好的服务,医院必须选择具有雄厚实力的软件厂商来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

为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是医院必须有明确的信息化合理预算。现代大部分医院信息化预算经费每年为年收入的1-1.5%。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工作可以进行总体规划后,采用分期分批投入。

目前医院信息集成平台软件厂商很多,医院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及条件,合理定位和选择医院的信息集成平台,以保证系统实施以后能达所预想的管理功能,同时降低实施系统的风险程度。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信息化小组由医院的主管领导和行业的技术专家组成。

对当前软件商提供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及可扩展性等进行论证,确保选择的厂商提供的产品是符合医院管理要求的。

根据信息化小考查和讨论结果,形成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进入**世纪,**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对城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城市功能提升与布局调整同步推进,要求既有设施发挥最大效能;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步深化,要求行政管理更好地适应于发展和改革;国际化程度与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要求城建领域的公共服务优化升级。同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资源及各类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度明显提高,要求形成快速反应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总之,城建领域的工作内容深化、社会需求增长、可变因素增多、状态变化加快、情况更趋复杂,要求城市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科学组织城市运行,有效保障城市供给,从容应对城市灾害,以及全面加强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与防灾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城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现代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以系统、完整、动态的数据为依据;透明,以各个部门、环节以及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对称为前提;现势,以最小的时空差、最高的运行效率为特征;集成,以各类管理、设施、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城市运行最佳效能为目标。这些基本要求,决定了城市管理必须更多地依托于现代化的、先进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的本质是:新技术的扩散过程,具有技术含量高、影响面广、渗透性强、效益明显和作用力持久等特征,是城建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依托。信息化在城建领域的扩散与应用,有利于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带动管理、设施、服务等实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将迫使城市管理进一步摆脱传统的方式和手段,由定性向定量、封闭向透明、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人的素质提高。因此,紧紧围绕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制订并实施建设系统信息化规划纲要,对于城建工作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化城市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行动纲要》目标时限到**年,分三年、五年、八年三个阶段实施,重点安排前三年行动计划,衔接五年管理要求,达到八年管理目标。

一、发展历程、现状与方向。

**建设系统的信息化侧重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世纪**年代,建设系统已开始应用计算机。经过40多年的应用实践和技术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的结构分析,渗透到勘察、设计、施工等辅助生产、管理中,进而拓展到电子政务、行业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领域;应用技术,从最初的科学计算,扩展到cad设计、自动控制、遥控遥信遥测、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ic卡等诸多技术。

目前,建设系统信息化的状况为:一是基本具备实现电子政务的条件。全系统各部门都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的网站,架起了政府与社会市民信息沟通的桥梁;绝大部分行政机关建立了机关局域网,基本形成政务信息化的工作环境。二是大致形成面向城市管理的gis应用格局。自20世纪90年代gis技术在建设系统试用以来,技术日趋成熟,应用也由基础资源建设逐步向资源整合、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发展,基本形成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及相关标准。目前,全系统各职能部门利用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批面向城市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初步开辟服务社会公众的信息化途径。水、气、公交、出租等行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电话与网上受理的服务热线,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一卡通”覆盖了本市公共交通领域,迄今发卡650多万张,日均使用250万人次以上;智能化小区建设开始推进,有100多个智能化小区通过了设计评审,10多个即将建成。

根据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在发展方向上,必须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应用的领域由全面展开向重点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转变;二是进一步提高层次,应用的方式由自成系统为主向资源整合、综合集成和提高整体效能转变。按照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做到“三个加强”:

(2)资源共享建设。

完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强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各部门重要管理环节和内容上的应用,建成面向城市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实现管理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管理手段的根本性转变。

(3)重点应用项目建设。

建成**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城市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城市管理服务的“一线通”系统、**建设系统防灾救灾的应急处置系统、房地产市场的预警系统、城市环境状况的动态监测系统、市容市貌的电子监察系统,并在城市管理中发挥实际效用。

3、八年主要任务。

在前五年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已建成的十大基础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借助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经验,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归纳,研究制定能掌握总体情况、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城市管理评价体系,建立为各级领导服务的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基本实现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

到**年,**建设系统的信息化工作将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评价的数字化,形成能够摸清家底、掌握动态、找到规律、科学决策的“城市管理数字化”格局,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明确信息化工作的责任制。

首先,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信息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协调与推进,重点是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定及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决策。其次,明确各单位主管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及相应的工作职责。主管责任部门要负责组织本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本系统重大的信息化项目,组织开展人才的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工作;具体责任人主要是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参与和配合、实施进程的督促检查及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

(二)结合管理流程再造,建立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

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同步进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应使管理过程中产生或变化的数据,成为信息化应用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头”。处在各管理环节中的人员,应在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中完成对数据的更新维护,并把它纳入日常管理的轨道。同时,应建立相应的制度,落实各部门和人员对数据进行更新维护的责任。建立稳定的信息提供网络,形成数据动态维护的机制。

(三)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

各职能部门对信息化工作应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从局部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总体看,通过信息化建设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产出的效益远大于对它的投入。因此,各单位须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应把信息化建设视作硬件工程项目统筹落实资金。在安排年度科研项目的经费中,要扩大信息化项目所占的比例。另外也可设置信息化专项资金,以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

根据各部门、各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建立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制,把信息化工作中的发展规划、实施建设、功能作用、维护机制、经费保障、人才培养等内容列入考核的范畴中,用定期交流、检查考核的办法,对建设系统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加以检查、督促和指导,并把相关的情况定期进行通报。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是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xx年8月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始实施多元化电子电报纳税推广工作。作为第二批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单位,分局上下树立大局意识,发扬“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不怕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推广起步晚、基础条件差的困难,积极向全区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税人推广了以“网上申报和银行扣缴税款为主的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截止xx年底,企业和个体户电子申报户数及电子划缴税款比率均达到98以上(个体00),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推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全区基本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化为主导”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一是提高了办税效能。通过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扬信息畅通之长,避交通不便之短,扬信息无时限之长,避机关定时制之短,扬信息平台宽广之长,避办税窗口狭小拥挤之短,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人,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二是节约了征纳成本。潘集区纵横上百里,交通十分不便,加之纳税人分散在各个乡镇,无论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税,还是税务人员到一线去征税,往返一趟都需要花十几元、甚至上百元的交通费,实行多元化电子申报后,避免了劳途奔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之前,全局企业申报率只有90左右,个体户申报率只有70左右;推广成功后,现在企业和个体户申报率每月基本上保持00。四是提升了地税形象。为纳税人免费开发、提供多元化电子申报软件,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免费集中培训,免费上门辅导,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四免”全程式服务,切实从纳税人最急、最缺、最盼望的事做起,真正体现了地税机关“务实、高效”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受到了纳税人拥护和欢迎。

(一)转变观念,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首要环节。

思想观念是基础是先导。在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中,潘集区分局在思想观念上历经了一个“排斥—基本认可—完全赞同”的转变过程。坦白地说,推广之初,首先,做为分局一把手的我,在思想上存在着分歧:一是固守成规,片面认为纳税人已经习惯上门集中申报纳税方式,无需多此一举;二是畏难情绪,潘集区是一个农业区,全区总面积590多平方公里,下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纳税人经营规模偏小,税源分散,信息化水平滞后,推广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行动上一度比较迟缓。但随着多元化电子申报在其他分局的深入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全市征管工作会议的召开后,我们在观念上有了大转变,深刻认识到税收征管工作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性跨越,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已势在必行,作为农村分局更应增强紧迫感,及时适应和融入新的征管改革大潮中,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和促进税收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领导重视,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期间,市局叶局长、分管领导顾局长多次深入潘集调研、协调、指导工作,现场解决许多工作难题,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推广的信心,增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为了扎实开展推广工作,我局做到“三到位”:一是领导到位,班子成员齐上阵,分工协作,投身到推广工作的每一环节;二是组织到位,成立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宣传辅导组和技术保障组;三是工作到位,建立“每天一通报,一周一会”制度,集体研究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广工作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

(三)落实责任,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局制定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细化组织、协调、宣传、技术辅导、保障服务等工作职责。从领导到税干,从分局机关到基层,人人有责任,人人抓落实。同时,将推广工作进度、质量与岗位责任制酬金挂钩,加大监督考核,提高了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有效地推动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的稳步进行。

(四)因地制宜,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措施保障。

面对辖区内税源结构分散,既无中行网点,又无交行网点等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我们抓住农村信用社,覆盖全区这一有利条件,在全市,开创性地探索出一条“税务、信用社、交行”三家携手,共同为纳税人服务的推广之路。由于户数少,税源小,信用社刚开始不太愿意合作,在市局的大力协调帮助下,在分局的多方努力下,最终达成共识,为推广工作创造了有得条件。鉴于,“三家携手”存在“信息不对称”“跨行划拨税款”等技术难题,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首月,我们选择了35户分散在各个乡镇经营规模稍大的纳税户进行试点,令人欣喜的是,在大量仔细的前期工作基础上,首次试点全部成功,这也使我们推广工作的信心倍增。在认真总结前期成功推广经验后,第二个月,我们一次性将符合条件企业、个体纳税户全部推广电子申报,再告成功。

(五)优质服务,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质量保证。

在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事前,我们充分利用淮南日报潘集版、潘集广播电台、潘集有限电视台“三大地方媒介”优势,反复刊登、播放宣传材料、滚动字幕,向纳税人广泛宣传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的意义和优点,营造积极推广应用的氛围;事中,坚持集中培训与个别上门辅导相结合,联合有关部门“一条龙”为纳税人签合同、办ca证书;事后,通过“一二三”服务提醒推广方式,提升了推广质量,即:第一个月税务人员逐户上门指导网上申报,督促个体工商户提前足额存款;第二个月申报期前电话逐户指导、催缴;第三个月征收期结束前5天,电话提醒未申报、缴款的纳税人,从而使纳税人更好地掌握了网上申报技术,形成提前申报缴款的良好习惯;另外,电子申报纳税正常运行后,我们继续指定专人负责分析研究日常电子申报工作,及时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保证了电子申报成功率。

潘集区分局在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市局要求和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借鉴和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把税收征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开创税收征管工作新局面。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xx农业信息化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xx)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xx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xx农业信息化建设。

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尤为重要。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00)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新术语相继出现,为农业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农业、信息农业、精准农业、电脑农业、数字鸿沟等概念。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紧贴“三农”实际,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强化信息为农服务,必须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xx市xx镇是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经济繁荣的千年古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该镇农业、工业发展并驾齐驱,农业以水稻、蚕桑、甘蔗、蔬菜、水果为主,工业以水电、制衣、甘蔗化工、秸项目、等为主。xx已初步形成了蚕桑、丰产林、笋竹、甘蔗等农业产业基地。自古至今都是xx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历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xx,先有xx”之说。

对于这样一个千年古镇,我们此次调研就是要对xx市xx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展开调研,具体调研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开展情况,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等情况,并做出我们的反馈和建议,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服务农业信息化。

(1)调研对象:广东省信息产业厅、xx市科技局、xx镇政府农药店,菜市场,电脑城,xx一中周边农村的养殖户、种植户(蚕桑基地,沙糖桔园等)以及散户。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这两种调研方法。本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为96%,问卷编制了13道题,其中单选8道,多选5道。数据采用电脑软件excel处理。访谈人数7人,采用笔记及录音的方式记录访谈的内容。

(3)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根据农业信息化开展的步骤,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调研:

a.硬件设施:调查当地网络铺设情况,电脑普及情况,有线电视普及情况;b.服务平台:了解“信息大篷车”、“信息直通车”、手机短信服务开展情况;c.村民信息化意识:调研村民信息化意识,村民利用网络信息的情况。

图1村庄网络铺设情况。

在访谈中笔者得知,xx市对xx镇有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但鉴于当地地区实际情况,出现两种局面:镇区硬件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农村则将资金应用到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上,无法投入资金进行良好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图1的数据是从被调查者中得出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xx镇大部分的村庄是没有铺设网络的。而从某村的支书口中得知,他们村的网络也是刚刚建好的。

图2村民电脑配置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该镇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电脑,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还没有电脑,由此看出,该镇的电脑普及率不高。

图3村民使用电脑的情况。

从图3得出,在拥有电脑的村民家庭中,电脑的主要使用者是他们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电脑的频率比较低,其原因是农民不懂相关的电脑操作技术。而虽然有部分农民懂得使用电脑,但是主要用来娱乐或是看新闻,只有10%的农户会用于获取农业信息,由此可知,农民的农业信息化意识还比较低。笔者从访谈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电视也很少关注农业信息,更何况是没有电脑呢。

图4村民有无听过“信息大篷车”服务平台。

从图4得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从来没有了解过信息大篷车,由此说明虽然信息大篷车深入农村开展活动,但是宣传力度还不够。也可能是,村民忙于自身的农活,并没有这种意识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点信息对他们的农业生产会有好处。虽然有部分的村民听过“信息大篷车”,但是也只是听过而已,在后面问到“信息大篷车”来过几次时,没有人答得上来。而对于“信息大篷车”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务,在所被调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图5村民有无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

图5显示,85.40%的农民并没有听过“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由此可见,“信息直通车”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不够,并没有在农民群体中形成效应。

图6“信息直通车”提供的服务。

图6显示,信息直通车在提供服务的内容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农业科技信息,在提供产品销售途径等方面略显不够。采访中,笔者了解到,xx镇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电脑最基本的操作,例如:开关电脑。这方面也是与xx镇村民电脑的拥有量有关。

图7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

从图7可以看出,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线电视所占比例最高,有21.70%,乡亲们互相传达这种途径占15%,图书报刊杂志占11.7%,别人示范占13.3%。村政府宣传占8.3%,而选项其他占了15%,从问卷中了解到主要是农科站、技术站。以上这些是比较传统取得农业信息的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通信用到了农业信息方面,从图中得知,这种途径也占到了14.7%,从中反映出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此外,图中显示没有获取信息途径的村民还有存在,占0.3%。从采访中,笔者得知的确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锁型的,对外界不闻不问,只管自己的农活,问及他原因,他则说外面的世界太乱了。

而有些村民选择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来源是公司,他们只负责养,价格技术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传达。

图8镇上有无农业信息培训中心。

图8显示村民对镇上的农业信息培训中心不了解,73%的被调查者中不知道有农业信息培训中心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对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笔者从访谈某村的一位村支书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术培训的,村委或居委向农民宣传什么时候有培训活动,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参加的人比较少,村民没什么兴趣去听,即使是给他们发补助,他们也不愿意去听。支书还说,村民不想参加的原因是村民没什么文化,学不进去,现场指导会比较好点。村民对农业信息方面的意识还是很不足的,而这种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来,普及义务教育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是很至关重要的。

图9村民参加农业信息方面培训的情况。

从图9可以得知,被调查者中只有14%的村民接受农业信息方面的培训。上面已经提到,参加农业信息培训的村民所占比例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的意识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村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不够,在被调查的村民中,有60%以上的村民的文化水平在小学水平下,甚至是文盲的。

图10村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

从图10可以看出xx镇村民对农业信息的各方面都有需求。其中对于天气预报方面的信息居高,占了24.19%,说明村民比较关注天气方面的信息。而农产品价格方面的信息位居其二,占了20.97%,看来价格还是很受村民关注的。从图中,还可以看到被调查者当中有9.68%的村民希望获得外出务工的信息,可知这些村民有放弃务农的打算,主要原因可能是庄稼收成不好或者是市场不乐观。笔者在访谈中获知,部分村民不懂得如何种植,只是盲目地去种植,这样收成自然不好,再加上天灾,有时一年下来成本回收不了。

农业信息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工程,对农村的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目前xx市xx镇农业信息化各方面较为落后的情况,为帮助xx镇加强当地人的农业信息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尽自己有限的能力给予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硬件设施。

硬件环境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有了最基本的设施,其他一切工作才能开展。针对电脑拥有量低的特点,建议各村委免费为村民铺设网络,免费开放公用电脑,并让专业技术人员教予村民最基本的电脑操作。

2、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宣传力度。

鉴于村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一些服务平台不是很了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给予的建议是村委干部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广播、走访村民、派发宣传单等方式,让村民了解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在村务公告栏里粘贴最新的农业资讯。

3、开展农业信息培训,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

村民信息化意识不高,是阻碍xx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村委、相关的农业、种养业咨询公司应多给农民组织一些专业培训、发放农业种植小册子等等。最主要的是要争取逐步转变农民那种“靠天种养,靠自己摸索”的传统观念。

4、提高村民的基础文化水平。

据笔者了解,xx的大部分种养业专业户是文盲。识字率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资讯的沟通。所以,政府应该进一步地提高整个镇的教育。

教学。

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来完善我们的教育事业,以教育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

5、鼓励青年一代加入农业生产中。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农民大部分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他们在几十年的种植活动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种植方式,很难接受新鲜的资讯,而青年一代基本上都放弃农业生产,选择外出务工。其实,青年一代的知识水平高,掌握了相关的技能,应该鼓励其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中,让本地的农业走向科技化、信息化、规模化。

以上只是我们对于此次调研所反应的一些情况的建议,望能给予xx农业信息化发展有所帮助。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仅仅靠硬件的建设,服务平台的建设就能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农业信息化的意识。如果人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即使硬件服务平台建设得再好,还是利用不起来。农业信息化的完善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切实加快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结合我市统一开展的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转方式、调结构,奋力推进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面”为主题的调研月活动,农牧局组成调研组深入到全县,采用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一)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电话、通网络”的目标,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农户。据调查,全县506个行政村都已接通宽带,农村现有固定电话100958部。

二是信息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20xx年初,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县投资18万元组建了xx县农业生产信息中心,建成我县独一家由县农牧局承办的xx县农业信息网站,从而使我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走上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科学组织、稳步推进的发展轨道。xx县农业信息网站是集农业资源、农业咨询、服务三农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农业信息传播平台,承担着全县惠农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农业动态、农事指导、农产品市场信息、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等信息的采集、处理、检索、传输和发布的任务。

三是信息员队伍不断壮大。目前,我县组建了20名农业信息服务专家团,并从全县各镇、种植大户、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180名信息服务人员,建立健全了县、镇、村三级专业信息队伍,并着力推进以一带十的方式扩大农业信息服务群体,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营销的新型农民和种养大户。

(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加强。

自20xx年以来,xx县农牧局共投资161万元进行农业综合信息网络工程项目建设。

一是信息网站建设升级改版。今年xx县农业信息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使网站的一级栏目达到40个以上,二级栏目达到100个以上,并新增了专家视频咨询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管理追溯系统、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系统、政策查询系统等多个系统平台,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水平。自20xx年运行以来,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采集、整理、发布各类农业信息达1000多条,指导农民销售各类农产品达2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我县服务三农的能力。

二是信息网络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信息服务网络不断延伸。依托农业信息网络通道资源,在县农牧局采用标清视频终端的标准设计建设集农业专家网络咨询视频系统和网络视频会议于一体的农业视频中心。通过农业视频中心的建设,实现上与中央、省、市上级农业部门指挥系统和专家咨询视频系统,下与各镇、区域站及广大农业信息用户群更好地兑接,发挥农业专家在线诊断、视频培训和农业应急指挥等功能,从而加快农业现代化管理步伐。目前我县已经配套建设以县农业信息中心为枢纽,以各镇(区域站)农业信息服务站为桥梁,村企社场户终端站点为基础,上联省、市,下联镇、村服务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营销市场、种养大户和广大农户,手段先进,互联互通,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基本覆盖全县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全面提高信息收集、分析、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

(三)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

目前,以xx县农业信息网、农技电波、手机信息平台、科技直通车、农业信息简报、病虫情报等平台及时的为农民提供农情信息,技术指导、热点时事新闻、农业要闻,还有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动态、供求信息、价格行情、劳务动态、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家百科等等内容,并专门在农业信息网上设立专家咨询平台,通过网络视频使农民在家里就能对专家进行疑难问题的咨询。为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指导农业生产、推广农业科技、传达农业政策、传播致富经验、交流市场信息,自20xx年3月7日开始,我县在xx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技电波栏目。十余年来,共制作播出农事指导、致富经、技术推广等各类农业节目580期,传递各类农业技术、信息等达上万余条,收视率90%以上。由于栏目时间固定,便于收视;内容编排适合本地情况;技术关键点掌握准确,交待透彻,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企盼,对普及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被农民称为“田野上的及时雨”和“炕头上的科技快餐”。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的特点,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农业信息化建设畅通了农村信息“双向”流动渠道,满足了农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开辟了信息部门服务农村市场的新路子,增强了农业、涉农部门服务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为农服务的效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桥梁”和“导航”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增长了农民见识、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通过涉农信息进村入户,既贴近了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既有效掌握了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政策,强化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又准确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产品供销趋势,化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规避和减少了市场风险、自然风险,促进了增产增收。农民通过农业信息的传播,从中了解到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发家致富的科学技术,主要表现在农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选优良品种种植,挑优质苗木栽培,从而使减少因农作物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二)强化了农业技术支撑、促进了现代农业建设。各服务站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发布农业规章,推广农业技术,提供专家咨询等,缩短了与农民的距离;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

(三)改善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农村文明建设。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群众增加了了解世界的机会,扩大了认识社会的广度,增多了吸纳科学文化知识的机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提高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农村文化社会事业发展和农村文明建设。

虽然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互联网接通到乡镇,不少农户安装了宽带网。但由于上网费用高,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农民接收信息渠道狭窄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二)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尽管我县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依然不够,过问较少,支持不足。一是人员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系统网络管理、网站开发、信息采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县信息网站工作人员没有专职人员,主要是兼职工作,网站更新慢,信息不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工作的时效性;乡镇兼职农业信息员调换频繁,农业信息工作未列入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影响了农业信息人员的积极性、队伍的稳定性,制约了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致使系统硬件技术改造相对落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并且工作经费缺乏。

(三)信息资源不足,互动性差。农业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还不够科学,信息来源量少,而且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另外受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使农民与信息服务站之间没有真正互动,影响了农民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农业信息咨询服务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

四、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措施。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需求主导、讲求实效”的原则,全面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大范围、多形式、深层次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综合信息服务,让农民共享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各级农业信息服务机构。根据目前我县农业信息工作现状和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县及各乡镇配备专职人员、村级安排兼职人员来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以促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农业信息工作责任制。将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各涉农部门和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并与各单位信息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相应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农业信息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增加资金投入。县乡两级应从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项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和重点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

(二)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一是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队伍建设。把健全队伍、完善服务网络作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大力气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健全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懂农业、精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队伍;下大力气抓好乡村及涉农部门信息员队伍建设,使信息员队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业、延伸到批发市场、延伸到涉农部门。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从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村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依靠他们把信息传到千家万户,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农民信息员队伍。三是提高农民的信息知识水平。结合“阳光工程”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和提高他们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

(三)整合资源,健全体系。一是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加快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农业信息系统、网站、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兼容与共享,使政府、企业和农户获得充分、有效的农业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产品价格、农业病虫害及灾害天气等重要信息进行超前预测、预警预报,及时把准确、可靠、实用的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信息指导生产,促进销售的作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三是加强信息采集点和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场的信息采集点,充分发挥它们的推广示范、信息反馈等作用。

(四)创新服务,突出重点。一是积极探索和完善农业网站的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增强对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销售、农业科技成果转让、专家咨询、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服务支持,提高服务效率与效果。二是改进农技电波的农业栏目,提高信息容量、报道深度及制作水平,使其题材选择与制作更接近于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把适用的信息及时传到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者手中。三是充分利用中国联通现有公共网络传输技术资源和数据处理技术平台,建设我县农业综合信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现有的各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蔬菜标准园、种养规模化基地(场、站)等前端站点进行联网并实施动态的信息化服务和网络化监控。四是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势,利用农广校、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做好信息的收集、发布等服务工作。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干部管理信息化是干部工作的基础,十分重要。近年来,*县委组织部坚持“科学定位、夯实基础、服务中心”的工作思路,在干部信息库建设上狠下功夫,既有效地推进了干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又促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创新发展。

1、高起点谋划。部务会抓住上级关于组织系统干部信息化建设的契机,明确干部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想、总体目标,重点对科级干部信息库建设进行了认真谋划,确定按照省、市委组织部制定的标准要求,建设好集干部任免、考核、奖惩、培训于一体的科级干部信息库。同时,投资3万元添置了设备。

2、严标准审核。我们把干部信息审核作为信息库建设的重中之重。对照干部人事档案,将干部的三龄、两历、一职级即:年龄、党龄、工龄;学历、经历;职级作为审核重点,细化审核内容,统一审核标准,规范审核程序,明确审核责任,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汇报、及时研究、及时处理,确保干部信息的真实可靠。

3、快速度录入。通过明确信息录入的标准、要求和纪律,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对信息录入员实行资格准入,保证了干部信息录入工作地顺利进行,保障了干部信息录入工作的圆满完成。科级干部信息库录入了副科级以上单位103家,科级干部1495人,基本实现了干部信息的统一管理。

1、日常维护规范。我们按照相关组室认定审核,干部信息组统一管理维护的思路,切实加强对干部信息库的维护管理。尤其是将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工作作为做好干部信息维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以干部“三龄两历一职级”为审核重点,保障了干部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

2、信息交流畅通。对全县负有干部监督职能的单位进行认真梳理,确定县纪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人事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计生局等职能单位为干部信息交流成员单位,构建起跨部门的干部信息交流体系。

3、安全保密严格。我们按照保密工作的规定,建立了干部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配备了干部信息库专管员,充分利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定期做好干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检测维护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科学合理地划分了相关组室干部信息的查看和使用权限,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干部信息库的安全与保密。

岁以下正科级干部、30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妇少非科级干部、20名25岁左右的党政战略年轻人才、50名80年后优秀人才等五个方面干部信息平台。在近年县直单位主职调整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干部信息库信息,协助干部组、部务会议查询干部信息、提供《干部基本情况表》136份,为选准人、用好人提供了全面、准确、真实、可靠的依据。

2、干部选拔任用效率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坚持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效率为目标,充分发挥干部信息库的“自动化”效益。实现干部个人基本信息查阅自动化,《干部任免名册》生成自动化,《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制打印自动化。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便捷、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效率。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我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情况也一直在全市走在前列,我院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主要有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司法统计系统,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信访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说囊括了我院绝大多数业务,在我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院网络主要包括外网,局域网,内网这三大网络。外网主要是连接internet,共有40余台终端计算机,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局域网主要用于单位各终端计算机的数据互传以及数据存储,即使各别终端计算机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数据的丢失,我院的局域网,不仅保证了数据互传的便利,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可以很好的应对一些终端计算机的突发情况。内网主要是采用c/s模式,承接着案件流程管理系统,信访系统,刑事办公管理系统这三个重要系统。共有四台终端计算机,分别在立案庭,刑庭,执行局,院长办公室。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是跟外网物理隔离的,这就保证了它的绝对安全。另外,政工科有一台计算机专门进行人事信息管理;办公室有两台计算机分别承载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立案庭有一台计算机专门承载司法统计系统。另外,我院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以方便群众了解我院动态。

我院的网络设备主要有cisco3745(r0)路由器一台,huawei/s2403h-hi交换机三台,主要用于外网建设。imb服务器一台,交换机一台,主要用于内网建设。惠普服务器一台,主要用于局域网建设。视频会议相关设备。我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各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信息网络有专业技术人员维护,规章制度体系完善,能覆盖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的绝大部分方面;遇到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会定期的对服务器系统cpu,内存,i/o状态,进程等检查,对系统设置,日志文件,errorreport进行检查分析,清理系统中的日志文件和垃圾文件。其次,对磁盘阵列,光驱,维护终端等的状态,设置进行检查。对风扇,后备电池等敏感部件进行检查,如有故障征兆进行先期更换。虽然我院计算机使用者专业水平不高,但我们也给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主要是通过lan-based手段进行重要数据备份,就通过easyrecovery进行数据修复。并且对于备份服务器都进行了详细的权限分配,所有客户机终端只能下载和上传数据。

随着科技强院步伐的不断加快,法院围绕使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原有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基层法院建设,已成为法院工作发展和融入社会的客观趋势。信息化建设,能够将基层法院的业务工作、队伍建设有效的整合为一体,促进其他各项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并且能很好地规范审判行为,促进审判公正。同时通过先进的网络教育手段,使干警们“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树立得更加牢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有新的提高。我院的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从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工作效率。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和易存储性。我院的网站,可以让群众更加了解我们,展现我们的风采,也方便我们直接跟群众对话沟通。计算机化的记录不仅有利于以自动化取代笨拙的人工方式,而且它还能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可接触性和时效性。通过信息技术,无论身在何处,法官都能获取有关具体个案进展的最新消息,也可以实现对案件的跟踪,对每个案件,信息技术系统都能形成日常提示、进程报告、待决事项清单以及公告谁将主持下一步工作。因此,从案件最初受理到案件最终解决,法官都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从长远来看,对于有价值的案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而且,这种完整的案件历史卷宗可以说是迅捷的、可信赖的,不需要花高昂的费用就能得到它。我院的信息化系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业务,可以说,我院如今的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

1、大部分操作人员计算机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化各系统应用的不够深入。

2、个别计算机终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病毒入侵等问题。

3、部分终端计算机配置过低,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建议:

1、加强对干警的计算机知识培训。

2、加强对院内干警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定期的对安全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导致不良后果的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提高人员安全防护意识。

3、加大对线路、系统等的及时维护和保养,加大更新力度。

4、建议上级法院配发一些配置较高的计算机。

1、集中力量搞好科技法庭建设工作。

2、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深化各系统的应用。

科技法庭的建设工作是接下来我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是利用目前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通信与自动化技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等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处理,并通过网络以多种视频应用形式(视频直播、点播、下载、光盘刻录等等)展现庭审过程。科技法庭建设工作,意义重大,它方便了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支持在线司法监督,体现法院审判的公正与透明,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更加展现了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司法公平、公正和公开及阳光审判的形象。

虽然我院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早,也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实际应用情况还是不够理想,根本原因在于我院干警平均年龄偏大,面临信息化建设这种新生技术,不容易适应。所以接下来,我院会加强对干警计算机水平的培训,更好的运行这些系统。

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