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2023年教学研讨会议 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模板8篇)

2023年教学研讨会议 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模板8篇)

作者:书香墨 2023年教学研讨会议 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模板8篇)

在现代社会,文明礼仪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表现,更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如何做到言行举止得体、大方是我们学习文明礼仪的关键。通过随机选择:

教学研讨会议篇一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的大学生,深处在农村基层!在这以前我从来没参加过数学研讨会,也没到县里听过数学讲课。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上课,这次听各位名师的讲课,觉得自己还真像一个处于懵懂的小姑娘,对于教学,对于备课,对于上课,真的是一无所知!

我觉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渗透理解教参!教参都是每位老师一本,但是,在我们基层的教师,很少重视教参,甚至就把它当成一个摆设,在讲新课之前从来不去看,或是很少看。我自己也是这样。有时间的时候就把教参拿过来看看,对着课本理解本节课是怎么上的。没时间的时候,直接拿着课本就去上课。听了各位老师的讲课之后,才恍然发现,每位老师的教案设计都离不开教参!因此,把握好教材,渗透好教参,是我以后要认真改正的地方!

关于怎么处理好“教什么” 与“怎么教”的关系。对于这两个词,每位教师的理解不一样,课的重点及流程就不一样,因此把握好“教什么” 与“怎么教”的关系很重要。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的理解是:“教什么”是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的,能在下课的时候明确本节课内容;“怎么教”就是教师的课堂设计,这包含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流程的设计,练习题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及处理课堂上突发事件,一步一步吸引学生认真的听你的课,达到高效的课堂!因此,在这里我重新定义了自己,在以后的每一堂课,要给学生明确传达我这节课教的是什么,以及注重自己的课堂设计!

“同课异构”真的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范!同是一个课题,效果却不一样。她们的语言有的干练,说话不拖泥带水,课堂严而有序;有的幽默风趣,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下愉快的学习,课堂生动活泼!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听她们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徐银老师的活动操,我没想到在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上竟然可以做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操。这让我很受启发。当然,普通老师上的课也很精彩,尽管不是特别出色,但对于我来说,确是非常精彩的。要是我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将近400位听课的老师,或许我根本没有胆量讲下来,但是她们做到了,这很值得我学习!

在这三天中,让我最欣赏的我觉得是各位教研员以及于江美科长对于各位老师课的点评。他们听的很仔细,评价的也很仔细。首先把本课题所处于的基础地位及以后为哪些课做了铺垫都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点评了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我在听完各位老师的讲课之后,就没想到那么多,甚至觉得她们的课上的都很棒,没有什么缺点。但是各位教研员的点评是那么的详细,那么的到位,好像就是他们自己在讲课一样。还有于江美科长,不仅把各位老师的课点评的恰到好处,而且把整个小学阶段关于计算的加减法分析的很独特!从这就可以看出,人的思考至关重要!同是一堂课,同是一个人讲,同是一个时间及地点,为什么人的收获就不一样!

古人有句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正如于科长说的那样,不管是驻城的还是联小的,都要有一颗为学生负责的心。我很赞同于科长说的话。作为一个老师,就是要为学生负责,而不是为了教而教。我很喜欢学生,也很喜欢我这份职业。虽然成长环境和工作条件相比县城来说不是很好,但是我会尽职尽责教好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负责。

这三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悟也很多!我还年轻,要走的路还很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磕磕绊绊,但是我会坚守自己的信念,爱护每一位学生,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会一视同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愿意为教育事业献上我的一生!

教学研讨会议篇二

1、预设有趣语境,让孩子乐在其中

叶建军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深刻印象就是整堂课都紧紧围绕养宠物的话题展开。让孩子们身临其境,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层层递进,从易到难,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我感觉这种方式很值得自己学习。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也要试着运用以下方法:首先,一节课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要经过自己反复琢磨,不断修改;再者,要把简单教学内容丰富起来,不能单纯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还有,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孩子们有一个接受,理解,锻炼最后掌握的过程;另外,要学会运用图片卡与词卡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具来辅助教学。

2、让英语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听了主维山老师的课,感觉实用性极强,对于我们北方学生来说正适用这种逐步积累,补充资源的方式。随后的.讲座中主老师的教学理念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在日后的教学中也要慢慢渗透这些观念:

(2)要在日常板书,或班级墙上张贴基础规则,每天学习;

(3)养成阅读习惯要靠日常积累,因此平时可以布置简单的绘本任务,最后积少成多,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也就此养成了。

3、上课那些事儿

对于田湘军老师除了钦佩还是钦佩,听了整堂课感觉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他活泼风趣的教学风格带动了全体学生,使整节课的氛围积极活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完全感受不到学习压力,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田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看似简单,但是紧紧围绕课程重点展开,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重点。把歌曲,律动,游戏等教学活动精巧串联,营造愉悦教学氛围的方式,虽然现在自己的教学还不成熟,但我以后也要尝试锻炼直至运用熟练。

4、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考

刘宝杰老师的这堂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不太成功,但是从中我也收获到了很多:

(1)备课一定要充分,这样课堂发生特殊状况时,才可以快速应变;

(2)老师的课堂英语要尽量放慢语速,注意节奏与重读,这样才好让学生明白;

(3)每一环节布置任务时,老师要先给予范例支持,让学生明白任务要求。另外刘老师教学耐心极佳,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作为一名教育新人能够观摩到各位名师的讲座,真的是感到自己特别幸运,自己以后也要不懈努力,持续钻研,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水平稳步提升,让孩子们也能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成长!

教学研讨会议篇三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新课标》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教师在课改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研究的这个课题几年来,我有不少的感触和心得,我在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心得体会与大家一直分享:

一、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但这并不是让课程脱离学术轨道,而是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有充分发展的学术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这就有必要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充实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更强调通过课程功能的改变、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实施的落实,把学生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1、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掌握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

例如:学了千克、米以后,让学生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克、你的体重大约()千克、学校教学楼大约高()米;学了比例尺以后,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数学问题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有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才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二、在学数学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是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我们要善于处理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造出校本特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即数学,只要运用的恰到好处,照样也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一番。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位学生在谈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有一位学生提出来问“老师,你今年有几岁了?”我想了想说“5年前我比我的儿子大25岁,5年后的今天,我的儿子已经6岁了,那么你们算算看,老师今年几岁了?”顿时,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算起来,有的用足了劲在苦思冥想,有的托着腮帮子左右为难。而最后还是没有能难住他们,很快便有了答案。虽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而已,但学生们却都是乐此不疲,算得津津有味,还一个劲地相互出起题目来了。请同学猜猜自己父母的年龄。

数学源于生活,但必境又高于生活。因为很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相对比较抽象。教学中只有充分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才能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也才能更加体现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应用理念。

2、适当地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在新知教学前应该明白,唯有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是一种实际需要时,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而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参与,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办法。例如“通分”一课教学时,对教材作适当的重组,以生活实例引入,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1)指名口答

(2)你能否通过计算来比较哪个年级分到多一些?你是怎样计算的?

(3)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尝试解答。

这种实际问题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通分不仅要会通分,而是要把通分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来掌握,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数学应用意识。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动物运动会”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乘那种装有圆形轮子的汽车,比那种装有椭圆或正方形轮子的汽车来得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的道理。这样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也可增加电表、水表的读数,并能算出费用,毕竟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三、在用数学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内容。数学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了,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树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关注儿童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创设生活化情景活动。

学习是为了应用。可我们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我们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乐趣。

如在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加强数学生活化实践活动。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数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掘来源于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的意志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学研讨会议篇四

4月21-22日,由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承办的“第一届高等学校python语言及计算生态教学研讨会”在校召开。共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1所985高校、100余所其他兄弟高校共230余位专家、领导和教师代表出席本届研讨会。会议为全国同行深入交流、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取得丰硕的成果。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从双一流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角度介绍了推进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理工计算机学院李凤霞教授从计算思维落地角度介绍了发展python语言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机分社张龙社长介绍了承办此次全国高校python教学会议的背景,并希望该会议成为国内python教学改革年度盛会。

此次教学研讨会共包括18个报告,分别介绍了国内高校python语言教学改革的几套主流方案及一批应用实践经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研讨会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引领性强,组织准备充分、针对性强,收获很大,大家从新理念、新思维角度对推动python语言教学改革充满信心。

教学研讨会议篇五

新课程倡导: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注重让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方法,学会主动参与教学实践的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几年来,我一直深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及其他教育教学理论,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现高效课堂的方法。

童年是一个美好的、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这种发展是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活动中,在对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中进行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引导学生探索24时记时法时,按学生的需求、年龄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利用音频插件播放了新闻联播的片头曲,接着播放新闻联播片段,使时间定格在19:00,并提出了相应的疑问。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所以,高效课堂来自快乐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新课标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收集整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在学习《比一比》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最熟悉的文具进行观察、比较、操作、尝试。运用看一看,比一比谁的铅笔多,谁的铅笔少,谁的铅笔短,谁的铅笔长,谁的橡皮大,谁的橡皮小,从而建立起长短的概念。在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再让学生探索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可以比一比的物体。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这样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空间观念,从而又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再比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时,我设计了小学生一天中几个生活片断,用多媒体一一展示,并让学生通过生活片断中钟面上所示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能在彩条上指出这一时刻的具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及形象的展示使得学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互换有了很好的掌握。这样既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又学会把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互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了24时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有开放性的“为自己合理制定星期日一天的作息时间”的练习,使得学生在做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数学思维活动中,经历了体验和探索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还能通过切身的问题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孩子们今后能成为锐意进取型创新型的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研讨会议篇六

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习作最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长期以来,习作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愁教,学生愁写。

我们的教材编排顺序是学习四篇课文后写一篇习作,虽然规定写的这篇习作大多可以仿照前面课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教师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也注重了作者的构思、遣词造句等写作方法的渗透,但学生写起来还是“皱起眉头”,百思不得其法。勉强写出来的习作有记流水账的,有东拼西凑的,有完全抄袭作文书的。总之内容空洞,毫无感情,甚至选取事例根本与主题不符,“驴唇不对马嘴”。我们曾有过疑惑,想去寻求出路,但是收效甚微。

而此次的山东省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会为困顿于此,踌躇于此的我们开启了一扇天窗,临朐县的习作教学改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的关键期,在作文教学中无论什么问题的习作,都来源于学生亲身生活的体验与实践,没有与阅读教学进行有机接轨,学生就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他们每所学校都深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然后根据制定各个年级的具体习作目标,构建年级序列主题。学生的天性是玩,于是他们就顺应孩子的天性,在游戏和活动中,和孩子“玩”作文。教师把生活搬进课堂,和学生和面粉,包饺子;做游戏,掰手腕……凡是教师们能想到的游戏、活动,一个不落的搬进课堂。在师生花样繁多的玩乐中,学生爱上了写作。是啊,在自己喜欢的活动过后,谁不想一吐为快?学生在玩后写出了精彩纷呈的作文,教师在玩后把这珍贵的.课程资源进行归整,并把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品德课、体育课的部分活动整合进语文课,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作文课程体系。根据生活化习作先玩后写、玩中点拨、赏评提高、自由展示的过程与原则,他们开发了三种主要课型:习作指导课、习作赏评课、习作展示课。

虽说“创新”的火花最璀璨耀眼,但是创新也需有深厚的根基做基础,也需要厚积而薄发。正如与会的一位专家所说,人生是从“模仿”开始的,我决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在模仿中探索、实践,继而创新出自己的“教学之法”。

教学研讨会议篇七

近日,由福建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主办,阳光学院承办,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单位协办的“首届福建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研讨会”在阳光学院举办。来自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商学院等25所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一线教学骨干,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近10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专题报告环节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叶兴国教授作了题为“新形势下的商务翻译教学创新”的主旨报告,他引用权威数据,指出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高端商务翻译人才在当前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间,进而提出经济全球化对翻译人才有9大新需求。他重点阐述人工智能支撑下的软件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影响,并提出关于翻译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林明金则提出应从“阅读本位”回归“写作本位”,从“英语语境”回归“混合语境”,从“阅读理解”回归“阅读思考”,强调思辨阅读与多面思维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三大核心学习力。

随后,阳光学院外经贸系商务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林丽华和厦门亿学软件有限公司的蔡志勤分别介绍了以“找准定位、优化模式、强化队伍和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和成果,分享了厦门亿学软件有限公司和阳光学院校企合作双赢模式的成功经验。

当天下午,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主任陈沧渊副教授、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姚鸿琨教授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外国语系主任赵婧副教授围绕国标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与各位代表交流了各自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方面的成熟经验,介绍了“语言一主多辅、商务文化融合”,“懂英语、会商务、善运营,走出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自由讨论及点评环节中,叶兴国教授肯定了学科建设立足地方资源的作法,强调了人才培养要细分的原则。

会后,部分与会专家还就筹办福建省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展开研讨。

教学研讨会议篇八

传统课程教学不足为: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能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可以说,学生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他们自觉主动的行为,预习、展示、反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1、预习课中,我要学习什么、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每个人都各不相同却都心中有数。学生们积极地看他们的笔记,找出不会的知识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找小组长。小组中解决不了的再写在黑板上,全体想办法或老师来解决。

2、展示课中,每个学生将自己负责讲解的知识点以自己设计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知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讲解时过渡自然,表达清晰,这节课中学生们不仅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知识水平也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老师很少讲话,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做一下点拨启发。当然老师在课前会提出要求,如展示时学生必须脱离课本。可以说这节课中学生各种形式的展示与点评都闪烁着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智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关键领域和中心地带,课堂是师生思维激荡的高效平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问题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它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基于为了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考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开拓新思维,研究新方法。

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高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高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高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因此,在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坚决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八种关系:

1.处理好目标与过程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心中有目标,教学不“跑偏”。没有正确的目标,教学准备及教学的开展将是无效的。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和全过程都应当一以贯之的为之服务,而不能“跑偏”。但课堂教学过程不是对预设教学目标的机械执行,而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因此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实际变化情况,对教学目标、内容及活动进行及时、准确、合理的调整。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又要适时调整、灵活应对。

2.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新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就是要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生学习的变革,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地方,并非教师表演的平台。现代教师要变“我讲你会”为“我导你演”,由台前表演变幕后策划、执导。课堂教学要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方式,改变那种以教师的探究代替学生的探究、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活动的弊端,真正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本属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还给学生,把本属于学生的读、写、思、研还给学生,从而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和谐地统一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3.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教学既是预设的,又是动态生成的,是充分预设与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和发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实践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精心预设,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高效生成要立足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第三,教师是课堂智慧生成的启蒙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机智地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4.处理好生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本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领生活,回归生活。构建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支撑的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追求。高效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教材”,从生活问题创设教学情景,从多元的生活问题解决教学难题,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水乳交融。让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掌握课本知识,激发语文课学习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是培养能力的钥匙。

5.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是使理论之树常青的动力,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语文教学中的写作部分与社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密切相关。进行写作教学最不能回避的是社会现实、热点问题。要让新闻热点成为作文教学的“恒温点”。课堂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巧妙的运用新鲜素材,创设学习的情境。情境问题要有探究性和深刻性,要让学生有思维的深度,有讨论的价值,有探究的空间。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共同探究,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的写作课,能把握现实性强的社会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理解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6.处理好教学与教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高效教学的特征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只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用教材教要在研究教材、把握教材上下大功夫。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就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要多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经典文献和理论文章,“再造”教材。只有对教材的理解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对相关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居高临下,驾轻就熟、旁征博引、游刃有余,才能根据内容的要求,选择典型合适的案例资料,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课件。

7.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师生在人格上、情感上、法律上、真理上都是平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人翁,二者应当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双向交流关系。专制的教材,专制的教师,专制的教学方法必然培养出专制的学生。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当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用民主的方法进行教学。做到师生以诚相见,平等相待,共同协商,一块参与,同时要尊重学生,关注个性,理解差异。

8.改进学生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准确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疑释惑、激励教育的功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改变那种简单的肯定、简单的否定、简单的重复与概括的评价方式,多注重从学生认识、回答、发言、表演等对问题解决的意义和价值上去评价。坚持鼓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原则。灵活运用自主性评价促反思,激励性评价注活力,互动性评价导异化,过程性评价促发展的评价策略,使评价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同步进行,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