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 圆明园的毁灭的讲课稿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大全8篇)

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 圆明园的毁灭的讲课稿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大全8篇)

作者:GZ才子 最新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 圆明园的毁灭的讲课稿圆明园的毁灭的资料(大全8篇)

环保宣传应当着重向青少年传递环保理念,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和责任感。为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环保宣传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这些环保宣传语是我们对环保行动的呼吁,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篇一

《圆明园的毁灭》写作目的是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说教材:

捧读这篇教材,我有一份压抑不住的激动。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以及被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并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则在于:文章题目明明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为什么通篇竟花大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在文章的教法和学法上,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并受到深深的感染呢?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诵读感悟法。让孩子们大声诵、小组诵、配合诵,达到能感受文章思想的程度。于永正老师也说嘛:“文章读好了,主题思想跑不了”。其次,我也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们共同分析、交流、讨论重点句段,这样,孩子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表现。同时,我还采用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通过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孩子得到直观感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吧。这个步骤,我将分为四步:激情导入、初读感情、深入体会、感情升华。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而欢呼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走进这段历史。

(二)、初读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老师不应越祖代袍,不应以过多的分析代替孩子们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首先阅读,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段落,也可以前后桌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深入体会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老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同时这一环节也解决了文章的难点:学生可以了解为什么文章要花大笔墨来写圆明园的辉煌了。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篇二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制定的目标如下: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众星拱月、举世闻名、玲珑剔透、诗情画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仿写段落,读写结合,让“本色语文”回归课堂。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3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认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本文的课题“圆明园的毁灭”本身就是先说“圆明园”“一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再说“毁灭”的悲剧。我教学本文时,从课题入手,先写“圆明园”读“圆明园”的美好,再写“毁灭”读“毁灭”的悲剧;变序教学,先学首尾段,快速感受圆明园的毁灭,再因势利导,依中间部分行文之思路定教学之教路,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写,即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再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被“毁灭”的令人捶腕、惨痛的悲剧。旨在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文学作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艺术,这应了一句“文似看山不喜平”阅读理论。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应是“课似看山不喜平”。第一课时处于凤头之显,应给人惊喜。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期待。作为语文教师,第一课时,应做足文章吸引学生,让学生充满期待。

小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为一节课的前20分钟。因为此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理解力处于黄金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师理应把最重要的教学内容,置于此时。因此,我除去传统话语下第一课时的读通课文、扫清阻碍的任务完成外,把思维的挑战、矛盾的冲突、情感的波澜也纳入了进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应给学生准确的理解、深刻的印象、鲜明的感悟。

一、 板书课题大声读,巧设铺垫蒙情感

二、 初读课文识字词,抓住首尾引叹惋

三、抓“有”想象复沓读,读写结合悟壮观

四、视频升情抓眼球、激情写话心灵撼

开课伊始,我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要求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用激动又愤恨的语气说:“同学们,把你写字的手高高地举起,咱们一起认认真真地书写“圆明园的毁灭”。接着改用自豪骄傲的语气说:“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后面这个“园”是皇家园林的“园”。”暗示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接着,我让学生读题、再读、大声读,旨在让学生读的氛围中感受圆明园的精美壮观;然后语气陡变,用低沉、沉痛的情调写“毁灭”后再对完整的课题进行“齐读、再读、大声读”时,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美好东西被撕毁的悲剧了!这样没有渲染、没有大道理的说教,只是老师带着情绪的“齐读、再读、大声读”的要求,引导在反复读题的过程中蒙生情感,使学生一开始就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融入到课文内容中去。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顺利的进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打破常规依文序教法,先抓首尾,引发学生之叹惋。“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读首段知道并读悟了“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读尾段知道并读悟了““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火烬”抓住“不可估量”、“化为火烬”两个词语的书写、理解和朗读,。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在读题的感情基础上,读首尾段引发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叹和扼腕。

这是本课时的主体部分。我趁热打铁,追问除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你还知道些什么?快速默读中间部分,把你知道的记下来。学生很快从课文的整体感知投入到重点内容的学习之中。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读写结合”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此时,孩子们已经有些累了,我帮他们总结他们的成果,朋友似的说:“你们知道的这一切,概括成一句话,那就是:“圆明园不但有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还有珍贵文物。”他们听着很感激地欣然赞同,在他们心理上刚处于休息放松之时,我悄悄地又把“球”抛给了他们“你们说的这些,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过度句来说,就是------?孩子们有先天的挑战性,他们马上投入战斗,赶快低头在文中第4自然段找到第1句话“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我也因此很自在地进行“宏伟建筑”一段的重点学习!

这七个“有”中的建筑,学生都没见过,描写它们的词语应该结合事物来理解更方便,于是,我课件幻示让孩子们一个一个读给大家听,我来解词给他们听,孩子们觉得困难的事情都让老师做去了,他们跟做游戏一样快乐地学习着,轻松地很呢。

江苏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特级教师高林升在《为语文教学插上奋飞的双翼》关于读写结合的思考一文中说:语文学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从文章中领悟了作者的意图,学到了表达的方法,并把方法、经验有效迁移,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对于圆明园中还有课文没写到的一些景观,创新想象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画画,也可以让学生折纸,这都是帮美术和劳动课培养技能,在耕耘别学科的田,荒费语文教学的园!我选择了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文字资料,让学生在音乐所中仿写,既训练了创新思维、训练了学生整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丰满了课文内容、陶冶了情操,又把学到的写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品尝到学习不难的乐趣,而且是当场见效,更增加了学生享受成功的兴趣,不仅提高了本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形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习惯,一举数得。

此时我给学生提供资料,目的有二:一是可以拓展学生视野,二是可以提供学生一些词汇降低仿写的难度。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应该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江苏特级教师赫玉梅这样说,我很景仰江苏的特级教师的底蕴,江苏的小语教育理念总是领导着小语教育的新潮流,我是这样认为的,啊,书归正传)

学生经过这样的思维劳动过后,已经处于疲劳状态了,接下来,我改用教法、复沓引读,积累背诵下面的文字了,课件幻文:“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我用文学的语言,创设这样的四个情境诱导他们在观赏中漫步:

1、晨光熹微时,云雾蒙蒙,生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2、 晴空万里时,阳光普照,生读……

3、夕阳西下时,晚霞如丹,生读……

4、明月高悬时,月光如水,生读……

紧接着再激情,再范读,学生一边用眼睛观赏着美丽的景观,一边用耳朵享受着美妙的音乐和老师的范读,潜移默化中熟读成诵了。

在教学中,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但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抒发就无需过多指导了。

我用这样的方法来结课,就是每说一句“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就擦掉一行板书,即为下堂课老师上课擦好了黑板,也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什么都没有了。擦完后,课件出示句式填空,即让学生同化入情,也让学生复习了课文内容:没有了( ),也没有了( );不但没有了( ),还没有了( )。他们既可以填写“宏伟建筑”,也可以填写“珍贵文物”既可以填写文中的景观,也可以填写想象中的建筑。

播放视频课件《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旨在让学生处于愤菲状态,这样布置的作业,不会成为负担,而成为不吐不快的生命之必须了!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一开课,就要入作者胸中之境,亲作者心中之情,再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造有我之新境。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焕发光彩。

板书设计:21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 宏伟建筑 化为灰烬

不可估量 珍贵文物 化为灰烬

这样的板书设计,浓缩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清晰了课文的层次思路,既表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不可估量”,又体现了侵略者把它“化为灰烬”罪恶以及在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损失的“不可估量”,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纵观整个教学设计,我用文学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中的文学,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始终以读为轴,以情为经,以练为纬,读写结合,回归“本色语文”。这里有师生的交流之情,有生与本的感悟之情,有迸发的爱国之情,当这所有的情在课堂激荡时,文本活了,老师活了,学生活了,这就我们追求的生命,我们母语的生命,我们语文课堂的生命!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篇三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的行经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篇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文中所描写的许多景观现在已经遗失,圆明园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这就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来整体把握语文课程目标,同时,根据教材内容本身所具有特点,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合课程资源,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丽的东西毁灭了,这就是一个悲剧,更能激发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文章前后联系紧密,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后,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他昔日的辉煌景象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依据这节课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激情。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陶醉在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同时,透过辉煌背后看到毁灭后的沧桑,既让学生感受圆明园“美得让人心醉”,更应该体验“痛的让人心碎”。

(一)、揭示课题、奠定基调

上课伊始,让学生举起右手一起写下圆满无缺的“园”,光明普照的“明,”万园之园的“园”。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板书:毁灭。此时,读课题时,学生心中有了初步的感受:愤怒、可恨。

带着这样的情感,重新走进圆明园一睹圆明园昔日的风采,学生心中涌动的不仅有观景时的陶醉,还有美景被毁后的痛惜。

(二)、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圆明园内究竟有什么?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首先从它的整体布局说起。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形成了众星拱月的布局。那么,这个众星拱月的布局是什么样的呢?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以外,利用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其次,圆明园内有风格各异的建筑。而每一处景物又都是那样精妙绝伦,美伦美焕。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胜,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还有许多是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所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课文的一个重点句。单凭解读文本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这里需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圆明园光著名的景点就有四十多处,那么要写尽园内所有的景色需要多少个“有”?可见,圆明园美景是写不完道不尽的。接着,课件播放圆明园内的20多处景观,并配上曲子《平湖秋月》。这时,再去读该重点句,学生就能体验到那种“漫游”的境界了。

再次,圆明园内收集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2300多年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些东西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此时用课件呈现部分珍宝的图片,使昔日圆明园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丰满。

这时候,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认识到圆明园不光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评价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在这个基础上补充资料: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

那么,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它真正拥有的是什么?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是一种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世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座不可估量的万园之园,被两个狗强盗毁灭了,被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都会感到心痛、愤怒,痛惜那曾经光彩夺目现在却化为一片灰烬的圆明园。于是在充分感悟到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后,再去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痛、一种恨。

(三)、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

应该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祖国文化的损失,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然而,它带给中国人民的更是一种痛彻心肺的耻辱,是仇恨的怒火,是警醒,是奋发。当学生通过读课文,了解到圆明园被毁的经过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再配上悲愤激昂的《江河水》,学生亲眼目睹昔日光彩夺目的圆明园被抢、被烧、被毁,最后只留下断壁残垣在风中哀叹,心不能不为之一动。师生再创造性改编2—4自然段,昔日的“有……有……有……”变成毁灭后的“没有……没有……没有……”,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都化为灰烬,这个时候屏幕上出现李大钊的诗: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朝政府的昏庸无能、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倾泻而下。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圆明园毁灭了,那么它被烧毁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烧不毁的又是什么?我相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篇四

说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由于这段历史与学生现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单单对语言文字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补充展示有关文字、图片、录像等资料,来丰富教学资源。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写的是辉煌。

说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毁灭的经过。

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重点:

说难点: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体会这种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感悟,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说教法:

教法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走近圆明园,整体感知。

第二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三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四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1、走近圆明园: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后,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现圆明园辉煌的词语,一组是反映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词语),通过分析词语规律,学生头脑中不仅是这些词语本身,而且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炼。

2、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1)通过默读、个别读等形式体会,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理解圆明园风格迥异的建筑,我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后,画出文章中的景,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其中有 金碧辉煌的殿堂(突出华丽之美), 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突出小巧,精致之美);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突出繁华之美), 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类型的美,凸显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

(4)感悟珍贵文物,通过出示“珍宝”图片直观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时代的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句话中“上自”、“下至”这两个词来体会时间长,跨度大来体会这里的珍宝之多,之名贵。抓“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珍宝种类之丰富。

这样用不同形式的读,大家分享感受,直观看图片、老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圆明园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为它的毁灭导致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3、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通过出示视频《火烧圆明园》,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学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时,我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导朗读,在此,我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是想让学生把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

4、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通过电子白板反复创设的视觉反差,视听强化,学生内心的惋惜一定会转变为愤怒,由愤怒而生悲痛,为下面的写话练习奠定基础。我在学生抒发愤恨之情时,抓住时机,激情过渡: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是我们心头无法抹灭的伤痕,继而最后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板书设计:

21、圆 明 园 的 毁 灭

布局美化

建筑美 为

文物珍贵灰

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本文由曾经的辉煌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请准的概括,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篇五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举世闻名、玲珑剔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读文、感悟中,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画、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及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制成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资料。

第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现在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出示书中圆明园残垣断壁图片,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圆明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板书:化为灰烬)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通过前面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切实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这时直奔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学习,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英法联军贪婪、无耻、野蛮的强盗行径,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并通过朗读使学生心中的情感得以抒发和强化。

第三步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圆明园的布局。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布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合作,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

(3)课件出示圆明园布局图。(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这一环节上,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圆明园布局示意图,有机地整合了语文和美术学科,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读书、思考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探究,通过完成简笔画及课件展示理解了“众星拱月”的意思,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2)出示小练习,将圆内的景观分类。

(3)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建筑风景图片。(板书:风格各异的建筑)

(4)选择一处最感兴趣的景观想像说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

心理实验证明: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圆明园的瑰丽毕竟已成为过去,单凭文字要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比较困难的,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辉煌,丰富了他们感观上的认识,使得课本中的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再进行想像说话,使全体学生入情入境,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课件出示圆明园中的历史文物、奇珍异宝。(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3)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损失的不可挽回,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4、模拟导游,介绍辉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设计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小导游,任意选择课文2、3、4自然段中的一段内容,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来解说,给学生提供了一次语言发展和创造的机会,训练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及感知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

第四步历史再现,升华情感。

1、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2、画面定格,出示: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

3、师小结,齐读课文第一段。(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无疑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曾经辉煌壮观的圆明园是如何在顷刻间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对政府的无限憎恨之情。画面的突然定格,一句“这把大火烧毁了什么”必将激发学生所有情感的外泻,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步作业超市。

必做题: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词语,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选做题:

1、假如你现在就站在圆明园的一堆废墟旁,想象着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组织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写一篇新旧中国对比的小论文。

3、关于是否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是什么?和同学交流讨论后组织一次小小辩论会。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篇六

《圆明园的毁灭》是六年制小学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在北京西北郊曾经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它过去是一座皇家园林,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圆明园遭到毁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能是残垣断壁、一片灰烬。

本文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训练重点是"写文章要有中心"这篇课文流露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强烈仇恨。根据本教材的育人点、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我把“通过语言文字的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学习写文章要有中心”作为本课的重难点,并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文路,察感情,受感染,可以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新授前,凭借插图,让学生感其情,激发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半扶半放到大胆放手的方法:

教育学告诉我们利用知识的类比繁华,以便在“训”的过程中扶放结合,让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在新授中我采用此法。

3、以读代讲法:

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训练。再说本文所叙的事与学生存在着时空差,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运用。

4、以练促读法:

根据高年级语文教学“读、讲、练”结合的特点。在剖析重点段后,我出示课后思考、练习,学生练习之后,再读课文,仔细体会感情。

5、教具准备:

影仪、挂图、小黑板、生字卡片。

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篇七

说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第九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本组教材的专题是“勿忘国耻”,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重点写的是辉煌。

说目标: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毁灭的经过。

能力目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说重点:

说难点: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绘昔日的辉煌,体会这种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是教学的难点。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对课文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感悟,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说教法:

教法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电子白板,采用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体会、去理解,从而获得学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走近圆明园,整体感知。

第二环节: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第三环节: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第四环节: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1、走近圆明园: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后,出示两组词语(一组是表现圆明园辉煌的词语,一组是反映圆明园毁灭过程的词语),通过分析词语规律,学生头脑中不仅是这些词语本身,而且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提炼。

2、走进圆明园,再现辉煌。

(1)通过默读、个别读等形式体会,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理解“众星拱月”词意来体会圆明园的面积之大,设计之巧妙。

(3)理解圆明园风格迥异的建筑,我采用让学生自由朗读后,画出文章中的景,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景与其他同学分享。这其中有 金碧辉煌的殿堂(突出华丽之美), 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突出小巧,精致之美);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突出繁华之美), 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类型的美,凸显圆明园美轮美奂的建筑。

(4)感悟珍贵文物,通过出示“珍宝”图片直观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时代的的青铜礼器,下自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句话中“上自”、“下至”这两个词来体会时间长,跨度大来体会这里的珍宝之多,之名贵。抓“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来体会珍宝种类之丰富。

这样用不同形式的读,大家分享感受,直观看图片、老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感悟圆明园不愧是我们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也为它的毁灭导致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3、再进圆明园,感受毁灭。

通过出示视频《火烧圆明园》,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学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时,我让学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导朗读,在此,我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是想让学生把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荡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教学的循序渐进。

4、走出圆明园,宣泄情感。

通过电子白板反复创设的视觉反差,视听强化,学生内心的惋惜一定会转变为愤怒,由愤怒而生悲痛,为下面的写话练习奠定基础。我在学生抒发愤恨之情时,抓住时机,激情过渡: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见证,这残垣断壁,断壁残垣,是我们心头无法抹灭的伤痕,继而最后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说板书设计:

21、圆 明 园 的 毁 灭

布局美化

建筑美 为

文物珍贵灰

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本文由曾经的辉煌及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请准的概括,也表现出学生由爱到恨的情感变化,激发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人教版篇八

捧读这篇教材,我有一份压抑不住的激动。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以及被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并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则在于:文章题目明明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为什么通篇竟花大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在文章的教法和学法上,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并受到深深的感染呢?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诵读感悟法。让孩子们大声诵、小组诵、配合诵,达到能感受文章思想的程度。于永正老师也说嘛:“文章读好了,主题思想跑不了”。其次,我也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们共同分析、交流、讨论重点句段,这样,孩子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表现。同时,我还采用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通过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孩子得到直观感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接下来,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吧。这个步骤,我将分为四步:激情导入、初读感情、深入体会、感情升华。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而欢呼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走进这段历史。

(二)、初读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老师不应越祖代袍,不应以过多的分析代替孩子们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首先阅读,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段落,也可以前后桌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深入体会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老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 “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同时这一环节也解决了文章的难点:学生可以了解为什么文章要花大笔墨来写圆明园的辉煌了。

然而这还不是老师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在第四步:感情升华。

(四)、感情升华

我出示两个小材料:一个是当时清政府在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时在做什么?他无计可施,只能仓皇而逃;二是更有甚者,军阀联军内战时,竟再一次洗劫圆明园!同学们,此时你们心目中的圆明园又是什么形象?经过交流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圆明园给我们的,是一种痛,但痛定思痛,我们更重视它的警示作用,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更激起我们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步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课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这节课的设想还有许多的不足,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出意见。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