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社区老年人状况调查 市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查报告(优秀5篇)

社区老年人状况调查 市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查报告(优秀5篇)

作者:梦幻泡 社区老年人状况调查 市社区志愿者工作的调查报告(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社区老年人状况调查篇一

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配套工程,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社区建设步伐,近日,我们对**县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县政府坚持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按照“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践,集中开展了以建阵地、优环境、促服务、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和“设施落差”,使农村生活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实现了城乡和谐发展,建成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和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明确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布局。坚持以农村群众需求为导向,把社区理念引入新农村建设,按照“土地节约利用、居住相对集中、便于管理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农村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交通布局、生态布局和人口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推进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提出了居住向小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社区集中的农村社区建设思路。按照城区改造型、镇区聚集型、多村联建型、园区带动型、整村搬迁型五种模式,对现有自然村进行整合,把全县97个行政村规划为45个农村社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突出建设重点,稳步全面推进。坚持高起点规化、高标准建设、统一功能布局,依托原有的农村服务阵地和活动场所,采取争取省市补助、县级财政配套和村组自筹的办法,按照服务用房不少于2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投资7000多万元改扩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万多平方米。抢抓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机遇,整合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危房改造等项目,将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捆绑,启动以告别深山区、土坯房、土窑洞、独居户和加快农民向城区、镇区、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四告别”工程,建设大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山区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近三年累计对7061户2.56万农村居住群众进行搬迁改造,建成农民进城(镇)居住小区13个、住宅楼65栋3364套,推动了1.35万人进城、进镇、进中心村社区居住,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3、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根据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管理性服务的功能要求,按照“四站四室一院一超市一广场一队”(即:公共服务站、农业科技生产服务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村“两委会”办公室、村民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多功能室、专业经济组织办公室、幸福互助院、便民利民服务超市,文体活动广场、便民服务队)的建设标准,县人社、民政、卫生、农业等相关部门对口支持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完善硬件设施,安装室外健身器材393套,娱乐器材132套,配备办公桌椅698套,图书19.7万册,养老互助幸福院床位300多张。所有农村社区都建立健全了公共服务、群众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群团组织、养老互助院等机构,部分农村社区(如草碧镇碧水苑联合社区、高崖农民进城社区)还设有物业管理等机构,对各类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服务内容都作了明确,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基础。

4、树立民本观念,构建服务网络。一是构建便民服务网络。实行服务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大力推行“3+x”的便民服务模式,利用便民服务电话、短信群发系统、亲情视频聊天系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产业技术培训、农副产品销售、医疗康复、健康娱乐等全方位服务。围绕民间工艺品、苹果和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协会5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97个,新注册、认定家庭农场32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20场次,受训农民群众4.6万人(次)。二是构建社会保障网络。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构建起了以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体系完善的农村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扎实推行“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待遇领取、权益查询、生存认证”五个不出村,各公共服务站普遍设置了养老医保、农村低保和证卡服务3个便民服务窗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代理”,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构建文化娱乐网络。利用建成的文体休闲广场和附属设施,组建自乐班、秧歌队等群众文化组织32个,举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112场次,为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同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农村人文环境。四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在农村社区设置社区警务室和法律服务工作室,及时调解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截止20**年底,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4个,市级4个,其余村全部建成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5、健全完善管理,规范社区运行。农村社区及服务中心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主任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担任,副主任由村文书、团支书和妇代会主任担任,成员由村“两委会”组成人员和各村民小组长担任。设置“三大员”:管理员由村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监督员由本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干部担任;保洁员由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众或农村公益性岗位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管理人员、有管理制度、有活动记载、有经费来源的“五有”标准,逐步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社区(村)干部+信息员+户长的.管理运行模式,实行一组一册(户主基本情况),一户一表(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的网格化管理办法,使社区服务中心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群众,真正把农村社区建成一个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的载体。

困难和问题

我县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使农村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彻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稳步提升,特别是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观念亟待转变。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对什么是农村社区,为什么要建农村社区、如何建农村社区等缺乏基本认识。有的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就是盖几栋楼、修几条路、挂几块牌子,对有关政策了解掌握不够充分,认识上仍有偏差;有的认为资金少、用地难,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部分农民对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农村社区建设当成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加之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广大农民习惯了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入住新的住宅小区生活成本较原来要高,且生产设备和劳动工具存放不便,大多群众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安不下心来,所以对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不高。

2、建设资金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目前,资金短缺是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务服务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县自有财力严重不足,县级财政支持扶持能力有限,农村社区建设上级补助资金又比较少,加之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镇村集体经济弱,要想拿出资金发展公益事业很难。大部分镇村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单一,仅靠上级补助和借贷建设,融资难度大,致使普遍存在重住宅建设、轻配套设施,重社区建设、轻产业发展的倾向。此外,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期较长,资金到位慢,而镇村资金压力大,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存在很大难度。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市场化、多元化投资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也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影响了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3、工作力量紧缺,服务水平不高。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在职的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年富力强的村民不愿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造成社区干部后继乏人。据调查,全县为60个村配备月工资为500元的劳动保障助理员81名,其余37个村各确定了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每月补助300元,担任社区工作人员,且对任职年龄作了规定。大多数村由文书或其他村干部兼任,如文书兼任的每月也最多只能领取1100元或者900元报酬(文书每月报酬600元),其很难做到脱离农业生产全天侯坐班。其次,现任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服务群众能力不强,工作内容仅仅局限于公共服务,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我服务、互助服务还没有开展起来。再次,对社区干部培训力度不够。任职前普遍没有接受培训,任职后培训形式化,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式单一,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业务培训多、为社区村民服务的培训少。

社区老年人状况调查篇二

树科学人本化发展观创双拥社会化新路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开展行业拥军、社区拥军,引导新型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拥军,拓宽双拥工作的领域和范围,推进和提高双拥工作社会化水平”。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双拥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构建我市双拥工作新平台,推进我市双拥工作社会化进程,市双拥办根据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调研课题,分别对三县两区和市区6个街道12个社区进行了调研,并发放300份问卷调查表,对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私协会等单位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活动安排、经费保障等方面分为25项具体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双拥社会化的基础是扎实的,成效是明显的,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企事业单位为骨干、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双拥工作新格局。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寻求对策。

一、目前全市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从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统计,全市街道社区、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有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占93%;有双拥办公室的占96%;有专职或兼职分管人员的占98%;有工作经费保障的占80%;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任务的占88%;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活动的占95%;结成军民共建对子的占60%;开展经常性国防、双拥教育的占94%;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占80%;有群众性帮扶组织的占86%;有科技拥军项目的占36%;有双拥环境宣传氛围的占76%;拥军办实事2件以上的占66%;为烈、军属排忧解难5件以上的占40%;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的占80%以上。其主要特点是:

1、政府搭台社会唱戏,双拥工作组织网络社会化。

一是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各级党政一把手为双拥工作第一责任人,在工作中直接抓动员部署,抓组织协调,抓检查指导,抓责任落实。有的县、区委书记亲自担任双拥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双拥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亲自确定;双拥工作的政策亲自研究;双拥活动亲自参加;双拥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亲自解决。

二是党委政府担纲总导演。在走社会化双拥路子和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的过程中,各县、区突出党委、政府的位置和职能,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指挥体系,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多次召开动员大会,专题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做到“两个明确、三个纳入”,即:明确不落实双拥工作责任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明确不落实双拥政策法规的单位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单位争先创优的评比条件。

三是社区组织网络化。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内丰富的文化、人才、教育、科卫等资源为开展双拥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以街道和乡(镇)为主体,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为驻军、优抚对象排忧解难,是双拥进社区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目前社区中有拥军优属活动小组、志愿者拥军服务队、双拥文艺宣传队、巾帼拥军服务队、共建单位双拥服务队、学雷锋小分队、爱民医疗小分队、个私拥军服务队等群众性双拥服务组织1500余个,有近10万人活跃在基层双拥第一线,形成了上下贯通,覆盖全市的双拥工作网络。龙泉街道每个社区都有双拥信息员、飞英街道各社区都有双拥联络员;朝阳街道为驻军、优抚对象建立了“一档三网络”即为优抚对象建立专门档案(现役军人、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名册卡片),建立就医网络、就业网络、就学网络。红丰五社区、滨河小区、凤凰一社区等建立了富有社区特色的“六联”制度(思想教育联抓、矛盾纠纷联解、居民困难联帮、社区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治、文娱活动联办)。

2、支持部队改革发展,科技文化法律拥军社会化。

一是从兵员征集入手,搞好文化拥军。把征集高学历青年入伍作为文化拥军的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兵员的文化质量。近年来,尽管高校扩招人数逐年增加。但全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兵员占征兵任务数的60%以上,大专学历的兵员占6%以上,××师范学院两年中有16名大专、本科学生入伍,××职业技术学院仅去年就有9名学生入伍,××二中每年都有7―8名应届高中生被空军招飞入伍,成为全国挂牌的飞行员苗子培训基地之一。

二是从人才培养做起,搞好智力拥军。发挥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部门的优势,积极为部队提供智力服务。市教育系统、各学校每年选派高年资教师到部队辅导战士高考,提高了战士的军校报考录取率,劳动就业局创办了两用人才培训基地,开设了电脑、烹饪、财会等专业班;长兴县成人教育中心免费为战士们提供各种技能培训。

三是从部队需要着眼,搞好科技拥军。围绕一切为打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各级把科技拥军作为新时期的重要内容。长兴县出资30万元为装甲团建起科技拥军图书馆,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市运管处发挥行业优势,利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车辆科技检测技术,免费为驻军部队的车辆装备作全面检测,提升了部队后勤社会化保障水平。淡水鱼研究所将科研成果运用于部队的菜篮子工程,改善了官兵的物质生活,市电信公司派出专家工程师,出资500多万元成功实现了驻军部队通信数字化公网,极大地提高了部队通信保障能力。

四是从军属利益出发,搞好法律拥军。为了快速便捷地审理涉及军人家属利益的案件,各县区都建立了维护国防利益巡回法庭、法律援助站,先后受理了53起涉军案件,依法保障了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解除了军人的后顾之忧。

3、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双拥工作参与主体社会化。

一是民营企业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力量和双拥资源。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社会经济生活和双拥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现。成为安排随军家属和安置退役士兵的重要支柱。许多企业集团都向军嫂敞开就业大门,腾出较好的岗位让随军家属就业。××大东吴集团收购原××红延制药厂后,安排了26名失业军嫂重新上岗,并为她们补发了原工厂停产期间和新厂未开工时的生活费。拥有上亿元资产的丝得莉集团总经理、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徐淦芳,不忘部队的培养和教育,创业成功后,努力回报社会,每年都招收退伍军人和伤残军人到该企业就业,目前该企业共有130多名退转军人,成了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二是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军属及军人子女、优抚对象蔚然成风。在解决随军家属就业生活问题上,市、县都相继出台了《关于解决随军家属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给随军家属发放生活困难补助金的实施办法》,在部队干部子女入学问题上,对部队女子入学,与驻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对特殊情况优先照顾,对初中升高中的部队子女,市教育局还专门给予加分30分的照顾。为了更好地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生活难、医疗难、住房难”的“老三难”问题,长兴县从创新机制着手,建立并完善了较为规范的优抚保障、医疗保障、扶贫建房“三大”优抚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除了重点优抚对象的后顾之忧。

4、双拥载体丰富多彩,军民共建活动社会化。

一是组织大型主题活动。结合“四城联创”活动,组织十万军民参加夏季卫生大会战,清除卫生死角。开展“美在××、爱在××”大型爱心捐赠活动,军地千余名志愿者走上街头为民服务。军地青年“共学雷锋、同树新风”,“迎八一双拥文化进军营”,表彰“十佳创业好军嫂”等系列主题活动,在社区倡导了“六同活动”(同建一个社区、同享一份资源、同唱一首歌、同读一本书、同演一台戏、同学一个典型)。

二是区域联片携手共建。通过军民联防、军民联谊、军民互助、军民互学等形式,使军民共建由以前的一站、一店、一校、一路逐步发展到一街、一镇、一区;由原来的治理“脏、乱、差”逐步向其他各个方面延伸拓展。市区的街道社区、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争相与驻军结对共建。红丰五社区与73120部队干休所共建结对九年,做到有事没事常来往、大事小事多商量、急事难事互相帮,军民亲如一家人。解放军九八医院与朝阳街道共同组织开展了“树社区形象,创文明楼群”、“军民共建文明街”、“军民共建精品社区”等活动。南浔区、德清县的一些单位还跨行政区域与驻××、驻长兴的部队共建,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是个体拥军蔚然成风。吴兴区龙泉街道华丰二社区干部葛中妹热心帮助军属排忧解难,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居民专门写信给市长,要求给予表扬。家住××吉山新村的军属施友好患癌症住院,儿子在部队服役,家中生活困难,吉山一社区152名居民为其募捐,一些民营企业家和个私业主也纷纷慷慨解囊。驻湖一军所属侦察营军人洪朝敏身患肾衰竭,家中两位老人又患重病,经济十分困难,××女企业家谈燕得知后,为洪朝敏捐款1.2万元。德清县三合乡农民刘志国出资一万元,设立了“志国拥军奖”,以奖励在部队立功受奖的德清籍现役军人,随后有12位个私业主加入到了这支热心的拥军队伍中,使“拥军奖基金”的成员不断发展扩大,形成了浓厚的社会化拥军氛围。下岗女工钱立玲三次自费到西藏慰问德清籍战士被传为佳话。

二、全市双拥工作社会化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既为双拥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给双拥工作带来了一些新困难和新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使解决双拥工作实际问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政府已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为宏观调控经济活动,政府高度集中配置一切政治经济资源的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在逐步减弱。双拥工作就整体而言是企业政治工作的一项内容,与共青团工作、妇联工作、宣传教育工作一样,是企业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职工与企业经济利益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就必然造成企业重视完成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的任务,忽视有关职能部门下达的政治性工作。分析原因,主要是国防观念淡溥,双拥意识不强。

二是新的分配制度的建立,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由于受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履行国防责任和义务的观念容易淡化,经济利益、自身发展的问题想得多了,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公共利益容易忽视。一些单位和个别领导片面地理解双拥工作,在共建活动中,“嫌贫爱富”、“喜新厌旧”。一提到共建结对,就希望对方给钱给物,把“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其结果自然是时冷时热。调查中发现,有的街道共建对子,平时不走动、没活动,部队主要领导换了几任,从未上过街道的门。分析原因,主要是讲物质利益和等价交换的多了、讲精神共建和思想互助的少了,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

三是政策法规的滞后,使双拥工作缺乏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近几年,市县、区结合形势需要,制定下发了《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和《拥政爱民若干规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形势变化,一些双拥政策法规严重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双拥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协调军政军民关系的政策法规还有空白点;二是部分双拥政策法规可操作性差,缺乏硬性规定,没有规范约束作用;三是有些政策法规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与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其他改革政策不配套。如原先的进藏兵优惠政策中规定:农转非、优待金比普通兵增加两倍、退伍回来后安置工作。而现在除了优待金增加两倍外,其余两项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失地农民保障等优惠政策,原先的进藏兵优惠政策已失去实际意义。主要原因是,原有的政策法规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是受一些条件的限制,基层双拥工作发展不平衡。在调查中发现,领导重视的单位,双拥工作就开展得好,如长兴县,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全县的双拥工作开展轰轰烈烈,又如,朝阳街道,市公路运输管理处,领导都非常重视双拥工作,每年都要召开2-3次双拥专题会议,布置、总结双拥工作。有些单位和基层社区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社区工作条件差,没有经费来源,拥军优属办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造成了各社区、街道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个别街道没有充分利用社区的共建资源,当好牵头人、协调者,而是任其自然,各自为阵。比如××市师范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二中等与部队双拥共建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明显,而所在街道社区都没有主动参与,情况不明,工作被动。分析原因,双拥工作开展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重视的程度,是否把它作为一项政治性、大局性、事关稳定的'工作来抓。

三、应该采取的对策

双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连接军地、根植基层、涉及长远、关系全局。要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双拥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挥社会各群体的积极性,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努力开创双拥工作社会化的新路子。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社会化双拥工作运行机制。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单纯强调双拥工作的政治性、强调政府的行政管理作用已远远不够,因此要积极探索新型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开展双拥活动的路子,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基础和参与的广泛性。

第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完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网络。双拥工作的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统包统揽,转变到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政策法规保障上来。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来思考和认识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把涉及双拥工作中的重大事情,作为党委和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责任和义务,认真组织、周密协调、及时处理。不断建立健全各级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做到县、区、街道、乡镇有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村委会有双拥工作联络员(信息员)。形成“上下一条线、左右联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的社会化双拥服务网络。

第二,要适应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形势,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中的双拥共建工作。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中介机构开展行业拥军、企业拥军,把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行政指导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当前,民营企业无论在数量、产值、利税还是从业人数方面,均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此,双拥工作作为一项全民共同参与的伟大社会工程,积极组织引导民企的参与,已是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必然选择,是双拥工作获得更广泛社会基础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调动各个阶层、社会力量参与拥军优属活动,使其在复退军人安置、军嫂就业、科技拥军、战勤保障以及建立拥军优属基金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发展的观点看,如若没有民企参与,就不可能有双拥工作的大发展。民企拥军是双拥工作一个崭新的课题,是新时期发展双拥的需要,今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还要加强。

第三,要顺应城市管理模式变化的新情况,逐步树立社区双拥工作的新观念。一要树立大局观念。双拥工作事关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社区作为双拥工作的最基层单位必须抓紧抓好;二要树立发展观念。社区建设在发展,双拥工作依托社区这一新生事物,也要不断寻求发展。三要树立创新观念,社区建设要有特色,必须创新,双拥工作要发展,也必须走创新之路。要不断探索社区双拥新路子,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本社区的资源优势,使社区的双拥活动形成由过去单一的走访慰问向依靠社区资源实施科技拥军、智力拥军的方向转变,通过开展一系列双拥活动,深化社区双拥工作的内容,繁荣社区文化,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影响,从而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2、努力营造“军地协调、齐抓共管”的双拥工作社会氛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和军队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逐步实现双拥工作的社会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要实现双拥工作的社会化,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宣传是基础,教育是根本,活动是途径。

一是要加强双拥宣传。首先,抓好重大节日和部队重大行动的重点宣传,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把宣传教育搞得生动活泼。大力宣传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区特色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共促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的良好风尚。其次,要注重平时和基层的宣传,形成浓厚的双拥氛围。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作用,积极开展双拥宣传,做到报纸常有文、广播常有声、电视常有影、基层常有形;利用街道、乡镇、社区、基层连队的宣传阵地,使全社会置身于浓厚的双拥氛围之中,激发广大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群众和部队官兵的双拥热情。第三,要大力宣传富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使双拥工作从个体和少数示范点扩展到群体和整个社会领域,在全社会形成军民团结共促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的良好风尚。

二是要深入进行国防教育。根据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拥军意识。针对不同社会阶层人群,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全社会树立起“居安思危、富而思安”的思想,让爱国拥军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使社会化拥军成为军事斗争准备中双拥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是要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双拥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要使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探索和创造富有时代特色、能够吸引军民广泛参与的形式和载体。近年来,从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到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从科技拥军、智力拥军、到文化拥军,每个活动兴起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推动了双拥工作的深入发展。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创造新的共建内容和形式,广泛开展双拥工作“六进活动”(进社区、进市场、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农村),使群众性的双拥共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3、制定完善“系统规范、衔接协调”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建立和完善双拥政策法规体系,已成为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和促进双拥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要把双拥政策法规建设提高到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高度来认识,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双拥政策法规体系,调节军政军民关系,维护军人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促进双拥工作制度化、法制化和社会化建设。

第一,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抓好双拥政策规定的制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转变。要妥善解决军地之间的矛盾和双拥活动中的问题,就必须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双拥政策规定,用政策、规定、制度规范军地交往、双拥活动,使双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制定双拥政策规定中,要注重政策规定的时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还应着重把握五条原则:即与国家双拥政策法规相一致的原则,军地协调发展的原则,开拓创新的原则,与其他部门的政策规定相协调的原则,具有继承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原则。

第二,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抓好双拥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

在双拥政策法规建设中,既要注重抓双拥政策规定的出台,又要注重抓双拥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不能重此轻彼,流于形式。在贯彻落实双拥政策法规上,首先,要加大双拥政策法规的宣传。其次,要发挥双拥政策法规的四个功能:一是发挥双拥政策法规的教育功能,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依法双拥氛围,实行以情双拥和依法双拥的有机结合,使双拥变成军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发挥双拥政策法规的保障功能,依法维护军地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近年来,社会比较关注的转业退伍军人就业安置、革命伤残军人医疗保障和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标准提高等问题,必须利用双拥政策法规进行有效维护;三是发挥双拥政策法规的服务功能,促进军地共同发展;四是发挥双拥政策法规的激励功能,激发官兵为国建功立业的热情。

第三,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不定期地组织人大、政协和有关部门,对各地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执行好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扬奖励;执行差的部门和单位,予以批评教育;对违反政策法规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第四,要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抓好双拥政策规定的完善配套。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双拥政策规定同样需要不断充实、完善、配套。首先要不断完善各项双拥政策规定。积极梳理现有政策、规定和制度,着眼全局、狠抓落实,采取消除重叠、拾遗补缺、拾零归总的办法进行归纳和完善,确保双拥政策规定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现实性。其次要抓好各项双拥法规政策的系统配套。从稳定部队、稳定社会的全局着眼,制定完善机关政策规定,帮助部队解决难点问题。狠抓基层双拥政策法规建设,做到市县有政策规定,部门有拥军措施,街道乡镇有公约,社区、村委会和基层单位有制度。以构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双拥政策法规体系,不断推进全市双拥工作社会化再上新的台阶。

社区老年人状况调查篇三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就如何搞好社区建设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那么我区的社区建设情况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桃源政协地区组组织了张建德、张占明、于海涛、杜建4名委员对桃源街道的长源社区、滨河社区进行了调查,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被调查社区共有71栋居民楼,5047户居民17875人,其中有困难户262户,158名在籍党员,两个社区2000年经济总收入为5万元,2001年为1.4万元,2002年为0。呈递减趋势,两社区共发生治安案件2000年为33起,2001年28起,呈下降趋势。

2、社区组织建设情况:按照2001年3月13日中共南关区委、南关区政府关于《南关区社区居委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在两个社区成立了社区组织,分别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五名。工资统一由街道办事处发放。见附表四。

二、调查结果反映的基本问题

以两个社区调查数据看,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较好的方面

1、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全社会上下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对搞好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出在搞好社区建设上达成了共识,同时,增强了抓好社区建设的紧迫感。

2、自96年******提出搞好社区建设以来,特别是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制定工作方案)以来,社区组织载体得到了落实,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相对稳定,同时稳定了队伍。

3、吸收了一部分新人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社区干部的年龄结构得到了改善,文化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中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且数量少、种类少,缺项较多,尤其是缺少群众欢迎的文化活动设施和场所。

2、社区主任缺少社区工作实践经验,各类组织载体缺乏,作用发挥较差,就如何开展社区工作缺乏理论上的指导。

3、功能弱化,依附性强:从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上看依旧沿袭老的传统,承担着区街各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社区居委会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落实层,理论上社区自治功能很难体现。

4、目前社区组织载体模式仍旧沿袭自上而下的方式。仿政府机构设置,很难适应社区功能的实际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社区主要工作集中在承担政府指派任务;二是社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三是上情下达容易,下情上达意图无法实现;四是目前社区工作者承担的工作任务和所得报酬不成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在社区建设的方向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一些部门同志不能把握社区建设的实际内容,存在社区建设就是加强硬件投入,没有认识到体制创新的问题。

2、责、权、利不统一。目前按照长南办发[2001]5号文件规定各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职责有九项,包括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搞好社区环境卫生,搞好综合治理,发展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等。可是明确社区的权力范围确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更无从谈起利益问题,这种责、权、利不统一导致社区工作走入误区,成为各级部门工作的落实者。

3、社区资源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导致社区在经济、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是必导致社区可利用资源的差异,相应增加资源少社区工作的难度工作的难度。

4、发展社区的政策明显滞后,目前如何发展,给社区以什么样的政策,社区发展的方向许多问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上由于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置及认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自我壮大。

三、几点建议

建议市区政府尽快了台政策,主要内容

1、明确社区建设的方向。

2、明确社区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比如杭州等地明确社区服务中心就是一个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社区各类服务中介实体。

3、明确社区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包括水、电、气、物业等管理部门及驻区单位等,特别是监督及制约机制的建立。

4、加大对社区扶持力度,一是费随事转,增加时社区组织的经济投入;二是权随责走,各级行政部门(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大对社区的政策扶持力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社区老年人状况调查篇四

-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以“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进楼栋。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社区志愿者活动无论从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均有新突破,为全社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同时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街道社区与各社会单位团体的有效联系,进一步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

2、建立健全机制,全面拓宽服务领域我社区组建以社区党委书记为首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组织机构,规范了社区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制度。建立以党总支为总站,志愿者组织机构为龙头,以服务队、志愿者小组为分支机构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3、以服务他人,社会为依托,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

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提高社区志愿者素质,为社区文明和谐、社区的全面进步作出贡献。在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实施。具体以社区党总支为龙头,由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组织牵头,采取对外宣传和对内报到的宣传方式,加强了对志愿者活动重点项目,重大活动或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社区内部资源,通过宣传栏、横幅、发放传单、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向社区发布志愿者活动相关信息。上半年,我社区志愿者活动共开展大小活动15余次,先后开展了社区党员卫生大扫除、义务巡逻、义诊、消防知识宣传、法制宣传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力求发挥志愿者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关于计生、医疗、法制等方面服务,并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等提供了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社区志愿者工作个

伴随着-节的鞭炮声,这个充实而快乐的寒假生活即将结束,寒假里将近一周的社会实践不时在我的脑海里回旋,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大学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

x月-日,我和同学来到-市-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社区x大姐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之后我们分头行动,同孤寡老人聊天、打扫卫生、出宣传板报、分发通知传单等等,忙得不亦乐乎,但是能为社区做一点事,我们内心感到非常高兴和快乐。

寒假中我也没有忘记学习,“知识就是力量,阅读升华人生”,寒假期间我除了阅读与专业课相关的书籍,还涉猎了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读书之余,我为自己在-年第一学期的花费算了一笔账:学杂费共计x元,生活费共计x元,其他开支共计x元,共计x元。通过计算,我才知道一个学期下来我的花费竟然有如此之多,以后我要勤俭节约,为家庭减轻负担。

一个学期以来巨额的花销,让我明白了父母的艰辛,正好学校组织了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利用这个机会,我与父母进行了深入的谈心,向父母汇报了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了父母过去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了父母对我的期望和要求,了解了自己每年的花费在家庭中的比重。

寒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受益良多:

一、学会感恩,承担责任

在寒假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要带着感恩的心,感谢社会、感谢亲人、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承担起时代、社会赋予的责任,锐意进取、自强不息。

二、勤于学习,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理科学生,在这次寒假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文史基础知识的薄弱,以后要多多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三、埋头苦干、踏实认真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所以埋头苦干的工作的人们是可贵的、值得尊敬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也要继续发扬埋头苦干的精神,不浮躁、不浮夸,认认真真上课,踏踏实实学习。

四、敢于尝试、克难求进

“方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我明白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焦虑,保持冷静和理智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焦急和狂躁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磨练品格、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舞台,在这里我真正的锻炼了自己,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自身综合素质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社区老年人状况调查篇五

为认真贯彻区委常委(扩大)会议关于贯彻省委卢展工书记在我区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区政协联合组织部、民政局等12个区直相关单位成立调研课题组,从3月13日开始,深入民政局和兴门、宝泰、莲新等8个社区居委会开展社区建设专题调研,对社区的办公设施、人员配备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调查。本文基于此次调研结果,对我区社区工作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现状

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区从在中城街道开始先行试点,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社区建设卓有成效。截止目前,全区建成45个社区居委会,其中属纯居型社区33个,村改居型社区12个。一批单位和个人荣获上级各类表彰,区社区志愿者协会、东城街道社兴社区居委会分别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社区志愿者协会先进单位”和“万家社区图书援建活动‘学习型社区’先进单位”,中城街道被评为“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东城北龙社区居委会被评为“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东城松涛、南城兴晖等10个社区被评为“龙岩市社区建设示范社区”。两位同志分别荣获“全国先进社区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称号,一位同志荣获“省先进社区工作者”称号。目前,中城街道正积极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和南城街道溪南社区居委会创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称号。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打牢社区建设基础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社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街道、社区,调研解决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社区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的意见》、《新罗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和制度》等文件;成立了由区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街道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抓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推进的领导管理机制。各社区还吸纳了驻区单位领导加入社区建设工作小组,共商社区建设发展大计;建立了社区建设考评机制,把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相关部门、街道目标考核管理,建立了严格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全区上下形成了区委、区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和运行机制。

2、认真组织,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针对原有居民区规模小、设置不合理、资源分割等问题,本着有利于服务管理、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对原居委会进行了重组调整,建立了新的社区居委会,逐步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层”,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为“决策层”,社区居委会为“执行层”的新型社区组织体系。通过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懂管理、有奉献精神的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社区组织。目前,全区社区书记、主任的平均年龄47.97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到81.01%,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

3、加强管理,提高社区干部整体素质

一是完善社区各项制度。在各社区建立健全了社区议事、社区主任、副主任职责、居务公开,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加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力度,广泛开展居务公开,总结推广凤凰社区、北龙社区民主评议制度,全区社区居委会干部民主评议合格率达到96%。二是做好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内容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每年均对社区主干进行一次培训,从理论和能力上提高社区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社区居委会的整体效能。三是提高社区干部待遇。从2月起,我区将社区主干的工资提高到700元,一般委员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提高到500元,大大调动了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四是积极组建社区兼职志愿者队伍。按照“自愿、规范、长期”的原则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目前基本形成了以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老党员志愿者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在服务项目上,初步形成了社区教育、社区精神文明宣传、社区维权等“十大服务项目”和科普培训、居校共建、创卫宣传等服务内容。现全区共有社区志愿者组织62支,专职人数495人,兼职人数10239人,注册志愿者62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5%。

4、多方投入,加大社区居委会硬件建设

积极采取“五个一部分”的筹资办法完善社区工作条件:即市财政、市社区办解决一部分,区财政解决一部分,街道财政解决一部分,辖区单位赞助一部分,社区投入一部分。多年来,区、街道两级财政都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从市、区财政、街道、社区自筹及其他渠道共投入社区建设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改善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社区活动场所、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等。各社区居委会也采用购置、调整、更换、改建等形式,使社区用房和服务用房的面貌得到改善。目前,全区45个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到240平方米,达到省示范社区标准用房100平方米以上有33个,占73%。社区居委会的服务站、警务室、文化阅览室、社区活动室等样样俱全,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5、强化服务,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发展

一是加快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至目前,我区已成立了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站)47个,各类服务设施6413个(不完全统计),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区级1个、街道级4个,社区级42个;青少年教育站61个,托幼机构166个,托老机构8个,餐饮服务网点1164个,商业零售网点2294个,维修服务网点472个,咨询服务站75个,其它服务设施24个。同时抓好社区就业和再就业劳动保障服务,积极建设一批社区劳动保障平台。截止,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登记造册的下岗失业人员共有4963人,为城区下岗、离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机会4070人;二是推进社区医疗卫生建设。目前已有26个社区居委会合建了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投入使用。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三为主”方针,建立了“街道-居委会计生专干-计生小组长”等三级计生服务网络;三是扶持社区文化。各社区都十分重视文体活动队伍建设,积极组建诸如夕阳红文艺宣传、腰鼓、棋牌、舞蹈等队伍。一些社区已经培养出一批专业表演队伍,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常年活跃在社区里。各社区还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法制宣传教育,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东城街道开展“温馨社区”,南城街道开展“学习型社区”,中城街道开展“诚信社区”,西城街道开展“文化社区”等;四是推进社区平安建设。充分依靠社区基层组织,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社区治安队伍综合治理网络。规范社区警务室建设,各社区实现了“一区一警”,设立了“社区警务室”。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努力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成立的社区义务巡逻队达30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管理体制问题

一是社区组织领导体制不完善。按照《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的规定,社区建设实行的是以街道管理为主的组织领导体制。目前社区建设中办公场所规划实施、建设资金筹措、辖区企事业单位共建等问题,仅仅依靠街道和社区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

二是共建共享机制难实行。目前,社区辖区内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类医院、学校的服务及设施和闲置资源共建共享,听任所在单位领导意愿,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难以全面做到共建共享。公安、计生、劳动等网络资源自成一体,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

三是社区组织管理职能行政化。社区组织管理一直实行的是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党支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机构设置,履行的是偏重管理的“准行政机关”工作模式和以完成街道布置任务为主的“被动式”工作方式。除居委会以外,其它社会团体和中介性社会组织不仅数量有限,发育不足,而且缺乏专业性和自主性,没有形成社区特色。社区居委会除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街道、政府机关单位或部门交办的各种名目繁多的行政性任务。居委会实际上成为一级准行政组织,使得其根本无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自治功能。诸如向居民收取城镇义务兵优待金,涉及面广,征收难度大,大多数社区居委会仅完成任务的三份之一。居委会普遍反映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2、办公场所保障问题

目前,还有12个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其中6个无办公场所,6个办公场所面积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见附表一、表二)。

一是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没有同步规划建设。城建规划部门编制城市规划时,对新开发的小区没有预留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用地,造成“无地”建设问题突出,如南城莲东小区和西陂龙岩大道、龙腾路沿线新开发的小区等。

二是相关文件内容不明确。市规划局《关于规范城市社区服务用房规划审批管理的通知》(龙政规〔〕147号)文件规定,从开始,各开发小区按5万平方米以下的预留3%,5万平方米以上的预留2%作为社区服务用房,但由于该文件没有明确执行主体,这些要求都未能得到落实,部分新开发小区预留的社区服务用房包括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相当一部分小区把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简单地用物业服务机构用房替代,居委会办公场所被排除在外,造成社区居委会“无址办公”的问题普遍存在。如南城街道清泉社区居委会(所辖恒宝豪庭小区)、中城街道北关社区居委会(所辖阳光翠庭小区)等6个社区办公场所面积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活动用房标准。

三是社区办公用房审批手续难办。全区12个达不到省定社区办公用房标准的社区居委会,其中6个社区居委会有现成的土地可供新建办公活动场所,却无法取得城市规划和用地审批手续。如:东城街道永兴社区居委会,在龙岩第二医院附近铁路边有一块160平方米的空闲安置地,可兴建居委会办公用房,但规划部门至今未审批同意。东城街道东宝社区居委会在老火车站附近有一块2亩地可建设居委会办公用房,规划部门已经批准,但用地指标至今无法办理;西城街道莲新社区有一块尚未开发的空地,规划部门也划出了社区居委会办公地址蓝线图,并办理了选址意见书,但在用地审批时无法办理红线图;中城街道北关居委会新建办公用房仅办理审批手续就用了30多万元,因无后续资金,只好搁置停建。

3、经费保障问题

一是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严重短缺。20以来,市、区、街道和社区建设中虽已投入1000多万元,但年均投入仅130多万元,供需矛盾相当突出。按目前的规定,新建一个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分别需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60元、人防易地建设费28元,所占的建筑成本比例大。目前全区纯居型的社区居委会达33个,占73%。这些居委会居财收入匮乏,仅依靠市财政对一个新建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补助10万元,根本没有能力解决办公场所建设问题。

二是社区干部财政性生活补贴偏低。根据《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规定:社区居委会成员的待遇,其主任、副主任的财政性生活补贴原则上不低于区(市、县)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50%;专职委员不低于区(市、县)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130%”,按最新调整的新罗区最低工资570元/月标准计算,我区社区居委会成员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社区主干应为855元/月;一般委员741元/月。但目前社区居委会主干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为700元;一般委员每人每月享受财政性生活补贴为500元。与《纲要》要求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社区办公经费不足问题。根据《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要求,各职能部门要求社区居委会协助办理本部门业务的,要求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些要求不能得到完全落实,增加了社区工作,也就加大了社区办公经费压力。目前,我区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主要是按照省财政厅的规定每年下拨补助5000人以上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1万元,5000人以下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8000元。这样的标准远远无法满足我区33个纯居型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要求。

四、建议

1、建立健全社区建设组织管理体制

一是创新组织领导体制。组织领导体制是从根本上保障社区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的最重要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明确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街道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管理、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领导组织体制和工作体制。针对社区用房建设、文化、环境、治安、卫生等等分属于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民政部门牵头的职能不能落实的现状,建议设立市和区两级社区建设管理局一类的政府机构,统一行使社区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检查、指导、协调职能,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推进。

二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驻区单位参与城市社区建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驻区单位自觉遵守、积极参与、热情支持所在社区的社区建设管理,主要包括驻区单位的文化、体育、科研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实行无偿或低偿服务;积极参与社区换届选举,参加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配合社区做好计划生育、治安管理工作,支持社区的公益事业建设,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队伍和志愿者活动。社区辖区内各级党政机关、驻军、大中小学校、厂矿企业、社会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要积极支持所在地社区的工作,参加所在地社区的活动,要主动与社区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帮助解决社区工作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参与,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驻区各单位要将闲置资源无偿或低价提供给社区作为办公、服务和活动场所,要将单位的服务及活动设施无偿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事务共办、文明共建。打破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分别建立信息网络体制,建议建立市、区各部门共享网络信息平台,减少和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三是先行先试,完善社区功能。按照省、市的部署,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活动,在城区每个街道抓好1-2个社区试点,拓展社区建设内容,提高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任何级别的部门、单位,凡拟将其组织机构、社区挂牌、考核评比、办班培训、专项调查、报刊征订等事项以及社区职能以外工作进社区的,应持上级有关文件和具体实施意见,向所在区社区办提出书面申请,报区委、区政府批准后,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委托给社区。未按要求申报审批的,社区有权拒绝或不执行。理顺市、区、街道、社区之间的关系,增强区和街道在管理区域性公益事业、公共事务以及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统筹协调能力。社区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不能把社区居委会当成自己的“下属单位”,层层向下压任务,坚决杜绝社区行政化。建议落实区委已经制定的政策,城市义务兵优待金由区财政统筹,减轻社区工作压力。

2、切实保障社区办公活动场所

一是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同步规划建设。根据《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及福建省委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建议市政府牵头组织市规划、土地、民政以及新罗区政府部门,按照社区人口规模、城市功能区划以及“布点合理、选址适当、设置集中”的要求,尽快编制出台龙岩中心城市社区办公用房规划建设的政策性意见,力争居住区的规划与社区居委会设置规划同步进行,确保居委会办公用房有地选址,有地建设,尽快解决“无址办公”以及面积达不到省定标准的居委会办公用房问题。同时提前规划预留即将新成立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地块(近期急需新建华莲、龙腾、东肖开发区等14个社区居委会,详见表三)。按照“五个一”(即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卫生服务站、一个警务室、一个文化阅览室、一个体育健身场所)以及预留一定的停车场标准来规划建设,独立建设,占地面积不少于1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

二是明确责任,建立社区办公用房保障机制。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帮助协调规划、土地、建设、房管、民政等部门,严格执行国家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发〔2005〕275号)以及《福建省城市建设纲要》、福建省委办公厅《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对土地竞拍、小区规划、工程建设、商品房预(销)售、竣工验收备案及权属办证等环节的协调控制,确保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规划建设、配套到位。

三是简化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用地手续,减免费用。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本身是城市公共设施,服务于市民,现再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人防易地建设费等费用,本身就是加重当地社区居委会的负担。因此建议市规划、土地等部门简化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建设各项审批手续,并且减免相关审批费用。

3、增加投入,确保社区各项经费

一是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保障建设社区办公用房和社区服务。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应将社区建设与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重视和支持,建议每年从市、区财政预算中各安排300万元,建立社区建设发展基金,制定具体的社区办公用房建设、社区服务等费用支出规定,从根本上保障新建、改扩建社区办公用房,以及社区社会服务费用。与此同时,要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推进海峡西岸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配置。对零星开发住宅区,开发商可按建设面积2-5%的标准折算缴纳社区配套用房经费,专项用于建设或购买社区配套用房”规定,建议市政府明确对新开发的住宅区,开发商按建设面积的5%的标准折算,向新罗区政府缴纳社区配套用房经费,专项用于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建设。

二是兑现并提高社区干部财政性生活补贴。根据《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规定,参照20最新调整的新罗区最低工资月标准,今年尽早兑现省要求的社区干部财政性生活补贴社区主干应为855元/月、一般委员741元/月。明年逐步提高,以调动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确保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实行社区事务准入制,如确需社区居委会承担或配合的工作事项,由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把关,通过街道办事处统一安排,并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对于超出《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职责范围,而必须由居委会协助的工作,要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由相关部门解决相应的经费或人员,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是建议适当提高纯居型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经费补助标准。

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近几年来,**市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较好地发挥了社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服务居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推动我市社区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管理,更好地发挥社区功能作用,近期,市民政局组建调研组,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等形式,就当前我市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市社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及《中共**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发﹝﹞26号)文件,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扎实推进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截止20**年底,全市共设立社区居委会18个,管理居民185304人,其中,城区3个办事处设立社区居委会9个,7个镇设立社区居委会9个。社区居委会机构比照镇(办事处)直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增强社区建设的合力。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社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全市社区建设领导机构、运行机制以及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完善了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机制和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支持、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推动社区建设规范化运行。一是管事有人。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社区规模,按每个社区4—7人的标准,明确了社区工作人员职数。,18个社区通过第二届换届选举产生106名居委会委员,其中84名专职委员,其余22名为兼职委员。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每年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分期分批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议事有场。采取规划选址新建、闲置资产改造、驻区单位共建等方式,通过政府“以奖代补”、对口帮扶、整合资金和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等措施,全市共投入社区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目前已有16个社区办公用房达到了规范化建设要求,建成了集办公、服务、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社区各项功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社区活动有阵地、居民议事有场所、群众诉求有渠道。三是办事有钱。社区人员待遇、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保障水平。相关部门委托社区承担的行政工作,依据“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实行购买服务。20**年,市财政按每人每年1.8万元的标准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经费151.2万元,按每个社区3至5万元的标准落实社区工作经费89万元,落实部门工作进社区“费随事转”经费28.23万元。四是服务有网。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将城区6个社区按照每300户左右的规模划分为12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了一名网格管理员,按照“一人一格、综合履职”的原则,负责公安、综治、人社、民政、计生、城管、食品安全七项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区全覆盖,人、房、事、物、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畴,社会服务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动态式、便捷高效服务格局初步形成。

(三)健全功能,优化服务,拓展社区工作新领域。各社区通过建立“一门式”服务大厅、设置居民小组、配备小组长和信息员,构建起较为全面的社区服务平台,基本具备治安防范、环境卫生、计划生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设施和条件,并经常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社区“广场舞蹈”、“**舞”、“健身秧歌”等“夜市文化”丰富多彩,已成为城区和集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区发动辖区居民,广泛开展“和谐社区”、“文明社区”、“无毒社区”等文明创建活动,组建社区安保队、普法宣传队、志愿义工队、法律援助队等群众组织,构筑义务巡逻、门栋关照、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帮教转化等社区治安网络和防控体系,使社区环境更加和谐稳定。

二、目前全市社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社区管理体制不顺。目前,社区建设工作由市创新办牵头负责,市创新办属非常设性领导机构,具体由市委政法委组织落实。由于市委政法委往往侧重于社区网络化管理,在牵头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履行职责方面缺乏力度。市民政局作为社区自治组织指导部门,无法进行牵头抓总。二是政府和社区职能不清。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职能部门对社区职责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落实到基层,就是要将组织机构延伸到社区,把任务交给社区组织,导致社区居委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组成部门工作的操作层、落实层。一些本不该由居委会完成的事项也摊派给社区组织,社区干部每天8小时都要围绕着“上级任务”忙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依法开展社区自治。三是考核不够科学。对社区评比考核,涉及党委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导致社区的工作业绩并不取决于居民会议和居民群众的认同,而是取决于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同,偏离了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的方向。

(二)社区工作任务繁重。社区居委会干部普遍反映,近两年来他们几乎没有双休,天天满负荷运转,已不堪重负。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各社区现承担各种工作职能和任务多达百余项,还不包括一些临时交办的工作。具体表现为“五多”:一是组织牌子多(20多块);二是台账资料多;三是承办保险多(10种),多数保险是群众不愿意购买的,但因各种保险都有任务指标,社区人员苦不堪言,甚至被群众戏言为“保险代言人”;四是专题活动多(10多种);五是检查考核多(20多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居委会在考核评比迎检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人员疲于奔命、顾此失彼。

(三)社区服务水平不高。一是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社区由于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服务平台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在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特别是面向弱势群众的社区救助、社区安全、社区卫生等公益性设施发育不全。二是便民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目前,社区便民服务规模小、层次低,综合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内容和服务举措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自治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在建立社区民间组织和社区志愿者组织、开展居民互助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还开展得不够,氛围不浓,量少面窄。

(四)社区党建工作亟待加强。一是党支部作用发挥难。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按20个党员一个支部为例,全年经费1000元,只能保证每年组织党员开展春训、庆“七一”2次活动。二是无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三是无有效管理措施。按照有关规定,多次不参加组织生活,不接收组织安排的工作任务,长期与组织失去联系应予以除名、开除党籍或受组织处分。但由于没有出台实施细则,社区党组织对这部分党员无法进行有效管理,社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日渐弱化。

三、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和谐社区抓起。根据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社区建设的新情况,党委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要求,健全社区工作机制、夯实社区工作基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国发[]37号)、《中共**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发﹝2011﹞26号)文件精神上来,切实增强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及时对全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由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牵头抓总,并明确专人,全面组织协调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平时对各成员单位履职情况实行常态化督查,为社区自治组织开展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建立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驻区单位和社区建设责任单位为联席会议的成员单位,定时召开联席会议,商议协调解决社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社区建设协调发展,真正建立社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有章理事”的管理服务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共同推进社区管理服务的整体合力。

(二)规范运行机制。一是明确职能定位。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社区工作规程,对社区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确保社区应负责的具体事项、工作任务、工作责任清晰明了,杜绝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推诿扯皮等现象。二是规范工作运转。整合政府部门在社区的办事机构、人员和办公设施,实现社区工作有序、高效运转,理顺理清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社区与镇(办事处),社区与上级职能部门等各层面关系,完善社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明确社区日常工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工作考核体系,确保社区工作推进有力、奖惩有序。规范建立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公开、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等制度。三是切实减轻社区组织负担。要从严控制向社区组织交办工作任务,不得将应由部门自身承担的工作摊派给社区组织,不得随意在社区挂牌子或签订工作责任书。健全“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确需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必须报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通过签订协议、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方式,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委托社区组织承担;临时性重要工作和突发性重大事件,由镇(办事处)和相关部门直接到社区组织实施。禁止向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达经济指标、创收上缴任务和违规收费。

(三)优化社区工作保障。一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应逐步加大对城市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尽快解决少数社区办公用房不达标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社区公共建设,把社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社区公共设施纳入城市功能配套的总体布局,不断改善社区人居环境。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严格社区工作人员管理,规范进人渠道,不断优化年龄、知识、性别结构。建立社区工作人员长效培训机制,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和落实奖励机制,对社区书记、主任、工作人员达到一定条件的,适时解决政治和经济待遇,使广大社区工作人员生活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休有供养。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以单位共建、有偿服务和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社区办公经费划拨和使用情况的审查监督,确保按期足额拨付并做到专款专用。

(四)强化社区服务职能。一是突出工作重点。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有重点、有计划地做好社会保障、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创业就业、帮老助残、便民利民、群防群治、法制宣传、民事调解、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服务,通过强化服务功能,赢得居民和社会的认可,不断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二是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畅通社区事务的参与渠道,不断完善社区事务听证、民情恳谈、议事协商、居民评议等民主程序,同时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民主自治的规范运作机制,使社区建设真正步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规范化轨道。同时,要积极培育群众性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动员社区单位和居民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社区慈善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社区文体娱乐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把“四城联创”的气氛营造得更加浓厚。

(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要认真做好党员活动室、党务公开栏和党支部工作宣传栏等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探索社区在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老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运行制度,经常性组织开展党组织生活。建立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离退休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协调共推机制,以社区党建工作带动居委会、离退休管理工作,合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立社区党建工作与居民群众的双向互动机制,实行“社区党建议事会”制度,由社区党组织代表、居民群众代表等共同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倾听社情民意,讨论解决涉及社区居民利益的有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