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热门《守岛人》的观后感大全(15篇)

热门《守岛人》的观后感大全(15篇)

作者:雨中梧 热门《守岛人》的观后感大全(15篇)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有坚定的信仰,有朴素的精神,有保护岛屿的奉献。王继才夫妇从1986年开始,被命令保护开山岛,当时开山岛环境困难,荒废无烟,王继才带着妻子长期保护开山岛,两人克服了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默默保护岛屿32年。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到20亩,王继才夫妇在艰苦的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表现出守岛卫士的凌然正气,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不求回报的支付,在平凡的.工作场所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干部要负责,有多少责任,有多少责任,有多少成果。负责和责任是衡量党性强弱、风格好坏、能力优劣的试金石。王继才夫妇默默守护职场32年,没有守岛难的抱怨,积极进取,有在位有为的负责人,心有责任,不屈服使命,在职期间,只有5个春节在岛上度过,王继才的父母去世,女儿的婚礼依然守护职场。王继才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了约定,我选择了上岛。我是哨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护岛屿。我是共产党员,为了信仰,必须在开山岛守护,直到守不住的日子!王继才用生命解释了自己的约定,用实际行动给自己的人生画了圆满的句号。

王继才以实际行动实践了甘洒热血固海防,我与海岛共存亡的呼吁,明确表现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积极负责精神,心系防卫,献身于国家的赤子感情。王继才同志为党和人民的防卫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双重拥抱工作中出现的先进典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守护孤岛32年的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走了,噩耗传来,黄海涛惊千里,党群万人动容。王继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我们当以王继才同志为标杆,学先进、学典型、学经验,争做历史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用奋斗绘就新时代建设新画卷。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名身处国防一线的普通党员,王继才把32年的光阴融入在国防的沃土中,服务国防、建功国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兢兢业业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军地双方的信任和爱戴。王继才是我们身边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各级党组织应通过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查找问题、查找差距,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王继才一生的坚守。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国泰民安”为中心的工作思想,始终把奉献举过头顶、把群众装在心中,赢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爱戴。党员干部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要自觉以王继才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弘扬奉献精神作为一种政治自觉,铭刻于心,付诸行动,努力把思想统一到富民兴业我有责、我担当上来,进一步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不断创造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

时代需要楷模,本质上是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担当,需要更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时代楷模。我们要以“时代楷模”王继才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矢志前行,以实际行动作出更加精彩的“新时代回答”!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只有两个足球场大,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10多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

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今年7月27日,王继才在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对于王继才夫妇来说,家就是岛,岛就是家,热爱这一片热土,坚守自己的诺言,为国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英雄已逝,当大多数人都在追思怀念的时候,有人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选择用大半生去守护一座孤岛,这样的一生,是不是太傻了?然而,在这个灯红酒绿,个人主义至上的年代,我们最缺失的便是这种“傻气”。

人人都削尖了脑袋,要往世俗定义的统一成功学里钻,比如家产万贯,身份显赫,名扬四海……但能够定义一个人这一生的,远不止这些。

傻子如王继才,以祖国安危为己任,虽一辈子籍籍无名,却甘之如饴;虽一生孤苦,却成功守卫祖国疆土,保障人民安全。

这样的人生,难道不成功?这样的抉择,简直太勇敢!知晓了即将面临的苦痛与牺牲,依然坚持前行的,不是傻子,而是真正的英雄。

钱财和地位,永远只是小我层面的成功,这样的成功,也远没有奉献和博爱来得有意义。

王继才,便是我们当今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如今,在我国广袤的疆土上,这样去牺牲自己的一切来守卫国土的哨兵,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却始终处于他们的保护之中。

他们,应该得到我们的景仰和尊重!

“一件事,一辈子。一句承诺,一生守候。”电影《守岛人》是以感动中国人物王继才夫妇坚守祖国海岛32年的真实故事为原型改编。电影情节紧凑,内容完整,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26岁的王继才在正值青春年华时放弃民兵营营长的职务,凭借着一腔热血不顾母亲的阻拦毅然登岛,应下了守开山岛的任务。那是一个荒无人烟且物资缺乏的岛,就连淡水和电都没有。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却是相当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夜晚只有满地的老鼠作伴,在白天只有耳旁的风声相依。就这么过了48天,一船只停在了岛前,可下来的却是他不敢面对的人。他的妻子王仕花抱着女儿探望,看着丈夫蓬头垢面站在风雨中的样子,王仕花心疼的劝王继才同她回家,可却遭王继才的毅然拒绝,于是王仕花愤然登上了补给船离开了岛。在离去后的晚上,丈夫那憔悴的面孔一直在她脑海中环绕,于是王仕花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她决定上岛陪伴着她的丈夫。

就这样一座岛,两个人,三只狗,一辈子。像是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描述,可谁曾想到,真实的样子确是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如此残酷的现实生活。但这对貌似寻常的夫妇,岛上守了整整32个寒暑,与之相伴的只有三只狗和雾中若隐若现的航标灯,还有那一本本日志和几百年挥舞过的'国旗。他们后背上那一个个伤疤,记载的不仅仅是守岛的日日夜夜,而是为国守岛的光荣。

黑夜里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有座孤岛,孤岛上有两束光,一束光是灯塔照亮每搜渔船的航线,一束光是他们夜以继日坚守的哨所那温暖的光芒,照亮的不仅是岛,是家,也是国家。

苏联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

心中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那么即使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也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岛屿,都有属于自己的暴风雨,让我们敬仰他们,学习他们,我们也能成为生命的强者!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他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岛上条件艰苦。影片选取王继才夫妇守岛生涯的经典片段和闪光瞬间,在守与走、得与失、苦与乐的矛盾纠结中,展现戏剧冲突、传递情感精神、刻画人物性格。从主人公登岛初期的犹豫彷徨,到勇救落水青年、打击走私商贩以及暴风雨中接生、战友临终送别、岛上家庭春晚等情节故事,一组组充满质感的镜头细致表达了夫妻情、父子情、战友情,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王继才夫妇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守岛就是守国”的家国情怀。

该片不仅还原了王继才夫妇32年与恶劣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经历,更将主人公爱国奉献的价值追求贯穿影片始终,对于激励各行各业坚守平凡、创造非凡,都深具心灵观照和精神滋养。

影片创演团队以守岛精神拍摄守岛故事,多次深入开山岛采访采风、体验生活,在细微之中体悟守岛人生活感受和心路历程。《守岛人》剧组在场景道具、人物造型、演员表演、镜头画面等都最大限度还原生活真实。后期制作充分运用特效等技术手段,真实再现台风、暴雨、巨浪等恶劣环境中的守岛生活,精心创作并运用电影音乐和主题曲,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感染力。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从小,长辈们就教育王继才,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说过的话,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兑现。这些年来,王继才一直坚守海岛,就是要兑现对老政委的承诺,兑现对组织上的承诺。

王继才的舅舅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前辈。听说王继才要守岛,他对王继才说:“旗帜就是阵地,旗帜就是胜利。人在旗帜在,旗在阵地在。”他叮嘱王继才:“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弹丸之地开山岛啊,守住了开山岛就守住了国门,国安才能家宁!”每当想起舅舅的话,王继才就暗下决心,无论遇到什么危险,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一定要让五星红旗在岛上高高飘扬!

32年守岛,夫妻俩只有5个春节是在岸上过的;父母去世,他都没在身边;女儿出嫁,王继才也没有参加婚礼。但想到没有辜负老政委和亲人的嘱托,想到吃尽一家苦,换来万家欢,夫妻俩就无怨无悔!乡亲们都称呼他们是“开山岛夫妻哨”。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这是王仕花最喜欢唱的歌,在很多场合、在王继才的温情目光下,她多次幸福地唱过。

“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这是对我们夫妻俩的鞭策激励。”王继才曾如是说,并表示,“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如今,王继才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永远留在了开山岛——那个他们夫妻俩守护了32年的小岛。

《守岛人》的观后感

“人这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不亏就没白活。”透过电影,看着这座荒芜的开山岛,从简陋破旧撑不住风雨,到生机盎然桃树结果,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执着、坚守、信仰,在这片小岛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青春和热情挥洒在这片与社会脱离的岛上,在许多人看来,也许是“傻气”,最初的王氏夫妇也想着要下岛,为了生活,为了父母,为了孩子,而最终为了家国情怀,一守就是32年。190多面被风雨撕破的`国旗,40多本海防日记,1部手摇电话,20多台听坏的收音机,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他们见证了王氏夫妇守护祖国海防默默奉献的这么多年。

岛上的岁月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孤独的、煎熬的,甚至是无法理解的,但对他们来说,是责任,是信仰,是需要坚守的承诺。就像张桂梅老师,“燃灯校长”照亮了许多大山贫困女孩的人生。“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张桂梅老师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一番话振聋发聩,想必无数教师热泪盈眶,充满斗志。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这条道路同样需要执着、坚守与信仰,面对不断进步的社会和不断变化的学情,教师成长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上岛后,王仕花才真正体验到守岛的艰难。岛上没有淡水,只能喝接来的雨水;没有电,只能点煤油灯;吃的一根葱、一棵菜都要从岛外运来。夏天湿热,他们只好睡到房顶上;冬天阴冷,不得不搬进海风吹不透的山洞里。时间长了,夫妻俩都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严重的湿疹,疼痒难忍,常常半夜里疼醒,只能互相敲打着,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

台风来时,船只无法出海,开山岛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断粮断水的日子每年都会遇到几回。一次,连续刮了17天大风,柴火都用光了,没法做饭。夫妻俩饿得两腿发软,只能把生米用水泡酥后,捞起来干嚼,一连嚼了5天生米。

守岛不仅艰苦,还很危险。有一次,王继才和王仕花沿海边巡逻,一个大浪打过来,王继才整个人都被卷到海里去了。王仕花心想,这下完了,老王命没了。又一个浪头过来,王仕花看见浑身湿透的老王,正从岩石往上爬,便赶紧跑过去,把他拽上来。从那以后,他们出去巡逻,就用一根背包绳拴在两人腰间,相互有个照应。这些年来,这根背包绳把王继才和王仕花紧紧拴在了一起,也把他们和开山岛紧紧拴在了一起。

1987年7月,王仕花预产期临近,谁知强台风突然来了,无法下岛。眼看就要临产了,王继才手足无措,急得团团转。情急之下,王继才抓起步话机联系镇武装部长的家属,在她的指导下为王仕花接生。当孩子发出第一声啼哭后,王继才一下子瘫坐在地上。直到现在,王仕花想起来都后怕。儿子出生后,夫妻俩给他取名叫“志国”。王继才说:“志字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心’,就是希望他当一名战士,心中有祖国,立志要报国!”

开山岛虽偏,但因其独特的位置,成了犯罪分子眼中走私、偷渡的“天堂”。3月,孙某找上了王继才:“王叔,你下岛吧,小岛让我来经营,赚钱和你对半分。但不能向上级部队领导汇报这件事。”“不干净的钱坚决不要!”王继才迅速报告上级。多年来,夫妻俩先后报告过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违法事件线索。王继才的家庭并不宽裕,儿子考上大学的学费还是向别人借的,他也有机会外出打工去挣钱。连他儿子都说:“我爸能吃苦,出去打工一定不比别人差。”但是,在守岛的责任和赚钱的机会面前,王继才一次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现实题材故事片《守岛人》在全国院线公映。《守岛人》取材于“时代楷模”——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的感人事迹,讲述了他们坚守黄海前哨开山岛32年、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海防事业的感人故事。通过主人公32年驻守海岛的真实故事,展现了他们朴实而不平凡的一生。125分钟时长,不仅还原了王继才、王仕花与恶劣环境抗争的坎坷经历,更凸显出以他们为代表的“守岛精神”,传递着温暖而坚韧的力量,展现了王继才夫妇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守岛就是守国”的家国情怀。

坐落在江苏省灌云县燕尾港向东12海里黄海海面的开山岛,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却因地理位置独特,被誉为黄海前哨。1986年3月,灌云县人武部在该岛组建民兵哨所,先后找了4批10多人守岛,都因受不了海岛的艰苦而放弃。时任人武部政委想到了王继才,这个27岁的小伙子老实肯干,又是村里的生产队长兼民兵营长。“开山岛虽小,却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总要有人来守。”在人武部政委的动员下,王继才打起背包上了岛。

你守岛,我守你。妻子王仕花苦劝无果,又心疼王继才受苦,便辞掉小学教师的工作也上了岛。32年来,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和寂寞,但从不懈怠。每天清早,夫妇俩坚持升国旗,一人升旗、一人敬礼,雷打不动。32年来,山顶的五星红旗每天伴随太阳升起。王继才说:“国旗升起来,证明就有人在这里值守着。”32年间,他用坚守将这面国旗升到了顶天立地的高度,让这座小岛成为照亮众人心灵的“灯塔”。

主旋律作品拍出的.“人”有温度,就能带给观众一个真正大写的“人”。真实的力量,不仅能打动演员也能打动观众,《守岛人》用口碑证明了这一点。“这个片子真不错,观看了这部温暖人心的《守岛人》,我们多次动容落泪!”影片结束,观众纷纷分享了观影感受,她们说,“我们是含泪看完的,王继才能32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非常不容易,值得我们每个党员去学习!”

一句承诺,一生守候。32年来,王继才夫妇坚持每天两次巡逻,定时观察海情,维护军事工事和海洋观测仪器,先后发现并报告6起走私、偷渡案件。路过的渔船出了意外,他们总是热情伸出援手。因为守岛,夫妻俩放弃了很多挣钱的机会和亲情友情的欢乐。他们曾为儿子上学借过钱,父母去世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他们对祖国的承诺。2013年初,在开山岛上出生的儿子王志国即将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已准备去科研单位面试的他接到父亲的电话,希望他能参军报国。王志国最终选择入伍,如今已成为南京边检站的一名警官。

有一种情怀,虽然无形,却令人起敬;有一种奉献,静默无声,却丰碑永存。一个无电、无淡水、无居民的小岛,民兵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一守就是32年。他们夫妻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家国情怀,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用自己的寂寞坚守,换来了千万家庭的团圆平安,在独有的“风花雪月”中成就了“诗与远方”。

一件事,一辈子。从王继才的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担当、坚守、奋斗、付出”的开山岛精神,无论身处顺境逆境,无论面临多大困难,都要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恪尽职守。我们要学习王继才同志的“坚守”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学习他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迎难而上、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我们要学习王继才同志的“奋斗”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以在位有为的担当,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实干进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要学习王继才同志的“付出”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情怀。爱国与奉献历来是结伴而行的,要将爱国化作永恒追求,把奉献化作点滴行动,融入体现在爱岗敬业上,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升自己,用心守好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开山岛”。

《守岛人》的观后感

《守岛人》由陈力执导,刘烨、宫哲领衔主演,于2021年6月18日上映,电影根据“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的感人事迹改编。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开山岛的小岛上,开山岛位于黄海前哨,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现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常年遭受台风的侵蚀。1986年驻守开山岛的部队撤编,改制为民兵哨所。

由于开山岛的环境过于艰苦,没有人愿意长期驻守开山岛。鉴于两家人的情谊,王继才(刘烨饰)答应民兵队长王长杰(侯勇饰)先上岛驻守一段时间,等到王长杰找来可以替换的守岛人。刚上岛时的王继才还在岛上画着正字计算着下岛的日子,不曾想正字越画越多,命运为王继才缔结了与开山岛不解的缘分,心系家国情怀的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宫哲饰)默默在祖国的边陲小岛上坚守了32年时光。

那岛那人那狗。

影片伊始凭借视听语言的默契生动地描绘了八十年代开山岛恶劣的生存环境,开山岛的主体几乎都是坚硬的岩石,环视一周则是一整片茫茫大海。岛上的生存资源必须通过外界补给,而一次突如其来的白鹿台风将开山岛与世隔绝。风暴之下,暴雨和汹涌澎湃的海水交织,似乎随时都能将开山岛吞没掉。王继才居住的房屋如同被镂空了一样,狂风夹杂着雨水一拥而入,透过极具压迫感的光影和声效能清晰地感受到暴雨冲刷下房屋内的冰冷、饥饿和不堪。

镜头多次聚焦在陪伴王继才守岛的几只小狗身上,两只白色的小狗从暴风雨中跑回房屋后安静地蜷缩在角落,而迎风对抗的王继才艰难地设法去堵住不断被狂风吹破的大门,动与静的交错画面凸显出了守岛人内心的无助和不安。小狗们突然起身向门外不停地叫唤时,王继才甚至害怕得犹豫着不敢往门外看,而门外其实是刚回来的大狗大黄。大黄并未进门,而是领着王继才在暴风雨中一个劲儿地往大海的方向跑,镜头随即转到海浪不断袭来的开山岛的岩石边缘处,满岸都是被海浪拍上岛的活蹦乱跳的鱼。

深夜里王继才在黯淡的烛光下记录着开山岛的观察日志,每隔一小会王继才都会往自己身上狠狠地一拍,然后留下豆大的一滩血印。烛光微微照亮穿着背心的王继才,他后背上的皮肤几乎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全是蚊虫叮咬的痕迹和受伤后留下的疤痕。台风过后,王继才接通了王长杰打来的电话,简单的几句抱怨后,便开始了由狗与人组成的牌局,聊以慰藉岛上的孤独。主演刘烨和狗的感情线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刘烨的经典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同样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讲述的是中国湖南西南部绥宁乡间邮路上的故事。

你守岛,我守你。

作为一部新时代下的主旋律电影,《守岛人》的叙事是有欠缺的,但是在主角人物的刻画上,妻子王仕花的付出是十分令人动容的。最初王仕花对丈夫欺骗自己上开山岛驻守是心存不满的,她总是念叨着什么时候才能把王继才从开山岛上换下来,也一度埋怨王长杰。王继才品质质朴、为人老实,他力图证明自己去回应父亲的期许,认为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干好一件事,就不白活。直到王仕花从王继才的父亲那番话里得知王继才多半是下不了岛了,她便下定决心要上开山岛去。

王继才父亲同王仕花讲的一番话里隐隐透露出这样一个道理,有人往前进攻,就要有人坚守。正如同王继才当年渡江时,王长杰的父亲为他坚守一样。王继才坚守开山岛对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醒渔船避免触礁危险,维护常亮的灯塔为迷失方向的航船指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盯防外敌,监督非法走私,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失。只是要做好坚守开山岛这一件事情也并不容易,无可避免地要做出牺牲,不仅是王继才个人的牺牲,还包括他的家庭。

王仕花对王继才说的一句“你守岛,我守你”是看似平淡的影片叙事中最动情的告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凸显了王仕花对丈夫深厚的爱。王继才是一个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好公民,但他算不上一个好父亲,而王仕花确乎是一位好妻子和好母亲。王仕花抚养女儿小宝并不容易,她在第一次带女儿上开山岛时,小宝甚至被王继才风吹雨打后的邋遢形象吓哭了。但王仕花在见到丈夫时并没有埋怨,而是悉心替丈夫整理仪容,收拾家里。

根据影片前后情节所透露的信息可以推论王仕花在上开山岛前和娘家人也做过不少思想斗争,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跟随了丈夫坚守开山岛,为了让王继才安心还向丈夫撒了善意的谎言。怀孕的王仕花因放心不下丈夫一个人在岛上,就没有提前下岛,却不曾想台风到来的时候,恰逢临盆,于是弟弟就这样在开山岛出生了。已是长期坚守岛上的王仕花在得知奶奶为了弟弟的学业要让小宝辍学时,母亲视角下的王仕花仍坚持让小宝完成学业,表达了自己对小宝的满满爱意,也表明了对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抗,尽管最终在残酷的现实下事与愿违。

负重前行之人,更值得被优待。

其实《守岛人》在故事的讲述上或许有更好的方式,影片的美术、影像质感都令人称赞,但是在关键情节上过度煽情就稍有得不偿失了。影片在片段式故事节选的叙事方式上消弭了时间流逝的岁月感,摘取的耀眼时刻的段落中,在歌颂苦难时又用力过猛了,由于营造的戏剧冲突略显刻意,反而生出了舍本逐末的嫌隙。以小见大的题材理应春风化雨,在时代的局限下守岛人迫不得已做出的牺牲情有可原,影片中很多细节也都体现出了守岛人的无私和坚毅,过度渲染的情感部分值得敬佩,但不应效仿。

《海燕》是王仕花最喜欢的诗,更是萦绕在开山岛的那片大海之上的浪漫主义。对父亲满怀抱怨的小宝跟随父亲到达码头时早已释怀,她向王继才道歉时说道,小宝已经不是花仙子了,而是一只海燕,翱翔于王继才和王仕花心中的海燕。王继才说守岛就是守国,守国就是守家。王继才一家都是极具家国情怀的,夫妇二人每天坚持充满仪式感的正步、升国旗、唱国歌,肩负职责,守御海疆。弟弟长大成才后也通过了申请,站到了在开山岛上透过望远镜能够远眺到的海上巡航军舰的甲板上,致以父亲崇高的敬礼,继承了父亲的爱国理想。

32年里王继才写下了189本日志,挥舞过368面红旗,完成11680天出勤,每一本日志,每一面旗帜,都承载了王继才的爱国信念。负重前行的人不仅仅值得被称颂,同样值得被优待。王继才几乎用了一生去坚守开山岛,是这个时代下罕见的传奇。《开山岛》是一篇守岛人的人生史诗,有着极致的孤独与浪漫,也充满了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信念与情怀。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有坚决的信仰,有朴实的精神,有爱护岛屿的奉献。王继才夫妇从1986年起先,被吩咐爱护开山岛,当时开山岛环境困难,荒废无烟,王继才带着妻子长期爱护开山岛,两人克服了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困难,静默爱护岛屿32年。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到20亩,王继才夫妇在艰苦的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表现出守岛卫士的.凌然正气,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不求回报的支付,在平凡的工作场所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干部要负责,有多少责任,有多少责任,有多少成果。负责和责任是衡量党性强弱、风格好坏、实力优劣的试金石。王继才夫妇静默守护职场32年,没有守岛难的埋怨,主动进取,有在位有为的负责人,心有责任,不屈服使命,在职期间,只有5个春节在岛上度过,王继才的父母去世,女儿的婚礼依旧守护职场。王继才说:我是农夫的儿子,为了约定,我选择了上岛。我是哨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护岛屿。我是共产党员,为了信仰,必需在开山岛守护,直到守不住的日子!王继才用生命说明了自己的约定,用实际行动给自己的人生画了圆满的句号。

王继才以实际行动实践了甘洒热血固海防,我与海岛共存亡的呼吁,明确表现了信念坚决、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行,主动负责精神,心系防卫,献身于国家的赤子感情。王继才同志为党和人民的防卫事业献出了珍贵的生命,是双重拥抱工作中出现的先进典型。

电影守岛人的观后感

守护孤岛32年的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走了,噩耗传来,黄海涛惊千里,党群万人动容。王继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杰出代表。我们当以王继才同志为标杆,学先进、学典型、学经验,争做历史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用奋斗绘就新时代建设新画卷。

要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名身处国防一线的普通党员,王继才把32年的光阴融入在国防的沃土中,服务国防、建功国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兢兢业业为国防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军地双方的信任和爱戴。王继才是我们身边最生动、最鲜活的教材,各级党组织应通过组织生活会、座谈交流会、专题研讨会和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查找问题、查找差距,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时代需要楷模,本质上是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担当,需要更多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时代楷模。我们要以“时代楷模”王继才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向着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矢志前行,以实际行动作出更加精彩的“新时代回答”!

《守岛人》的观后感

6月下旬,各大影院公映《守岛人》。时隔几年,“岛主”王继才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在观看《守岛人》的时候,还是被王继才、王仕花夫妇32年守岛的故事深深打动,几度哽咽落泪。

电影具有强烈的代入感。一开场,猝不及防的急风骤雨、以及在其间奋力搏击的王继才就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之后,镜头带领观众与王继才一起跑过崎岖蜿蜒的礁石路,一起迎击狂风暴雨,一起唱国歌升国旗,一起瞭望漫无边际的大海……枯燥的守岛环境、真实朴素的生活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守岛的艰辛。

极强的代入感,离不开剧组团队的精心制作。剧组本着“真实的故事最能引发共鸣,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的创作初心,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场景、讲述真实的情感。《守岛人》导演称,影片95%都是实景拍摄。为了更好地还原海岛上王继才夫妇的生活状态,剧组人员多次登上开山岛采风,与王仕花同志同吃同住,从细节中体悟守岛人的生活感受与心路历程。为了更接近人物,王继才的扮演者刘烨每天在礁石上来回奔跑,为此摔了许多跟头。整个剧组好像不仅仅是在拍摄一部电影,而是要完成一种精神的传递。

艺术表达,就是将艺术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在一起。我们只熟悉王继才作为守岛人的一面,但他也是个平凡人,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父亲的儿子。亲情、爱情、战友情和家国情,这些情愫相互交织在一起,是一个诉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但影片在细节的处理、节奏的把握以及故事的选取上恰如其分,特别是灵活运用转承、设悬等艺术手法,使情节与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观众意犹未尽。

守岛就是卫国。岛,不仅是一座岛,更寄托着王继才夫妇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在王继才心里,“开山岛再小,也是国土的一部分,守岛就是卫国”。漫长的32年里,一座岛、两个人、3只狗、4座航标灯、10多盏用坏的煤油灯、300多面国旗,近200本日记以及无数次的救援,从春夏到秋冬,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斑白……王继才夫妇始终秉承着“保卫家国”的坚定信念,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悉数奉献给了祖国海防事业。

观看完电影,不少人萌生去开山岛看看的念头。但我以为,我们每个人脚下的路都不一样,都有属于我们自己“开山岛”。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所处的战位,不正是我们自己的“开山岛”吗?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每一个人应像王继才夫妇那样,当好祖国的“守岛人”,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中坚守,在奋斗中前行,昂首阔步创造新的荣光。

《守岛人》的观后感

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王继才,在异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以一己之力,陪伴岛屿走完了人生的漫长岁月,所留下的,是一串让人震撼的数字:508级台阶,300多面国旗,近200本日志,数不清的无数次救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那漫长的32年,从日到夜,从春到秋,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斑白。王继才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悉数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位凡人,到底是如何成就这段伟大业绩的?新近上映的电影《守岛人》,为大家讲述了这个关于坚守与信仰的故事。《守》片从普通人的视角,娓娓道来,不事煽情,完整清晰地回顾了王继才的守岛历程。

英雄起初也只是名普通人,王继才当初为什么要选择登上开山岛?或许是出于报恩,或许为了证明自己,或许只是一时兴起,电影里先后给出了几处不同的答案。在刚刚上岛的那段时间里,他一心想着的,只是尽快捱过十五天,那是人武部长王长杰承诺的任务时限。这段日子里,他怨恨天气,害怕孤独,抱怨安排任务的王部长,面对蚊虫、台风和孤独,暗夜的情绪如同滔天巨浪,阵阵袭来,他一度惊慌挣扎,甚至害怕起了所谓的“狐仙”。

不过,王继才又不止是常人,他经受住了狂风暴雨和内心纠结的重重考验,即便是在“白鹿”最放肆的时刻,为了救人,他从未退缩,毫不犹豫,多少次顶着风雨,冲上灯塔,敲响破盆,向着大海,声嘶力竭地发出安全提醒,多少船只,多少渔民,正因为他的提醒,成功逃离触礁的危险。

这个中年男人,似乎有些笨拙,默默奉献了那么多,不但不知索取,连朋友好意帮忙宣传都不领情。在他陪伴开山岛的时光里,心心记挂的老父亲病故,爱人艰难生产,闺女学业被荒废,周边不少人都外出挣钱,盖新房了,买家电了,唯有王家人依然如故,只是守着平静的日子,守着那份承诺。

《守岛人》的叙事手法仿佛纪录片,平实,真切,可信,我们如同王继才的邻居朋友,体验着他的生活,感受着他的孤独。男主人公是如何从常人成长为英雄的?电影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守岛人的那句台词,我们都印象深刻,“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几句话里,蕴藏着王继才的人生信条,仿佛雷霆万钧,铮铮在耳,一个民兵营长,一个普通党员,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忠诚!

如今,倔强的王继才已经离开大家,开山岛附近的渔民,还能记得风雨中屹立如山的那个身躯吗?被他们戏称为“岛主”的男人,早已和他深爱的小岛化为一体,夜晚星星点点的渔火,似乎记录着这位守岛人普通又不平凡的一生。

看完电影,忽然生出一个念头,要去开山岛看看。出海的人们经过那座小岛时,应该都会抬头仰望吧,即便在风雨如晦的夜晚,依然有灯塔高高耸立,那是王继才生前坚定守护的“眨火”,为暗夜的船只投去温暖又坚强的光芒。出海夜行的人们,看到这束光芒,内心自然会生出勇敢的力量。这股力量,叫做信念.......

《守岛人》的观后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公司组织我们观看电影《守岛人》。

影片以主人公平凡的岗位、朴实的言行、执着的坚守,把王继才同志“忠诚、爱国、奉献、奋斗“的价值追求贯穿始终。守岛为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每天国旗同太阳一起在开山岛上升起后,王继才夫妻俩便会开始一天里的第一次巡岛,他们来到哨所观察室内,用望远镜扫视海面。看有无过往船只,看岛上的自动风向测风仪、测量仪是否正常。

登上灯塔,四处远望,怪石嶙峋。才感受到小岛的陡峭。不知有多少个雨大风急的日子,在这段狭窄陡峭的山道上,王继才牵着王仕花的手一路巡逻;不知道有多少个寒冬的冷夜,一根背包带系着一前一后两个人在倔强的前行。

同样的巡岛场景晚上7点再次出现,不同的是,夫妻俩手里多了一个手电筒。一天的工作结束,夫妻俩就要记录当天的守岛日记。一摞摞的巡察日记被王仕花装在大麻袋里。32年,一年四季,日复一日,一日两次,没人要求,没人监督,他们从风华正茂走到了鬓发花白。

32年来,王继才只有5个春节是下岛过的,没能陪父母走过最后一程,没能参加女儿婚礼见证她的幸福时刻等等太多的缺失。但他吃尽一家苦,换来万家欢,无怨无悔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小岛的平静安宁和祖国的国防事业!

王继才在开山岛上不畏艰苦,以收音机、煤油灯为伴,却通过苦学海防勤务知识,成为海防业务的“行家里手”。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

在新时代下,我们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像王继才那样在各自岗位上坚守平凡,甘守清贫,甘于奉献;学习他牢记宗旨,心念群众,服务群众;学习他淡泊名利,坚守廉洁。做一个平凡的人,感受平凡中的伟大。

《守岛人》的观后感

在党的百年华诞来临前,在公司的统一组织下,6月25日,我们来到影院观看《守岛人》,影片讲述了全国“时代楷模”、江苏省“海防模范民兵哨所”、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原所长王继才的先进事迹。

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品德。王继才曾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守岛是本分!”从上岛的那一刻起,他始终坚守着“守好开山岛,直到守不动为止”的承诺。很难想象,要是没有心中那盏煤油灯的照亮,一个年轻人怎能挺得住风吹雨打、受得了寂寞折磨,把大半生安放在一座荒凉小岛上?正是因为心有依归,胸怀敞亮,所以能够直面艰难困苦,几十年如一日升旗、巡岛、护航标、写日志,把11680天的默默坚守,串成一篇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

我们要学习他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燃起心头那盏煤油灯,就拥有强大力量。王继才曾说自己亏欠家人。当他因为收入低,日子过得穷苦,不被亲友理解;当他因为守岛,没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当他赶回家奔丧,哥哥已经变成一座坟头;当他因为海浪阻隔,自食其言,缺席了女儿的婚礼……当一次又一次的自责、愧疚、痛苦和无奈袭来,他是否也一度变成一座“孤岛”,一次次陷入无边无际的暗夜中?可以确定的是,他内心一定足够坚强,因为“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心头有盏煤油灯,烛照苍茫,就会生发不动摇信念、不放弃追求的持久力量。

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燃起心头那盏煤油灯,就能够抵御诱惑。王继才过得非常清苦,他绝不是没有寻租权力、发大财的机会。然而,即使不法商人重金贿赂也不为所惑,即使“蛇头”威逼利诱也不为所动,即使外界说他迂、笑他傻,他始终坚守原则不动摇,并且及时提供情报,让不法者付出应有代价。心头有盏煤油灯的照耀和指引,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所为有所不为,就能无畏贫寒、艰苦和世俗的眼光,始终坚守内心的价值准心。

王继才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意味却很深长。当下,不论我们融资平台企业处在什么方位、处在怎样的环境下,只要燃起心头那盏为党为国的明灯,笃定内心的信念和理想,我们就能穿透浮躁的迷雾,满目星辰大海、一路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