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大全9篇)

最新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大全9篇)

作者:碧墨 最新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大全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一

学习致良知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从刚开始的不喜欢,到现在爱上朗诵;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感恩师傅给予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全新的洗礼!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会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为人友善、不说谎、不抱怨,用自己的良知去感化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做到知行合一,不空想,理性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既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他人。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我们的心灵、灵魂深处是一种触动。我们需要去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存本领。提高我们分店的菜品结构:真正做到真材料、放心吃。让全体广大师生满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蜕变可能是暂时的痛苦,改变好了,生活和工作回馈给我们的又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王阳明先生说,“如果一个人胸无大志,即使有伟大的举动也称不上是伟人;如果一个人立志要学习圣贤的心性修养,则迟早会达到圣贤的境界。如果每个人都能确定人生的方向,并在这个方向上坚持走下去,必将获得成功。”

“良知”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只有认知自己的不足,方能成大器,走的更远,飞的更高。

知行合一:

1、做一个有良知的人,立好志,树立一个目标。天下无不可成之事。

2、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勤奋学习,满足现状只会让脚步停留在原点,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定也。

3、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不搬弄是非,不听信谣言,不以个人感情去决定任何事情,忠言逆耳,都是良药。

4、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改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在错误中成长,只要有改过之心,心中能容事,能为他人着想。不以自己的喜好,去决定、判断事情。理性和感性兼顾,就能成为圣人。

致良知、致青春、致幸福,我深信不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要更加精进,用更精彩的生命去唤醒和号召更多的生命走上致良知的阳光大道,让他们一起去绽放生命。我深信这是人生积累福报的捷径,这也是让自己更青春,更幸福的大道。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二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良知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而“格物”则是一种追求真理、客观事实的重要态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有良知、格物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在我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良知和格物能力,并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将分享我的体会,并谈谈对良知格物的理解。

第一段:觉醒良知是塑造人格的基石

良知是人内在的深层自我,它能够指导我们去做善良、正义的事情。而一个人的品行和人格,往往是通过良知来形成和塑造的。我曾经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历了一次道德抉择,这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良知力量。那天,我在路边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现金和身份证。我考虑了很久,决定将钱包上交给警察局,以便找到失主。尽管我虚弱的内心曾经出现过“找钱包失主会很困难,直接拿走不让别人知道更好”的念头,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上交,因为这是我的良知告诉我应该做的事情。这个经历让我觉醒,意识到良知是我人格的基石,只有牢固地树立良知意识,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和道德观念。

第二段:格物是培养客观态度的重要途径

格物是一种追求真理和客观事实的态度,它能够帮助我们摆脱主观偏见,理性思考问题。我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们讨论一个热门话题,大家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争论中却鲜有事实依据和客观情况的考虑。这个时候,我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迫切的需求,那就是寻找更多的信息和事实,以便更好地思考和判断。于是,我开始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和观点,通过阅读书籍和专业文章,掌握更多的事实信息,以此为基础去分析和评判。我发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并且坚守客观立场,不被一时的情绪和偏见所左右。

第三段:良知与格物相互关联

良知和格物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赋能关系。良知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底线和观念,而格物则是我们对外界事物进行客观思考的方式和取证手段。只有有了良知,才能够去信任和凭借格物的结果。而有了格物,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良知,认清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是否符合道德伦理。这种相互关联,让良知和格物成为相互促进的力量,同时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道德品质和形成审视效果的重要方式。

第四段:良知格物给予我成长的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深刻体会到良知格物对我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良知,我始终坚守内心深处的声音,同时也加强了自我反思和反省的习惯。每当我做出一个决定或者面对一个道德抉择时,我努力听从良知的呼唤,让良知成为我坚守道德底线的力量。而对于格物,我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而取得了更多的成长和进步。良知和格物给予了我成长的力量,让我不断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和智慧。

第五段:良知格物是人生价值的追求

在我看来,良知格物是人生价值的追求,是我们对自己内心的要求和对外界世界的探寻。良知和格物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自己内心的道德坐标和价值观,也能让我们与真理与客观事实相接触,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只有秉持良知格物的心态,我们才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奋进,同时享受到价值追求的快乐和满足。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良知格物是我们塑造人格、提升自我和追求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良知与格物相互关联,相互赋能,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外界,以更好地判断和行动。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知、拥抱格物,以此为指引去追求更高的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三

立志: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开示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无所成。学不勤者皆因志不笃。回想走过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坚、不高,导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领悟到志不立,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贤志者,就是坚定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达致良知,按照圣贤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的学习之“立志”,如佛学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四

良知清澈是人类品性中最高尚、最重要的精神品质之一。良知是指道德的良心,是内心深处的操守和判断力。清澈则意味着纯净、透明、不受外在干扰的状态。良知清澈是人类心灵最纯净的状态,也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的精神目标。

第二段:良知清澈的重要性

良知清澈是人类品性的核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品德。具有良知清澈的人,不仅能够正确判断事情的优劣和是非,而且能够拥有更高的自我约束力。他们能够真正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始终如一地追求正确的道路,不被外在干扰和诱惑所动摇。此外,良知清澈还能够让我们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好的理解他人的内心,更深入地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段:良知清澈的培养

良知清澈这种精神品质是可以通过培养和锤炼的,而个人的努力和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坚定道德信仰和承担责任的观念。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道德信仰,才能够在行为上贯彻落实。其次,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接触和了解更多关于道德的知识和理念,使自己的道德观念更加成熟和深刻。最后,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锤炼自己的自我约束力和坚定的品格,不断修炼内心的沉淀和坚定。

第四段:良知清澈的实践

良知清澈的实践需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在实际中运用,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在生活中,良知清澈的实践可以表现为:坚定信念,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选择和行为,对于不良行为果断说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在社交场合中,要时刻提醒自己秉持良知,保持清澈的心态,从而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拥有更强的心理承受力和抵抗能力。

第五段:结语

良知清澈是一个人心灵最纯净、最美好的状态。我们不断努力追求、不断向着这个目标前进,才能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和自我实现。让我们始终牢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只有拥有了良知清澈的内心,我们才能走出困难,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五

1、知行合一,其实每个人每天都在做,但这个“知行本一”不一定就是好的、正确的。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知道道理是一回事,内心想的是另一种念头,那行为表现出来的一定是自己心里想的,而不是那个应该知道的道理。比如沉迷游戏、吸烟等等,一定是心里觉得这样让自己更好,才会一直去做。

所以,正确的“知行合一”,是要在正知正行上下功夫。正知才会正行,正行即正知。

2、中华文化,不仅仅是外在的艺术表现、技艺技术,其实是内在精神、心里的感受的呈现。

3、中庸是中华智慧,是不偏不倚、不前不后,是顶天立地。

4、中华文化是真正的利他,我们要修身齐家治国利天下。

5、影响他人从提升自己开始,身教重于言教。

6、善意的谎言是缺乏智慧的处理方式,一个连善意的谎言都没有的人,是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

7、如何让心平静,在纷杂事务中还能静心学习?还是需要通过学习,有了正知正念,就会有清晰的评判标准,就能高效快速做出抉择。团队共同的`学习,共同的进步,就能提升整体的素质,就能解决学习与事务之间时间调配的问题。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六

学习致良知建设心灵品质,就像人生必修课一样,学习并做到知行合一。

通过学习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改变没有如何借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改变,建设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学问。

建设心灵品质,开发心灵宝藏,主宰行为作用与反作用,使生命焕然一新。在心道德事上下功夫,让自己拥有圆满觉悟的人生,不辜负此生,实现人生价值观。

教师《致良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七

人们常说良知清澈,它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让我们保有一颗纯净的心灵。那么什么是良知清澈呢?良知指的是人们本来就有的道德观念和知识,从而使人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清澈则指的是心灵的透明和明净,避免烦恼的缠绕,让心灵更为平静和清晰。

第二段:良知为人指引正确的方向

任何时候,良知都是我们最可靠的向导和指引。当我们在做出决定时,良知会提醒我们去思考选择的后果,让我们更加明智地做出决策。在日常生活中,良知也会提醒我们要尊重父母、照顾家人、关心朋友、尊重社会和文化等等,从而促使我们走在符合社会规范的道路上。

第三段:良知可以营造清净的心灵

良知的清澈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和抉择时,良知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方向,避免走错路。同时,良知也可以帮助心灵保有一个纯净的状态,远离负面情绪和压力的侵扰,让我们的心灵宁静自在,获得更为健康、积极和阳光的生活。

第四段:良知是做人的根本

良知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品质。在面对贪念、欺骗、虚伪等负面行为时,良知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同时,良知也可以帮助我们感知身边的人和事,了解别人的需要、体验别人的感受,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具有同情心、友善心,而不是自私、利欲熏心的人。

第五段:结尾

总之,良知清澈不仅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正确和健康的人生道路,而且还可以提醒我们内心的清澈、纯净,让我们的心灵更为平静和开朗。在今天这个现代社会中,我们保持且培养良知清澈的同时,也要注重探索、领会和实践健康、正义、和谐、和善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道德素质,更好地与人相处,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和谐。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八

通过学习致良知可以看到自己在一点一点的改变,这个改变没有如何借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改变,建设自己是人生的重大学问。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致良知》心得怎么写_读《致良知》有感_《致良知》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你喜欢。

这篇文章写于1520xx年,阳明先生在1520xx年从贵州龙场被任命为庐陵知县,他以心学教化加善政辅佐,在短短几年就使刁民众多的庐陵县的民风焕然一新。1520xx年,他被提拨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奉命巡抚赣闽湘粤四省交界地。这里盛产土匪,山民经常暴乱,占山为王,攻城掠地,危及政权,成为一方大患。1520xx年,王阳明到江西赣州剿匪,南赣地区山麓千里,崇山峻岭,洞穴密布,是土匪的安乐窝,官兵来时,土匪轻易化整为零,官兵一走,他们又重新聚合,而且民匪一家,上山做土匪的在山下都有亲人,山下亲人经常给土匪通风报信,所以四省组织过多次围剿都收效甚微。

王阳明推出的十家牌法,就是要求每家要把所有家人的个人信息(性别、籍贯、职业等)都写到一块木牌上,挂在家门口。十家为一牌,由指定的人当牌长,牌长手上有一份关于这十家的详细资料,这份资料甚至填写了是否有残疾人,怎么残疾等资料。牌长每天在固定时间挨家挨户巡查,先用手上的册子对照各家门口的牌子,然后对住户人口进行比对。并不时搜查,一旦发现有没有的牌子上记录过的黑户,就立即报官。倘若这个黑户来历不明,或者就是土匪,那这家和与他编在一起的其他九家都要受处罚。十家牌法的做法,非常有效,南赣地区的土匪再也不能隐藏在百姓那里,他们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只能龟缩在山林中了,对遏制土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循此而润色修举之,则一邑之治真可以不劳而致。

从十家牌法制定上就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的军事才能和超人的智慧,这也和他的心学理论息息相关。他认为人人有良知,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藏匿一个亲人土匪而连累了其他九家几十号人,心里的良知就会非常愧疚,所以久不会收留土匪,甚至还会把土匪送到政府手中。

王阳明先生仅用两年时间就剿除了猖獗数十年的赣闽湘粤著名土匪詹师富、谢志山、蓝天凤、池仲容、陈日能、高快马、龚福全等人,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平定江西宁王朱宸濠叛乱,挽救了江山社稷的危难。他的军事天才,就是把心学转为卓越事工的实践。心学使他内心非常强大,使他迸发出超人的智慧和能量,所以称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伟人是实至名归的。

王阳明心学对现代有很多启示,如何拓展员工心性,让员工心中良知迸发,发挥员工潜能,增强员工心力,制定更好的绩效,是每个管理者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对照十家牌法,也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致良知》是一个伟大的力量。

致敬伟大的新时代。

中华大地哺育了中华圣贤,中华圣贤创建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华儿女。与今在中华大地上,中华儿女创建了中华盛世的新时代,这是我们过去的四十年,以及未来的三十年,我们如此幸运生逢在这样风起永诵的时代,一个风雨无阻的时代,风雨兼程和风雨同舟的时代。

我们有幸与这个时代,1978年改革开放,感觉到坚冰开始融化,窗子开始打开,新鲜的空气开始吹进来。

1992年再次将改革开放的春风宣起。

20xx年中国加入wto,这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里程碑的时代。“在20xx年至20xx年前,人们认为美国是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推手,而今天中国将是推动全球化最主要的力量。”

为什么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白立新老师阐述了三个观点:

第一,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舒展空间。

当我们的心中舒展的时候,我们的天地就开始舒展,我们的舞台随之广大,我们的事业自然有机会再上台阶。这个时代首先提供了舒展生命的空间,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件事上如此波澜壮阔。人类历史一定对这段予以浓墨重彩的记忆。

第二,这个伟大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充沛的问题和挑战。

没有问题和挑战,如何展现我们的才华、智慧,胸怀、能量、仁爱之心。正因为有充沛的问题和大量的挑战,才能激励自己不断的前行。

第三,这是一个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追随圣贤,终于我们有了垂直攀登的成长机会。过去若干年,我们都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人都无法突破平静,在过去的20xx年或20xx年,我们是凭借自己的天赋,凭借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份生命的能力。来成就这份事业,为什么时代在发展,可我们还停留在一个平面,难以超越自己。就是我们没有垂直攀登的机会。每个人都想提升自己的道心。可是何其艰难,上天无门啊!而今天我们有机会牵手圣贤,追随圣贤,终于有了垂直攀登的机会。圣贤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层次系列的机会。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经验的扩增,使得我们的事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要真的实现突破性的增长。真的迈向伟大,我们需要读懂这个时代,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行。

面对过去40年未来30年,波澜壮阔的70年,用怎样的一个字来开阔!风起云涌,风雨兼程,风雨同舟的70年,心中涌现出出来一个字“心”,每个人都拥有的那颗心。这是人世间最大的秘密。它也包含了无尽的宝藏。我们用五句话来总结“心”的特征。

“心”为何物?

“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心”是我们一起力量的源泉。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厚德才能载物。

我们这颗心拥有无尽的宝藏。也拥有无穷的奥秘。阳明先生在龙场悟道后,讲的第一句话,“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阳明先生无上的仁爱,无量的智慧,无限的胸怀和无穷的能量。我们心中原本就有。之所以我们的生命没有如此的舒展,没有绽放,没有光芒万丈,是因为我们被两样东西遮住了。一种叫无明,一种叫做欲望。

所谓无名,就是我们事是而非的思想,我们从其他的地方听来的偏知偏见,邪知邪见,错知错见,把我们引到邪路上去啦。这就叫不明。欲望:就是我们各种贪欲,遮住了我们的双眼,也遮住了我们的心灵宝藏。这是关于人“心”的第一真理。第二真理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播种什么?在条件具备时,就会结什么果。世界千变万化,但是变化的规则不变,这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理不变。

第三条解放思想的本质是舒展人心。中华文化可学而至。圣贤文化可学而至。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心上。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得的根本,厚德载物,厚德才能载伟大的事业。

为了拥有这四种德,为了提升这四种德的层面。需要提高自己的道心,而为提高我们道心,最根本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

经过假期认真学习,我对《致良知》这本书很是喜爱,除了每天的学习与感悟,还要读书,因年龄大了,读文言文甚为费力,但我深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到有所感悟时,才知认真读书的乐趣。

阳明心学的源头活水在佛学,释迦摩尼的一出世就是人类的智慧的巅峰,从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常想:入世以阳明为上师,对我而言,阳明心学如一条山路,佛法如一座山,正是这条山路,引向我走向了佛法的这座山,但也正是站在这座山上,令我清晰的看到一条通往光明与开启正能量的大道。

基于正能量相互吸引的原则,机缘巧合,就在我对阳明心学开始感兴趣的时候,我校领导通过各种方式给一中全体教师组织了集体培训,在这里,我要特别感恩刘丽萍校的正确引领,我被阳明心学所折服。在学习心得的过程中,在同修的相互责善、相互砥砺,在导读与指正中,我真切的感受到心真正能静下来,学习能用上真功夫,能落实到生活与工作中。

总结起来必须对“致良知”有一颗至诚之心,事上磨、时时磨、心上学、心上觉。立下必为圣人之志,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精进努力,才可能修出敬天爱人,无我利他之心。

我会加强学习进度,只要有交流的机会,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互动分享,不明之处我再去请教高人。

其实,这条圣学之路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难于上青天,有时我也有想放弃再分享些文章的念头,不是不愿写,只是想等有一天自己学有所成再来谈,怕造口业。通过共同修习,我感觉到一个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远,这是能量场的力量,有圣贤者指引,有同修责善砥砺。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

阳明心学也称'良知“学。

了解与接触良知心学已有两年余,之前的学习仅仅是偶尔的阅读与感悟,也知道阳明心学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但是真正认真不间段的修习这些“心法”,还是始于这120天与温州致良知学习小组的共同学习。近4个月的学习,是我出社会以来接受最系统最有深度的教育,感慨颇多,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120天的学习,因为文言文的难懂,因为每日读书写心得点评的费时,有些同修选择了退出,能坚持下来的同修从开始的欣喜、到困惑、到痛苦、再到喜悦,我亲身感受到120天的学习带给一个人内心的变化与能量的提升,让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阳明心学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学就是在红尘生活中,在企业经营中,一门“事上磨、心上觉、为善去恶”的内求修心之实学,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达致良知。

掩传而思,我分享感受最深的三点心得。

第一点:立志。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在28.3《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开示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无所成。学不勤者皆因志不笃。回想走过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坚、不高,导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领悟到志不立,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贤志者,就是坚定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达致良知,按照圣贤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致良知的学习之“立志”,如佛学中的“皈依”同理:信受奉行。

第二点:去傲。在107.31《书正宪扇》一文中,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而哪傲满之心可谓如魅随行,潜藏至深、不易觉察。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满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纳百川千流成其大。

第三点:至诚。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通灵,至诚即道,一诚抵百术。阳明心学致良知、大学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门宗教,"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

通过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习,我感觉到一个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远,这是能量场的力量,有圣贤者指引,有同修责善砥砺。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之前120天的学习只是起点,致良知的修习没有终点,终生学习,终生践行。我想修好自我,发挥出达致良知的伟大力量,经营好家庭,进而经营好企业,为公司员工伙伴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幸福,为公司成为最具幸福感互联网企业而付出努力,立志帮助100名员工成为事业合伙人,传播1000名同修学习阳明心学。

作为一名一中人,只知道王阳明,但却没有真正了解王阳明的阳明心学,我深感惭愧,后来,在县委的要求下,大家都参与了《致良知》的学习,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并知道阳明心学的几个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

但是真正认真不间段的修习这些“心法”,还是始于幼儿园的集体学习。这段时间接受的教育,感慨颇多,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让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阳明心学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学就是在红尘生活中,在企业经营中,一门“事上磨、心上觉、为善去恶”的内求修心之实学,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达致良知。

经过几天持续地学习,这几天感受颇深。

首先感受最深的是----立志。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在28.3《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开示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无所成。学不勤者皆因志不笃。回想走过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坚、不高,导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领悟到志不立,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贤志者,就是坚定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达致良知,按照圣贤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

其次,去傲,在107.31《书正宪扇》一文中,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而哪傲满之心可谓如魅随行,潜藏至深、不易觉察。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满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纳百川千流成其大。

再者,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通灵,至诚即道,一诚抵百术。阳明心学致良知、大学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门宗教,"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

最后,通过学习,我想修好自我,发挥出达致良知的伟大力量,经营好家庭。我的内心开始安静下来,变得更有力量,不再轻易受物所奴,开始懂得拒绝与区分不靠谱的人与事。通过这段《致良知》的共同修习,我感觉到一个人可以走快,但一群人可以走远,这是能量场的力量,有圣贤者指引,我们会走得更远。

致良知立志心得体会篇九

首先,良知清澈是一种内心的纯洁状态,它是对内心的敏感和警觉,是对心灵深处的真善美的一种自我觉醒。良知清澈的人会遵循自己的良知,做出自己内心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被外界诱惑或物质利益所左右。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清澈明亮时,才能做到真正的高尚,才能自信地面对一切挑战。

其次,良知清澈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和修正。我们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现其中不符合良知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这需要我们有一颗谦虚、自省的心,能够自觉反思自我,不断发现和弥补自己的短板。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清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再者,良知清澈也需要勇气。当我们遇到需要表明自己态度的场合时,面对自己内心的声音,需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信仰,并积极表达出来。这不仅需要内心的善良,还需要我们具有敢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正如诗人所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有坚持自己真正的信仰,才能在严峻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最好的成果。

然后,良知清澈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细节抓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思考和行为进行自我评估,发现不符合良知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改正和调整。例如,我们可以从生活细节入手,学会制定目标、规划时间表、认真执行计划,减少浪费时间,增加学习、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不断锤炼自己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最后,良知清澈需要传递给他人。在我们日常与他人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良知清澈的典型代表,以自己的良知去引导和影响他人。这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澈,也能够让周围的人更加明白真正的善良与美好,让良知的力量在人际关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总之,良知清澈是一种高尚的内心状态,需要我们用不断的努力去实现。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紧抓良知,修身养性,从小事做起,传递良知的力量,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清澈透亮,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