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优质23篇)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优质23篇)

作者:QJ墨客

调查报告不仅仅是收集和整理资料,还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调查报告模板下载,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地质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20xx年上级部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我校对学校周边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

2.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

3.学校的护坡、挡土墙、围墙等;

4.校园校舍危房;

5.学校周边地质存在的易坍塌地段;

接通知后,我校立即召开学校地质安全防范会议,安排部署地质安全排查工作。

1.值周领导晨检工作增加学校及周边地质灾害防范,目前未发现有危险地段。

2.对学校危房进行排查,禁止学生在危房下接受教育和居住。

1.学校所处位置,在一小山包教下,土质疏松。天阴久雨时或难以预料的山洪,可能导致山体滑坡。

2.若遇大暴雨,洪水流经校园排洪渠,出口入口有堵填现象。

3.西边、南边校墙因农田灌溉,出现小的裂缝。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我镇充分认识到当前防汛和地质灾害对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师生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预警预报,以防为主,落实责任人,切实把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2.突出重点,加强排查

要求我校点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学校的防灾部署工作。加强重点防汛部位的查巡,切实抓好校舍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整改,排除险情。

3.加强监测,严加防范

要求各校点要严密监控,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学校及周边地质情况的变化,特别是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可能受灾的地点要及时划出警戒区域,防止学生和其它人员伤亡。要进一步做好学校的护坡、挡土墙、围墙等建筑物及在建工程的排查工作。

4.制定健全预案,及时抢险

各部门都要认真制定防灾救灾预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启动预案。如遇险情,要第一时间上报校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加强值班,畅通信息

要加强值班,明确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要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24小时开机,保证信息畅通。

6.如遇恶劣天气,立即转移学生,情况严重的,立即上报停课。

煤炭开采引发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福昌同志的重要批示,我们迅速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摸底,并研究防治措施。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上报如下:

裘家岭自然村位于六石街道北向12公里处,与相距4公里的广东坞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共有330余户871人。该村四周群山环抱,是我市“一大”的会址所在地。裘家岭虽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但由于山势较陡,交通不便,村民始终依赖三分薄田、几亩荒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百姓收入也仅够糊口。目前村中身体强壮的都长年在外打工,坚守的只是老弱病残者或学前儿童约两百多人。村貌破旧,70%以上村民仍居住在泥墙或砖木结构的老房中,很多住房泥墙长期雨蚀地陷,已严重开裂或危倾。更为危险的是村北侧的后山坡体不稳,出现牵拉张裂缝,在极端气象或梅雨季节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村中地势极陡,许多道路和房屋同时面临局部坍塌或大面积下滑的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前六石街道和六石国土所针对该村现状已做了大量工作,每逢大雨来临或气象报道有大雨,街道干部与国土所都只有驻村加强警戒,2015年初对部分坍塌险情严重部位作了部分加固,但治标不治本。村民由于久居险地而思想麻痹,有时还不理解,不配合政府的预防工作。上级有关部门也曾多次亲临察看,但终因治理工作耗资巨大而委决不下。

此次市国土资源局和六石街道接受任务后,重新组织联合调查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区域面积、人口、房屋、人员思想进行详细调查。经调查,全村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共有108户(已立户未析产的父子、兄弟只统计一户)341人,房屋297间11101.086o(占地)。村民针对现状如何解决分歧较大,有主张搬迁也有反对搬迁,因政策不明朗,若没有相对有利于己的政策措施出台,大多数村民反对拆迁。但若是能有足够的政策支持,90%以上村民是内心盼望外迁的,由于条件不成熟,村民思想状况调查无法进一步细入。

裘家岭村地质灾害状况,始终是各级政府心中的一个沉重包袱,尤其是六石街道领导为裘家岭现状常常是一夜三起,如履薄冰,村民的安危始终是也必须是乡镇基层干部首要的考虑!为切实解决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建议如下:

(一)建立领导小组。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根除非街道或国土资源局能力所及,须由市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六石街道、农办、国土、财政、供电、民政、交通、林业、公安、广电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具体协调处理有关政策事项,及时反馈信息,保证上下渠道畅通,才有可能杜绝空对空,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根据裘家岭村实际,要实施搬迁,我们提议以下方案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1、整体搬迁整体安置:下山脱贫与地质灾害搬迁相结合,在六石附近置换一合适场地,重建一个裘家岭村。

此案优点:符合大部分村民设想,运行能得到大部分村民拥护,裘家岭村作为一个有光荣历史的集体能得到较好保留。

弊点:征地、建设耗资巨大,财力承受困难,村民下山后无耕地,生活出路不能保障。

2、整体搬迁分散安置:政府给政策,给补助,将该村按户划拨到全市范围安置。

此案优点:政府减轻了安置的难度。

弊端:只能得到小部分村民支持,阻力较大。

3、地质灾害户搬迁:只将面临灾区的108户341人外迁安置。

优点:减轻安置工作量,也根治了地质灾害。市领导和六石街道、国土局少了一道牵挂的心。

弊端:部分肢解该村,反对意见较大。安置难度较大,资金投入也较大。

4、就地搬迁:将灾域内村民搬迁至该村地势平缓无地质灾害的场地。

优点:手续简单,操作易行,成本相对较低。

弊端:需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阻力很大,灾域内村民多数反对。场地难找,贫穷户多,建房困难,需要政府投资金较大。

(三)在根本解决裘家岭地质灾害方案出台前,恳请上级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部分资金专项解决该村临时预防灾害所急需,以防万一。拟建临时避险中心(5间三层房),在极端灾害性气象时多派人手挨户劝说避险,同时对已坍塌危险处逐处加固。

我们认为除了整体搬迁外,地质灾害户搬迁是最好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愿意投靠亲友,把地灾区房子拆除的,市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国土局解决安置房土地指标;二是愿意自谋生路者,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愿下山脱贫安置的,六石街道安排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拿出补助资金;四是就地搬迁安置,由街道、村找好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地质灾害报告

根据《县旅游局关于做好2018年汛期旅游安全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荥旅发〔2018〕13号)文件要求,我乡高度重视,严格落实防灾责任,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相关工作,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现将我乡防汛减灾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我乡地处龙门山褶皱断裂带南段,是地质灾害多发地,每年5—10月雨季属重点检测和防范期。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余处,主要分布于断机村、民主村2个村,威胁农户36户、157人。其灾害类型主要为不稳定斜坡、崩塌。

针对我乡地灾的基本情况,我乡认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群策群防”的防御工作方针,县乡村三级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认真贯彻市、县会议精神和各项工作要求,将我乡地灾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我乡历来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领导机构,确保地灾防治工作高效开展。各村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同时,在今年初,我乡与县政府、各村签订了地灾防治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防治方案,加强摸底排查。

为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下发了《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改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召开工作会议,对全乡地灾防治工作进行早安排早部署,下发了防治方案和预案,充分做好动员工作。各村也结合排查、巡查工作成果,制定了村级年度防治方案,群众转移方案。

(三)做好防范警示,强化宣传教育。

发放了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2本,防灾工作明白卡2份,防灾避险明白卡54份。三是为了增强村民避灾实战能力,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我乡按照全县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统一的时间,4月26日,联合派出所,乡卫生院等单位,经过精心准备和扎实细致的工作,在民主村、断机村质灾害频发的点位陆续开展了群众疏散避险演练,36户参加了实地演练。通过演练,让群众知道了受何种地灾威胁、地灾预警信号,撤离疏散路线和安全地点。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一是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网络。结合实际,乡成立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巡查组,在雨季进行流动巡查。乡上还设立了专门值班电话,并已上报国土局,值班人员认真做好了每日值班记录。各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确定了2名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对监测点每天进行监管巡查,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类型设立警示牌,做好监测记录。同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将上级新的方法、措施传达给一线工作人员,将一线工作人员的经验传播出去。

二是做好汛期灾害应急调查准备,建立健全灾情速报制,确保灾情及时准确上报。村巡查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区域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各监测点经监测有重大险情发生时,5分钟内上报乡政府,乡政府立即采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立即上报市国土资源局。乡应急指挥长及时赶赴现场,视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三是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制度。我乡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将气象信息通过短消息的方式发送到各村监测人手机中,确保信息及时畅通,牢牢的把握地质灾害预防的主动权。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途径告知各村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

目前,防汛减灾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在进行当中,我乡将继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不愧是点石成金。

在全区气象防灾减灾防汛抗旱城市防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上讲话。

鱼溪镇召开防汛减灾、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会。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1、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位于镇村,建设施工单位市蜀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该工程的建设是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于20xx年10月30日确定。其中地质灾害避险场所建筑面积333m2(含装修、水电安装、场地硬化等);村阵地建设110.57m2,共计总建筑面积443.57㎡,总投资45万元,工程于20xx年11月1日动工建设,于20xx年3月30日完成全部工程。

2、镇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位于镇村、距镇场镇方向800m的宜飞路旁。该场地分三部分:一是将中学的操场进行平整、扩宽、硬化建成约3000m2的露天地质灾害避险场地;二是利用中学办公楼前1000m2的敞坝作货物临时存放地和通道;三是利用中学教室20间(1200m2)作安置房。本次投资5万元(操场进行平整、扩宽、硬化4万元,付学校补助1万元),工程已于20xx年3月30日完成。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我镇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经过合法谈判,最终确定工程施工单位为蜀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由镇政府与施工方签订了施工合同。在工程开工建设后,我镇成立了由镇安全生产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西郊国土资源所人员为成员的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工作小组,负责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

自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项目启动以来,我镇始终坚持把工程质量和安全摆在首要位置。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安全关,依法操作,规范实施。不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工作组定期不定期的开展现场督查工作,要求施工单位切实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在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实施。我们也加大了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的管理力度,按照功能区划分,设置有应急供水、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医疗、应急指挥部;应急老、幼、病等安置房;应急物资仓库、厨房、食堂等设施。进一步加强应急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从而保障了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平时功能运转和应急期的使用,提高我镇综合防御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服务。

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包括村阵地建设)及镇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全部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均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转,严格按区对项目配套资金按工程进度拨款、镇财政统一支付的要求落实,没有任何挪作他用的情况,该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均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无任何违规违法行为。

镇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及中学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地的建设,是将两个项目资金和村阵地建设、中学操场建设资金合并使用,场所和场地建设已顺利完工,尽管在建设中本着科学规划、励行节约、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有限资金作用的原则,但因建设项目多,涉及范围广,建设工期长,原材料价格及人工工资上涨等因素,以致于场所和场地存在以下问题:

1、地质灾害避险场所的公厕、垃圾处理池、院坝硬化和绿化等附属工程未建设,缺乏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建议追加10万元资金予以完善。

2、场所和场地的相关设备设施应该定期维护,建议落实专款进行维护管理。

煤炭开采引发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xx村xx处组地质灾害防治情况,我开展了调查研究,我通过收集资料、询问村委会成员对该地质灾害的相关情况的介绍,并对该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xx处组位于上江乡xx村,共居民53户235人,全村共耕地677亩。

自20xx年9月以来,因连续降雨,造成xx村xx处组后山山体出现断裂,裂纹分布比较广,到20xx年xx月中旬,危害进一步扩大,裂缝突然增大,有些裂缝中出现渗水现象,并且出现道路坍塌的情况,落差有2米左右。20xx年3月22日晚,由于连续几天的降雨导致士旺河电站压力管道的1个主墩基础出现裂缝,部分压力管道与支墩分裂、移位。问题出现后,我村及时将情况上报给上江乡党委政府,乡党委政府对该问题非常重视,并于20xx年3月23日上午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查看,同时,县发改委、质监局领导、县水电局专家也赶赴现场进行调研、查看。20xx年7月,专家到达现场进行勘察,目前尚未得出定性结论。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认真搞好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搞好地质灾害的排查、巡查工作,并根据排查情况及时编制防灾预案,明确责任,落实好各项防灾措施,并根据实地考察,划分出危险区、危险地段、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从20xx年7月1日开始,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排了村民做标记监测山体变形情况,在强降雨期间要进行24小时连续的监测和巡查。有任何异常立即向村两委汇报。并安排6名xx处组村民在灾情即将发生时,专门负责疏散和撤离群众。另外,xx村委会均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落实了宣传、监测、预警、撤离路线、抢险救灾等各项措施,并把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落实到组。为了提高和增强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时能及时、有效地实施救助,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xx村委会还制定了《xx村xx处组地质灾害紧急撤离方案》和《xx村xx处组汛期预防地质灾害值班人员名单》。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制定预警方法、紧急撤离路线及撤离群众安臵点为防患于未然,我村制定了预警方法和紧急撤离路线,并召集群众开会告知预警方法和撤离路线,并在xx处组组织了一支发生紧急情况时带领村民撤离的队伍,重点帮助老、弱、病、残。在紧急情况下,确保迅速组织危险区内的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有序安全撤离。特别强调在撤离时要以人为本。

将xx处粮场、中村组篮球场和村委会定为撤离群众临时安臵点,如果灾情发生,可将撤离的群众临时安臵下来。

3、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学习宣传力度,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防灾意识。

该地质灾害危害性极大,一些裂纹中的渗水情况极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xx处组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村民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我村利用到小组开会、办事的机会积极向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加强了群众对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意识。

一旦出现险情,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把每一位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下,在xx处组后山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相应的治理工作,包括修建总长65米的两堵挡墙、260米的截排水沟、200米的土沟以及三个用于引走渗水的蓄水池。

1、由于地质灾害隐患点比较多,并且四处都是陡坡,交通不便,在选择撤离路线时难以把握。

2、地质灾害隐患危及人员多,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

3、一些群众防灾害意识浅薄,自救能力不强,导致如果出现灾害营救难度加大。

1、规范人类活动,控制人为诱发因素。

人为滥砍滥伐、毁林开荒是造成xx处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xx处后山山坡原本就非常陡峭,该组村民在后山毁林开荒种植药材导致后山土壤的覆盖物遭到严重破坏,使土壤的渗透率提高,从而降低了山坡的稳定性。因此要加大对xx处后山的整治力度,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禁止继续毁林开荒,鼓励群众植树造林。

2、采取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要认真贯彻执行排查、巡查工作,突出防御重点进行重点监控,继续进行治理。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增强群众战胜地质灾害的信心,进一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3、在难以治理的情况下,建议采取搬迁治理。

此次地质灾害灾点多、分布广。整片山体裂纹非常多,并且渗水的裂纹极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情况。如果发生突发情况,将威胁着xx处组53户甚至是沿士旺河而居的火山组、中村组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不易治理的情况下,建议采取搬迁避让。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根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福昌同志的重要批示,我们迅速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摸底,并研究防治措施。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上报如下:

裘家岭自然村位于六石街道北向12公里处,与相距4公里的广东坞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共有330余户871人。该村四周群山环抱,是我市“一大”的会址所在地。裘家岭虽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但由于山势较陡,交通不便,村民始终依赖三分薄田、几亩荒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百姓收入也仅够糊口。目前村中身体强壮的都长年在外打工,坚守的只是老弱病残者或学前儿童约两百多人。村貌破旧,70%以上村民仍居住在泥墙或砖木结构的老房中,很多住房泥墙长期雨蚀地陷,已严重开裂或危倾。更为危险的是村北侧的后山坡体不稳,出现牵拉张裂缝,在极端气象或梅雨季节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村中地势极陡,许多道路和房屋同时面临局部坍塌或大面积下滑的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前六石街道和六石国土所针对该村现状已做了大量工作,每逢大雨来临或气象报道有大雨,街道干部与国土所都只有驻村加强警戒,20xx年初对部分坍塌险情严重部位作了部分加固,但治标不治本。村民由于久居险地而思想麻痹,有时还不理解,不配合政府的预防工作。上级有关部门也曾多次亲临察看,但终因治理工作耗资巨大而委决不下。

此次市国土资源局和六石街道接受任务后,重新组织联合调查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区域面积、人口、房屋、人员思想进行详细调查。经调查,全村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共有108户(已立户未析产的父子、兄弟只统计一户)341人,房屋297间11101.086o(占地)。村民针对现状如何解决分歧较大,有主张搬迁也有反对搬迁,因政策不明朗,若没有相对有利于己的政策措施出台,大多数村民反对拆迁。但若是能有足够的政策支持,90%以上村民是内心盼望外迁的,由于条件不成熟,村民思想状况调查无法进一步细入。

裘家岭村地质灾害状况,始终是各级政府心中的一个沉重包袱,尤其是六石街道领导为裘家岭现状常常是一夜三起,如履薄冰,村民的安危始终是也必须是乡镇基层干部首要的考虑!为切实解决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建议如下:

(一)建立领导小组。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根除非街道或国土资源局能力所及,须由市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六石街道、农办、国土、财政、供电、民政、交通、林业、公安、广电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具体协调处理有关政策事项,及时反馈信息,保证上下渠道畅通,才有可能杜绝空对空,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根据裘家岭村实际,要实施搬迁,我们提议以下方案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1、整体搬迁整体安置:下山脱贫与地质灾害搬迁相结合,在六石附近置换一合适场地,重建一个裘家岭村。

此案优点:符合大部分村民设想,运行能得到大部分村民拥护,裘家岭村作为一个有光荣历史的集体能得到较好保留。

弊点:征地、建设耗资巨大,财力承受困难,村民下山后无耕地,生活出路不能保障。

2、整体搬迁分散安置:政府给政策,给补助,将该村按户划拨到全市范围安置。

此案优点:政府减轻了安置的难度。

弊端:只能得到小部分村民支持,阻力较大。

3、地质灾害户搬迁:只将面临灾区的108户341人外迁安置。

优点:减轻安置工作量,也根治了地质灾害。市领导和六石街道、国土局少了一道牵挂的心。

弊端:部分肢解该村,反对意见较大。安置难度较大,资金投入也较大。

4、就地搬迁:将灾域内村民搬迁至该村地势平缓无地质灾害的场地。

优点:手续简单,操作易行,成本相对较低。

弊端:需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阻力很大,灾域内村民多数反对。场地难找,贫穷户多,建房困难,需要政府投资金较大。

(三)在根本解决裘家岭地质灾害方案出台前,恳请上级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部分资金专项解决该村临时预防灾害所急需,以防万一。拟建临时避险中心(5间三层房),在极端灾害性气象时多派人手挨户劝说避险,同时对已坍塌危险处逐处加固。

我们认为除了整体搬迁外,地质灾害户搬迁是最好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愿意投靠亲友,把地灾区房子拆除的,市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国土局解决安置房土地指标;二是愿意自谋生路者,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愿下山脱贫安置的,六石街道安排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拿出补助资金;四是就地搬迁安置,由街道、村找好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特此报告!请市领导决定。

地质调查报告

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岗位的实际跟班实习,并参与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认识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过程及特点,了解企业管理体制、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运作过程,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开发及使用情况,结合实习内容理解课堂学习过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作为一名实习生,我被地质队安排在了单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况。在信息科,我也了解一些关于地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六年来,总计安排工作项目141项,投入工作经费24330万元。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建设思路,在扎实地逐步推进。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逐步确定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地质调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六年来,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支撑体系已基本建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地质调查成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有了良好开端,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

主流程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模块。几年来重点开展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三个模块的开发研究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1、基本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成功开发研制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首创的prb过程和数据模型,将gps的定位结果反映到掌上电脑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上,实现了gps、gis和rs的有机集成,地质人员可以在掌上电脑上按照技术标准记录地质现象、绘制地质素描图,实现了区调野外原始数据采集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全面完成了设备定型、技术要求编制、人员培训和设备配置等工作,并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全面推广。

2、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进入推广阶段以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为基础,开展了固体矿产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开发成功。20xx年在6个重点项目中试点使用,20xx年开始较大范围推广。

3、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进展顺利地质环境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调查三类专业工作的野外数据采集。目前系统开发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小规模试点阶段。

4、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价系统开发取得一定进展完善了钻孔采编系统。该系统具有钻孔地质数据采集、数据管理、钻孔图件自动绘制等功能,现已全面推向社会,得到大多数地质工作单位的认可和广泛应用。开展gis矿产资源选区评价系统和地质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等研制工作,为提高地质调查部署科学性开发了新的工具。开展地质体三维模拟技术与数据模型开发研究等项目,为提高设计编制水平和地质调查成果的直观表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的研制开发为地下水资源信息管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综合评价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主要成果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是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数据支撑,主要包括基础地质数据库系统和地质综合成果数据库系统。作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和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投入了较大的建设力量和资金。目前该体系的主体建设已基本完成。

通过此次实习工作经历,我发现了地质部门信息化建设对其推动作用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主要成果。

1、基本建立地质调查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以来,配合数据库建设工作,研制了建库标准、质量控制标准、数据描述标准、产品标准、数据采集标准等35项标准,有力地推进了地学数据库的建设和系统开发,保证了数据质量,为信息共享与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2、国家地质调查网络体系已初步建成经过三期网络建设,基本形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中心)大区地调中心和部分专业地质调查单位及地调院间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主干千兆速度的数据信息传输,通过网络系统向社会提供国家地质工作信息、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目录、地质文献资料和全国地层数据库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地质调查资料数据实时传输和项目管理提供快捷服务。

3、地质调查站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服务功能地调局网站自20xx年元月运行以来,已经安全运行了5年,运行稳定,近3年的访问量达80万人次,20xx年底月访问量达到35000人次,呈上升趋势。网站运行效果比较好,专题特色明显,栏目设置较合理,信息较及时、全面,平均每天有3-6条新消息,还设有信息服务栏目,如元数据库、地质资料目录等。

4、成果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开展了元数据库建设,完成了主要数据库的元数据库建设和发布工作;开展了地质调查数字化成果的社会需求方式与内容研究、数据压缩技术研究和在线离线服务技术体系研究;开展了成果目录数据库、地层数据库的网上服务工作。依托863课题,在解决数据传输与共享的技术问题方面有重要进展。

5、“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思路“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将继续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总体思路,重点加强主流程信息化的开发和建设工作,继续夯实两个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主线——主流程信息化建设方面,进一步全面推广各专业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重点加强选区研究、数据处理和设计编制等模块的分解和开发,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地质调查技术水平。在地质调查数据支撑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国家基础地学数据库系统。按照定期更新的原则,规范数据库的维护。为扩大面向社会的数据信息服务,加强已建数据库的保密处理工作。在地质调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骨干网络体系的各节点建设,提高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能力。加强地质调查信息网站建设,扩大服务能力。强化地质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规范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目录发布制度,扩大服务信息量。

通过这次在攀西地质大队信息科的实习,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实践知识,开阔的自己在企业计算机,信息化领域的眼界。当然我被地质工作人员的艰苦精神所感动。另外更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生活中所有的我们认为很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感受其中的过程,最后我们都能愉快的渡过;人生路上的坎坷是没有走不过的,生活中的墙也没有越不过的,只要我们努力了,用心去做,相信我们都能够走向光明,关键是我们要坚持,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地质调查报告

xx市人民政府:

根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金福昌同志的重要批示,我们迅速组成联合工作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情况进行进一步调查摸底,并研究防治措施。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上报如下:

裘家岭自然村位于六石街道北向12公里处,与相距4公里的广东坞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共有330余户871人。该村四周群山环抱,是我市“一大”的会址所在地。裘家岭虽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但由于山势较陡,交通不便,村民始终依赖三分薄田、几亩荒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百姓收入也仅够糊口。目前村中身体强壮的都长年在外打工,坚守的只是老弱病残者或学前儿童约两百多人。村貌破旧,70%以上村民仍居住在泥墙或砖木结构的老房中,很多住房泥墙长期雨蚀地陷,已严重开裂或危倾。更为危险的是村北侧的后山坡体不稳,出现牵拉张裂缝,在极端气象或梅雨季节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村中地势极陡,许多道路和房屋同时面临局部坍塌或大面积下滑的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前六石街道和六石国土所针对该村现状已做了大量工作,每逢大雨来临或气象报道有大雨,街道干部与国土所都只有驻村加强警戒,20xx年初对部分坍塌险情严重部位作了部分加固,但治标不治本。村民由于久居险地而思想麻痹,有时还不理解,不配合政府的预防工作。上级有关部门也曾多次亲临察看,但终因治理工作耗资巨大而委决不下。

此次市国土资源局和六石街道接受任务后,重新组织联合调查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区域面积、人口、房屋、人员思想进行详细调查。经调查,全村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共有108户(已立户未析产的父子、兄弟只统计一户)341人,房屋297间11101.086o(占地)。村民针对现状如何解决分歧较大,有主张搬迁也有反对搬迁,因政策不明朗,若没有相对有利于己的政策措施出台,大多数村民反对拆迁。但若是能有足够的政策支持,90%以上村民是内心盼望外迁的,由于条件不成熟,村民思想状况调查无法进一步细入。

裘家岭村地质灾害状况,始终是各级政府心中的一个沉重包袱,尤其是六石街道领导为裘家岭现状常常是一夜三起,如履薄冰,村民的安危始终是也必须是乡镇基层干部首要的考虑!为切实解决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建议如下:

(一)建立领导小组。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根除非街道或国土资源局能力所及,须由市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六石街道、农办、国土、财政、供电、民政、交通、林业、公安、广电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具体协调处理有关政策事项,及时反馈信息,保证上下渠道畅通,才有可能杜绝空对空,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根据裘家岭村实际,要实施搬迁,我们提议以下方案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1、整体搬迁整体安置:下山脱贫与地质灾害搬迁相结合,在六石附近置换一合适场地,重建一个裘家岭村。

此案优点:符合大部分村民设想,运行能得到大部分村民拥护,裘家岭村作为一个有光荣历史的集体能得到较好保留。

弊点:征地、建设耗资巨大,财力承受困难,村民下山后无耕地,生活出路不能保障。

2、整体搬迁分散安置:政府给政策,给补助,将该村按户划拨到全市范围安置。

此案优点:政府减轻了安置的难度。

弊端:只能得到小部分村民支持,阻力较大。

3、地质灾害户搬迁:只将面临灾区的108户341人外迁安置。

优点:减轻安置工作量,也根治了地质灾害。市领导和六石街道、国土局少了一道牵挂的心。

弊端:部分肢解该村,反对意见较大。安置难度较大,资金投入也较大。

4、就地搬迁:将灾域内村民搬迁至该村地势平缓无地质灾害的场地。

优点:手续简单,操作易行,成本相对较低。

弊端:需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阻力很大,灾域内村民多数反对。场地难找,贫穷户多,建房困难,需要政府投资金较大。

(三)在根本解决裘家岭地质灾害方案出台前,恳请上级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部分资金专项解决该村临时预防灾害所急需,以防万一。拟建临时避险中心(5间三层房),在极端灾害性气象时多派人手挨户劝说避险,同时对已坍塌危险处逐处加固。

我们认为除了整体搬迁外,地质灾害户搬迁是最好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愿意投靠亲友,把地灾区房子拆除的,市政府给予资金补助,国土局解决安置房土地指标;二是愿意自谋生路者,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愿下山脱贫安置的,六石街道安排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拿出补助资金;四是就地搬迁安置,由街道、村找好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特此报告!请市领导决定。

煤炭开采引发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灾害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直接关系到自然灾害应急处置、救援救助等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科学规范、及时准确的上报灾情信息,有利于党委政府掌握灾情动态和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近年来,xx县组织开展了灾害信息员培训,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xx县位于xx北边陲,辖15个乡镇,296个行政村,15个国有农林特场,总人口37.3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耕地面积46.5万亩,全县境内因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洪涝、干旱、风雹等多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给灾区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全县现有灾害信息员407名,其中313名由“村两委”人员兼任,经过专业培训的有382人,平均年龄49岁。

1.报灾程序不规范。一是灾情报告不及时。自然灾害发生后,灾区所在乡镇政府和“村两委”处于灾情一线的人员最先了解和掌握灾情,但普遍存在着灾情初报未按规定时间(1小时内)上报。二是报送途径不规范。小灾报本级政府领导的多,大灾上报乡镇和县级政府领导的多,报民政部门的少,且不按规定进行灾情续报和核报,影响了报灾时效和准确性。

2.报送数据不准确。乡村级在灾情上报中,灾情统计人员估算的多,按标准统计的少,存在受灾人口超过本地区常住人口数,紧急转移人口小于投亲靠友、借住房屋、搭建简易房人口数等逻辑错误;房屋毁坏和倒塌户数、间数不准,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额与分项统计不相符等,且无相关台帐和文字材料。

3.档案资料不完善。有的地方无专门救灾工作档案,基本上都没有灾情报告和救灾台账,更没有影像资料,尤其是村级基本上是电话口头报灾,导致灾害无法核对和应证。

一是灾害信息员队伍不稳定。目前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多数来自“村两委”成员,但“村两委”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人员流动性大,导致灾害信息员队伍无法保持相对稳定,一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信息员退出队伍,又没有对新确定的信息员实行传、帮、带。相对稳定的乡镇灾情信息员灾后大多要参与政府各项灾害管理决策,无法逐村逐点核查,造成在抗灾救灾与核灾报灾顾此失彼,只能充当二传手或是按领导意图报灾。

二是基层对灾害信息报送不重视。乡(镇)政府本应是本级灾害员管理的责任主体,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基本没有购置专门的救灾设备,也没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没有将救灾款物的分配、灾害信息管理列入到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没有建立灾情统计、灾情会商、信息共享、信息报送、资料保管等制度措施。

三是灾害信息报送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虽然民政部颁布了《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统一制订了《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因无硬性的责任倒查追究机制,致使在现实操作过程中,既使是同一种灾情,在同一地点,由不同人员进行统计其结果也不尽相同,导致谎报、瞒报、漏报灾情信息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是要建立稳定的信息员队伍。灾害信息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然结果,是抗灾救灾的决策依据,要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就必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对突发自然灾害的信息预警,完善应急措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灾情的能力保证。稳定的灾害信息员队伍,必须要解决人员配备问题,要选配文化水平高,身体状况好、有一定的分析、计算能力的同志任灾害信息员。

二是要健全规范的灾害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的救灾方针和救灾分级管理的原则,应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乡村灾害信息员选任和培训制度。县级民政部门,负责专业培训和综合考评,实行择优持证上岗制度;要完善灾害信息管理措施,统一设制印发《灾害信息记录本》、《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救灾工作情况统计表》,做到统计口径,统计指标上下一致,以此推动灾害信息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是要建立健全灾害信息预警系统。我县于2012年与县移动公司联合建立了移动短信平台,健全了全县灾害信息员信息系统,当灾情发生或遇恶劣天气时,第一时间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县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民政所干部及村灾害信息员手机上,构成了覆盖全县各村组的灾情信息联络体系,做到提前预警、闻灾而动,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从而提高灾害信息报送的准确度,为灾害损失评估、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四是要建全灾害信息员考评激励制度。应建立固定的灾害信息员补贴制度,县财政每年要专门预算救灾工作经费用于支付灾害信息员工作补贴,给予适当奖励,以此激励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救灾工作效益。

校园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裘家岭自然村位于六石街道北向12公里处,与相距4公里的广东坞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共有330余户871人。该村四周群山环抱,是我市“一大”的会址所在地。裘家岭虽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但由于山势较陡,交通不便,村民始终依赖三分薄田、几亩荒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百姓收入也仅够糊口。目前村中身体强壮的都长年在外打工,坚守的只是老弱病残者或学前儿童约两百多人。村貌破旧,70%以上村民仍居住在泥墙或砖木结构的老房中,很多住房泥墙长期雨蚀地陷,已严重开裂或危倾。更为危险的是村北侧的.后山坡体不稳,出现牵拉张裂缝,在极端气象或梅雨季节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村中地势极陡,许多道路和房屋同时面临局部坍塌或大面积下滑的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调查情况。

此前六石街道和六石国土所针对该村现状已做了大量工作,每逢大雨来临或气象报道有大雨,街道干部与国土所都只有驻村加强警戒,20xx年初对部分坍塌险情严重部位作了部分加固,但治标不治本。村民由于久居险地而思想麻痹,有时还不理解,不配合政府的预防工作。上级有关部门也曾多次亲临察看,但终因治理工作耗资巨大而委决不下。

此次市国土资源局和六石街道接受任务后,重新组织联合调查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区域面积、人口、房屋、人员思想进行详细调查。经调查,全村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共有108户(已立户未析产的父子、兄弟只统计一户)341人,房屋297间11101、086o(占地)。村民针对现状如何解决分歧较大,有主张搬迁也有反对搬迁,因政策不明朗,若没有相对有利于己的政策措施出台,大多数村民反对拆迁。但若是能有足够的政策支持,90%以上村民是内心盼望外迁的,由于条件不成熟,村民思想状况调查无法进一步细入。

三、相关建议。

裘家岭村地质灾害状况,始终是各级政府心中的一个沉重包袱,尤其是六石街道领导为裘家岭现状常常是一夜三起,如履薄冰,村民的安危始终是也必须是乡镇基层干部首要的考虑!为切实解决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建议如下:

(一)建立领导小组。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根除非街道或国土资源局能力所及,须由市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六石街道、农办、国土、财政、供电、民政、交通、林业、公安、广电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具体协调处理有关政策事项,及时反馈信息,保证上下渠道畅通,才有可能杜绝空对空,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根据裘家岭村实际,要实施搬迁,我们提议以下方案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1、整体搬迁整体安置:下山脱贫与地质灾害搬迁相结合,在六石附近置换一合适场地,重建一个裘家岭村。

此案优点:符合大部分村民设想,运行能得到大部分村民拥护,裘家岭村作为一个有光荣历史的集体能得到较好保留。

弊点:征地、建设耗资巨大,财力承受困难,村民下山后无耕地,生活出路不能保障。

2、整体搬迁分散安置:政府给政策,给补助,将该村按户划拨到全市范围安置。

此案优点:政府减轻了安置的难度。

弊端:只能得到小部分村民支持,阻力较大。

3、地质灾害户搬迁:只将面临灾区的108户341人外迁安置。

优点:减轻安置工作量,也根治了地质灾害。市领导和六石街道、国土局少了一道牵挂的心。

弊端:部分肢解该村,反对意见较大。安置难度较大,资金投入也较大。

4、就地搬迁:将灾域内村民搬迁至该村地势平缓无地质灾害的场地。

优点:手续简单,操作易行,成本相对较低。

弊端:需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阻力很大,灾域内村民多数反对。场地难找,贫穷户多,建房困难,需要政府投资金较大。

5、建立应急避险点,就地防治。若上四个方案都有较大困难而不能立即施行,只能先尽快建立应急避险点。

(三)在根本解决裘家岭地质灾害方案出台前,恳请上级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部分资金专项解决该村临时预防灾害所急需,以防万一。拟建临时避险中心(5间三层房),在极端灾害性气象时多派人手挨户劝说避险,同时对已坍塌危险处逐处加固。

我们认为除了整体搬迁外,地质灾害户搬迁是最好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二是愿意自谋生路者,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

三是愿下山脱贫安置的,六石街道安排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拿出补助资金;

四是就地搬迁安置,由街道、村找好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特此报告!请市领导决定。

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裘家岭自然村位于六石街道北向12公里处,与相距4公里的广东坞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共有330余户871人。该村四周群山环抱,是我市“一大”的会址所在地。裘家岭虽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但由于山势较陡,交通不便,村民始终依赖三分薄田、几亩荒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百姓收入也仅够糊口。目前村中身体强壮的都长年在外打工,坚守的只是老弱病残者或学前儿童约两百多人。村貌破旧,70%以上村民仍居住在泥墙或砖木结构的老房中,很多住房泥墙长期雨蚀地陷,已严重开裂或危倾。更为危险的是村北侧的后山坡体不稳,出现牵拉张裂缝,在极端气象或梅雨季节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村中地势极陡,许多道路和房屋同时面临局部坍塌或大面积下滑的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前六石街道和六石国土所针对该村现状已做了大量工作,每逢大雨来临或气象报道有大雨,街道干部与国土所都只有驻村加强警戒,20xx年初对部分坍塌险情严重部位作了部分加固,但治标不治本。村民由于久居险地而思想麻痹,有时还不理解,不配合政府的预防工作。上级有关部门也曾多次亲临察看,但终因治理工作耗资巨大而委决不下。

此次市国土资源局和六石街道接受任务后,重新组织联合调查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区域面积、人口、房屋、人员思想进行详细调查。经调查,全村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共有108户(已立户未析产的父子、兄弟只统计一户)341人,房屋297间11101、086o(占地)。村民针对现状如何解决分歧较大,有主张搬迁也有反对搬迁,因政策不明朗,若没有相对有利于己的政策措施出台,大多数村民反对拆迁。但若是能有足够的政策支持,90%以上村民是内心盼望外迁的,由于条件不成熟,村民思想状况调查无法进一步细入。

裘家岭村地质灾害状况,始终是各级政府心中的一个沉重包袱,尤其是六石街道领导为裘家岭现状常常是一夜三起,如履薄冰,村民的安危始终是也必须是乡镇基层干部首要的考虑!为切实解决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建议如下:

(一)建立领导小组。裘家岭村地质灾害隐患根除非街道或国土资源局能力所及,须由市分管领导牵头,成立由六石街道、农办、国土、财政、供电、民政、交通、林业、公安、广电等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组,具体协调处理有关政策事项,及时反馈信息,保证上下渠道畅通,才有可能杜绝空对空,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根据裘家岭村实际,要实施搬迁,我们提议以下方案供市领导决策参考:

1、整体搬迁整体安置:下山脱贫与地质灾害搬迁相结合,在六石附近置换一合适场地,重建一个裘家岭村。

此案优点:符合大部分村民设想,运行能得到大部分村民拥护,裘家岭村作为一个有光荣历史的集体能得到较好保留。

弊点:征地、建设耗资巨大,财力承受困难,村民下山后无耕地,生活出路不能保障。

2、整体搬迁分散安置:政府给政策,给补助,将该村按户划拨到全市范围安置。

此案优点:政府减轻了安置的难度。

弊端:只能得到小部分村民支持,阻力较大。

3、地质灾害户搬迁:只将面临灾区的`108户341人外迁安置。

优点:减轻安置工作量,也根治了地质灾害。市领导和六石街道、国土局少了一道牵挂的心。

弊端:部分肢解该村,反对意见较大。安置难度较大,资金投入也较大。

4、就地搬迁:将灾域内村民搬迁至该村地势平缓无地质灾害的场地。

优点:手续简单,操作易行,成本相对较低。

弊端:需大量的解释说服工作,阻力很大,灾域内村民多数反对。场地难找,贫穷户多,建房困难,需要政府投资金较大。

5、建立应急避险点,就地防治。若上四个方案都有较大困难而不能立即施行,只能先尽快建立应急避险点。

(三)在根本解决裘家岭地质灾害方案出台前,恳请上级有关部门能尽快拿出部分资金专项解决该村临时预防灾害所急需,以防万一。拟建临时避险中心(5间三层房),在极端灾害性气象时多派人手挨户劝说避险,同时对已坍塌危险处逐处加固。

我们认为除了整体搬迁外,地质灾害户搬迁是最好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二是愿意自谋生路者,政府给予一次性补助;

四是就地搬迁安置,由街道、村找好场地,国土局解决土地指标,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特此报告!请市领导决定。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范文

区域扩张战略是指网点空间布局战略,通过调查发现区域扩张战略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渗透模式、跳跃模式和渗透跳跃结合式。

渗透模式。

指连锁企业在一个区域内集中资源开店,将可能开设的门店数量尽量开完,再寻找另外的开店区域,以便充分挖掘该区域市场调查潜力,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降低管理成本和后期服务成本,增大宣传效果,以达到获取规模效益目的。

渗透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以一个城市作为目标,集中资源在该城市迅速铺开网点,形成压倒性阵势,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种网点布局战略对消费者相对分散区域性竞争不明显的便利店、冷饮店尤为适用。

另一个操作方式是连锁企业商圈在考虑网点布局时,先确定物流配送中心的地址,然后以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为半径逐步扩张。这种方式更注重配送中心的服务能力,以求充分发挥配送潜力。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一般以配送车辆每小时60--80公里的速度,在一个工作日(12小时/24小时)内可以往返配送中心的距离来测算。

渗透模式的优势:

可以降低连锁企业的广告费用;

可以提高形象上的相乘效果;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提高管理效率;

可以提高商品的配送效益,保证及时送货;

可以充分发挥配送潜力,减少总部的投资压力。

渗透模式的风险:

采取这一扩张模式,必须等待在一个区域开完计划的门店数量才进入另一个区域,则连锁企业要完成在全国的整体布点工作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由于这一扩张模式是一个一个区域逐渐进开店,因此有可能其他一些当前值得进入的区域或城市在等待中丧失了最佳机会,让竞争对手抢占有利地址。

跳跃模式。

指连锁企业在当前值得进入的地区或竞争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分别开设店铺,即看准一个地方开一家,成熟一家开一家,可以同时不断跳跃式在各区域开店。连锁企业采取这种方式扩张主要出于两种目的,一种是企业希望占领某个大区域市场,先不计成本,不考虑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先考虑整体网络的建设,对有较大发展前途的地区和位置,先入为主,抑制竞争对手的进入。另一种是希望避开强大竞争对手,先求生存,再求发展。

跳跃模式的优势:

可以抢先占领有较高价值的地点,取得先发优势;

企业优先将门店开设在商业网点相对不足的地区,或竞争程度较低的地区,可以避开强大竞争对手,迅速站稳脚跟。

跳跃模式的风险:

采取跳跃模式的连锁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物流配送的能力;

在发展初期难以有效整合企业资源,这些可能使连锁企业陷于战线过宽带来的陷阱;

跳跃模式对门店的管理人员要求较高,门店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否则会延长门店经营的摸索期或亏损期。

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灾害调查报告是对灾害事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总结的报告,旨在为灾后救灾和预防灾害提供决策支持。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灾害调查报告的编写工作,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有效的调查和分析,才能为我们了解震灾中的薄弱环节,从而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在调查报告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原始数据的收集。我们需要首先走进灾区,深入了解灾害的情况,与受灾群众进行沟通,收集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包括调查表、采访记录、形象记录等等。原始数据的采集质量直接影响到调查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三段:利用新技术提高报告效率。

对于灾害调查报告的制作,现代技术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方面。比如,现在普遍采用GIS技术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使得我们在地图上更直观地发现环境异常,为灾区的规划和重建提供更科学的支持。

第四段:报告中的调查方法。

在制作调查报告时,调查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形成更具可操作性的解决措施。在实地调查时,应该采用系统、全面、细致、科学、独立、客观的方法,避免数据的偏见和主观性影响分析的客观性。

第五段:报告的应用意义和深远影响。

灾害调查报告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后续的救援工作以及灾后重建的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持。它们通过分析灾难原因,全面考察应对灾难的措施,指示灾后重建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强调在灾难发生前的预防措施。因此,灾害调查报告对于预防灾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总之,作为一门非常有学问的工作,灾害调查报告对于灾后重建的规范化和高效性提供了重要支持。只通过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的调查和分析过程,才能准确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更好地保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更好地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灾害调查报告是针对自然灾害、意外事件等突发情况的现场实情拍摄报告,通过对灾害现场的实际记录和分析,对灾害原因和救助处理策略提供参考和建议。在阅读这些报告时,我深深感受到灾害常常来得猝不及防,但是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却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对灾害的反思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二段:体会。

在翻阅灾害调查报告时,我发现常见的灾害事件多与环境、气象、人为失误等有关,而这些事件的起因有时候我们是可以预见的。例如,地震虽然是自然发生的灾害,但是如果地质学家和地震专家能够充分预测和评估趋势,预告人们提高防范意识或是加固建筑物。在面对各种突发情况时,灾害报告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因为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事情的真实面貌,更好地分析和评估事件的影响和危害程度,并赋予政府和公民更好地防范和抵御能力。

第三段:受教。

在翻阅和分析灾害调查报告时,我也开始深刻思考我自己作为公民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故。我们作为普通公民,虽然不能微观管理所有环境和设施,但是我们应该常怀一颗对安全的关注和责任,关注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并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损失。我还认为,自救、互救和救援是任何灾害处理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技能和意识,以身作则,身处灾害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第四段:评价。

虽然每一份灾害调查报告都充满着严谨、准确和中肯的态度,但是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例如,有的报告在尽可能详尽地记录事实的同时,没有对事情的发生和事故的减少或避免提出更明确的建议和措施,不能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另外,对某些事件的分析和评价也可能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更多专业人士投入灾害调查工作,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第五段:结语。

总的来说,灾害调查报告是我们面对灾害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它,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灾害现场的真实情况,更好地评估和应对灾害的后果和危险。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灾害永远存在的风险,我们只有落实安全预防措施和制定有效的预案,才能让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安全和可靠。

自然灾害的调查报告

我们美丽的家乡——南京,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城市。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可是自然灾害却总是喜欢“临幸”这里。因此,我查了许多资料,写下了这篇论文。

众所周知的是去年的雪灾,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降雪过程开始了,持续了两周之久的严重雪情,一下子演变成了50年一遇的大雪灾。截止到1月31日18时,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537.9亿元。国务院23个单位联合成立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1月29日、30日、31日晚,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分别召开三次协商会,研究当前灾害发展情况,统筹协调当前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的重大问题及具体措施。现在已经得到了实质性的解决。这很让人欣慰。

人不能控制天气,但是可以战胜灾害。对此,我想提出建议,在把我们家乡建设地更美好的`前提下,要坚持环保,不要对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要取之有度。将环保进行到底。人民团结一心,发扬高尚的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家园!

地质灾害预案

为了进一步搞好应急工作,使全镇各村、各单位处置地震灾害事件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x省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预案。

地震灾害临震发布以后或发生重大地震灾害时,由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领导、指挥和协调全镇地震应急工作,并成立镇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室10组,即抗震救灾办公室、组织宣传组、治安保卫组、医疗救护防疫组、交通运输组、通讯联络组、供电保障组、生活物资供应组、抢险救灾组、人口疏散组、恢复建设组。

1、办公室主要职责

办公室主任由镇长担任,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市指挥部报告。

(2)及时传达贯彻各项命令,并督促检查各项命令的落实情况。

(3)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会商,负责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现场救灾进展情况。

(4)负责对外的联络和接待工作。

2、组织宣传组主要职责:

组织宣传组组长由党委宣传委员担任,宣传干事和文化站长为成员。

(1)按照规定进行应急宣传,及时向公众发布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广播上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3)宣传抗震救灾工作中典型事迹与模范人物,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4)负责地震应急机构体系的人员配置,提出对干部的奖惩及临时任免意见。

3、治安保卫组主要职责:

治安保卫组组长由分镇纪委书记担任,成员为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巡防队成员。办公室设在综治办。

(1)在地震预报发布后或地震发生后,及时组织与加强领导机关和生命线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

(2)当地震发生后,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实施紧急防范措施。

(3)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水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和扩大蔓延

4、医疗救护防疫组主要职责:

医疗救护防疫组长由卫生院院长担任,副组长由文教助理担任。办公室设在镇卫生院。

(1)在监震应急期间,应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及医疗救护器械等,组织好医疗救护队待命。

(2)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奔赴灾区,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或建设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

(3)做好卫生防疫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及疏散工作。

(4)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5、交通运输组主要职责:

交通运输组组长由主管交通的副镇长担任,农机站站长、交管所等单位为成员。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运输车辆的准备工作及救灾储备物资、设备的运输工作。

(2)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抢修被毁道路、桥梁及有关设施,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运输和灾发的疏散。

(3)组织、协调、疏散伤病人员。

6、通讯联络组主要职责:

通讯联络组组长由组织委员担任,电信支局的工作人员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党建办。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加强对主要通讯线路的检修及通讯物资的准备工作。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人员抢修被损毁的线路及设施,保证救灾通讯畅通无阻。

7、供电保障组主要职责:

供电保障组组长由农电站站长担任,办公室设在农电站。

(1)在临震应急期间,要组织力量对主要变电线路进行检修、加固。

(2)地震发生后,供电站迅速组织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损坏的线路及设施,确保灾区正常供电。

8、生活物资供应组主要职责:

生活物资供应组组长由财政所长担任,成员为民政所长及财政所的工作人员,办公室设在镇财政所。

(1)在临震应急期间,做好应急资金、物资、食品的储备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队伍,按照镇统一部署,调动粮食、食品与物资,保证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3)做好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

(4)积极组织灾区的转移、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

9、抢险救灾组主要职责:

抢险救灾组组长由镇武装部长担任,副组长由武装干事担任,各村民兵连长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人武部办公室。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抢险救灾队伍积极开展救灾技术训练,掌握抢险救灾技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队伍奔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10、人口疏散组主要职责:

人口疏散组组长由人大主席担任,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学校校长、团委书记、妇联主任。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群众进行有秩序的疏散,特别要注意做好妇女、儿童及老、弱、病、残人员的疏散安置工作。

(2)地震发生后,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

(3)配合搞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稳定社会秩序。

11、恢复建设组主要职责:

恢复建设组组长由抓城建的副镇长担任。

(1)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普查房屋等建筑物的毁损情况。

(2)提出重建计划,并报镇政府。

(3)积极争取外援和筹措资金。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1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下的地震,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各村在半小时内向镇汇报灾情,之后每隔一小时汇报一次,镇每隔一小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

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地震为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在5亿元以上的地震,或者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为严重破坏性地震。中等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工作组成员迅速到位,按照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开展救灾工作,并迅速向市政府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

(一)、防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

(二)各工作组立即行动起来,确保通讯畅通,集结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工作。

(三)积极储备救灾资金、物资和食品。

(四)保证供电的通畅。

(五)加强全乡的保卫工作,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一)有感地震应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民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有感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程序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并将紧急情况及时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平息地震谣言

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应派出工作人员调查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本预案由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发布,报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为了适应地震灾害事件,应急对策的不断完善和地震应急机构的调整,需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预案的更新期限为5年,期间因人事变动职责由新人员自动接替。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随着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的作用,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灾害事件频繁,千年一遇的超级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等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的情况和原因,本次课程让我们对某一自然灾害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一份自然灾害调查报告。在此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灾害的可怕、人们的脆弱性以及重视自然环境的必要性。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了解自然灾害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是无法预见的、突然发生的,它剥夺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安全。然而,我们还是很难规避这些灾害的发生。为了减少损失,我们就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灾害的性质和规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复杂,与气候、地质、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因素,才能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二段: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自然灾害是环境破坏的一种反映。人类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在埋下了自然灾害的祸根。比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市区周边的山地和河流被土地利用改变,使得水循环失衡、土壤质量不断恶化,从而诱发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此外,人类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比如积极的碳排放、物种消失、污染等也都导致了自然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加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恢复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第三段:加强政府的应对灾害能力。

自然灾害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风险,面对自然灾害,个人和社会的力量都非常脆弱。这时,政府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可能需要采取的政策包括提升自然灾害早期预警体系、加强研究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完善政策法规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应对自然灾害时,政府需要注重防范在灾害中的人民的利益,通过有关救援、恢复和重建的行动来完成整个过程,重视人文关怀的注重。

第四段:提升个人防灾意识。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有很大的原因与人类自身防灾意识不够高。比如,遇到地震时,有些人可能并不知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比如张开窗户、躲避桌子下、不要乱闯等。这些基本的防灾措施,可以有效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提高公民的防灾责任感和减灾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牢记防灾不分居住地点、种族、年龄等因素,人人有防灾责任,自己储备应急物资也是必备措施之一。

在人类共同的环境挑战面前,我们必须共同努力,国际间和地区间应加强交流合作,开展共同防灾救灾行动来减轻和防止灾害带来的影响。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对于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预防、救助和灾后重建等方面,也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各国在这方面应该加强相互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总结:在自然灾害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突发灾难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危险。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拓宽国际合作和技术支持等行动,是减轻灾害风险,使全球人民免受灾害危害的必要途径。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建立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郑州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近日,郑州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雨洪涝灾害,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与伤害。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分析这场灾害,以便提供有力的参考和经验,郑州市政府组织了一次调查,准备发布一份灾害调查报告。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和详细的报告,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灾害带给城市的威胁和挑战,也对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首先,这次灾害发生前有许多迹象和警示信号,但却未能得到有效的预警和防范。在报告中,我们了解到,郑州市未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行动,这是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灾害发生前,气象部门就已经发布了雷雨和暴雨预警,而市民和相关部门的反应却不够迅速。这让我认识到,在城市管理和应急预警方面,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信息的及时传播和呼吁市民的参与。

其次,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报告中指出,灾害发生后,城市的应急救援措施不够完善,救援人员和物资调配不够大胆与迅速,导致一些地区的救援效果不佳。另外,在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资金调配、灾后安置等。这次灾害让我深刻明白,应急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需要更加专业和高效,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

除此之外,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导致此次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报告中指出,部分地区的排水系统和防洪设施建设不到位,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降雨。特别是城市内的地下管网,由于年久失修和规划不足,无法及时疏导雨水,导致了许多道路被淹没,人员被困。这次灾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建设防范灾害、保障人民安全的城市,必须加强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与完善性。

最后,紧急救援和灾后救助过程中,广大市民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报告中提到,许多市民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到救援和救助工作中,展现出了众志成城、大爱无疆的精神。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社会的温暖和力量。这次灾害让我明白,一个城市的强大不仅来自政府的指导和组织,更离不开每个市民的参与和奉献。

总而言之,郑州灾害调查报告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灾害带给城市的威胁和挑战。我意识到,预警和防范、应急管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城市的安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对于广大市民来说,牢记“自救、互救、救人”的消防安全宣传口号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宜居。

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暴雨灾害在我国的气候特点中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民众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近日,我研究了一份有关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深入了解了该灾害的形成原因、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个报告中,我深刻领悟到暴雨灾害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并且对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一灾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本次调查,我认识到预防和减轻暴雨灾害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第一,了解暴雨灾害形成的原因。在报告中,详细分析了暴雨灾害的发生原因,如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城市建设布局等。我深入思考了这些原因与暴雨灾害之间的关系,明白了每一个原因都是形成暴雨灾害的重要因素。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暴雨灾害。

第二,认识到暴雨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影响。报告中详细列举了暴雨灾害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如房屋倒塌、农田被淹、基础设施破坏等。我深刻领悟到,暴雨灾害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困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暴雨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不利影响。

第三,了解了应对暴雨灾害的措施与方法。报告中提到,预防和应对暴雨灾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加强气象监测、构建灾害防治体系、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通过对这些措施的了解,我明白了预防暴雨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暴雨灾害。

第四,认识到公众的参与至关重要。报告中提到,公众的认知和参与对于预防和减轻暴雨灾害起着重要作用。我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防灾工作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身责任,在平时加强知识储备和技能培训,才能更好地应对暴雨灾害的来临。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尤为重要。在报告中,我了解到暴雨灾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多方合作来解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技术交流,才能更好地应对暴雨灾害带来的威胁。我认识到,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我们才能更好地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应对暴雨灾害的能力。

通过这次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我深刻认识到暴雨灾害对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影响,以及预防和应对的重要性。只有政府、公众和国际社会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暴雨灾害带来的挑战。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也将积极参与到暴雨灾害的预防和减轻工作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社会。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地球居民,我们常常会遭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自然灾害可谓是世界上最难以控制并且最为具有变数的现象,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极其难以想象的。我们深入调查和研究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本文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关于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调查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及早地预测、预测和防范,以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对自然灾害的定位、机理和预测方法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深入调查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灾害现象、预防灾害、减轻损失等极其重要,而且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对于审慎的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自然灾害调查,从中学习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促进当地居民相关知识的提高和安全保障。

第二段:调查过程的实践。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了解一个地区自然灾害的预警制度、紧急应对措施和经验总结,是进行自然灾害调查的第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灾害后果等信息非常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地了解气象特点、地质构造、地形结构和河流湖泊的情况,分析自然灾害的根源问题。我们需要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来获取更为透彻的信息,例如:气象站、卫星监测、空气探测器等,这些相应的工具设备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相关信息,以此对于灾情的预防和监测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段:遇到的挑战。

在我的这次调查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天气的变数,交通的不方便,还有当地居民对于我们调查的敌意和不理解。但是这些困难也增加了我的学习成果更为丰富和具有针对性,让我感受到了调查的实际困难和挑战。在这些困难背景下,我学会了抗压和处理困难问题的策略,同时增强了调查前的实际准备,可以更快速地适应现场情况和应对问题。

第四段:提高调查的效率。

为了提高调查的效率,我认为制定一个良好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在规划时,应该从调查的目的和目标、调查时间、人员、经费、技术和实现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合理安排。此外,可以把调查内容分解成不同的项目和模块,专业分工来降低工作难度。在调查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积累数据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性和实用性。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一名参与自然灾害调查的志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调查过程让我更加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应对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适应困难的能力。相信我们的调查成果对于灾区当地居民将有一定帮助,并且也为我们自己更好地规避灾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仍将继续关注自然灾害,促进进一步的学习和力挺。我们可以分享调查报告,建立防灾知识掌握体系,切实提高我们的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自然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生灵涂炭、家破人亡的场景也时有发生。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自然灾害中的一些问题,如应急措施的预案制定,救援救治等。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若不妥善解决,可能会给灾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在面临自然灾害的挑战时,我们需要认真调查、分析问题,为当地政府和灾民提供帮助。通过一次自然灾害的调查,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启示。

第一段:调查的初衷和现实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事实,从而提供解决方案。针对自然灾害的调查,目的则更为明确:了解受灾情况,分析灾害原因,帮助指导当地救援和重建工作,减轻灾民的痛苦。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是极大的,重建工作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倡议。因此,进行自然灾害调查,对于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高减灾救助能力,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第二段:整个调查流程。

第一步,进行实地勘察。现场勘察是获取调查信息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受灾情况,包括受灾面积、房屋倒塌情况、道路损毁情况等,以便更好地描述灾情,正确认识灾害。

第二步,收集现场信息。我们应该细心收集现场的各项物资,包括地图、资料和有关文献,全面分析灾区的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后工作。在收集信息时,我们应该遵循调查规范,做好备案工作,避免遗漏和纰漏。

第三步,分析数据。数据分析是调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搜集尽可能多的数据,包括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在各个维度下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灾害的性质和特征。

第四步,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的结果需要准确地反映灾害的实际情况,同时报告需要达到可见度和可读性的目标。我们应该注意报告的语言表达和布局格式,以方便阅读者直观地了解调查结果。

第三段: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自然灾害的调查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实地勘察时需要切实保护安全,并且规范地记录信息。收集数据时,需要衡量数据质量,避免信息受损或失真。而撰写调查报告时,则需要严格按照要求,保证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购买相应的专业设备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从而避免购买不适用的设备或者被不良商家侵犯。

第四段:调查中的收获和启示。

在这次自然灾害调查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意识到,针对自然灾害的调查,只有把不同的工作环节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实地勘察、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都需要全面贯彻彼此之间的要求和约束性规定。调查是一项科学而又复杂的事业,需要认真分析,全面考虑,努力实现最终目标。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不断完善自我,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在这次自然灾害的调查过程中,我有机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代价和对于灾区人民的影响。我们需要写好调查报告,为国家指导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力论据。我们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自然灾害的调查和应对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郑州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近日,我读到了一份关于郑州灾害调查的报告,深入了解了这场突发的灾难是如何发生的,并使我对如何应对类似灾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份报告的心得体会,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从灾难中吸取经验,提高我们应对灾害的能力。

首先,这份报告详细记录了7月份的特大暴雨引发的灾害情况。通过报告,我得知暴雨过后,郑州市内出现了大规模的内涝现象,许多居民被困于淹水之中,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以及道路交通瘫痪。这些灾害险情让我深感灾难来临时,我们的城市设施和管理体系的脆弱性,亟需加强。

其次,报告中提到的灾害预警机制的问题引发了我的深思。在灾害发生前,郑州市的气象部门发布了预警信息,但大部分居民并未能及时得知或对此加以重视。这引起了我对当前的预警机制是否足够健全的思考。我们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预警渠道,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准确性,使更多的人能够在灾难来临前及时得到警示。

另外,报告中指出了抗灾救灾工作中的短板与不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人员和物资的调配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救援行动无法及时展开。其次,对于受困人员的疏散和救助措施并不充分,一些居民被困在水中多时,缺乏食物和饮水。而且,抗灾救灾行动中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沟通不足。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协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组织和应急能力。

此外,报告提到了灾后重建工作的挑战。灾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灾后恢复和重建任务艰巨。报告指出,目前灾后重建工作虽然已经展开,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资金短缺、人力不足等。我认为,灾后重建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与支持。除了国家层面的资源投入外,企业和公众也应积极参与,为灾区提供援助与支持,共同推动灾后重建工作。

最后,这份报告也给予了我对个人防灾意识的启示。灾害采取了许多人们难以想象的形式,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加强自身的防灾意识,提高逃生和自救能力。我们可以参加防灾培训,学习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此外,我们也应该关注城市的环境安全问题,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工作,共同减少自然灾害的风险。

总而言之,这份关于郑州灾害调查的报告让我对灾害的影响,应对措施以及灾后重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反思这场灾难的原因和教训,我们可以总结经验,加强灾害防范和救助能力,为未来的类似灾难做好准备。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建设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

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暴雨灾害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种严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暴雨灾害的原因和救援效果,我参与了一次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的编写工作。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暴雨灾害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同时也明白了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以下是我从这次调查报告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暴雨灾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自然现象,但它也是可以被预测和预防的。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暴雨灾害往往与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密切相关。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土地治理以及建设多功能绿地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提高灾害的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其次,社会的救援力量是保护人们免受暴雨灾害伤害的重要力量。在调查中,我们见证了许多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努力。他们不计较个人安危,毅然冲向危险的地方,救助受灾群众。这让我深受感动。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社会的救援体系需要更加完善。我们需要建立更加高效的救援指挥机制,提高救援人员的培训素质,并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和调度,以更好地应对灾害的发生。

此外,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也是关键因素。通过与受灾群众的交流,我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很多人在灾害来临时不知所措,缺乏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公众防灾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只有每个人都具备基本的防灾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灾害的发生。

此外,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也认识到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暴雨灾害涉及到多个领域的问题,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政府、环保部门、气象部门、救援部门等等,都需要紧密配合,协调各自的工作,形成合力,为灾害的防范和救助提供全面支持。

最后,我深切感受到暴雨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受灾地区,我们目睹了房屋倒塌、道路不通、农作物被冲毁等现象。受灾群众生活几乎全部被打乱,需要重新开始。这让我明白了预防和减少灾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尽管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减少灾害的破坏力,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总之,通过这次暴雨灾害调查报告的编写,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暴雨灾害的特点和影响,同时也增强了我推动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我深信,只有从个人做起,从加强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做起,从加强部门合作和资源整合做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暴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