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作者:紫衣梦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的行程应该算是“忙碌、美好、轻松、自在。”

早上7:10分起床,吃过早饭后我们前往东南东生活体验馆参观游览。

一进大厅我一下子呆住了。只见海星、章鱼趴在大厅的柱子上,许多造型抽象的美人鱼席地而坐,就连二楼的扶手栏杆也做成了海草的造型……我不禁感叹:“这分明是一片海底世界啊!”

随后,我们进入了十二生肖馆。十二个生肖形态各异,或憨态可掬,或活泼可爱,每一个都十分有趣!我们迫不及待地和自己的生肖合影留念。

接下来我又领略了纳西族民族服饰、古典刺绣和蚕丝制品的精美、奇妙。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那就是“镇馆之宝”——63个限量版芭比娃娃,每一个都出自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大师之手,做工非常精美,而且全球发行量在35000个以内,有很多在国内根本买不到,当然价钱也令人咂舌。其中一款名叫“水晶庆典”的芭比娃娃让我无比震撼!这款芭比是美泰儿公司40周年大庆时,由公司首席设计师罗伯特·贝斯特打造,展示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以传统的古典款式搭配奥地利水晶,让这款芭比散发出无以伦比的尊贵气质。我是一个芭比控,从三岁起就开始迷恋芭比娃娃。多么希望我也能拥有这样一款芭比娃娃啊!可惜,她太昂贵了!不过,我至少可以学习、模仿她的优雅和气质。那就从现在开始吧,做一个内外兼修的气质女孩!

参观结束以后,佤族的哥哥、姐姐们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更是让我们大饱眼福,感受到佤族文化的那一份古老、神秘与独特。表演过程中,台上欢歌笑语、喜气洋洋,台下掌声不停、叫好不断。一支甩发舞将全场气氛推上最高潮。表演结束后,我们又依依不舍地和佤族哥哥、姐姐们合影留念。

吃过午饭后,我们开始自己动手diy,制作各种手工艺品。首先学习如何制作纸塑脸谱。正所谓“看花容易,绣花难。”看老师做得那么容易,我也迫不及待地要试一试。我打算用黄色的海绵纸做头发,用红色的海绵纸做嘴唇,用绿色的海绵纸做眉毛,用剩下的颜色做成三朵小花贴在头发上。计划得很好,可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经过几次三番的调整,一个像样的脸谱终于做好了!好有成就感啊!接下来我们又学习了如何制作软陶。每一个人玩得都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

不知不觉中,一天的美好时光就这样轻松地结束了。明天,将来到我最向往的横店影视基地。期待啊、期待!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二

为了引导我们教师了解名校教育教学工作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业务研究能力,进一步完善自我,我非常有幸的参加了去上海为期三个月培训学习,对于此次学习机会我很珍惜。到了上海,我第一次零距离的接触到了那么多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我开始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听完教授们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案例和现身说法后,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专家的点评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顿悟。培训中,我主要以参加和观摩控江二村小学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为主,老师们之间的交流让我很受益,于是我沉湎于此,乐此不疲,我告诫自己贵在坚持,感谢这次培训,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我会继续努力的。针对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师工作用心、高效

学校教师之间团结协作,保证高效高质完成每项工作。我的指导教师顾洁彦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研组长,除了日常的教研工作做的井井有条之外,班级工作也做得特别细致,如:每天的作业日日清;中午付出午休的时间给作业中、题单上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讲解,通过讲解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讲解耐心、细致;及时将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家校互动”的方式反馈给家长,并且给予学生有效评价。正是老师注重了教学工作中的这些细节,学生呈现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很喜欢数学课。

二、听随堂课的一些体会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从顾老师以及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学生思维较活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动手操作能力强,这和教师平常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2.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老师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知识的结构体系。课堂中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一目了然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掌握知识要点。

3.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学生独立归纳结论时肯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学会引导,而不能在学生回答错误后给予异样、冷漠的眼光,这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始终以恐惧地心情在被动地参与教学,只有以平和地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得以发展。

4.教学是一个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

每节课后顾老师都会跟我交流自己是怎样设计的教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和收获,顾老师总是在不停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得失,课堂上由于一时疏忽导致出现小小“意外”时,老师并没有觉得无所谓,相反则认真思考,想办法弥补一时疏忽导致的错误,以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期待构建和谐的幸福课堂。

三、转变观念,适应教育发展新要求

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四、教师对学生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

一个老师通常要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学生性格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并爱护每个学生,是这一类老师所具备的能力。把学生当学生看,把人当人看,不以成绩论素质,不以喜好论好恶,不以家境论高低。有人说,关注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做到关注成绩最差的学生。我想补充一句,关注每一个学生,也要做到关注你最讨厌的学生。老师的管理应该得到学生的尊敬,使学生心服口服,从心底里得到学生的认同。

五、感悟过程,真诚付出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这份珍贵的经历铭记在心,开始我教学生涯新的征程,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理念、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实际行动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不辜负领导、老师们的希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给大家,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方法回馈给学生,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悔于我的教育事业。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三

我最喜欢的城市是上海,这是我一心想去的地方。那天,我来到了期盼已久的世界著名景点——东方明珠塔。

东方明珠塔从远处看,好像一根细细的针直冲云宵。其实它的实际高度是400多米。站在东方明珠塔的第一个球形的看台上,三分之一的上海城尽收眼底,站在那里 凉 风习习,爽快极啦!

晚上的`东方明珠塔就更漂亮啦!看上去就像一根五彩斑斓的金箍棒。同样是站在第一个球形台上,感觉却完全不同,因为早上看到的只是一座座高楼大厦,而晚上看到的却是一串串光彩夺目的霓虹灯。立交桥如彩虹般架在那里,街上车子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后来,我们住进了远东第一高楼--金茂大厦,那可是有史以来我住过最好的酒店了。早上的金茂大厦就像站岗放哨的解放军战士一样威武地矗立在上海市中心俯视着整个大上海。晚上的金茂大厦是我在上海看到过的最美夜景了,整座高楼都是霓虹灯包围着,看上去绚丽多彩,有红的、白的、绿的、黄的、粉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它们停留在金茂大厦的每一个角落绽开着美丽的笑脸。

第二天,我们徒步来到了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技馆的整个造型像我们的眼球。里面有许许多多新奇的玩意,如机器人、细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细菌,因为各种各样的细菌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指甲里的细菌就像一个椭圆形的绒线团……在那里我度过了两天快乐的时光,见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景象。

这就是我一直向往的城市----上海,长大后我想在这里工作、生活……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四

在公益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于xx年x月xx日随教育局领导和 43 名师生一块启程去上海参观学习。到了上海,发现上海的确很美,很繁华很有古典味道,站在人群里,不会有孤独的感觉!活跃的气氛也让你充满活力,喜悦之中,又有种很激动的心情,从见到上海的第一刻, 我 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我们是下午到的,导游领着大伙首先去了中国共产党 “ 一大 ” 会址,参观了会址。乡村人的好奇感马上显现出来,东瞧瞧,西看看,没完没了。参观结束后,便去了城隍庙。可能是旅途劳累,大伙对城隍庙的兴趣不太大,只是走马观花。从城隍庙出来,已是晚饭时分。就餐完毕,只觉得劳累消失了大半。当天晚上,我们住在俪晶宾馆。里面很温馨, 使 整个人轻松了起来! 在 优雅的格调,浪漫的情调中体会着快乐的感觉!晚上,上海弥漫着浓浓的夜香味,让人难以入眠,天气很凉爽!这样何常不是一种放松自己的方式?何常不是种愉快的旅行?虽然很晚了,我发现还是有不少人依旧停留在这里!我和大伙的疯狂心情也不低于这些人群的喜悦,生平第一次来到上海,那份心情是无法只用喜悦可以形容的!

第二天早上,我随大伙去了大学城和格致中学。通过参观和学习,让我的见识增长了不少,开阔了我们乡村教师的视野。

下午,大家去外滩。我和同去的人们终于来到上海外滩 。从来上海的那刻起, 早就想来的,现在终于如愿了!好开心哦!外滩的建筑风格非常有特色,有欧洲式的,有俄式的 ..... 从外滩这边望去,东方明珠电视塔就竖立在黄浦江对面,是上海屈指可数的高层建筑之一,电视塔分三个球体部分,在第二部分球体观光层内,上海的全景就这样呈现在你的面前了 ...... 听着黄埔江的船声和水浪拍打的声音,像是一首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音乐,我的思绪很快被这音乐打动,脑海里闪过亲人和朋友的影子,要是他们也在,那有多好,多开心啊!好希望能和他们分享!外滩的建筑风格和各国旅客衬托着上海的美,因为有它,上海显得更加喧哗。 被风吹着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仿佛所有的快乐都包围着自己,心灵上被这些景象触动着,只觉得来到了上海真的很美好!上海高楼大厦多,十几,二十多层的很普遍。旅游途中另外一点感受特别深刻的是,老外特别多,有欧美的,也有日韩的,在上海的超市,马路,地铁,园区内都随处可见外国人 ...... 来到了上海,我才感到了时间差,刚来时候还不太习惯,慢慢地就习惯了。之后的每天都像打仗一样,没有好的体力是吃不消的,我喜欢旅游,喜欢到处转转 ......

我 喜欢每天都有不一样心情的感觉 ...... 是啊,其实出去旅游重要的不是到此一游,而是你感受到它的美,它的特色,它的文化 什 么 的 ,带着一颗会感受的心出去转转吧,它会给你人生画卷里添上点睛之笔。。。。难得清闲,难得有机会出去看一看,不错!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给人一种大都市的快感。 整个上海高楼、矮楼、新楼、旧楼,相得益彰,遥相呼应,错落有致,过去与现代完美结合,彼此和-谐共存。充分展现作为长江龙头的上海所具有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我深深体会古老中华国际化大都市的气魄。

第三天早上, 我们去了全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是亚洲第一高塔,直入云霄,非常壮观。我们乘坐观光电梯上了塔顶,在玻璃长廊上俯视上海美景,真让人不得不赞叹啊!

东方明珠塔内的上海历史博物馆,是专门介绍上海近百年来发展史的史志性博物馆。珍贵的文物、文献、档案、图片,以先进的影视和音响设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馆内陈列分国中之国的租界、旧上海市政建设和街景、近代城市经济、近代文化、都市生活、政治风云等六大部分,全面地展示了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是一个形象生动的人文景点。海洋馆的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电视中常常见到,只是没有机会亲眼看一看,今天 刚 好碰上了 , 怎能让它给错过呢?让我给看了个够。

下午我们进了科技馆,亲眼目睹了各种各样的人制动物。那些动物远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真让人有亲临大自然的感觉,那些叫声、动作,简直太逼真了。参观结束,一块观看立体电影(三维电影) — 远古巨兽。因为我以前只听说过,没 见 过,这让我亲身体验了立体电影的真实性,似乎使人置身于电影的环境中,恐惧感随着镜头走着,直到晚上还心有余悸。

第四天早上,我们去了中国馆。里面的新旧电影对比和巨幅“清明上河图”,让人百看不厌,特别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夺取了我大量的精力,吸引着我的眼球。

下午,博物馆中的各种民族服装、各朝文物等,真是满目琳琳,目不暇给。最后,我们观看了精彩的马戏,那些戏团的杂技太精彩了,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这次上海之行,使我眼界大开,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节奏感,获得的知识难以言尽,得到的体会相当深刻,得到的生活体验说不完 ,为我日后的课堂生活,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五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给了我这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也谢谢这段时间以来帮我代课的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 从3月17日上午9:00到3月18日的中午一点,经过近30个小时的颠簸,我们10位望谟老师终于来到上海,看着步履匆匆的人群和飞驰而过的地铁,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我们开始了本次学习培训之旅。此次培训是由民进上海市委主办,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一小承办的,培训时间为20xx年3月18日至3月25日。学员分别是来自望谟县的10名小学教师及毕节地区金沙县西洛乡的10名小学教师。此次学习培训承办单位四川北路一小至今已有97年的办学历史,同时也是上海市设施比较完善的一所小学,有标准的学生足球场及游泳馆,有着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曾多次荣获“虹口区文明单位”“虹口区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

此次学习培训的内容包括对话交流:了解上海市学校概况及教育特色,课堂教学实践: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交流观摩感受,交流学科教学经验,参与教研活动。还参观了解上海市素质教育基地(如参观鲁迅纪念馆、多伦路文化街、美术馆等地)、轨道交通及周边环境。在为期一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们一共听了7节观摩课,认真听了3次专题交流汇报讲座。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的陆莉莉老师执教的《埃及金字塔》、丹徒路小学徐智莹老师执教的思品课《绿色的家园》及四川北路一小语文教研组组长陈毓梅老师的《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的专题讲座。陆莉莉老师在教学《埃及金字塔》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介绍建筑物的文章,并让学生说说在介绍时要告诉别人什么,很自然的就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知道了一二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形状、名字的由来、用途及建造时间,并指名学生通过板书提示用自己的语言介绍金字塔。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她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感受体会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在让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时,她巧妙地运用了换比的方式提问学生: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句能不能换成相当于100个我们班的某某小朋友或相当于金茂大厦的一半不到或12个第四中心小学叠起来那么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真揣摩作者用词和举例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教学中,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金字塔的建造过程,还让学生上黑板动手画一画,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陆老师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整堂课显得十分朴实而又有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效的落实了课堂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上海市提出的温馨课堂、情趣课堂、有效课堂的宗旨。

在陈毓梅老师的题为《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的专题讲座中,似乎给了我这样上了不少语文课却不知道语文教学要教给孩子什么的语文老师豁然开朗的感觉,讲座中提到三个由浅入深的关注点,即:文本表达了什么?文本是怎样表达的?文本为什么要这样表达?通过陈老师的专题讲座及交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一位语文教育专家说过的一句话:应当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在回家的路上。更加体会了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的重要性。而徐老师的思品课《绿色的家园》则让我们感受到她渊博的知识和充分的课前准备。

真诚、微笑,上海市最美的名片

三月的上海,仍充满着浓浓的寒意,而让我们每一位贵州参训教师倍感温暖的是那站台上焦急等待我们的美丽的眼睛,是那校园里师生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是那充满关怀与温暖的饭菜,是那充满热情与温度的85度点心,是那真诚而友爱的帮扶结对。正是这一张张充满真诚和微笑的名片,拉近了上海与贵州的距离,架起了贵州与上海之间的友谊之桥。让我们每一位贵州参训教师永远记得那一张张充满真诚的笑脸,那千里之外上海市最美的名片。

师路漫长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更多老师的帮助与支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争取做一个更加合格的小学老师。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六

七月里,上海的太阳如火烧一般,来旅游的人如海啸一般卷来,在大楼顶上向下看,嘿!连地也看不清,黑糊糊的,到处是人头。

在地铁站里,不是被闷死就是挤死。人们似乎商议好了,都向一个方向走,形成了巨大的人流;如果你想反方向,那似乎不可能;出来的人,总是大喘气儿,多半是被人挤累了。

在地铁车厢里能落个座算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就没那么幸运,在上海坐了那么多次的地铁,一次都没坐下过。站着的人若想坐下,就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可坐下,不过那时,站也快到了。

在上海,干什么都难。乘电梯,要排队(往往那些“勤快”的人会走楼梯);吃饭也要排队,手拿排队号,眼看别人吃大餐,口水流下三千尺,排得到排不到还不一定。

最悲剧的就是住宾馆,到得早还不如来得巧,比你早的人还多着呢!就像我,到了宾馆,连房间也没了,眼看就要露宿街头了,都快哭了,服务员却提醒了我,刚巧有人退房,腾出一间,算是我们走运。背上的冷汗仿佛听到了我的话,渐渐地干了。

七月的上海,人多,太阳也大,没有空调、电扇真的活不下去,街上的人哪一个不是打着阳伞,戴着帽子?又有哪一个开车不开空调的?哪一个女士是不抹防晒霜的?在路上的人们都是汗水如雨的。

七月的上海,天气热得像火炉,人流多得如潮涌,真不知我为何要来这儿遭罪?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七

浑厚的钟声,敲响在外滩,清澈,响亮。我游于上海,体验上海之美。

来到上海,恰逢夏雨,淅淅沥沥清清,一排一排敲过去,脱下水雾。巷底的红砖小楼,墙皮上的红颜料就这么滴答下来,窗外铁锈斑驳的“栅栏”,就这么把一户户的窗框住了。二楼的阳台,是蜷在笼中的麻雀,还是探望窗外,七旬老人的兔须眉?平民的小矮楼,无瓦的秃顶,灰白色的老排水管里,叮叮咣咣灌着老上海的回音。

附近的几家街铺,张着古铜色的门,当手掌在吱呀的门旋,手指触碰开门的缝隙,推开门的一刻,也许是锯木的老木匠,也许是砸桂花糕的大伯,或是叮当修鞋的修自行车的,或是做手工的剪纸的。

夜晚,又来到黄浦江边,看水波的起起伏伏,频频交替,一曲自然的律动。

那一岸,便是外滩。

黄埔一江,怎就隔开了一个老上海与老欧洲?

微微的细雨,在江这岸,也在那一岸。不论是这岸红砖的小平楼,还是那岸的尖顶大钟楼,都是“古”和“老”,浑厚的钟声与古铜门的叩响声,奏响老上海的回音。上海的一切,平淡古朴也好,色彩亮艳也好,太没,太值得留念。

评语:文章的语言很美,很耐品。但文章对列举的事物缺少情态的描写,对上海的历史也可以做一些列举与想象,文章在收篇时应注意回顾写出感慨来,加油!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八

上海有美丽的外滩,高耸的东方明珠,有趣的科技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是大家向往的繁华大都市,也是我和爸爸今年暑假要去的地方。

我坐火车来到上海。上海真的很大。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在地铁站牵着父亲的手,看着呼啸而过的地铁,地铁里密集的人群旁边,我仿佛来到了电影世界。

参观的第一站是自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里有各种动物模型。我最喜欢的是机器人马门西龙。哇,太逼真了,太逼真了!当我戴上翻译的时候,我可以在博物馆的每个地方自由行走,看历史文物、动植物标本,听翻译精彩的讲解。了解了中外历史,古兽之谜,猫熊犬科,恐龙,猛犸,洞熊真的让人觉得世界真的很精彩。

第二站是乘坐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我登上磁悬浮列车,在离开前感觉列车轻轻浮动,然后向前加速,越来越快,最后速度达到了每小时431公里。坐在火车上,感觉自己在摇篮里,有点抖。拐弯的时候火车翻了个底朝天,难以置信。然而它还是飞快地向前开着,像有龙一样。

第三站是浦东陆家嘴的水族馆。鱼缸里人很多,我担心鱼会不会觉得太吵,太无聊。在水族馆里,有鲨鱼、电鳗和一种奇怪的鱼,它们侧向或腹部朝上游泳。我还走了一条150米长的海底隧道,想知道《海底两万里》远处的尼莫船长和我看到的是不是一样。

上海仍然是一个美食城市。我在街上吃了煎饺,在石库门吃了冰淇淋,喝了一种草莓口味的饮料,叫“上海楠楠”。

我乘坐动车离开上海。闭上眼睛想到了外滩,石库门,博物馆,磁悬浮列车…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九

暑假到了,我参加了焦作日报组织的校园记者夏令营。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一个人走得这么远。每天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日历,一天天的期待着结束。

7月7日下午6点半,终于坐上了去上海的大巴。车里的孩子和我一样兴奋,大家都在欢呼雀跃。可能和我一样,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我们到达了中国大都市上海。虽然几年前我们和父母去过一次上海,但因为年龄小,我们的印象有点模糊。这次我要好好看看。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上海科技馆,一位知识渊博的祖父给我们做了导游。通过爷爷的介绍,我了解到上海科技馆是中国最大的科技馆,面积6。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主要展馆有五个:天地馆、智慧馆、生命馆、创造馆、未来馆。

走进科技馆,首先看到的是动物世界,那里有长着大犄角的麋鹿、肥胖的海象、美丽的海豹、威武的大象等。就像大自然一样。然后我们来到了三楼的机器人展厅。这个平时只能在杂志和电视上看到的机器人,终于见证了他的风采。不仅有体操机器人,还有绘画机器人和象棋机器人。他们的表演生动而难忘。

走出科技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祖国的飞速发展而骄傲。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成长为祖国服务,为祖国的腾飞做出贡献。

下午我们去了金茂大厦,88层。看着高耸的建筑,乘电梯只需要48秒,真的很快。我们上去的时候,看到了东方明珠,平时高高在上,就在眼前。平时看着高大威武的建筑,都像小鸽子笼。只有那时我才明白“一旦爬到山顶,人们就会看到,其他的山都在天空下显得矮矮的。”。

几天的夏令营很快就结束了,但在这短暂的日子里,我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希望以后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三次视察山西心得体会篇十

外滩响着的厚重的钟声清脆响亮。我在上海游泳,体验了上海的美丽。

来上海的时候,刚好是夏雨,我一排排敲着,脱去水雾。小巷尽头的红砖楼里,墙上的红漆刚刚滴下来,窗外锈迹斑斑的“栅栏”钩住了一户人家的窗框。二楼阳台上,是蜷缩在笼子里的麻雀,还是探望窗外70岁老人的兔男?平民的小低矮建筑,没有瓦片的秃顶,灰色的旧排水管,充斥着老上海的回声。

附近几个街边商店都有青铜门。当你的手掌在吱吱作响的门上旋转时,你的手指碰到门的缝隙并推开它,它可能是一个锯木头的老木匠,一个砸碎桂花糕的叔叔,一个修补鞋子的自行车修理工,或者一张剪纸。

晚上,我又来到黄浦江边,看着起伏的水波,频频交替,有着自然的节奏。

那家银行就是外滩。

橘黄色的地面灯光,一排排,照亮了外滩,一切华丽的美景开始了。是穹顶、蝴蝶瓦和大格子窗,是大钟楼的尖顶、指针和圆形表盘,还是绿色穹顶、灰色石柱和彩色玻璃?像威尼斯的水,英国皇帝的屋顶,古罗马的石柱.

黄浦江,怎么能把一个老上海和老欧洲分开?

轻微的毛毛雨,在河的这一边,也在那一边。这岸上的红砖小平楼和那岸上的尖塔钟楼都是“老”的,“老”的。钟声和古老青铜门的敲击声,奏响了老上海的回声。上海的一切,平平淡淡,明艳多姿,太平淡,值得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