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大全7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大全7篇)

作者:文轩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大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篇一

一、教学内容:

要下雨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二册)

二、设计理念:

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融朗读、体验、感悟、积累、表达为一体。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带有疑问、感叹的句子。

五、教学难点:

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六、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小动物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释题激趣

1、质疑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16、下雨了

生发现问题,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下雨了”和“要下雨了”的区别

2、谈话导入

夏天的时候,在下雨之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醒学生在初读课文时需注意的几点。

2、把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3、学习生字

三、图文结合,感悟课文

2、出示课件1-3自然段

3、点名读第1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体会小白兔急切疑问的语气。

5、了解小燕子为什么低飞的原因。

6、会用“正……呢”句式说话。

7、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加上动作。

8、出示课件4-6段,师随画面讲述故事情节。

9、讨论:燕子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了吗?

10、生读4-6段,了解要下雨了,小鱼游出水面的原因。

11、学生自读自悟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师适时引导,你想对小鱼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

12、体会闷的感觉。

13、点名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14、出示课件7-8段

小组讨论质疑,汇报交流。

课件出示问题:小白兔会对小蚂蚁说些什么呢?

蚂蚁搬东西,是因为_____,所以_____。

四、配乐朗读,深化体验

五、扩展延伸

1、除了这三种现象,你还知道哪些?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篇二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体悟、欣赏小鱼的内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

听雷雨声。师:听到了什么?师:能模仿一下吗?生:轰隆隆,轰隆隆

师:下雨前,除了打雷,天阴沉沉的,还有哪些现象呢?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那么大家知道这种现象预示着什么?

生:要下雨了。(板书)下雨了(进行比较)

1、初读课文,展开教学:

a.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在文中找)教师板书

b.轻声到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伸”是单人旁,复习单人旁的字。伸出双手,拍拍拍。伸长脖子,扭一扭。伸出手臂,捶一锤。干活累了,伸个懒腰。

c.在小白兔做的动作中,有两个相反的动作,你们看出来了吗?在书上用“——”画下来。(弯、直)

d.一人读,一人表演。

2.学习对话环节

师:小白兔是通过谁知道要下雨的?

师:小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有什么表现?

3.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小燕子和小白兔的对话,用“___”标出来。

大声喊——你为什么飞的这么低呀?小白兔非常奇怪.(读)

师:潮湿,观察字,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潮湿的现象?

师:因为要下雨了,所以燕子飞得很低。(板书低飞)

4.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白兔看到了什么?

生:他看见小鱼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生:我看见小鱼在吹泡泡。

师:真是一只仔细的小白兔。那么这和平时我们看见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小鱼经常在水底游的。生:是呀,平时水面是看不到小鱼的!

师:是呀,所以小白兔觉得——

生:(齐答)奇怪。

教学“奇怪”。

师:那么小白兔想的`?怎么问?

生:真奇怪,今天小鱼怎么在水面上了?

生:咦,怎么回事,小鱼怎么跑到水面上来?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请默读5、6自然段画出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教学“空”。

师:课文中哪一部分写了这幅图的内容。

师:你认为小白兔的话应该这样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师:(引导)是呀,太奇怪了,那么小鱼怎么回答小白兔呢?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小鱼说些什么?

生:我看见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好象在说“哎呀,怎么这么闷呀!”

生:我觉得小鱼在水里很闷。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它在水里不停地吐泡泡,好象在喘气,它肯定在说:“闷死了,闷死了,我都透不过气了!”

生:我也知道小鱼在水里很闷,因为我知道小雨前水里的氧气很少。

师:真了不起!是呀,小鱼在水里垂头——(生补)丧气,无精——(生补)打采。那你再读小鱼的话,肯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读小鱼的话。

因为要下雨,所以小鱼游到水面。

5.那蚂蚁呢?下雨前,蚂蚁会做什么?找出蚂蚁说的话。(板书搬东西)

……正忙着……说话训练

师:小白兔得知要下雨了,加快步子跑回家,他一边跑一边喊——

三、总体回顾

师:(指着板书)因为要下雨了,燕子——小鱼——蚂蚁——

分角色读全文。

四、拓展

你还知道下雨前有哪些现象吗?

蝴蝶躲在树叶下,要下雨了。

乌龟背上出汗,要下雨了。

知了不叫,要下雨了。

蝴蝶低飞,要下雨了。

大自然的语言,真实妙不可言!只有留心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篇三

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是如何预报天气的,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直、呀”等七个汉字,理解“阴沉沉”等词语的意思。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表现。

4、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重难点: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交流课文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从课文中知道哪些信息?

(2)理解“阴沉沉”。

2、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什么?

3、课件出第4、5、6自然段,学习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4、学习第7自然段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

5、学习第8、9自然段,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

6、总结全文,拓展知识。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捉虫

天气预报员小鱼:水面透气

蚂蚁:忙着搬家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篇四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2、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字形,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一、复习导入

2、指名帮忙。

二、自主导学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白兔收到了很多萝卜,为了感谢大家,今天小兔子要带大家去看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要下雨了》。

任务一: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小兔子为什么要直起身子,不继续割草了呢?

4、“阴沉沉”是什么意思?(天气昏暗)这个词语很有特点,这种abb式类型的词语,我们还学过很多,你能说一说吗?限时记忆。

5、谁愿意来表演表演小兔子(加上动作)

6、同桌相互做动作练读第一段。

第2-3段

过渡:小兔子直起身子,他看到了谁呢?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

3、是啊,燕子飞的这么低,小兔子看到了感觉很奇怪,于是,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生读)

4、谁能像小白兔那样大声喊出来呢?(大声喊,疑问的语气)

5、小燕子是怎么回答的?(指名读读小燕子的话)

7、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为什么飞的那么低吗?(板书:燕子低飞)

8、分角色朗读2,3自然段

同桌读一读,一个当小白兔,一个当小燕子,可以加上动作读。

找三位同学表演。

师生合作。

总结学习方法:1,找到小兔子和小燕子说的话,认真读一读。2,找出燕子低飞的原因。3,用“因为,所以”的句子说一说。4,分角色读。

第4段

过渡:小兔子听到小燕子说要下雨了,他相信么?

1,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是要下雨了吗?)

2,请你学着小兔子的语气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

第5,6段

2、小兔子是怎么问的?(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

3、小鱼又是怎么说的呢?

4、理解“闷得很”:平时水里有足够的空气,但是快要下雨的时候,水里的空气很少,小鱼呼吸不过来。

5、那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小鱼为什么要有到水面上呢?(板书:透透气)

6、4,5,6自然段,你喜欢哪一段,读一读。分角色读,同桌读。

第7段

过渡:小兔子相信小鱼说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

2、小兔子相信小鱼说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连忙”,可以换成其他词语:急忙,赶紧

3、天要下雨了,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呀?

4、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因为下雨了,雨水就会流到蚂蚁的洞里,所以蚂蚁要把家搬到高处去。)

5、分角色朗读,谁愿意当当小蚂蚁?

第8,9段

过渡:小燕子,小鱼,蚂蚁都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小白兔也相信了,于是熊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引读,读出喊的语气来。)

全班齐读

任务二:学写生字“呀,呢,吧,吗”

*写生字“呀,呢,吧,吗”

三、检测导结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要下雨了,天()

要下雨了,小燕子()

要下雨了,小鱼()

要下雨了,蚂蚁()

四、反思总结

本节课有很多遗憾点:

1,缺少合作学习或者自学成分。

2,你知道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3,学会自己质疑,学生内部自己解决问题。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篇五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介绍了下雨前燕子、小鱼、蚂蚁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课文共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学生可以图文对照读故事,在朗读中了解下雨前动物们的一些活动现象,同时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直、呀”等13个生字,学写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积累词语“弯着腰、阴沉沉的、潮湿、闷得很”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故事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读好对话中问句与感叹句,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如“坡、伸腰、潮湿”等。

2.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和感叹句,体会二者的不同并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教学片断(一)联系生活或图片理解词语

一、理解“阴沉沉的”“坡”“伸腰”的意思。

1.出示句子,读句子:

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天上没有阳光,有很多乌云)(学生指出图片中腰的位置,并做动作“弯腰”和“伸腰”两个动作,理解“伸”的意思。)

3.出示山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山坡,理解山坡的意思,结合“上坡”“下坡”进行读词。

4.学生读小白兔和燕子的对话,指导朗读,读好句子。

二、理解“潮湿”

1.老师出示“潮湿”一词。引导发现都是“三点水旁”。

2.再说说生活中潮湿天气的具体现象有哪些,进一步理解词语意思。(空气湿度大、地面湿滑、室外物体表面有水珠,室内部分家具上有水珠等)

3.说一说,联系生活,哪些地方容易“潮湿”?(洗手间、池水边、厨房等。)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篇六

《要下雨了》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学小故事,通过小白兔与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小动物是如何预报天气的,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2、认识“腰、坡”等13个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直、呀”等七个汉字,理解“阴沉沉”等词语的意思。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小燕子、小鱼、蚂蚁在下雨前的表现。

4、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 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词语卡片

2课时

一、检查复习,激趣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交流课文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从课文中知道哪些信息?

(2)理解“阴沉沉”。

2、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什么?

3、课件出第4、5、6自然段,学习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

4、学习第7自然段小白兔和蚂蚁的对话。

5、学习第8、9自然段,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

6、总结全文,拓展知识。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小燕子:低飞捉虫

天气预报员 小鱼:水面透气

蚂蚁:忙着搬家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有设计意图篇七

《要下雨了》出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读本,作者是罗亚。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全文共9个自然段,主要从“燕子低飞、鱼游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及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根据内容课文还配有相应的插图,学生可以图文对找着读故事,知道通过观察大自然一些奇妙的现象能了解天气变化。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按要求理解课文,能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但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基础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读懂课文,让同学们理解下雨前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课件、动物卡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帮助学生巩固字词。

二、初读课文

1、想一想:课文中的小白兔都遇到了哪些好朋友?并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自然段知道的?

小白兔遇到了小燕子。我是从第二、三自然段知道的。

小白兔还遇到了小鱼,我是从第四、五、六自然段知道的。

小白兔还遇到了小蚂蚁,我是从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2、下雨前这些小动物有哪些表现?

燕子——飞得低

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蚂蚁——搬东西

三、精读课文

1、下雨前小动物们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呢?

(1)燕子:出示兔子和燕子的对话,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学生练习读,师生配合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惑、感叹的语气。

(2)小鱼:出示兔子和小鱼的对话,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分角色读,读出关心疑问、感叹语气。

(3)蚂蚁:出示小白兔和蚂蚁对话。齐读,老师示范读。

2、课外延伸:了解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动物外,还有哪些动物下雨前和平时不一样?

猫洗脸、蛇过马路,蜻蜓低飞。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a、熟练的朗读课文。

b、把童话故事分享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要下雨了

燕子飞得低

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蚂蚁搬东西

赏析:这是我校刘俊红老师的教学设计,教者对教材分析透彻,对学生学情把握到位,教学目标设计合理,重难点层次分明。难能可贵的是教师的教学流程设计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的。如在初读课文中指导学生读懂下雨前动物有哪些异常表现,在精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出疑问和感叹的语气等等。听过教师执教过后,也有两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是在导入阶段,可重新思考,要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读文的兴趣;二是在初读阶段,小白兔遇到小燕子、小鱼、小蚂蚁这三个流程的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易感到乏味,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