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重走方舟心得体会(优秀8篇)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优秀8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优秀8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篇一

方舟,是一个寓意深远的词汇,意味着希望、勇气和坚持。而“重走方舟”,更是一种追寻初心、感悟内涵的行为。在近日的一次重走方舟的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方舟所带来的力量和意义。下面,我将以五段式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重走方舟”,让我回到了过去的校园时光,回到了学习的起点。那些曾经奋斗过的日子仿佛昨日,种种记忆涌上心头。不禁让我想起了在学校参与的社团活动、课堂上闪光的瞬间和考试的迷茫。重走方舟,我仿佛回到了过去,重新审视了那些年少时无忧无虑的笑与泪,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是如何梦想,如何挑战自己,如何为未来奋斗的。

方舟,承载着理想;方舟,接纳着希望。而重走方舟,则是发掘方舟内部的深层含义。在这次重走方舟中,我耐心聆听了许多老师和学长学姐的故事,他们的坚持、努力和付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方舟内蕴藏的力量。他们告诉我,重走方舟不仅仅是重拾过去的回忆,更是深入探寻自己的人生信念与价值观,确立对未来的追求和目标。他们的经验和故事,让我明白了要成为真正的方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坚持。通过重走方舟,我获得了重新审视自己,更重要的是,审视人生的机会。

三、重走方舟,立下新的目标

每一位重走方舟的人,都是怀着新的目标和希望而来。而我也不例外,这次重走方舟,我立下了新的目标——追求精彩人生。重走方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我清楚地意识到,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才能真正的接近自己理想的生活。于是,我决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地学习,增长知识和能力,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走方舟,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勇气,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奋斗,必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四、重走方舟,找到了坚持的力量

在重走方舟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找到了坚持的力量。我看到了许多在方舟中以各种方式坚持自己梦想的人,他们或是在各自领域里取得了巨大成就,或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走近理想。他们的故事给了我无限的勇气和动力,让我坚信只要努力去追求,坚持不懈,即使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一定能够战胜它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重走方舟是一种重新认识自己、审视人生的机会,也是一个展望未来、燃烧希望的时刻。在这次经历中,我意识到要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需要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我明白了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与周围的人一起携手同行,互相鼓励和支持。重走方舟,让我明白了要成为真正的方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永不停歇地前行。

重走方舟的经历,让我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它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和未来。通过重走方舟,我找到了坚持的力量,明白了身处困境时的应对之道。我相信,只要我们牢记初衷,努力奋斗,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成就自己的梦想。方舟不仅是个理想的象征,更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和力量之源。我期待着未来的每一天,心怀梦想,勇往直前。重走方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我努力追求美好人生的起点。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xx月xx日,公司组织去古田— 连城—长汀开展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古田山到连城,还是长汀,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此次红色之旅对于我们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龙岩,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的党十分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多项政策,不断的支持的老区的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的建筑正在建设,我想不会过多长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

通过两天的行程,我走了许多以前红军走的路,也参观了许多博物馆,第一次感到走路是那么的累!特别是在29号早上,伴随着一路的赞叹和惊呼声我们去爬松毛岭战役,我们走的好辛苦,就这样机械地走着,只能感觉到脚疼,肌肉的紧张。慢慢的,在不知不觉就走到山顶。当时我在想,红军前辈们当时哪有那么好的路可走,况且他们还要身负重物行走,我们才身负自己的水都觉得不好受,他们的那种艰苦我能想象得到吗?随着暮色渐渐来临,我们来到了长汀。迎接我们的是神往以久的地瓜饭。也不知是同志们太累了,还是这红军饭太香,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

至此,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完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如果每个团员干部都能发挥一点革命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和后备力量。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篇三

方舟路是宁河区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被誉为“北京的小广西”。近日,我有幸有机会重走这条古老的道路,亲身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温情。在这段旅程中,我深深地被方舟路上独特的风貌和人情味所打动,也对宁河区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段:品味独具特色的美食

方舟路是宁河区独有的美食之地,这里有数不清的小吃摊位让人目不暇接。我在那里尝到了最正宗的川菜、湘菜和广西菜,还有传统的北京小吃。美食的香气弥漫在整条街道上,夹杂着各种美味的诱惑,让人垂涎欲滴。而且,这些美食摊位都是家族式经营的小店,传承了几代人的手艺和秘密配方,吃上一口就会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三段:走进历史的长廊

沿着方舟路漫步,我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往昔。这条街上有许多士人府邸、古色古香的民宅,以及一些历史悠久的庙宇。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方舟书院。这座书院建于明代,是宁河的知名学府,也是方舟路的文化象征。书院内保存了许多文物古籍,给人一种沉浸在历史长河中的感觉。走进书院,我仿佛闻到了古代学子书香的气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段:感受宁河区人民的温情

在我重走方舟路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宁河区的历史文化,也感受到了这个地方人民的温情。无论是摆摊卖小吃的大妈,还是顾客们、路人,人们总是友好而热情地互动。我和他们聊起家常,他们告诉我关于宁河区的历史故事,还向我推荐了一些当地的景点和特色。他们用真诚的笑容和热情的话语让我感到宾至如归。

第五段:传承文化,不断发展

方舟路是一个传承文化,古今交融的地方。沿着这条路,我看到了古老的传统建筑,也看到了现代化的商业设施。我听说,方舟路也成为了宁河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创业者。这里不仅有传统的文化底蕴,还有时尚的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宁河区不断发展,保留自己的传统,同时也在向现代化进发。

在重走方舟路的旅程中,我深深地被宁河区的魅力所吸引。这里的美食、历史底蕴和人情味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和满足。宁河区是一个宝藏,值得更多人前来发现和体验。我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个美丽而独特的地方。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篇四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精品4篇】,供你选择借鉴。

4月28日,公司组织去古田— 连城—长汀开展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古田山到连城,还是长汀,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此次红色之旅对于我们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

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龙岩,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的党十分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多项政策,不断的支持的老区的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的建筑正在建设,我想不会过多长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

通过两天的行程,我走了许多以前红军走的路,也参观了许多博物馆,第一次感到走路是那么的累!特别是在29号早上,伴随着一路的赞叹和惊呼声我们去爬松毛岭战役,我们走的好辛苦,就这样机械地走着,只能感觉到脚疼,肌肉的紧张。慢慢的,在不知不觉就走到山顶。当时我在想,红军前辈们当时哪有那么好的路可走,况且他们还要身负重物行走,我们才身负自己的水都觉得不好受,他们的那种艰苦我能想象得到吗?随着暮色渐渐来临,我们来到了长汀。迎接我们的是神往以久的地瓜饭。也不知是同志们太累了,还是这红军饭太香,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

至此,这次红色之旅可以说完满结束了。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缅怀了死难先烈,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红军是多么的辛苦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领悟了一种精神——革命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革命胜利的根源,同样也是实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源。如果每个团员干部都能发挥一点革命精神,那么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真正成为党的好帮手和后备力量。

培养我们与红军的感情,领会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刻意义,让广大党员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单位策划了这次参观革命胜地的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尽管只有六天,却胜似平时千百堂政治课。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之不易!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富而思源,富而思进”。

20__年4月至20__年8月,正是这长达16个月的红色时段,铸就了红色阿坝。16个月里,中国工农红军在阿坝州境内的汶川、理县、茂县、黑水、小金、马尔康、金川、红原、若尔盖、松潘等地掀起红色风暴,爬雪山过草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将革命的火种撒遍藏寨羌乡,留下了如小金两河口、黑水芦花、松潘沙窝和毛尔盖等众多革命会议遗址,同时还留下了茂县土门、汶川雁门关、若尔盖包座等众多在红军长征史上著名的战役遗址。而“过草地”,是其中最著名的手笔!

首先我们的汽车经过了用枪声打出了大声名的“红原—若尔盖”大草原。 红原县20__年建县,“红原”之名为周恩来亲自所取。全县幅员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若尔盖县幅员面积10436平方公里,境内红色文化丰饶。红原若尔盖草原位于两县境内,它是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主体区域,是四川省最大、离成都最近的草原,状如一只欢快奔跑的肥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草原一马平川,一望无涯,人烟稀少。看着茫茫草地,耳畔总有当年的枪声响声。

第四天,我们踏上了“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九寨沟的浪漫是大自然赋予的,九寨沟的多情是海子中碧澄深湛的湖水和山间飞流冲荡的瀑布画就的,九寨沟的诗是用游人的脚步挥洒出来的。

第五天,我们从九寨沟“转场”至黄龙风景区,在途中,我们路过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红军长征纪念碑园区地属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位于九寨、黄龙两个“世遗”的必由节点上,由主碑、大型花岗石群雕、陈列室三部分组成,是阿坝红色线路里重要的长征景点。主碑背抵雪山,面拥草地,其势恢弘壮观。红军陈列室造型别样,门厅两侧悬挂着10余块中央领导和红军老前辈题词的楠木匾额,室内陈列着反映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征站历程的展品及各地修建的长征纪念物照片,在黄龙,访遍迎宾池、飞瀑流辉、洗身洞、盆景池、黄龙寺、五彩池等众多景点后得知,也许,用美去形容美,恰恰是对美的抵消、抄袭和损伤因此,我且不着一辞。

“人间瑶池”海拔3900米左右,爬上山看她的时候,头脑一阵昏眩,以达减肥体重标准的我呼吸急促,瑟瑟然竞不能把持。

最后一天,我们按照第一天的路线,又经过了若尔盖大草原,刹那,我明白了,我们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论形势怎么变、地位怎么变,我们都要坚持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同心同德、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把我们单位建设得更好。

总之,我将把此次“红色教育”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鞭策自己要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描述了长征的艰难,抒发了决心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引导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豪情壮志。

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是红军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伟大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空前奇迹。长征是举世无双的,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然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不管你对长征的描述是悲壮的还是伟大的、是艰险的还是苦难的,也不管你从理论上对长征理解得多么深刻、对长征路线有多么的熟悉,如果你没有实地走一走,亲身去感受、去体验,那你的理解总是不全面的,你的认识总是肤浅的,你永远感受不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与苦难。

每个难关,都是一座丰碑,铭刻着红军先辈们金戈铁马、气壮山河的光辉业绩。

在这些红色“丰碑”中,更有令我留连忘返的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驾驭战争、指挥作战的神来之笔,他满腹韬略,沉着镇静,指挥红军时而北渡,时而南涉,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重重包围之中,穿插迂回,犹入无人之境。令军事专家叹为观止的四渡赤水之战就神奇地发生在这里。当我来到元厚、土城、太平渡、二郎滩和茅台等渡口,站在岸边,仰望群山,我仿佛听见了马达声、马蹄声、脚步声、吼叫声和隆隆的炮声在山谷回荡;俯视河面,又仿佛看到了波涛汹涌的江水冲击着红军的竹筏、木船、浮桥,凛冽的寒风吹打着湿透衣衫的红军战士。我仿佛看见红军先烈殷切的目光,那目光里充满着期待和勉励,仿佛在告诉我们:打江山难,守江山难,建设江山更难。

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由于是中途参加,需要自行赶到赤水县与大部队会合,我选择了从北京飞到四川境内的宜宾,据别人介绍,从宜宾到赤水距离最近。我是晚上到的宜宾,正值四川近百年不遇的高温干旱,一下飞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每一个毛孔骤然张开,汗水汩汩地往外冒,此时我真的恨不得把衣服脱光钻进冰箱,而据当地的人说,夜晚已经要比白天好多了,在北京看报道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到高温干旱难受,可亲临其境才知它的狰狞与恐怖,而我们参加“网上重走长征路”报道的记者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半个来月的日子了,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走过来的。与天气恶劣情况成正比的还有道路,虽然公路已与十年前的泥泞土路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大多数都是水泥或柏油路,但蜿蜒曲折却没有丝毫改变,我自认为是很喜欢乘坐汽车的,可是在那弯弯曲曲的山间公路上,急转弯成了司机的惯常操作,我好几次胃里翻江倒海,肚子里的东西涌到了嘴里,硬是被我又吞了回去,而我乘坐的大巴沿路只要有人招手都停,乘车的大多是当地沿线的农民,一会儿上来一个背篓里装着鸡鸭鹅的,一会儿上来一个带着小猪的,…….,高温下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混合的臭味,据我们的记者说过去的十多天来,他们的旅途大多是这么进行的,对他们采访的艰辛与不易我已有了直接的体会。

在赤水的采访活动进行得很顺利,虽然是假期,但为了配合我们“网上重走长征路”开关仪式活动的举办,赤水市教育局给与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当地的学校也是热情很高,借场地,通知组织学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地老百姓的热情与豪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电教馆的刘主任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每天他亲自驾车协助安排我们的采访活动,许多的采访线索都是从他那里得到的,其中我们做了一个有关四渡赤水城市雕刻的报道,当时缺乏背景资料,为了搞清楚真实情况,刘主任费劲了周折,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打听并核实情况,最后终于给我们找到了最真实的情况资料,使我们的报道顺利完成;还有一个情况让我觉得不得不提,那就是他不仅把每天的采访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连吃饭也做了精心安排,让我们尝遍了当地有特色的美食。大家都说,虽然采访辛苦,但看到这么质朴善良的人们,那点辛苦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两次参加重走长征路的采访,让我对长征精神有了深深地认识和感悟。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要纪念什么,红军的那些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纪念的目的又是什么?十年前的那次采访,我更多关注的是当地贫困的生活状况以及亟待发展的落后教育局面,因为十年前长征路上许多地区的经济状况还相当艰难,我们重走长征路的记者做得最多的采访报道就是把当地面临困境的经济和教育现状进行客观展示,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不要忘记长征路上的人们,给与他们帮助和支持,促进经济的发展,让当地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十年后再走踏上长征路,我也在思索我们重走长征路的目的。

尽管长征沿路各地的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但纵向来看,无论是经济还是教育,其现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富足,但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这些地区已经率先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孩子们也不再怕家里交不起学费没有书读而担心了,学校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好的建筑,看到这些宽敞明亮的教室,我的心思漂回到了十年前在四川小金县内看到的一个情形,那是由一座山里的寺庙变成的学校,破破烂烂的土墙已经摇摇欲坠,由茅草搭成的屋顶显然不再起作用,学生说下雨时屋子里泥泞不堪,不下雨时就尘土飞扬,学生的桌子和凳子都是石头做成的,而这里气温经常是几度甚至零下,就是在这样四面透风的地方却有着二十几位孩子读书,他们的老师也只有一个。

在那里,我们记者们的心情都很沉重,那时我对长征精神的感悟就是要让孩子上好学。正如我采访当地的一位负责人时他说的一句话,“我们对长征精神的领悟就是无论如何要通过努力改变我们落后的经济面貌,让我们的孩子在像样的教室里读书”,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长征精神真谛的领悟,这也让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我感到了一种责任。

这次采访,我不再把主要目标放在呼吁上,而是更加关注人们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行动上,应该说,在赤水这片当年红军战斗过的红色土地上,许多当地的老百姓对红军精神都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当地政府为此也进行了许多努力。不过,我们在大街上进行的一次随机调查却让我们感到有些失落,竟然在我们调查的二十来个青少年中,有一半左右的不知道红军曾经经过赤水,四渡赤水之战就更是知之甚少了。看来,弘扬红军精神的宣传依然任重道远。

十年间,两次踏上长征的征程,我深深领略到了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将把传播长征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长期使命。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篇五

身为新时代的平凉新华小记者,他们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片言支语、零零碎碎,既不全面又不深刻。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忘记那些感人的历史,是所有有良知国人的心灵背叛,所以我一直盼望着能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当年的万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

7月30日,新华小记者平凉组委会、组织80多名新华小记者“重走长征路”。赴六盘山开展活动,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红军越过六盘山后即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曾在此写下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

看着这些熟悉的名字,小记者们的眼前仿佛又再次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相信很多人在小学的语文书里读过这篇文章把《永远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了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穿单衣,最后冻死在雪地里,我们相信这一幕很多人应该印象深刻。

真正的长征,真实的长征,除了金戈铁马、硝烟弥漫,更有不为人所知的艰苦卓绝和默然死亡。红军战士吃的苦又何止以上所述,只是掩藏于历史的天空而已。就是以上回忆的这些,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呢?城市的灯红酒绿、金碧辉煌,早已把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可贵精神掩盖了,换来的是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他们眼中,那只是历史罢了,让他尘封在教科书里去罢了。

因此这次活动,并不是“背包一族”的光旅游,更不是“有闲阶级”的“无病呻吟”。然而很多人都对这个活动产生了质疑,认为“此长征非彼长征”。的确,两次长征之间存在着时间的间隔,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毫无疑问,长征是不可复制的。众所周知,红军长征的历史就是流血牺牲的历史,是在断绝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开始的,是在敌人必欲全歼的围追堵截中完成的,是在有上顿没下顿的饥饿中打仗的,是在几天几夜不睡觉中行军的,即便短暂休息,也是在紧张中度过的。而我们今天重走长征路是在太平盛世中进行的,我们的装备也不可同日而语。所有的这些差异,似乎都揭示着两次长征之间的“质”的差异。

难怪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新华小记者们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而80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将中国西部最激越的河流,最巍峨的高山和最广袤的草原串连起来,品尝其中最艰辛的行走滋味,堪称壮举,即使今日走来,雪峰依旧,铁索犹寒,其景色也不是平常景区可以比拟的,因而是当之无愧的非常之道。

“非常之道”包含着非常之景致,而这些非常景致需要非常的方式来合理体验和开发。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篇六

身为新时代的平凉新华小记者,他们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片言支语、零零碎碎,既不全面又不深刻。这是当代人的缺憾,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忘记那些感人的历史,是所有有良知国人的心灵背叛,所以我一直盼望着能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当年的万里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多了分浪漫,多了些豪情,多了点希望。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历史是无法回溯的,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

7月30日,新华小记者平凉组委会、组织80多名新华小记者“重走长征路”。赴六盘山开展活动,六盘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红军越过六盘山后即彻底地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计划,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曾在此写下气势磅礴的《清平乐——六盘山》。

看着这些熟悉的名字,小记者们的眼前仿佛又再次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相信很多人在小学的语文书里读过这篇文章把《永远的丰碑》,军需处长为了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穿单衣,最后冻死在雪地里,我们相信这一幕很多人应该印象深刻。

真正的长征,真实的长征,除了金戈铁马、硝烟弥漫,更有不为人所知的艰苦卓绝和默然死亡。红军战士吃的苦又何止以上所述,只是掩藏于历史的天空而已。就是以上回忆的这些,又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呢?城市的灯红酒绿、金碧辉煌,早已把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可贵精神掩盖了,换来的是奢靡放荡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他们眼中,那只是历史罢了,让他尘封在教科书里去罢了。

因此这次活动,并不是“背包一族”的光旅游,更不是“有闲阶级”的“无病呻吟”。然而很多人都对这个活动产生了质疑,认为“此长征非彼长征”。的确,两次长征之间存在着时间的间隔,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毫无疑问,长征是不可复制的。众所周知,红军长征的历史就是流血牺牲的历史,是在断绝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开始的,是在敌人必欲全歼的围追堵截中完成的,是在有上顿没下顿的饥饿中打仗的,是在几天几夜不睡觉中行军的,即便短暂休息,也是在紧张中度过的。而我们今天重走长征路是在太平盛世中进行的,我们的装备也不可同日而语。所有的这些差异,似乎都揭示着两次长征之间的“质”的差异。

难怪许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发出“没意义”的感慨,但新华小记者们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亲身实践得出了“长征不可复制”的结论,并得以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感受历史。它能让我们接近真实地感受到历史。如果知道自己有多辛苦,你就能知道红军有多少倍的辛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如果能感受到作为个体在动荡年代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是多么微弱,你就能知道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

而80年前,红军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将中国西部最激越的河流,最巍峨的高山和最广袤的草原串连起来,品尝其中最艰辛的行走滋味,堪称壮举,即使今日走来,雪峰依旧,铁索犹寒,其景色也不是平常景区可以比拟的,因而是当之无愧的非常之道。

“非常之道”包含着非常之景致,而这些非常景致需要非常的方式来合理体验和开发。不能领会长征的精神,永远无法感到雪山的震撼之美;不能怀着感恩的心去体会,永远无法从那些日益荒芜的古战场上品咂出大喜大悲。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篇七

1.红军长征,当时各个方面军团结一致,统一听从中央军的指挥,密切合作,最后胜利会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作为拓展式训练,我们在这此活动中却没能做到这一点,活动完成后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所有的活动任务都不能一次性完成,而要第二次再去做才能完成,并且可以完成的很不错。总结原因主要是面对当前的困难,没有一个强有力指挥,没有发挥我们集团的团结力量,在攻克困难时没有形成合理统一的对策,导致多个任务都没能一次性完成,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同样会遇到,因此,我们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将其用于到实际工作中去,保证我们的工作都能一次完成,避免给公司和社会造成损失。

2.红军长征之所以胜利,主要在于有中央正确的统一指挥,再加上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坚决的执行了党对军队的统一指挥,红军才能攻克一个个困难。在活动中,我们在面对困难后也对具体情况作了分析,并制定出了实施方案,但是在执行上没有坚决的、统一的去按照原定方案去做,造成了混乱局面,延误了最佳时机。在工作中,制定了工作方案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去坚决的执行,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主动去提升自己对工作的执行能力。

3.“强渡金沙江”中,由于我们考虑多方面的问题,瞻前顾后,最终错失了抢渡时间,最后,当敌人已经赶到时我们剩下的战友才不惧危险,英勇渡江,但是也造成我们一位战友被敌军“俘虏”。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在面对具体情况时能否抓住最佳时机,勇敢、果断的采取措施,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提高。

4.对于每一次活动完成后,教练均留给了我我们很长时间用来反思和总结,就是教练所说的,我们每件事情要的不只是“结果”,而是“成果”。即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然后能将这一成果运用到之后的问题处理中去。

5.最后一个“夜袭庐山观”最为艰难,但是我们总结了之前的“成果”,这此由有经验的同志统一指挥,合理安排,由我们9人组成的先遣部队在高墙外面搭成了人梯护送其他战友们通过,最后我们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过关。

在此次“重走长征路”主题拓展训练活动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红军长征时的恶劣环境和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险境,同时,我们也能很清楚、很深刻的体会到长征胜利所需要的精神品质。我们要将中精神品质此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立志要做一个有担当、有集体、有魄力的中国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重走方舟心得体会篇八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7月13日上午,“重走长征路青春心向党”上海青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寻访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行。

本次活动通过招募选拔,汇聚了来自沪上15所高校的20名90后大学生以及25名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等青年群体参与。他们将在12天时间内跨越五省,从上海出发,寻访于都、遵义、泸定、吴起、延安等地,重访长征沿途重要地点以及长征亲历人物,追忆历史并从中发现国家在改革中发生的巨大变化,重温长征精神、开展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深刻感受和学习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奉献青春智慧。

团市委书记徐未晚在讲话中指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带领上海青年重走长征路,就是为了从这段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时刻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希望全市青年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深刻了解长征历史,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新民晚报党委书记、总编辑陈启伟指出,这批90后大学生队员将通过文字、摄影、摄像等全媒体表现手段,运用微博、微信、网络直播、粉丝互动等丰富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展示这次活动,吸引他们的同龄人关注,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和传递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启动仪式上,上海红军后代联谊会会长、曾经11次重走长征路的邓玉平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为队员讲述了她心目中的长征故事;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播雷小雪、臧熹在启动仪式上与出征的青年队员们一起朗诵了《长征组歌》。支持单位代表为队员们送上了包括药品、背包、衣服在内的统一装备和《长征》书籍,主办单位领导为出征队伍授旗。

本次活动由团市委、市青联、市学联、市青基会、新民晚报社、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