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教案教师招聘考试(大全5篇)

教案教师招聘考试(大全5篇)

作者:QJ墨客 教案教师招聘考试(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教案教师招聘考试篇一

各有关市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各有关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县人民政府,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9〕1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2〕2号)精神,2012年中央将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结合2006—2011年“特岗计划”实施情况,2012年我省“特岗计划”实施工作将继续采取省级统筹,市县级公开招聘和管理为主的办法进行。现就计划实施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和任务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解决我省“国贫县”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2012年拟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募特岗教师1936名到我省偏远农村中小学任教。

二、招募对象及条件

(一)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

(二)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报名者均应持有相应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或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合格证书,同时具备教师资格的其他条件要求和招募岗位要求,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原则上应相同或相近。

(四)根据《关于报送2012年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通知》教师司〔2011〕22号,“各省(区、市)要采取有效方式,将‘硕师计划’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紧密结合实施”精神,2011年招聘的10名农村学校教育硕士纳入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设岗位教师统一管理,各有关市县在上报特岗教师招聘名额时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视同特岗教师一并上报。

三、服务期限和范围

特岗教师服务期为三年,服务期内全部安排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原则上本科学历者安排进入初中任教、专科学历者安排进入小学任教,可根据当地农村教育的需求在乡镇学校间交流。

四、“特岗计划”的组织领导

为保证“特岗计划”顺利实施,我省成立陕西省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件1),负责“特岗计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工作。

各实施“特岗计划”的市应成立“特岗计划”办公室,由教育局牵头,人事、财政、编制部门积极配合,负责制定本市特岗教师岗位设置标准和公开招募办法,组织招募工作、岗前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落实特岗教师的教学岗位和编制,加强对特岗教师的服务管理与调配交流。

各实施“特岗计划”的县级政府应由主管县长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在县教育局设立“特岗计划”办公室,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指派专人负责“特岗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高校要成立“特岗计划”办公室,分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校领导要亲自参与该项工作,就业指导部门要积极做好政策宣传、毕业生推荐和派遣等相关工作。

五、招募形式及程序

(一)公布需求。8月5日前,各市应将辖区“特岗计划”实施县招募教师的岗位设置标准、编制空缺情况、公开招募办法等情况分别报省级四部门备案审查。经省级四部门审查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负责于8月7日前向社会发布信息。学生可通过特岗计划教师招聘报名系统http:///进行注册登陆报名。

(二)自愿报名。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形式,接受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报名,填报服务志愿,时间截止8月12日。各高校应积极做好毕业生推荐、选拔和资格审查,配合做好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等相关工作。

(三)资格审查。8月12日至8月15日,各市县对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申报志愿情况进行统筹,严格进行网络资格审查和现场确认审核。

(四)理论考试。8月18日至8月20日,理论考试采取笔试形式进行,根据笔试成绩高低按照1:3比例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并公示。

(五)面试。8月23日至8月26日,由各市县教育局组织面试(笔试、面试成绩按照5:5计算),提出拟聘名单并公示。

(六)集中培训。8月28日至9月5日,各县教育局应根据本市拟聘人员名单,集中组织岗前培训,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新课程通识、教材教法等。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0天,参加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培训证。

(七)签订合同。8月28日至8月30日,各县政府应根据市级公开招募特岗教师拟聘人员名单(见附件2),与申报本县志愿的特岗教师签订《陕西省2012年农村学校特设岗位教师聘用合同书》(简称《合同书》,一式4份,见附件3);同时将聘用人员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等报市“特岗计划”办公室审核。8月28日至30日,各市“特岗计划”办公室将各类证件上报备审并在《合同书》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省教育厅;同时将“特岗计划”工作总结报省级四部门。9月初,省教育厅下发聘用《合同书》,并将招募结果报教育部、财政部,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核拨2012年特岗教师工资的依据。

(八)上岗任教。9月初,特岗教师赴各“特岗计划”实施县报到,赴对口学校上岗任教。

六、政策与保障

为了确保“特岗计划”顺利进行,各级教育、财政、人事、编制部门必须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措施保障。

中央“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特岗教师聘任期间,其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岗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补助标准的,高出部分由县级政府承担。

在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尚未拨付到各县之前,各县政府应拿出一定资金,先期解决特岗教师临时性工资的发放,确保他们安心工作。同时要确保所有特岗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对待。

七、服务期的管理

特岗教师在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期间,由县教育局代县政府统一管理,任教学校负责日常管理。县教育局根据人事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和陕西省人事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每学期对特岗教师考核一次,市教育局每年抽查一次,并将考核情况报省教育厅。对违反协议和学校规章制度的特岗教师,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不遵守合同,致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等情况,经屡次劝解不改者,一经查实取消其特岗教师身份和教师资格。

八、服务期满后的问题

(一)继续留任。对服务期满愿意继续从事当地农村教育的,各县政府应结合考核情况,及时做好他们的接转和继续留任工作,并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

(二)自主择业。对服务期满后不愿继续留在农村工作的特岗教师,由其自主择业。本人找到工作后,其户口档案关系已经转到本县的,办理改派手续;没有转到本县的,办理派遣手续。

九、工作要求

省教育厅负责落实受援学校、所需学科及具体人数,并指导各地开展政策宣传、公开招募、岗前培训、签订合同和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省财政厅负责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落实特岗教师工资,并督促有关市县按标准足额发放,对特岗教师工资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督促各地落实特岗教师享有国家有关促进毕业生就业文件中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省编办负责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县编制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募的办法,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各市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募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要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严禁在有合格师资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

市级各部门要根据省级四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密切配合,主要负责“特岗计划”的组织实施,具体开展特岗教师招募工作,按时报送岗位、编制及所需学科等有关数据;每学期对特岗教师进行一次抽查考核,年终进行考评;统筹资金,加强管理,及时掌握各县特岗教师月工资发放情况,每月底以报表形式将本月工资发放情况分别报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督促各县积极做好特岗教师工资发放、住房安排等其他相关生活待遇保障工作。

各县政府要拿出具体的落实意见,负责做好特岗教师的统筹规划,日常管理和考核,将具体任务分解到校,落实到人,如有变化,应及时据实报告;要按照招募教师的学科结构和学历情况,进行科学、集中搭配,并提供办公室和周转宿舍,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负责统筹发放特岗教师工资和补贴,保证按时足额,妥善解决特岗教师的后顾之忧;负责特岗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管理,随时保持与受援校的信息沟通;根据年度教师增减状况,预测和上报下年度需求情况。

各高校要通过多种宣传渠道,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具体政策要落实到每一个毕业班级,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积极做好“特岗计划”实施的相关事宜。

实施“特岗计划”是中央支持西部农村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缓解农村师资结构性矛盾,而且对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特岗计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级教育、财政、人力资源保障和编制部门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特岗计划”积极、稳步地进行。

各地在工作中如有好的做法或建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及电话:唐 澍(省教育厅师资与师范教育处)

029—88668692

李 波(省编办事业编制处)

029—87291003

朱锋鹤(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029—68936534

杜 克(省人社厅人力资源市场处)

029—87293660

201

2年8月2日

教案教师招聘考试篇二

教师招聘小学语文面试教案:小学作文

一、生活导入

回忆日常生活的校园景色导入新课。

(板:写景)

二、回忆写景要求

1.学生质疑:

2.解疑:告诉学生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同学们的认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何把这种提高运用到我们作文中去,这是五年级写景作文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自由讨论)按一定顺序

4.汇报讨论结果:根据讨论板书,抓特点。

5.自由讨论交流:这按一定顺序指哪些顺序,又要抓住哪些特点?

板书:清楚

板书:颜色 形态 气味 声音大小 ……

8.讨论:在抓住景物特点之后,最犯愁的是什么?

生动

板书: 形象 具体

过渡:看来同学都有同样的感慨,为了解开同学们的写作疑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篇文章,听听小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校园的。

三、听范文、受启示、解疑团

1.放录像看,听范文,要求:边听边摘记一两句你认为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语、句。

比喻

板书: 拟人 夸张

板书:多观察 多积累

四、欣赏校园风光,感受美

过渡:小作者笔下的校园这么美丽,如果我们学校走上电视,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1.放录像,欣赏美。

2.自由描绘校园美景,运用微机出示景点画面。

要求:结合画面,运用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描绘。

3.讨论、分析、点评。

五、总结

1.谈收获。

2.最后教师作结:让我们一起擦亮慧眼,去发现美、创造美,用我们自己的笔来描绘我们美好的家园。

更多内蒙古教师考试相关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案教师招聘考试篇三

【知识与技能】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过程,理解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能够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斜面实验和气垫导轨实验,初步具备“实验+推想”的思维方式,增强思维的严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难点】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章学习的各式各样的运动,提出问题:运动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导出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板书)。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教师介绍亚里士多德,并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先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用力推货物货物会被推动,停止用力后货物不会运动等,理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次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一错误观点会延续两千年。学生思考后明确亚里士多德未考虑摩擦力的作用。

(二)理想实验

问题一:伽利略“如没有摩擦阻力,小球将永远滚下去”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问题二:理想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问题三:这一实验是怎样说明了伽利略的思想? 教师通过ppt播放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讲解伽利略的实验过程,并总结出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讲解时注重介绍伽利略的“实验+推想”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3)教师补充笛卡儿对伽利略的实验结论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是保持在直线上的运动。

(三)惯性定律

(1)介绍牛顿的工作,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出惯性的概念: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运动状态的性质。

用汽车刹车后还会滑行一段距离;坐公交停车时人会往前倾,启动时人会往后倾等例子说明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结:学生共同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梳理本节课知识。作业:思考如果生活中没有惯性,会发生怎样的状况。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教案教师招聘考试篇四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试行)

(面试部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 二零一一年七月

一、测试性质

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

面试主要考查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保教实践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有一定的技能技巧,能够恰当地达成保教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职业道德

1.爱幼儿,尊重幼儿。

2.对幼教工作有热情、有责任心。

(二)心理素质

1.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

2.乐观开朗、有自信心。

(三)仪表仪态

1.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有礼貌。

2.服饰得体,符合幼儿教师职业特点。

(四)交流沟通

1.有较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宜、表达比较准确、简洁、流畅、有条理、有一定的感染力。

2.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

(五)思维品质

1.能正确地理解问题,条理清晰地分析思考问题。

2.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在教育教学上表现出一定新意。

(六)了解幼儿

1.具有了解幼儿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个体差异的意识。

2.能通过观察来了解幼儿。

(七)技能技巧

1.熟悉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和故事。

2.具有弹、唱、画、跳、手工制作等基本技能。

(八)评价与反思

1.能对录像或资料中的教育活动、教育行为进行较客观的评价;或能对自己的面试表现进行评价。

2.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意见。

四、测试方法

采取结构化面试和展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观察、提问、展示、材料分析、陈述等方式进行。

考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准备,回答考官提问。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五、试题示例

例一:

某小班有些新入园的幼儿哭闹不止,不停地哭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问题:你如何面对这种情况?

例二:

请你给小班幼儿讲一个故事

(故事自选。如考生没有故事,可提供)。

相关了解: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一、测试性质

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

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职业道德

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从教愿望,对教师职业有正确的认知,能清楚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职责。

2.关爱学生,具备从事教师职业应有的责任心。

(二)心理素质

1.乐观开朗,积极上进,有自信心。

2.具有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不偏激,不固执。

3.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三)仪表仪态

1.行为举止自然大方,有亲和力。

2.衣饰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

(四)言语表达

1.教学语言规范,口齿清楚,语速适宜。

2.表达准确、简洁、流畅,语言具有感染力。

3.善于倾听,并能做出恰当的回应。

(五)思维品质

1.思维严密,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能正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抓住要点,并作出及时反应。

3.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有独到之处。

(六)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处理教学材料,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2.能够基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合理设计教师活动。

3.学生活动设计有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七)教学实施

1.教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节奏。

2.知识讲授准确,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

3.能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教学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能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教具、学具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5.板书工整规范、布局合理。

(八)教学评价

1.能够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反馈。

2.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四、测试方法

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行试讲,回答考官提问。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五、试题示例

例一:《荷花》试讲教学设计

荷花

作者:叶圣陶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

(3)试讲时要体现师生互动。

例二:“分一分”试讲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认识分数》)

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

(3)试讲时要体现师生互动。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一、测试性质

面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笔试合格者,参加面试。

二、测试目标

面试主要考察申请教师资格人员应具备的新教师基本素养、职业发展潜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包括:

1.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思维品质。

2.仪表仪态得体,有一定的表达、交流、沟通能力。

3.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节规范,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测试内容与要求

(一)职业道德

1.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从教愿望,正确认识、理解教师的职业特征,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够正确认识、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师德问题。

2.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心理素质

1.积极、开朗,有自信心

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主动热情工作

具有坚定顽强的精神,不怕困难

2.有较强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

能够有条不紊地工作,不急不躁

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有应变能力

能公正地看待问题,不偏激,不固执

(三)仪表仪态

1.仪表整洁,符合教育职业和场景要求。

2.举止大方,符合教师礼仪要求。

3.肢体语言得体,符合教学内容要求。

(四)言语表达

1.语言清晰,语速适宜,表达准确

口齿清楚,讲话流利,发音标准,声音洪亮,语速适宜。

讲话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表达完整,有感染力。

2.善于倾听、交流,有亲和力

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够较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交流中尊重对方、态度和蔼。

(五)思维品质

1.能够迅速、准确地理解和分析问题,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2.能够清晰有条理地陈述问题,有较强的逻辑性。

3.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待问题,思维灵活,有较好的应变能力。

4.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教学设计

1.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所教的教学内容﹑理解本课(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2.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七)教学实施

1.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与学生交流的意识。

2.能够科学准确地表达和呈现教学内容。

3.能够适当地运用板书,板书工整、美观、适量。

4.能够较好地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合理地安排教与学的时间,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八)教学评价

1.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

2.能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

四、测试方法

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方式进行。

考生按照有关规定随机抽取备课题目,进行试讲,回答考官提问。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五、试题示例

例一:正比例函数试讲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一章一次函数的11.2一次函数。)

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

(3)教学中应有过程性评价。

(4)当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你该怎么办?

例二:根据《荷塘月色》课文,设计试讲教学设计

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教学过程需有提问环节。

(3)教学中应有过程性评价。

(4)当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你该怎么办?

一、考生必须按照准考证上标明的时间参加考试。考生入场时必须主动出示《准考证》及身份证,接受考试工作人员的核验。

二、考生应在规定时间进入候考室,在截止进入候考室时间15分钟之后迟到的考生,禁止进入候考室,面试成绩按照缺考处置。

三、考生要携带必要文具(签字笔等)进入候考室。禁止考生携带各种无线通信工具、个人电脑等参加考试。

四、考生进入候考室后,要遵守秩序,保持安静。

五、考生在得到监考教师的点名后,迅速前往面试考场。

六、备课时,将本人准考证、身份证放在课桌上,以便核验。

七、面试结束后,考生应立即离开面试考场,不得向面试教师询问面试结果和分数,不得在考场附近大声喧哗。

八、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对于违反考场规定、不服从监考人员管理和舞弊者,按违反考场规定处理,取消其本次考试成绩。

九、考生应自觉服从监考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监考人员进行正常工作。对扰乱考点秩序、恐吓、威胁监考人员的考生将交公安机关追究其责任,并通知其所在单位。

面试形式与程序

(一)面试形式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进行。

(二)面试程序

面试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考生经过候考、抽题、备课、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等环节完成面试。原则上备课时间20分钟,面试时间20分钟。报考中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老师的考生面试时,需加试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面试题目,面试时间20分钟。

面试实施程序如下:

第一步: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按时到达考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第二步:抽题。按考点安排,登陆“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抽取一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道试题,经考生确认后,计算机打印试题清单。

第三步:备课。考生持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领取备课纸,撰写教案(或活动演示活动方案),准备时间20分钟。

第四步:回答规定问题。考生由工作人员引导进入指定面试室。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要求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左右。

第五步: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第六步: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左右。

第七步: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通过面试测评软件系统提交评分。小组评分情况应抄录于《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备查。

教案教师招聘考试篇五

2018下半年四川省教师招聘面试试讲:初中化学教案(5.9)

四川教师招聘面试试讲教案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并能进行判断。

2.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其区别;在运用中逐步理解两个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3.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物质变化的实例。

【学生回答】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会慢慢生锈等。

【教师总结】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物理变化

【教师演示】教师进行有关物质变化的小实验。实验一:水沸腾的实验,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实验二:将蓝色块状胆矾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教师提问】实验

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的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师总结】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能通过概念列举生活中的物理变化的实例吗? 【学生回答】弹簧的伸缩,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碎了,打开酒瓶盖能闻到酒香等。

【教师总结】物理变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比如弹簧的伸缩就是形状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就是状态的变化,至于能闻到酒香的原因,其实由于酒挥发,也就是从液态变为气态,这也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学生实验】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胆矾,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再向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发生的现象。

【教师提问】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教师总结】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学生实验】在盛有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试管里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

【教师提问】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教师总结】结合反应物碳酸钙以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可以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教师提问】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教师总结】有新的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能通过概念列举生

活中的化学变化的实例吗? 【学生回答】木材燃烧,铁锅生锈,食物腐烂等。

【教师总结】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环节三:拓展提高

【教师提问】如何准确的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生回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查阅资料寻找古诗中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下节课交流总结。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